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袁家庶子-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士奋力扑火……”经贾诩点拨,张燕也觉着哪里不对,嘴上却不肯承认。
“十名戒哨,死了九个。”贾诩说道:“只余一人且是伤在肩胛。某若说潜入之敌特意不杀,将军以为如何?”
张燕锁紧眉头,想了片刻说道:“粮草就在眼前,一旦敌军放火焚粮,我军不战自败!某想不通……”
“某也想不通……”
只是觉着奇怪,贾诩却没想明白袁军这么做的目的。
张燕大军人数众多,却只是黄巾出身的乌合之众。
粮草被焚,军心涣散,十万大军无需袁军厮杀便会作鸟兽散!
袁旭究竟想做什么?
祝公道在张燕屯粮处放了把火,马义也到了敌军驻扎地附近。
他和五十名袁军早已换上深衣,装扮成行商模样。
眼看到了正午,马义望了望正当空的太阳,向兵士吩咐道:“八人一拨,生火造饭,将烟气弄的大些。”
五十名乔装成行商护卫的袁军纷纷下马,八人一拨,在路上垒起简易炉灶。
没过多会,七道炊烟袅袅升起,在半空盘旋舞动。
风儿吹过,青蓝的炊烟四散飘去,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
看着炊烟,马义觉着好像不够浓重。
他从马背上挂着的褡裢中取出几颗褐色的块状物。
“将此物丢进炉灶。”唤来几个兵士,他将块状物分发下去。
“狼粪?”负责协同的军官见了分发的东西,诧异地说道:“此物填进炉灶,烟气是否太重了些?”
“不要太重,能看得清便可。”马义嘱咐了兵士们一句。
兵士们应了,各自走到一处炉灶前。
小心翼翼的将狼粪剥开一点点的填进炉灶。
一边填着,兵士们还会一边抬头看看升腾盘绕的烟柱。
烽火台点燃烽火,用的就是狼粪,升腾起的浓烟也叫狼烟。
填进炉灶中的狼粪燃烧,烟气渐渐浓重。
起初盘旋的烟柱呈着青蓝色,填进狼粪之后泛起青绿更凝实了些。
炊烟很快引起一座山头上哨兵的注意。
两个警戒的张燕兵士,望见山中腾起七道炊烟,彼此看了一眼。
其中一人说道:“你去禀报,我在此处看着!”
另一人飞快的往军营去了。
望着七道升腾而起的青绿巨龙,留下监视的兵士紧攥兵刃,眼睛眨也不敢眨上一下。
经常从太行山中穿行的商贾,大多知道张燕屯兵于此,为免招惹麻烦,一般不肯从此处经过。
山下升腾起炊烟,已是许久没发生过的情况,由不得兵士不觉着古怪。
杂乱的脚步声从后面传来,一个百夫长带领百余名持盾拖槊的兵士跑到近前。
“怎样?还在不?”才到跟前,百夫长劈头问道。
“在!”监视的兵士应道:“七道炊烟,应只有五六十人!”
“下山!随某去看看。”一招手,百夫长率先跑下山坡。
百余名兵士紧随其后,手持盾牌长槊,向炊烟升起的方向冲去。
第136章 打的不尽兴
马义与五十名袁军分别围在七个炉灶旁。
他们烹煮的是随身干粮,用不着耗费太多时间。
水沸了,干粮也就热了。
掺了狼粪的烟气很重,袁军环坐一圈,下意识的离炉灶远了些。
升腾的浓烟熏不到他们,却将饭食弄的带着很重烟气。
“真难吃!”一个兵士咽下煮热的干粮,嘀咕着说道:“不如不热,吃冷的还爽口些……”
“哪这许多废话?”军官瞪了他一眼。
兵士没再吭声,低下头默默吃着碗中热饭。
马义倒没觉着饭有多难吃。
连粉笔他都吃了小半根,只要是食物,还有什么东西难以下咽?
端着饭碗,他的心思并不在吃饭上。
已经过去好一会还没人前来查问,他真怀疑袁旭交代的事是不是哪里出了纰漏。
正焦躁着,一群人从山上的林子冲了出来。
“将他们围住!”距离尚远,百夫长吼了一嗓子。
百余名张燕军立刻上前,将马义等人团团围住。
看了看张燕军,马义装出一副害怕的模样,陪着笑站了起来。
“各位,各位!这是怎了?”
“怎了?”百夫长走到近前,绕着他转了两圈,阴阳怪气地说道:“某看你等并非善类!”
“可不敢冤枉我等!”苦着脸,马义说道:“我等乃是行商,皆为良善之辈,听闻太行山中颇有草药。江东孙策与刘表厮杀日紧,军中将士伤者众多。身为商贾应有匡济天下之心,因此前来采购药材……”
“我呸你个匡济天下!”百夫长啐了口唾沫:“好个奸商!两军厮杀伤亡无算,尔等却贩卖草药谋取暴利!尚敢在此巧舌如簧,说什么匡济天下!”
“阁下说的是……说的是……”马义始终陪着笑。
“药材呢?”见并无装载药材的车辆,百夫长冷冷的问道。
“还没买呢……”马义陪着笑:“到了地界方可采办……”
“少跟老子打哈哈!”马义举止拘谨,百夫长信了几分他是商贾:“既是置办药材,所带金珠、铜钱必是不少,拿出些给某看看。”
“这……”面露为难,马义说道:“商贾行路,哪有财帛露白……”
“拿是不拿?”百夫长不无威胁的一瞪眼。
“阁下……这……着实不妥……”马义的表情十分凄苦。
“娘的,给脸不要!”马义如此不上道,百夫长一招手:“抢!”
百余名张燕军奉命上前,马义向袁军使了个眼色。
两个张燕军纵步冲上,扭住马义,却被他一手一个擒住臂膀反拧了过去。
“胆敢反抗!”百夫长吃了一惊,朝马义一指:“宰了他!”
两个兵士使足浑身力气想要挣脱,却好似被铁箍箍住,动也动弹不得。
突然将其中一人松开,马义抬脚朝他腰窝踹了过去。
被踹开的兵士踉跄着冲出数步,一头栽倒在地。
另一人见状,正要趁他发力转身,马义已将他松开,手臂顺势一兜勒住他的脖子。
只听“嘎吧”一声,被他搂住脖子的兵士止住了挣扎,软软瘫了下去。
马义居然下死手杀人,百夫长和在场的张燕军都吃了一惊。
眼睁睁看着兵士瘫倒在地,百夫长竟没反应过来下令将他诛杀!
五十名袁军却早做好了杀人的准备。
趁着张燕军还在发愣,他们抽出长剑纵步上前,一人勒住一个,将剑锋戳进对方的腰窝。
长剑拔出,一个个张燕军瘫软在地。
百夫长即使再蠢,也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们围住的根本不是商贾!
“杀!”反应过来的百夫长一声暴喝,率先冲向马飞。
还可一战的张燕军,人数与袁军相当,虽倒下不少同伴却并未丧失斗志。
发了声喊,他们各自寻个袁军扑了上去。
袁军都是百战之士,张燕军虽是黄巾出身却也多年历经杀伐。
双方战在一处竟是陷入胶着,一时难分胜负。
兵士们杀的难解难分,百夫长却不是马义对手,连续上前数次,都被马义撂倒在地。
奇怪的是马义并不杀他,每次将他撂倒都会退后两步,给他起身的机会。
“此处非缠斗之地,走!”厮杀片刻,双方各有损伤,马义招呼了一声跑向战马。
翻身上马,他正要策马离去,百夫长又不知死活的冲了上来。
长剑猛的刺向他的腰窝,马义挥剑荡开,抬脚朝百夫长胸口踹了过去:“滚开!”
被踹了个结实,百夫长只觉着胸口一闷,连着后退数步一屁股摔倒在地。
两名兵士上前将他扶起,提着长剑,他还想前去厮杀,马义等人已策马扬鞭飞快的走了。
望着他们的背影,百夫长懊恼的将长剑往地上一插。
一个兵士从马义上马的地方捡了件东西递给百夫长:“此物乃贼人所遗。”
兵士递上来的是封书信。
黄巾出身的百夫长并不识字,接过书信,他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招呼兵士道:“将死了的埋掉,跟某回去!”
“敌方也死了两个……”一个兵士提醒道:“要不要……?”
“丢在此处,野狼自会拖走!”甩下一句,百夫长转身就走。
带人厮杀一场,马义策马奔出十多里才渐渐放缓速度。
“死了几个?”回头看了一眼,他向袁军问道。
“两个!”胸口衣甲染着血渍,军官回道:“伤了六七个!”
“找处所在先歇下,伤者包扎伤口,我等便可折返。”交代了一句,马义向军官问道:“你也受伤了?”
“杀敌沾染!”军官一笑。
放心的点了下头,马义没再多说。
诛杀了五十多名张燕军,他们折损俩人,受伤的也都伤势不重。
继续拼斗下去,必可尽歼敌方。
可袁旭要他们做的并非全胜,而是打上一场丢件东西就走!
马义始终觉着打的不尽兴。
祝公道和马义各自完成任务,袁旭此时却悠哉的坐在营房门口晒着太阳。
晚春的阳光很暖,晒在身上让人懒洋洋的。
袁旭正舒服的昏昏欲睡,念儿端着盆从屋里走了出来。
第137章 真相竟然在这里
“一天到晚没个闲,又要去哪?”袁旭叫住念儿。
念儿端着盆欠了欠身:“公子今日换下的衣衫尚未清洗……”
“每日换下都洗,岂不累死。某以后十天半月换一次。”
“天气渐暖,难保不出汗。”念儿低着头:“许久才换,味儿不是够够的?别个儿闻见,不说公子脸上不好看,奴婢也被人说是懒奴儿。”
“让他们打些水,在此处洗。”朝营房门口的兵士招了下手,袁旭对念儿说道:“你陪某说说话儿。”
兵士返身进屋,提出个木桶,往军营外的小溪跑去。
端着盆站在袁旭身后,念儿脸颊差点贴到胸口,很是局促不安。
“又不是跟某第一天,怎还是这样。”袁旭说道:“把盆放下,坐一边儿。”
“诺!”轻声应了,她把盆放在地上,诚惶诚恐的在一旁坐下。
“征伐不决,某不应带你来此。”看着念儿,袁旭说道:“当日应先回邺城,将你交托于母亲……”
“公子在哪,奴婢便在哪……”袁旭说不该带他来到太行,念儿顿时大急,下意识的脱口冒出一句。
话已说出,她顿时察觉打断袁旭僭越了主仆本分,连忙闭嘴,把头垂了下去。
袁旭根本没在意,微微一笑:“你如此拘谨,话还怎么说?”
念儿低着头,紧紧抿着嘴唇,没敢言语。
朝她的小手瞟了一眼,袁旭眉头不经意的微微一皱。
论样貌,念儿生的真不差。
小小的嘴儿什么时候都是红润润的,光线照在唇上,泛着薄薄的浅光。
温润如玉,娇艳欲滴。
无论小鼻子还是脸蛋儿,都精致且又饱满。
常年劳作,皮肤倒不是十分白皙,比大多闺秀的肤色稍显黄些,却像是雪白墙壁漆刷了一层象牙白,更显精致、自然。
只是那双手……
手背泛红,皮肤很是粗糙,指关节也略微粗大,半点美感也无。
阳春三月万木复苏,桃花朵朵开,温暖时节小手浸泡在冷水中清洗衣衫倒也罢了。
想到寒冬腊月她还须揉搓一件件的厚衣,袁旭就觉着不是滋味。
东汉末年的冬天,与他曾经生活的时代不同。
没有大工业生产,也没有环境污染,天空湛蓝的像是被水洗过。
到了冬天,漫天大雪纷飞,即使晴日也是干冷干冷。
要是有个洗衣机或者手套就好了……
洗衣机构造复杂不是一时片刻能造出来,手套……
袁旭眼睛一亮,他想到了一样东西。
鱼肚!
印象中他看过一个资料,西方某个皇室,曾用鱼肚做过阻碍传宗接代的工具。
那样的力道都能承受,鱼肚的韧性应该不差。
多弄些拼接起来,说不准也是能用。
正琢磨着怎么做手套,打水的兵士折了回来。
将盛满水的桶放在念儿身前,兵士向袁旭躬身躬身一礼。
他正要退下,袁旭问道:“军中多久杀一次鱼?”
“回公子,营外便有山溪流过,鱼是不缺。几乎每日都会杀鱼。”
“鱼肚如何处置?”
“多是扔掉。”
“向伙房讨要些鱼肚,拣大的,越大越好。另外给某找些草木灰。”袁旭吩咐道。
“诺!”虽不明白他为何突然想起要鱼肚,兵士还是应了。
念儿此时也起身向袁旭行了一礼,倒了些水在放着脏衣服的盆里,用力的搓洗。
军营附近没有皂荚,她只能凭着娇小身板中的力气,尽力把衣衫搓的干净些。
小丫头跟了袁旭日子不久,只要在身边,每日都会尽心尽力的伺候。
衣服洗的当然比粗手粗脚的卫士干净,洗漱用水,甚至早起穿衣,晚上铺展被褥为他宽衣,都是一应做了。
有了念儿在,袁旭真怀疑,再过几年他甚至连穿衣都会忘记……
粮草险些被烧,贾诩提出放火之人很可能另有所图,张燕也是深以为然。
正想不明白对方究竟为何只是放了把火就走,根本不将粮草焚烧殆尽,一封书信送到他的手中。
展开书信,张燕起初并未背着贾诩,甚至还有看完让他也看一看的念头。
然而只是看了两行,他的手就微微哆嗦了起来。
书信来自许都,收信人竟是贾诩。
匆匆看完,张燕将书信往怀中一揣,送信的军官凑上前来,贴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句什么。
点了点头,张燕屏退军官,向贾诩问道:“贾公,敢问曹公麾下可是豪杰辈出?”
不知他因何如此发问,贾诩却觉着一定与那封书信有关。
并未回答,他反问道:“将军何出此言?”
“无他!”咧嘴一笑,张燕说道:“只是有感曹公英雄,天下豪杰自当咸服罢了。”
深知他并非此意,贾诩也不好多问。
要知道事情的关键,他必须看到那封书信。
然而张燕根本没有给他看的意思,也只能容后徐图……
张燕带着笑意,心里却早是咬牙切齿,恨不能把贾诩生吞活剥。
书信内容清清楚楚,要贾诩力阻他夺取城池,寻找机会一举将兵权拿下!
仔细想想,张燕豁然开朗!
难怪这场火放的蹊跷,连一颗粮草也未焚毁。
既是决意夺他兵权,将来必定要养大军。
粮草若是烧了,还须另外调拨或再行筹措……
也难为贾诩,明明做出这种事来,偏偏还装着好心,提醒这场火烧的古怪……
差点上了他的当!
回想下来,袁军离开绵蔓水,一路后撤没有片刻停顿。
若他们有心放火烧粮,又岂会等到返回军营之后再动手?
袁旭不蠢,画蛇添足的事情他会干?能一举破敌他却不做?
真相竟然在这里……
张燕嘴角挂着古怪笑容,目光从贾诩脸上挪开。
胸中怒火熊熊,他却只能极力压制。
正与袁军作战,再得罪曹操……
待到解决此次危机,再与贾诩计较!
看出他神色古怪,贾诩也明白缘由必是起自那封书信。
可他又看不到书信内容,不知如何辩解,只能日后行事多加谨慎!
“敌军烧我粮草,此仇必报!”张燕向一旁喊道:“整备兵马,夺取平山!”
第138章 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张燕下令夺取平山,贾诩吃了一惊:“将军打算做甚?”
“袁军焚烧我军粮草,此仇焉能不报?贾公莫要多问,某自有分寸!”
他的原计划是夺取井陉,以之为根据地蚕食周边。
更改计划进攻平山,贾诩并不确定他下一步究竟会怎样。
只要不占领城池,袁绍虽想剿他,却不会轻易发起大军全面进攻。
张燕与袁绍小范围争斗将会旷日持久,曹操恰可趁这段时间积蓄力量。
一旦揭了袁绍逆鳞……
太行山上的十万兵马,与十万袁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平山被进攻的消息传到袁旭耳中已是两天之后。
听着斥候的回报,他显得很是漫不经心。
把用草木灰吸干水分的鱼鳔拼接在一起,待到斥候说完,袁旭摆了摆手。
斥候退下,他拿起拼接的手套,满意的点了点头。
鱼鳔偏酸性,以低碱性的草木灰吸取水分,不仅可中和腥味,还能避免碱性过强造成损伤。
手套除了没什么腥味,还更有韧性。
当然,它不可能与后世的橡胶、塑料制品相提并论……
袁旭正满意的端详着成果,一个兵士站在门外说道:“启禀公子,将军有请!”
“知道了!”他很随意的应了。
张郃应是得到平山被进攻的消息,特意派人前来请他。
把手套放在矮桌上,细心的平平展开,他才走出营房。
他离去后不久,念儿走了进来。
把房间洒扫了一遍,擦桌子时,她发现桌上放了一对外形奇怪的东西。
拿起来凑在鼻尖上闻了闻。
鱼鳔用草木灰吸干了水分,袁旭还曾浸泡了几次力求把腥味减到最小。
虽然如此,毕竟是鱼的内脏,没有经过长期使用,腥味多少有点留存。
想给她一个惊喜,袁旭并没提前告知……
闻着味儿,念儿心里犯起嘀咕。
公子把像手掌似得鱼鳔放在桌上作甚?
想了片刻,她眼睛陡然一亮,像是明白了什么,拿起手套出了房间。
袁旭到了主将营帐,发现张郃已召集营中校尉,只等他前来议事。
与张郃见了礼,又招呼了诸人,袁旭落座。
“公子可知张燕率军攻打平山?”张郃问道。
“已是听闻。”袁旭说道:“平山守军不过百余,此时应已破城……”
一个校尉站了起来,拱手说道:“敌军攻城,平山虽是必破,其余城池却在我军之手。在下以为,应即刻发兵驰援,趁张燕再伐他城,于背后击之!”
袁旭露出一抹笑意向张郃问道:“将军有何打算?”
“敌军势大,我军仅有三千……”张郃并不赞同校尉的说法:“某觉着贸然击敌,必有风险!”
“风险大了!”袁旭说道:“张燕麾下号称十万,我军虽于绵蔓水击破公孙续,敌军可战兵力依旧在三万以上。常年厮杀,他们早不是当年的黄巾余孽,凭着三千兵马意图击破,近乎妄想。”
张郃与诸人纷纷点头,提出自背后袭击的校尉也沉默了。
另一个校尉出声问道:“我军不去驰援,莫非坐视诸城陷落?”
袁旭淡然说道:“太行八陉,某都打算送给张燕,只怕他不敢取。”
知道他早有部署,张郃在一旁只是点头并没说透。
其他人都是面露愕然,想不明白袁旭怎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太行八陉位置紧要,坐落于战略要冲。
失去八地,袁军将在太行战事中陷入不利。
以后再想夺回就没那么容易!
面面相觑,正有人想要发问,张郃说道:“你等且散了吧,公子自有计较!”
经历了绵蔓水一战,大水来临前又及时撤军,众人对袁旭已深信不疑。
得知他有计较,虽是疑惑却没人多问,纷纷告个退离开房间。
目送他们离去,张郃向袁旭问道:“公子,失去八陉,我军将陷于不利。袁公若是怪罪下来……”
“丢了再夺回来就是!”袁旭说道:“某正有一事须告知将军。”
“公子请讲!”
“我军虽是不动,却不可完全没有应对。”袁旭说道:“某打算派出十二名信使,分批前往邺城。”
“此事须呈禀袁公?”张郃愕然。
袁绍若是知道失去太行八陉,事情可就闹的大了。
不等他们夺回,问罪的使者肯定会来到军营。
“某只是要他们前往邺城玩上几日。”
“玩上几日?”
“就是进入邺城隐匿行迹,做出入城禀报的假象。”
“这是……”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袁旭小声说道:“城池丢失,不做出求援的姿态,张燕又如何不会起疑?”
“公子既有决断,只管行事。”张郃恍然大悟,点头说道:“知会末将一声便可!”
“既是如此,某这便安排。”袁旭拱了拱手:“某尚有事,先行告退!”
“公子请便!”
送袁旭出门,张郃对将来会发生的战事又多了几分把握!
推开房门,袁旭第一眼看的就是矮桌。
桌面擦的一尘不染,除了两个茶碗并没任何其他东西,哪还有手套的影子。
心知念儿收拾了房间,袁旭向外喊道:“把念儿姑娘唤来。”
没过多会,额头上沁着汗珠、小脸红扑扑的念儿来到房间。
“你很热?”见她额头有汗,脸颊又一片通红,袁旭问道。
抿着嘴唇,念儿点了下头。
“才是初春,就满头大汗,即便牛马也须歇歇。”
“奴婢晓得了!”
“桌上的手套呢?”袁旭指向矮桌。
“手套?”念儿茫然。
“就是鱼肚。”
垂下头,念儿怯怯地说道:“是奴婢拿了……”
得知是她拿了,袁旭说道:“你既拿去,应知晓如何使用。”
“奴婢知道。”应了一声,念儿显出些许焦急:“公子少待,奴婢去去就回。”
觉着她举止古怪,袁旭问道:“怎了?”
“稍候奴婢自会向公子解释。”告了个退,她急匆匆的跑出营房。
看着她跑出去,袁旭直犯嘀咕。
这丫头搞什么?
神神叨叨的,礼数也都忘了。
回头再好生问她!
第139章 前倨后恭
念儿回来时端着只冒出腾腾热气的陶罐。
袁旭曾用这只罐子煲过汤。
罐口雾气袅袅,气味很香,只是闻不出究竟盛着什么。
“公子趁热。”念儿将陶罐放在桌上:“奴婢熬了好一会儿,汤是煮白了。”
袁旭看了一眼,汤确实像牛奶一样白,卖相很不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