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加强后的步兵旅万大军连同海军及勤务人员船员一共一万五千人出发了。

论人数,这些兵力算不上有多大,可这些兵力一部是加强到硫球方向准备展开对日攻略的,一部是要趁着合适的集结远航美州,都携带了大量的军备或辎重。远征美洲的临时步兵旅装备倒不是很重型,还是按照新军主力部队原来的步兵旅的结构一共携带四十八门中型九斤弹加农炮组成的炮兵集团并有四十多门轻型铜鼎炮,连同每个人员平均十五公斤左右的个人装具和单兵武器、两千五百发加农炮弹及四百多份铜鼎霰弹等物资总共只有二百吨左右的规模,全旅只带了用于牵引火炮和通信侦察用的六百匹左右的轻型马,这些马有多少能活着抵达彼岸还很难说。但为了保证这些人马长途远航中的所需给养,包括以淡水和可长期储备的食在内的各种物资则携带了五千余吨,以满足半年远航的所需,不到五千人左右的一个远征旅占用的船只多达上万载重吨近六十艘各种远洋大型海船。

而增援到硫球的步兵旅除了携带刘洪涛所亲自率领的第二步兵旅外,还有辛春辉等人所统辖的庞大炮兵集团。包括这个夏天新造的九十六门十三斤弹重炮和九十六门臼炮,炮弹更是带了接近整整一个有效寿命周期,包括两万发加农炮弹以及六千发臼炮弹,不计全旅全副武装的单兵装具以及配属的马匹就携带了三四千吨弹药。相比之下,就是当年奥斯曼最后进攻君士但丁堡四五十天炮击所消耗的四十四万磅火药和五千多发炮弹比起来都是小儿科了。为了携带这个超重的步兵旅,负责往返运输的船队也足足动用了百余艘海船才能运输这个超级加强后的旅。

这不是新军主力部队的第一次出海,但是张海看到规模庞大的队伍远去的时候还是感觉到心中有些不安。

柳香并不善于察言观色,可知道不少内幕也跟张海在一起不少时间的她却知道张海忧虑着什么。

“我们的底子还是太薄了。这次大军船队出海远征,差不多带走了整个新军大部分的火炮还有超过一半的野战兵力。”柳香似是有些自责的叹道。

张海也深深的感到了此时的新朝、此时的中华同真正意义上工业革命前夕欧洲的巨大差别。整个新军算上陆军和海军所拥有的全部像样些火炮也不过是七个旅的旅属炮团外加六个重炮团,加上海军所拥有的火炮七百门左右的规模。这些火炮的重量级别除了攻坚用的重臼炮类似于西方海军炮外,大多不过相当于十八世纪中叶后普通欧洲陆军火炮的水平,就算这些火炮在用料上不在乎铜造,并且在精度加工上在条件不高的情况下要求比较高,那也不过是相当于七百门左右普通海军炮的水平而已,这只不过是相当于三四十艘巡航舰或十几艘主力风帆时代主力舰的规模。以至于如今的新朝海军水师火炮过少,海上运力需求规模又比较庞大,不少海船上的火炮配属如果不考虑质量性能的巨大差别的话,火力配置只有两门炮还主要是借调陆军炮团的力量,连传统时代的水师都有所不如,不得不使用自杀爆破船这种方法。

柳香看这张海有些沉默的样子郑重的说道:“不算枪铳任务方面的任务,现在炮场方面的员工已经扩充到两万人左右的规模,炮弹和火药已经分配到民间不少作坊做为任务了。这样如果今后的这一年时间展开战备,全军增加一千五百门左右的重炮不是问题,那时候水师的火炮配置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在南京一带拥有必要海防的情况下让现有的水师主要船队都能拥有必要的火炮配置以应对可能的威胁。”

这“可能的威胁”张海当然也明白指的是什么:这此远航美洲的船队任务可不是为了教化当地土著,而是直接本着中美州西班牙核心的财富之地去的。要的就是掠夺足够的黄金白银乃至财富来弥补近年来的亏空,这样极有可能带来的结果是来自东方的威胁引起欧洲各国的注意,尤其是西班牙等国。这虽然是一个开始走向没落的西方列强,但是同样有能力排出十几艘主力舰千门以上火炮即便考虑技术差距也不逊色于一鸦多少的力量来远征,如果加上荷兰等因为对远东利益的忧虑可能的助拳,那就是一股以便以今天的新朝水师应付起来也极有困难的力量。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必须抓紧战备了,否则要是刚刚拥有了足够权威的新朝也像后来的大清那样被打出个南京条约来,那可就要闹大笑话了。

张海又想了前不久的承诺,还有这时代战云弥补的欧洲形势,又有些释然了:就算出现最坏的局面,远远超过又世一鸦力量和规模的欧洲船队不顾坏血症的威胁来远征,并且还依靠实力在海战中占上风,也不可能用蒸汽机牵引着船只逆河而上。就算逆河而上,又拥有足够的兵力攻破新军主力部队守卫的南京城么?只要对手做不到这一点,最坏情况不过是一个加强版本的当年青州之战,己方利用城防优势积蓄军力和军火,最后破围破敌。

“其实香儿不必忧心这些事情,志向高远的新朝虽然为了抓紧一切时间完成天帝的任务不得不一开国就面临多事之秋,不过时至如今就算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也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动摇新朝江山的了,这一年的战备之后,我们的精力还是应该回到扩充人才基础并为民间事业的发展服务这方面。”张海坦然的说道。

这时候南京城墙外远处的江面上最后的船队也已经不知不觉间起航了,并向着远方顺流而下,向着大海航行而去。

第621章 渡海远征

集结在南京一带的船队于旧历九月初起航,沿着大海上秋季还存在着的有利风向外加上人力螺旋桨动力在大海上的航行速度并不算低。不熟悉大海的官兵们在海上的时候似乎总有一种错觉:船队是否航行了太远的距离以至于错过了目标?尤其是中国与东瀛之间的航线并不好走,稍微不注意就容易误入危险海域的情况下。

不过在天气尚算晴好的情况下以望远镜能够望见的旗号为整个船队的远航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从长江口到硫球北端的两千里海路上平均每隔四十里左右就有一艘普通做为海船的航标船,以最简单的方法确保了缺乏远航经验的船队在直接航渡的时候不会出现意外。

这个简单的方法也不是没有代价,夏季以来已经有数艘并不算大的海船因为遭遇海上的风暴而沉没了。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新准备的攻坚火炮乃至新步兵旅的编练一直到夏末秋初才有眉目,留给船队在大海上安全航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到了深秋的时候,不仅仅是舟山以南的海面上不再会以风平浪静为主要天气,就是日本附近的海域也不再会太平。因此为了节省时间并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危险新军只能选择这个最简单的直航模式。

“船队要在奄美大岛一带停留么?”周松问道。

一般情况下水师负责人周松拥有整个船队的领导权和决策权,但是当刘洪涛这样的人物率领新军前三旅之一行动的时候,谁是整个船队的统帅是不言自明的一件事。

“那里的第八旅这个夏天以来可遇到过什么危险或者难题?”刘洪涛问道。

“初夏的海战中遇到了海上的风暴损失了不少船只,还有些船失踪了。不过整个水师队伍还能满足需求。”周松有些沉重的说道。

“初夏那一件事情已经调查的大致差不多了,师傅和我也都了解了,这不影响我们这一次的行动就好。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船队可以在奄美大岛以北海域直接与第八旅的主力及部署在那里的水师汇合,直接北上登陆,这也是我们出发前的计划。”刘洪涛说道。

规模庞大的船队进入大海之后不到三天的航程,就到了要分道扬镳的时候了。这次远征美洲的新编步兵旅旅长正是两次守卫北京之战中表现都十分突出的弟子陈勇。陈勇有过陆上大规模作战的经验,但是率领新军主力部队出海却还是第一次。虽然之前做足了功课,张海在陈勇临别的时候也亲自来送过,旗船上的刘洪涛与周松还是有些话想要叮嘱。

“大海上远航要随时注意检查给养的包装,注意船上的卫生。并且要随时注意避免霉变和火情隐患。如果给养消耗超过了四成还是没有顺利的抵达目的地,回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今年如果不成还可以放到明年,那样我们说不定还更有与西洋人摊牌的把握。”周松叮嘱道。

刘洪涛倒是相信陈勇能够注意到这些并顺利的完成远航的任务:“如果西人势大,任务难以完成,也不必强求,更不要贪多误了归航的航期,不要在远方的大陆留下太多的力量,要尽早携带着所获得的收获返航。”

陈勇对于这些其实早已烂熟于心,但为了避免担心还是郑重的回道:“放心,这些事情我会注意的。”

东海深处,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始在旗语的联络指挥下分道扬镳,向着各自预定的方向航行而去。六十多艘较大一些的海船在陈勇的率领下向着远方深不可测的大洋驶去,而刘洪涛则率领船队继续沿着航标船所指示的方向前进。

刘洪涛周松等人所在的船队还算顺利,主力部队的官兵这些日子以来并没有放松下训练,都经受过了不少的海训,在风浪并不算大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太多的临时减员。在出海后的第四天时候按照原定的计划抵达到了奄美大岛附近海域,而此时早已得到消息的高海量所率领的第八旅主力除了留下了一个炮兵营和武装起来并完成了基本训练的当地民众组成的新编步兵团负责防守基地外,三个步兵营主力及以个旅炮营已经携带了所有必要物资的情况下登上了临近水师的船队早已在海岸附近等候了。

携带有两个旅及大量炮兵及其弹药规模多达一百五十艘海船的船队所进行的集结,乃至这不少时间以来的准备并没有瞒的住更北面岛上的日人。

原本中日之间的海上距离并不算近,航行也并不是没有任何危险,自从倭寇很少光顾中国海岸外加日本国内战事平息,尤其是张海几年前扫平中国沿海的巨寇以来,岛津家并没有有组织有计划的打探新朝境内的动向。可几个月前传来的消息乃至在暴风雨中莫名失踪的船队已经让整个九州岛上的不少大名都风声鹤唳起来。

在岛津家的联络下,宗象氏、大友氏、金川家等不少人都在秋季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战备动员。辖有六十万石的岛津家将利用不到万余名常备武士为基干将军队扩充到三万人,整个九州岛上的各个大名总共动员了多达十余万规模的军队,整个关西境内各个藩主也都在德川幕府的默许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战备动员。不过经历了夏季的那场海战之后,在新军主力部队登陆之前,德川家的主力部队几乎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增援只能靠各地藩主自守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事情了。

岛津忠恒所进行的战备最为充足,通过那些侥幸同新军主力部队交战后撤回来的人,他知道御敌于海滩之上或同敌军决战于海上都是极不可取的方法,唯一能够抗衡的办法除了以山城做为依托防守并固守寻机待援以外没有其他看起来似乎可行的方法,同时,也名手下的人准备好了自己所能够准备的礼物做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委曲求全的准备。

第622章 鹿儿海战

刘洪涛与高海量所率领的船队汇合后向北还不到一天左右的时间就濒临到了临近九州本土的地方,自元朝征日的六百多年以来东瀛再一次面临外来的大敌进攻本土的危局。不过了解到一些情况后的德川家光乃至江户城大御所里的德川秀忠等人却不认为这一次是什么难以迈过去的坎。

“他们似乎要自大的选择直攻岛津家的腹地?你还认为他们有胆量直接进攻鹿儿岛?”德川秀忠从德川家光那里了解到了南方正在聚集大兵的外敌很可能的进攻意向。因为如果选择在北九州进行登陆,就不得不在朝鲜或者济州岛设计进攻的基地而不是选择在更为荒凉的九州以南岛屿上。当年的蒙古大军进攻日本本土的时候也是以朝鲜做为出发基地。进攻北九州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直接可以威胁到九州岛北部人烟和农田密集的平原丘陵地带,而是直接面对南方那些险恶的山岭地带还有民风彪悍的强藩/

如果说当年的蒙古人受损于神风有些侥幸的因素,那么在这个时节的南方,从九州南部登陆日本本土的船队所要面临的风险就更大,可以说如果在岛屿上面临不利的战局就很难在安全的时间段返回本土了。

“这段时间以来,我从不少逃到我们这里来的中原人那里了解到了这股我们不熟悉的对手以前的一些战争风格。他们不喜欢奇袭或奇谋,而总是凭借着强大的正面战力直取对手的心腹,在对手的必救之战中打垮对手,不在乎自身有可能要面临什么样儿的危险。如果为了胜利多花费了一月的时间,似乎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失败。去年那么扫平满州和草原人的时候是如此,征硫球的时候是如此,我听不少人说就是当年在新朝起家同明军征战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这次集结大兵直来直去的风格也是如此。”德川家光在同德川秀忠会面的时候说道。

江户城的这两位共同的统治者虽然也有很多情报来源,但并不像岛津家那样能直接得到有关新军战力的一些直接信息。其实就是在岛津家的不少人看来:如果这股自大的强敌敢于强**鹿儿岛,那么事先云集在那里的水师联军还是有可能重创对手的。

新军攻占硫球之后,在江户城的牵头之下不少装载着火药和火器的战船已经云集在鹿儿港一带,准备同可能冒险的强敌决一死战。

“再为强悍的对手,在狭小的港湾之内面对众多的火船就算是西洋人与蒙古人联合起来也会遭遇到相当的损失,何况他们这一次出动的兵力并不多。但愿天神能够再一次保护东瀛。”德川秀忠也只能这样祈祷了。

在大多数对军事有所了解的人们眼中:陆上的强军依靠蛮勇、训练、精装就是战胜十倍几十倍的对手也不足为奇。海上的西洋人依靠优越的航速和操船技巧用长炮在大洋上放风筝,那也有可能对落伍船队形成绝对优势,或者大船对小船也会是如此。不过在鹿儿岛附近那样狭小的港湾内遭到规模庞大兵力船只的围攻,怎么可能没有胜算的把握?夏季硫球以北海战的失利,很可能只是岛津家派出去的船只与人员对抗风暴的能力更差罢了。

而此时刘洪涛所率领的规模不小的船队也面临着这种艰难的选择。当船队抵达鹿儿岛以南的河口之时,就连周松似乎也显得有些犹豫了。

“从远处来看似乎港湾内有不少敌军的船只,似乎超过我们的预期?你的意见如何?”刘洪涛问道。

“过去人们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在港湾之外的我们很难预料到敌人的那些船上准备了什么,必胜之话我不敢言,保守的办法当然是从远处的侧岸登陆展开进攻。”周松见到这样的局面也有些犹疑了。

刘洪涛从望远镜里就能看见数十里之外的陆上依然山岭崎岖,轻装步兵固然没有问题,可那些攻坚火炮的机动就有问题了。

“我们直闯,但要做做调整,我们船只携带的攻坚辎重太多。火炮和有用的臼炮弹完全可以集中到原本负责护卫的五十艘船上,负责护卫的作战船只每艘携带两九斤弹加农炮、两门十三斤弹加农炮、一门重臼炮和一门‘轻’臼炮。负责操船的成员也不需要过多,操作这三百门炮及船支大概三千名战士就可以了,这样后备的海船也可以大幅度加强通过人力螺旋桨带来的机动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新军中:“人命最重”的风险控制理念。

在海上调整这些火炮以及人员从早上一直到午后花费了将近半天左右的时间,刘洪涛终于下定决心以五十艘规模的先派船队最快的速度迅速向鹿儿港发其进攻。五十艘平均吨位百余吨左右的较船只以及船上的三千名成员除了炮兵和海员之外也都是第二旅中抽调的最为精锐的第一营群和第二营群。

当船只逼近港湾湾口的时候,就有规模不算大的小船迎了出来在远处新军主力船队的舰炮也根本不靠的距离上毫无意义的放炮袭扰,新军先派船队没有予以理会,而是视其为无物的情况下借助此时尚算有利的风向以最快的速度向二十多里宽的港湾内冲去,直取对手防御最强也最为顽固的鹿儿岛一带。

见到新军主力船队的这种阵势,前来骚扰的敌军小船队也不得不向港湾内退去。新军主力部队将五十多艘海船排成比较密集的圆阵借助风力没有多久就驶入了港湾。

面对传说中曾经灭过不少中国海寇的强敌,岛津家与南方不少势力的联合船队也没有敢于正面与之抗衡,而是在很远的地方就向港湾内撤退了,似乎根本没有决战的打算。

“如果你是敌军的大将,上面要求必须与敌决战,不能回避,而且必须是在港湾内。你会选择什么时机?”刘洪涛忽然向这此随同出征负责炮兵和海战的辛春辉问道。

第623章 鹿儿海战(二)

新军体系内倡导学习,辛春辉做为这方面的佼佼者也最为张海的核心弟子之一思索了片刻就知道最危险的时候在哪里。

“我听说那鹿儿岛距离海岸不远的地方就修建了在这东瀛少见的城防工事,至少在敌人看来应该是难以对付的地方。我们在鹿儿岛强敌面前登陆的时候,就是陆上集结起来的敌军乃至海上的敌军船队大举围攻半渡而击的时机所在。如果我军在逼近鹿儿岛后迫于对手的陆海威胁徘徊不前或放弃行动,那么至少有时间把拖延到天黑之后,那样看起来数量更多的敌军就更有成功的机会。至少站在敌军并不明白我军战斗力的前提下应该是这样的。”辛春辉回道。

刘洪涛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样的问题辛春辉等人不会让自己失望,但还是以特殊的旗语提醒各船船只注意按照战前确定下来的预案展开登陆,并做好在登陆过程中应对敌军陆海威胁的相关准备。

船队驶入鹿儿岛所在的海湾后风浪比之前进一步小了下来,船队前进的速度也略有下降,但这似乎并不影响整个船队按照预定的计划对鹿儿岛展开进攻。

进入港湾之后刘洪涛等人见到远处那规模不小的敌船数量后也多少感到了些压力:“看起来近距炮战可能不可避免,各臼炮炮位做好准备了么?”

“做好了。”旗船上的辛春辉回道。

船队在港湾内一路直奔目标的同时,大概四五百艘十几吨到五十吨上下不等的敌船也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此时的日本强藩也没有资源为这么多的船只配备足够的中重火炮。海战水准比万历援朝之时有些进步也应该还是处于接舷战的时代。但是刘洪涛并不敢**,也经历了鄱阳湖水战和硫球以北的海战之后谁也不能保证那些可能逼近过来的敌船里撞的是什么。因此早就向各船下达了靠近船队一里距离有效炮战内射程的就展开猛烈射击的指示。

经过航行中敌军先派船队的几次试探,围拢过来的敌船也在距离外围船队大概六百步左右的海上有些射程边界的范围上聚集起来,像是随时准备扑上来的狼群一般,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可新军先派船队并没有动摇作战决心在降低船速的情况下继续向着海滩行使,逼近到距离海岸大概一里左右的距离以内。新军船队开始由圆阵变为u型,从三个方向上掩护着装有人力螺旋桨的登陆小船向敌岸驶去。

鹿儿岛的南面正面并不算大,不过十几里的海岸,可供大规模部队上岸的海滩也只有有限的几处而已,每一处都已经由四五千规模不等的动员部队至少千余支大小铁炮掘壕据守。

在传统的眼光看起来就是由当年明军亲兵家丁之类的精锐前来进攻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何况新军进入港湾内的先遣船队规模并不大,而在这时候天色也不知不绝中有些昏暗,距离天黑已经不会超过一个时辰。

这时候,远处早已将新军先遣船队包围起来的数以百计的敌船开始躁动起来,在远远船来的炮号与旗帜的挥舞下重新升起帆并用人力划着桨不段的逼近过来。在连绵五六里的海面上好似一堵逐渐逼近的由船帆组成的高墙一般。

早已填装好火药并做好了瞄准准备的船上炮手们也在这个时候开火了。要是在完全平静的湖面或陆地上,一里的距离足够新军炮手以比较高的效率射击一些高大的围墙甚至敌阵了。不过鹿儿岛附近的海面虽处于港湾内但也不是像湖面或陆地那样平静,在一里距离上射出的炮弹能够有效命中那些小船的不过六分之一左右的炮弹。随着敌船的逼近,炮弹的命中率有所提高,但平静也不过四分之一左右。

但这五十艘船配备的炮火显然超出了敌人的预料,五十艘船上的二百门中重加农炮各自布置在船头或船尾完全展开火力。在第一分钟内就把八百多发炮弹射向了敌船。在敌船向前逼近的短短五分钟时间内二百余门中重火炮平均展开了十六轮开火打出了三千多发炮弹。这些炮弹中大概有七八发左右命中了敌船。

此时代的日本海船当然不像西方风帆主力舰那样有完善的肋骨防护,较小的船更没有那样的船板厚度。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