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海权-第5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毅保证南面的古德里安战斗群不会给他造成太大麻烦的时候,田勇终于可以一心一意的对付奥地利人了。
如果说前面的战斗已经可以用山呼海啸来形容的话,那么接下来奥匈主力和华夏全力支持的俄团之间的交战完全就可以用火星撞地球来形容了。在第一轮攻击中施拉格就投入了整整4个营的兵力!上百辆各种坦克和坦克歼击车组成的巨大楔型阵型如同一柄巨斧一般砍向对手。而在他们后面则是更多的步兵和支援车辆,考虑到俄军的战术,奥匈军团刻意控制了突击速度和距离。整个军团在距离对方1000米左右的地方停下并且开始压制射击,而随行的迫击炮小组则在坦克后面下车展开。重榴弹炮更是早早的放下了炮架随时压制对方可能出现的火力点。施拉格首下的部队果然称得上精锐之名。阵型转换并没有造成太大混乱,经过变阵之后,整个攻击正面更加宽阔。
奥匈军团打的比以前更稳重。他们不厌其烦的引出一个个火力点,然后集中优势火力将其消灭掉。他们的进攻锋线看似宽阔分散了兵力,但是同时也让射程较近的俄军迫击炮有些吃力。这样一来依靠大量迫击炮来拉平火力投射量差距的俄军立马感到不适,集中部署在坚固炮巣中的迫击炮群根本无法覆盖整个战场正面,这样一来总有一些奥匈进攻部队可以撕开己方的薄弱环节。奥地利人可以从容的在战线上打进去数个楔子,然后一点点深入,直到动摇整个防线。
奥地利人拿出来罕见的水磨工夫来处理在他们看来最后一条防线。得到波西米亚师支持的海顿少将出手阔绰。甚至将部分榴弹炮拉平来对付那些该死的碉堡。部署在中部的重迫击炮无法兼顾两翼。而最终海顿就从这里入手,大量的加农炮和榴弹炮被集中在两翼。各种火炮打出的弹幕在阵地上来回翻滚。密集的弹雨将整个阵地来回犁了好几遍才停止,随后在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支援下大量揣着冲锋枪的奥匈士兵开始跳下堑壕逐个清理残存的俄军官兵。
不过很快,在磨掉对方的前哨阵地后,面对主阵地的具备360度环射能力的90高炮。奥地利人又犯愁了,说射程,这东西打的不比榴弹炮近多少。说穿甲威力,几乎碰上的坦克都是死路一条。而且这些火炮都放置在事先构筑好的炮巣之中。正面宽大的护板已经挡住了大量的弹片,四周的胸墙也足够高。顶部还有一个盖子,榴弹类武器除非直接命中,否则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而且为了防止弹药殉爆,火炮和弹药存放地点还有一定距离。中间有折线状的交通壕连接。俄国人即使多陪一些炮手,也绝对要把各种隐患杜绝。发射药封装在专门的木盒中,外面还有钢套包裹。不容易引燃。
在高炮部署在一起的还有大量的迫击炮。这些火炮依靠地势部署在反斜面阵地上。一般榴弹炮的落角也不够大所以很难打到。为了对付步兵,俄国人这次也算是下了血本了,不仅机枪数量要比上一道防线要多,甚至于奥地利人还从喧嚣的战场上听到了机炮的轰鸣。厄利空20mm机炮达到不咋地,威力不咋地,但是奈何重量很轻。和m2机枪一个级别的。这些东西拉平之后别说人了。除了重型装甲单位之外一律击穿!成片的步兵和轻型车辆在50大口径机枪和20mm厄利空机炮的轰鸣中被撕成碎片。迫击炮对着后续敌军喷出密集的弹幕,将下一个攻击集团打成了数段。而90mm高炮的怒吼更是让所有坦克谨慎的保持1200左右的距离。奥匈军团的攻击如同一柄长刀砍在竹子上,刚劈开一个头,就被死死的卡住!
“我们可以先撤下去,用远程火炮一点点的清理对方暴露出来的火力点,然后再向前推进,在对方多重火力的打击下,我们的步兵和战车损失太大了。就差最后一步了,没必要牺牲太多。”看着眼前不断腾起的黑烟和进攻锋线上那一溜被摧毁的坦克,吕贝宁建议道。
“正因为就差最后一步了,所以我们才要快!有多少次战役是因为最后一步的失败而满盘皆输?如果滑铁卢之战中,格鲁希元帅能抢在普鲁士军团到达之前和拿破仑汇合的话,那么恐怕欧洲将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吧。”施拉格十分干脆的回绝了吕贝宁的建议,他心中的焦虑是不能和别人说太多的。当面之敌不是华夏军团,而古德里安虽然被华夏空军压制并且遭到了小规模的抵抗,但是并没有碰上华夏预备队,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华夏预备队在哪?他们在干什么?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奥匈军团看似距离胜利越近,但那是同时也距离死亡更近!
如果有充分的时间,施拉格也愿意慢慢磨死对手,但是现在显然不行。“部队稍事休整,让空军准备一下,我们今天一定要突破这道防线。让空军掩护重点支持两翼。我们避开对方的火力支持点,先打开缺口再说。”最终施拉格提出了一个折中决定。
当奥匈的轰炸机终于翱翔在战场上空的时候,双方同时松了一口气,施拉格是因为空军终于兑现了承诺,保证的支援一点都没打折扣。而加仑将军则是敏锐的体会到奥匈军团经过长时间的战斗后已经疲态尽显。加仑将军不懂空军,但是身边的华夏空军联络员却很清楚的告诉这位俄国将军,根据情报上现实的奥匈空军规模和最近的出勤频率,综合考虑战损和物资储备情况,奥匈空军除了必要空中掩护外,目前在空中飞的轰炸机几乎是奥匈空军6成以上的可用轰炸机了。而且即使这种状态,怕也维持不了几天了。
奥地利人提前打出了手中为数不多的几张王牌,加仑将军还是很满意的。不过即使有空军加入,加仑将军依然不向放弃这条防线,他还准备了一个后手呢!“现在施拉格的部队相对比较集中,正面一直保持4个营左右的兵力用于攻坚,这次对方有空军援助,单纯依靠防线无法阻止对手的攻击。所以我打算在对方劈入阵地并且开始向纵深发展的时候,用装甲部队从两翼对他们的两翼展开攻击。他们的坦克数量不是很足,中路比较多,两翼比较少,这是一个机会!”
毕竟工事在坚固也挡不住飞机扔下的250kg的炸弹!上百公斤的炸药在附近爆炸,除了钢筋混凝土掩体有可能挡住之外,其它的一切灰灰,在地面的引导下,奥匈帝国装备的ju88和ju90两种轰炸机轮番俯冲投弹,将几十吨炸弹倾泻在狭窄的正面上,炸弹掀起的浮土几乎将整个地表外贸都改变了。炸弹爆炸后形成的深坑密密麻麻的分布在目标区域,再配合远程火炮的打击,短短十多分钟内就将目标区域的火炮和机枪毁伤5成左右,本来已经不堪重负的防线立即处于崩溃的边缘。而随后等待俄军的是奥匈帝国新的一轮攻击。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宿敌3
空中的飞机刚刚撤离,炸弹爆炸产生的硝烟还未散去,拿着冲锋枪的奥匈士兵就在坦克和突击炮的掩护下冲向远处的战壕,然后用冲锋枪逐一清理在刚才的轰炸中被打的七荤八素的俄国官兵,不少俄国士兵甚至还没能睁开被血水糊住的双眼就被密集的子弹打成筛子。而无论是威力巨大的90mm高炮还是部署在反斜面阵地的迫击炮,在刚才的空袭中都损失惨重,为了保证攻击的准确性,奥地利人的轰炸机一般都在300米左右才投弹,大角度俯冲在低空扔下炸弹精度足够高,而炸弹巨大的爆炸力也足够弥补精度上的些许误差,一个个呈放射性的土坑取代了刚才还在耀武扬威的炮位。拦路虎已经被除去,胜利的大门向奥匈军团敞开!
“终于走了,该我们上场了,希望奥地利人的装甲部队能比他们的步兵强一些。”奥匈空军撤离战场,地面的步兵再次上场,而俄国装甲部队也将开始他们的第一次战场秀!奥地利人可以再预设阵地上挖个坑把战车藏起来,俄国人自然也可以依靠地形地势和适当的伪装来躲避对方的空中侦查。而当滚滚浓烟从战线右侧腾起的时候,施拉格感到自己的心脏都差点罢工了!
此时俄国装甲部队的战刀只刺向对方最为虚弱的侧翼,对方抓的时间真是太准了,防线正面刚刚突破,部队正在向纵深发展。伴随着步兵的前进。后续的炮兵和各种武器也需要跟进,此时的情况很有点半渡而击之的意味。而进攻部队的装甲力量主要集中在中间,因为那里有最为关键的两个支持点。即使被炸过了,单纯靠步兵也很难拿下,可以想象此时奥匈军团面对突然来袭的部队是最脆弱的时候,两翼的部队根本无法抵御,中间的装甲部队没有重整的时间。加仑这一刀就砍在了施拉格的软肋上!
看着远处装甲部队掀起的烟尘和望远镜中有些讲慌失措的奥匈军团,加仑将军的嘴角不由的冷出一丝残忍的笑容。“还是不长进啊,就这么赢了?”话语中充满了一丝对对方的嘲讽。如果这一招打实了的话,一下损失4个营的兵力的话。那么奥匈军团恐怕再打下去也还是力不从心了吧。
“将军,我的波西米亚师还有足够的装甲预备队,看规模这支坦克部队的不过是50辆上下,配合各种自行火炮挡住问题不大。”在关键时刻。家底厚实的吕贝宁说话还是很有底气的,虽然在此之前,千里迢迢赶来的吕贝宁刚刚为别人当了一次枪,但是在关键时刻,他还是很有担当的。
于是乎,刚刚投入战场的波西米亚师再一次将奥匈军团从危机的边缘拉了回来。2个坦克连和1个坦克歼击车连迅速投入战场,从侧翼威胁正在狂飙突进的俄国装甲部队。“攻击他们的步兵和伴随的火炮,不要理会坦克!”侧翼突然出现的威胁让负责指挥装甲部队的科涅夫心中一惊,一支和自己规模相当的装甲部队犹如一只猛虎一般随时会上来掐断自己的脖子。这实在是太恐怖了。不过很快,科涅夫认识到了自己应该怎么做。在奥匈军团不可思议的目光下,这支俄国装甲部队犹如一柄长剑一般继续刺向奥匈部队脆弱的侧翼。
吕贝宁的援兵距离战场还是有些远。最终在增援抵达之前,俄国人的坦克终于冲了过去,在几百米的距离上坦克炮和大口径的嘶吼犹如死神的镰刀一般快速收割着进攻者的生命。猛烈的平射火力和机枪交织成的火网如同潮水一般涌向没有任何依托的奥匈部队侧翼。士兵们一边徒劳的用手中的武器反击着,一边试图把自己狠狠的摁进土里。运气好点的可以跳到一段残破的堑壕或者弹坑中避难,而运气不好的则直接被打成一团血雾。
侧翼的奥匈部队竭尽全力来阻挡这些杀神,甚至将榴弹炮和步兵炮拉平。但是可惜的是。过低的初速还是让穿甲弹的威力大减。而且每门火炮的穿甲弹数量极少。刚才在对付掩体的时候已经用掉一些。不过少量的大口径穿甲弹还是给俄国坦克造成了一定伤害,即使不能击穿装甲。但是猛烈撞击造成的背板崩裂依然会伤害到坦克坐舱中的人员。不过这些最多以连为单位的凌乱反击依然无法组织俄国坦克军团的攻击,在损失了几辆坦克之后,俄国装甲部队犹如热刀切黄油一般轻易的洞穿了对方的侧翼,并且混乱的战场中追亡逐北。
这个宝贵的机会被直觉敏锐的加仑将军很快抓住,部署在后方的俄军预备队在迫击炮和榴弹炮的支援下冲向根基已经被动摇的奥匈军团,双方士兵在狭窄的堑壕中相遇,顶着双方射出的炮弹拼命厮杀,冲锋枪成了近战中最好用的武器,几乎一半的俄军士兵揣着这种堑壕埽除拼死冲锋。双方的士兵被一排排扫倒。然后后续的部队又重新补上,整个防线变成了一台巨大的绞肉机,不断消耗着双方的有生力量。坦克部队再厉害,冲破对方防线后还需要步兵占领阵地,而大量步兵的损失直接导致了奥地利人劈开了对方的防线,但是却很难将这段防线彻底粉碎,科涅夫用自己的果断重创了奥匈军团,但是同时也让自己的部队陷入了绝境!
尾随而来的奥匈坦克部队从后面狠狠的踢着俄国坦克群的屁股,而中路的奥匈坦克部队也调转了炮口来攻击这伙让自己功亏一篑的罪魁祸首。两支奥匈坦克部队犹如巨大的钳子一般死死的夹住了科涅夫的装甲部队,而自己的另一侧则是一条防线,科涅夫试图向本方防线靠近来从开始留出的撤退路线中撤回去。但是他们的动作还是慢了一些。
“今天最后一场战斗依然十分残酷。俄国人趁机偷袭了我们的侧翼。不过他们也没有获得什么好处,最终被我们的装甲部队咬住,而同时远程火炮也开始攻击这支敌军的退路。将接应他们的部队死死的压在堑壕中。对方的装甲部队陷入了绝境。不过他们依然奋力抵抗两边的压力。最终,在4号坦克和胡蜂式坦克歼击车的联合打击下,这支坦克部队回去的不超过两位数。而我们也付出了大约30多辆各种坦克和装甲车的代价。”在吕贝宁的作战记录中,只有聊聊几笔来记录俄国装甲部队的第一次出场秀,但是即使如此简单的记录,人们依然可以看出其中的血腥和顽强。
在俄国装甲部队的决死冲锋下,施拉格精心准备的一次攻击彻底瓦解。再扔下大量的尸体和残骸后。奥匈军团再次从战场上撤离。看着已经快要落到地平线的太阳,施拉格心中充满了烦躁和焦虑。不仅仅是因为对手今天的表现超乎他的想象。将他认为必胜的一击化解掉,更重要的是,他到现在,还没有收到古德里安与华夏预备队交手的消息。也就是说。战斗都打到了华夏家门口了,华夏预备队还是没有出动!“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空军的侦查也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施拉格在灯光下看着地图郁闷的说道。
让施拉格想不到的是,古德里安也十分郁闷,如果是碰上华夏主力的部队,古德里安这支孤军打不过也就认了,他实在想不到的是,以往被德军打成狗的美国人居然会这么难缠,在华夏主力部队和后方补给基地之间的巨大空袭中,美国人和英国人的轮式坦克歼击车以及轻型履带突击炮给古德里安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些机动性和行程暴强。火力足够击毁4号坦克的小家伙如同一群食人鱼一般围着古德里安的部队发动了一的攻击。
当双方都可以击毁对方的时候,当双方处于相对开阔的旷野地带的时候。什么优势才是最大优势?机动性?还是后勤?布莱德利认为都说不是,最重要的是信息和空军!依靠强悍的车载电台。美军可以随时和空军进行信息交流,无论是通过空军侦查对方的方位和路线然后预先设伏还是自己发现目标之后呼叫空军支援,美国人做的都是游刃有余。美国人空地协同的高效性甚至让华夏精锐部队都叹为观止。以至于有人戏称没有空军支援的美国陆军战斗力能下降一半!
“他们从来不和我们硬碰硬,这些灵巧的家伙要么选择伏击,要么远远的缀在我们身后,犹如捕食猎物的狼群一般。每当我们停下来补充燃料或者保养车辆的时候。这些战车中携带迫击炮和轻型榴弹炮的车辆就会对我们发动袭击,大装药的迫击炮不但对没防护的轻型车辆威胁极大。而且近失弹也会打坏坦克配件,有可能是一个板簧,也有可能是负重轮,或者是炸断履带。以往在保障良好的情况下,我们根本不会为这些小毛病范畴。但是现在不一样,我们缺乏各种零件,甚至于有的坦克因为一侧负重轮被打坏三个而不得不放弃,这辆坦克其它地方保存的非常好,以至于当命令下达后,这辆战车的车长其请求我们能再给他20分钟的时间来挽救这辆坦克,但是我知道我不可能同意他,因为在前沿的侦察部队发现有一个机群正飞向这里,我们必须抓紧最后的时间去隐藏。”一名指挥官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此时古德里安也十分纠结,目前他能打的地方没什么有价值的目标,有价值的目标又打不了,他已经意识到同盟国对华夏军力的估计错误。意识到他们低估了俄裔军团的战斗力,施拉格纸面上5个师的兵力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依然无法攻破对手的防线就是个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部队物资和战损越来越高。继续在这里逗留下去意义很小,所以到现在,他需要考虑一下自己的退路了,是撤回去呢,还是说想别的办法?
回去肯定不行,正面的德军主力部队拼死拼活的顶着华夏三个师的兵力打那么久,就是想让自己的部队能够一举穿透对方防线,直捣对方要害,打一次堪称经典的闪电战。但是谁知华夏前线物资储备十分充足,耗下去的话反而是古德里安这支深入敌后的部队先撑不住,想要攻击后方,却又缺乏足够的攻坚能力,同盟团全力攻击之下都没能逼迫华夏使用预备队。华夏没有打出的这张牌始终是悬在同盟国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天知道什么时候会砍下来。
古德里安绝对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一方面是德军高层不能允许自己筹划了半天的计划就这么不了了之。另外一方面自己的撤离很有卖友军的嫌疑。而坐等施拉格把华夏预备队引出来后再出击也不现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施拉格的进展速度并不快,别到最后华夏预备队还没出来,古德里安自己的坦克就先因为补给问题趴窝了。那就全完了。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古德里安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颇为震惊的决定,那就是挥师北上,和施拉格的奥匈军团汇合,然后大家一起打穿华夏装甲部队的侧翼,如果这个目标能实现的话,那么同盟国最终也会获胜。当然功劳和风光都要让奥地利人抢去。这一点让一向自命不凡的德国人感到十分的不满。不过这也确实是目前古德里安最好的选择。也是同盟国最好的选择。
虽然被美英的小部队和华夏空军弄得很惨,但是古德里安依然保留了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和大量的运输车辆。这一点正好可以弥补奥匈军团攻坚力量不足的问题,而奥匈帝国拥有的大量步兵和充足的后勤同样是古德里安所需要的。双方各取所需,互相弥补!汇合后的两军战斗力自然大增!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短笛大魔王007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反击准备
“古德里安总算走出了一步好棋。这对我们现在来说可有些不妙啊!”古德里安挥师北上的行动自然躲不开华夏的眼睛,无论是侦查部队还是空中侦察或者是无线电侦测都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对方的行动。不过可惜的是,华夏现在还真抽不出力量来阻止对方的汇合,从前线三个师筹集的增援部队还没有出发,美英两国的支援部队骚扰一下可以,但是要硬碰硬的话那就是鸡蛋碰石头。面对机动能力比较强的德军,他们想要走,还真没办法拦住他们!
两支同盟国部队一旦汇合之后,加仑将军的压力可就大增了,打到现在,俄团也算竭尽全力了,在消耗了奥匈军团大量装甲单位后,总算把对方的战刀崩掉了,结果适时赶到的古德里安部,又从新弥补了这个短板。俄团已经筋疲力尽,虽然还留着一支装甲营,但是这个营是反击时用的,并不能轻易打出。在装甲部队获得加强后,第二道防线怕是守不住了!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古德里安的加入同时也给田勇的包夹和空降兵的封堵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田勇的部队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对付奥地利人已经有些吃力了,所谓的打赢还是建立在奥匈军团补给基地被伞兵端掉的情况下。而古德里安加入后奥匈军团的突击力量会很强大,刚刚下来的伞兵要是万一和装甲部队碰上了那就太悲催了。徐杰打赌,华夏这次空降绝对会比历史上的德军空降克里特岛和2战后期盟军的市场—花园行动更惨!
别看华夏这次计划空降一个旅,但是没有太多重武器的空降兵和建制完整的装甲兵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啊!历史上。市场—花园行动中,被打残的德国装甲部队对盟军的伞兵都是压倒性优势。只要对方反应足够迅速,伞兵的敌后空降并不会有太大的用处,反而会送掉一批精锐步兵,而一旦后方稳固之后,数个师的同盟队一旦靠在一起自保还是有机会的。
不过好在,古德里安和奥匈军团汇合还需要一些时间。双方需要就具体的指挥和作战协调进行联络。而且考虑到一路上华夏空军的阻击和自身油料的限制,古德里安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和施拉格汇合。所以。如果华夏先发动反击的话,倒是有希望在古德里安到来之前,先削弱奥匈军团。不过这个计划也是一柄双刃剑,奥匈军团虽然受到一定的打击。但是还远未到疲敝不堪的时候,这时候反击弄不好就会弄巧成拙,而一旦田勇师要是被重创的话,那后果实在是太可怕了,后勤基地在对方的炮口之下,进而造成全线动摇。南部的三个装甲师能否回到伊朗境内都难说,如果巴比伦行动失败的话,那么华夏在伊朗的战略也可以说失败了一大半!华夏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再凑出这样一支部队了。
巨大的风险和收益仿佛孪生子一般,让彭毅始终拿不定主意。华夏军团虽然崇尚进攻。但是这次行动的把握真的不是很大。在和秦岳沟通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