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采儿只得埋首朱由检怀中,两条小腿停止摆动,她用“左、右”的方式,指挥着朱由检一步步迈向自己的寝房。

寝房中燃中两根大脚拇指粗的蜡烛,虽然是粗壮,但在皇宫中,最多只能是中等,采儿还不敢做出僭越之事。

朱由检将采儿放到床沿,正在考虑要不要给采儿盖上红盖头,让她体味一下新娘在等待时的心境,采儿却在枕头下摸索了一会,然后站到朱由检的面前,“奴婢为陛下更衣。”

这是采儿的新婚之日,虽然没有皇后那样的婚礼,它却必须为陛下更衣,只有为陛下更衣了,陛下将来才不会欺负她,更不会忘了她。

朱由检摇着头苦笑,摇头的同时,却发现采儿的手中握住一件什么物事,“采儿,你手中是什么?”

采儿将握住物事的小手张开,但只张开了一半,却醒悟似的一把收回,背在身后,螓首微低,小脸蛋比蜡烛还红,“陛……下……”

朱由检已经看清楚了,那是一块雪白的绢布,应该是采儿的“清白单”。

采儿已经从后面为朱由检宽衣,这一次比在浴室熟练多了,不大一会,就将光着身子的朱由检推到自己的衾被中。

朱由检从衾被中露出脑袋,想看看采儿接下来做些什么。

采儿正要为自己宽衣,忽然看到朱由检发出的两道亮光,她心下大急,急匆匆吹灭蜡烛,这才将自己褪得干干净净,一头扎进衾被……

(多谢悠悠闲人ln、sgdbzrj、冬临渊、布伯、书友16426763、书友16797274、原是儒医、秋雁长风、木泊云等朋友们的红票,多谢兄弟们一直支持订阅,十九再次拜谢)

第452章特别朝会

从采儿的身上起身,朱由检就在坤宁宫用过早膳,他将昨晚写好的几条意见,着小太监送往侦讯处,然后才回到乾清宫。

整个上午,朱由检就窝在乾清宫,对着一份地图研究了半天。

第二天,朱由检召开特别朝会,三院十部的大小官员都参加了这次朝会。

这次朝会相当冷清,现在十部的官员各负其责,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交给内阁总理,如果内阁总理也不能决定,再转交到朱由检的手上,也许例行的朝会已经没有举行的必要了。

“陛下,四川成都至陕西西安的道路,有了大的进展,路基已经完工,现在开始水泥路面的浇灌,按照计划,明年年底以前,应该可以通行。”交通部长李长庚本来没准备启奏,毕竟只是路基完工,他准备等到道路通行再向朱由检汇报,但今天朝会,大臣们都是无本可奏,他才向皇帝汇报了这条重要的道路建设情况。

“奥,拿地图来。”等李长庚拿出随身携带的地图,朱由检并没有让太监张彝宪呈上来,而是离开龙椅,直接来到李长庚面前,张彝宪搬过一张半人高的方桌,将地图平铺上去。

“陛下请看。”李长庚用手在地图上一指,“成都与西安之间,被嘉陵江、涪江、沱江隔断,又有秦岭、大巴山、剑门山等山势相阻,交通极其艰难。”

“这个,朕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嘛!需要搭桥、开山、添壑等,李爱卿辛苦了!”朱由检也知道,蜀道之难,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尽的。

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依靠地势之险,在实力不济的时候入蜀将养生息,一旦养成气候,就从陈仓出兵,最终建立强汉;三国时期,刘备的实力明显不如曹魏,仍能偏安与成都,也是因为蜀道的艰难。

正因为如此,朱由检才将这条道路放在心头,责成李长庚早日勘探修筑,如果这条水泥大道修筑成功,四川就将融入关中,对四川的异族归化和经济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大明也可借此修筑起包含所有汉民族统治核心区的环形水泥大道。

“这是臣的职责。”李长庚没想到,朱由检也能说出大道修筑过程的艰难万险,明白修路工人的日常艰辛,“从西安向西,直至凤翔的一段,乃是陛下在陕西任职时所修建,早已通行,然后从凤翔向西南,经过略阳、阳平关、广元、昭化、剑阁、青川、江油、绵阳、德阳,最后到达成都。”

这应该就是后世“宝成铁路”的大致走向,在这样的山势中修路,完全依靠人力,伤亡是可想而知,现在修路的都是战俘,道路通行后,没有人为他们建造纪念碑,但是,为了大明,这些战俘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的代价,朱由检的脸上阴郁了起来。

“陛下?”李长庚及时发现了朱由检脸色的变化,他不明白自己错在哪儿,实际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筑好路基,他还是十分满意的,至于战俘的事,他压根儿就没有关心过,他们是战俘,能给他们活命的机会,大明已经是十分仁慈了。

“没什么。”朱由检知道现在不是同情战俘的时候,“李爱卿,那些修路的战俘也很辛苦,将来还要在其它地方修路,要善待他们,尽量让他们生活得好一。”

“是,陛下。”李长庚这才知道,朱由检想要这些战俘,给大明修筑更多的道路。

“对了,这个剑阁,可是当年姜维大战邓艾的地方?”朱由检见气氛有些凝重,赶忙岔开话题。

“陛下,正是这里,当年司马昭命令邓艾、钟会两路伐蜀,邓艾领正兵从剑阁入,遇上蜀国姜维拦截,寸功未进,钟会领一支奇兵,从小路奇袭,却是轻松拿下成都,可见剑阁之险。”《三国演义》成书已久,李长庚自然不陌生。

“哈哈,当年邓艾没有征服的剑阁,今天却被李爱卿的筑路大军征服了,可喜可贺!”朱由检认为,这条路的关键是路基,只要路基完工,可以分头浇灌水泥,工期应该不会太长,反正现在有的是战俘,“朕这儿也有一份地图,众卿不妨看看。”

朱由检拿出的地图,图上只标注了南洋地区,众人都是不解,只有李春烨看到右上角的吕宋省,才能知晓它的大致位置,“陛下,可是南洋战事结束了?”

“李爱卿说得不错,郑芝龙在南洋的确打了大胜仗。”朱由检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郑芝龙在麻六甲完胜葡萄牙,又挟胜利的余威,正在与荷兰人和谈,应该很快就有最终的讯息。”

葡萄牙完败,大明控制麻六甲水道,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朱由检已经向郑芝龙发出讯息,同意成立大明自治省,与荷兰人的和谈,应该很快就要结束,这样南海舰队就会建立一条从厦门、广州,到台湾省大员、吕宋省苏比克、兰竹省古晋,直至麻六甲城的海军基地,大明将正式掌控南洋。

“恭喜陛下,南海舰队又为大明开疆了!”

“贺喜陛下!”

大臣们已经习惯了大明军队的胜利,从辽东,到西藏,到吕宋,到缅甸,直到现在的麻六甲,自从朱由检登基以来,大明的外战保持全胜,疆域已经扩大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黄立极、李春烨等人估计,朱由检今天召开朝会,大概又是要设立新的行省了。

“众卿看这幅地图。”朱由检让三院十部的主官围拢在自己的身边,而级别低的官员,就只能待在后面,拼命伸长脖子,却是只能看到前面人的后脑勺,所有的官员安静得如同是等待自己命运的宣判,“这里是大明的吕宋省。”

“在南面,是南海舰队新收复的土地,苏拉威西岛和香料群岛,在它们的西南,是一个巨大的岛屿,叫做婆罗洲,大明的典籍也曾称为渤泥,将成为大明的一个自治省,而这里,叫做麻六甲,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屯兵之所,也是大明舰船进入西洋的必经通道,后来被葡萄牙人占领,现在,它终于回到大明的怀抱……”

为了让大臣们不至于太过惊诧,朱由检偷换了大量的概念,比如,在麻六甲水道,郑和当年只是建立里贸易货栈,为防海盗骚扰,留驻了一些士兵,但这时候经过马刺加国同意的,需要交纳场地费,实际上连军事基地都算不上,更不用说是大明的国土了。

比如婆罗洲,在不同的时期,大明的典籍称呼也不相同,乃是因为岛上建立了不同的国家,虽然这些影响力大的国家,都是大明的藩属国,但大明的商人、军人基本没有染指这些岛屿,只是岛上的国家遣使入京朝贡,大明的皇帝,恐怕连这些岛屿究竟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而苏拉威西岛、香料群岛,都是西夷来到这里后给予的命名,至于它们以前叫什么,朱由检不知道,三院十部的大臣们就更没听说过了,它们连大明的藩属地都不是,八杆子都打不出关系。

“陛下,南洋要设立行省吗?如果设立行省,臣也好先做准备。”人事部部长王永光对这些岛屿不太感兴趣,他已经在做准备,一旦设立新的行省,就必然需要新的官员,自从朱由检登基以来,大明在边疆新设了太多的行省,朝中的官员有些不够用了。

朱由检没有回答王永光的问题,而是让地图在大臣们手中过了一遍,地图上用红线圈起的三块土地十分醒目,但地图上没有比例尺,谁也不知道这三块土地到底有多大。

待所有的官员都看了一遍,朱由检咳嗽一声,制止了朝堂的议论,“既然回到大明,当然要设立行省。”朱由检用一个“回”字,想要打消大臣们的疑虑。

“陛下,究竟需要设立几个行省?如果设立一个行省,这些岛屿之间的距离,似乎太远了……”李春烨最明白朱由检的心思,朱由检还是信王的时候,曾经对他展望过大明的未来,现在正朝着这些目标一步步迈进,有些目标已经完全实现。

正如朱由检所说的,大明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缘故,而让国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相反,每一次对外战争,大明都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些银子又转化为国内建设所需要的资金。

也就是说,每一次对外战争,不仅能开疆,还能促进国内的繁华与进步。

“首先是苏拉威西岛与香料群岛。”朱由检原本打算将这些地方划入吕宋省,后来考虑到这儿距离吕宋太远,又没有陆路相通,管理多有不变,而且吕宋省本身的归化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根本无力在新收复的土地上开始汉化事宜,还是单独设立行省妥当,“众卿不要看岛屿的形状不好看,但土地的面积,可以比得上整个河北省。”

“整个河北省?”不知谁小声说了句,就有人重新拿起地图,恨不得将眼珠子都投放到地图上。

“朕打算在此设立一个新的行省。”朱由检正色道,“王爱卿,可有掌管这个新省的合适人选?”

第453章香料群岛

“这……”王永光实在没做好准备,在今天的朝会,朱由检突然抛出南洋,大臣们事先根本不知道这些新的土地,刚才王永光已经预感到朱由检要设立新的行省,他已经在考虑官员的问题,但对于具体的人选,暂时还没有定论。

朱由检稍有不悦,正想给这个新的行省取个名字,这时,从后排站出一位官员启奏道:“陛下,王大人,臣愿去南洋,做个知府,为陛下在此守土。”

朱由检抬头一看,说话的乃是人事部广东司司长张定,在三院十部的官员中,张定的品级较低,只能站在后排,“张爱卿,说说你的想法。”

“回陛下,要想安定新的行省,不外有三种策略。”张定只是一个人事部的官员,品级较低,有没有什么政治背景,知道自己升职极其不易,加上四十岁了,年龄偏大,已经很难有所作为,他早就盘算过,只有剑走偏锋,为大明立下奇功,方能入得陛下的法眼,朱由检一贯重视军功,但他不是军人,军功与他无缘,只好在朱由检非常重视的边疆上下足功夫,南海舰队出征南洋,他就搜集有关南洋的各种资料,就是期望将来能去新收复的边疆地区任职。

“张爱卿说说看,到底是哪三种策略?”朱由检打量着其貌不扬的张定。

“其一,岛上现在汉人不多,汉话也不是主流,暂时必须依靠军队做后盾,或怀柔,或高压,让当地的异族百姓先感受到大明的存在,然后再疏导民心。”张定不知道朱由检和三院十部的大臣们是否同意自己的意见,他的心中惴惴不安。

“这里是新收复的土地,民心暂时不附,当然离不开军队的支持。”李春烨第一个出言支持张定。

“先示威,再施恩,张爱卿说得不错。”朱由检微微颔首,“爱卿还有哪两条措施?”

“其二,重新分配岛上的良田,荷兰人只重视商业开发,当地的百姓必然遭到荷兰人的欺凌,如果重新分配土地,大明必然得到一部分百姓的拥护——凡是不接纳大明的百姓,可以少分土地。”张定不知道岛上是否进入农耕社会,但岛上肯定不是游牧状况,土地应该是当地百姓的最爱。

“嗯,顺应大明的百姓就会有饭吃,甚至会脱贫致富,爱卿所言甚是,还有第三呢?”

“其三,向岛上移民,增加汉人的数量,以汉人的行为,为整个岛屿树立规范,推广大明律法……”在朱由检的鼓励下,张定说得更加流畅了,开始时的担心早就一扫而空。

朱由检正要说话,突然一个人抢着说:“陛下,还应该在岛上推广圣人之言,让这些化外之人早日接受圣人的教诲。”不用看,一定是教育部长孔贞运,他才不管谁去管理这些岛屿,他只是觉得,凡是大明土地上的百姓,一定要接受圣人的教诲,“宁可食无肉,不可无圣言”。

“哈哈,两位爱卿说得都有道理。”朱由检龙心大悦,“张爱卿能说出施政方略,说明是一个有心人,既然爱卿有意替朕分忧,也别知府了,就当个省长吧!”

“省长?”张定一时呆住了,这是连升三级,难道这样的好事真的落到自己头上?“陛下……”

“张省长,还不叩头谢恩?”王永光早就看出朱由检对张定的兴趣,他盘算了下,张定担任省长,恰好去掉他的一道难题。

“臣……臣谢主隆恩!”张定顿时醒悟过来,当堂向朱由检叩头谢恩。

“起来吧,张爱卿。”朱由检双眼含笑,“爱卿刚才说得不错,岛上的百姓长期受到西洋人的欺凌,爱卿去了这些岛屿,应该以怀柔为主,他们虽非我族,却已经是大明的百姓了。”

张定匍匐在地,“臣一定铭记陛下的教诲。”然后才起身,依然立在朝臣的中后排。

“当然,光怀柔也不行。”朱由检面色一凜,“先是葡萄牙,现在是荷兰,将这些岛屿当做他们发财的工具,大明赶走这些红头发蓝眼睛的西洋人,初期可能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但如果有人不领情,必须坚决采取果断的措施。”

张定向朱由检拱了拱手,“敢问陛下,如果当地百姓不服教化,臣该如何去处?”

朱由检想了想,看来还是要直接讲明了,反正现在还没有联合国,别人不会来干涉大明的内政,“或者消灭,或者让他们离开这些岛屿,如果他们选择离开,我大明所有的土地,都不会接纳他们。”

“臣明白了。”张定突然想起,大明在关外的各省,似乎就是这么做的。

“张爱卿,朕必须先行说明,大明暂时无力向这些岛屿移民,一切,只能靠爱卿自己了。”朱由检心想,现在需要移民的地方太多,特别是婆罗洲,只能暂时委屈张定了,不过大明人口庞大,如果百姓自愿移民南洋,朝廷绝对不会反对。

“陛下,臣能否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当地百姓归化为汉人?”张定心道,陛下可以不给移民,但必须要给予宽松的政策。

“张爱卿的意思是……”

“臣此次去苏岛,必然要登记当地的人口,凡是自愿登记为汉人的,无论是否从事农业耕作,将分给良田三十亩,但凡不愿登记为汉人的,只分给二十亩,甚至十亩,此外,还要允许归化的汉人进入官府为吏。”

“这里是大明新收复的土地,愿意归化为汉人的,朕同意爱卿的策略。”朱由检突然想到,这里可能已经传播了伊斯兰文化,“爱卿要在当地传播汉文化,归化为汉人的,要信奉大明的儒教,佛教、道教也可,这类人群可给予三年免税期。”

张定自然不明白朱由检的用意,不过朱由检能给予优惠的政策,那就足够了,“陛下,臣一定不辱使命,争取早日归化当地的百姓。”

“爱卿去了苏拉威西岛,还要在当地发展工商业,比如,成立贸易公司,建立固定的贸易路线,这样也可吸引汉人去当地定居入籍,靠海吃海,也将渔民手中的鱼干、珍珠贩卖至大明内地,增加当地百姓的收入,总之,岛上的百姓富裕了,他们才会心向大明。”

“是,陛下。”张定觉得朱由检的思路开阔多了,他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百姓富裕了,才会心向大明。

朱由检将目光转向群臣,“奥,朕打算将苏拉威西岛屿香料群岛合并成一个省份,但这些地名太过拗口,众爱卿看看,用什么命名适合?”

“陛下,香料群岛本身就是个汉化的名字,可以继续沿用下去,至于苏拉威西岛……能否更名苏威岛?该是一个汉化的名字。”黄立极躬身行礼后,轻声向朱由检作答。

“苏威……苏威岛……苏威省……”朱由检念叨着,他并不在乎用什么名字,只是需要将这些地方汉化而已,“不错,如此一来,称呼简介多了。”

“陛下,那这里就叫苏威省?”张定有些遗憾,他这个省长,竟然没有挣到省份的命名权。

“嗯,就叫苏威省吧,张爱卿就是苏威省的第一任省长。”朱由检向张定投去一撇,“爱卿去苏威省就任之后,将当地的府县、山脉、河流等,全部用上汉化的名字。”

“是,陛下。”张定反问了一句:“陛下,苏威省也比照大明其它的省份一样,设立府县吗?”

“那是当然,苏威省也是大明的一个省份,只是刚刚由大明接管而已,当然要设立府县,人事部随后会向当地派出府县的官员。”朱由检向张定摊开南洋的地图,“苏威岛的最北部叫万鸦老,这里已经有汉人活动的痕迹,暂时将首府立在此处,爱卿就兼任知府吧——万鸦老怎么听起来像一个村落的名字,还是改为万鸦吧!”

张定从地图中张到万鸦老,“陛下,万鸦在苏威岛的最北面,此地作为首府……”

“张爱卿已经看出来了?不错。”朱由检夸赞了一句,“苏威岛面积太大,爱卿一时难以统御全岛,万鸦作为爱卿的落脚,暂时作为苏威省的首府,爱卿逐步向南推进,将来的首府,自然应该立在岛屿的中部。”

张定再次向朱由检拱了拱手,“臣明白了。”

“张爱卿,东面的香料群岛,也是属于苏威省。”朱由检在地图上一划,“爱卿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岛屿,虽然现在岛上没什么人口,但岛上出产香料、丁香、豆蔻、胡椒等,无论谁来开采,都需要交纳赋税,这里将是苏威省近期最主要的赋税收入。”

“奥,难怪叫香料群岛。”张定恍然大悟。

“对,这的确是岛屿得名的原因,西洋人来到南洋,最早就是冲着这些来的。”朱由检目视张定,“爱卿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宝贝,千万不要涸泽而渔,要放上长线。”

“臣明白了,臣一定听从陛下的教诲,保护好这些香料,绝不有付圣恩。”

第454章争相入汉籍

“朝会结束之后,张爱卿立即去人事部办理文书交接手续,做好去苏威省赴任的准备,到了苏威省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将你的施政方略写成一份书面报告,托付南海舰队传书与朕。”朱由检轻呷口香茗,今天他说了太多的话,早就口干舌燥了。

“是,陛下。”

“苏威省是一个岛屿省份,测绘相对较为容易,爱卿要绘出苏威省的具体形状和大小,特别是香料群岛,到底有多少岛屿、每一个岛屿的形状和位置,都要详细标注清楚。”

“臣谨遵陛下教诲。”

“张爱卿远去南洋——奥,这里将来不叫南洋了,它已经属于大明,就叫南海吧,刚好也是南海舰队的驻地,朕最后送爱卿两件礼物。”朱由检眉目含笑,这苏威省,应该就这样搞定了。

“礼物?”张定既兴奋又忐忑不安,皇帝陛下当朝送礼,那是多大的荣幸,但他也有些担心,重礼之下,必然是各种巨大的压力。

“哈哈,爱卿不要误会。”朱由检觉得自己的话,可能引起张定的误会了,“朕将从湖广抽调两千士兵,随爱卿进驻苏威省,只调兵,不调将,待苏威省安定下来,他们将不再是士兵,而是专门维持当地治安的警察,相当于大明的捕快。”

“捕快?”张定明白了,朱由检的礼物,乃是协助他管理苏威省,“陛下,那苏威省还有大明的驻军吗?”

“没有,南海舰队就在附近,岛外的安全问题爱卿不用担心,这些警察,乃是维持岛内的秩序,如果他们愿意将家属落籍苏威,将是第一批正式移民苏威省的汉人,爱卿要给他们分配适量的土地。”

朱由检从缅甸立省的时候,就打算用警察维护社会治安,将军人完全解放出来,专门用于维护国家安全,这样将来的各地的驻军才可以有效裁撤。

大明现在的赋税,主要支出就是在于军事,要不是几次外战得到一些额外的白银,财政部根本没有足够的银两兴办教育、归化边疆,即使不算上各地的府兵,大明现在的军队还是太多。

现在的苏威省恰好是一个试。

“是,陛下。”张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