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为知府及其手下好象是没有暴力对抗我们,我们用数百次扎针针决他不太好吧?”施彬的一名手下笑道。

“我既然这样,我们只扎它一百针就好了,只要每针控制在三分左右的深度,体质弱些的人也死不了。”这时候刘子云赶了过来威胁般说话的同时把数根针分别扎在了那两个被关在站笼上的人身上。又把知府拉一同拉了过来准备行刑。

疼痛与惨叫声中,这些人终于明白了早已被富贵所淫的人是根本成不了英雄或者烈士的。

“我说!我说!我全说。。”

这知府一家当然没有老老实实的就把全部的家底都交代出来。不过在刘子云等经验丰富的吃大户行家拷问之下终于把价值三万多两银子的现钱和其他价值四五万两的有流通价值的贵重物品及钱货的准确储藏地点供了出来。同时还有这城里其他一些大户商户的帐本之类。

其实张海一些自幼习武的核心弟子对外面社会的了解还是远不如刘子云等人,起初的时候见师傅的一些言论看法乃至起事以来的行为不少人都觉得有些苛刻了。可听闻到这时代的那些伪善之人对于平民百姓的残暴,才觉得这些人在这时代的悲剧也终是咎由自取,并不值得如何同情。

“关于这些事情你怎么知道如此的熟悉?是否受过什么仇人的欺辱?如果有可以说出来。日后只要我们能够遇到,定当为诸位了解怨仇。”李峰在事后思索了片刻对刘子云坦诚的讲道。

刘子云闻言就知道李峰等人有些误会了:“小瞧我们了不是。对于我们这号教门里的头号侠客来说,我可以同你这么说:在我教起事之前就算我去夜探济南府,那里的镖师和护院也只会以飞黄石打在我的身边不远处以做警示。挨打的那些顶多是平民百姓小偷小摸一看就没有跟底的小贼而已。像我们这一类的人物,那些大户们抓着了我们通常也不愿意结怨,都是欺软怕硬的主!”

了解到这些,李峰等众弟子终于明白了师傅为什么这千百年来的传统社会如此敌视,立志以改天换地般的革新为终生的目标。

拿下城头之后,张海还有大弟子刘洪涛等人并没有随李峰刘子云等人一起去抄府衙,而是分头直奔事前了解到的东昌府各铁匠铺、木工场、城中粮库、武库、染坊、残余军营及马场等军队所需的重要部门。

在城头留守的三四百老营勤务人员及少量新兵骨干用于防备城头和管训那五百左右新接受过来的俘虏兵外,主力数百人在几万人口的府城中忙碌到阳光渐渐转黄的时候才把所需要的物品归结整理完毕。

“在城中的府衙还有一些有关联的‘官僚资本’缴获金银铜钱各种通货十万零三千两;铁匠户七十多户、包括一百三十多名学徒在内的家属;合格的辎重马匹二百多匹及拉车的马车七十多辆;还有足够我们这一千多人水上行军的船只及;铅弹火药方面的收益不多,如果有几天的时间临时加工改造的话也刚刚够保本而已。”负责整理的学塾弟子将这次作战的暂时收益讲出来的时候张海还是觉得与最高预期有所距离,要独立应对各种威胁,目前队伍上的家底还是有些薄,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消化这些收获。

而攻占东昌之后下一部的进军方向又提上了张海与核心弟子等人的临时议程:是立即去解邹县之围还是先在这里停留一段日子并攻略周边围魏救赵?

。。。

第89章 陆军水战

弟子们讨论是救援邹县还是在附近发动百姓精选人手扩张声势的时候,张海却有些沉默不语。还在少年时期的张海虽然没有多少社会经历,但从父亲那里耳闻外加前世逐步记忆起来的诸多知识却让他在与弟子们讨论问题的时候能够思考的更多一些。

“现在的我们不是考虑如何出击,而是如何防御的问题。”首先发言的确实张海的大弟子刘洪涛。

一张根据张海对地形地理的大致印象外加父亲在直隶山西山东一带多年的知识激烈所绘成的草图摆在了众人的面前。

“东昌附近的运河水流流向似乎是由南向北,我想知道的是是否整条河流上的流向均是如此?”刘洪涛问道。

张海思索了片刻,只有一个大致印象:“大运河的水流虽然并非一直是由南向,但至少在邹县济宁附近一直到黄河这段河道内的水流流向是由南向北,通常南来的船只无需纤夫”

身为张海的核心弟子在文化与算学方面都是经过言传身教的,对于一些常识也有个大致的概念,如果真如师傅所说那么如果敌人走水路,昼夜不停顶多一天半的时间就可以从济宁一带抵达东昌,而如果从东昌南下没有纤夫几乎不可能。

“怕什么?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在没有大铳的前提下府城攻坚我们都不怕,还怕与敌人进行水战?”张万勇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

张海的众弟子在水战方面没有多么渊博的知识,但长期以来的作战经验使大多数人觉得陆上的明军即便在最有利的状态下也是不堪一击,狭窄的河道上还怕与敌人进行水战不成?

然而张海对此时期的明军水师却是或多或少有一些印象,不论当年梁路海战之时对日本战船还是在越南内河作战,甚至哪怕是同此时期的西洋人交战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惨重的大败。这一方面是因为宋元明初以来的东方造船技术有着深厚的根底,即便在这时代也没有同西方拉开明显的差距,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此时代的西方在弹道学和火器的发展方面其实也是半调子。朱元障时代以来形成的以火器和火船代替接弦战为主的作战方式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不过,这却难不到对此问题不是没有全盘思考的张海,张海转身向父亲**问道:“父亲,这运河上的水深都向东昌城外这样可以不会水的人也可以下水游泳么?”

“当年在武安老营寨的时候为父只是听一位外出走水路的朋友大致聊过此事,除了江淮这样的大河,南方河段也不过刚刚能把人没入而已。如今不是汛期,又是在江淮以北,大部分地段的河深不过齐腰而已。水泊梁山那一带的湖泊或许深不见底,但受制于运河与周遍河网也不可能有走海的大船,不过车轮船和舱山船如果并非满载,也不是不可能在此时通过。”

车轮船和舱山船是什么张海不了解具体的数字,但大致有个印象,估摸吃水顶多就在十几吨的样子。内河能走的大船显然也就是如此了,需知此时代大多数远洋的海船也不过就是类似哥伦布麦哲伦时代那种几十到百余吨的海船而已。

如果想定敌船的最大排量是十二吨,标正的把它按入三尺河低大概需要数万焦尔的能量。人力能够在野外方便携带的重物约莫二百斤或一百二十公斤左右是极限,需要四个人抬或者人力车。这样的重物若要至少达到五六万焦尔的能量每秒三十米以内的初速也足够了。这样的威力相当于寻常五六千斤配重物四五丈臂杆的配重投石机,即便达不到重心沉底所需能量的实际所需,也足以使船舶漏税倾覆。

最大射程八十到一百米左右用黑火药发射的“投石雷”是解放战争时期曾经于防御战中存在的土装备,用五公斤左右的黑药发射百余公斤的炮石雷也事实存在的。看来,若要对付这种寻常的小船或者火船抛石雷是最佳的选择。

如果是水战,发射这么大后坐动量的武器或许像一二号的福船那么大的船才能承受,可陆地上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了。而且即便是陆地上的简易土垒也比这些小船要坚固,对射起来可以完全不吃亏。

默默将以前的估算结果心算的差不多,张海对众人说道:“水战与陆战总是不同的,我们没有在摇晃的船上近接作战的训练,甚至没有相关的投射训练。我们的那些臼铳虽然可以在近距离以密集火力杀伤对手,弓箭手也未必是敌人的那些投射兵可比。但我们中绝大多数人的箭弹连守城敌人那些木排都难以打船。和敌人在双方都有工事依托的情况下拼直射火力,就算有为师还有几个高手的帮忙,能有一比十的损失比就已经是顶天了。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从张海的语气中,众人知道师傅早已胸有成竹,仔细的聆听着接下来可能的部署。

整个队伍在休息之前重新进行了整编和部分调整。在战斗中表现最为突出,业务也最为精熟的三十名学塾弟子成为火器小队的队长,另外六十名为副队长,吸收二百四十名体格偏差一些的俘虏兵编成三百三十人左右三十小队的火器部队,共编为六个中队,六个最优秀的学塾弟子做为中队长。

二十个核心弟子及一百个习弓少年还有俘虏兵中对于弓箭已经有过一定基础或有力量天赋的一百名年轻俘虏兵形成二十个小队四个中队二百二十人左右的基层弓箭部队。

张海、还有武艺最为突出的李峰,刘洪涛,外加跟随自己历经多次战斗已经有些作战经验的张万勇和**还有优选出的十余名核心弟子分为五个指挥组。指挥一个由两个火器中队组成的火器连队外加四个混合连队。

杨秋霞及几名负伤或轻伤中的核心弟子还有众张家家匠负责规模二三百人的老营还有其他一百几十名俘虏兵的管理。

刘子云等人已经在实践中部分的证明了自己也交够了投名状,当张海还是觉得把这些人分李峰的指挥组更为合适,他们带来的那些人则被安排在老营。

。。。

第90章 陆军水战(二)

部队重新编组后形成了五个主战连队五百六七十名官兵的野战部队,老营及训导人员不包括少量伤员在内也超过五百人左右,形成了一千一百人左右的体系完整部队。这个规模的兵力当初在盐山庆云一带交战时也不是不曾拥有过。可那时可以依仗的核心力量不过张家家众及其弟子一百六七十人左右,其他都是还不怎么堪战的临时武装。

经过战场的淘汰考验和大半年的整训,如今这上千人的队伍中绝大部分水准都至少在敌人的精兵质量之上。

原本张海打算只在东昌的整编中为今后全队扩充成几千人规模可以独立应对敌主力的“营”做好准备。

可总结多次实战经验乃至考虑到敌人也大量装备臼铳后带来的威胁,张海还是决定以包括五百战兵左右的一千一百人的队伍形成完整的独立作战单位,更靠近后世意义上拿战时代以来营的概念。

精锐武力为核心乃至远远超出这一时代的近现代化训练使得即便只有千余人左右的总规模,也可以在战场上支撑期一个难以被对手以投射兵器集火杀伤的最小作战面积。虽然没有成熟的火炮也没有燧发枪队伍可以完全忽视对手大部分铠甲防御的杀伤力也使得提前了一二百年达到或接近了拿战时期同规模欧洲军队的水准,甚至还要更强一些。

队伍在刚刚编组之处肯定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说旗帜军号等大范围的指挥联络体系虽然大多数普通战士也已懂得,但还是没有在战场上更多的检验。刚刚编组之处就进行作战的话组织和协同也不可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但对于应付现有的对手来说却已经足够了。

“今天晚饭后全军进行重新整编之后大家要正常休息。从明天开始,队伍就要临时做为石匠进行一天左右的赶工,然后南下执行作战任务了。”晚休之后的各基层单位临时小会上,弟子们传达了张海关于下一步行动的安排。

同主张“愚兵”的传统作战思想不同,张家新军诸多骨干已经是有理想信仰及主观性的作战意愿的队伍,将可能到来的作战行动透露给下面的战士不仅会减少上下级之间的距离隔阂,还会鼓励队伍的士气。就算是那些愿意为理想信仰而付出或牺牲的骨干,也不愿意自己因为不明不白也不知价值多少的原因就牺牲掉。

“听说我们明天要去干石匠活再去打仗?这是要干什么?”小队里初来乍道的那些刚被编入的俘虏兵不敢多问,火器小队里的一名普通少年战士向副队长问道。

“当然是去做投石雷了,虽然没有实训过,但是当年在师傅家完整的制作方法和要领我们都复习过很多。现在来不及让你们背射表,照命令还有我说的做就可以了。”

阳历十月六日整整一天,数百人队伍除了少量负责警戒的人外都在紧张与忙碌中度过。采石并不困难,城里的府衙和城头都有不少厚在两尺左右的巨型石砖。可要把这些石砖加工成哪怕并不十分规整大致一百几十公斤重量的球形还有称出具体重量,却比在硬土地上挖二十个土方量还困难。五十余个小队足足花了十余个小时的时间才备制出五十余枚约莫一百一十公斤到一百三十公斤不等的石弹。还进行了几次“试射”,按照称出的重量和大致的计算确定了各石弹的火药分配比例。当然这种“技术兵器”运用的也必然是张家新军那种严格按照规定制造和保管下来比较标准化的黑火药。

巨大的石块在爆炸声中从挖好的标准土坑中飞出的时候,即便对此有所了解的一些核心弟子也不由的感叹:有了这种技术性的爆破攻坚手段,以后攻城无需架起那些容易招至炮火的投石机也能破坏敌城头上的那些加固措施了。

当年黄昏玩弟子及战士们忙碌完毕后早早的就用饭和休息,没有进行夜会。至半夜时分经历了充足的休息后主战连队的各小队开始在哨声中集合于夜间出发。包括张海在内的所有主战连队外加老营募集来的一百名左右负责马匹和掌管火器的战勤人员约莫六七百人的队伍悄悄出了东昌府的东门沿运河向南赶去。为了避免任何可能的不必要风险,队伍还是尽量本着昼伏夜出的原则隐蔽行军。

在经过十月七日太阳落山后数个小时的行军后发现朦胧的月光下波光粼粼,方圆数十里水域的梁山水泊同黄淮段大运河连为一体。虽然这还不是海,但对于包括张海在内很多成长于内陆甚至沿海州府曾经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北方人来说,还是凭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大面积的水域。对于年纪还没有完全摆脱童年时代玩心的少年战士们来说不能乘船与敌人交战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

“师傅,你会水么?”大休息的时候刘洪涛无意中向张海询问道,按照不少弟子们的想法,师傅名字中带着“海”字那必然不会是什么旱鸭子。却不知这件事还真是问到了张海的短处。

当年张海还没有回忆起前世往事约莫七八岁的时候父母曾经带着自己去河边练习过游泳,旧时人们不懂什么科学训练,仅仅在后腰上系上一根绳子的情况下被父亲一次又一次的投入河中。结果练出了张海水准不俗的踩水本事,落入水中不会淹死。然而身子在向前倾斜哪怕狗刨似的游泳就总是要呛几口水,至今没有学会怎样换气和呼吸,当然也就谈不上人们通常意义上的“会水”

“为师虽然志在四海,却不会水。我们队伍上大多是北方人出身,会水的人也不多。虽说这船战并不是比水性,可为了安全起见这也是为师选择在陆上阻击敌人的原因之一。”在最为亲信的核心弟子面前张海没有像对其他人那样隐瞒这一点。

十月八日的凌晨曙光刚刚从湖的东侧露出光亮的时候,张海及战士们便放下各小队以“四人抬”式的网架抬着的五十多枚两石重量上下的石弹,负责运输的人也从马匹上准备好相应的盾甲火器和口粮。在大运河从梁山水泊的出口处两侧构筑简单的土垒准备迎击南面可能从水路赶来的敌人援军。

。。。

第91章 陆军水战(三)

从约莫阳历10月5日东昌失守开始算,直到两天临时驻守东昌府的残兵“先锋”抵达济宁的时候还是在临时任山东总兵杨肇基那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来袭的贼兵约莫有多少人?”杨肇基见到卢象升的时候语气严肃的问。虽然这个年轻进士的来头不小,又有文人的身份,但是犯了这么大的错还是使杨肇基理直气壮的责问道。

“回杨总兵,最多不过千余人。”卢象升很奇怪的如实回答道。一般来说这种败仗都是将敌人的兵力往大里说撇清责任,而卢象升却没有如此。

“你率领一个营几千兵马驻守在东昌府城,居然能被对手一千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破城,还损兵近半?我没有责权罢你的官,但必将此时上奏朝廷!你可有何话说?”

“东昌之败是我用人不当、治军无方、守城不利。但我还是想请大人相信:这伙人人数虽少,然而箭弹之猛战术之犀利前所未见,强横远在同等人数的东虏之上,万不可轻视这张家贼寇啊!”卢象升急切而认真的说道。

杨肇基在山东民变之前曾是山西总兵,自然知道卢象升所言非虚。但在他看来,馆陶山寨之战不过是这伙贼人当初在山地防御中占有极大的地利而已。若是在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攻城或者平原野战,万余精兵当可破之。

杨肇基又询问在山西时的挚友,同时也是负责督师山东境内围剿行动的赵彦。赵彦没有参加过直隶与武安境内针对这股流寇的作战,但在他的常识认知中:强兵就算是强如关外建奴的白甲,在双方都无骑兵优势的情况下正面与官军正规战兵对敌也不过是一以当十而已:“邹县之敌早已呈苟延残喘之势。我看已经用不着我们大军在这里长期围困。当务之急是以最快的速度拖住东昌之悍贼防止其流窜,先以六营水师及辎船协载火器营六千兵力在东昌之东安营轧寨占稳脚跟,再迅速往返以水路增兵以两万左右的主力协水师首先解决东昌之敌。”

杨肇基这才想起来:虽然临近北方运河枯水之期,但**月以来连降的几场罕见的大雨使得运河水位仍然维持在正常状态,这导致从江淮一带调来不少水营的大船,这些大船虽然比不得海上的福船船体的厚度却也完全可以抵挡寻常箭弹。

“告诉水师的人,如果遇到强敌不要轻兵上岸。他们要做的只是在东昌城外扎营而已,听到没有?”赵彦最后向负责向济宁府传令的人叮嘱道。

沿淮而来的水师六个营十二哨战船拥有二十多艘长过四丈,宽过丈余的大船三十多艘。七十斤以上二百五十斤以下的各种铳炮三百余门以及各船多达几百支之多的鸟枪,这让接到敌情后的水师统领信心十足。

在早已被官军所控制的广阔水面上,三四百艘鹰船、网梭船等小型船只以及三十余艘装满铳炮的大船似乎犹如那海上庞大的船队一般。而且在这内河湖泊上也无风浪之忧。

“那些海上的海主大盗若是没有船支的优势,在内河上与我们交所能用的招术怕也只是堵河了吧?”

“还有就是安置水底龙王炮?这么浅的水,埋伏水手都会被我们的船压死。传令各船:在进入梁山水泊以北的河道的时候让小船先过。如岸上没有发现大股敌人就排人侦察打探敌情!”

这些抽调来的江南水师不是没有同内河上的贼寇交手的经验,还是谨慎的做着部署。

负责查探的人刚刚登上梁山水泊与运河的北段交汇处的岸边,就遭遇了土垒里早已恭候多时的冷箭,凡是踏上河口岸边半里附近的人都不明不白的被穿过芦苇从的强箭所杀伤,余下的人不得不退了回来。

“敌人会不会放弃船只从陆上进攻我们?”在作战讨论会上曾经有位核心弟子向张海问道。的确,如果是在成熟火炮与燧发枪的年代,船支与陆上的堡垒对抗是不智之举。通常的选择都是上陆进行进攻,可在这刚刚进入火器时代水战的东方却远无这种概念。哪怕是小船,船体的防护力也堪比陆上的寻常盾牌,所能够依托的火器火力也不是陆上能比的,真遇到陆上强敌,在船上对抗远强于下船。

果不其然,明军船队开始逐步以鹰船,网梭船等约莫几吨排量、最多不过可携载十余人、吃水不过尺余的小船展向河口展开了试探性的冲击。

部署在河口两岸半里范围内的张家队伍临时阵地上却是沉默无声,只有少数几名箭手负责向敌船零星放箭。

这无疑让船上时刻处于紧张状态的明军大为松口了气。

“小股贼寇的探子在袭扰而已!大家不要理,所有人进船舱掌舵。顺水流前进即可!”几个水师的军官下令道。

与此同时,小船上的射口内不断向外喷吐着火光。

虽然这些火器当中除了少数精制的鸟枪威力不大,却也打的打的岸边如同暴风骤雨袭过一般草木皆动。

早已做好战斗准备的五个战斗连队中各小队除了个别人负责时不时从土垒间的缺口观望着开始开进河道的两路敌船。

约莫经过几分钟的时间,八十多艘两丈长一人宽左右的水师小船分成左右两路已经拥进河道进半里左右的宽度。

此时,无需张海亲自下令,各弓箭中队纷纷点燃了插满了箭支或是装满了不到一寸直径铁弹的“喷火筒”

这些铁皮临时弯成的喷火筒直径大多在两三寸左右,长约一米左右。每个都凿上了至少二百个小眼并把箭支的箭头部分插堵在上面。喷筒的一端装着猛火油,点燃之后可以持续燃烧数秒到十秒的时间。短时间内的旺盛的火苗可以在瞬间将这些箭头插入小孔的一段烧红却不让高温过多的影响连接箭杆的一段。

带着烧红箭头前端的箭雨瞬间就从小河岸的两边射了过来。

二十个弓箭小队包括张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