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奥,那还是运送到东吁吧,至于第三批粮食,等候明军通知吧!”沐启元希望,第三批粮食,最好放到白古城,将来这里肯定会有大明的驻军。

“是,司令,下官明白,下官回去后,就会催讨粮食,争取早日运送过来。”

“请问贵使,根据大明与大城达成的协议,双方从南北两个方向同事夹击东吁,现在大城的军队在哪里?”沐启元并不认为打败他隆,需要大城的军队,关键是态度,大城到底愿不愿意履行他们与大明签订的秘密合约。

“回司令,大城的军队,现在就在东部边境,如果明军需要,他们马上就可以进入东吁境内。”使者倒没有什么羞愧之心,他又向沐启元行了一礼,似乎吃透了汉人的“礼多人不怪”。

“现在才到边境?”沐启元的脸上再次变色,大城的军队明显是在观望。

“司令,我大城本是小国,军队人数不多,前番与东吁血战,北方的军队伤亡过半,东吁从南北两路撤军后,我们整顿了全国的军队,挑选出三万精锐,这才影响了行程,司令勿怪!”使者扫了沐启元一眼,咧嘴一笑:“天朝上国的军队行军太快了,这才显得我大城的军队来得慢。”

沐启元不吃这一套,不过人家好歹送来了五万石粮食,也不算违背合约,再说,军队也不算太迟,应该赶得上与他隆的决战,“贵使立即回去,命令驻扎在边界的军队,快速西行,三天内越过锡当河,在白古河东岸设伏,一旦东吁军败退,千万要堵住东吁的败兵,活捉他隆。”

“他隆这就要败退了?”使者用惊异的眼神,再次打量沐启元,又向林呈祥、陈子壮两人看了看,白古是东吁的国都,集中了东吁全国最后的十万精兵,一旦他隆战败,东吁恐怕就要灭国了。

“这是军事上的机密,贵使只管向军队传达命令即可。”沐启元也不客气,既然双方联合对东吁作战,军队当然要要统一领导,这个最高指挥,只能属于大明,属于自己这个大明的第三集团军司令。

“下官明白了,下官这就去传达司令的军令。”使者再次行礼,他丝毫没有怀疑沐启元要击败东吁军的言论,才两个月的时间,东吁已经丢掉了大半国土,只剩下国都白古了,而且还被明军困在城内。

如果他隆有作战的能力,应该与明军在城外对峙才对,显然,他隆的日子不长了,而大城,即将迎来安宁的日子,想到这,使者急急忙忙就要回去。

但沐启元不确定大城的军队能否按时抵达预定的位置,他派出十名游骑,随使者一同回去,随时保持联系。

沐起元没想到的是,使者来到东吁与大城的边境,极言明军战斗力之强大,行军速度之快,他代表大城王命令大城的军队,立即动身西行,按照沐起元的要求,必须在三天内赶到指定的地。

使者不会担心大城军队的伤亡问题,参与决战的是明军,大城的军队只是打个伏击而已,虽然大城军队的战斗力远远不如明军,甚至还不如东吁的军队,但面对东吁的溃兵,大城没有理由不胜。

送走大城的使者,沐启元立即增派游骑,更加细致地查探坦道基的情况。

游骑回报,坦道基堡内只有五百守军。

沐启元定下心来,除了少数游骑继续盯着坦道基,监视堡内军队的调动,其余的游骑都撤回来,以麻痹白古城内的他隆。

而在白古城的东面,明军派出的游骑,一日多似一日,甚至还有小股军队在傍晚的暮色中,或是凌晨的雾霭中偷窥对岸。

白古城西岸的东吁军十分紧张,他们拆除了河面上所有的浮桥,让两岸的联络完全中断,为了防备明军趁夜渡河,抢夺西岸的渡船,他们干脆将聚拢在西岸的渡船,集中起来,一把火烧了。

坦道基。

子夜,十名水性极佳的明军士兵,悄悄从白古河东岸入水。

士兵们每人携带一根去掉节的竹竿,和一块二十斤重的石头,入水后,他们怀抱石头,免得在水中沉浮不定,然后将竹竿衔在口中。

竹竿入水的时候,里面灌满水,士兵们必须将这些水喝掉,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现在还不是洪水泛滥的季节,白古河宽不到三十丈,水深不过一丈,十名士兵,尽管小心翼翼,速度很慢,不过一盏茶的时间,他们就渡过了白古河,从河底走到对岸。

士兵们不敢急着上岸,因为西岸有东吁的哨兵,他们渡河以后,从水底沿着缓坡慢慢上浮,尽量不发出一响声,等到脑袋露微微探出水面之后,他们才扔掉竹竿和怀中的石头,悄无声息地趴在堤岸的外侧,一动不敢动。

不一会儿,堤岸内传来了脚步声,虽然人数不多,但在这寂静的夜晚,脚步声还是特别惊心。

来的是东吁换岗的哨兵。

明军士兵伏在堤岸外侧的土窝中,一只耳朵贴在草地山,将东吁士兵的脚步声尽收耳朵:只有五名士兵。

东吁哨兵稍稍寒暄几句,原来的哨兵回去了,从脚步声判断,也是五人。

但他们刚才的说话声和脚步声,暴露了他们的位置,十名明军士兵,缓缓向岸头爬去,他们两人一组,目标是五名东吁的哨兵。

他们穿着湿漉漉的衣服,一直趴在堤岸外,等的就是东吁哨兵换岗,这样才能确定哨兵的确切位置。

夜色中,明军士兵接近了东吁哨兵,他们迅速起身,迅雷不及掩耳,以二敌一,锋利的匕首划过东旭哨兵的气管,都是一招毙命。

东吁哨兵看到人影时,已经太迟了,他们来不及发出叫喊,只是用血管中温热的血浆做武器,喷了明军一头一脸。

明军士兵轻轻放下东吁士兵还有些温热的尸体,然后其中的五人,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东吁哨兵干爽的服装,代替他们在夜色中放哨。

但他们的身子,却是转了过来,他们不是盯着河面,而是盯着西面,坦道基的方向。

一名明军士兵,大约是他们的头领,撕下绑在胸前的牛皮纸,一个人来到堤岸的外侧,他从牛皮纸中掏出一小段蜡烛,握在手心,又找出火折子,燃了这段蜡烛。

蜡烛的光亮迅速传到对岸。

这名士兵又用双手捂住蜡烛的火光,反复三次。

不久,对岸出现相同的火光,也是三次,随即火光熄灭,夜又恢复了他惯常的黑。

第413章倒霉的吉伦海

三千明军士兵脱光衣服,开始泅渡白古河,这一次他们不是从水底,而是沿着河中刚刚布下的几道绳索。

河面上还漂浮着许多木筏,木筏上放着士兵们的衣服和刀枪,这些士兵的水性,远远不如刚才的那十名士兵,河面上不时传来哗哗声。

好在岸上的哨兵,已经换成大明的士兵,他们观察的方向,已经从河面转向坦道基。

士兵们上岸后,都换上干净的衣服,虽然白古城的四月已经接近大明的夏天,不过夜半的时候,河水还是很凉的,如果士兵们一直穿着湿透的衣服,很有可能受凉感冒。

整装完毕,三千士兵各自端着燧发枪,在夜色的掩护下,开始向坦道基进发。

坦道基并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较大的村落,可能是防备盗贼,村子四周用土墙围起,墙高不过一丈,为了百姓出行方便,四周都有木门。

士兵们准备了绳索和铁钩,预备翻越土墙,但土墙的部没有着力,铁钩就失去了目标,但土墙不到三丈,士兵们也可以搭人梯上去。

士兵们两人一组,一人下蹲,另外一名士兵站到他的肩膀上,下面的士兵沿着土墙,缓缓直起身子,肩上士兵的双手,已经可以够得着墙头。

上了墙头,士兵再从内侧溜下去,他们用双手搭在墙头上,缓缓放下身子,待到双臂伸直的时候,脚尖距离地面,已经不足三尺,轻轻下去,落地的响声也不会太大。

十余名士兵越过土墙后,他们悄悄打开寨门,将外面的明军接应进去,整个过程,没惊动东吁士兵,看来,这里的东吁士兵根本没感觉到危险的临近,他们压根就没想到,明军会从坦道基大规模渡河。

占据寨门后,明军留下少量的士兵把守着城门,其余的士兵,分成数队,开始向城内冲杀。

睡梦中的东吁士兵,一时找不到兵器,就算找到兵器,黑暗中也是看不清明军,眼屎糊住眼睛的他们,根本不住燧发枪的射击。

东吁士兵找不着将领,将领也找不着士兵。

乱象加快了他们伤亡的速度,不到半个时辰,五百东吁守军,全部被明军歼灭,为防明军渡河的讯息走漏出去,堡内仅有的数百百姓,也被明军屠杀了。

白古河面上,三千泅水的士兵刚刚离开,工兵就沿着河中的绳索搭建浮桥。

不管明军进攻坦道基的讯息是否走漏出去,只要数千明军过了河,在西岸建立防守阵地,后面的明军就会源源不断地渡河,即使东吁士兵发现了,临时调兵遣将,也很难突破明军的燧发枪阵。

天色蒙蒙亮的时候,河面上已经搭起八座浮桥,士兵们开始渡河。

先期渡过白古河的士兵,迅速在外围建立防守阵地,掩护后续渡河的士兵,加上坦道基还有三千明军,建立第一道防守阵地,渡河的明军十分安全。

明军显然是多虑了,东吁的游骑暂时没有发现明军渡河,他们的防守中心,还是在城东。

一直到中午的时候,东吁的游骑才来到坦道基,他们发现明军在坦道基渡河,立即拨转马头,赶回城中向他隆报告。

明军也懒得追赶,数万明军已经渡过了白古河,连山地炮都过了河,只有沉重的火炮还在东岸。

听说明军在坦道基渡河,他隆大惊失色,又中计了,明军玩的是暗度陈仓,所以才在白古城东布下大量的疑兵。

他隆听从部下的劝告,也想来个半渡而击,他命令吉伦海率领五千骑兵,冲击刚刚来到西岸的明军,阻止后续的明军继续渡河。

四十里的距离,对骑兵来说,还不到一个时辰的路程。

吉伦海看到明军正在通过浮桥搬运火炮,他长刀一挥,五千东吁骑兵放过坦道基,直接向岸边的明军扑来。

明军的燧发枪手早就在等候着东吁军了,当东吁的骑兵进入一百步的射程时,前排的燧发枪响了,三排枪手,基本上形成了不间断的射击。

东吁骑兵虽然气势汹汹,但他们过不了百步的死亡线,他们越想越气,越气就越要向前进攻,越进攻就死得越快。

恶性循环。

数伦射击后,东吁的骑兵已经伤亡过半,沐启元目测一下,坠马的东吁士兵应该超过三千。

吉伦海吓呆了,这是他第一次在战场上见到明军的燧发枪,明军在无一人伤亡的情形下,竟然射杀了他的三千骑兵,如果继续下去,战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也许他的五千骑兵,就要全部留在坦道基了。

他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军令,他要给东吁的骑兵留种子,为了拼凑起五千骑兵,游骑都被他编入军中了,如果这五千骑兵全部伤亡,东吁的游骑也差不多耗尽了,不用他隆处罚,他吉伦海也无颜苟活于世了。

战斗还没有结束,枪手们将燧发枪的射程加到最大,只要在百步的附近,东吁士兵还是不断坠马。

“轰……隆……”

“轰……隆……”

“轰……隆……”

……

隐藏在草垛后面的明军山地炮响了,开花弹雨般砸向残余的东吁士兵。

每一枚开花弹爆炸,都会给东吁士兵带来肉体的精神的折磨,他们完全傻了,虽然停止了进攻,但伤亡还是不断,如果要撤退,必须有军令。

“撤,快撤。”倒霉的吉伦海终于下达了命令,幸好明军的骑兵还没有梳理好,并没有追杀,一千多东吁的骑兵,救火赶丧似的一路狂奔,逃回白古。

到傍晚的时候,明军已经有四五万士兵渡过白古河,林呈祥的前军,开始向白古城西门进发,天色再次放亮的时候,七万明军已经在距离西城门十五里的地方扎了营。

沐启元为了迷惑他隆,他在城北虚设了一座两万人的大营,中午和傍晚的时候,营帐会产生大量的炊烟,天黑之后,大帐内还会还会出现许多灯火,隐隐绰绰有人影晃动。

他隆和吉伦海愁眉不展,东吁的游骑被明军驱赶,活动范围越来越小,已经无法准确探听明军的讯息,他们不知道明军的主力,到底在北城门外,还是在西城门外。

为防万一,他隆和吉伦海分兵,重兵驻扎在城北和城西,他们已经收缩防线,城外的东吁军也被聚拢到城内。

又一个午后,刚刚睡醒的沐启元,正准备与将领们议事,派往大城的一名亲兵回来了,“报告司令,大城的军队已经部署到位!”

“大城军这次来得倒是够快的,他们现在在哪?”沐启元打了个哈欠,红润的脸上布满笑意,大城军是他意料之外的一支军队,虽然战斗力弱,但沿河阻隔东吁溃兵,应该能够完成使命,即使不能阻挡东吁的溃兵,至少能延缓东吁军逃跑的速度。

“大城的军队埋伏在白古河东岸的灌木丛里。”亲兵从行军图上找到大城军的位置,指给沐启元看。

“好,大城军一到,白古河东岸,应该就是他隆的葬身之地了。”他隆不是沐启元的仇人,但他是东吁的军政首脑,是大明的仇人,只有俘获或者杀死他隆,征缅战争才会真正结束。

“司令,属下离开大城军的时候,对岸似乎有东吁的游骑,大城的将军们有些担心,三万多人在这个狭小的区域,要想完全躲避东吁的游骑,恐怕十分困难。”

“你先休息一下,吃饱了喝足了就赶快回去,告诉大城的将军们,我们很快就会开始攻城,让他们务必做好准备,东吁军随时可能向白古河移动撤退。”

“是,司令,属下这就回去。”

沐启元立即召开作战会议。

“司令,大城将领的担心有些道理,一旦东吁的游骑发现白古河东有大城的数万士兵,他们必然不会从东城出逃。”陈子壮已是踌躇满志,跟着沐启元,他都没怎么打仗,尤其没有经历过危险的硬仗,这东吁军就快要完了。

沐启元倒是不急,“陈军座说说看,如果他隆不出东门,那他回从那一座城门出逃?”

“司令,上次我们已经探讨过了,要是没有大城的军队,他隆肯定从东门出逃,如果他隆发现东门外有大城的伏兵,他从南门出逃的可能性最大,北门外有我们的疑兵。”陈子壮的分析,还是比较全面。

“司令,如果他隆从南城门出逃,对我们最为不利,我们的重兵都在北门,距离南门最远,我们要不要分兵去南门堵截他隆?”一位军中参谋提出自己的看法。

“你们的分析都有道理,但是你们没有分析他隆的枭雄性格,我最担心的,还是他隆会不会鱼死网破,出北城门与我们决战。”沐启元还是不温不火的样子,“如果他隆出逃,无论他是否发现东门外有大城的伏兵,他都会从东门出逃。”

“我明白了,司令的意思,即使他隆发现东城外有大城的伏兵,他还是会从选择东门出逃,因为大城的军队最弱,长期是他的手下败将?”林呈祥兴奋得几乎要从座位上站起来。

“林军座说得不错,他隆肯定会考虑城外的伏兵,与明军相比,大城的军队肯定是最弱的。”

陈子壮还是担心,一旦判断错误,他隆就可能远逃他乡,他日还会给明军带来麻烦,“就算他隆被北城外的大营唬住,难道他不会从南门出逃?”

沐启元笑道:“他隆既然能欺负大城,战略眼光应该不错,但我们在坦道基暗渡了一次陈仓,难道不会再用一次?在这么大好的局面之下,我们会真的让给他一条出逃的路线吗?”

“那北门呢?难道他隆猜不出我们是在虚设营帐吗?”陈子壮还有些不信,但他的声音明显比刚才小了许多。

“不错,他隆也想到北门外可能是虚设营帐,但谁又能保证我们不会假戏真做一次——————主动权在我们手里,这就是他隆现在最痛苦的地方。”

林呈祥倒是比较相信沐启元,“所以司令不愿分兵,预防他隆出城与我们拼命?”

“嗯。”沐启元头,“他隆枭雄本色,一旦战事不利,他或者选择从最弱的东门出逃——————那里虽然有伏兵,这些伏兵他隆恐怕还看不上,或者选择与我们决战,如果不能打败我们,他可能宁愿选择战死疆场。”

林呈祥完全同意沐起元的看法,“最好他隆能出北门受死。”

陈子壮也觉得沐起元对他隆更加了解,“司令,那要不要加强东城门的防守?大城军的战斗力,未必能靠得住。”

“大城军队的战斗力的确不行,但他们是东吁的世仇,这是拔除他隆的唯一机会,他们会放过这个机会吗?再说,大城军是据河而守,应该不会很快溃败,只要他们能堵截得一时,我们的追兵也就到了。”

第414章一头公牛

白古城内,他隆已经后悔了,他不该将所有的士兵都集中到城内。

城外只有有限的几个游骑,他难以探听到明军的确切讯息,明军到底在城外如何扎的营,主力到底在什么地方,准备选择哪一座城门作为突破口,他一概不知,对城外的明军,他几乎两眼一抹黑。

这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中,简直是是不可想象的事。

所有的士兵都收缩到城内,虽然能增加城内防守的力量,但也有不利的因素,城中的粮食有限,一下子增加了十万大军,粮食供应就显得紧张了,如果明军围而不攻,他的士兵迟早会因为粮食不足而溃败。

明军远道而来,本来他们可能因为粮食不足而不能持久,现在却是自己可能陷入无粮的境地,这可是在东吁的土地上。

他隆现在后悔,已经迟了,明军已经来到城下。

自从吉伦海的骑兵被明军歼灭以后,他隆对明军已经隐隐有一种恐惧,明军的火器,真的是太逆天了,东吁军至今一场未胜,这在整个东吁王朝的历史上,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东吁立国之后,一直在高歌猛进,不但统一了整个国家,还不时欺负一下北方的大明和东方的大城,但现在的东吁,只剩下国都白古。

难道这都是自己的无能?东吁这是怎么了?

他隆随即想起,本来的大好局面,都是因为明军搅局,如果不是明军,现在他已经在大城的王宫里品茶论酒睡女人都说不定。

东吁军没有衰弱,而是大明变得强大了,特别是他们的火器。

大明这是怎么了?

难道东吁会灭于大明?

“不,不可能。”他隆随即就否认了这个可怕的想法。

恐怖的种子一旦出现,就会在他隆的心里生根发芽,尽管他隆还没有意识到。

他隆还在想着即将到来的决战。

东吁军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吗?

他隆自己都摇了摇头,除了依照以往的惯性,坚信东吁军是战无不胜的,他实在想不出对付明军火器的方法,估计吉伦海也想不出。

万一东吁军战败了,东吁会灭国吗?那时候他将何去何从?

他隆不安地在室内踱来踱去,头上已经冒出细密的汗珠。

“来人!”

“是,陛下!”一名宦官小跑着来到他隆身边。

他隆向座椅上一趟,又向羽扇指了指。

宦官明白了,陛下嫌热,他操起羽扇,立在他隆身边,轻轻摇了起来,一边扇一边观察他隆脑门上的汗珠。

他隆感觉到一丝凉风,心内平静了许多,他微微闭上双目,准备休憩一会,暂时不去想与明军战斗的事,战斗毕竟没有发生。

但脑子却不听使唤,里面全部充斥着与明军战争的场面,步兵、骑兵、象兵,燧发枪、火炮、山地炮……

他隆一时睡不着,只好睁开双目,希望驱走这些恼人的念想,却看到宦官正微闭着双目,有气无力地晃动着鹅毛扇。

他隆心中来气,这些无根的宦官,要是明军入了城,他们一定会选择投降。

宦官可能是感应到了他隆的目光,他缓缓睁开眼,见他隆正在恶狠狠地瞪着他,顿时吓得一哆嗦:“陛下……奴才……奴才该死……”

“要是明军入了城,你会投降明军吗?”

“陛下,奴才绝对不会投降明军。”宦官吓得趴到地上,羽扇还握在手中,“万一明军入了城,奴才发誓,一定会殉城。”

他隆心中热血上涌,老脸通红,一脚踹在宦官的头,“滚!”

“是,陛下!”宦官不知道说错了什么,他从地上翻滚起来,远远落在他隆的对面,又给他隆叩了头,这才起身,一溜烟跑了。

他隆还是烦躁,身上的热量散发不出,睡又睡不着,脑子又胡思乱想起来:白古城能守得住吗?要是白古城被明军攻破了,他该怎么办?

不可能,有我他隆在,又有十万雄兵,白古城一定固若金汤,但他隆随即想到阿瓦城,阿瓦同样是坚城,在明军的炮火面前,半天就破了。

白古会成为下一个阿瓦吗?

要是白古城破,要不要投降明军?

投降?他隆打了一个寒颤,脑袋上的汗珠顿时不见了,“我死也不会投降明军!”

脑子里总是冒出这些不吉利的想法,加上刚才的太监说要殉城,他隆心中生出一阵空虚,千万不能这么想下去了!

这是要崩溃的节奏。

他隆强迫自己的脑子离开战争,离开明军。

但明军就像是索命的魔鬼,让他魂牵梦绕,连小寐片刻都不能。

“来人!”他隆高叫一声,他要先麻醉自己。

“陛下……”一名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