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海权-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国人的目的有两点;第一点;重新宣誓英法两国在远东的存在;震慑一些殖民地和属国的异己分子。其中蕴含着向华夏共和国展示力量的意思;但是绝对没有开战的想法。至于说英国为何不管巴尔干的事情?不是说英国不想管;而是来不及管也没有办法管;没了英法的帮助;希腊这些国家可以撑几天?没有几周就大局已定了。与其继续在巴尔干这个死局与德国人较劲倒不如先把远东的形势稳定后;再集中力量解决欧洲问题。
在关乎自己利益方面的事情上;英国人是十分精细的。英国从来不相信任何保证或者协议;他们相信的是手中的力量。而当力量不足以压制潜在对手的时候;他们就会考虑采用协议或者其它什么手段来达到目的。在历史上1战结束后;大英帝国海军连双强标准都无法维持。英国的海权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的挑战。则撺掇着搞了一个海军军备限制条约;通过承认美帝与自己享有一样的海军吨位来保持了均势。
后世徐杰一直认为;英国人所谓的那些g3和n3计划其实都是烟雾弹;那些吨位大的可怕性能先进的要死的东西先不说那个时代能否造出来。单纯从经济角度来看就不是战后的英国可以承担的。英国人的那些战舰可都是图纸船!从来没有开工过。但是英国人单纯凭借这些计划;就让美日废除了一大堆已经开工的战舰;从战略上来讲绝对是一招好棋。
当然在1战前;英国海军最为辉煌的年代;英国人自然是不需要和华夏签订什么海军军备限制条约的。英国人想要限制的是华夏共和国在东南亚的驻军规模和基地规模。作为最早的海权国家;英国人在维持全球海权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英国非常清楚。除了一支强大的舰队之外;一个真正的海权国家还需要有一个遍布所控制海区的基地和要塞群为舰队提供保障。
华夏海军已经在远东形成了优势。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既然如此;那么英国人想要限制的就是华夏海军可以利用的基地数量。巴达维亚早晚会落入到华夏的掌控之中;这里本来就是一个优良的海军基地。而且俄荷舰队已经经营了很长时间了;也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可以预见;这里绝对会成为华夏海军在南海的重要基石。想让华夏海军放弃这里是不可能的。
所以英国人想要的是;华夏必须保证在未来10年的时间里;在东南亚所拥有的海军基地数量不能超过3个。只有这样英国人才会感到安全。为了让华夏接受这个要求。英国表示可以在机械出口以及贸易上予以一定的优惠;尤其是农产品和轻工产品可以减免部分关税;而曾经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获得的贸易特权以及海关权利英国人表示也可以放弃。
看似英国人亏了很多;实际上这些不对等的条件随着华夏的最终崛起早晚会被废除。而轻工产品和农产品的优惠则是为了和德国争夺资源;华夏和德国之间的一些协议英国人非常清楚;既然无法阻止。那么就尽量通过各种手段让这些东西少流入德国为好;其中包括各种稀有进水和燃油等等。
对于英国人的条件;徐杰表示接受;一方面华夏现在真的没有能力继续大兴土木的搞军事了;另外一方面华夏在下一阶段就是好好赚钱。卖给谁不是卖呢?在保证和德国之前的协议能完成的基础上;卖给英国人又何妨?
英国人的第二个目的则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完全为了俄国人着想。英国想要劝说华夏共和国可以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将俘获的三艘战舰卖给俄国人。现在俄国海军什么情况呢;除了出不去的黑海还有几艘前无畏舰之外。整个波罗的海舰队连1艘无畏都没有!此时的波罗的海几乎就是不设防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了以防万一;英国人必须在俄国新造战舰下水和形成战斗力之强为俄国人留一猩以装点门面的东西。而这三艘无畏舰则是其中最重要的。
而这个要求对于徐杰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说实话;徐杰真看不上那些采用了蒸汽机为动力的俄国战列舰;华夏海军甚至连龙旭级和龙腾级无畏舰都想在战后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处理掉;更何况这三艘老旧的战舰呢?所以徐杰表示从原则上他支持这个建议;但是具体合适“出售”则要看具体情况。除了北方与俄队的交战还未落下帷幕之外;徐杰还有另外一个时期要处理;那就是北海道的归属问题!俄国人离开远东已经成为了必然;北海道自然也要离开。
俄国人在北海道的几年可是做了许多徐杰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在俄国刚刚占领北海道的时候;当地的日本民众在自发或者有背后主使人的情况下发动了大大小小的起义。但是在俄国驻有重兵;同时又是俄国远东舰队的驻地;对付那些拿着步枪和武士刀的民众;俄国人可以一点也不含糊的。虽然第二次华俄战争中;双方都没有对北海道怎么样;但是俄国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也还算牢固;不是说俄国人在那布置了多强的兵力。而是北海道的大和族已经让俄国人收拾的差不多了!而北海道的原住民阿伊努族和俄国人直接的冲突并不严重。
从现在来看;北海道的局势非常适合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存在!无论是岛内民意还是为了华夏共和国全局的战略;这一步都是必须的。而且在彻底排除了俄国的影响;在英法开始集中力量应付欧洲的战局的时候。远东就完全看华夏如何运作了;在徐杰看来这最多也就是和英国人通通气的事情!
面对这个问题;英国人确实没有太多的反应。如果说在第一次华俄战争的时候英国还有扶持日本来牵制华夏的打算的话;那么到了今天这个时候。俄国熊都被打趴下了;剩下一个日本也绝对翻不出什么浪花了;而且这这几年中华夏对日本的打压可谓是不遗余力的。日本能够出口的不过是纺织品和生丝;这东西到了1战结束依然是日本的出口大头。但是现在的日本在经历了甲午战争和第一次华俄战争两次大出血后;国内的轻工业发展根本没有资金;到最后只能沦为国际纺织产品的配角。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华夏还牢牢控制着日本的棉花进口!所以说现在的日本是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跳腾的了。
而在处理完这些事情后;英国政府又试探性的询问华夏共和国与俄国能否在北线停止敌对;并且表示如果华夏共和国愿意签订协议的话;双方国境线完全可以以目前双方实际控制线为准。并且俄国政府愿意在边境两侧划出50km宽度的非武装区。
但是徐杰可不愿意这样算了。俄国的情况他十分了解;现在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华夏共和国废了这么大劲;花掉上亿英镑的钱;已经到了收获的世界了;自然不会就这样完了。所以徐杰拒绝了英国人的调停要求。不过在为了让英国人安心;徐杰还是表示华夏陆军的攻击最深线不会超过贝加尔湖地区;并且暗示;如果英国人同意劝说俄国人放弃贝加尔湖以东;勒拿河以南的领土的话;华夏陆军倒是愿意接受这个停火条件。
而你还真别说;英国人还真是打算让俄国接受这个条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华夏南线的战斗已经基本结束;剩下的就是插旗宣布领土了。集中全力的华夏政府绝对会集中所有力量对尼布楚地区的俄国陆军发动致命一击。随着国内出现大规模骚乱;本来就供应不畅的后勤补给这次算是更加的不畅了。原来的时候也就是重武器和弹药缺乏。但是现在连吃的都缺乏了;几十万军民的消耗可不是一个小数;而这些地方又不是产粮地;所有物资必须靠后方接济。
在英法看来;俄国人打赢这场陆战的概率实在不比登上月球小多少。所以说英法政府想劝说俄国人“接受”现实。但是奈何大国都是有尊严的。在海军已经失败;陆军失败即将成为定局的情况下;俄国人依然决定硬抗到底!而他们所依仗的不过是尼布楚附近坚固的掩体和攻势;以及数量庞大的步兵。
既然不想放弃;那就继续打吧;俄国人的拒绝在徐杰的意料之中;而英国人在得到了华夏在战争结束后不会继续谋求扩张的保证后也还算满意。英法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自然不会和华夏浪费太多的精力。
感谢书友操你和鞋的打赏;以及书友新生活开始的评价票;说道催更票了;现在春节在即;作者还要帮助家里打扫卫生;实在没有余力了……所以只能抱歉了……9望多多包涵~~。
第七百一十七章 攻击方向
华夏海军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彻底解决了南线的海上威胁。华夏陆军在北线同样也没有闲着。再成功的解决了俄军左翼的威胁后;华夏陆军其实已经敲开了俄国陆军的防线。其兵锋可以既可以南下直指尼布楚要塞核心区也可以西进向赤塔方向发动进攻。而对于是西进还是南下这两个方面;华夏陆军内部产生了不同意见。并直接影响了下一步的战略。
首先以彭毅等人为代表的装甲部队将领希望下一阶段的攻击重点定位赤塔;毕竟那将是俄国人最后一个物资集散地。是西伯利亚铁路前往前线的最后一个中转站。只要拿下了赤塔;整个前线俄军的铁路运输就会被切断。失去了外援的俄军崩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起在进攻赤塔的时候;双方都是野战。在没有工事的情况下;华夏陆军将占有相当大的优势。
至于攻击尼布楚要塞群;在他们看来是一个绝对费力不讨好的举动;连聂士成将军都承认;用数周的时间拆除俄国人精心布置了几年的防线绝对是一件相当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中每一个工事群都有完整的铁丝网堑壕体系与之配合;还有完备的生活和战斗设施。在这些工事中还藏有从8寸到10寸的各种不同口径的重炮;在钢筋混凝土壳子的保护下;这些工事很难被摧毁。
所以彭毅等人认为;为了避免过大的伤亡和物资损耗;应该使用装甲部队继续突破俄军的防线;直到占领尼布楚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到时候。无论是继续围困还是和谈;华夏陆军都将获得主动。正如蔡锷等人说的那样:“攻击赤塔我们需要的只是汽油而已。而攻击尼布楚我们需要的鲜血。”
而以马玉昆为首的一部分将军则认为彭毅的想法有些过于理想化。首先马玉昆承认尼布楚要塞区的防御要远高于赤塔方向。但是同时马玉昆也指出进攻赤塔未必就比进攻尼布楚要塞要容易。单纯凭借防御力来断定攻击难度是不可取的。因为进攻两处要地的攻击力量同样是不成正比的。
“我们为了攻陷尼布楚要塞整整准备了4年;我们将大量的8寸、10寸甚至是12寸舰炮运了过来;并且将其改进成列车炮。他们配备有专门的钢筋混凝土穿甲弹;在射程和威力上具有绝对优势。我们在这4年中;我们将每一个对方每一个火力点都标注了出来;只要时机一到我们就可以将其摧毁。”
“而赤塔呢?我承认赤塔没有那么多的要塞和重炮。但是同时我也看到两点。我们可以用于进攻的力量只有装甲部队和随行的支援炮兵;它们甚至连6寸长身管火炮都没有。大口径火炮要运送如此长的一段距离简直就是灾难。8寸短炮也必须拆成两部分才可以运输。而对方虽然缺乏重炮;但是那里囤积了大量75mm速射炮;而这对于装甲部队来说绝对算是噩梦。”
“甚至我们不用考虑对方的防御力量;在没有铁路和坦克运输车的情况下;这些单纯靠自身行进的坦克能否在预定时间内赶到战场都是一个问题;毕竟我们现在的出发阵地距离赤塔的太过遥远。”马玉昆等人对两个战场进行了分析。
面对这个问题。马玉昆等人随后又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那就是暂时放弃对尼布楚要塞核心区的进攻。转而攻击俄军右翼;再将其击溃后;再做决定;毕竟俄军右翼还是十余万野战部队。这个重兵集群对于华夏陆军来说也绝对是个大麻烦。为了配合这个计划;马玉昆等人还做了一个炮兵调整计划。将一些较为容易调运的重炮重新配置以便帮助进攻部队获得火力优势。
这个计划看似是最可行的计划;俄国野战部队主要分布在右翼。除此之外在交通线上还有部分机动兵力。然后剩下的要塞守备部队除了少量的在赤塔之外剩下的都集中在尼布楚前线。按照华夏现在的军力配属;可以对右翼发动进攻;但是在具体位置方面却要仔细斟酌。和左翼俄军不同。右翼的俄军与要塞体系联系的很紧密。如果按照当初攻击左翼的方式对其边缘阵地进行突破的话;大部分俄军即使无法抵御;也可以通过实现留下的通道退回要塞。随后一旦完成收缩的话;那就是一场比较麻烦的围城战了。
这个计划随后被送到了徐杰的办公桌上。但是不知为何。徐杰对这个计划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只是在计划的最后批注了一句话——尽量杀伤或者俘获俄军有生力量。徐杰已经十分清楚前线的指挥官到底怎么想的了。他们打算通过围困迫使俄国政府接受战败的现实。这样一来既省力气又达到了战胜的目的。仅从战略目的上来看;这样的做法是很合适的。但是关键一点是;徐杰的战略目的和聂士成等人的想法是有一婿入的。
徐杰的眼光并没有局限在这一次战争中;他需要的是让俄国陆军在这场战争中尽可能的留血!如果说华夏海军通过一系列的战役彻底解除了俄国海军对华夏的威胁的话;那么华夏陆军要完成这个使命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次战役只是一个阶段性胜利;在未来华夏要想将西伯利亚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的话;就必须让俄事体系尽可能多的流血;然后在1战爆发后;彻底解决自己北方的威胁。这一战不仅要尽可能的杀伤俄军有生力量还要让俄国人更加惧怕华夏陆军!以便为以后的计划做好准备。
当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华夏共和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为了这个战略目的;华夏陆军高层则必须重新制定一个既可以大量杀伤对手;同时又可以尽量减少战争伤亡的计划。经过研究发现;华夏陆军在下一阶段中必须要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第一个方面是对俄军运输线的封锁;第二个方面则是摧毁俄军右翼的西伯利亚第二和第三军团以及其它小编制部队。第三就是在完成前两项任务后开始攻坚!摧毁尼布楚要塞群!
而在重新制定作战计划的过程中;华夏陆军突然发现;俄军在经历了左翼的惨败后也在学习战争;其中一些措施在华夏陆军看来还是非常有效的。首先第一点就是俄军加强了机动兵团的力量。虽然总体兵力一定;俄军无法再抽调更多的兵力进入前线;但是这不妨碍库罗帕特金将精锐步兵从各个下属单位中抽调出来组成精锐部队配合战车部队以及骑兵。除了人员素质比较高之外;他们同时也携带了大量的迫击炮和轻便火炮。这就极大加强了俄军机动兵团的战斗力。
其主要任务也变成了机动作战和堵塞缺口。在遇上华夏装甲部队后;他们首先做的不是立即拉开阵势双方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在接触后进行相关侦察后选择进入防御;只有在兵力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情况下他们才会继续攻击。在双方在试探战中;以及在交通线附近的游击战斗中;华夏装甲部队发现对方并不像原来那样一处即溃。战斗力比原来强上不少。
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野战上。在阵地战中;这些配属有小型火炮的快速机动部队对华夏陆军的遏制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在数次有限度的进攻中;华夏陆军可以轻易突破对方的防御阵地;但是在对方机动部队到位后;这种突破就会被遏制。甚至部分地区会被重新赶出来。
“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大程度上分散对方的兵力;尤其是让他们的精锐机动兵团脱离防线的保护;在旷野上和我们进行交战。单独被分割的机动兵团并不可怕。他们也只有在防御态势并且占有数量优势的情况下才可以与装甲部队交手。只要有足够的补给;我们可以发动一场旨在切断铁路线的战役。然后逼迫对手在我们预设战场上与之交战。”
“战防炮阵地是死的;没有足够强大的装甲部队作为反击力量;单纯的防御阵地其实并不可怕。他们没有足够数量的长管75mm炮伴随;所以远程反炮兵火力相当脆弱;我们甚至不用动用重炮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需要以上的火炮就可以获得炮兵优势。”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后;彭毅又提出了新的意见;主张发动兵团的机动优势在旷野运动交战中解决战斗。
对于彭毅提出的新建议;华夏陆军高层还是表示支持的。尽最大可能将俄军从防线上赶出去才符合整个战略;一碟动部队全部抽走;那么剩下的就是被分割在一个个防线中的俄国弱兵首尾的要塞和堑壕;攻坚难度直线下降。而且相对于攻坚来说;对重炮和弹药的需求远低于对燃料的需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边发起的进攻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多攻击面对于兵力和物资捉襟见肘的俄军来说更加致命!
感谢书友地狱女皇、日眠动物和光之纳粹的月票支持。今天作者一看订阅;居然连前天的一半都没有……!这可是在推荐期啊……!春节快到了求支持啊~~~。
第七百一十八章 战前准备
“整个战役第一阶段将分成两个主要战场;第一个战场是北线的彭毅将军指挥的陆军装甲集群;我们将把3个装甲师和一个装甲旅的兵力调集到北线;作为围歼俄国机动部队的主力。同时我们也将把北线的军属重炮和重步兵炮从北线调走;来加强我们的攻坚火力。同时要塞炮部队和列车炮部队对尼布楚要塞的核心区的进攻也即将开始。重炮部队的主要任务首先就是清除掉能够找到的所有大口径重炮。我将负责对尼布楚要塞核心区的压制。而彭毅将军将负责北线的作战;而马玉昆将军则负责对南线俄国剩余部队的攻击。”聂士成将整个作战计划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剩下的就看各个战线上的将军们的打法了。
首先是彭毅指挥的北线攻击群;从其它战线抽调的装甲部队已经开始通过铁路向北线集结。这将是华夏共和国装甲兵史上最大的一次攻击。在这场交战中;华夏陆军已经不满足将装甲部队作为一个攻击矛头来使用;而是作为一柄可以碾碎对方防御的重锤!
在前一段时间的交手中;彭毅敏锐的感觉到俄国机动部队的后勤补给的不畅以及部署能力的低下。俄军装甲部队数量明显不足;轻便式反坦克炮的数量虽然很多;但是将它们运往战场并且进行部署无疑是一个很麻烦的工作。而部署这些武器同样也需要时间;更重的是必须找准华夏装甲部队突击的方向。在双方的接触战中俄国人虽然赢过;但是同时也有多次攻击方面判断失误而导致自己的阵地被连锅端的情况。当人发现对面的坦克冲过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炮口根本转不过来!所以出其不意的攻击也是取胜的关键。
装甲兵最时候的交战方式就是在没有防御设施并且宽阔的原野上进行战斗。在这种情况下;机动性和适当的火力和防护将成为胜利的关键。按照彭毅的话说。现在装甲部队就需要扔掉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包括重炮和各种可以削减的后勤部队。将车体的每一点空间都带上燃料和弹药。
整个战役进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是由两个装甲旅发动进攻;其任务就是进行试探性攻击;并且引诱对方机动部队出击。攻击方向靠近尼布楚要塞群;目标主要以中转站和兵站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俄军很有可能选择从要塞和南线抽调兵力从两个方向实施攻击。而这支楔入对方阵地的装甲旅主要任务就是挡住对方的夹击;并且为主力部队迂回到从南线调集的俄国机动兵团后方赢得时间。再吃掉这支精锐部队后;整个战役将进入第二阶段。
在第二阶段中;彭毅的装甲部队将从侧后方向配合马玉昆的部队完成对俄军右翼的分割包围。充分发挥装甲部队的机动性优势从后方对其炮兵阵地、指挥中心和物资中转站发动攻击。并且封堵住对手向北逃往要塞的路途。而在彻底消灭了俄军野战兵团后。华夏装甲部队除一部分继续配合聂士成发动围城战之外;剩下的部队将负责占地插旗!
而马玉昆的部队则负责攻击南线俄军野战兵团。因为没有装甲部队的配合;所以马玉昆特意加强了炮兵火力。经过多次战斗的可以得知;一次成功的炮兵打击并不是看投射总量是多少;而是看单位时间投射总量。一分钟打完一打炮弹和一个小时打完一打炮弹绝对不是一个概念。所以马玉昆尽量在突破地段集中足够多的火炮;因为得到了部分额外的火炮;所以马玉昆决定在主要突击地段每公里的战线上布置多达45门以上的各种火炮。他们将为步兵提供足够的火力掩护。
其次就是注重曲射火炮和平射火炮的配合。经过多次战斗。华夏陆军发现原来以为万能的迫击炮其实并不是真的万能。这东西处于防御状态时对付蜂拥而上的步兵绝对是把好手。但是在进攻的时候就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了。第一个问题是迫击炮射程有限;不可能像榴弹炮那样从对方第一道防线打到最后一道防线。迫击炮需要不断伴随部队前进;而前进的话就涉及到补给问题。
这就有人要说了;任何火炮伴随步兵前进都要考虑补给啊;为啥非要把迫击炮拿出来说事;原因很简单;滑膛迫击炮的精度比较低所以导致攻击一个掩体的时候需要用覆盖攻击的方式。掩体可不是人;人可以被弹片打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