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增的体系内人员的情况下各种负担仍然大大减轻,剩余的粮食在不少的地方都堆满了粮仓。
“预备!”
“散开冲击!”
“收队!”
桐乡镇的小镇街口处不远的平整田地上,三百余名男子在操持着长矛训练者,也有不少人以各种各样的器械锻炼着臂力。
了解不少军务的张海等人当然知道这是新建负责守备的治安军步兵营队伍在进行着训练。小方阵向各个方向的散开冲击与收紧防御是最常用的战术了。
除了攻坚用的轻炮,新组建的治安军步兵营并没有配备多少火器,四斗力寻常的人经过时间并不算长的训练就可以拉开的弓箭算是主要的投射兵器了。哪怕包括箭支的成本,这种斗力不大的猎弓成本上比鸟枪或者最简单的堪用火器成本还要低上不少。算是主要战兵人人都可以配的上的弓箭了。
“这些人们看起来所用的四斗弓都是类似清弓一般的拉力包线良好的优等弓,但即便如此真的能在战场上堪用么?”并没有多少扫荡作战经历的张垒不由的疑惑道。
“按照我们在北地的经验:那些乡间的乡勇顽敌往往并没有合格的铁甲,有些木盾就算是不错的了。在这种情况下射速和射程更好些也能抛射攻击的弓箭反而是更好的选择。”对这些作战并不陌生的刘洪涛解释道。
不过让张海有些觉得疑惑的是这些场上训练的士兵们并不仅仅是队伍上要求的适龄少年,还有很多似乎是那些少年父亲一般年龄的三四十岁的接近中年上下的男子。
这一路上走了,张海等人也多了不少以外地人的身份同当地百姓打教导的经验,闲聊之中的刘洪涛便向村中的一名在旁边闲看的少年问道:“新军队伍不是只收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么?这么这样多似是成家年龄的男子们参加训练?”
第312章 中年战士(二)
虽说三四十岁的男人通过训练提升自己能力的潜力比少年差了不少,但在先天力量上也拥有不少优势。
张海等人从盐山起事后的不少早期战斗中,不少成家年纪的中年男子作战表现相比还拥有不少朝气的少年们在作战觉悟乃至政治可靠性觉悟上相差很远。张海及其弟子们留下了很差的印象。
而桐乡镇这样按理来说民风远不及北方的富庶平川之地,这些中年男子所表现出的如同少年一般的朝气和纪律却让张海一行人大为诧异。
“。星星火炬旗飞扬,将挚爱奉献给理想。永恒不灭英雄的光芒!”操场上的中年男子们声音之中再也听不出多少平日里的悲苦和平庸,似乎比那些同场的不少少年们更有一种愿望及热情。
“他们大多是这方圆一二十里内主动来桐乡镇报名的,听说都是单身户。”一名少年对刘洪涛说道。
妻妾等多配偶的旧婚姻制度、**难以再婚、再加上人口拐卖以及重男轻女带来的弃婴让整个社会的性别失调和婚姻家庭失调达到了远比想象中严重的程度。即便在新朝政权控制东南后以一系列强制性的行为重新分配多余的女性到广大城乡下层,还是无法完全避免大量单身汉存在的现象。
这些人或因为地位,或因为没有正常家庭的现实曾经是村中的不少平民百姓也都看不起的人。然而正是这些人却成了在这江南之地对新政权抱以最大的期望也最为积极而主动参军的人。
“原本镇上报名参军的中年不少于三百人,不少都在去年浙南的战斗中战死或伤残了,总之再也没有回来,可没想到这些人今年竟然还有这么高的心气。”刘洪涛身边不远的另一名村中的老人说道
那些面对生活缺乏勇气的人往往被怀疑在战场上缺乏勇气,甚至连在前世崇尚底层的张海也有些不自信起来。然而这时的张海却忽然想起了那些西方国家们的殖民者中的主力不也是这种如同流浪汉般地位的破落户么?
“无需再向南走了,我们回京!”看到这些拥有着真挚热情的中年男性,张海觉得自己这些日子以来对于兵源选拔和治安军的建立存在不少认识上的偏差是到了应该趁早纠正的时候了。
这一路上几天的时间走来,队伍上核心统治地带的微服私访并非如某些影视中那样动不动就是**与黑暗,更多的还是新政权以严厉的手段摧毁那笼罩在乡间的乌云后雨过天晴般广大中下层民众摆脱命运后的崭新生活。
回程的时候张海等人没有依靠亲卫连等人的精制水师船只,而是在大运河南端的枯水期即将来临的时候搭乘民间的小船在河道顺流踏上了返程的路。
逐渐阴冷下来的空气和乘船时的轻松本可以让张海等几名战士讨论接下来的不少事情。不过毕竟有陌生人在旁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暴露身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船上张海也就有难得的时间思考今后的不少事情。
男多女少对于广大底层百姓的配偶资源严重分配不公的情况下,通女干之类的许多性犯罪或许可以不必要像在临清等地时那样严格。然而对于各种渎职及经济犯罪哪怕对民众的危害算不上严重,也要严格的按照青州时依据唐律为基础修订而来的律法严格的执行防微渡渐。此时的张海忽然有些理解斯大林当年为什么要展开大清洗了。这当然有斯大林受教育水平不高并且在性格上比较专断的原因,也有政治斗争上的需求:但后来的扩大化很可能更重要的原因是要对整个官僚体系执行层予以一种随时随地的威慑。使得这些人在血腥的清洗下根本不敢借用权力谋取自身利益的空间。
在军队和兵源领域,为了避免队伍中的官兵们因为年龄差距而产生的种种隔阂乃至论资派辈的风气,还是不应该在同一个连队里安排年龄相差太大的官兵。不过在营以上的独立单位中却可以组建优选出来中年志愿者为主要单位的作战部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仅仅是对于有着正常生活经历的男人而说的,而在这时代的乡村中许多未成家也并非二流子的成年男性其实在心理上即便至孤独的晚年也一直是“老男孩”的心态。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年龄而削弱了内心对实现人生价值意义的追求。
以整个东南一带核心地区损失和逃亡了不少人口后依旧两千万左右的基盘计,甚至整个运河沿线及两岸三四千万人口的队伍控制区左右。历史上一九五三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经历过长期战争对男人消耗的情况下,男性依旧比女性多百分之七。成年单身户中按十分之一左右的比例估算志愿兵,三百之一左右人口比例的二十至四十岁范围内的单身男性志愿兵也会达到接近十万以上的新的治安军兵源。再加上义务兵选兵范围从十四到十六岁扩充到十四至二十岁,就可以在有效的保证选兵及质量的情况下完成四十万治安军部队的扩军目标任务。
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歼灭的明军不止此数,同时队伍上也缴获到大量物资。不过要按夏天的时候那种明军中精锐披甲战兵的标准把这些治安军全副武装起来却是不现实的。
兵力不足以完成全国政权有效控制的时候,明年初秋即将展开的新一攻势的首要目标当然要放在利于交通和自身军事优势发挥的北方。考虑到北方边境残于明军可能的顽抗,对于那些战斗力相比敌人并不拥有绝对优势的治安军各部队来说这当然又是一场严酷的考验。
运河上的河水通常并不深,即便是不会水的人也不会被淹死。不过夜晚的小船上休息的时候,张海等人还是按照野外隐蔽行军的要求分成两组在前后半夜轮流入眠休息以防备可能的不测。包括一个身材超常者的四个看起来很可能持有兵刃的船客足够让船家都感到害怕了,不过在这年份的船家对此似乎并没有多少大惊小怪,只是行船的时候似乎时快时慢,赶到丹阳境内的时候不是白天或凌晨,而是天色似乎有些阴沉昏暗的黄昏。
思索盘算着很多事情的张海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船家的时候,可这时也忽然有些感觉到异样的感觉。
下船的时候张海等人并没有碰到什么麻烦,那船家似乎也是一副有些畏惧而的老实人形象。不过自丹阳向西赶奔南京的路上却忽然发现三个方向上不到一里外的丘陵中忽然各闪现出十数骑,总计加起来约莫四五十匹马的样子。
马不喜潮,即便是初冬时节在这河网纵横的江南之敌这么大一股马队还是极为少见的。
“看样子来者不善。师傅说过,我们行走在外拥有特殊的豁免权,就算是误会也无所谓”刘洪涛说道。
如果是寻常的乡勇贼寇,又不是在极近的距离上突然出现,全副武装起来的张海一个人就有足够的把握应付,更别说此时至少拥有接近一个伍的人可以相互掩护。
因此如今有了不少牵挂的张海也似乎没有多少临战压力,笑道:“我们又重回少年时了”
说着取下身上一石二斗力的普通复合弓毫无顾及在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开弓放箭,把九钱不到的白木轻箭以大约百米每秒的极高初速射向远处奔来的敌骑。
常言说临敌不过三射,但这仅仅适用于寻常力量与射法的弓手,对于中远距离快速直射仅仅比后世那位叫做拉斯安德森的半百老人略慢的张海来说,二十秒上下的样子就有十六支箭准确的沿着其中一路敌骑以相对笔直的箭道飞奔而去,将十余名敌骑接连不断的射落下马。几乎不用那些人主动控马,逼近到还没到五十步的时候或受到惊吓或因为失血整个队伍就被彻底打垮下来。
刘洪涛及宋子悦等人倒是比较有自知之明,面临敌骑快速奔袭的情况下没有人能把箭术发挥到如同师傅一般的威力精度乃至射速,几个人所携带的精制燧发排枪成为最好的武器。
相比亲卫连队里的一般战士,对于这种火器有更多射击训练机会,天赋也不算差的弟子用燧发排枪发挥出远高于一般战士的实战射击精度。四个人所携带的八支填装好弹药的五管装燧一共四十发子弹大部分几乎没有多少重复的命中了来袭的敌骑,将另两路奔袭而来的马队在眨眼之间就彻底打垮了。
难以想象的箭术乃至连射的燧发排枪火力彻底震撼了那些原本气势汹汹的来敌。
落下马来的三十几个敌人似乎打算徒步逃跑,可在没有马匹的情况下却躲不过张海射出的利箭。
“你们是来抢道的?出动这么多人抢我们几个也太不会选目标了?”张海问道。
大部分负伤在地的来袭马贼似乎一时间丧失了有效的意识和反应,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有一名似乎胆量大些的人说回道:“你们不久前在这丹阳附近一带卖二十一斤的上等淮盐,可是让这道上包括负责各县治安的新朝大军的不少营头都记恨了。我们也是干卖命活的而已。”
第313章 冬征中原
明代高起的盐价带来私盐之猖獗。当张海等人在运河沿线及附近展开征战以及扫荡并彻底控制不少盐业产销之地后却一时没有彻底接管太多的盐业体系,私盐之泛滥也就更为甚至了。
回到南京之后的张海没有养痈为患的打算,新成立的中央调查统计部门针对北至扬州南至杭州一带东南之地近二百个治安营两个治安军步兵旅近二十万人所统辖地区展开的广泛调查之后再次清洗了以正副营连主官为主的七百余名选派出去的营连干部。淮河以南近三分之二的的治安军营连主官和四分之三的营级军事主官遭到撤换。除了利用组织便利贩卖高价盐以外还存在着以种种方式及手段侵吞基层官兵军饷的问题。
如果按照传统标准来看:因为治安军的军饷丰厚且在作战中还能有不小的集体收获,部分利益被侵占也远远没有带来旧军队中那样的严重的问题,算是旧时代军官阶层所拥有的正常合理利益。
数百人规模光明正大的“清洗”再次震动了全军乃至整个新朝统治地区。相比去年初入南京的时候对队伍展开的大规模清洗处理的人数虽然略小。但这些人的地位乃至通过清洗而获得的利益却大的多。
这次清洗的意义还在于:昭示着新朝政权是一个以中央军事能力为核心的极权主义组织,政权的依托是极少数军人组成的军事力量。而不同于任何传统的封建王朝。类似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或者金家王朝:并不依靠所谓的基层负责政治统治的武官员,也就毫不在乎以“大换血”的方式震慑震慑这个政权机构下的任何群体。“法不责众”“打一板子要给一甜枣”“清洗要与增加待遇结合”等传统官场哲学在这样的组织内毫无用武之地。
同时也向所有外放的基层军政单位传递者这样一个信号:至少在相当范围内,来自中央的监察能力是广泛存在的。任何打算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庸俗利益的行为都将会受到比违反一般群众纪律严重的多的处罚。
皇城内协助张海身边的小女孩们处理军政事务及奏报的柳香似乎也有些觉得过头了:“眼下战事似乎还没有结束,甚至面临更大规模的决战。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合适?这一次加上前一次在南京的清洗。因为违反法纪而死亡的原有的核心战士们都快接近武安以来我们主力部队的官兵在战场上的牺牲了。”
张海沉默了许久后说道:“当初唐律或明律规定渎职**所得超过四十两就是死刑,我们在青州制定出这类规矩的时候没有多少人感觉到严苛,那时的不少人觉得四十两银子可以供一户最底层的贫民过上几十年,算不上太少。可现在为何却有的人觉得过于严苛了?原因是用过于实用主义的原则来算帐,觉得现在我们家大业大,今后的发展更大,并不在乎这些成本。可我们纠正这些行为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诸如这次的清洗那样获得一二百万两银子。而是要向我们政权军政系统内的所有人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在新的时代,只有一个太阳一个主角,没有土皇帝的理想空间。治安军各部队马上要面临扩充和主宰全国各地政权,以前的连级正副主官,我们的核心部队里那些训练教育出的宝贵战士要在更广的范围内独当一面,接受更大的考验。如果不以这种严酷的清洗来震慑,我担心我们军管时期结束的时候要重新整理地方,可能要让更多的人付出代价。”
当张海在南京皇城内再次将缴获并修订过的明政区图再次打开的时候,李千兰等张海身边的小女孩乃至柳香等人才知道张海回到南京之后这么迅速的展开对掌握基层政权的治安部队展开清洗的原因。
这种事情本可以放到很长一短时间内才逐步去做,类似钦差那样在调查之后迅速处理甚至在调查之时迅速处理等于是赋予了这些外派调查人员如同厂卫一般甚至更大的特权,对这新建的内情部门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行为。但是为了对将要展开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做准备,确保在短时间之内新建立起来的辅助部队没有因为懈怠而丧失战斗力及命令执行力,也只能事急从权了。
旧历十月中旬过后,又到了一年的隆冬时节。江南的不少地方也开始有了明显的寒意,而在气温似乎比几十年前冷不少的黄淮流域已经开始结冰了。如果到了十二月的隆冬集结,黄河中段的不少地方不是已经结了很厚的冰就是已经开始断流了。
“我们下一部的目标是哪里?大家猜猜看?”面对着经过改进后精心绘制的海内十三省军事地图。张海向身边的小女孩们同刘洪涛及数位新任的主力旅旅长
“是以开封洛阳为核心的中原一带?”在军事问题上有更多经验的刘洪涛做出了更为明确的回答。
很显然:以往的时候冬春季节往往有繁重的扩军训练任务,有占领东南一带后巩固后方的军事行动任务。而夏天和初秋则要顾虑敌人以挖掘黄河乃至其他河道有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当下:运河沿线至少一二百公里的范围内已经被大致平定下来的时候北征中原控制三省内运河经济体系之外最重要的两大经济区之一,控制以开封洛阳为核心的河南地区的日子已经到来了。
天启四年夏季至初秋运河临近地区的治安战斗后,不少的残敌和逃亡出去的乡绅皇族也都开始云集于河南一带准备酝酿着规模不小的反扑。而如果当云集在那里的敌人反应过来或者向其他地区逃亡隐居,无疑回给今后控制天下的行动带来更大的麻烦。
不少的人都以为针对河南地区的远征,张海所率领的近卫部队再加上近卫第一旅,顶多再加上个刘洪涛的第二旅已经足够。
不过张海显然不这么认为,准备北征的兵力并不小于夏天的行动。
第314章 冬征中原(二)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话虽然并不完全恰当,但是如今我们海内的对手依然拥有相当大的力量。关内外很可能联合在一起的敌人并没有在今年的战斗中被我们扫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震慑住敌人我们依然要以全军的主力展开北征。同时,治安军的主力也将要在做为先锋力量展开针对北方敌区的敌人进行全面的扫荡。除了运河沿线的山东北直隶及苏北残余地区外,河南、山西、陕南也将是今年冬季我们扫荡攻势的重点。”
张海又接着对由李千兰及刘洪涛等人组建的临时参谋机构继续说道:“为了避免残敌逃亡到其他的省份,辅助部队乡间行动的重点也是首先集中绝对优势的力量从淮河到陕南川北各个交通要道,我们今年冬季辅助部队的重点任务也是如此。为此:在攻击范围底部边界各县投入的力量密度至少应该确保每县及其临近的区域内按照当地人口二十分之一的兵力配置武力,以乡为单位扫荡每一个村落中的残敌。今天夏秋的时候我们曾经遭到过不少教训,除了当时北方的敌人还残余着相当的骑兵力量以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上的不集中。导致我们往往被鼓动和集中起来的敌人围困在县城,甚至连县城也难以守住。今后的作战中要尽量避免的就是这一点。”
扫荡边关临地区之外的北进作战方案大概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详细的制定了出来,参加军事行动的主力集团大约是包括张海所率领的近卫部队主力及刘洪涛的第二旅、石垒所率领的第三旅、马冲昊所率领的第四旅及杨波所任旅长的第五旅、王新盟的第六步兵旅。几乎在明年的时候可以参加北方决战的全部机动主力部队。
伴随六个主力旅行动的还有三分之二以上拥有缴获而来的合格铠甲的六个治安军步兵旅及部分航空队及马匹勤务人员,总兵力多达包括两万六千余主力部队在内的六七万大军的兵力。
同以往的时候队伍往往依靠运河或南方的水路展开快速行动不同,六七万人规模的大部队在冬季的北征中并不能利用已经断航的运河,主要以徒步和马力展开进攻。不过以为运河附近的不少地方已经成为比较巩固的己方控制区,行军规模虽然很大压力却远远没有以往那样大了。至少在自己的控制区内合理安排行程与驻扎时间的情况下,规模庞大的马步队伍能够相对靠拢在一起展开声势浩大却比较有隐蔽行的前进。
尽管出征的规模不小,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行动的隐蔽性出发的队伍也是在十几天的时间内接连趁夜间出城并在江北岸的**境内早已准备好的营区内完成集结。
几个月以来南京城内工匠们赶制出六千件四管连装的普通型燧发排枪,这些原本用于装备一个步兵旅两千步兵的燧发排枪最终还是按照今年新扩军仅仅完成了两三个月基础训练的新兵每人两件,原主力部队中弓箭技术及力量比较差的战士及步班每人一件的原则做为对火器更新换代后落后战力的弥补。
这也是在新生产出来的燧发排枪还不能在所有主力部队中完成替换的情况下最有效率增加战力的途径了。部队在行军驻扎乃至休息的时候,按照张海的要求也没有放松对新兵的训练管理射击训练管理。
有了射击精度较原有武器比较高的燧发排枪,至少对于这些新兵来说射准及瞄准训练也成为了所花费时间精力最少,却能最有效提高战斗力的方法。相比之下:在实战中经常可能出错的弹药添装训练的负担就不那么大了。
**境内的临时营地中,虽然在张海身边跟随着一同出征的小女孩中的不少孩子也觉得有些危险,但张海还是决定趁着夜晚去各军队的营中去看看士兵们的情况。这也是做为事实上的主帅行军时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首先来的地方当然是从所谓的“突击队”那些优选出来的新兵中相对不好管被临时集中在一起的一些战士。
“这铁家伙哪儿有那么娇气?俺们家的那些铁器根本没有见过像这么好的,也不过要超过一年的时间才会明显锈起来。”
“一年之后,关外的那些蛮夷们也早该被打败了?”
“排长说什么这枪械就是神明,我们对它好它就能对我们好。神明或许有,但这队伍上不也说天帝才是世上唯一的神,其他不过是骗人崇拜的**之像么?”
不注意兵器装备日常维护而遭到处罚是队伍里入伍不久后的战士们常见的毛病之一。不知道事情的道理和实际价值在哪儿就懒于认真对待,也是即便是优秀的少年战士也往往不能免俗的习惯之一。
正在训导队的战士们在临时搭起来的营帐内低声议论的时候,张海走进了进来。
战士们并不认识张海的实际身份,但也知道身上携带与众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