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類指械牟滴奘叶际亲钭牟担萌战方鹄葱稳菟钠胪醺缫丫行┞浜罅恕

做为大唐工商业的领路人,从一开始的炒茶开始,历经水泥、煤炭、渔业、罐头、玻璃、纺织等大大小小的产业,几乎每个产业都有李愔的身影,甚至在有些行业中,齐王府还占有主要的市场份额,而从这些产业中赚取的巨额利润,早已经让李愔成为大唐首屈一指的大资本家,甚至连他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身家。

只不过李愔明白了袁天罡的意思后,却立在书案后面陷入沉思。建立一个道学院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只是这件事所代表的意义却极为重大,因为这关系到佛与道的信仰之争,而信仰这东西说起来很飘渺,但其实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却是极为重要。

李愔来到大唐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其实用后世的说话就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而对于信仰、道德这类的精神文明,除了最近才搞出来的报纸外,其它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插手,没想到今天却被袁天罡提了出来。

沉思中的李愔在房中来回踱了几步,最后终于抬起头说道:“袁道长,建造一个道学院,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道长想过没有,道学院建起来后,你要怎么维持下去,甚至以后又该如何发展?”

李愔一下子问到点子上了,维持一个学院,所需要的花费也十分惊人,他不可能一直无偿的捐赠。袁天罡听后也皱起眉头,想了想这才说道:“这件事我倒是和各大道观的人商量一下,可以让他们每年出一些费用,另外我道门也有不少信徒,他们也能捐献一些,这些加在一起,应该足够学院的运转了吧?”

听到袁天罡的回答,李愔却是露出一个别有深意的微笑,开口说道:“袁道长,不是我说你,你说的那两个办法,对于学院来说,都实在太被动了,就拿第一个办法来说,大道观虽多,而且有不少道观的确能收到不少的捐助,不过大道观的开支也大,他们能拿出多少钱实在是个问题,至于信徒捐助,更是个碰运气的事,万一哪年你搞不到钱,那道学院还能办下去吗?”

“这……”袁天罡有些哑口无言,不过当他看到李愔脸上的表情时,立刻躬身说道:“贫道驽钝,还请齐王殿下指教!”说起赚钱,自然没有人能比的上眼前的齐王殿下。

“嘿嘿,其实袁道长是抱着金砖而不自知啊!”李愔笑的十分得意,因为他马上就要开创一个时代的壮举,“袁道长,你可知道,硝石提纯之法、火药的配方,以及各种贵重金属的冶炼之术,都是谁发明的吗?”

袁天罡听后眼睛一亮,脑子中好像是抓到了什么,不过却一时又想不明白,于是开口说道:“启禀殿下,您所说的那些东西,虽然不能确定是哪位先贤发明的,不过可以确定,无论是火药还其它,都是从我道教中流传出来的。”

李愔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只见他激动的拍案而起,兴奋的说道:“不错,你们道教中流行炼丹之术,至于能不能炼成那种让人成仙的金丹暂且不谈。其实在你们炼丹的过程中,不但了解了许多物质的特性,而且还发明了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只是你们却并不重视,以火药来说,现在所有人都知道,火药是战场上的杀人利器,攻城时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是你们道教发明火药之后,却只知道将其制成烟花取乐,如此浪费之举实在让人心痛!”

说到最后一句时,李愔猛然转身,直视着袁天罡再次说道:“其实你们对物质特性的了解,可以总结出一科专门的学问,我将其称之为化学,化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无数方面都能用到,比如硝石制冰、煤炭燃烧等等,都是一种化学反应,而且在化学的研究中,还能发明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而这些都能直接转化为财富,有了这些,到时你们学院还用担心维持的问题吗?”

李愔说话时,声音中满是诱惑。袁天罡想要发展道教,李愔则想借他之手,将道教的力量整合,然后搞起化工产业,两人的最终目标虽然不同,但是中间的过程却是一致的。

“这……这能行吗?”袁天罡虽然也感觉有些热血上涌,不过毕竟年纪大了,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因此虽然李愔描绘的前景很好,但他却还是有点不太自信。

“当然行,这次你不是要解决树胶的耐磨性问题吗,刚好这就算是你们道学院成立的第一个课题,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道学院的建设费用我全包了,而且另外还出一年的维持费用,只要你们在学院成立的一年内,再拿出有用的产品或技术,到时就算我不需要,大唐的工商业发展这么快,有钱的工商业主更是遍地都是,总会有人愿意花钱卖下你们的技术的。”李愔为了给袁天罡打气,当下拍着胸脯保证道。

袁天罡在登州呆了近一年,对那里的工商业发展是深有体会,特别是他所在的科学院中,就有许多小组在搞新技术、新发明,所以对李愔所说的那种模式并不陌生,而且也知道一项新技术的发明,的确可以给发明者带来巨大的财富。

想到这里,袁天罡终于坚定了几分信心,拱手对李愔行了一礼道:“谢殿下指点,贫道明白了!”

看到袁天罡被自己给忽悠的上了贼船,李愔总算松了口气,有这帮道士搞化工,再加上自己时不时的指点,短时间内虽然搞不出太复杂的化工产品,但至少肥皂、甘油之类的东西总没什么问题,到时自己洗澡再也不用那种猪胰子了。

和袁天罡又商量了一下道学院的细节,李愔又答应对方,以后道学院建起来后,他会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化学知识和概念,整理出来无偿赠送给道学院,对此袁天罡也是感激不尽,因为他知道,李愔所学很杂,虽然每样都不是很深,但对各种学问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能得到他相助,想必他们在研究那门化学的学问时,也能轻松许多。

把道学院的事情交待完后,已经是华灯初上,两人不知不觉之间,竟然聊了一个下午,中午宴会上主要是喝酒了,肚子根本没填饱,所以现在两人都饿了,李愔也懒的再去大殿,干脆让人将饭菜送到书房来,周围点上蜡烛,他和袁天罡相对而坐,像老朋友一般边吃边谈。

就在这顿饭马上就要吃完时,李愔眼睛无意间扫过旁边的一支蜡烛。可能是刚才掌灯的仆人不小心,让蜡烛离墙太近了,结果火焰烧到墙壁,将雪白的墙面烧出一片焦黑,看上去十分的醒目。

“哈哈~,我想起来了!”看到这里,李愔忽然灵光一闪,兴奋的大叫起来。

第一百五十三章皇室新成员

正专心喝汤的袁天罡被李愔的这一嗓子吓的不轻,差点把汤喝到气管里去,等他用毛巾把胡子上的汤擦干时,却见李愔站起来,快步走到墙壁前,伸手在墙上被蜡烛熏黑的地方抹了几下,然后一脸惊喜的又跑了回来。

“袁道长请看,若是我没记错的话,在树胶中加入这东西,应该可以增加树胶的耐磨性!”李愔举着黑糊糊的手掌,十分兴奋的对袁天罡说道。

“油黑?”袁天罡疑惑的看了李愔一眼,他知道这东西可以制墨,但实在没想到这东西竟然还能和树胶加在一起。

“没错,这东西又可以叫炭黑,你们在制作树胶的时候,不是要加进去硫磺之类的东西吗?炭黑也是一样,不过需要的量却比较大,具体多少我也不是很清楚,到时你们自己做实验就是了!”李愔从心底里感谢当初的那个光头化学老师,感谢在他的严酷教育下,自己总算记住了一点有用的东西。袁天罡对李愔倒是很信服,表示自己肯定会拿这东西做一下试验。

晚饭结束后,李愔安排袁天罡在府中住下,第二天一早,他就和袁天罡一起赶到卫国公府,先把昨天答应李业诩的事给办了。不过李愔显然小看了李靖的顽固,哪怕是听过袁天罡的解释后,却依然不肯让李业诩进军校,这下李愔的驴脾气也上来,一看自己说不动,干脆进宫去求李世民。结果最后还是李世民出面,和李靖在书房里密谈了半天,这才说动了对方,只是从那以后,李靖看李愔的目光中也带上几分怪异。

整个八月李愔都在忙碌中度过,过了一个中秋节,很快就到了九月份,军校那边的地基也已经打好,开始主体工程的建设,另外紧挨着军校不远,以孙思邈为校长的大唐医学院,也开始破土动工。

不过相比军校那种宏大的规模,医学院却要小气的多,倒不是李世民他们不重视医学,只是相比较而言,医学院并不是现在大唐迫切所需的,所以朝中文武都不太想拨款,幸好李愔手中还有医护兵这个王牌,打着为大唐军队培养医护兵的招牌,总算通过了对医学院的预算,不过拨款却不是很多。

对于李世民和满朝文武的短视,李愔是嗤之以鼻,他们不愿意出钱没关系,反正自己也不差那点钱。所以他就是朝廷拨款的基础上,又追加了近一倍的资金,不过这些资金是专门用来培养民间的医护人材,与医护兵分开教学。

至于袁天罡的道学院,倒不由李愔费心,对方正带着一帮道士在长安周边乱逛,为的就是给道学院选一个山清水秀的院址。因为李愔的提醒,袁天罡和一帮炼丹的道士在树胶中加入了炭黑,果然使树胶的耐磨性大大增加,现在只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配方,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道学院已经开始前期的准备。

三个学院都和李愔有关,甚至道学院的全部和一半的医学院都要由他出资,虽然在他看来,只要能将学院建成,出再多的钱都是值得的,可是这却引起惜君的极大不满,用她的话说,那些钱都是她给未来儿子的,哪怕是李愔这个做父亲的都不能乱花儿子的钱!

算起来惜君怀孕也三个多月了,最初的危险期已经过去了,而且小腹也明显的鼓起来,平时到花园里散步,身边都有一帮丫鬟婆子伺候着。这道不是惜君娇气,而是做为王妃的文心有命,无论惜君在哪,身边最少都要有四个丫鬟陪着,生怕这个孩子出了什么闪失。

相比惜君这个还不到二十岁的低龄孕妇,已经三十多岁的杨妃可谓是不折不扣的高龄产妇,而且产期就在九月,对于事关杨妃母子生命安危的这件事,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恪、李愔,自然都是十分重视,甚至李世民无论有多忙,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陪陪杨妃,至于李恪和李愔两兄弟,只要没有什么紧要的事,几乎整天都呆在望云殿里。

不过李愔可没闲着,杨妃是四正妃之一,分娩自然是宫中天大的事,所以分娩用的产阁早早的就准备好了。不过李愔在看到产阁时,却是又气又怒,因为古代医学不发达,再加上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所以产妇分娩时,就有许多的禁忌,比如不能拿尖锐的东西,不能听金属声音,不能见风见光等等。

其它的也就罢了,李愔却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产妇不能见光?因为这个禁忌,整个产阁布置的密不透风,而且窗子全都被封死,屋子里漆黑一团,要点上灯才能看清里面的情形。

李愔虽然不懂女人分娩,但至少基本的医学常识还是知道的,产阁是在杨妃怀孕七个月时就准备好的,这期间整间屋子都不见光也不通风,可以想像里面会滋生多少的细菌和病毒,女人在这种房子里分娩,受到感染的风险自然要大的多。

也正是看到这间产阁,让李愔对大唐的接生技术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幸好当时离杨妃生产还有段时间,所以他干脆将接生的稳婆找来,让她给自己讲了一遍接生的过程。

给杨妃接生的稳婆姓刘,今年都六十多岁了,听说已经从业近四十年,是宫中御用的稳婆,李愔他们这些兄弟姐妹中,大部分都是这位刘婆婆接生的,甚至连李愔也不例外,也正因为如此,无论宫人还是妃嫔,都对其十分尊敬。

刘婆婆一开始听到李愔如此奇怪的要求,自然是不肯答应,毕竟女人生产在这个年代看来,是十分不洁与忌讳的,男人根本不允许参加,更别说像李愔这么光明正大的打听了。

不过为了杨妃母子的安全,李愔却硬着头皮以身份压人,总算还是让刘婆婆将接生的过程讲了一遍,结果他一听之下,吓的是全身发麻,因为这位刘婆婆的接生过程,简直就是个医术与巫术的混合,在接生时还要拜什么床神,其间更有许多莫名其妙的环节,有些甚至连刘婆婆自己都说不清楚,只说师傅是这么教的,都是老祖宗的东西,肯定不会有错!

这下李愔再也坐不住了,从建造医学院的工地上把孙思邈拉回来,又找了一帮精通妇科的大夫,十几个和刘婆婆一样精通接生的稳婆,以及数个负责照料孕妇身体的医婆,一帮子杂七杂八的人组成一个接生技术突击队,在最段的时间内,搞出一套符合后世医学卫生条件的接生技术。

不过在研究接生技术的过程中,也不知谁把这件事捅到了李世民那里。虽说李世民很宠爱李愔这个儿子,但是事关杨妃和孩子的生命,自然不能让李愔乱搞,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狠批了一顿。幸好杨妃知道儿子肯定不会害自己,所以对他倒十分支持,并且还亲自劝说李世民,再加上有孙思邈那帮大夫的保证,总算让他同意李愔继续研究新的接生技术。

也正是因为杨妃的支持,新型的接生技术研究的很顺利,而且几个稳婆还用这种技术给宫外的女人接生,果然大大降低了风险,甚至还让几个难产的孕妇顺利生下胎儿。

有了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再加上杨妃的劝说,李世民最后总算同意,让杨妃也使用新的接生技术,而且还向孙思邈他们保证,只要杨妃顺利生下孩子,到时朝廷就会大力推广这种技术,而所有研究接生技术的人员,也将得到重重的嘉奖。

有了李世民的保证,不但李愔放开了手脚,孙思邈他们这些接生小组的人也十分兴奋,一个个干劲十足。密封的产阁被拆开,窗子被李愔全都装上玻璃,变的明亮通风,而且整个屋子都撒上生石灰消毒,要不是怕酒精刺激性太大,李愔都恨不得把整个屋子都用酒精泡上几遍。

至于接生所用的器械,全都进行高温杀毒,然后泡在酒精里,负责接生的稳婆也必须保持卫生,特别是在杨妃临近生产的那几天,刘婆婆她们几乎做什么都要洗手,有时甚至还要用酒精消毒,结果把几个年纪大的给折腾的不轻。

就在李愔这个当哥哥的把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时,杨妃肚子里那个不知是弟弟还是妹妹的小家伙,终于呆的不耐烦了。

贞观十二年的九月二十八中午,当时李愔和李恪两兄弟正陪着杨妃下棋,本来杨妃的棋艺最高,不过因为怀孕,孙思邈交待过不让她费神,所以下了几盘就让两个儿子下,她则在一边观战。

李愔是个臭棋篓子,根本不是李恪的对手,一连输了七八盘,最后一局好不容易有赢的希望,结果杨妃的肚子却有了反应,一开始是隐隐作痛,慢慢的痛的越来越厉害,周围早有准备的医婆立刻让人将杨妃抬入产房,刘婆婆等一帮稳婆立刻就位,孙思邈等医术精湛的大夫也在产房外严阵以待。

等到李世民从前殿急匆匆的赶过来时,所有人员都已经到位,就等着迎接皇室新成员的出生了。

第一百五十四章李愔的过去

产阁外,李世民一脸焦躁来回踱着步,李恪和李愔两人紧随其后,三人就像是三只没头的苍蝇一般,在产阁外面的空地上来回乱转,不时三人还会不小心撞到一起,紧接着立刻分开接着转。

“母妃都进去这么长时间了,怎么到现在还没有生?”李愔最后转的腿都酸了,这才忍不住开口问道。他记得后世里的电视剧里,好像孕妇只要肚子一痛,很快就能生出一个胖乎乎的小婴儿,可现在杨妃都进去快一个时辰了,里面竟然还没有一点动静。

“六郎,女人生孩子哪有那么快?有时三五个时辰生不出来也很正常。”李恪已经有了孩子,对这方面倒是很有经验。

相比李愔兄弟俩,李世民虽然已经有二十多个孩子,但今天却还是显得焦躁不安,转了这么长时间,只觉得脑子都有点发晕,抬头看到孙思邈站在旁边,立刻走过去开口问道:“孙太医,以杨妃的年龄,在生产时遇到的最大危险是什么?”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李愔和李恪也都围了上来,一脸关心的看着孙思邈。

“启禀陛下,杨妃已经年近四十,相比年轻的产妇,杨妃的骨骼在柔韧性上要差上许多,所以胎儿容易被卡在骨盆里,另外在体力上也比不上年轻的产妇,若是在生产过程中体力耗尽的话,那将是一件极为糟糕的事!”孙思邈如实回答道。他是个全科大夫,特别是在内科、妇科、儿科方面,更是极为擅长,否则当初李愔也不会把他从工地上硬拽回来。

父子三人听到孙思邈的话,心中更加担忧,刚想问对方有何解决之法。只见孙思邈又慢吞吞的说道:“不过陛下也不用担心,微臣早已经针对杨妃的体质,而特别研究出一套推拿与针炙之法相配合,其中推拿的手法已经让稳婆练熟,现在正在为杨妃施展,至于针炙之法,因为几个稳婆和医婆都没有相应的基础,微臣又不便进产阁,所以就将其教给一位随微臣学医的女徒,她现在正在殿外等候,只要杨妃万一出现难产的症状,她立刻就进产阁施展针炙之术。”

李愔发现,在大唐只要是医术精深的大夫,一般都是那种遇事不慌不忙,极沉的住气的人。产阁里都已经在生孩子了,孙思邈却还让关键人员在殿外等着。不过这也难怪,因为杨妃生产是件天大的事,以往连皇子都不让靠近,李恪和李愔之所以能进来,这还是李世民特别恩准的。孙思邈的弟子不是宫中供职的医官,按规定自然不能太过靠近产阁。

“都这种时候了,还在殿外等候干什么,快点召她进来,在产阁里随时准备,千万不能耽搁了!”李世民的想法和李愔一样,听后立刻急不耐的吩咐道。

不过李世民话音刚落,立刻又想到一件事,再次开口道:“对了,孙太医你那个女弟子是何来历,可是身家清白之人?”

产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特别是皇家的产阁,对进出的人不但有严格的人数限制,而且对其身世也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对于女子,就要求不能怀孕、不能流过产、甚至连新婚之人也不能进入。另外为了杨妃母子的安全,对对方的出身来历当然也有着极严格的要求,所以李世民才会有此一问。

孙思邈一听笑道:“陛下放心,此女说起来并不算我真正的弟子,她出身于清河崔氏,而且还是程老国公的外侄女,父亲就是崔氏上任族长崔玄,今年虽然才十六岁,但自小就研习医术,再加上天资聪颖,现在医术已经颇为不俗,至今也没有婚配,所以这次杨妃生产,微臣第一个就想到请她帮忙!”

李世民一听对方出身于世家大族,这下终于放下心,立刻让人将对方召进来。只不过李愔听到对方竟然是崔玄的女儿时,心中也有些惊讶,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崔玄好像就是崔玉的父亲,如此算来,对方竟然是崔玉的亲妹妹。

就在李愔感叹这个世界真小时,就见一个妙龄少女随着宫人进来,按大唐礼制,进宫的女子都要穿宫装,这个女子也不例外,身穿一身绿色宫装,衬托出高挑苗条的身材,头梳百花分肖髻,表示其还是个未出阁的少女。

随着绿衣少女越来越近,李愔却不由得有些失望,因为对方脸上戴着面纱,根本看不清这位崔小姐的真容。只不过当他看到对方的眼睛时,忽然感觉胸口被重锤狠狠的砸了一下,一时间甚至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像,真的太像了!李愔双目怔怔的看着走来的绿衣少女,心口忽然涌起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那就是想冲过去把对方抱在怀里,大声呼唤那个早已经被自己埋在心底最深处的名字。绿衣少女虽然看似低着头,其实也在偷偷打量着李世民三人,当看到盯着自己发愣的李愔时,却忽然感觉脸上一热,低下头再也不敢多看。

正当李愔智为情迷,不由自主的向前踏出一步,眼看就要将心中的冲动化为实际行动时,却忽然听到产阁中传出杨妃的大声呻吟,紧接着一个稳婆冲出来,大声的说道:“贵妃娘娘已经开始生产,不过胎儿比较大,出生有些困难!”

这句话不但惊醒了李愔,也让李世民和李恪慌了手脚,倒是孙思邈依然不慌不忙,走到绿衣少女身边交待几句,然后绿衣少女也顾不得向李世民行礼,转身就进了产阁。

“孙太医,你的针炙之术真的能起效果吗?”李世民听着里面杨妃痛苦的呻吟声,君王的定力早已经抛到九宵云外,现在他只是一个担心妻儿安危的普通男人。

“陛下放心,杨妃的胎位很正,胎儿虽然大一些,不过杨妃已经生育了吴王和齐王殿下,所以骨盆已经撑开,相信加上微臣的针炙和推拿的配合,肯定能顺利产下胎儿!”这时候孙思邈的不慌不忙倒是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看着对方镇定的模样,李世民和李恪倒是有了几分信心,只是却依然停不下脚步,在产阁外转个没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