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海并不吝啬对于孩子的赞赏:“不错,大家看到没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经验之一,我希望你们在有了这些经验的时候能够不吝啬笔力的将其记录下来。同时,这也说明了我们要用心去关注每一个自己负责的奏报者的重要性,并把握一些事情内在的逻辑和规律。如果你们要面对更加成熟的官场油条,可能无法鉴别出一些水平非常高的有目的的伪报、敷衍报、串联报。但也要尽量的认真分析和观察,并对以往的东西进行经常性的规律总结和对比,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欺上瞒下被遏止在局部的现象中,而不是成为一种规律和习惯。”
张海的表彰其实并没有让这些刚刚接触世间事物不久的孩子们高兴。
“圣主,为什么这些人要这样做?不都是经历过战场考验的老部队里分出去的人负责新部队的主要军官吗?”一个孩子有些失望的问道。
刚刚记事儿不久后的两年时间,是一个人在成长中最重要的时光。这两年以来的生活和教导,已经让这些不满四岁或四岁上下就来到西院的孩子们不但真正的把西院这个大集体当成了自己的家,自幼的教育之下,对张海也有着本能的崇敬。
张海对孩子们说道:“世上的人,并非人人都如我们西院的这些人一样是权力的负责人。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私心和堕性,其实就连我本身也不例外。我们当年队伍里的战士们虽然基本都经过严酷的考验和精心的筛选,但也并不能保证这些人在获得权力之后人人都在功利面前保持如以前一样的单纯与热情。。。”
就这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百余名新一代的小女孩儿们也逐渐以幼小的肩膀抗起了保证如今这世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未有战事的平时也能像黄金一样难以衰朽的重则。
上午还有下午的不少时间张海用于教导和看管新一代的小女孩们负责重任以外,每天下午临近黄昏的时候也常与李千兰等人讨论这一天以来其他各方面所获得的各种奏报以及总结。
在开放与鼓励民间舆论并扩大官营传媒最初的时候,还没有多少明目张胆无中生有或者以造谣来换取利益的事情。
不过到了新朝七年的盛夏时节,经过一些冒险着的试探,发现新华周报上的声明并不是一句空话的时候,从南直隶再到沿江沿河的湖广与北方各地,为了出名或者获取奖励,半真半伪的谣言搅拌着一些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如调查奏报一般的东西传遍了大江南北。从民间夫妻之间捕风捉影一类的传闻,再到针对新朝官吏的各种攻击曾出不穷。
而涉及到的每一个县几乎都需要南京方面派出得力人手在当地进行常驻调查,这些蜂拥而来的复杂事物让扩充了政物处理能力的张海及其身边的孩子也觉得有些不堪重负起来。
特别是通过调查所发现的数以百计的程度轻重不同的范围性渎职案件,也让整个新朝的基层统治体系风声鹤唳起来,似乎在新朝七年的盛夏,整个新朝社会又将面临一场风暴。
不少新一批的小女孩儿们从大姐姐们那里听说到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不由的有些担心,就连平时很少干涉政事的杨秋霞听到了一些风声之后也委婉的向张海询问道:“这样做,会不会闹出什么乱子出来?”
第970章 航空备战
面对杨秋霞其实也代表**本人的询问,张海有着自己慎重的自信,认真的回答道:“放心吧,不会有事情的。【】加上对举报人的奖励,也不超过千万两。看似同查抄收入差不多,可如果考虑到这些事情对透漏税及土地虚报等方面的弥补,整体来依然会是大赚了不少。
关于新朝财政,如今的张海已经不像前年或者更早的时候那样感到棘手了。毕竟随着工商业税收的扩大和朝鲜日本乃至越南北部等地的殖民收入,虽然新朝因为教育这件事儿几乎年年透支花钱如流水,可凭借新朝之后内外掠夺积累下来的庞大国库,支撑个几年度过最危险的时候还是不成问题的。
连绵阴雨的时节终于将要过去了,虽然进入夏末初秋的时候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雨天依然常见,但不下雨的天气却多了起来。
新军主力部队里训练艰苦的步炮兵们喜欢阴雨的天气,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散热而缓解一些疲惫。至于可能因为淋雨而得病的问题,在越来越完善的雨具与勤务的保障之下,这越来越不是个问题。
而新军近卫部队里的一些人,更盼望的则是没有下雨的天气,甚至是在这江南的夏末初秋盼望着晴天。因为根据一些传闻到了那个时候,新军近卫部队航空队伍的“秋训”就将大规模展开。
在新朝地面部队大规模扩军整备的同时,新朝航空部队也进行着大规模的扩军。同新朝三年大规模北征的时候相比,新军地面主力部队从八个主力旅群发展到二十余个旅群,火力配备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使得曾经起到过巨大作用的清式复合长弓退出了一线部队,仅仅存在于少数以举国之力培养出来的神箭手队伍之中。
航空部队的规模扩张如其他近卫部队一样为保证人员的绝对可靠性始终是受到约束的,不过到了新朝七年夏季,也扩充为旅规模的队伍并进行了重新的编制。
航空旅如地面部队一般作战旅的编制类似,形成四个航空营、一个辎重与维修营、十六个航空连队的编制。
每个航空连队为二百八十人左右的规模,几乎可以说的上是新朝最大的连级单位了,整个航空队还配备了千余匹中上等水平的蒙古马,虽然算不上太过奢华,可也算的上是实现了完全不输给重炮单位的“全骡马化”部队了。
川西北大小金川地区的攻坚战为航空热气球部队的应用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在过去的时候,热气球以航空发射的精制版本的火箭攻击几百米内的对手,对于热气球的定位操作的依赖并不是很大,即便被临时变化的风吹偏个几十米也可以通过瞄准方向的改变攻击对手。可是随着航空热气球部队作战任务的改变,航空队还有张海等人发现:要是让航空队执行一些特攻补给任务或者空投武器的轰炸任务,在风力变换莫测的空中实际上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必须最大限度的强化牵引能力。每个航空热气球至少要由两部重型马车负责协调牵引,并配合上航空热气球携带的螺旋帆才有可能实现这种任务,而且这种任务还需要驾御热气球的人非常轻车熟路才行。
包括新朝七年的川西北攻坚战在内,新朝在历次作战中应用的热气球多为两人体重载量的轻型热气球,在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特别是在携带了足够的弹药的情况下往往只能有一名战士驾御热气球,即要当驾御员又要当战斗员。
鉴于这种经验教训,夏季以来的已经初具规模的航空旅进行了大规模的换装。普遍换乘了有效载重三百公斤,理论上可以携带四个人升空作战的“中型牵引热气球”,与此对应的,负责牵引用途的地面车辆也增加到每部热气球两部牵引车和一两弹药运输车。由两两可以临时加重到千斤以上重量的马车负责牵引,微操时由人员直接负责牵引,每个热气球的直接地勤人员达到二十人左右的规模。
“如果那些西南夷没有川西北的残敌那样密集而恐怖的防空火器的话,我还是建议用传统的航空火箭攻击对手。百丈左右的高度上倾斜下来的火箭穿透防护的能力是能够空投的其他绝大部分性质的各类物件都不具备的,而且还可以减少空中与地勤人员的操作压力。”玄武湖附近的航空集训场,李千兰跟随张海一起视察航空热气球部队训练的时候不知是有些怀念还是有所感触的说道。
。。。
第971章 航空备战(二)
李千兰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像当年的时候那样驾御着航空热气球在风中英勇的作战了,第一次上战场甚至第一次升空的时候,她如很多小女孩儿们一样恐惧,可随后不久就感受到了那强大的感觉。【】一个弱小的孩子在天空之上几乎成了力敌百人甚至几百人的战神,那种感觉即便是现在不少老一批的女孩儿回忆起来,依然有兴奋的感觉。
“如果敌人像当年的明军那样根本没有对天空的有效威胁能力,那么天空中发射的火箭确实是一种效能很高的兵器。可是我并不了解现在的西南诸夷还有更远的西南天竺一带的地区,那些地方的势力火器的水准还有对我新军航空力量的认识水准到了一个什么样儿的程度。如果他们亦有相当的觉悟和认识,那么要想在百丈以下的高度最高效的作战就很难了。”张海不由的叹道。
当然,似乎想起了什么之后张海还是补充道:“如今战场上敌我的形势已与当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需要携带的火箭,最好是一种威胁敌人的热气球及牵引力量的远程火箭,在攻坚或野战中或许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我有一种感觉:当我们几年后展开决定性的西征的时候,或许就会遇到成规模的敌军的航空热气球力量了。”
航空热气球的火力携带是张海与弟子们还有身边的女孩儿们研讨过不少时间的事情了,但川西北的作战之后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逻辑和思路:在料敌从宽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以临空投放的两斤半上下的重型为主。w
此时代两斤半重装药一斤有余的在威力上仅仅刚刚能够把铁壳炸的粉碎,满足基本威力需求。但也就是能伤害到半径不过一人左右,累计不过七到十平米范围内的敌人,一枚落在敌群之中杀伤1个人就不错了。
但是类似的:如果在百丈以上的高度上撒放箭弹,几乎也需要两斤半左右数十枚以上的钉镖才能有效杀伤误差范围内平均散布约十平米范围内的一名敌人。因为在高处敌军的投影也必然变的很小了。
相比较来说:从数百米高空中落下的在距离目标约百米以内的距离上临空爆炸,很大一部分破片仍然会散布到广泛距离内形成高速下落的杀伤。而如果在差不多的高度上空爆,还会对敌军形成爆炸类兵器独特的心理威慑效用,而这些是其他不少兵器所难以替代的。
也有人曾经提议过在热气球有了足够的载量的时候可以从空中投放更大一些的航空。这样在空爆的情况下破片同重量正比增长,不会损失多少效率。不过有一个问题还是使负责兵工的柳香劝说张海放弃这种打算。
当优质量的爆炸类弹药重量超过三斤,装药明显超过一斤之后,会把一些大号的弹片炸到五十米甚至一百米左右的距离上还会形成杀伤。在张海的印象力,似乎新中国也有一名军人投掷六七的时候投出了八十多米的成绩,却因为这个距离上的意外大弹片而导致了伤亡。
海战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与强敌博命,还有船板为掩护,才可以运用一些威力巨大的自杀爆破船。可在野战的情况下过大威力的大号破片却很有可能误伤己方。这是柳香从张海的安危着想所不能容忍的。
一处高高的山坡之上,张海用着精制的带有支架的十倍双筒望远镜观测一两里距离外空旷的原野上紧张忙碌着的航空旅成员。
航空旅按照实战的队形从空中展开由低到高,由近到远约三路空中横队,由北至南连绵约两里距离,从西面正对着张海及身边不少亲卫连战士与孩子们。这也是经过当年的实战所总结出的一种典型大航空联队战术队形。在保证不发生空中事故并有一定操作空间的情况下,热气球最小的间距大概是三十米左右的投影散布,而高度散布就必须更大。
同时,一部热气球所能携带的火力进行一次攻击,最大覆盖面积大概也在一千平米方圆十丈左右,这样的空中横队也能形成相当的威慑力针对敌军集团实现相当程度的覆盖。
不过为了综合性的训练热气球操作与驾驶人员的进行精确空投的能力。空中投弹训练是与地勤和空中操作训练结合来进行的。各营连的航空热气球要轮流的由地勤分队把热气球移动到相应的目标范围高度之上,再进行从大概一百五十丈左右的高度进行投弹。
这样的高度,经过实战证明也是敌军的一般意义上能够灵活操作的防空抬炮所能威胁的最大高度了。
这些天来的空中强化训练主要是锻炼新编的地勤人员在移动热气球的时候所拥有的协同能力。空中专职的“投弹手”所最主要的强化方向是让带着长长引线的“”精确的在固定范围的地面上空引爆。这就需要很强的高度判断能力了。这基本上也是通过地勤组预置的标识来完成的。
为了节约成本,在最初进行这些训练的时候空中的投弹手们基本上是使用木壳与石灰制成的“训练弹”。目标区域内方圆百米的“营寨”被石灰“炸”的如同银装素裹一般。
一名负责通信连络的亲卫连战士忽然来到了张海的身边,传话道:“报告圣主,按照预定的计划,是到了第一次进行实弹训练的时候了。目标区域不变,是否要继续进行时间大约为一刻种以后,请指示。”
“继续进行吧,这个距离上我们能够确保基本的安全”张海并不以为意,对于经历过不少危险和战事的张海来说,这点儿意外风险在其看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目标区域一里以外身着板甲并且有亲卫部队跟随的情况下,意外破片首先伤到张海本人关键部位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算是进行连续不断的投弹也一样。
。。。
第972章 航空备战(三)
新军重新换装的热气球的有效载重大概三百公斤,实际上则不止此数,因为按照川西北地区热气球作战的经验。【】在一些有一定海拔的地方作战,热气球的实际载重会降低。因此实际上新军的热气球都是按照四百公斤上下的起飞载重来规划。在携载两名航空c作人员以及一百二十枚两近半重之外还能够携带一些其他必要的装备。比如空投测距地标。
这空投的侧距距地标是由铁环套着的一个如降落伞一般的颜料袋,铁环的直径约一米左右;全重约二十公斤上下,只不过这颜料袋下落的速度要比寻常的“降落伞”快上不少。
在解决高空测高测距问题的时候,张海及其身边的战士们首先想到的是气压计和铁棒组成的空投测距尺。当然还有大小已知的牵引车
但是气压计只能一个大概高度,精度并不理想。而测距杆和测距尺从高空中落下来的时候可能歪歪斜斜,这些东西如同凭借经验的拇指测距法一样,寻常人只能满足二十分之一于高度左右的测高测距精度。而根据牵引车用三角函数来估高,则需要太多的计算量,虽然如今的航空兵热气球c作手都是选择的在文化方面最优秀的战士,实战中也不可避免的还是要猜。因为战场的实地高度往往与牵引车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后来又想到了圆柱或球状的测距标识物,但是这些东西在对抗性的实测演习中不是被摔的变了形,就是有可能被敌军所破坏掉。而为了控制这类东西的重量并保证一定的大小,又不可能做的太过坚固。最后折中的办法就是这类大饼一般摸样的颜料袋了。
当这东西落在地上的时候就会被摔个粉碎,不过其中的颜料却也会比较规则的在大地上染上一个橘红色的圆。这个一米大小左右的圆在数百米的高空中以五倍左右的望远镜看来依然并不算大,而且也做不到边缘绝对规则,但至少可以为测距一个依据了。
特别是在不少的航空热气球同时作战的时候,就算自己投放的航空标识并不合格,也可以借用别人的。
在完成了最初的测距标识物空投与测距之后,一枚枚二斤半左右的重被从吊篮底部投放了下来。
投放的速度并不是很快,大概仅仅和踏张**差不多。两名航空c作手则可以达到如寻常弓手一般大概每分钟十发左右的s速,主要是把二斤半的从这么高的高度扔下去之后,还要完成“卡定尾线”的工作。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在接近地面的高度上空爆,空投的重是如穿针引线一般大小的细线拉发引爆的。引线的粗细大概三分之一毫米大小,重量大概在每百米十克,五百米五十克左右。在常见的四百米到六百米相对高度的作战距离上,有二十尾线卡标物,大概每十米一个。这样以期望在最理想的情况下配合上有效的测距可以把重在地面十米范围左右的高度上引爆。
爆炸声开始从远处的空投靶场上不断的隐隐传来。相比海战中经常使用的火箭爆破船,这一里以外的距离上只有一斤左右威力的的声势要小的多了。按张海的印象来估计,此时装有一斤的重爆炸时的烟雾和声响也就和粗一点儿的大号二踢脚差不多。不要说与***相比,就是与现代的**中装的工业相比,同等重量能有十分之一到七分之一的威力就不错了。
从天空中落下的重最初的时候并不多,爆炸声在见多了场面的张海看来也并不密集。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航空连在地勤分队的通力协作下抵达目标区域上空,十六架热气球组同时进行投弹训练,那远处的爆炸声就如同时起时落的鞭炮声一般密集了。目标区域越来越多的地方也开始被烟雾所覆盖。
张海在十倍双筒望远镜在小高地上仔细的观察着处目标阵地上时不时炸起的白烟,似乎并不是很理想。
应该有大概三分之一落下的重隐隐的弹影并没有爆炸,很可能是从数百米的高空落在地上之后巨大的冲击力使引信失灵未爆。在没有碰炸引信的情况下这种情况相当普遍。还有大概四成左右的在距离地面三四丈以上的高度上爆炸了。
也就是说在距离地面十米左右范围内爆炸的大概只有不到三成约四分之一强的比例。在空中投弹训练进行了一阵之后从远处穿来的一些有关成绩的消息也大致证明了这一点。
“这是队伍第几次进行实弹训练?”张海忽然向直接负责航空队总管事宜的刘洪涛问道。
“第三次了,选拔一次试训和一次完成投弹投弹训练,现在看起来,不依赖地面突击部队的情况下,高空投弹的有效空爆精度也只能控制在这个范围了。”刘洪涛有些失望的说道。在刘洪涛主导部队训练的这些年,大规模的演练之中几乎没有过只练熟练项目等弄虚作假或半弄虚作假的事情。
其实张海也有些释然了,空投的颜料地标还是有些过小,而且也做不到真正精确。能达到20世纪简易体式光学测距仪在完全没有任何精确已知标识物的情况下做到这个精度其实是已经算是不错的高度了。
“示意训练暂时中断吧,让突击分队布置野战地标杆之后再进行空投训练看一看。”张海下令道。
在旗语的示意下,大概半分钟左右的时间后,爆炸声就逐渐稀落下来。被从各旅中随机抽取的三个营的突击侦察人员把测地标杆以野战作业的方式立在了目标区域的不少位置上。
这时空中的战士们还没有每部热气球携带的一百几十枚重全部投掷完毕,不过在大概半分钟左右的时间后,开始有零星的热气球挂着远处r眼几乎不可见的牵引线从数百米左右的空中落了下来。
第973章 第0 章 航空备战(四)
用于协助航空攻击的“前沿地标杆”实际上是在一根如超长矛一般大概五米左右长度的杆子上两端有两个碗状的橘红色托盘。【】在夜间的时候这托盘内还可以如灯具一般点燃火光。拖盘的下面是能够c入比较坚硬的土地之上的尖刀一般的钢刺。
杆身上面还有水银的填装曹以保证按放的时候大致维持水平位置。
五米左右的杆子在数百米的空中用五倍左右的航空望远镜来观察已经是比足球球门小不了多少的东西了。可以很方便的用相应的工具直接用于辅助测距。
在有优良已知大小地标物的情况下,测距和测高的精度都大大的提高了。几乎从几十分之一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二百分之一于距离的精度。
这是20世纪的简单体式光学测距仪在没有已知地标的陌生地域内也很难达到的精度。
在不少前言地标杆的辅助之下,空中c作航空热气球进行攻击的战士们对于估距的精度也大为提高了。
在这种情况下,投掷出重之后不少比较有经验的战士还总结出了在尾线寻找特定距离不依托尾线标定物直接用手拉卡线的办法。如此就能准确的在固定高度上通过拉发。
如此一来,不少的重在被细细的牵引线引爆的时候虽然距离似乎高了一些,但也基本在离地面五丈左右的高度之内,落在地面之后的未爆弹更是大为减少了。
两斤半左右的重炸出的破片很少有现代那种七八米外就丧失威力的细小高速破片,而是有不少能够威胁到几十米范围内的大型破片,这样一来,也几乎能形成范围不小的杀伤区和危险区。
数十架中型热气球进行的大规模实弹演练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之久,在一万五千枚左右的重型的空爆轰击之下目标区域内布满了弹片还有久未散去的硝烟。
张海也算是对这些武器有些了解的人,在这次大型实弹演练之后其实还是有些失望。从数百米的高空中进行“垂直打击”固然可以投放一些比较廉价和低门槛的弹药,但也仅仅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有着不小的杀伤效率。
“看起来,山地攻坚时的运输还有航空火箭或许还真是今后航空兵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