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红色的星星火炬战旗,也最终在小金川上空升了起来。

第912章 攻大金川

第4因为给他们震撼更多的是广元以北那场占据地理的伏击却被新军打了个一边倒的强悍战力。

而对山上的布防和部队情况有些了解的刘耿却感觉到了巨大的震撼。除了时间不短声势不小的炮击之外,他没有见到新军队伍大规模攻山。即便是夜里也没有那样的动静,而留下的队伍多少他也见到了。却没有想到在炮火准备之后天一放亮,山岭就被拿了下来。

做为核心的一名军官,刘耿明白:如果一支守军的战力和状态很差,那毫无疑问:就算拥有再多的准备和再大的天险在真正的强兵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因为对手只要趁防备的松懈上去很少的精干就能逆转战局。

可是他却了解:这小金川多是当年秦总兵手下经过大浪淘沙后剩下的人加上一些孤忠中的精锐经过新式的训练组成的队伍。这样的队伍至少有上千人。绝不可能在明知临战的情况下犯什么疏忽大意的错误。

小金川的作战结束后一名似乎是有点儿地位的新军军官走了过来笑道:“有人认为那北京城是天险,被我新军**而下。南京城城墙是天下第一城,也是被我军一股而下。其实在新军主力面前,世上有没有真正的天险呢?或许有:比如那藏区的高原神山,可那种地方我新军主力上不去,也就自然不会有什么守军了。“

刘耿沉默了许久最终鼓足了勇气问道:“在下有一个问题不知当不当问。”

“没有什么当不当问的,当然我新军还是有一些不可说的东西。”那名新军军官似乎没有什么凶厉之气。

见到如此,刘耿也就问道:“新军主力当年能轻下坚城,靠的是抛射霰弹臼铳,最重要的是那能飞在高空之上发射威力巨大的热气球。如今拿下这小金川天险,我却只看到了三四部热气球而已。新军是多少人主攻,如何登上这山崖的?据我所知:这山上拥有不少可以对空有效开火的抬炮。”

“我们用了五十名战士在夜间突击并在山岭上站稳了脚跟。用于夜间掩护和开路的热气球只有三部,另外六十名战士用于增援。拿下这小金川上的顽敌,真正的进攻突击就只有一百人。不得不说:这山上的敌人还算是很顽固的,包括负伤后被俘的,三千名守军战死超过一半,我们却觉得这一仗打的不好。对付下一个目标,我们决定只投入原来一半兵力也就是二十多人突击,加上后续补充不超过五人。你猜猜胜算几河?”新军的中层军官就了解有关作战的不少事情了,因此像是一个上层首领一般的随意回道。

对于这些话,刘耿并没有太大的怀疑:这新军近卫部队中挑选出的精干不知道要强悍到什么地步,会不会包括装备在内人人都有薛项的战力。但即便人人都是薛仁贵与项羽,以一敌百攻三十有可能。以一百败又怎么可能?他觉得有关下一个目标的话不是有些托大了,就是玩笑之语。当然要是有几十部航空热气球,那或许另当别论。

在拿下了小金川之后张海没有决定进攻杜焕负责的昔岭,而是决定进攻更靠北,由王三善等人负责防守的大金川。

对于大小金川及昔岭的守将,在广元以北之战中有了不少俘虏的新军也算是有所了解。秦良玉是意志坚决之人,只能硬打。

王三善八成也是如此,更别说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当地土司。这不是说王三善的意志比那秦良玉还要坚决,而是大金川的家底更厚而且地理天险也更大。

当然,要是新朝开出各种条件来诱降又或者新朝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王朝,那王三善或许有一丝机会可能动摇。可是:张海却觉得如今的队伍并不需要这种“劝降”

顶多十几名或二十来名新军精干的代价或许不小,但是如果攻取大小金川是以打为辅诱降为主,但来的后续问题处理将更为麻烦,政治上的代价更为麻烦。

这些因素甚至让张海决定先不把小金川已经拿下的消息透露出去,而且如果那样做也容易使那大金川的守敌加强戒备。

从小金川越过昔岭至大金川有一段不算太远也不算太近的距离,队伍接近大金川山岭防御体系大概五里远的时候张海就下令近卫部队主力及辎重兵及炮队主力扎营,不在继续前进。

大金川的山势更为险峻,很多地方相对高度都几乎高耸入云端。就是热气球再携带了相当于两名成年人的分量之后都难以升到最高处了。

从这样高的山上,那火箭的威胁有可能威胁到很远的地方,因此在距离大金川大概五里远左右的时候张海就命令部队扎营并构筑防炮阵地并且注意队形的相对稀疏,防止那高山上的守敌出忽意料的杀伤。

“要攀登这样的地方,就算我们的战士再为精锐,恐怕消耗的体能也不是个小数啊!“看到这大金川的险峻,宋子悦也不由的叹道。张海也有些皱眉,原本规划好的一些战术不知道可行还是不可行了。

如果像攻打小金川时那样攻山,火箭乘载的绳索将会有千米长。而千米长的坚固绳索本身就会有不小的重量,这极有可能出现更多的攀登中的事故死亡。在这样的高度上战斗中进行铳与弹药的补充也将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至少要花费的时间可能更长。

就在这时,山岭上的守敌似乎发现了自南面而来的张海所率领的主力了。数以万计的火箭从高空之中飘落下来,还有几十门以上的铳炮也都展开了火力。

不过,这些火箭只有极少数飘到了接近五里左右的接近新军近卫部队主力扎营的地方。而从山上打下来的炮弹在这个距离上误差也多达百丈之远,加上火炮的弹丸并不密集,队伍没有在小金川之下时受到那样多的无谓伤亡。

第913章 夜空潜降

山上的守军最终放弃了火箭和霰弹炮等火力攻击五里之外的目标,而选择继续压制和威胁那些负责封锁和包围山岭的成都步兵旅队伍。

在五里远的距离上,即便以新军精锐炮兵的炮术之精良,在抛射试的误差经过多次调整后也几乎有五六十米远,几乎只能对某些防御地点进行面积瞄准了。不过即便如此,试射炮兵连的六门火炮所发射的一百多发炮弹也基本上摸准了对这些山岭上的主要守敌布防地带进行炮击的大致发射角与装药量。

五里之远的距离上由于并不担心山上守敌的火力威胁,随着试射的进行整个旅炮团在完成了最基本的仰射阵地后就逐步展开了火力。

炮弹每隔大概一分钟到半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有几十枚飞到遥远山岭之上。在十倍望远镜的观测之下飞溅起一朵朵土花。

在这么远的距离上用长炮进行九斤实弹抛射几乎是新军炮兵中的第一次,那炮弹不算少的装药量使其就算飞跃了上千米的落差,也能从比敌人的大多数山岭阵地更高的高度上飞落下来形成不小的杀伤。

对于入夜前炮火准备的有效展开,张海在有些欣慰的同时也是有些无奈。他知道这种装药量下的炮击不可能像对小金川的火力准备那样持续太久。从火炮身管寿命的角度出发也不可能依靠这样的实心弹炮火完成对山上工事目标的基本性破坏。

在傍晚降临趁着还能进行火力观测的时候,炮兵们试着展开六两重霰弹攻击。那比葡萄弹还重了不少的六两勉强可以在五里之远的距离上有效覆盖到山岭,不过这样的开火,无疑更近一步危害到了火炮的身管寿命。

张海思索了良久下定了在天色黑下来之后立即展开潜伏攻势的打算:“我觉得我们不能耽搁的太久,以前我们所设想的作战方式,可能未必在这大金川上能行的同,而且面临不少风险。从天色完全黑下来的时候开始,热气球部队的天降潜伏就要准备开始了。突击队和热气球队伍做好准备了没有?”

“准备好了!”负责亲卫连的宋子悦回答道。

“我随战士们一起去山下”张海说道。

“这是不是有些危险?”宋子悦知道:如果遇到山上之敌那种火箭攻势,就算是身穿再为精良的铠甲那也有危险。

“我们的地面牵引人员不是同样面临危险么?这种风险我觉得能够承受,更别说山下不远的地方已经有王光他们所构筑的工事与坑道可以做为紧急情况下的掩蔽了。”张海想这一点回到。

张海知道这样做不可能不冒风险的,但是自己身边从亲卫连到独立近卫部队的不少精干都要参加风险巨大的突击作战,自己承担这些风险在政治上,所得到的好处还是有所值的。

突击部队改变了原定的作战计划,对于这样高的山岭,只能采取利用热气球进行空降的办法了。

三部热气球一次最多只能携带六个人,实际上最多只能完成三名全副武装士兵的空降。这次对大小金川的进攻是仓促的,并不是所有的突击队员都经受过热气球方面的操作训练。夜间潜伏渗透是难度不小的热气球操作,如果只是初步进行学习训练的人在这样的夜里是很难把握的。

一次空降三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就算这三个人再为精锐,在夜间守敌做出有效防御反应的时候也是十分脆弱的。

因此,临时作战计划的安排是在三个时辰累计六个小时内累计进行十波空降。前两个时辰累计进行七波潜伏,前六波每次三个人。最后一次是能够有效操作热气球且体重比较轻的三个驾驶员与三名战士一起上山。后三波是三名热气球操作手运送三波累计九百公斤的一千五百支填装好弹药的超轻燧发排做为突击队员们的弹药补充。这样人数虽然不多,却有足够的火力来应付守敌可能进行的任何大规模反扑了。

进攻的行动不选择在夜间,而是选择在天亮后进行。小金川的战斗经验表明:在夜间惊动了敌军与绝对优势兵力又有完善防备的守敌交锋十分不智。白天才能充分发挥突击队员们的战力优势。而且在白天,守敌投石机与其他类型的抛射火力所造成的威胁也大大下降了。

这渗透潜伏进攻的危险性当然是有的,它首先要求从士兵到热气球在涂装上做到十分科学而有效的夜间隐蔽,更不能在山岭上发出明显的响动。其次,还要与炮火的袭扰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的避免误伤,组织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但是经过小金川之战,热气球部队的官兵们却表示有充分的信心在夜间空降增兵的时候不被守军发现。

第914章 谨慎守敌

当张海率领的近卫部队主力展开炮击的时候,王三善的心就有些紧张起来。【】并不是担心这样的炮击会带来怎样致命的威胁。

从远处发s的实心弹飞到相对高度落差足有千米的山岭之上,威力已经有很大的下降,就算直接命中也已经不足以威胁不少山上的堡垒。而更远程的炮弹则根本不可能有像样的抛s精度了,也损寿命。这些基本的道理,在经过了痛定思痛的反思学习之后,王三善等人也是多少有些了解的。

“怎么这么快那张海等人的主攻方向就从小金川转移到我们这里来了?难道说这么短的时间内小金川和昔岭全都陷落了?”王三善可知道那张海所率领的精锐层出不穷的手段。

同自大而头脑简单的嘉勒巴不同,大金川的卜尔吉细则是一个谨慎的人,也是受汉人文化影响较多的一个人:“不管是出了什么事情。我们从最坏的可能来猜测应是没有错的。我想,十有六七是那传说中的强敌已经拿下了小金川,不过精干伤亡损失却不小。他们不想让地利最大的我们有太多的防备,因此在拿下了小金川之后就直奔我们而来了。”

王三善陷入了沉思,那小金川虽说地利比不上大金川,可究竟有什么可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拿下呢?

“我还听说那张海等人的队伍有一种能够飞入高空的热气囊,可以携带至少两个人的重量升空?”卜尔吉细忽然间想起了什么。

听到卜尔吉细这样说,王三善猛然间警醒起来,迅速对身边的人下令道:“除了负责防空抬炮的人全部进入值班外,让各营抽签派各一个连的人在山岭上持火把巡查!”

“这合适么?外面那强敌的炮火声势不小。”王三善身边的一名谋士还是有些担心。

在旧时,就算是到了民国时期一些军阀部队里的士兵要额外的抬伤员的那都要有一些利益动力。如今的前明残部从成份到凝聚力都远非过去可比,可是要在这黑夜里的炮火威胁之下面对巨大的危险执行巡查任务,也极有可能引发一些问题。

“现在是非常时期,告诉各队!从今天开始,只要有敌军猛烈的炮火,夜里巡山的人们每夜的出巡奖励每百人有多少人在敌人的火力下伤亡,每人的奖励就是多少两!打退强敌夜袭突击的精锐!奖励加倍!”王三善下令说道。

旧时就算有赏钱,也很少有出这个价的,但是如今的王三善明白:这是紧要关头而非比寻常时期,出血是值得的。

“还有告诉其他各部的军官将领们把自己身上那些最精良的铠甲都集中起来发给负责出巡的人,事后我也自会有所补偿!”王三善补充道。

就这样,在这大金川连绵上百亩的山岭防区之上,手持火把的人开始逐渐多了起来。除了时不时落下的九斤重弹之外。还有不少威力似是弹弓一般的细小从漆黑的夜空之下落了下来。

负责巡山的守军五人的伍为一组,在这布满了危险的夜里小心谨慎的半蹲着身子缓慢在固定的范围内移动着。相互之间没有什么人敢交头接耳,因为重赏之下还有重罚,一但被发现有人交头接耳的结果是遭到严厉的处罚。

如果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夜巡放哨,没有几个人会认真值勤。特别是那些潜伏哨,俗称“睡觉岗”,可是在这并不算过于广阔的山岭之上百余个拿着火把的巡逻小组相互之间已经能够有效的监督,没有几个人在值勤的时候打哈哈了。

这个时候在比那一般云端的高度还要高的空中,三名驾御着热气球的最优秀的热气球c作手在仔细的观察着这大金川山岭上的动向。这三名战士不仅仅是在驾御热气球方面有着充分的训练,同时也是近卫部队的线膛神s手。

虽然热气球的高度不小,可是相对于敌人的山岭阵地也不过二百米左右的高度而已

几百个火把不能说把这上百亩地的山岭防区照的明亮,但是可以确定三个人也可以确定:如果在这山岭上几处相对平缓的地方实施空降,那一定会被发现。

“要不要从空中先开火压制一翻,让这些山上的敌军至少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持火把巡逻?”负责在空中侦察的战士从黑暗的夜空中看到这些在夜里主动以火把暴露自己的敌人不由的想到。

当然,做为近卫部队中的精兵,基本的纪律意识乃至流程意识还是有的。没有人自作主张,而是在黑暗中于纸板上写画了几分钟,并把纸张卷在铅制成的吊筒里,然后利用热气球的蚕丝引线把侦察到的情况和消息以最简明的方式送了下去。

此时的张海就在距离大金川并不算远的地堡里,王光等人也都在。

对于这个问题,张海事前就思考了不少,想到过这种最坏的情况。对此,并没有感觉到为难。看着那事前侦察好的大金川要图张海说道:“小金川的作战证明:三四个在空中的战士就算是神箭手神s手,火力也但为单薄了。何况山上的敌人也有不少防空台炮,就是放箭也并不是没有暴露自己而召至损失的可能。不要让战士们去冒险。“

又看了看从热气球上高空中的战士送下来的草图,那草图几乎是如盲人一般在黑暗中写画的,有些潦草,但不妨碍辨认。

“从标示上看,我们不一定非要从敌军的山岭防区之内展开空降。边缘地带也可以,这大金川毕竟不是那些神仙造的四面直角悬崖之山。看着几处地方的破度,大概在四五十度左右的样子,有的地方甚至更缓些。从这里攻上去你们有没有信心?“张海向集结起来做为尖刀部队的二十几名突击队员们问道。

“没有问题。“战士们的回答并不齐声,也没有多少敷衍。的确,新军精锐部队的战斗方式和火力运用方式已经与传统的部队大有不同了。这坡度地形其实已经够不成冷兵器时代那样大的天险阻碍。

第916章 无双精锐

大多数新军主力部队的军官都经过一定的理论培训,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中对官兵战场心理的了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一面。【】张海从前世的知识印象到通过这时代的战场经验汇总,了解一个“百分之二理论”。

就是说一支传统意义上的堪战部队,大概类似后金、北宋西军战兵、七年战争时期的英法俄列强那样的队伍,在均势对抗的战场环境下实战s击命中率会只有靶场成绩的百分之二或五十分之一。

比如一个北宋战兵靶场上要求是带甲六十步s,十二箭中五。实战中一百二十箭中一,把平均每人携带的几十支箭用尽也不一定杀伤对手两成于自身兵力的人才是正常情况。

拿战时期的普鲁士军队,百米靶场上对于队列目标s击成绩会是十中六,有效交战距离上也会十中三,实际战斗中至少一百数十发才能杀伤一人。如果是弹药不足以破甲的情况,比如浑河之战中的明军鸟手,按三百发的配置全部打光也不可能杀伤同自己兵力相等的敌人,还要靠炮火和近战r搏做补充。

在实战中九成人滥竽充数、不到一成发挥十分之一战力算是百分之一发挥,加上个别少受战场影响的猛将或王牌级精锐凑到百分之二发挥。一支传统投s火力为主的军队做到这点儿,放到17世纪绝对应该算是不错的队伍了,放到20世纪也不算很差的部队。如同岳飞所说的:实际的战场上“口中有唾握的住”就是好兵。大部分交战不是新朝南京新华书局里那些动不动就强军对强军的架空历史小说,而是比谁更不那么下限一些。

不过自从诞生之日起,张海所率领的新军主力部队就是一支与众不同的队伍。从部队管理到兵源选拔都超越了后世近现代的大多数列强军队。平均水平可能比颠峰时期的甲午或二战时期的日本常备军差一点儿,也略逊色于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颠峰时期的红色军队。在部队的s击训练上,新军主力部队一直要比那些军队更为重视,加上实际战场环境往往态势占优,这就获得了同那些颠峰军队一样的水平:十倍于传统列强或古代战兵的效率,战场上几乎没有多少滥竽充数的人,就算实战发挥能力打一折,加上少数精干的高效发挥也可以在实战中达到五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于靶场成绩的水平。

这种难以企及的效率也是新军武器装备走出了一条与西方火器与军事变革史不同道路的根本原因。

而这些参加突击作战被挑选出来的近卫精干,几乎被证明能够做到在实战条件下也几乎能有训练场上一般水准的发挥。开火的时候往往不是大致瞄向一个敌人就接连不断的扣动排下的并排扳机,而是有效的瞄准开火,在敌人还没有多少反应的时候几乎是弹无虚发。

炒豆一般的短促而密集的铳声响起,大概五六秒种左右的时间里七名露出头来的精干战士就用以三十五发把远近四个组伍二十余名敌人打倒在地。

火把映出的火光之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威慑住了那些更远距离上负责巡查的守军们。整整*近过来的一个连都被这恐怖的突袭火力吓退了。

在短暂的不知所措之后,警戒的铜锣声传遍了整个大金川山岭防御阵地。一时之间竟然没有人敢于*近过来。

而趁此机会,二十余名战士带着并不算轻的辎重和弹药已经爬上了山崖前的陡坡,*近到了山岭阵地之上。

为了携带更多的弹药而且利于隐蔽,突击队员们没有全面的铠甲防护。这使得在黑夜之中必须要保持不断的移动,而且还要向预定的位置移动一便获得下一波热气球运输物资及人员的增援并尽可能的减少伤亡减员,这就让战士们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停留的太久。

果不其然,就在战士们刚刚移动了不过三四十步左右距离,*近到还在保持着火把照明的敌群边缘地带的时候。黑暗中诡异的呼啸声从夜空中掠过,山岭阵地上的投石机发s的泥弹和霰弹竟然在不算长的时间内就准确的覆盖了曾经所在的那片山崖边的陡坡区域。想起多年前明军对于技术作战的一窍不通,不少人都感叹敌人的这种进步。

匍匐在地面上展开战斗队形的突击队员们在猛烈而短促的火力打击后没有盲目的暴露在守敌火把与光亮的晖映之下,而是等待着守敌的集结与反扑。

这大金川上负责侦察的守军不知怎么回事,面对突袭和危险的表现似乎也比寻常旧军队强出了很多,似乎没用了多长时间,就有人冒着危险继续前来如送死一般的进行侦察。

零星的铳声在黑暗中又响了起来,一个匍匐前进中*近过来的敌侦察小组在距离战士们不到二十步左右的距离上被相继暴头。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也不俗的守军终于重新确定了突击队员们的大概位置。

这些守军倒是比小金川上的守军聪明不少,没有盲目的冲过来发动送死一般的攻势。宋子悦明白这是守敌在进行第二轮投石机瞄准和发s时的准备。

拥有线膛的几名神s手同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