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不愧是贾诩,竟然能够发现旁人所察觉不到的隐情,曹操也对贾诩投来赞许的目光。

曹军的主船被烧,无法发号施令,因此遭遇惨败,但是东吴的水军,从一开始就无人指挥,他们究竟是靠着什么信号作战的?

众人疑惑不解,而这也正是曹军此次惨败的主要原因。

贾诩又对曹操说道:“丞相,敌方狡诈,定有高人指点,我军若不能知道其中门道,只怕会连连受挫,故而贾诩认为,当下还是不要贸然向东吴进兵的好。”

第二十六章掌心

东吴水军大获全胜,孙仁立即犒赏三军,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金银宝石,按杀敌人数对水军将士嘉奖,军士们高声欢呼,士气空前的高涨。

犒赏完毕之后,杨林随孙仁回船上休息,孙仁道:“杨林,若是金银赏完了,该如何是好?”

士兵们士气高涨的原因,一是打败了强敌,二则是得到了巨额的奖赏,只是孙仁有些担心,当前吴军的军饷和赏赐,已经远远超出了东吴的承受范围,若是金银用尽了,将士们已习惯了高额的赏赐,一时得不到,只怕会军心不稳。

不过杨林却安慰道:“仁,你就放心吧,我东吴虽然根基不深,但只消战胜了曹操,我方的情况就会大为好转,从今往后,我东吴的军士,会是天底下最富有的。”

孙仁自然不知道杨林已经在着手准备以后的事情了,不过既然杨林已经如此说了,她还怎么能不放心?

孙仁又道:“杨林,还有你的战术,真是奇妙得紧,军中诸将现在视你为天人!”

孙仁不住的赞扬杨林,就算她和杨林相处日久,知道杨林的本事,但是这一次,她却依旧忍不住对杨林的崇拜。

杨林的战术完全匪夷所思,而也竟能起到极好的效果,更加重要的是,他的战术料敌先机,战争的进程,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临场根本就不用指挥军队。

杨林笑道:“战争的主体,是兵而并非是将,将领在军队中发挥的作用越小,这支军队就越强大,真正的军队,如铁板一块,无论何人为将,都能势如破竹!在水战中,士兵的战力尤为重要。

不过我也并非料敌先机,只是将曹军的动向告知了士兵们,告诉他们,在遭遇什么状况的时候应当如何去做,军士们在战场上随机应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孙仁听得入迷,杨林又道:“其实,我的战术,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孙仁立即问:“叫什么名字?”

杨林道:“程序。”

孙仁不明所以,杨林所说的话,已经超出了她理解的范围。

杨林解释道:“所谓的程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的运行方式,吴的士兵们,就是程序中最小的代码,他们能够应付战场上的所有状况,无往而不利。”

当然,有些话杨林并没有对孙仁主公明言,那就是在他的程序中,无论是曹军的士兵还是东吴的士兵,都只不过是他手中的棋子而已,既然是棋子,就是加以利用的,既然是棋子,就不必去考虑它的生存与否。

杨林将孙仁送回了房间,自己却没有立即回去,而是去拜访了另一个人。

此人正是诸葛亮!

诸葛亮似乎也知道杨林会来找自己,于是并不诧异,而是招待杨林坐下,道:“杨大人果然非同凡人,你率领三军,击败了数倍于吴军的曹军,当真是天神下凡一般。”

就算是没有参与军中的事务,但是诸葛亮也已经从兄长诸葛瑾的口中得知了军队胜利的消息,而东吴军士气势高涨,将领们更是对杨林称赞有加,这些,诸葛亮自然也看在眼里。

面对诸葛亮的赞扬,杨林却显得很谦虚,道:“诸葛先生谬赞了,在下只不过是稍占了一些运气罢了,若是诸葛先生亲自出谋划策,只怕曹操大军早已被我军杀得一个不留了。”

杨林恭维,而诸葛亮也有自知之明,道:“杨大人切勿夸赞亮,以亮的能力,就连阻击曹军也办不到,又何能将曹操大军杀得一个不留?若亮真有实力,绝不会让曹操吞并荆州之地的。”

在乱世中,军师的谋略,其实所能起到的效果并不大,诸葛亮如果有能力率领荆州之军抵抗曹操,他也不会沦落到来东吴当人质的地步。

虽然诸葛亮自诩聪明,但是对于杨林的战术,他却是不甚了解,以至于对于杨林,他竟心生一种钦佩之情。

杨林笑道:“诸葛先生,我军虽侥幸胜了一战,但曹操大军人数众多,粮草又极为充足,若是与曹操大军比耗,我军大为不利,可是在短时间内,应当如何破曹?在下正是来向诸葛先生讨教的!”

诸葛亮也笑道:“杨大人神机妙算,又怎么来问我这个山野村夫?依亮之见,杨大人其实早有破敌之策了吧,杨大人此来,只是考考亮罢了。”

不愧是智多星,自己的想法,竟也瞒不过他。

于是杨林又道:“诸葛先生当真聪明,既然如此,我们二人不妨将自己的计策写在手上,待会儿一同拿出来看,看看我俩想的破敌之策,是否一样?”

诸葛亮答应了杨林,两人便各执毛笔,在手掌心中写字。

写完之后,两人握拳相对,杨林道:“在下数一二三,待数到三的时候,一同摊开手掌如何?”

诸葛亮点头,这正是见证历史的一刻!

杨林开始数数,当他数到三的时候,诸葛亮果然将手掌摊开了,但是杨林的手,却依旧握成拳头。

诸葛亮不满道:“杨大人好生不讲信用,说好的数到三一同摊手,可是杨大人却依旧紧紧握拳,这不是在戏耍亮吗?”

杨林笑道:“诸葛先生多虑了,在下只不过是忘记了罢了。”

杨林虽如此说,但是也并未将手摊开,而是看着诸葛亮手心上写的字,赫然是一个“火”字。

杨林问道:“依诸葛先生所言,要破曹操,需用火攻?”

诸葛亮道:“曹军水军,以大船居多,为求战船稳固,曹操必会将船只加以固定,这正是用火攻的大好机会,若是再有风势助我军,那曹操的大军,必定会灰飞烟灭。”

杨林一听,连连称赞,道:“不愧是诸葛先生,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说着,杨林也慢慢的摊开了手掌。

听杨林如此说,诸葛亮自然认为杨林手心所写的字也是一个“火”字,但是当他将杨林手中的字看清楚之后,顿感自己被杨林给戏弄了。

因为杨林写在手心的字,并非是“火”,而是另一个字……

第二十七章外出

初战,曹军元气大伤,再加上对于吴军的战术根本就一无所知,因此,在大中大夫贾诩的建议下,暂且按兵不动。

曹操命张允接替蔡瑁的军职,操练水军,并且自己组织谋臣,仔细研究东吴水军的作战方式。

在江对岸,杨林隔江而望,在杨林身旁的,正是东吴的主公孙仁。

时值初冬,江上寒冷,杨林小心翼翼的为孙仁披上毛皮披风,道:“仁,你现在已经怀有身孕,不可就站在外面,江上风大,你还是到船舱里歇息去吧。”

不过孙仁却对杨林依依不舍,道:“不知怎的,我一日不见到你,就觉得心中不安,杨林,曹军势大,我身为东吴主公,又怎能安心待在船舱中?我军虽然胜了一场,但是却没有伤及曹军的元气,若曹军卷土重来,我军又如何抵挡?”

杨林道:“仁,关于这一点,你可以放心。曹操生性多疑,平生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一次,曹军大败,相信他们一定在暗中操练水军,若非时机成熟,他们是不会攻来的。若我是曹操的谋士,定会建议曹操以逸待劳,等到我军的粮草用尽,无法周济之时,才势如破竹的进攻。”

孙仁急道:“若如此,我军当如何应付?”

自怀孕之后,孙仁就缺少敏锐的判断力,凡事都以杨林马首是瞻,只有在杨林身边,她才能感觉到安稳。

杨林坦然道:“仁,你不必担心,早在出征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部署了,在年底之前,定能够击败曹军,逼曹操挥师北还!”

杨林说得信誓旦旦,孙仁怎能不信?

于是孙仁便在杨林的搀扶下,慢慢的回到了船舱中休息,在服侍孙仁睡下之后,杨林才自己回房休息。

嫣儿一直等着杨林回来,当杨林坐下之后,她锁上门,说道:“杨大人,你可好有本事,竟然将东吴主公的肚子弄大了!”

孙仁怀孕之事,除了杨林之外,无其他人知晓,现在嫣儿竟当面揭穿!

嫣儿原本以为杨林会大惊失色,或者是骂自己两句,但是杨林听后的表情却颇为平静。

“嫣儿姑娘果然聪明,只是不知你是从什么时候知道的?”

杨林微笑着询问,他的笑容,更加令嫣儿不知所措。

但是嫣儿也并非胆小之人,既然杨林问了,自己也并不遮掩,说道:“上次杨大人命嫣儿去观察主公饮食动作,在嫣儿禀告之后,杨大人的表情就变了,嫣儿起初还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经过多日来的观察,才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杨林沉默不语,嫣儿顿时觉得无话可说。

自己费尽心思去揭穿杨林和孙仁之间的秘密,究竟是为了什么?是想吓吓他,还是想让他失态?

嫣儿觉得自己有一些迷茫了,既然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自己又为什么兴致勃勃的去做呢?

“嫣儿姑娘,我命吴先生准备的东西,可准备好了?”

杨林的一句话,打破了两人之间的尴尬。

嫣儿这才缓过神来,她终于明白,自己只是杨林的丫鬟而已,既然是丫鬟,那又何必去胡思乱想呢?

嫣儿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道:“义父已经托人带话了,杨大人所要的东西,他已悉数准备好了,现在,已经送到了水军军营外了。”

吴湘这位大财主,虽在才智上逊于杨林,但是他的执行力却是非常强的,只要是杨林交代下来的事情,吴湘便能够毫无差错的完成。

嫣儿又道:“虽然嫣儿并不知道义父送来的是什么,但是义父在将东西送来的时候,还特别嘱咐嫣儿:千万别动里面的东西,嫣儿倒想问问杨大人,那究竟是何物,令义父如此胆战心惊?”

嫣儿以为,义父送来的是用来毒杀孙权以及刘表后妻蔡夫人的**,但是转念一想,杨林怎么可能去准备那么多的**,好几箱子的东西,并不像是**。

杨林娓娓说道:“嫣儿姑娘,你义父送来的究竟是何物,日后你自然能够知晓,只不过,你须陪着我走一趟。”

“去哪里?”

嫣儿感到诧异,如今大敌当前,主公又特别的信任杨林,那杨林究竟要到哪里去?

不过杨林却缄口不言,既是如此,嫣儿也不好再问。

第二日,杨林便向孙仁辞行,说自己有要事,要离开几日。

孙仁先是吃惊,但是她也很清楚,杨林的所作所为,从来都不是毫无意义的。

于是孙仁问道:“你要去几日?”

杨林道:“七日便回。”

孙仁道:“杨林,你且记住,凡事小心为上,若事可为,便为之,若不可为,不要勉强。”

孙仁的话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是却令杨林感觉到难以言表的温暖,若不是嫣儿也在场,杨林定会将孙仁轻轻的搂在怀里的。

杨林又道:“主公,此次微臣外出,除了带几位家人之外,还想带上一个人。”

孙仁问:“是谁?”

杨林又道:“诸葛孔明。”

孙仁奇道:“他是刘备的人,你带上他是什么缘由?”

杨林如实说道:“诸葛先生久居荆襄,对于此地的地形颇为熟悉,微臣带上诸葛先生,定能起到莫大的作用。”

孙仁道:“既如此,你就将孔明带上吧。”

虽说诸葛亮在博望坡及新野之战中表现出色,但是他毕竟才初出茅庐,孙仁对诸葛亮的兴趣并不大,在孙仁的心目中,诸葛亮的价值,根本不及杨林的万分之一。

虽然诸葛瑾曾建议孙仁将诸葛亮留在东吴纳为己用,但是孙仁却对于这个提议不感兴趣,一是她已有杨林这位谋臣,二则是诸葛亮自己也不愿意为东吴所用。

这位刘备一方送来的人质,虽随军出征,却从未为吴军出谋划策,与其如此,倒不如让他陪着杨林一起行动,一路上方便照应。

杨林道:“多谢主公,请主公放心,微臣必定按时返回。”

杨林向孙仁一拜,而孙仁看杨林的眼神,早已不是主公看臣下,而像是女子看情郎一般,含情脉脉。

第二十八章水源

曹操下令将战船用锁链锁住,号称连锁战船。

连锁战船在江面上如履平地,如同移动的堡垒一般,曹操觉得此计甚妙,便命张允加紧操练水军,待时机成熟,再一次领军出击,将东吴击溃。

“孤才不管东吴的水军用的是何等战术,只消将连锁战船冲入东吴水军军营,东吴水军必定会被我军连根拔起!”

命人锁战船,是曹操自己的主意,虽然如贾诩这样的谋臣,并不同意曹操如此做,还说,当务之急,是找出吴军的作战方式,并非是耍小聪明。

但是曹操却不听,程昱等人又使劲的派曹操的马屁,使得曹操飘飘然,更是坚定了操练兵马,半月之后便再次进攻东吴水寨的决心!

不过曹操却并不知道,东吴水军的实际指挥者杨林,此时却并不在东吴军中。

杨林换上便装,带着嫣儿、诸葛孔明,以及十几位奴仆,沿江而上。

几辆马车上,装着十几只大箱子,这些大箱子封得极为严实,从外面看,根本就看不出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负责搬运的奴仆自然是不敢询问,而和杨林一同前行的嫣儿也是好奇连连,她对箱中之物甚感兴趣,只是杨林刻意卖关子,不肯告诉她。

至于诸葛亮,一路上却不闻不问,似乎对此事毫不关心一般。

诸葛亮对杨林,颇为忌讳,认为此人心机重重,犹胜于曹操手下的毒士贾诩,与杨林为伍,必定要颇为小心。

不过自己既然身为人质,杨林邀他一同行动,诸葛亮也不好推脱,便答应了。

起初诸葛亮想,杨林是想让自己当一个带路人,但是一见到杨林运来的十几只大箱子,他才知道事情并没那么简单。

虽诸葛亮不冷不热,但杨林却有意接近孔明,道:“诸葛先生,此次在下让你来,就是为了想你揭示谜底的。”

这句话,倒是引起了诸葛亮的兴趣,诸葛亮道:“杨大人是说你在手上写的那个‘毒’字?”

杨林道:“正是。”

原来那晚,杨林和诸葛亮共商破曹之策,一人在手上写上一个字,随即摊开,诸葛亮在手掌心里写的是一个“火”字,他预料到曹操知北军不习水站,定将战船用锁链锁住,如用火攻,便能将曹军全歼。

但是杨林写在手心里的字,却并非“火”字,而是一个“毒”字,诸葛亮询问杨林“毒”字的意思,杨林却不答,只是说日后便可知晓。

一行人悄悄前行,虽曹操占据荆州,但江南一带,却并非全是曹操领地,诸葛亮久在荆州居住,对此地地形甚熟,于是众人能掩人耳目。

快行至三江交汇处,杨林便让大家渡江了。

一艘客船静静的停在岸边,这是杨林早已准备好的,杨林道:“诸位,我们现在此地安心等待,等入夜之后,才乘船渡江,江北已全是曹操的领地,还请各位小心为妙。”

在杨林的提点下,众人趁着夜色渡江,前线战事紧急,于是江北一带的防御松懈,杨林一行人,将十几箱大箱子也搬到了江北。

客船在江边停靠,杨林等人不再骑马,而是步行,而那十几箱大箱子,也由奴仆挑着前进。

众人进入到密林之中,杨林靠司南辨别方向,在他的手中,还有一份地图,他将这份地图拿给诸葛亮看,两人在商议后,才能拟定前行的方向。

又过了一日,众人终于来到了一处水潭前,这处水潭没甚稀奇的,不过杨林却说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

杨林问诸葛亮道:“诸葛先生,在下认为就是此处,不知你意下如何?”

诸葛亮道:“亮也认为就是此处,此处水潭以下数里,便是乌林,曹操大军所饮用之水,此处便是水源。”

杨林道:“那样最好。”

曹操大军虽然在江边扎寨,但是多数兵士却是在密林中安营,因此饮用之水,并非是江水,而是顺流而下的溪水,杨林等人所来到的地方,便是曹军饮水的水源之处。

既然已经到达了目的地,杨林便命令奴仆们打开了其中的一只箱子,只这只箱子里的东西,却是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诸葛亮道:“这些东西,亮只在医者那里见过。”

杨林解释道:“诸位,这些事口罩和手套,请在打开其它的箱子之前,将口罩和手套戴上,以免中毒。”

众人一听,连忙戴上口罩和手套,将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随即,杨林便命人打开了其余的十几只箱子,当箱子里的东西出现在众人的眼前的时候,众人都非常吃惊。

先是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若不是众人戴着口罩,只怕会被当场熏晕。

在这箱子里的,全是腐臭已久的牛马猪羊,尸体均已腐烂,肉上便是蛆虫,看上去格外的恶心。

嫣儿差点吐了,杨林道:“嫣儿姑娘,若是这点也忍耐不了,还怎么当我杨林的丫鬟?”

于是嫣儿打起了精神,好令自己不至于昏倒。

杨林命奴仆们将腐臭的牛马猪羊全都投入水潭之中,奴仆们小心翼翼,生怕被这些腐肉所腐蚀,忙活了好一阵子,牛马猪羊以及装上了石头的十几只大箱子,全都被沉入到水潭之中。

杨林又命众人折返,众人向回走了一里多路,杨林又命众人将口罩、手套摘下,并且挖了一个坑,将口罩和手套都埋进土里。

这时嫣儿才问道:“杨大人,你这样做是何意?”

杨林反问道:“嫣儿姑娘,你可知道冠军侯霍去病是怎么死的?”

嫣儿道:“他不是病死的吗?”

杨林又问:“他是得何病死的?”

嫣儿道:“史书中无从得知。”

杨林便道:“实际上霍去病是死于瘟疫,匈奴人用心狠毒,知霍去病率军攻来,便将病死的猪样投入水中,污染了汉军的水源,待霍去病喝了被污染的水后,便染病身亡,我这么做,只不过是效仿匈奴人的做法而已。”

诸葛亮叹道:“可是,杨大人这么做,实在是太过狠毒了。”

杨林却道:“诸葛先生,这就是战争,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只有傻子才会对战争渴求人道!”

第二十九章华佗

乌林,曹军驻扎地。

正在曹军仔细操练,正准备再一次对东吴用兵的时候,疫病却悄然的袭击了曹营。

起初只是一小队的士兵染病,出现的症状不过是头痛和发烧,便找来了军医来治疗,不过可惜的是,军医不但没有将士兵们的病治好,还将疫病传播了出去。

疫病传播得极快,水、空气都能成为传播的途径,只要一个军营的士兵染上了疫病,第二天,隔壁军营的士兵也会感染上疫病。

当曹操意识到失态的严重性的时候已经太迟了,足足有上万名士兵感染上了疫病,而且这种疫病,军医束手无策。

如此一来,原本要对东吴进行的军事打击,也只能暂且搁浅了。

曹操很清楚疫病的来临对己方意味着什么,他立即下达了紧急命令,第一,将所有的染上疫病的士兵隔离起来,除了军医之外,旁人不许探视,第二,对外界封锁消息,继续操兵练马,不能让东吴水军看出破绽。

虽然在曹操的严命下,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曹军却怎么也找不出疫病产生的原因,于是也根本无法根治疫病,每天都有健康的士兵患上疾病,并被送到隔离区里去。

眼看着己方的战力在一天天损耗,曹操也焦急如焚。

有人建议曹操,既然疫病横生,此处定然不能久留,倒不如退兵南郡,以作休养。

虽然是有用的建议,但是曹操却被不可认同,东吴之地就在眼前,只要拿下,便能一统天下,又怎么简简单单就放弃的?

此外,曹操也不甘心,那位东吴的弓腰姬出尔反尔,戏弄了自己,自己又怎能忍下这口气,在曹操看来,战争的胜负是小,而自己的面子却是最重要的!

于是曹操并没有退兵,而是就这样耗着,曹军的将士们都知道军队中疫病横生,便人心惶惶,都害怕有一天,自己也会染上疫病,在如此状况下,谁又能安心操练呢?

疫病难治,曹操被迫八百里加急,将名医华佗请来了曹营。

曹操想借着华佗的能力,使病兵起死回生。

华佗满头白发,已年过六旬,不过他的眼神却还矍铄,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位老人。

在来到曹营之后,华佗便去病兵的隔离地去,他不顾被传染的危险,尽心为病兵诊治,但是可惜的是,纵然是神医华佗,也没有办法想出良方。

华佗回禀曹操,道:“丞相,但凡疫病,可治愈者少,老夫只能开些药方,为患者服用,但能否治愈,只能看自身的造化,老夫实在无能为力。”

纵然是神医华佗,也对突发的瘟疫一筹莫展,治病讲求对症下药,可是华佗并不知道士兵们是如何患病的,再加上感染疫病者数不胜数,要系数治疗,根本就是空谈。

听了华佗的回复,曹操又道:“华佗先生能否查找疫病的缘由,也好防范防范。”

华佗领命而去,便去查找瘟疫爆发的源头。

华佗毕竟是当世神医,对于疫病的缘起非常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