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彧摇摇头。道:“现在有要事要做,至于讲故事的事,就延后吧。”

杨林也笑了,荀彧这老家伙,果然是一点破绽也不留。

荀彧看了这份写得非常严谨的和约,也挑不出一点毛病,于是就提起笔,在和约上面署上了自己的名字,他既然是曹操所派来的代表,那么他的签名,此时就代表了曹操。

杨林也毫不客气的在和约上将自己的名字写上,他是东吴的代表,不过在署名上,还是署在了荀彧的下方,这并非是说东吴若于曹操,而是他自己年轻,让着荀彧这位老者。

签约完毕之后,两人各执一份,便好好的收拾进自己的囊中。

在议和之时,两人喝的是茶,在议和之后,便能够开怀畅饮了,荀彧命人拿来了早已准备好的美酒佳肴,款待两军将士。

此次合肥之战,虽旷日持久,但东吴方面,却几乎没有什么死伤,至于曹军方面,倒也只有上一次差点被吴军攻破城死伤惨重,至于后来的援兵,倒没有什么死伤。

不过既然已经议和了,那么对于双方的士兵来说,便不能够再互相仇视了,士兵们都觉得松了一口气,这漫长的一场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宴席上,双方的士兵们载歌载舞,忘却了仇恨。

在这场盛宴结束之后,东吴的士兵们,便能够回到家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倒也没有什么战事了。

至于曹军的士兵们,虽然曹操有意进攻西凉的马腾和汉中的张鲁,但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行,对于曹军的士兵们来说,也是有充分的休养的时间的。

宴席上,双方的将领们,也化干戈为玉帛。

甘宁找到了张辽等将,除了敬酒之外,还询问张辽等将,如何才能够增强自身的武艺,要知道,在单挑方面,甘宁可是一次也没有胜过这些个曹军将领。

甘宁自诩为东吴的第一武将,但是在个人的武力上,他遇到了曹操一方的名将,倒也吃瘪不少……

至于程普、吕蒙等人,却比甘宁稍稍收敛,虽现在已经议和了,但是敌我分明,程普、吕蒙不屑于与敌方将领同坐一桌。

鲁肃和杨林,便和荀彧座了一桌,杨林和荀彧虽然年龄相差甚远,但是杨林却无话不说,荀彧也多番恭维杨林少年得志,前途不可限量。

不过,虽然杨林想要给荀彧讲讲得心应手的故事,但是荀彧却连连推辞,还说自己不胜酒力,就是不肯听杨林的故事,弄得杨林哭笑不得。

至于鲁肃,他向来佩服荀彧的才敢,只可惜从未亲眼见到过,此次一见,如见神人一般。

鲁肃敬了荀彧不少酒,而荀彧虽然年老,但也照单全收。

在曹操一方的谋士中,杨林最佩服的只有两人,其一是郭嘉,其二便是荀彧。

只可惜,一人沉迷于酒色,导致身患绝症,而另一人,已是老态龙钟,名不久于人世。

杨林为不能够与这两位顶级的谋士交锋而感到可惜,荀彧死后,只怕曹操一方,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谋士了,那么,曹魏便会成为被自己鱼肉的对象了!

荀彧在迷迷糊糊间,仔细的瞧了杨林一眼,随后,他以不胜酒力为名起身离席。

荀彧悄悄的来到张辽身旁,轻轻的敲了一敲张辽的肩头,道:“张将军,借一步说话。”

张辽虽然也喝了不少酒,但仍然神志清醒,见荀彧神情凝重,便也起身。

荀彧拉着张辽来到一处僻静的角落,张辽问道:“荀大人,你拉着末将来,所为何事?”

荀彧道:“张将军,此次议和,虽对于我方,利大于弊,但是对于东吴,却也是如此,没有了我方的威胁,又和刘备签了和约,东吴便能安心发展生产,在短时间内使自身富足,丞相虽致力于对付西北的敌人,但我方最大的威胁,并非在于西北,也不是刘备,而在于东南的东吴,赤壁之战的大败,只是让我方警惕,倘若不能重视,落入了东吴的圈套,只怕会遭到更大的失败!”

荀彧的话,说得张辽冷汗直冒,他虽是武将,但也经不住荀彧这么一说。

张辽问道:“荀大人何出此言,无论如何,我方都比东吴强大,在平定了西北之后,小小的东吴,又何足挂齿呢?”

荀彧摇摇头,道:“将军所言差矣,这些日子以来,我与东吴的议和使者交谈,知道东吴之主孙仁,并不简单,孙仁虽是女流之辈,但其智谋,超出其兄数倍,虽我不知道是她自己的本事,还是她手下的人有本事,但可以知道的,是现在的东吴,早已不是当年孙策所率领的那群乌合之众了,若我方小看了它,只怕会遭来横祸!

我一生为丞相出谋划策,但今时今日,我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因此,此次借着酒兴,特嘱咐将军两句:那就是,无论如何,切不可答应东吴,与之自由通商,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张辽听得诧异,但也只能够点点头,荀彧在现在所说的这些话,实际上和遗言差不了多少……

第三十五章回师

合肥之战,耗时一年半,最终以和气收场。

对于东吴的军士们来说,这场战争虽然耗时日久,但己方几乎都没有什么伤亡,还成功的打击了曹军的嚣张气焰,最终逼得对方讲和。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场东吴一方占尽便宜的战争,因此,东吴的军士们在回师的时候有说有笑,都在述说着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

而众将,相比起士兵们的有说有笑来,诸位将领们,脸上的表情却显得很严肃。

总的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场在战略上胜利了的战争,但是在战争本身上,却并没有攻下合肥城这座有象征意义的城池。

对于将领们来说,这并非是他们所想要的那种胜利方式,因此,他们的脸上,多是苦笑。

杨林骑在马上,随着队伍回归,他也不是很多话,在队伍中并不出众,但是将领们都已经知道,杨林当下是主公最重用的人才,就好比是曹操一方的荀彧一般。

军队行了几日,便回到了柴桑城。

孙仁率领文武官员们,出城十里迎接军队回归。

孙仁高声对军士们说道:“士兵们,你们不顾家中的妻小,在外作战,此一去,便是一年半载,孤要感谢你们,是你们的辛劳,才换来了东吴的繁荣!合肥一战,虽没有攻下城池,但是却震慑了曹操,迫使曹操签订了城下之盟,你们是东吴最伟大的战士,东吴的百姓们。因为你们的付出而安居乐业,你们辛苦了!”

孙仁声音高亢。使得每一名军士都能够清晰的听到,而士兵们也感同身受。对于合肥之战,所有人都有太多的话要说。

对于这些为东吴效命的军士们,孙仁自然是大为嘉奖,每一名士兵,以其品级赏赐金钱,士兵们都受赏了不少钱财,都笑得合不拢嘴。

征战在外,军士们远离妻小,思乡之情自然陡然而生。

这不仅仅是普通的士兵们的心思。就连身为军师的杨林,也并不例外。

掐指一算,杨林离开柴桑城这么久,自己的儿子小惊天,差不多要两岁了,两岁的孩子,最是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可惜的是,无论是身为父亲的杨林还是身为母亲的孙仁。对于这位亲身骨肉,都缺乏必要的关爱。

但是那也是无济于事的,当前,杨林和孙仁。是整个东吴的支配者,东吴百姓们的生计,全在两人手上。所以,两人必须为东吴做出应做之事。至于对子女的关爱,只能放在其次了……

虽然离得较远。但是孙仁和杨林,还是互相对视了一眼,两人之间的情感,皆在不言之中流露。

在合肥之战期间,两人见面的机会并不多,特别是孙仁,见不到杨林,又难以去见自己的儿子,实在是有苦说不出……

孙仁对三军宣讲,并没有花太长的时间,由于顾及军士们都已经疲劳了,因此孙仁边让军士们回营休息。

孙仁还特意放了军士们的假,说当下东吴并无战事,军士们可以回家省亲。

士兵们载歌载舞,高呼主公万岁,而孙仁也显得很疲劳,她只想回到行宫中,和杨林好好的说说话。

不过杨林要想立即去到孙仁的身边,却也不太容易,如今的杨林,已经是主公身边的大红人,因此诸位臣工,都要好生的巴结才是。

程普、甘宁、吕蒙等将,邀请杨林去自家坐坐,杨林自然是委婉的谢绝,不过甘宁却显得非常固执,想要用强的,好在杨林态度坚决,才推脱掉了。

武将们的邀请虽然谢绝了,但是文臣们的邀请却又来了,鲁肃、诸葛瑾等熟识之人,杨林要推脱,自然是不太尴尬,可是像张昭、顾雍等人,也向杨林送上了名帖,杨林颇为头疼。

当然,还有一位老臣,当面邀请杨林去自己的宅邸坐坐,此人正是张纮!

江东的二张,虽然在张昭面前,杨林显得不屑一顾,但是在张纮面前,杨林却不敢造次,倒不是因为张纮的本领有多么的大,杨林对他有多么忌惮,只是因为,张纮是老臣中,唯一一人以真心来祝福杨林和孙仁的人。

像这样的老者,杨林除了心生敬意之外,别无其它的情感……

既然是张纮相邀,杨林便只能晚些时候再去行宫中见孙仁了,他谢绝了所有邀请自己的文臣武将,却只是来到了东吴长史张纮的家中。

张纮以粗茶款待杨林,杨林也并不介意,就算是粗茶,他也品得有滋有味。

杨林饮了茶,张纮才叹道:“杨林,你出门在外,竟然这么长的时间,真令老夫好生挂念啊,而且不仅仅是老夫,主公对你也颇为挂念,可是你为何不回来看一看呢?老夫听闻,前方的战事并不是十分紧迫,你身为军师,却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为何不抽空回来?”

张纮是看着孙仁长大的。自然知道孙仁的心思,孙仁心中挂念杨林,每日在朝会上,张纮看孙仁一脸寂寞的表情,就能够知道孙仁心中所想了。

这一对苦命鸳鸯,虽然一位是东吴的主公,一位是东吴的能臣,却不能名正言顺的在一起,真是令张纮十分遗憾。

面对张纮的指责,杨林也只能一脸苦笑。

他可不能说孙仁主公曾经偷偷的来过一次合肥,他更不能说,自己曾经离开过合肥的,只是并没有回柴桑,而是去为主公训练近卫军去了。

杨林道:“张大人,合肥之战至关重要,在下身为军师,实在无法走开,好在现在我军已与曹操签了和约,双方互不相攻,如此一来,东吴便不会有其它的战事,在下能用这段时间,好好的陪一陪主公了。”

张纮叹道:“不知道老夫在有生之年,能不能看见你们两人成亲……”

张纮的话,令杨林感动不已,这位只为了自己和孙仁着想的老者,恐怕活不了多长的时间了,而他的最后愿望,大概也只有如此了吧?

第三十六章探视

杨林与张纮的交谈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为了不打扰这位老者的休息,杨林只和张纮谈了半个时辰,就告辞离开了。

离开张纮府邸,杨林马不停蹄的赶往行宫,在行宫的书房中,孙仁早已经等得迫不及待了。

杨林入内,孙仁立即屏退左右,然后关上门。

在确认没有人偷看之后,孙仁一把扑进了杨林的怀中。

虽然是东吴的主公,但是在杨林面前,孙仁也尽显女子的柔弱,娇声道:“杨林,你到哪里去了,你可知道,我在这里等你很久了。”

对于自己并没有及时赶来书房,杨林也颇为愧疚,道:“仁,此是我的错,让你久等了。”

孙仁的眼睛一红,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不过碍于东吴主公的身份,就算在心爱之人的面前,孙仁也强忍住泪水,没让自己哭出来。

杨林扶孙仁坐好,道:“仁,现在的我,还是你的臣子,我是来向你复命的,合肥之战,我军不辱使命,成功的拖住了曹操,令曹操无法对外扩张,也尽最大的力量耗损了曹操的实力!”

所谓先公后私,杨林也极力克制自己,不让自己陷入到和孙仁的私情当中。

在书房中的这两人,是东吴的顶梁柱,无论谁失去了冷静和从容,对于东吴都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孙仁一笑,道:“杨林,多亏有你,不然的话。我始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虽然当上了东吴的主公,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去治理东吴。也不知道如何去和天下英雄们争锋,全靠你。我才知道,东吴应当如何去做,合肥之战,你做得很好!”

孙仁一个劲儿的表扬杨林,不过杨林并没有自满,而是说道:“仁,合肥之战虽然取得了想要的效果,但是要使东吴强大,单单是与曹操和刘备签了和约却是不够的。还应从自身入手,巩固自身实力。”

杨林之言,孙仁自然听懂了,道:“杨林,你是想说近卫军的事吧?你操练近卫军,操练得如何了?”

杨林道:“仁,你就放心吧,每一名近卫军,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他们的底子不错,再加上我为他们制定的严苛的训练,只要是挺过来的,都已经不亚于一名将领的实力。如今只差上好的马匹来装备这支骑兵。”

孙仁叹道:“不过可惜的是,这样一支军队,却没有用武之地。若是还在与曹操交战中,我倒是能看看近卫军的实力如何。”

杨林道:“仁。真正的最强军队,可不是用来炫耀的。所谓好刀要用在刀刃上,近卫军虽强,但现在却不是用他们的时候,就让他们继续操练着,像楚庄王一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孙仁沉默,在杨林面前,她没有什么主见,只要杨林说什么,她就听什么。

杨林又道:“仁,训练近卫军的地方,名为秣陵,乃是一块风水宝地,有天子气,我东吴想要长久,柴桑并非是久留之地,当将治所迁到秣陵去,以安民心。”

孙仁道:“迁都之事,我倒是也想过,柴桑城无天险可守,的确也并非久居之地,只是若要迁都,只怕会颇为麻烦,一时片刻,无法筹措。”

杨林道:“迁都之事,倒也不用急在一时,现在秣陵只是一座小城,当筑牢城墙,修建防御设施,当一切就绪之后,方能迁都。”

孙仁点头答应,既然公事已然说完了,杨林便邀请孙仁出宫。

孙仁换了衣服,如同寻常妇女一般打扮,而杨林也不穿官服,穿着便服,两人在柴桑城中颇为小心,倒也无什么人注意。

两人来到吴湘处,吴湘见东吴的主公来了,自然非常恭敬,忙命下人奉茶。

不过孙仁和杨林的来意,倒不是来见吴湘这个大财主的,两人只是匆匆的和吴湘打了个招呼,便去到后院,吴湘知道两人的目的,也不敢跟随。

推开后院最大的一间厢房,便听见了小孩子的嬉笑声。

孙仁和杨林所剩下的孩子——小惊天正在婢女们的陪同下玩耍,婢女不认得孙仁,但是杨林却是认得的,杨林此人,吴湘也颇为恭敬,而和杨林比起来,他身旁的这名女子,却显得更加的高贵。

婢女知道,这名女子一定身份显贵,于是也不敢阻拦,杨林和孙仁径直来到小惊天的面前。

此时的小惊天,已经快要两岁了,吴湘可不敢怠慢杨林托付过来的孩子,一点也不敢怠慢,小惊天喝的是全柴桑城口碑最好的奶娘的奶,一直喝到一岁半才断奶,因此小孩子长得非常的结实。

自从小惊天出生以来,孙仁见小惊天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上一次见,还是在小惊天半岁的时候,只是隔着窗户看的,与上一次见比起来,小惊天的变化非常大,孙仁忍不住心中迸发出来的母爱,一把走过去将小惊天抱在了怀中。

奇怪的是,对于一位不认识的女人的拥抱,小惊天不但没有反抗,还非常的享受,逼上了两眼,沉浸在其中。

婢女忙道:“天天,快喊夫人!”

实际上婢女也不知道如何称呼孙仁,只是见孙仁是和杨林一同来的,便以为孙仁是杨林的妻妾,于是让小惊天称呼孙仁夫人。

但是小惊天虽然会说话,但却不愿意叫孙仁为夫人,就好像他知道对方是谁一样!

杨林问婢女道:“这孩子不喜欢说话?”

婢女奇怪道:“杨大人,事实并非如此,天天平日里总喜欢和我们嬉笑打闹,话很多的,但是自从你们两位进屋之后,这孩子却像是变得深沉了一般,怎么也不说话了。”

杨林笑而不语。孙仁抱了小惊天一阵,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了。便松开了手。

孙仁谓杨林道:“我们走吧。”

“……”

杨林没有说话,这一次。自然是带孙仁来看孩子的,孙仁看过孩子之后,不想因为自己的母爱而耽搁事情,因此不愿意久留,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于是杨林陪着孙仁出了房间,小惊天在身后眼巴巴的看着两人的背影,一句话也没说。

在后院,杨林和孙仁见到了吴湘叔侄在不远处向自己行礼,不过两人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径直离开了。

才走出吴湘的宅邸几步,杨林就瞧见了孙仁的脸上有泪痕。

与自己重逢的时候,孙仁并没有哭,这是因为她是东吴的主公,不能够被感情所左右,但是在见到了小惊天之后,纵然是东吴的主公,也经不住内心迸发出来的母爱……

杨林小心询问道:“仁,你哭了?”

孙仁忙擦干了眼泪。道:“杨林,惊天是我自己的亲骨肉,但是我在他的面前,却连让他叫我一声母亲的勇气都没有。究竟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究竟什么时候,我才能对天下人宣布,你杨林是我孙仁的丈夫。而我们的儿子,名叫杨惊天?”

孙仁的心情有一些激动。但是杨林却格外的镇定,道:“仁。所谓欲速而不达,这就如同是这天下一般,想要天下太平,也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更多的努力,需要你和我,需要整个东吴,需要所有的天下人一同努力才行!”

在杨林的劝慰下,孙仁的心情才稍稍的平复,她知道,自己身为东吴之主,任何事情,都不能意气用事!

杨林又道:“仁,你瞧小惊天如何?”

孙仁气恼道:“这小孩子一句话也不说,我什么也看不出来。”

杨林笑道:“仁,你可别小瞧了这小孩子,我瞧他,却非池中之物,真不愧是你我的孩子,长得俊朗,这就像你,而少年老成,沉着冷静,像我,为人君者,不露而自威,这是最重要的素质!”

孙仁也笑了,道:“杨林,你还真亏夸赞自己的孩子,小惊天将来如何,你现在又怎么看得出来?”

见孙仁也乐了,杨林也不再担心,今时今日,还没有到向天下人公布小惊天的时候。

大概是说话说得累了,杨林护送孙仁回行宫的一段路程,两人都没有说话,若是在平日,孙仁总会让杨林给自己讲几个故事的,但是今日,孙仁却一次也没有要求。

既然对方没有要求,那么杨林也懒得自告奋勇。

直到两人来到行宫的门前,孙仁才开口道:“杨林,如今,我东吴已然与刘备、曹操签了和约,东吴与两家再无瓜葛,互通有无,西面和北面的威胁已然解除,可是,这南面的敌人,若是向我东吴发难又该如何?我东吴想要平稳,若是南面起了战事,可是不妙。”

杨林一拍脑袋,惊道:“难道说,交趾还在他人掌控中??”

孙仁奇怪道:“怎么了,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杨林有些愣了,看来事情与自己所知道的有一些区别,不过他也并不着急,因为士燮从来不是杨林所认为的对东吴有威胁的敌手。

孙仁又道:“士燮掌控的荆州以南的大片土地,虽然地处荒凉,但士燮拥兵自重,对我东吴,也是有一些威胁的,若他趁我东吴不备,加以偷袭的话,我东吴便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孙仁从地形的角度,道出了南方之地的不稳定因素,随后又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杨林,现下近卫军已然操练完毕了,我倒是想看看他们的实力如何,因此,我想派近卫军去攻打士燮,将交趾纳入东吴的势力范围,你意下如何?”

孙仁征求杨林的意见,杨林却自言自语道:“原本就是自己的土地,又何必费尽心思去攻打呢?而且还动用了我东吴的最强军队。”

孙仁并没有听懂杨林的意思,问道:“杨林,以你的意思来说,攻打交趾,并非良策?”

杨林道:“仁,杀鸡焉用牛刀?近卫军可是东吴的最强军队,怎么能够用在攻打交趾这样的小战役上面!况且现在近卫军还没有成熟,虽是骑兵,却欠缺马匹与铠甲,所以现在出征,并非什么好事。

而且交趾一带,丛林横生,瘴气横行,若让我军将士深入不毛,只怕交趾还没有拿下,我军的士兵倒死伤了大半,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孙仁皱着眉头,道:“我自然也知道,交趾地形险恶,易守难攻,要强行进攻,对于东吴来讲并非良策,可是这心腹之患,孤悬在外,并非好事,我们不出兵征讨他,难道等着他出兵来打我们吗?”

杨林笑道:“士燮是沉稳之人,向来不喜好对外动兵,对于此,我东吴大可不必介意,只是交趾位于东吴南端,对于东吴的长稳发展,实在不是什么好事,若是能将交趾收入东吴自己的掌控中,那倒是好事一件。

不过,仁,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用武力来解决,无论是交趾也好,士燮也好,都没有必要大动干戈,一位圣贤的君主,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仁问道:“何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杨林道:“只要我们能遣一使者,率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