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以来对待各地的公安军军管会一样将你们这些有可能犯错的人养肥再杀。你们能明白么?”
袁纲和赵宇等人没有敢于摆出一副诚惶诚恐的做作表现,但还是诚恳的承认了错误,并为张海留给两人机会感激。
张海并不知道两人的内心真正想的是什么,看到两人的表现,张海不知怎的也在内心中反思了下自己是不是有些过于苛刻了。对于类似对革命有功的不在职的人员从事经商活动,在后世的社会主义时代革命政权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并没有受到怎样的阻挠。
不过张海还是最终下定决心要严格的防微杜渐,毕竟如今的新朝可没有能力像“苏联老大哥”学习建立一套全面遏止各类利益集团的准全公有制准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切可能的隐患都要遏止在萌芽之中。
第664章 权力构架
袁纲赵宇等人的事情出了之后,张海回到南院同柳香以及身边的小女孩儿们思考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不对现有的政治机构做大的调整。
张海的第一反应曾经是拆分各总局还有机构的职能,使其形成像后来现代政权构架那样很多部级机构组成的中央机构。但是思考再三,这个选择还是最终放弃了。
应该说传统旧时的三省六部制能够延续多年其核心不变,当时制度的形成还是有一定深思熟虑的。
如果用清朝这个发展很成熟的少数民族王朝兼君权王朝来类比并非由官僚阶层主导的传统新朝:用于限制皇权的三省在历史的演变中最终被废除,最终由类似军机处、上书房之类驻在宫内完全依附于皇权并受皇权控制的秘书机构真正掌握,六部直接对皇权负责。这个机构运行的前提当然是帝王如清朝帝王那样有做总经历的觉悟,而不是仅仅做个甩手掌柜。想什么时候上朝就什么时候上朝的幕后老人。
因为利用孤儿女童之类可靠性极佳的真正秘书机构,外加完善档案制度的建立,再加上历朝历代不可比拟的神话权威,新朝宫内处理政务的能力远非秦始皇或者清朝这样的王朝可以比拟。吏部的职能直属皇权,刑部的职能直接由内情体系负责,类似现代军队“总参”或旧时的“兵部”也因为规模并不庞大而直接隶书于皇权。真正在外,并且比较重要的机构就只有接近于过去礼部的教总局、工商总局,半内半外的皇城院墙内由内情与柳香等人共同负责的“户部”及兵工场。
这些在外机构当然也可以完全再进行拆分,可如果这样一来:皇权要直接管理和监督的对象就是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权力核心,不是更容易而是更困难了。在非要害的领域内,还不如将权力集中到少数几个大部有利于管辖和监督。最早的时候,丞相一职的设定估计也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们就意识到监管少数人或部门要比监管多数人湖部门容易的多。只不过包括很多要害部门的权力机构如果只靠一两人负责,就会有威胁皇权的问题。,
因此,张海最终没有调整教总局和工商总局的意愿,而是考虑到日后的推广,把教总局仅仅该为教部,工商总局改为工商部。
户部类似职能属于次要害权力,最终由田彦所率领的内情和田宾所率领的外情分控,内情掌握国库与支出;外情掌握以治安军为核心的各省行政统计。
军队属于核心要害权力,由刘洪涛、宋子悦、柳香分掌作战、训练管理、核心兵工及后勤三个方面。
如此,除了强劲的宫内首脑机构,新朝政权实际上分成内情部、外情部、工商部、教部、兵工部,军部、作战部七个部门。以宫内及内外情报体系贯穿其余五个部门,形成一个稍有等级次序之分的重要中央体系。
张海的核心弟子乃至学塾弟子当中很多在军队中任职,因为如果不如此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主力部队训练监管。当新朝四年初夏的北京之变带来大量拥有忠诚信仰并愿意接受海外征战考验的人才涌现后,新军主力部队对这些人才的依赖也就大幅度降低起来。
因此张海并不为这七个部门的人事问题发愁。
做为教部新任部长的刘栋,工商部新任部长的马辉也快从第六旅及近卫旅乃至火炬学校等单位挑选了出来。
这两名核心弟子的成绩并不突出,但在内情秘报中却是劣迹最少的。虽然不少人都是如此,但他们两人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只是过去因为思路不够活跃,因此在军事上没有大用而已。
可相比较而言,在张海的印象里,这些核心弟子中的“平庸者”在可靠度方面却完全不逊色于田彦田宾乃至宋子悦等人。
因为有一定能力的人往往也是比较有野心的人,能力与可靠性往往是很难十全十美的。这一规律即便在本身就经过挑选和长期训练的张海及其众弟子中也不例外。战争与戡乱的时候,有能力的人确实比较重要,而在和平年代:是否听话,是否能够不打折扣的履行上级交给的人物也确实是选人用人等方面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张海过去对“官僚体系帕金森综合症”等倒也觉得说的有理。
可当自己真正做为和平年代而非战争时期的领袖后才发现:“不愿意提拔过于有能力的人”,“反感棱角过于鲜明的人”“更喜欢溜须拍马或完全服从上级的庸人”并不完全是因为恶的动机,也不完全是因为“担心手下超过自己”,而是在和平年代的行政机构运行中,“可靠”与“听话”确实是部下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如果心不在一起,像个西方式的竞选党派或者江湖群英会一样,在拥有巨大权力的情况下**或者浪费只会比平庸的“帕金森官僚组织”更为严重。
“情报和军事口的几个部门,很多事情都是身为一国之君的我不可能不过问,也不可能不管的。相比之下教部、工商部实际上真正肩负的责任要在那些军情等部门之上,不下于裂土封王了。部中的不少事情虽然我会通过明暗奏报检查,但人事权的很大部分还是要靠你们自己来负责。你们仔细的考虑考虑,这样的职责,你们能不能肩负?我身边的人已经连续有两波在这个岗位上倒下来,我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张海对刘栋马辉郑重的说道。
两人并不怀疑自己对新朝对师傅的忠诚:“我们不会辜负师傅的期望的。”
张海还是有些不放心,对两人叮嘱道:“你们要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需知道原则无小事,也要尽可能的约束自己的家人。这两个岗位,背负着更多改造社会革新天下的期望,我不希望有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损害我们的事业。”
第665章 征朝之议
教部与工商部乃至机构调整的事情着实让张海忙碌了不少日子,这也让张海重新对财政和经济方面的事情有些进行了大致的重审,才发现事情和以前所预想的有些出入。
在尽量减轻工农负担不能收取很多过去常见税赋的情况下,即便通过其他种种手段满足财政需求,每年仍然至少有三千万两石上下的缺口。教育、公安军、体制内军队和工匠,乃至南京福利,救灾与水利交通方面的开销都是至少上千万两的花费。总体财政支出在一亿两石上下。新朝四四年南北交通干线的建设与大规模的北方救灾更为超支,整体全年预算估计要达到一亿一千万两石的规模。也只有这种折算百分之十几于国民经济规模的支出,并且还要高效的利用,才有能对整个旧时的社会经济进行显而易见的改造。
而新朝的税收,在不增加工业和工商业方面的过度负担的情况下想尽了各种办法也只能保持六七千万两石左右的收入。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底子并不怎么厚的新朝经济不造成过度的负担。
这当中仅仅是头一年的赤字,就可能多达四千万两石开销,征日攻略的巨大抄掠收入也难以填空这个开销。就算日本每年能提供每年近三千万两石的收入,仅仅新朝四年一年内的亏空还是多达千万两。
张海原本以为以上亿两的国库库存维持十年的亏空问题不大,到了七至十年以后新朝社会的工农业都有很大程度的恢复的时候,可是却忽略了有关教方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新朝四年全国开始推广高标准的义务教育。这个高标准的义务教育仅仅针对男童,因此在只维持一年级学生的情况下负担还算可以忍受,全国不到三百万适龄男童按照四分之一于公安军的开销也不会超过两千万两石的投入。而且低水准的教育人才,十分容易获得,师资也不是问题。可是到了明年后年,两千万左右的高标准义务教开支就会变成四千万和六千万两。仅仅以十年以后仅仅普及四年义务教育的需求来看,仅仅教领域的开销就会超过一亿两石,尤其在最近的几年里这方面的压力会极大。如果没有征日攻略之外新的财政来源,五年之内国内经济还没有根本性恢复的时候国库就会面临问题。这些情况,在刘栋接任教部部长的上任第二天也大概明白了。
传统王朝或者过去张海的不少弟子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会很自然的把解决的方案放在开源节流方面。
比如工商部的马辉就觉得旧时的税收不适合新朝在具备新的执政能力下的情况,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
张海也想到历史上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时候工商税收的比例也着实不低,甚至反而比现代社会还要高一些。国民经济依然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恢复。
不过张海还是没有那种信心。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快速恢复是建立在全面而有效的军管,并依靠一个人数庞大的理想主义政治团体上的。而新朝的执政能力虽然比传统王朝提高了很多,离近现代的条件还相差很远。张海没有把握把工商税收增加到三分之一甚至四成的情况秒还有能力以尽快的速度恢复曾经遭到过重创,本身底子也不是很厚的传统工商业经济。
可张海甚至能够接触到一些军务的田彦等人却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手段:“开打,开抢,不是朝鲜就是越南。”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讲究“与邻为善”,可做为一个体量巨大而有长期志向的大国,那就根本不可能“与邻为善”。不要说英法德崛起的时候这类。俄国或美国崛起的时候也从来没有什么“与邻为善”当初选择了日本做为战争对象,是因为此时代的日本产银,而且是一个两千万多万人口的大国,能够提供不可忽略的财富。
朝鲜和越南至少在情报上的数字属于典型的鸡肋。按照万历年间李朝实录的说法,整个朝鲜半岛的人口还不到二百万,同整个日本相差十倍不止。越南南北双方在好不容易找到的官方资料上的说法也是加起来总共不过二百多万人口而已。
此时代整个越南和越南南方的人口并不多,张海是相信的。热带地区如非洲或越南等直到二战时代的时候人口也并不多,因为蚊虫与疾病会相对温带地区更有效的控制人口。现代医药条件的普及对这些热带地区人口的增长有这立竿见影的作用,所以这些地方到了现代人口增长要比东亚这种现代化崛起中的社会还要快。
可此时代的朝鲜半岛,有什么理由只有日本列岛人口的十分之一还不到?按张海的印象:二战结束前后整个朝鲜半岛的人口至少是日本的一半,同为温带,同为现代化条件与历史大同小异的地方,整个朝鲜半岛的人口保守的估计也不会低于整个日本列岛的四分之一。这还是考虑到日本幕府时代人口增长几乎因为主动的控制而停滞的特殊情况。
如果朝鲜半岛的人口真的过少,按照张海的想法那就像充实辽东那样组织一定规模的移民再搞一个“农垦兵团”式的官田区域。
在确定了初步的构想之后,对朝战事的商讨工作马上就在南京皇城能开始商讨并准备组织事实了。
按照对日攻略的不少经验:征朝之役的兵力组成为两个公安军步兵旅战斗群,大概一万人左右,再加上驻扎在南京的步兵第六旅群外加海上力量一共一万七千人组成。
因为兵力规模的动员计划并不大,而且在有了对日作战的经验之后炮兵和攻坚力量其实可以进一步削弱,涉及海训,攻坚等各方面的准备也比对日本的远征低的多,因此可以说作战行动随时可以展开。张海也迅速召见了第六步兵旅的旅长杨波,进一步询问合适了城内部队的战备情况。
第666章 征朝之议(二)
杨波对于征朝攻略本身并没有多少意见,这几个月来第六旅的官兵也一支没有放松战备。只是杨波也担心如果第六旅离开南京城,南京城内的新军主力部队就只剩下近卫部队以及新组建的第十旅群,全国多数的新军主力部队都要远征海外了,还将是十个步兵旅八个在海外的局面。
起初的时候张海对这种局面也有些担心,但是在这几个月以来的明查暗访中了解到了如今南京城市民战备、人心、国库财储后的不少事情后觉得这并不是不可承担的风险。
“征日作战好歹有个消灭日本武士阶层,消除亚洲战争策源地,为日本善良民众伸张正义之类的名头。这征朝作战难道就这么毫无征兆的出兵开战?”柳香在放下有关国库的事情专心放在兵工部方面的事情后,闲暇的时候也多了很多。但在张海的要求与默许下也并不忌讳在平常的时候谈论国事。
虽然柳香算不上什么书香门弟出身,但是身在传统中国的环境里也多多少少读过一些书的情况下,对于这种**裸、毫无理由、完全出于利益考虑的对外作战行动还是有些转不过弯来。而且也担心这种“缺乏道义”的战争对于士兵及国民本身的影响。
张海却并不以为意的说道:“想开战,理由当然不会缺乏。须知自卫满朝鲜甚至更早的时代,朝鲜北部就算是在中原诸多政权的势力范围之内。更不要说自汉武时代的数百年时间里包括如今朝鲜京畿道江原道大部本就是直接属于中国势力范围内领域。是靠了晋后数百间中原动荡的混乱历史,这些地方才终究脱离了中央王朝的管辖。只要我们提出清算历史上的要求,那就意味着朝鲜政权几乎要全部放弃现今的三大古都,这个条件他们一定不会答应。就是答应,也不可能在十天之内讨论出结果并落实下去,这样我们攻占整个朝鲜的核心地带也就有了理由。”
其实张海想说的不是“十天之内”,而是在袭占朝鲜中央王朝之后给“你们两个小时的考虑时间,两个小时之后我们立即开战”,哪怕不如珍珠港或巴巴罗萨那样也差不太多。
但考虑到这时候的实际通讯条件,这样做写在史书中确实显得有些不好看,也有些蛮横无理才最终改成十天。也就是哪怕只有昼夜二百里水平的驿马向各地也能达成往返传信的时间。
经过出征前最后的讨论,进攻朝鲜的大致方略张海也同杨波最终确定了下来,出征的日期,是谁也难以想象的腊月初一。
从黄海一带由海路征战朝鲜,冬季实际上是个最不好的季节。当寒潮袭来时,春夏季节看似平静的浅海海面上会掀起不逊色于南方乃至大洋深处的巨浪,虽然无法堪比海上的风暴,也足以让海上的绝大部分渔民乃至寻常的商船望之生畏。就算是对于新军主力部队的船队也将是巨大的考验。
而且黄海一带在冬季的时候临近北面的海冰,这些海冰虽然比不了传说中极北之地海域里的冰山,却也对船只的航行带来不少危险。
“如果遇到最坏的情况,你们有没有把握?革新天下的大业固然越快越好,但其实也并不急于这几个月的。”虽然张海在这次行动之前看过不少的内外奏报,对第六旅这两年以来充分的战备以及经常性海训也已经有所了解,但还是有些郑重的问道。
杨波没有走过场似的应付式承诺,也认真的回答道:“冬天黄海海面上的海况很坏,如果是跨越东海那样的远洋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我们准备的队伍人力充沛,可以用很快的速度昼夜轮番以螺旋桨动力航行。而且对面的陆地大,不会一不留神就进入远洋。整个航渡过程如果顺利,我们用一昼夜的时间就可以从最近的胶东半岛抵达对岸,这可以将海上的风险降低到最低。而且我听经常走海路的人说,远洋上的潜流远非北方海域可比,只要我们的速度够快,完全可以把抵达预定地带的误差控制在**的路程以内。”
想到北方海域不同于东海那比较短的距离,又没有台湾海峡那样复杂海流,张海的心才算彻底的放下。
张海又叮嘱道:“李氏朝鲜不同于列岛诸国,中央的分量不小。只要我们避免其首脑大部分的外套,或许就可以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不论是对手答应我们的条件,还是各道的驻军赶来勤王,都会进一步减少我们日后的负担。”
“弟子明白,请圣主放心。”杨波回答道。
携载第六旅的船队规模算不上庞大,不过六十余艘船而已。在征日战事的高峰时期渐渐过去后,新军主力部队也有了足够多的船只用于再江上巡逻或是海训。南京以北的江面上,几十艘规模的主力战船船队时来时往也就不是多么新鲜的事情了。这也最大限度的增加了队伍行动出发时的隐蔽性。
外国译馆里的朝鲜使者这几个月以来通过方方面面的渠道也大致了解了有关新朝的一些情况。让这些外国来使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时代基本被列入**机密的一些事情,竟然能够从新华书局对外开放的书馆中查到大致的情况。一些这时代看起来的军国大事也竟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公开发行的报纸里。
这些情况甚至包括新军核心部队的大致编成,远征日本的出兵情况,每天每时战斗的不少细节。张海始终觉得那种把军队内的保密范围过度扩大的行为是一种落后国家军事上不自信的行为,反而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不过,旧历十一月里南京官方二级报刊《新朝时报》中的一篇章及一段话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责任不能忘记,因此从邻国做起改造核心日本列岛从根本上消除人民的威胁是新朝政权的责任,历史同样不能忘记:秦汉时代属于中华的朝鲜越国等旧地,也该到了清算的时刻了。”
第667章 征朝之议(三)
公开发行的报刊在外没有隐瞒他人耳目的意图,在宫城内自然也无隐瞒的必要了,而且宫城内的不少消息反而更准确一些。
当十一月下旬船队已经默默出发数天,远征朝鲜的消息也对内外公布一两天的时间后。张海就接到了宫内个别人躁动不安的消息。最终还是负责内情的田彦带来了话:“安置在南院的那两个朝鲜女子昨天大胆的直接请求觐见,要不要。”
“我既然没有封锁那两个女子消息并将其彻底隔绝软禁的意思,听听她们想说什么也好。”夏天的那件事情后,包括张海在内的不少人都有些惊弓之鸟,但随后就释然了:只要在起居行为上注意一些小节,自己的安全其实就没有大的问题。
两个刚满七岁的朝鲜小女孩儿经历过三年以上的特意培训,本身又是挑选出来聪慧明礼的孩子,再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平时又读了不少的书。还时常同张海身边的小女孩有过一些接触和交往,已经完全熟悉了新朝白话的口音,也了解到了不少事情,知道在这新朝宫中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禁忌与烦琐的规矩,反而忌讳不说心里话及相互之间表现的不坦诚。
因此在见到张海的时候没有再像数个月前的时候那样拘谨,反而在下定了决心后提气胆子像张海直接询问道:“外面传闻新朝最近要对朝鲜用兵,这是真的么?虽然我们没有亲人,但还是十分担心曾经教授过我的那些师傅们的安慰。”
张海将这件事情在最近对内外公布,当然也就没有忌讳这些:“是的,收复唐汉时期的旧疆,甚至将朝鲜半岛的南部也彻底控制起来,就是新朝这一次将要出兵的目的。估计明天的时候,大军就会在京畿道一带登陆上岸,后天的时候朝鲜王城里的皇族高官们就有可能被控制起来。他们外逃的可能性虽然有但却很小。朝鲜的国力战力与人口都比日本列岛弱的多,预计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国家就会被我们的人控制起来。即便我现在要改注意,或者由我来亲自派人通知汉城,那也根本来不及了。这也是我敢于在这个时候将消息公开的原因。”
两个孩子的神色平静,但其脸上的沉重似乎根本不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有的:“为什么?如果说那些倭寇千年来到百年来曾经表现过野心,可我不论从师傅那里,还是新朝的史书中都没有见过朝鲜曾经在历史上入侵中国的纪录。新朝是个拥有亿万人口的大国,为何不论隋朝的时候还是现如今,都要入侵朝鲜呢?几百年来,朝鲜对于中华可是从来没有任何异心,还受过万历援朝时的大恩。”
张海沉默了许久,对两个小女孩儿说道:“隋唐征朝之役或许是个错误,不论从方式上还是目的上。因为他们没有对于战争长远的考虑,仅仅是为了大国的面子而已。但是在今时今日,彻底消化朝鲜半岛和日本除了有利于新朝解决最近五到十年的财政问题外,也有利于永久性的免除中华可能面临的危险与局限。如今的世界或许很多人还不了解,但用不了多久不少人就会看的到:今日之世界已经不是大一统的天国迷梦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