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部队北征回师后的两个月内,新建成并完成一定作战锻炼的水师终于可以大规模的用于广阔的湖面之上,濒临苏州府的用头、东山等岛屿被相继攻陷。太湖沿岸的各治安军步兵营也重点的加强了沿湖地方控制,两千余残敌只得以马迹山为屏障逃至湖中。马迹山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屯兵,以湖面船队为中心的垂死挣扎就成为这最后一股顽敌的唯一出路。
不少残兵云集在太湖境内的湖面濒临危亡的时候似乎再也没有了以往的那种散漫和懈怠,主要河道的出入口不远处都留下了用于轮值警戒的船只。
因此,当张海等亲卫队率领那那十二支小船在凌晨时分刚刚驶入湖面的时候就被远处负责警戒的残敌发现了。
张海命令船队暂时缓行,等待对手集结而不是像以往水师那样以集中起来的兵力进行规模最快的扫荡作战。
十二艘无帆的小船在湖面上以并不算快的速度行进,没有风帆或船桨露在外面,这就摆明了是新军水师的船只前来挑衅。
远处负责警戒的敌船迅速向湖面深处逃去并示警,已经在水面上的战斗中颇有经验的敌人哪怕面对十多艘小船再也不敢像以往那样掉以轻心。似乎这些残敌已经知道新军那些小船在运动能力及岸炮支持上的优势,并不急于集结兵力前来决战。
直到张海等人集结起来的小船船队行使到马迹山以南湖面深处的时候,前后左右各有三十艘以上的小船忽然在远处的湖面露出了头。
在这太湖水域庞大如海船般的大船会被新军中的水师治安力量在很远的地方就发现并追歼之。能够生存下来的也就只有这种船头很矮,几乎不超过一人的高度,即便是晴好的天气在数里之内才能发现的小船。这样的小船依托方圆百里的湖面以及必要的时候可以潜伏于湖岸边才使得湖上的残敌有了在巨大的压力下生存的可能。
当张海率领十余艘的小船船队大摇大摆的深入湖面的时候,敌群中虽然也有人怀疑会不会是新军水师的诱敌之计。不过如果让新军这么小规模的船队就能在湖面上横行,那残敌刚刚在争斗中凝聚起来的人心士气也难有把握确保了。
当发现四周的水线不远处都出现敌船的时候拥有机动力优势的张海等人所率领的船队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全速向南面湖面深处之敌那一鼓冲去。
拥有踩踏式螺旋桨的张海等人船队明显比敌人的小船快上许多,接近步行般的相对速度插使得在短短半个时辰的时间内就逼近到向南逃船的敌船群不过百步左右的距离内。不过这时,湖西的小船群似乎也要与南面的敌船队回合了,形成了七十余艘小船所组成的庞大船队四面汇合而来的敌船也形成了前后两股成夹击之态
第309章 太湖水战
在地面陆战中以少胜多是常有的事,六倍兵力规模的敌人就算是中上等的新军的治军部队也完全能在防御中应付。而地面上各主力旅队伍如果遇到六倍规模的寻常敌人,几乎可以凭借沉稳的战场发挥和猛烈的火力将对手在不到一百米的冲锋时间内秒杀。
不过在火器时代的水战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不论船只大小,船板的防护往往都比寻常的铠甲更坚固。船只截面计算的兵力密度往往都比地面上的方阵更稀疏,这使得张家新军主力依以杀伤对手的投射火力大打折扣,因此水上的交战仍然面临风险。
大概在百步左右距离的时候,距离张海等人的船队最近距离上十几艘敌船上的鸟枪乃至部署在船头的一些虎尊炮等轻炮展开了猛烈的射击。
枪炮弹丸在平静的湖面上瞬间飞溅起成片的水花似乎如同落下来的冰雹一般。不过那些打中船身最多的鸟枪弹丸即便是在极近的距离上也根本难以威胁内衬头等锻钢的小船外壳。从敌人那些船头炮发射出的弹丸来看,也就是地面上寻常的虎尊炮。这种炮在陆战中无法有效威胁后金的车盾,同样也难以给以精钢和橡木强化过的亲卫连队小型战船以怎样的威胁。
无需张海等人下达具体命令进行指挥,诸多情况下的大致的作战原则已经早有预案并明确到了负责指挥各小船的班长上。
亲卫连的战士们没有以最快的速度将每个人所掌握的几十支燧发枪管向敌人展开猛烈射击,而是只当作简单的燧发步枪兵向逐渐逼近的敌船展开射击。而且尽量避免齐射,而是有组织的轮流利用船头的射孔开火。
战斗心理素养和训练上的优势外加精良的枪械和黄金子弹的克服风阻能力,让张海等人船队上射出的子弹明显比敌船上准确了很多,几乎在百步之内大部分的子弹都精确的打到了敌船上。
太湖里的残军所掌握的那些小船可没有足够的资源用整块儿的铁板将船护卫起来,靠近船头的部位有一些用于防护的米袋就算是人们意识中的最有效的防护了。而一两寸后原本以为能够应付单兵火器威胁的小船船板在六七十步的距离上往往也抵御不了那些数百近千焦尔的小口径黄金子弹。
短短不过一分钟的时间里各小船打出的几百发弹丸就让十几艘敌船上的二三十人或死或负伤,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住了敌船的前进。
不过趁此功夫,越来越多的敌船逼近过来并将亲卫连队所驾御的十二艘小船团团围住,当绝大部分敌船都逼近到百步的范围之内,最近的船支甚至逼近到竹杆支来的万人敌都有可能威胁到的距离的时候,如同鞭炮一般密集的枪声首先在张海等人所在的小船上响了起来。
其余以小船也纷纷以船舷迎敌,利用各个战士兵早已填装好弹药的多支燧发排枪连续不断的通过射孔发射子弹,几乎在一秒左右的时间内就能完成一轮开火,十几个人就好似打出诸如后世重机枪一般的射速声势。
那些子弹在近距离上几乎无一打空,以猛烈的动能穿透那如同纸糊一般的敌船船壳。这样的火力和射速是来袭的敌人从未预料到的,也根本来不及在短暂的时间内逃跑。
不过半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十二艘船上的百余名战士就打出了近三千发弹丸,七十余艘小船上的近千名敌兵伤亡近半。
各船开始机动灵活的发挥航速上的优势,对火力被完全压制并且处于混乱中的敌船从各个方向上开始迫近到更近的距离上展开射击。
如同十几挂鞭炮一般密集的枪声如同海潮一般的声音也隐隐的传到了一里的距离之外。不过因为烟雾与距离的关系,从后面夹击过来的敌船群见到如同四处冒烟燃烧起来的张海等人所驾御的小船却似乎在队形上占据主动,完全不知所以。
“八成是那些人船舱里的火药被我军射穿了船板的枪炮弹丸引燃,因此发飙了?”一名颇有经验的太湖水贼对负责太湖水面上这股残军的南居益说道。
南居益此是用十分珍贵的一件望远镜开始向远处观察,似乎看清了远处水战中的某些细节。那些小船的射空中似乎以奇怪的速度的喷吐着烟雾,将己方的船队打的彻底混乱至致崩溃。
虽然不了解对手那么少的兵力是依靠怎样的方法做到这点儿的,但是张海所率领的新军主力在一次又一次战斗中表现出来的火力运用能力和创造的奇迹让南居益完全明白了此时应该怎样做。
“撤退!快撤!如果一时躲不开,暂时分头撤到岸上去!”南居益向旗船上的旗手迅速下达命令道。
“大白天的时候向岸边转移?这风险太大了?”众人都觉得有些不知所已,不过在不少离心的人逃散以后剩下的残军各股力量还是对率领众人躲避过不少次水上围剿的南居益多了几分信任。
当张海所率领的亲卫连队各船上的战士们几乎把每人十二支燧发枪枪近六十发待发子弹打出绝大部分的时候,散布于水面各处的敌船连打算逃亡的也没有多少了,有的只有从零零散散的敌船中穿来的阵阵哀嚎
很显然,大部分中弹的敌人即便还保持着战斗力也难以用有效的速度独自操船撤离了,甚至在负伤的情况下跳入水中逃跑都成为一种奢望。
当张海从射孔向后面观望发现从后面包抄而来的敌船群有打算逃离的迹象后没有再向南面的敌船群上浪费弹药的打算,而是以旗号命令各船向正打算逃窜的北面的敌船群展开追击。
亲卫连各班班长以及张海在内当然也没有机械的以最大速度追敌,而是以一半的人在短时间内尽最大全力踩动带动螺旋桨的轮轴,其余的人在船舱内以最快的速度给已经将弹丸发射出去的燧发排枪重新填装弹丸。
第310章 共妻之利
亲卫连队的各连战士在火器弹丸填装方面也是熟手,而且当发现自身拥有的火力完全能够击船敌船的防护并构成有效杀伤之后更是信心大增,追歼逃敌过程中几乎是在没有多少实战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填装弹丸。
只有一半人力负责踩踏轮轴驾御船只前进的情况下,船队虽然依然拥有相比敌船的优势可速度上的优势却打了不少折扣。各队开始逼近逃亡中的各股敌船的时候,整个战场已经有集中起来的船队散布到接近可视范围内数里距离之上了,距离旗号能够有效联络组织的距离已经并没有多远。
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各班船支所拥有的一千二百余支燧发排枪的六千根枪管虽然没有被完全重新填充好,但也拥有了几千发可以随时展开射击的弹丸。
为了避免分成小股四散而逃的敌船不会进一步的逃散,直到距离敌船的距离不到二十步以内,距离最远的敌船也不超过五十步的时候各船的亲卫连班长才命令战士们用填装好弹药的燧发排枪展开射击。
十二艘船的兵力还是太少了,分身乏术的情况下还是没有能够将早就做好撤退准备的敌船一网打尽。但短时间内精确而猛烈的火力却还是迫使超过一半逃亡中的敌船最终因为人员伤亡过多或不敢立起身操作帆桨而被战士们一一将舱内的成员杀伤殆尽。
为了尽可能的杀伤更多的敌人,张海刘洪涛等一行人驾御的小船也并没有配备镣船。因此张海还是在战斗逐渐平息之后谨慎的以旗帜招领各船以最快的速度重新集结起来。并且让包括旗船在内的所有小船一支保持快速的移动,不给可能的“水鬼”乃至“水雷”造成队伍意外风险的机会。
这种随时随地的在战斗前战在对手的角度上设想各种可能的对抗性推演还是让张海等亲卫部队的船队避开了可能的危险。之前战斗中以旗号进行的指挥还是让残敌船群大致判断出指挥这只精锐部队的极有可能是新军中的重要人物,并下了不少的本钱在撤退的时候展开了各种伏击布置。
从各种在小船后面不远的地方炸开的水雷到时不时露出水面或包抄而来的水鬼还是给张海等一行人带来很大的麻烦。利用早已填装好的弹药接连发射的燧发排枪的火力虽然猛烈,但却往往难以有效威胁那些水下很浅距离上的潜水者。超过音速的弹丸往往在入水的一瞬间就被强大的压力挤扁或挤碎。
张海等人所在的小船除了利用超过寻常人游泳的速度进行规避外,张海与刘洪涛两人还站在船舱外利用弓箭射向六十步内露出水面的敌人,很快就突破了“水鬼”们的包围。
湖面上的激烈战斗发生在距离岸边至少十里以上的太湖深处,在这样的距离上即便是一些铳炮和爆炸的声音也极乎细微了。而在以枪铳为主透过船板主要杀伤人员的战斗中也没有多少船支起火燃烧。因此并没有迅速的惊动太湖四周负责在白天警备放哨的新军治安部队。
不过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张海等人所率领的船队还是决定暂时使入太湖深处,以并不算多么快的航速在入夜之后再登陆。
秋末初冬的江南少有的迎来了晴朗的夜晚,这也让张海等人在夜晚于岸边登陆的顾虑少了很多,至少不再会迷失方向了。
“我们接下来要去苏州么?”宋子悦在船头问道。
苏州和南京是聚集军需工匠最多的地方,自然也是现有的新朝政权统治力最强的地方。很多的信息仅仅通过掌管工匠营的弟子们及战士们的渠道就能有大致的了解,也多少是体制内的密报制度所涉及的地方。
“苏州城内不是我们这种秘密的微服出巡所需要去的地方,我们去城外的吴县看看去。。”张海对随行的人说道。同影视中帝王微服于闹市的情况大有不同,拥有城墙的城池特别是像苏州这样的一线大城相比两宋时代的情况已经是颇有王法的地方。如果出现危险,绝大部分江湖中人难以坦然的离去。显然不是要对各种意外能够做出有效应变的张海等人在秘密微服出巡的时候所要了解的地方。
天启四年或新朝二年秋末太湖水面上这场激烈的战斗拥有绝对装备物质优势的亲卫连队以仅有一人被钻入射空的鸟枪弹丸打伤为代价毙伤太湖上的残敌超过千人以上。因为毕竟兵力有所不足,包括南居益等近半数的残敌还是通过装死或者潜入水中等种种办法逃出了亲卫连战士们的火力打击范围。
按道理来说,这种算不上全歼性质的战斗并不足以上水面上的残敌从此销声匿迹,可在战斗中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新军最精锐小船队们所表现出的强悍火力却让不少最为顽固的残敌也闻之色变。再也不愿意在这水面上坚持无望的战斗了。用各种方法溃逃到岸边的残敌绝大部分都没有按照事先的约定重新聚拢起来。从此之后,丧失了大规模力量的少数湖上的残匪在治安军部队拉网式的警戒巡逻之下就被扫荡清理一空,曾经是东南重地的太湖最终平静下来。
环太湖一带是全国人口最为集中经济也最为繁华的地方,四周的苏州、湖州、嘉兴、无锡等地除了近代中国等少数特殊时代处于衰落期外也都是整个中华最为富庶的地方。不过同交通发达时代的现代中国光棍村多见于偏远贫困地区不同,恰恰是这些交通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因为旧时代的弃婴乃至乡村向城镇的人口流动更为方便同样也有这繁华地带的贫困阶层乃至光棍村。
新军占据东南之地后展开了腥风血雨般的扫荡,任何对新政权采取哪怕一丝一毫不合作态度的人不论阶层都遭到了比清军下江南时更为严酷的屠杀和清洗,数以百万计的人家破人亡。
与此同时,人口压力的降低乃至空余出的大量荒地,再加上租债税赋在新朝时代最初时候的免除也给广大的中下层百姓带来了数百年来都似乎未曾有过的巨大利益。江南地区的富庶第一次惠及到了广大城镇边缘乃至乡村的各个角落。就连曾经的“光棍村”也好不例外。
旧时女子地位远不及后世时那样高,寻常富裕些的市民往往也如同近代至新中国建国初期的部分工人阶层那样拥有小妾。从城镇到乡村那些针对旧利益集团的血腥清洗不仅让那些家破人亡的大户们下释放出无数被侵占的女性和配偶,就是许多富裕市民乃至富农为了避免可能的血光之灾也不得不广泛的同小妾们分手。
数量超过百万的适龄“剩女”在这旧时少有独立某生的能力,配合上中下层广大百姓经济与政治条件上的改善,也成就了无数家庭的新生。
同现代社会中人们印象中的所谓“底层”类似,那些没有对象的“光棍”们大多是性格上比较朴实内向的男性,不善于交往更不善于如何同女人交往。更没有少数村霸**一般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是乡村里的人们曾经最看轻的“懒惰者”
然而在改天换地的头一年,不少村里的“王老五”们都开始扬眉吐气起来。甚至要比寻常的人更有积极生活的心态与一股难以说清道明的“朝气”
上岸后的张海等一行人行走在吴县境内的时候,最初在天明的时候上岸不久并没有见到农闲时节的稻田里有多少人忙碌着。毕竟收获的季节已经过去,农闲的时候已经到来。
不过在向南行进了几个时辰后却发现在下午的时候不少村庄里的农人们依旧在翻犁着土地似乎忙碌着什么。
“耕种的时候不是还没有来到么?”身材高大的张海给人以异类的形象,于是已经逐渐开始了解东南这一带许多地方方言的刘洪涛就向田间的一名中年以轻松的口吻询问道。
虽然见前来的几个人并不是本乡的人,说话也似乎有一些江北的外地口音,但是在整个乡间大部分的境况已经有很大改善的情况下那中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隔阂。
“我子前不久从部队里回家的时候就跟我说:他们队伍上的连长说冬季里农闲的时候也要注意平整土地,并种些蔬菜绿肥。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土壤的肥力。中年身边有一位年轻的女子在这田里劳作的时候似乎显得格外有些突兀。
在南方等不少地方,因为女性在弯腰劳作的时候丝毫不比男性坚持的时间差,再加上地位并不高,甚至替代男子成为有些人家的主要劳力。不过这位男子身边年纪并不算太大的少女从肤色上看就根本不像是常年在地里干活的“劳动妇女”
“你的女儿看着把式很生啊,是第一次下地干活?”刘洪涛笑着问道。
“这不是我的女孩儿,也不是我的儿媳,是今年秋收的时候新进门的老婆。”那中年男子似是有些自豪的说道。
第311章 中年战士
女孩的姿色在张海看来不过中等而已,可对于村中那些哪怕是拥有不能生育或身有残疾的配偶同样可能觉得是幸运、渴望正常家庭生活的光棍来说却似乎好比天仙。
各种各样原因被霸占、被拐买、被掠夺的女性通过暴力的手段被强制分配给没有配偶的男子虽说从伦理上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对部分人也貌似有些不公,但这确实极大的改善了不少中下层百姓生活的积极性乃至生活的态度,是归还给民间的大福。像那名中年男子一样从浑浑噩噩懒散消极到变的勤劳积极人在这乡村之也远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妇女地位及生活较高传宗接代观念也开始薄弱的现代社会,或许有一部分单身的男性是出于对负担和风险的厌恶,乃至对那些“剩女”的不满而选择单身。而在此时代的那些城乡男性光棍中,可望而不可及是绝大部分的原因。
当然,即便在光天化日之下张海等人也曾听到过远远的村落中似乎隐隐的传来女子的哭声乃至打骂声。
“我们要不要去看看?”刘洪涛问道。北方小门小户之中女性的地位似乎比南方稍好一些,在张海不少弟子们小时候的印象里,并没有见过多少家庭暴力,也没有男女尊有别的意识。在队伍的纪律要求上,打骂甚至女干淫妇女虽然比不了叛变或者贪污这等大罪也是有可能受到严惩的严重违纪。
“我们继续走!”张海却没有多少犹豫的说道。
女性的地位低下及由此带来的深重苦难并不仅仅是存在于那些大户人家之中,在南方稻田区不少地方即便是贫民之中的女子景遇也几乎和农奴无易。就这个问题张海思考过很久,但参考后世苏区革命时代妇女运动的诸多阻力和给农村底层男性带来的影响,并不打算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点。甚至在可以自己预期的未来:张海也不希望男女平等是一种共识,不论强弱必然是要有尊卑的不同。
“几千年农耕化传统的影响之下,我们中华的男性虽然有一些交往能力出众者,但总的来说:不苟言笑也不善交往。更不善于以平等的身份同女**往可以说是相当一部分人的普遍现象,在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有生活条件差经济地位低下等很多局限。现在或许可能显不出什么:可如果女性真的普遍有京师中那样较高的地位,又能相对独立的在社会上生活。今后城镇化及教育成本的提高又使得抚养子女的负担加重:你们说会有多少人没有家庭或没有自己的子女?”张海若有所思的问道。
在21世纪不仅仅是中国大陆,就连社会福利和经济水平并不算差的台湾日本等低也饱受少子化的困扰。虽然一些人不觉得什么,但对于整个民族外加此时代来说,这样的问题就远远要重于那些很可能导致有些人并不知福的所谓“平等地位”了。
张海等一行人继续向南行进,因为沿途的盐货售出不少一行四人的负担也大大减轻了,走起路来似乎更为轻松。再加上初冬时节不少地方的水路依然算的上畅通,自吴县南下后不过一日有余的时间就抵达了距离余杭并没有多远的桐乡。
自南京至松江再到杭州的苏南浙北三角区内,本就是天下富庶的地方,年景不好的时候往往也能拥有每亩两百斤稻谷原粮或一百斤米,人均四百斤口粮以上的粮食产出。而在大多数年份下,每年能产出的多余的粮食排除销往市镇的比例之后仍然能够高达总数的四成。这也是环太湖的不少地方往往一府之地就能够提供相当于有些内地省份全省粮食产量的原因。
队伍掌控东南并在冬季平靖地方后的头一年没有多少税赋,人口压力也大大减轻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稻谷在不少销往城镇的情况下也足足比平时需求的数额多出近一倍。
原本这些东南膏腴之地剩余出的大量粮食要通过运河供养从京师到扬州几千里运河线上的数百万人口,而如今从京师到运河沿线在供养新政权三十万治安军及几万其他新增的体系内人员的情况下各种负担仍然大大减轻,剩余的粮食在不少的地方都堆满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