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婉儿,坐吧。这是我们共同的家。”朱由检知道自己无法做一个舒舒服服的安乐王爷,历史的责任他必须承担。但他不希望自己的家装出现群女争雄的现象。他喜欢周玉凤,不仅是因为周玉凤姣美的脸蛋,更是喜欢她娴静的性格,能识大体、顾大局、与世无争。只有后园稳定了,自己才能为改变历史而奋争。

周玉凤起身,硬是将婉儿按在侧首的椅子上:“婉儿妹妹,你就坐下吧!”她的声音云轻水泻,犹如春日的和风。

她早就知道婉儿和朱由检的关系,她的人事是皇后娘娘亲自教的,朱由检的人事,恐怕是在婉儿的身上练的吧?朱由检是王爷,有个三妻四妾很正常,连皇帝都管不着,以后家里还会不断添人吧!

她已经是王妃,是所有妻妾里地位最高的,如果皇后选中婉儿做王妃,难道自己有反对的力量?周玉凤出生小家碧玉,在坤宁宫的地位也是不高,对信王妃的头衔,已经十分满足。

“那婉儿谢过殿下、谢过王妃。”婉儿红着脸,只半个丰臀落在椅子上。

“婉儿妹妹,别老是王妃王妃的。都是自家姐妹,以后,我们就姐妹相称吧!”周玉凤也不知哪来的勇气,竟然将自己当成了信王府的女主人了,还顺带着拉拢起婉儿,不知道是要对付谁。

“婉儿你看,你凤儿姐多好!以后不管我是否在家,你们都要和睦相处。自家姐妹的,有什么说不得的?”朱由检也是顺着周玉凤的话,心里美滋滋的。

“殿下。”婉儿听出朱由检的意思,她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周玉凤也发现自己的话有欠思考,也是白了朱由检一眼。

果然是自家姐妹,这才第一顿饭,就共同进退了,好在共同的目标是本王,也没什么大不了,朱由检在心中腹诽。“我是说,我们要一致对外。你们也别在家里斗,如果有精力的话,咱们挣别人的钱,过自己的日子。”

“殿下是说,我们也可以挣钱?”对于朱由检的狡猾,婉儿是最擅长遗忘的。说道挣钱,这小守财奴的眼睛都放光了。

“当然,难道你们不想挣钱呀?”朱由检一忽悠,就化解了姐妹联盟,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挣钱上。

“我们当然想。”婉儿直接替周玉凤做主了,想想又觉得不对,就转过脸去,“凤儿姐姐,是不是呀?”

周玉凤熟读经书,心中免不了对经商有一点抵触,但白花花的银子,谁会拒绝?“殿下,可我们生活在王府,怎么能挣到钱?”

“这个,暂时还不行。不过,你们要做好准备,不要等机会来的时候,你们却让它溜走了。”朱由检继续忽悠,他也没想好怎么让这两姐妹挣钱,周玉凤说得很在理,他们生活在勖勤宫,不能抛头露面,怎样可能挣到别人的钱?除非是挣自己的钱。

“殿下,我们要准备什么?”婉儿对钱的事特别上心,好像在勖勤宫也没苦着她呀。

“也没什么。只要你们做好心理准备,别到时候抹不开脸面就行。”如果她们再问下去,朱由检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好在她们没有继续问这个问题。“殿下,刚才说的玻璃,到底是什么呀?”周玉凤对挣钱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婉儿,对朱由检的了解,才是她的兴趣所在。

“凤儿、婉儿,你们见过水晶吗?如果用水晶代替白纸白布,按在窗户上,觉得怎么样?”玻璃他们都没见过,朱由检解释起来费劲,只好先找个同类的,好做比较。

“水晶?那要多少水晶哎?”婉儿低呼,她惊叹的是,那要花多少钱。

“大概玻璃和水晶很相像吧?”周玉凤就聪明多了,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白皙的脸上微微显出粉红,眉眼淡笑,佳人还得加上才女。

“凤儿还真说对了,玻璃比水晶更透明。如果安装在窗户上,能从室内看到窗外摇摆的树梢、轻捷的飞鸟,它不会影响明媚的阳光温暖你们的笑脸,却能阻挡这二月的寒风吹皱你们的眉头。”朱由检轻笑着,目光在二女的脸上扫来扫去。

二女满怀喜悦,直接忽略了朱由检的轻薄。“殿下,这玻璃真有这样的好处?”周玉凤初来信王府,显得比较矜持,她对朱由检的了解,主要是张嫣的输灌,还没有亲眼见过朱由检的本事。婉儿则对朱由检深信不疑,“赶明儿将王府的窗户都安装这样的玻璃,白天在家也不用点蜡烛了,一年下来得省多少钱。”

不错,会持家。不过你知道这玻璃值多少钱吗?朱由检哭笑不得:“你们说,我该不该去玻璃厂看看?”

见二女不住点头,朱由检扒光了碗中最后一颗饭粒,擦了把脸,带着王慕九直奔玻璃厂。

玻璃厂坐落在燕山余脉的小山坳中,两座小山,一南一北,将玻璃厂与外围的山势完全分隔;东面又是一块高地,阻挡了所有的出口;只有西面有一个狭窄的出口,仅能容纳两人并排通过,通向外面时,还有两次折拐。如果不是有意寻找,哪怕你就是附近的村民,也找不到玻璃厂的入口。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玻璃厂的宁静。朱由检、王慕九还有数名士兵,在向导的带领下,缓缓进入弯道。

李申已经知道朱由检来了,他来不及换衣服,就穿着深蓝色灰布大褂,迎到厂子的大门口:“见过殿下。”

“李申,不用客气。玻璃烧出来了吗?”朱由检可是冲着玻璃来的,对于李申的行礼,到没怎么在意。

“殿下,玻璃已经烧出来。就是残次品太多。”李申既兴奋又沮丧,为了烧制玻璃,他吃住就和工匠们在一起,连朱由检大喜的日子都没能回去喝杯喜酒,新元也是在这偏僻的山坳中过的。但玻璃的残次品太多,令他感到有点失望,不知道究竟是在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

“带我去看看吧。”朱由检只是知道生产玻璃的原理,具体的生产细节和操作要点他也不知道,只能靠工匠们自己摸索。

“是,殿下。”李申在前面带路,朱由检和王慕九跟在后面,护卫的士兵没有进入厂子,他们就护在厂子的大门外。

因为保密的需要,玻璃厂的出口曲里拐弯,但里面却是相当的宽阔。他们一路东行了好一会,才在生产单元停下来。大批的工匠正在忙碌,见到来人也没什么反应,好像没有看到似的,他们根本不认识朱由检。李申准备要这些工匠们来参见,朱由检挥手阻止了,还是不要打扰他们的正常工作。

“殿下,这就是成品。”李申指着左手堆积的一大堆玻璃,因为有大量的不合格的玻璃,他的情绪有点低落。

这儿确实对堆着不少玻璃,朱由检蹲下身子,仔细观测,发现玻璃是不少,但光洁度不够,大部分玻璃中都有气泡,废品率极高,真正能用的成品却是不多。

光洁度可以打磨,但气泡不仅严重影响了玻璃的质量,还影响了玻璃的美观,同时,又改变了光线的折射角度,这种玻璃绝不能投放市场。不过朱由检也不着急,既然产品中有合格的玻璃,那就说明生产工艺没有问题,至于出现大量不合格的玻璃,一定是某些条件没有达标。

后世的朱由检,根本没有研究过玻璃这种最原始的商品的生产工艺,他只是依稀记得,如果煅烧的温度不够,或者锻压时的压力不够,玻璃中就会产生气泡。死马当活马医,先试试看吧!

“李申,这里有多少工匠?”朱由检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却是相当兴奋。玻璃在大明基本上新生事物,只有西洋有少量的舶来品,价格极高,常常是有价无市,有钱人用银子也买不到。大明不缺大把挥金的富商,缺的就是生产能力。

“回殿下,一共有十四名工匠。”李申惴惴不安,不知道朱由检是嫌工匠多了还是少了。

“给他们每人十两银子,作为生产玻璃的奖励。”

“殿下,这……”李申相当惊讶,十两银子,对于商贾名流,可能给女人买一支簪子都不够,但对于贫穷的工匠,却是天文数字。按照大明的物价,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大米,十两银子就是二十石,足足超过两千斤,足够四个人吃一年了,如果节省点,够五个人吃一年。

“不用担心,发。凡是跟着我的工匠,只要好好干,我都要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朱由检不理会李申的惊讶,工业上创造的价值,不是能用用农业的收入进行比较的。“李申,你连我的喜酒都没去喝吧?”

“殿下,奴才知错了?”李申吓得一哆嗦,双腿一下子软了下去,跪在朱由检的面前还兀自发抖。

“知错?你有什么错?李申,你先起来。”朱由检伸手,用力拉了一下,李申才站起来了。“如果有时间,信王府哪个不愿意喝我的免费喜酒?为了能早日烧出玻璃,过新元你都没时间回府。为烧制玻璃做出贡献的人,我岂能亏待于你?奖励白银百两。”

“殿下……”李申又一次下跪,但他是害怕,而不是谢恩。算起来这是李申今天第三次向朱由检下跪了。

“起来,李申。”朱由检又扶了一把,李申才就着朱由检的力量起来了。但他已是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

“所有的银子,都在账面上支付。”朱由检没带手帕,否则这时候递快手帕过去,李申不知道又感动得什么样子。“如果你不能将这些奖励的银子,包括你自己的,足额发放下去,就是你的错。”

临走的时候,朱由检裁划了两小快成品玻璃,包起来带回家,让两位夫人先看看,免得她们认为自己在忽悠她们。

第73章皇帝口谕

清晨,经过黑夜净化的空气,显得特别清新。早起的人们是忙碌的,但谁也不介意,停下来多吸几口这新鲜的空气。各色斗艳的花朵在路的两旁夹道欢迎,借助微风的帮忙,他们还一个个朝路人点头示意。小草的叶片上还没有散尽的露珠,拼命折射着阳春的光线,徒劳地想要将自己的生命,永久地刻画在这宜人风景里。

在京师东直门外,一群身穿极品官服的行人,缓缓走在宽阔的水泥大道上。从官服看,品级最低的是四品的云雁,还有三品的孔雀和二品的锦鸡,甚至还能看到一品的仙鹤。

在这些高官云集、肚大腰圆的人群中,有一位身材高挑的少年,太过年轻、单薄,与周围人群的年龄很不相宜,更让人不解的是,特别年轻的他,竟然穿着只有王侯才有的白泽补服,显得特别另类。

路上的行人,无论是步行的、推车的,还是骑马的、坐轿的,为了少惹麻烦,纷纷离开水泥大道避让。

这少年正是朱由检,那群高官却是内阁辅臣和六部的尚书、侍郎们。他们正边走边谈,好像对脚下平坦的水泥路十分满意,但由于修筑这条路的朱由检就在这群人当中,绝大部分高官还是很吝啬自己的夸赞,所有美好的颂词都变成了腹诽。

朱由检并不知道这群人的内心想法,他依然谈笑风声地介绍着即将开业的大明军校,直到军校就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三米多高的围墙,用石灰抹得雪白,围墙的正中央,是用钢铁焊接的厚重大门。此时,卫兵们正将大门缓缓打开,迎接这群大明朝堂的主人。在门楣的上方,是著名书法家王铎书写的六个金色大字:北京军事学院。虽然在口头的说法中,都成为军校,但军校的实际名称却是学院。

院内有纵横交错的水泥路面。沿着大门的主干道两侧,是一排白璧青瓦的平房,第一排房子,正对着主干道的侧檐,是两排红色的大字,左边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右边是:军人以守土开疆为使命。

水泥主干道的尽头,是一个巨大的操场,操场的入口处有一个红色的铁制标牌,上写:忠贞、勇敢、团结;操场的一角,堆放着室外训练的一些器械;操场的最北端,有一个高台,是专门训话用的。因为开学典礼的时间还未到,整个操场空荡荡的,只有来自各地的生员三三两两信步闲聊。

已是整,开学典礼正式开始。朱由检作为军校的筹办者和军校的第一任院长,主持了这次典礼。

先是兵部尚书崔呈秀代表兵部讲话,勉励生员努力学习,保家卫国。然后是礼部尚书黄立极代表皇帝发言。干巴的语言,抽象的教化没有在生员的心目留下多少印象,直到四武营士兵的出现。

光是立正、稍息、向左转、起步走……的训令,就让各地的生员眼花缭乱,内阁和各部的主官们也是啧啧称奇。

随后是满桂大着嗓门向四武营的士兵训话:

“弟兄们,你们的职责是什么?”

“服从命令。”

“你们的使命是什么?”

“守土开疆。”

“你们是忠贞的军人,你们对谁忠贞?”

“忠于大明,忠于陛下。”

“你们对谁勇敢?”

“对待敌人,我们像狼一样勇敢。”

“你们要团结谁?”

“我们团结战友,放心地将后背留给战友,将前面的战刀砍向敌人。”

几百名雄性的声音,没有柔美,只有震撼,那排山倒海的气势,足以汇聚成一场永不消失的电波。

压轴出场的是特战队。三百人的队伍,十人一行,共三十行。冷冽的眼神,整齐的步伐,有力的挥臂。他们在王慕九的口令中,先是散开队形,表演了一套军技刀法,士兵们气不喘、身不软,再迅速回归到原始的队列。最后王慕九领头,特战队共同演唱了军歌: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卷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

堂堂大明要让四方

来贺。”

随着“堂堂大明要让四方来贺”的歌词终了,三百士兵手臂前伸,昂首向天,定格在操场上,也定格在所有前来观礼的人员心中。高台上的人群中,除了朱由检和李春烨,谁也没有见过这么另类的阅兵,谁也没有见过数百雄性高唱军歌。

全场寂静,连评头论足的生员,也忘记了表达自己的见解。一声鸟鸣,打破了这空谷式的幽静,清醒过来的人群,不知在谁的带领下,只能用拼命的鼓掌,来表达内心的震撼……

朱由检本来还打算对生员做一次讲话,想想还是算了,如果没有自信将他们吸附到党旗的周围,还是不要破坏这震撼的力量。

六月初六,是军校的军官班、参谋班生员毕业的日子,这是北京军事学院第一批毕业的生员。朱由检没有让他们直接回到各自的军队,而是安排他们去四武营观摩训练十天,希望四武营的训练成果增加他们训练士兵的信心和勇气,更希望他们能将军校学到的理论和军队的训练结合起来。

军医班和侦讯班并没有固定的毕业时间,根据生员的学习情况由教官认定,达到大纲的要求,就可以毕业,如果没有达到军校的要求,不管时间多长,都不能毕业。特别是侦讯班,虽然生员中不乏原来就是各方面的好手,但在周文启的严格调教下,到六月初毕业的,不过聊聊数人,这些人都被派向辽东前线。

作为军事学院的院长,朱由检实在没多少时间待在院部。他还有几个厂子要管,他还是火器局的主管,尽管这个主管是暂时的。在军事学院内,他更多的是检测教员们是否在执行自己的教学思想,如果依然按照旧方法和经验教学的教员,在三个月期满之后,就会被解除合约,从哪来回哪去。

这天,朱由检又带着王慕九到火器局。

刘一飞屁颠屁颠地迎接了出来:“殿下,地雷和手雷已经结束试验,开始批量生产。”他对朱由检的佩服,就像那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自从朱由检开始与火器局接触,火器局的新式火器层出不穷,比大明前二百多年出现的品种都多,而他刘一飞,恰好见证了这些新式火器的诞生。

“奥,这么快?”朱由检笑笑,“那我可要带些回去,让四武营的士兵们先熟悉熟悉,士兵们没什么文化,没有充足的时间,他们也不会用。刘副主管,你能给我派几名工匠吗?”

“可……以,殿下。”刘一飞有些迟疑,朱由检现在是火器局的主管,派几名工匠没问题,但火器大量入营,他却做不了主,“工匠随时可以派驻军营,但火器有点麻烦。如果殿下需要少量的地雷和手雷,可以直接派人拉走,如果量大的话,必须要兵部尚书或者左右侍郎的手令,如果有魏公公的手谕就更好了。”

“兵部的手令我来解决。”这个朱由检倒不用担心,现在李春烨是他的死党,让他写份手令,问题不大。“刘副主管要准备好大量的地雷和手雷,四武营可是有四万多人,量少了不够。士兵们必须通过实弹试验,才能领会它们的威力和使用要点。”

“没问题,殿下。”既然朱由检能拿到手令,这程序上的问题就解决了,至于生产的数量,以火器局现在流水线生产的特点,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想到这儿,刘一飞又感谢朱由检给火器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飞跃,这信王殿下,到底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那说好了,三天之后,我要派人来领地雷和手雷。”不管四武营将来有没有上战场的机会,朱由检训练士兵,都要将他们当成随时需要上战场的战兵来对待。现在四武营的基本训练早就定型了,火器正好能提高士兵们的训练热情。

“是,殿下。”有三天的时间,刘一飞根本不用担心数量问题。“殿下,开花弹也造出来了,殿下要不要看看?”

“开花弹?好,去看看。”又一样宝贝,它可比大明火炮的实心弹厉害多了,真要达到目标,一跑下去,建奴的人马会倒下去一大片,比镰刀割小麦快多了。如果能有几十、上百门火炮齐射,不管建奴有多少士兵、马匹,在大明的火炮面前,都是任人宰割的豆腐。

朱由检随着刘一飞直接去演示场,王慕九则指挥护卫帮助向演示场运送炮管和开花弹。

两门火炮静静地矗立在演示场的一角,与宽阔的演示场相比,这两门火炮是微不足道的,和角落里的青草野花归为一类,但在朱由检和士兵们的眼中,它确实庞然大物,炮管连同底座,重量超过五百斤。

刘一飞从亲兵手中接过棉花,递给朱由检:“殿下,一会试验,炮弹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请殿下先堵住耳朵。”

“奥?”朱由检接过棉花,塞住耳朵,王慕九等护卫们也照着做了。

刘一飞打个手势,但见令旗一扬,站在火炮旁边的士兵开始装填炮弹。等炮弹装填完毕,令旗果断第向下一挥,火炮左近的士兵开始点火。

“隆,隆。”

两声想起,两发炮弹先后从炮管中冲天而起,落在前面的草地上。

“轰,轰。”

巨大的火球迅速向四周蔓延。

朱由检点点头,示意刘一飞再发。

又是两发炮弹,复制了刚才的情景。

待火焰基本熄灭,朱由检在刘一飞的陪同下,去查看炮弹的落点,旁边已经有士兵测出火炮的射程:“殿下,副主管,火炮射程两千二百米。”

四个巨大的弹坑,四周的青草都烧死了,火苗还没有完全熄灭。

“嗯。”朱由检点点头,火炮的威力不错,两千二百米的射程也让他满意,“刘主管,这开花弹的威力都一样呀?”

“秉殿下,我们试过的都一样。刚才的炮弹就是随意挑选的。但由于开花弹刚刚生产,数量不足,我们实验的次数还不多。”刘一飞也有些遗憾,开花弹没有量产,数量少的可怜,连试验都不够。

“刘副主管,辛苦了。”朱由检真诚地感谢这位将半辈子奉献给火器的副主管,没有他们日常的琐细工作,就没有大明的火器,更没有大明将来的复兴。

见朱由检满意,刘一飞嘿嘿两声,比买体育彩票中大奖还高兴。

“刘副主管,开花弹抓紧试验,争取早日加入大明军队。另外,现在的火炮太过沉重,运输极为不便,要让研发院研制出不同口径的火炮,口径大的威力大,用于守城;口径小的,运输方便,用于野战。”朱由检在刘一飞不住点头时,突然冒出一句:“我这个主管不能常驻火器局,实在是不称职,看来,刘副主管的副字,还是要去掉。

所有的事情都走上正轨,朱由检也没有闲下来。这一段时间,他基本上没有出门,就躲在信王府专门造人。周玉凤过门已经好几个月了,婉儿通房的时间更长,二女一直婉转承欢,但她们的肚皮一点动静也没有,朱由检暗暗焦急,难道自己是穿越之身,和古人的身体不匹配?

八月,中午。

朱由检刚刚吃过午饭,在周玉凤的房中休憩,周玉凤却是端茶递水的在一边服侍着。朱由检又想开始他的造人计划,失败不可怕,次数多了总会命中目标的,兴许这大白天的,命中的把握大一些,以前怎么忘了在白天试试?朱由检说服了自己,就打算发挥他循循善诱的本领,去诱惑娴静、本色的周玉凤了。

“殿下,皇帝口谕,命你速速进宫,参加朝会。”徐应元的话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朱由检的造人计划早丢爪哇国了。

第74章临时朝会

“朝会?我可没参加过什么朝会。我一个四武营指挥同知,也就是个教官,参加什么朝会?”朱由检相当不爽,他看了眼周玉凤,心中对她说,晚上回来再收拾你。

周玉凤可不是像他那样阴霾:“殿下,朝会一般在上午举行,现在下午突然举行临时朝会,必是朝中有大事发生,殿下还是早作准备。”周玉凤伺候朱由检洗好脸,又让王慕九多带一些特战队的士兵。她明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