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碗口铳发s的抛s弹丸很容易杀伤掩蔽物之后的敌人。不过在前明的时候,火器的制造即便是在太祖成祖那时候也往往很粗糙,火药的标准化程度乃至保养水平就更别提。用碗口铳发s出去的炮弹杀伤不了几个人不说,打的还没有人力投石机远,也没有人力投石机准,往往只是在攻坚的时候起到一些威慑效果罢了。
可新朝起事以来的战争,全新的作战方式以及无数铁血构成的教训已经让残明势力中的并不少人深刻的领悟到了“认真“和“精益求精”能够给火器带来的巨大改变。
沉默了许久,周遇吉也大致在心中有了一些东西,这两年来他也很重视有关新朝算学等方面的一些知识,不再是过去的那种门外汉了:“如果我们也用新朝那种标准的六两臼铳,当然很那难杀伤那些全身都用连片式的钢皮包裹起来的的强敌。我们必须研究出,需要怎样规格威力s程的弹药,才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对付一切单兵防护以及简单的工事,我想来想去,也只能是炮了。最大抛ss程不超过二百步,最好一百五十步刚刚在敌军步兵火力威胁距离之外的炮。这炮又必须能够发s足以砸塔一般攻城掩护器材及寻常车辆木排等重防护的威力,这样的炮大致应该需要多大的重量。”
在以前,总结这样的经验可能需要无数试验,但如今周遇吉却有把握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
第865章 残明火器(二)
得到了不少从府城里搞来的文教书籍,也有不少投靠过来的前新军官兵后,周遇吉开始了解了一些过去只有新朝所掌握的“物理算学”和“风阻基理”大致也有了一些估计和测评火器的算法。【】
一般来说:前明还算合格一些的火器,大概每两斤重量可以保障安全的火器威力为一百五十焦尔。不论粗短型的或是细长型的,只要不过于夸张都会在这个范围附近。
这几年来周遇吉等人痛定思痛的态度尽可能的学习东南一带新朝官营工场的一些管理方法,并且在工匠奖励等方面不惜重赏,并且每一颗铅弹乃至每一包火药都经过检查。在工匠们自身有所动力的情况下终于把火器的质量改善到每两斤左右的火器可以承受六百焦尔威力左右的水平。
懂得从新朝普及教材那里了解的动能势能算法和一些基本的判断经验,很多测试也就不一定立足于实际制造火器进行试验了。
在大小金川附近也有为数不少的险恶山崖,用搞来的蚕丝或风筝线制成尺子并测量距离,通过木杆吊着的铅球下落时的威力就能判断出什么样威力的弹丸可以破坏车辆或木排一类的东西了。
这些工作当然也需要不少的花费和功夫,但总的来说成本还是节约了不少。大概不过五天左右的功夫,周遇吉就大致有了一个概念。对朱燮元报告道:“哪怕是四五十丈高度落下的铅球,也基本上需要三寸有余直径的九斤铅弹大概六七千焦尔的威力才有保障破坏和威胁大多数木排防护,没有三四十斤的分量根本不成。但三四十斤类似虎尊炮级别的轻炮哪怕加上必要的弹药,那也在一两个人可以负责的小组可以使用的范围内。并且这种改进型碗口臼铳的所花费的成本还算能够接受,炮身连同弹药即便用铜制,也不过四五十两左右的成本。如果我们每个营配备一个加强的连还有必要的骡马车辆,那么一个营就可以获得百余门碗口铳的火力支持,一次作战每营可以获得千余发炮弹的支持。若是采用投石机,就是再轻也得十个人才能用的了。”
朱燮元对于当年的兵事也多少有所了解,知道新军主力部队一个特点就是不但个人防护强悍,而且他们往往在战场上敢于大胆的以松散稀薄的队型同对手交锋,甚至敢于摆出单排迎敌的事情,而且还十分擅长个人土工。不是没有过人想过效仿新军的火力体系以霰弹回应之,可大多却没有多少效果。
“这样会不会太浪费了?”朱燮元有些怀疑的问道:“就算这炮的精度靠谱,实战中恐怕至少需要三四十发九斤重弹才能杀伤一人吧?考虑到对手的还击很可能还会更多。“
周遇吉有些沉重的说道:“我军的战斗力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是很难同新军真正的精锐主力部队相提并论的。以十打一,如果能够单单靠炮火给予对手两三成左右的杀伤就是很不错的成绩了。而且如果在相当不利的情况下我军要同新朝周旋,大多数时候很可能要回避敌军的精锐主力,主要选择那些并不初中的公安军进行战斗。这些碗口炮在攻坚野战中就能起到相当作用了。
就在残明不少新编练的部队和工匠于四川西北藏区边缘的群山中忙碌的时候,张海所率领的队伍也行进在滇桂之间的崇山之中。在这一带,已经没有了水路可通,张海以及身边的队伍只能行进在茫茫的大山之中。
为了防止张海等人的迷路,当地官员做了很多准备,每一里左右就有一个负责引路的小组随时负责传信。近卫部队也轮流派出二百人规模的侦察部队不厌辛劳的前出侦察。
早春西南大山之中的劲风不少,因此航空热气球也没有跟随着队伍前进,只能靠精锐的人力去攀登那些高山险川进行前出侦察。这样一来,为了给侦察队伍足够的时间,主力大队也只能以并不算快的速度行军,大概平均每日前进不过三十里左右,如同一些旧式的大军一般。
好在这样如绝地一般险要的地方并不算多,周围的山势稍稍缓和一些的时候队伍就尽可能的加快前进速度。一些不算太为险恶的宽阔山谷,张海等人派出去的侦察部队也只进行有限范围内的简单侦察了。虽然这样的地方上山更容易一些。
在很大程度上,张海也盼望着在那样的地方遇到埋伏的敌人。因为张海还算是有一些信心,在新朝统治当地已经有几年的时候,就算再差也能发现上万规模的大军调动的迹象。
在安隆司那种广西西部土司势力强大的地方,虽然队伍见到过不少的当地武装前来在周围的山上查探的人,可这些势力或许是被当年新军强悍的威势所威慑,没有什么人敢来找麻烦。有几家土司还在新朝并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主动前来热情的迎接或者送来礼物。
对于这些人张海也不敢怠慢,不过更多的也还是警惕。因为如果说有残敌的大军潜伏在山里的少民那里,那么安隆司境内就是一个极为危险的地方。
可队伍终究还是有惊无险的通过了广西西部的安隆司地界进入到云南的汉族为主及与不少少民杂居的地方。
这一路上行来,终究没有碰到过什么贼人匪类敢打张海等人的主意。宋子悦在这个时候紧张的精神也稍稍有些放松下来,同张海在一起的时候提议道:“刚在不少地方若是真有几万大军埋伏起来并早有准备,那还真有些危险。我觉得我们不能在这样冒冒失失的以身犯险了,应该更采取更主动一些的态度,对那些边疆民族威*利诱,我不信在这一带就没有什么线索。”
宋子悦在张海的印象里并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这个提议还是让张海身有感触,而且也思考了更多一些的东西:“以往的征战中,我们过于凭借实力,什么危险都敢冒。但是如今我们有了足够的资本,就应该锻炼一下队伍的主动性了。”
第866章 西南四省
张海所率领的队伍过了广西西部的安康司,进入滇桂黔三省交界一带的安龙所稍做休整之后就继续向北前进抵达永宁卫一带。【】
新朝并没有庞大的官僚体系,行政区化也没有像很多改朝换代之后进行不小的调整。很多地理地名依旧是延续明代时的称谓,在新朝的行政权力结构中,依靠强大的中央政务处理能力和情报能力直接跨过了“省”这一级重要的行政单位而直管到全国大概三百多个州府。很大程度上如同幕府或者前秦时代的军事化封建政权一般实行军政一体的政治结构。
这种权力构架相比明清时代已经发展逐步成熟的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来说无疑是落后的,如果是一个传统王朝这么搞,非要出大问题不可。可是张海宁愿在一代人的时间依靠新朝强大的中央能力忍受这一点搞军政府,也不愿意现在就利用那些旧知识分子阶层缔造一个新的“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在中国官僚政治的行政历史上,因为过于庞大的人口规模,省一级的势力太强而削弱中央执行能力的问题一直存在。清代采取上有总督下有道台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官僚阶层的能力,但也带来行政层级过多的问题。而民国以来不少时候则是通过大区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会给国家的统一造成问题。
新朝中央强大的武力乃至前所未有的神权色彩般的威望,使这一历史难题至少可以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化解。
在省一级的单位中新朝依然有一些以公安军独立野战部队为主的单位,并不执行行政管辖职能,而是利用原来的卫所驻地控制战略要道和战略要地,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领导与监督各州府的作用,这些独立公安军野战部队更多的时候是以“流动监察”的方式存在的。对下层的影响并不绝对。
不过当张海亲临西南的消息传开之后,各府与省治军事机构的负责人并没有闲着,都派出了两人或三人小组组成的代表前来迎接。地理位置虽然重要但规模并不算大的永宁卫也逐渐的热闹起来。
永宁卫是西南地区张海等人所行进线路上第一个距离少数民族地区比较远,规模也尚有一些的重镇。当张海所率领的队伍抵达的时候,已经有陆续云桂黔滇川四省三十余府代表百余人早已做好准备的前来迎接了,这些人除了携带必要的信物之外并没有携带太多的护卫以示敬畏。
自从新朝六年之后的不少事情之后张海也养成了小心谨慎的习惯,没有贸然同这些队伍接触,而是派出外情部负责联络的人员进行了身份核实之后才决定召开一个临时会了解了解情况。
当然主要也是以张海身边的替身为主,张海身边的几个战士负责旁听。
省府一级的公安军负责人有不少虽然没有近距离的见过张海的摸样,但总觉得来人的长相有些蹊跷。可这样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且有经过相互验证的队伍当中都没有什么人提出异议,也就不在怀疑了。不少人也都猜测到了可能是张海身边的替身,这显然也能代表新朝圣主本人。
“各省府的人往往在过去的新军主力部队中也曾经担任过军官,而且在来往的奏报参考中也了解了很多东西。即便是前来迎接,也没有忘记携带一些基本的汇报。
“从广西到贵州,沿途我见到很多县的县营规模并不大,还在经过检查并没有多少空饷问题,差缺多少也都如实上报了。”一边翻阅着这些政务奏报,主座上的人一边沉吟着。
其中负责西南地区的四川省成都省治机构负责人回答道:“西南广西地区共有县治机构五十二个,府十;贵州地区下辖县四十一府六,四川地区下辖,县一百一十府十五,云南地区下辖,府八,县七十。整个西南四省共有府治机构三十九,县二百七十三。四川倒好说,算是人口千万的大省,也不算太为贫困,平均每县人口七到九万左右。而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县的规模就要小的多,平均每县城乡不及人口四万。而且地形不便交通匮乏,土地也算不上好。以我新朝的统治力虽说养五百常备官兵及上百文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再加上每县百人之一左右的教育开支乃至杂项救助投入,就不得不借助中央之力了。真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财政自给。
关于西南等地的经济调查张海也略知一二,云南贵州广西几地除了少数地方外大部分都可以说是温饱线上下的贫困地区,即便是四川等地也有很大比例的贫困带。就是同样的人口数,人均经济水平能有中部二类地区的六七成,江东一带的半数就算不错了。
本就不算多的西南四省全国七分之一人口,在经济上大概只有全国十分之一左右的规模。而在当地财政负担上,至少一半左右的财政需要外地调入。
三年来随着外地白银的流入增多,当地白银价值也逐步减少,不少地方的粮食价格在类似的年景里已经同二类地区无二了,这也使得新朝六年一年需要调入的白银规模就达到五百万两以上。
“似乎西南之地很多先天上的不足几乎是难以改变的,我有一个提议,也不知道可行不可行,只是期望诸位对西南当地事情有所了解的大概参项。我们在其他各省不少地方都在进行着人口方面的调整。阻力虽然巨大,暴露问题也很多,但还是将数以百万计的贫瘠地区人口调到了相对宽余地区的地方。西南当地的民众的乡土意识怎么样?如果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和移民,有没有压力?”
出忽意料的是,四川省治机构的负责人同时也是西南地区的督察万程回答道:“应该没有问题,过去有湖广填四川之说,如今西南一带在该朝换代之际少有的没有经历大乱,人口调出也不是问题。”
第867章 西南四省(二)
万程继续说道:“西南地区同外界的交通不便,但是在川东长江关口峡谷一带,新朝开国这几年来已经做了不少航路标识与水文测距工作。加上人力螺旋桨船只很大程度上的代替拉纤,长江水运虽然在入川的时候会遇到不少问题,但由川到出川的水路,目前运输潜力还是很大的,不比广元那一路逊色多少。在不影响其他运输的情况下,水路每年就能运输十万人出川,再加上西南其他几条交通干线上的陆路,每年出西南三四十万人口不成问题。大概连续迁移十年左右人口压力就会在很大程度减轻。”
听到万程这样说的时候,张海的心中是有不少疑虑的。他很清楚在江东以外的不少地方基层政权的实际状况和能力。这种贫困移民迁徙工作肯定会带来不少的弊端,这会不会成为当地官员勒索收益的一个重要来源。
正在张海这样思索的时候,万程的话锋也似乎开始转了转:“不过我担心:在数百万贫困地区的汉族人口迁徙出西南后,很大部分的土地就会被周边乃至同汉族混居的当地其他民族占据了,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情况。
在现代人的印象里,相对于北方西方等境外民族,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总的来说是比较安分的,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西南的哪一个少数民族真正给汉族王朝带来象样的威胁过。张海也曾经忽视这些西南当地民族,认为这些人只是麻烦一些而已。因为对中原王朝没有过蒙古或建州那样的严重危害,也没有太强的战争决心。因此张海也就不好意思采取新朝在草原与东北等地的那种残酷政策。
这一路上,西南少数民族似乎也没有怎样主动的招惹事情。相比并不知畏依靠骑兵可以机动驰骋的北方各族,西南的少数民族虽然在明朝曾经两次大规模参与叛乱,但在平时,整体上还是知畏的。可是张海却知道:要彻底解决全国不少地方因为地理条件而带来的先天贫困,除了迁置移民以外可采取的手段并不多。否则那些贫困地区就不会到了现代还往往难以解决了。西南不少地方的交通,当张海走过之后才知道要在这些地方修路的难度有多大。即便道路有适当的改造,但马政的发展在那些地方却存在极大的问题。更别说即便是马车走一些休整过的石路,耗费也要比中部平原地带大出不少。
“我也无需隐瞒什么,如今朝鲜日本等地已经被彻底征服,零星的抵抗也无需占用太多的主力部队才能压住。整个新朝主力部队已经有相当多的队伍可以腾出来了。我打算以大军做为威慑,在整个西南地区展开彻底的改土归流。各府省来说说自己那里的情况吧。如果按照我们一般水准的移民牵制费,并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会不会出什么事情?“张海询问道。
万程皱了皱眉回答道:“传统意义上的改土归流好说,整个西南各地除了藏区的部分地方外大多会答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当地还是会有很大自治权力。只不过是要交一些税而已。可是如果涉及到迁界移民,又或者是按照我们新朝的规矩办:要求所有适龄儿童接受我们的教育的话,这就会出大问题。各部的首领可以接受人质外派,却绝不会放弃其旧有的权益与利益的。这一点,同我们汉族的那些牛鬼蛇神相比不会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如果按照新朝的办法来改土归流或者迁界移民,我敢肯定:就算圣主拥有以前的帝王所无法拥有的威望,新朝武功之威世所鲜有,还是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叛乱。规模,极有可能超过当年的奢安之乱乃至万历时期那场西南动荡。”
万程说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郑重沉重之色,意思也就很显而易见了:不是劝阻迁界移民,而是要雷霆一般的手段彻底的解决西南等地的问题。
在西南这几年以来,其实对于为何相比北方少数民族,西南的少数民族从来不像女真蒙古那样有威胁的原因,万呈等人也了解到一二:首先就是地理上的不便造成各个山寨部族的组织松散化。长期的封闭生活使的黎苗等不少民族无法像平坦旷野还拥有众多马匹的北方少数民族那样相互之间可以长期处于竞争状态,并由此诞生出一些强大的势力。
在当年奢安之乱中那些叛乱武装对明军的作战中,这种现象也表现的很明显。再加上巨大的技术鸿沟与物力鸿沟,这就使得新军主力部队出身的万程对新军主力部队有没有能力搞定西南毫不担心。
张海的替身没有在会上做出立即动兵的决策,至少新朝七年秋季以前不在西南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也是张海出发之前的打算。当然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潜伏于西南等地的残敌打算把事情闹大,在今年特别是自己还在西南一带的时候就就起兵。
如果自己这一躺那些残敌能够忍耐住性子没有动,那么新朝就必须抓进时间赢得主动了。换位的思考,张海认为如果自己是周遇吉朱燮元那些人,如果在自己光明正大出巡西南的情况下都没有动,那就说明了坚定了长期积蓄实力的决心。就算对于新朝的全部底牌再为不了解,凭借当年的种种也能知道,不等十年,是根本等不到机会的。
“如果你是朱燮元等人,会把复国的基地安排在哪里?”行营中的张海向宋子悦询问道。
宋子悦不像张海身边的那些小女孩们以处理奏报为主要的工作,不过还是了解很多东西。思考片刻后随意的说道:“其实海南等大岛算我们新朝统治力最为薄弱的地方,特别是那里有很多土司建制都没有的少民控制区。不过也不对。那些人不会不知道我们在海上也有巨大的能量,岛屿这一点可以排除了。如果不是国外的话,那我猜测要么是草原旧地深处,要么是藏地边缘。在远的地方,要么距离中原过远地理限制巨大,要么是威服于新朝的他乡之国,未必接纳。”
第868章 工读学校
草原旧地深处当然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虽然说整个草原上的蒙古各部在新朝三年战略决战的时候几乎都被洗劫一空,但是这几年来整个草原上还是陆陆续续有了一些西北地区的贫困民众出关准备寻求新的生活,中亚面孔的一些人也时不时的出现在草原上。【】
新朝比较堪战的公安军主力配合在北方轮流执行任务的两个新编的主力旅还有大量有组织的汉民也只能控制重要冬季牧场和重要水源地等不少地方。
控制了这些地方,对于大股势力的草原部落的崛起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但弱说数万人口或更少规模的小型游牧部落,在贫瘠的漠西也并非没有存在的基础。
张海也逐渐明白了为何草原之患在历史上曾经两千年不绝,不是当年汉时的胜利不够具有决定性和彻底,归根结底还是传统王朝自身的能力有关。如果新朝社会像19世纪的欧洲一样全面近代化,那草原问题就不是个问题。可在暂时,新朝还难以腾出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
不过,对于那些残敌有没有可能以草原为依托?张海以及身边的不少人都倾向于至少不是最有可能的选项。对于拼死一搏的底层百姓很多东西无所谓,可是对于不少的残明军官乃至亲属来说,他们能够真正适应游牧于贫瘠草原的生活方式么?
这样算来,残敌最有可能聚集的地方也只有川藏交界一带的边缘山区了。
“我更希望我们的政策公布出去之后,西南等地不愿意真正融入的山民们能够比明时更大规模的闹一闹,也只有这种情况才能把整个西南一带潜藏的势力真正的调动出来。”宋子悦说道。
宋子悦是曾经负责过这两年以来的新军编练工作的。如今新军主力部队包括正在训练当中三个月内就能获得完全战斗力的,连同近卫部队一共多达二十五个旅群。排除京畿要地的防御以及日朝等地占领所需要的战略值班外,随时都可以出动十六个旅群连同辅助力量及炮兵大概八万左右的大军投入到任何一个方向上作战。
在新军主力部队的作战历史上,很多时候都是旅级别的小规模部队甚至更小规模部队的机动作战。往往以很少量的部队去应付规模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