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限。如今的世界或许很多人还不了解,但用不了多久不少人就会看的到:今日之世界已经不是大一统的天国迷梦时代,而是中华,中东,西方多明多国力量并存于世相互竞争的年代。如那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一样。中华人口众多地大物搏,但正因为如此:政权乃至整个社会上层的**多,考验多,民众的有效组织也非易事,内部矛盾潜力巨大,还有很多落后的思维习惯与风气。因此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即便是面对人口比朝鲜还少的北方少数民族,也不能保证稳占上风。即便是身为天帝之使的我,也没有十成的把握让这个国家在世界的搏亦中始终一帆风顺。我必须在我有生之前,为这整个世界三分之一的民众谋求一个安全与稳定的地位,让任何强大的外部力量也不能够利用日朝两国做为威胁中华的傀儡和跳板。我想:即便是你的师傅,乃至你们的君主若是处身于我的位置上,在拥有类似力量的情况下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张海继续对两个孩子耐心的说道:“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狭隘而自私的民族主义,但一亿人和一百万人或一千万人的利益能够对等么?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性质与规模本来就不同,何来对等一说?要给全天下的人带来谋求真正幸福与解放的机会,就必须最终消除国与国之间的界限,真正意义上的一统天下。这样,不但免除了战争之苦。也避免了那些危害社会的食肉者借助国际分割而维护自己利益的可能,这也是大同世界的前提条件之一。而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肩负其一统全球责任的,也只有我们中华。也只有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未来比例还可能更大的中华一统整个世界,才不会成为整个世界的寄生者,能够真正肩负其进步的使命。”

张海并不介意对两个小女孩看似有些直接的问题耐心的解释和教悔,尽管这么做的目的之一可能也是给今后的宣做题材而已,当张海也报着一丝希望:这两个颇有天赋的孩子能够最终真正的归心。

田彦乃至张海身边的几个亲卫对此却并没有多少信心,还是对张海提醒道:“这两个孩子的年纪还小,可当年的事情也不能忘记了。”

张海这时也回想起了当初青州城内的不少事情,的对田彦等人回道:“放心,经历了至少两次教训,我不会在这些事情上重蹈覆辙的。”

为了避免误会或可能的芥蒂,张海在晚上例行公事般的将这一天以来的事情对柳香也提了提:“香儿放心:经历过几次危险,对于这些事情我回注意的。这一阵时间的紧张和忙碌之后,前方要打仗了,可我们这之后的生活也能轻松不少,平日里的战备,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可仗真要在海外打起来也不是我们这些身在后方的人能够左右的了。”

第668章 冬夜登陆

新朝四年寒冬腊月,胶东半岛以东的大海上凛冽的寒风与气流掀起了狂风巨浪。刚刚在入冬时结冰的海面在汹涌的波涛中没有多长时间就化为了粉碎。零碎的海冰伴随着巨浪拍打在船舷上发出令人胆寒的响声。

再加上海面上从白天到夜里持续很长时间的雾气与黑夜,这一切都让那些在南方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们也见识到了北方冬季海域里海况的恶劣。

“这么大的风浪,一直向东会不会迷航?要不要偏北一些?”入夜的时候,第六旅旅长杨波有些不安的站在船舷上眺望着那似乎深不可测的大海。

“不用。这北方的海域虽然冬季风浪大,但是浅流并不大,只要掌舵的注意,应该不会偏航太远的。”一名在北方海域经验丰富的船长说道。

同阴风阵阵的船舱外不同的是,船队船舱内的却似乎不那么寒冷。每艘数十吨不过百吨左右的海船上往往装有近二百名官兵。这些官兵将一昼夜分为两昼夜。每三个时辰一班交替轮换着踏动着人力螺旋桨向前飞驰,其他的人或者在休息,或者负责值班中清理灌入船舱中的水或零碎海冰,一片繁忙火热的景象。

也正因为冬季海面上的大雾浓烈外加船队的规模不是很大也没有拉开太广的距离,从凌晨到入夜这段时间内船队幸运的没有在中午至下午这段能见度还算好的时间内被过往的船只发现。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在天亮前抵达彼岸,船队内的不少官兵们在夜晚依旧展开火热的劳作蹬着踏板推动着船只向前开进,但是为了为后半夜展开的登陆作战,强度明显比以前降低了。各船的作战连群腾出不少时间用于休息和养精蓄锐准备应对天亮后的挑战。

新军主力部队里有个传统:那就是因为战斗力的绝对优势,不像很多近现代军队一样在战斗详报等方面搞什么分级保密。也不在意向队伍里的官兵们讲述各个部队的战史战例。因为新军至今在战场上的绝对战斗力优势使得官兵们即便了解到真实情况也不会觉得自己是一名炮灰。

起事以来的不少战斗,虽然新军主力部队往往能够拥有绝对的战斗力优势,但敌人仿佛从来就没有太弱的对手。不论是过去的明军,南方的海盗,北方的满蒙又或者是东瀛的倭寇,由于种种机缘巧合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些队伍战力虽然在新军主力部队面前不怎么样,却都是能够认真备战拼消耗的对手。如果是兵力众多的攻坚作战,免不了要付出不少代价。极低伤亡的战斗虽然有却很少见。

因此杨波不用想眼前也似乎出现这样一副情景:大部队开始乘小船在黑夜里冒着海水风浪向滩头逼近,然后黑暗的夜中如风的呼啸一般响起箭矢的破空声与连绵的弓弦声,紧接着的就是负着重甲的官兵们如同顶着冰雹般的砸击一样向前推进。并在敌城城下和敌城城头乃至街道上都展开激烈的战斗。敌人源源不断的堪倒一个又上来一个。。甚至,在设想到在夜间遭遇敌人埋伏的水师的可能。

或许是整个白天的乘风与踏桨使船队航行了大半航渡距离,还远远没有到午夜的时候船队前面不远处负责侦察的小船就发现了零碎的海冰越来越多,似乎越来越靠近陆地了。

在黑夜里探路的小船忽然在百步外用一闪一闪的灯火之光发来信号。那是小船发现了滩头信号。

为了防止搁浅,在微弱灯火信号的联络下大船船队也尽可能的减速停了下来。后面的船队开始逐渐展开横队并逐步的放下小船向滩头驶去。

同日本列岛攻略的不少登陆战相比这此登陆战的海况最为恶劣,又是在黑暗的夜间,因此在利用小船运兵的过程中不时有人落到了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幸好第六旅负责登陆的官兵对此多有准备才没有出现非战斗减员的情况。

登陆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敌情,这让不少官兵们有些紧张的心稍稍宽了下来。登陆的部队也没有太多的重炮和辎重,这也使得上万人队伍的累计上岸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在黑暗中完成了整个登陆的过程。

上岸的队伍派出不少侦察人员沿着海岸展开了侦察,并向陆地的纵深展开侦察。这才发现了北面不远处的那在黑夜里暗白色已经结冰的江面。海岸也很广阔并且在观察了罗盘后确定海岸大致南北走向,这才确定船队不是莫名的在黑暗中迷航在了某个小岛上,而极有可能是抵达了陆地。

万名官兵展开连绵七八里左右宽广距离继续向前逼近,才终于确定这不是荒山夜岭而是很有可能是拥有不少人烟的京畿道心腹地带。

朝鲜的社会组织力虽然不像日本,但也比拥有上亿人口的中原王朝强出不少,不少村庄即便是靠近海岸的在夜晚也没有严密的防守和土围。因此在队伍夜间经过的两个小村庄内很快就有几十名百姓被从睡梦中拉了出来,并由各营配备的翻译进行单独的讯问。

如中原一样,临近京城平川地带的百姓民风并不彪悍,面对黑夜里全副武装上岸的大军除了一些在恐惧中神智不太清醒的,大多能够开口正常说话的人都比较老实的回答了问题。

这的确是朝鲜的京畿道,不过汉城府距离此地的距离还要再向东北方向四五十里左右大概一天左右的距离才能感到。

杨波得到这个消息后迅速下达了急行军的决定,临时编成的四个营群十六个超级加强连八千名左右的官兵以超编的连群为单位,相互之间间隔一里左右的距离展开了宽大正面距离上的夜间急行军。每行军半个时辰左右就进行一次休整,在人烟稠密的村落群中打探有关道路的消息。

就这样:尽管黑暗和寒冷带来了不少困难,但也仅限于困难而已,加强的第六旅群经过六个小时左右的强行军终于在黎明前有一支边缘的队伍发现了汉城府城头,并没有错过目标。整个队伍就迅速向目的地集中起来。

第669章 脆弱城防

队伍逼近朝鲜京城城头并做好侦察和进攻前的准备的时候,尽管冬季北方的太阳往往升起的晚,曙光也将那王京城墙辉映出来大概的轮廓。

新军主力部队中的不少骨干军官们这几年来以并不算多的兵力征战南北,见的城头也不算少了,很容易从城池的大小推测出城池的人口乃至可以动用守备力量的规模。

这朝鲜王国的王京要比寻常的府城乃至省城都大上不小,架设在城头四周的火炮想要完全覆盖城内核心地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按照对于中原不少城池所了解的经验和知识来看:即便这府城中有不少王公贵族的私府花园占地很大,人口也应该在二三十万左右的样子。一座王京的人口就有二三十万,朝鲜还有像平壤府,开城府那样的重点大城,仅仅这些核心城池在如今的杨波估计来看就至少要有四五十万以上的人口。

如果是这样:那么整个朝鲜八道二三十州牧此时的人口绝不可能仅仅只有两百万,五百万是至少的人口数,近千万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杨波的心中感到一丝压力:人口估计二三十万左右上下的王京,按一般的规律守军至少有三万人,如果及时的动员城内的青壮五万守城力量也不是不可能。这样规模大小的重点城池通常就就会有足够的兵力用于防守了。

那朝鲜王京的城墙也很奇特,虽然没有进行被覆加固,但垛口很小,似乎投射和抛射攻击将是守城方主要的守城方式。那城墙不少地方还是依托山岭而建,城内也破有不少高地。虽然位于人烟稠密的平川地带,但却也是多多少少的一座危城。

经过大致的评估,杨波就已经做好了付出百人上下的牺牲乃至几百人的伤亡经过一翻恶战才将这做城池拿下的准备。在凌晨抵达城头下的战士们也在进行着短暂的休息准备迎接烈度不小的大战。

腊月初二的朝鲜王京城头上负责当值的人并不多。因为上千年来,似乎很少有什么势力是直接在这附近由海路登陆直攻王京,就算地军在这一带登陆也往往能够得到足够的警戒,更别说这寒动腊月的朝鲜西侧的大海怎么看都不是适合航渡的时节。

城头上的人最初发现城外似乎有异状的时候也不过当成了寻常的匪岛海贼之类。

“这也真是奇了,海贼倭寇们竟然还有在这个时节出来的?而且竟然跑到王京附近来撒野了。”城头上一名两班出身颇有些武艺的军官笑道,不知道是给自己还是他人壮胆。

“幸好天色已经开始亮了,这些人白天想要闹事儿的话,咱们几个就练靶外加捞功!”

不少的军官骨干们似乎颇有自信,不过在城头上值勤的大多数人却有些不以为然:校场考核不由自己负责,应敌的事情自然也论不到自己。

太阳渐渐的从东面远处低矮的丘陵上露出了头,就在晨光刚刚照亮了整个天空使得整个城头比较清晰的时候,第六步兵旅群的进攻终于展开了。

三个团规模大小的作战营群的主攻方向上,四百架十二连装枪铳忽然间展开了火力,彻底压制了城西,城东北,城东南三个方向上各百步左右范围内的城头。威力并不算打的弹丸接连不断打在城垛上飞溅起不少碎屑。

与此同时,二十四门铜鼎炮也接连不断的把数万枚一两左右重型火绳枪弹丸大小的铅弹斜着抛射出去。

这些攻坚前的火力准备只是新军主力部队进攻时例行公事般的开胃菜而已。可是见到对方似乎没有多少投石机或弓箭火力从城内抛射过来,偶尔射过来的箭矢似乎也没有什么力道,就由先锋的精兵展开了第一轮冲击作战。

在进攻的三个先头加强连六七百名第六旅官兵展开冲击作战的时候,超轻臼铳展开的火力也一下子变的猛烈起来,并由全面对城头的覆盖逐渐转化为对几个城头要点所进行的封锁。

朝鲜王京的城头并不算高,先锋官兵又多有相关的作战训练,很快就以轻便而连成一体的云提排攻上了城头。

令攻上城头的第六旅战士们有些不适应的是精心的火力准备和准备迎接对方弹石箭雨的心理准备像是一下打在了空处。登上城头才发现除了几名畏缩在城垛内侧的伤员外,大部守军早就已经在火力准备的时候就一哄而散。

虽然没有多少准备好的城头堡垒,但朝鲜王京的城头并不像不少中原北方城墙那样平直,有不少凹凸起伏的地方可以做为城头防守的屏障。

可当逐渐攻上城头的战士们沿着城墙稳步的展开进攻作战的时候,却根本没有在城头遇到任何抵抗。那些城头上值班的残兵往往只有退到城门楼附近的时候才会时不时从楼内射出箭雨做象征性的抵抗。

第六旅没有急于攻城,当配属给各队的炮兵也搬上城头的时候,就展开了对这些城门楼的轰击。

原以为真正的抵抗在这里,可是直到从城头上到城头下的四十八门各队长炮发射的上千发炮弹彻底将整个城门楼打的残破不全的时候也没有多猛烈的火力从城门楼上射出。反而不少城门楼内顽抗的守军在猛烈的火力威胁下最终选择投降。

整个对王京城头的进攻行动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攻城的队伍就基本控制了整个城墙。在这个过程中仅仅只有五人负伤而已,却没有一个人战死。这五个负伤的人还有两个是在登城的时候被己方的掩护火力所误伤。

“是不是这城头上早已埋好了炸药或抛石雷?”见到敌人的抵抗意志竟然这样薄弱,这是不少官兵们的反应。

可是当负责侦察的战士们检查了整个城头乃至城墙内侧,并对不少的俘虏进行了临时讯问之后才最终确定:朝鲜王京上的守军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强敌的时候,还真就是这样脆弱。累计城内各三万的大军实际只有数千人左右在广阔的城头上值班,而其他的不是在城内打杂帮工或者在外面的田地里出活,就是权贵们的护卫去了。

第670章 朝鲜王宫

在江户攻略的全军战报中,也提到过城头被轻易的拿下,而敌人的抵抗主要集中在宫城附近乃至市区之内。这使得占领了朝鲜王京的第六旅官兵们也不敢大意。

同江户城比起来,此时的朝鲜王京面积只是稍小而已,并不足以让哪怕八千人的加强步兵旅从容的展开进攻,杨波只得留下三千左右的兵力负责朝鲜王京城头的防御,迅速率领五千骨干主力官兵沿着朝鲜的主要街道从三个方向直逼敌城的中枢地带。

有过不少战事经验的杨波乃至新军部队中的军官骨干都清楚:这种重要城池的突袭作战,讲究的是惟快不破。拖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让守军反应过来组成象样的抵抗。

朝鲜王城之内的王宫规模还是超过了不少战士们的想象,如果不论故宫内有很多运输相当困难的巨石巨木,建造成本远非一般,仅仅以外在的建筑规模来看:仅仅一座汉城王京内的宫殿总面积就丝毫不比像北京或南京那样的大城逊色。其建造的规格也要超过明时一般的王7。

不过曾经经过张海不少时日的教育,在逻辑思维上并非外行的杨波很快也就想明白了:朝鲜虽然是一个人口顶多只有数百万最多不会超过千万的国家,但政权的财政组织能力却并非一般中原王朝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可以并论。再加上它没有战备上的高负担,用于皇宫开销的规模就不会比中原王朝那样的大国逊色多少,远超一般王府了。

朝鲜王宫的正宫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景福宫,面积相当于故宫的三分之二,不过因为几十年前倭乱的缘故这里却已经萧条了,主要的建筑群不少毁于战火,比张海刚刚抵达南京时已经荒废近二百年的南京宫城还要萧条。

而另一座建筑群昌德宫从城头上用望远镜望去却还算完成并且气势恢弘,面积至少相当于故宫的一半,虽然也是二百多年前修建,却在几十年前的倭乱中保持相对完好。除此之外,城内还有很多王府规模的宫殿大宅。

见到这种情况,杨波也多多少少感觉到一丝欣慰:这个人口不会超过中国十分之一的大明藩属竟然有财力修建这么多宫殿,那么整个京城的地浮财就决非泛泛。说不定不会比在江户城的所获少。

面对规模庞大的宫殿群,杨波依然采取了分兵进攻以最快的速度力求将对方的权贵控制起来的做法。

整个朝鲜王京之战,第六旅在发起进攻后的一刻种内就控制了完全没有抵抗的城头,而在不到半个时辰之内以最快速度突袭入城的大军就已经将城内的重要宫殿枢纽保卫起来。按照杨波的估计,在第一营群以一千五百人左右的兵力进攻最为重要的昌德宫,那里多多少少应该有些抵抗才是,就给进攻昌德宫的第一营群配备了较强的十六门九斤弹加农长炮。

刚刚停下来就展开火力的九斤弹加农炮仅仅在三分钟之内展开了六七轮开火就以百余发侧射的炮弹在宫城的三处轰开了缺口。

面对那些时不时探出头来似乎还打算抵抗的宫城内守军,猛烈的枪铳火力瞬间就席卷了那些向外露头的人。而从不知明的方向上抛射过来的弓箭则迅速遭到了配属给第一营群的铜鼎炮和加农长炮以霰弹的覆盖性还击。

仅仅因为宫内守军短暂的抵抗付出了两人重伤,七八人伤亡的代价,第六旅第一营群的队伍就迅速的控制了整个宫城。而朝鲜王京内的其他各宫也几乎都被进攻的队伍在很短的时间内无血占领。

不出所料的是:尽管第六旅进攻的部队异常快速而迅猛的控制了整个城内的要地,李倧等少数朝鲜皇族要员在仓促之下还是有了躲藏起来的时间。但是在各个连都配备了翻译的情况下经过一个时辰左右的甄别及现场审讯朝鲜王国的仁祖李倧乃至不少的人都被从寝宫之内的柜子里捉了出来。仅仅不到一刻中的警戒时间没有让这些人有后世崇祯那种从容自杀的运气,而是在仓皇之间就成了阶下囚。

旧历腊月初二清晨朝鲜王京的惊变几乎让朝鲜王宫内的数千人直到被俘的时候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少人甚至猜测是不是又发生了什么宫廷政变。因为如果是外敌入侵,怎么也不可能来的这样突然。

可是哪怕对兵事稍微有一点儿了解的人们心却都沉了下去:最坏的情况,似乎发生了。这些全身都似乎用钢铁铠甲包裹起来,身背手持多管枪铳的强敌怎么感觉都更像是西边那个传闻中凶厉异常的帝国,这些人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几乎让整个日本列岛沦陷,能做到这样如宫廷政变一半的突然袭击也就不难想象了。

朝鲜王京的市区内似乎并没有像江户城那样的激烈抵抗,因此新朝大军也用不着在整个城内都点起熊熊大火。

整个进攻朝鲜王京的作战行动,只有一名叫做侯佳的第一营战士在战斗中被重型火绳枪击中了头部导致战亡,全部减员性的轻伤仅仅只有十五人。在短暂而仓促的战斗中:整个朝鲜王京动员起来的七千余守军乃至三四千皇宫附近没有溃散的武装力量也仅仅是死伤了一千余人其余就如那些宫女太监们一样成了俘虏。到了旧历腊月中午的时候,俘虏的两京官员的消息也都传了过来。

仓促之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朝鲜京官们混水摸鱼的逃出了府宅或者躲藏起来,大半也都被在家中或朝上轻易的俘虏了。

杨波没有犹豫,将从城内各宫殿府宅内的要人集中到昌德宫并展开了毫无顾及的展开了“公讯”

在让那些人得知是新朝大军清楚自己的处境之后,杨波并没有如有些人预想的那样宣布这次出征的原因,也没有历数朝鲜政权的“罪状”,而是直接而****的像个匪盗一般的询问宫内城内金银铜等通货财物的所在,乃至粮库以及帐本。

第671章 宫城拷掠

杨波当年随同张海一起起事,从乡野到府城也吃过不少的大户,不论是民间的土财还是京城的高官贵族都见过。一般来说对于这些人只要摆出一副“自己是蛮不讲理的土匪,绝非可以沟通的善类”那么就根本不会有多少人面对威胁摆谱。

很显然:要是面对少数民族正规大军或者什么大型政权的兵祸威胁坚贞不屈,那还有名垂青史的可能。而如果是被一股难以在历史上浓重留名的山贼海寇灭了,或者被不讲旧礼的人灭了,那连名垂青史也做不到。而且到了明朝后期,整个官绅阶层就总体来说已经逐渐失去了身居庙堂的社会责任,不再有哪怕两宋时代的意识了。

可是在新朝大军如匪徒般**裸的威胁面前,虽然被俘虏并且集中起来的朝鲜武官员大部分面有惧色沉默不语,但听到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