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时候告辞,此人表现的还真像一个没有太多阅历的寻常年轻人。但不论怎么说,这样的人才能来我们这里都是好的。凡外人,人情练达却太不可靠的人也不适合托以重任。“

就在马楠一行人坏着并不平静的心返回苏州城的时候。这三四天来,消息也开始传到了百里之外。江东一带不少地方的人都听说了新风阁出了一位魁梧而年轻的绝世高手。竟然在上百人的伏击之下安然无恙还重创了对手。

第810章 反新义士

“消息确定么?回来的人都可靠么?会不会是南京那边儿放回来的烟雾弹?”松江府境内一处小村落的地下密室里,一位年近三旬的青年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

“回来的人中,有我手下的一名还算可靠的兄弟。我检查过了,他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不像是曾经遭到过严刑审讯过,而任何伤势都不可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就没有痕迹。他的家人也大多在几年前遇难。我想不出他有什么被收买或胁迫的可能。在当初选人的时候至少我所在的那一组就已经很注意了。”一名看起来年纪不算的年轻人回答道。

说着那年轻人把一份很详细的回忆笔记递交上来:“这是我们那一组的情况。”

那位青年看罢之后不由的叹了口气:“看来,我们以后刺杀那神汉的机会越来越小了。”

“我有八成的把握可以确定:这位自称杨华的新风阁标头就是张海。”年轻人肯定的回答道。

“他是张海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有这么高的把握确定?“

“天下哪有那么巧的事情?身材差不多的两个人好找,但是身材差不多又同样有着惊世箭术武艺的人又会有多大可能?就回来的兄弟说:他们明明先发制人成功了,那船至少被十几支重火铳打透了,尽管是夜里,也能确定不是有什么坚固内防的普通小船。还有数以百计的投标和石块几乎把拿小船砸了个破漏不堪,里面的人绝对没有幸免不中弹的可能,就算是趴在船底也一样。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船内的人不知用了什么东西。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破损的缝隙内射出了威力大到可以把不披甲的人打穿的恐怖针箭。几乎在一瞬间的时间里,我们围拢在船边的几十人就被扫倒了,加上负伤的人,我估计至少有五十人在那恐怖如鞭炮般射速的针箭中伤亡。那个人又钻了出来如同没事人一样以想象不到的速度射倒了至少十几个人。幸亏我们选择的地点是在这江南秋季并没有多少晴空的黑夜,离开了岸边的火光就可以得到黑夜的掩护。不然,我怀疑这一次我们凑齐的人有全军覆没的可能。这就说明,此人不仅仅身怀可以瞬间杀伤的利器,还有就是以前的军中家丁甚至将领都少有见到的宝甲,还有着寻常人所没有的力量和武艺。就凭这些,我本来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他就是那新朝张海,只所以说八成,是因为此人也有那么一丝可能是张海身边极为重要的替身。至于他为什么敢不带护卫的单独出行?如果我也有这样的宝甲和利器,就是身边没有护卫又如何?带上一两个用于睡觉时警戒的妇儒,任何不利的情况下几十个人也近不得身,在这酷吏之国,除了官家又有谁可以随便调遣的了几百武装?”年轻人认真的分析道。

关于这一点,这位青年也似乎有所耳闻。在当年新朝平定后金的战争中,据说就出现过一位同样身材高大武艺高强的替身吸引了后金军队的主力。使得新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给当时的后金军以重创。

战场上的作战细节,即便在现代对于非民主国家来说也可以做为一种机密,不过张海在权衡利弊后并没有予以广泛的隐瞒,二人对此也是知道的。

“我看这也不算是完全的坏事,我还得到消息:那张海似乎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成为惊弓之鸟,似乎还有南下继续出来游玩的意思,自大的很。我们以后应该还有机会解决的。就算是宝甲,我不信还能挡的住炸药虎尊炮。警卫不多的情况下偷袭成功也不是没有可能。”那十**岁的年轻人继续说道。

可是听到这些,那为首的青年眼中并没有多少兴奋之色:“就算是如此又如何?这次我们的损失先不说。就算人们可以确定那人就是新朝圣主张海,他的神话也因此更进一步了。以会还能找到多少敢于行动,又有靠谱水平的人呢?他有那利器和宝甲在身,一两个或几个刺客去动手更加没有把握。”

不过当他想起数年之前新军南下江南那天昏地暗血雨腥风的时候,心绪却怎么都难以平静下来。时过几年之后,那国恨家仇仍然难以平息。夫人赵氏和还没有到开蒙年纪的孩子煌言乃至一家几十口人乃至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撒满了江东大地。

随着新朝四年那件事还有这几年来江东经济的发展,还有天下各地在并不算好的年景下迅速的恢复。不少人也都觉得新朝虽然严苛且轻视人,但那张海毕竟是神的使者而不是名义上的“天子”啊,继续对抗又能有什么好处?张圭章却并不相信张海真的是什么天帝之使。即便是什么神的使者,那也是终究要被上天惩处的恶神。对于手下的人,他也是这样教导的:如果真是上天的意志,那为什么上千年以前不让那王莽暴秦之流成事并流传天下?为何突然要改变自周以来的天下秩序,而且这样的突兀?

这位叫做张圭章的青年终于重新树立起心中的信念,并下定了决心:“准备传令各府差人前来进行大议!”

自从张海同江东的不少大族结下血海深仇的那一年起,新朝同从江东到周边不少地方各式各样的抵抗武装和民间会门也较量了有数年的时间。几乎在新朝南征北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整个江东数以万计的残敌就被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洗。民间的反对势力不得不从公开的起义转入游击,再从游击转入地下活动。最终连传统意义上模仿民间教门的地下活动者都被清洗了大部分。新朝那远非寻常王朝可比的反应力给了敌对势力以血的教训。

至新朝六年,江东士人残留不多的反新势力所建立的组织相比过去不得不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和调整,而且在严酷的淘汰中也相对的统一起来。

第811章 华夏会盟

“大议非同小可。在事情刚刚出了之后进行这样的盟内大议合适么?”那位年轻人有些忧虑的说道。

“这件事情可能产生太过恶劣的影响。有些事不是光靠传递消息就能解决的。”张圭章最终下定决心的说道。

经过无数血的教训,在不断的淘汰中江东反新会盟的组织也缺乏保守和严密。至新朝六年,不算流亡边缘地区的组织和势力,也不算以家族师徒为单位单干的,大的以反新为己任的江东地下会盟就只剩下以张圭章为首的华夏会盟了。

最初命名的时候,有人提议天地会这个对外的名字。但是天地与张海自称的天帝之使中的“天帝“有重音。由于担心引起误会而没有用这个名字。

也有人提议说:“新朝乱贼谋求的是天下霸业和一时为快。儒门不管有何主张或对经典的看法如何,谋求的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追求的是以民为本,并在千秋万世减少战乱和民众痛苦的时间,应该取名为万世门。”不过“万世门”总还是能感觉出有些别扭。

最终还是张圭章确定了名称:“张海虽然出身华夏,但追求的确实狄夷之道。尤其是在那些不份青红皂白的野蛮扩张侵略之后。天下义士不管出身何门,当以重塑华夏为己任。会盟的名称就定为华夏盟“

有不知道多少的反新民间地下组织从教门到会盟都是因为被打入了内线或者逮捕拷问少数人最终导致整个组织遭到破坏因此华夏会盟也进化的严苛而神秘了。

首先是规模相比过去的声势大为减少。没有仿效北方土匪那些四梁八柱之类的习气。整个华夏会盟的上层是十三名会长,负责从南直隶浙江两省镇江、常州、松江、苏州、扬州、嘉兴、湖州、杭州、绍兴、严州、衡州、金华、宁波十三府地方上的事物。会长之下只有三十到五十名左右的亲信。并规定会长以下的亲信不得超过五十人。整个华夏会盟的盟内成员不过五百余人左右。内盟成员中只有很少的人拥有掩护职业,大多数全脱产的习武或者学习铁器火药之术。因为有掩护职业,就有可能被发现不正常之处,就很容易暴露。而盟内成员每个人原则上所吸收的盟外成员不得超过十个人。这十个人主要目的是从事经营活动以保证经济与物资上的来源。盟外成员的吸收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在原则上:必须能够被证明没有超过一个月失踪时间,也就是内盟成员所熟悉的人,但又要尽量避免亲族成员的加入。因为亲族是首先会被怀疑的。

当然还有一些可以放宽标准,那就是气色不是太好肌肉也不是太多的寻常少年,在入会的时候门槛低一些。主要是做为最终起事时的战士与骨干来培养。

整个华夏会盟的成员也大多比较年轻,会盟中的骨干也不过大多二十岁上下的样子。都与新朝有着血海深仇的人。

而且为了安全起见和避免被各个击破,分布在南直隶与浙江十三个府的各会逐渐集中在自杭州至松江府一线,有什么风吹草动的情况下更便于转移。特别是通过水路转移到南方或北方的边远地带。

同时,盟外与盟内成员的接触也总结了不少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接触的地点尽量是可掌控而有利逃脱的夜晚。盟内成员尽量避免暴露自己的相貌以面具和不停更换的暗号做为联络手段等等。

在这样的安排和布置之下,华夏会盟成立的一年以来终于再也没有遭受什么严重损失,蓄积了一定力量的张圭章在苏州那里的盟外眼线得到疑似张海的人出现消息之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反应,布置了袭杀的安排。

这一次刺杀给与会内的不少人都带来严重的震慑,但张圭章却要树立起整个队伍的信心。不然的话如果再像以前不少组织那样发生有骨干成员叛变的事情,华夏会盟必然会发生严重的问题。

尽管各会所在的地方尽可能的相对集中起来了,并且可以走水路或海路。可大议这样的事情还是小心谨慎的花了五天左右的时间才把人手召集起。

因为风声太紧,只有距离杭州比较近的几个会长按规矩的期限感到了。不过在外面没有牵绊的几十名盟内骨干还是利用夜间和分批行动,并利用杭州总坛附近的地道网络完成了聚集。

“你们来之前?盟内的兄弟有没有出事的消息?”张圭章先是关心的问道。

“最近的风声很紧,还好大哥当初你的提议是正确的。我们不能中武侠小说的毒,在这新朝核心地带的龙潭虎穴之地。必须抛开世间的一切牵挂才能真正的做事。不过不少的盟外弟子都在最近失去了联系,按照规矩我们也不敢轻易的主动联络,可是再维持以前那样的开销,恐怕要出问题啊。我们在杭州的财源一时还没有问题?”

“诸位放心,我们的收入来源以及资财的储备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诸多位还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习武读书这方面。各秘密地点的兵器火药工坊也可暂时停工一两月。”

张圭章话风一转,向前来的人询问道:“出了这样儿的事儿,说说你们对那个人的看法。很显然:这一次我们盟内盟外的人都损失惨重。但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大致的确定下来了,那新风阁的标头,至少有九成以上的可能就是张海本人。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位‘新朝圣主’,他身怀最精良的铠甲与瞬间可以杀伤几十人的利器,有这样的底牌,他当然敢于只带一两个仆从就在外面跑。”

“盟主,您不是在说笑?什么样的利器可以在瞬间杀伤几十人?我看那人八成是利用盾牌和铠甲早就抵御住了攻击,在近战砍杀中杀伤了几十人还更可信一些。”前来的人也早就听说过消息,但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时张圭章拿出一根似乎是有着血迹的巨针:“大家见过这个么?”

第812章 所托非人

火药为动力如吹箭那样发射出去的巨型钢针看起来如钉子一般。

在这时代,这种如长钉一般的大针制作难度反而相比一般的绣花针要小不少。不过当接过这枚“暗器”的几名专门的铁匠师傅看到那细致的三棱刃还有如精钢一般的质感和光泽的时候就不由一皱眉。

这两年来,华夏会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打造和储备军器准备积蓄力量图谋大师,不少人都已经开始对铁器有所了解。而这三个人又是专门教授众人的铁匠与军器师傅,自然能制造这样儿精钢制造、尺寸细小、形式还非常难以加工的东西成本又多大。

“如果让三位仿造,说说大概多长时间可以制出这一枚三棱长钉?”张圭章询问道。

三名铁匠沉默了许久,才由一位年近半百的人回答道:“不包括原胚的成本,就像我们三人这种级别的铁匠,大概花上两个月的时间或许可以加工出一枚来。而哪怕比我们稍差一些的,那是给多长时间也难以做出合格的。其成本恐怕百倍于寻常战箭,比一般的火枪还要贵重了。一次能够挥霍出数十近百这样的针箭,这真是骇人听闻啊!而且如果我猜的不错。这种兵器最难的还不是这三棱针箭,而是它的发射装置。我做过不少的火铳,这两年来也练习过鸟枪。深知这枪管口径约小,对于弹丸的合口要求也就越高。这一分粗细的东西还是钢状,我都不知道制作这种兵器的人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着肉眼难辨的合膛问题并发挥出传闻中那种威力的。或许用软铜或者比较软一些的砖石才有可行性,可如果那样。发挥出这么大的威力,整个兵器的重量又怎么会小到可以随身携带并可以灵活使用的地步呢。“

“大家应该明白些什么了?“张圭章思索片刻后问道。

前来的众人也都若有所思起来。华夏盟这三位铁匠不敢说自己是什么巧夺天工的神匠或什么全国最顶级的人物,尤其是见识过新朝那些诸多不可思议的铠甲兵器之后。但至少也都是从事打铁三四十年,并且平日里做工次数比较多,在同类铁匠中也比较突出的人物。如果连这样儿的人都认为制作这么一件兵器,由顶级工匠负责依然要花费不止上千两的成本,又有什么人会配备这样的兵器呢?能随便拿出几千两银子的大户或许有,但有钱不一定就能召集成百的顶级工匠去为自己做一件兵器。什么人有能力具备这么大的势力?仅仅凭者一点,那人的身份就更加呼之欲出了。

可是即便如此,想到那恐怖的随身利器还有新朝在这东南之地的严密统治,想要伏击这样一个人,所要冒的风险和代价却依然是极大的。

“只要没有让那人成为惊弓之鸟,我们也不是只有巨大损失而没有收获。我不相信新朝的君主单独微服出行仅仅是为了在这东南发达天下脚下之地看一看‘朗朗乾坤’,他一定会去更远一些的地方。我们下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同那些在高压下被迫逃亡到西南、岭南、西北等地的义士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天下之大贼,才有早一些还天下长久太平的机会。“

就在张圭章等人鼓舞士气的时候,张海带着杨思也已经来到杭州多日了,颖儿因为受伤严重则在路途中被秘密送回了南京。

新风阁交给的张海事情当然也没有拉下,张海身上的伤本来就微忽其微。一百几十斤的贵重银两对于张海来说虽然直接带在身上也不方便,但是利用扁担还是很轻易的将物送到了杭州城外城新风阁分号的落脚处。按照事前的规矩确认身份后把财物交给了一个叫做王浩中年人。

事情办完之后按照与马楠等人的约定,张海暂不需要回苏州了,而是在杭州城外城的新风阁分号那里暂时担任保镖工作。

张海也自然显得很尽职责,这杭州城以前张海并不是没有来过,加上前世的见识广博,很多人觉得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于张海来说却引不起多大的兴趣。如往常一样下午睡觉,晚上值班习武并同身边的杨思分开值班。经历过运河上的那件事情之后两个人更是不敢有所懈怠。

一天下午张海正在休息的时候,新风阁里忽然来了几个装修的工匠。这些日子以来新风阁本就在扩建之中,值守的杨思也并不以为意,也不敢在张海休息的时候离开太远。

不知怎当张海在黄昏醒来的时候却发现出了自己以外,留守在杭州分号的三个伙计五六个护卫只有两个人焦急的赶来,而其他的人却都不见了。

晚饭张海并不在意,独自同杨思出门在外,在吃的方面张海的原则一向是从来源到加工都由自己负责。即便是饮水也往往如行军时一样有自己的水壶,无需麻烦他人。

可得知事情的原由之后张海却还是有些忧虑的陷入了沉思。

原来王浩并非新风阁的族人亲戚,因为在家业扩展之后所需要的人手众多,而新朝在原则上又对大型家族有这样或那样的限制,这使得新风阁不得不在扩展业务的时候新雇佣一些外面的人手。不仅仅是员工,还有负责管理的不少人。不用问,这一躺押送银钱的任务对张海是考验,对那位带着数名手下刚刚来新风阁不久的王浩同样是一次考验。

不过王浩可没有张海那样的坦然,在第一次经手重金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带着两名伪装成工匠的手下把刚刚运到杭州分号不久的重金卷走了。

“这件事情同我们没有多少关系,圣。当家的又何必如此忧虑?难道在见识到我们的实力与背景之后那本来就树敌已多的新风阁还敢以这为借口拿我们怎么样不成?“

张海沉默片刻后回道:“我不是为这件事情忧虑,新风阁当然不敢找我们的麻烦玩栽赃那一套,我是在思考我是不是哪里错了。以往的一些事情,我是不是有些想当然了。“

第813章 资本之思

张海在军事和管理领域的一些创新和想法再加上集思广义曾经创造了不同于西方军事历史发展史的奇迹,但认真的反思政治经济领域的得失,似乎还是第一次。

在前世,因为晚年的境遇,张海曾是中国语境中的传统保守主义左翼。并不像很多同龄人那样信任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那一套。不过这方面的政治偏见到了晚年也没有年轻时那么极端了。

在明末这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中,张海的认识也随着地位的提高而发生转变。他认识到就算有一二百甚至更多能不打折扣提自己分担负担的小女孩儿们的帮助,最高统治层所能进行的严格管理与掌控也是有限度的。

靠那些管理上的创新经营十万到二十万人大概一个后世大型集团公司规模的组织,可以做到几乎没有什么“大企业病”或官僚主义迁移绊。整个组织在严格的监管与成员筛选下充满活力。比颠峰水准颠峰时期的国际知名企业还更强不少。毕竟公司单位的人员成分复杂而且没有理想主义加成。。

但是如果放大到一百万人或几十万人规模的组织中,就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首先必须有足够多像刘洪涛那样有能力且值得信任的人。这还是新朝在政治上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单位,可以利用部分政治优势和自己所营造出来的神权加成的结果。

如果哪怕放大到哪怕类似新中国建国初期那个国有经济规模的体系上,此时新朝通信与技术能力还有国民认识上的诸多缺点就会暴露无疑,旧时代的烙印就会充分体现出来。自己在那还好说,毕竟自己所积累起来的威望还有人们眼中的神性是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历史人物都没有条件具备的。

可如果自己不在呢?一个虽然有所威望,但没有达到自己这种程度的领导集团呢?长久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在缺乏国际压力也缺乏国内动力的情况下就会逐渐丧失。除非国民素质真的进步到了比现代那些先发国家还要强的地步。

这样想来,张海最终还是觉得应该真正意义上扶植民间经济的发展。苏联社会能做到的事,17世纪开国的新朝那还远的很。

这也是张海这次微服出行的目的之一。当然不是为了扶植什么跨行业领域的财团巨无霸,而是要支持那些敢于顺应新朝和时代的人打破中国传统工商业千百年来的枷锁与习惯。搅动起一潭死水,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更广大社会优秀人才的力量来促进近现代化。

可是现在张海却发现,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在中国的乡村,曾经充满着宗族主义家族主义的影响。可工商业领域又何不是如此?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基本社会组织就是以家族为基础的家国同构模式,离开了大的宗族和家族,中国社会上就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连新中国时代教育普及带来的同学关系也没有。

除了繁衍后代延续香火这一生物领域的本能,整个中国社会竟然找不到真正广为认同的理想,当然现实而肤浅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除外,也缺乏追求真正事业的理想。

不仅仅中国如此,受中国传统影响比较大的很多国家到了现代也陷入一种矛盾:没有靠的住的外人,即便有靠的住的外人从自我利益出发也更追求短期的利益和功成名就。而依靠出色的“内人”虽然可以让企业有着更长的寿命周期,却在创新领域与活力上丧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