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7章 御箭百人
虽然张海最初射出的一箭威胁不小,可毕竟没有命中众人。而且这样一个九岁孩子射出的箭也不是没有凭运气离众人头顶这么近的可能。
觉得这么多人对付一个人无需保留体力,当张海以最快的速度抽出持弓之手握着的第二支箭射出去的时候,仅仅五六秒的时间王家的庄丁骨干们变从百步一百五十米左右的距离冲到了八十步左右的位置上。
张海的第二直箭偏低偏右了一些,没有射中箭头延长线想要瞄准的那个人。但是对方的队形还没有完全展开,大约二十克的轻箭以每秒七十米以上的速度穿入略微靠后的一人大腿之中。
这一箭的威胁也仅仅是使近百人的冲击速度稍稍慢了一些而已。这时已经有王庄的弓手冲到前面不停有人开弓放箭迫使张海只能在移动中放箭。
可这近百人规模的人群目标毕竟比单个的箭靶大了许多,尽管在移动中没有多少瞄准时间的快速发箭,张海也保持了百分之一左右的方向精度。第二箭在大约七十步约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射穿了冲在前面一人的肩头。这个距离上对方放出的群箭箭道也低伸了些,不那么容易很早的时候就可以展开躲避了。可两三秒的时间对于身材并不高大的张海也勉强可以躲开对方箭群散布的主要区域,对方弓手射出的密集箭群从张海的右臂不远处飞了过去。
弓箭的威慑力毕竟不及枪炮那样立竿见影,虽然在接连两个人的伤亡之下原本一些滥竽充数冲到最前面的人开始打了退堂鼓。十几个核心的家丁还有十几个尚算靠谱的弓手还是相互配合着前进,勉强维持着掩护中的冲击。
到了六七十米左右的距离上,即便王庄的那些弓手准头不怎么样箭速也并不快,可成片的箭支已经是需要移动中开弓搭箭的张海无法躲开那十几支箭的主要散布区了。对方似乎也开了点窍,一些人似乎试着向张海前进的方向放箭。
张海只得在不停的躲避和后退中寻找机会。在对方一轮箭群的间歇,第三支箭终于被射了出去。
虽然张海在这种情况下射出的箭准头比平时大打折扣,可对于六七十米外的人群目标箭支还是大致靠谱的向敌人腰腹的高度飞去。
来不及观察战果,张文只得疾步转身斜跑着后退了很长一段距离。
回头的时候敌人前面的不少人都开始委靡不前了,只有十几个敢于近战的核心还在试着向前冲,用于掩护的来袭箭支大为稀疏起来。
张海的第四支箭无疑问的射中了四五十米外冲在最前面一人。
付出了多人伤亡并且有人重伤倒地的情况下,王庄的那些庄丁们终于士气顿时开始委靡下来,似乎打算放弃了追击。张海抓紧机会,重新拉开一段距离后以不求瞄准的最快速度放箭压垮了本就不怎么顽强的敌群意志,原本企图围拢过来的少数核心骨干也不得不在威胁下退了下去。
王家的家丁其实算不上当年被李世民一壶箭的风筝射退几千人、或靖康年间被金人十七破两千乡勇的乌合之众。但在付出了百分之五六伤亡的情况下已经明白了自己根本没有勇气和意愿去夺取这场战斗的胜利。
张海不断变换着步伐的压迫下,王家那抽选出来的庄丁们不得不向远处四散开来,顾不得那些受伤落后只能被张海一个人逐步收拾掉的同伴。拦截这个张家孩子的任务毫无疑问的算是失败了。
虽然赢得了战斗的胜利,但张海最终在思索片刻之后放弃了去王庄拦截这些人退路的打算。在没有铠甲的情况下击退这些人的进攻都如此险象还生,那么绝人退路单挑整个王庄的事情自己现在绝对还做不来。
张海一直在那些受伤的敌人附近等待着,直到这件事被乡里彻底的传开,**等家人得到消息也相继赶来的时候才离开。
张家在那一天没有继续下什么战书,所有的要求其实在之前就已经提过。
而这一天,王庄庄主王元终于再也气定神闲不住了:“这件事大家商议下吧!是答应对方之前的要求还是想办法与张家人斗到底?”
被请来的众人多半不是王元的直系亲属,名义上算是一家人,可实在觉得没有必要为了王庄这个早已有些松散的利益团体破财又拼死拼活。
“我的看法是先礼后兵,他们不就是要钱么?一两千两银子我们王庄还是凑的出来。要地那没门,我们丢不起这个脸。若是今后张家人得了得寸进尺,那我们就只能想办法动武解决了,他们无非就那几个人,还能不吃不喝不睡觉不成?”王家老三没有面子上的那么多顾虑,但从利益上分析事情显而易见。
其他人除了不发表意见的,多也同意老三妥协的看法。
出忽众人意料的是王元的态度在这事之后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表达了自己更为进一步的看法:“我仔细想了很久,张家人不算过分的勒索我们不仅仅应该答应,而且因该进一步交好。至于原因,我想今天张家孩子这一战后大家都应该清楚。”
毫无疑问:并不是张家全体出动,而是仅仅张家一个九岁的神童就击退了王庄近百人的堵截。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仅仅是那个孩子自己,长大之后就根本不是王庄的势力能够应付的了的。如果来阴的硬的,拼着损失一些财力人力不是没有把张家人赶出盐山县的可能。可人家家小目标小,日后能应付的了张家人的寻仇么?相反,要是做为盟友,这样一户势单力孤的习武箭匠之家将是王庄极大的助力。
**没有再为张海的冒失而批评什么,母亲杨秋霞也觉得高兴。没有想到这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就如此的勇武出众,展现出如此的实力。
第二天早上当王家人把张家之前索要的一千五百两银钱送来的时候,全家人如过年般在密室里摆开小小的桌宴以庆贺危机不但得到了画解而且还赢得了彻底的胜利。
“孩子,说实话吧。你之前就让我们给王庄这样狮子大开口,要这笔钱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也有所忧虑,担心张海从此会目中无人走上邪路。这样的例子在他的人生阅历中并非没有见过。
张海沉默了片刻,整理了整理思绪郑重的开口道:“我想咱家应该开个武社,当然为了安全起见最好是能招一些比我还小的孩子。学武也应该至少从六七岁的时候开始打底子。”
本来张海想说去人牙那里买一些男孩子回来甚至亲自去外地从乞丐那里“解救”出一批人过来,但几经思索放弃了这个念头。
人口贸易在这旧时风气极盛。父母卖女儿、丈夫卖妻子即便在广为人知的明清小说中也被视为天经地义,但人口买卖多为贩卖女子。男丁一般视为极有价值的后人,即便有一些被卖的孩子也是那些久在社会上沾染了**习气的大龄少儿。而且男丁丝毫不便宜,要在这些游民阶层出身的人中选拔出品性优良的人实是当下难以接受的成本。
“六七岁的孩子要招多少人?”母亲杨秋霞问道。
“韩信领兵什么来着?”张海笑道。
“多多益善?”花了更多功夫在读书上的柳香却是反应最快答了出来。
。。。
第8章 广收门徒
虽说好事不出门,那也要看是什么样儿的事情。
张家恶战大股匪徒还有张家神童独自击退王家众多庄丁的事情在入冬农闲之前就在沧州一带传开了。不论是张宅之主**还是年仅九岁的张海都开始声名鹊起。
张家人要开办武社的消息传开又逢农闲时节,百里范围内前来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毕竟这是令人惊奇的实战检验出江湖高手而绝非打把势卖艺之辈。
虽然张宅大门前的横幅上写明了这次主要是打算收六七岁的男童做长期的学徒,也是这样对外相传的,可还是有不少不符合要求的人上门拜师求艺。
为了满足张海提出的苛刻要求,父亲**一段日子以来可是没少白费口舌。
“喂!俺是来诚心败师学艺的!凭啥不让俺进?”一个明显是有些家底的三十来岁身材魁梧的大汉不知是王庄请来挑事儿的还是真心想得到传闻中的“绝学”。
**淡然的笑道:“我张家以弓箭之技远近闻名,而非枪棒刀剑,更没有什么三十六路招式绝学。弓者,熟能生巧而已,出于众人凭借的不过是力、勇、技三个字而已。我看这位朋友力量早已有所成,勇气品性也算尚可,更不像少年幼儿那样需要师长督促矫正。”
见到那大汉似乎面露不块之色,**拿出一本薄薄的小册:“朋友要学弓箭,估计最大的难处是寻常的弓身弓弦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形损坏吧?我这里倒有一些如何在节省材料银钱的情况下练力练准的法门,兼有一些实战射法的要领。只收成本钱,五百文钱而已。”
弓箭没有刀枪格斗那些招式技法,这么说也易于让人理解,那大汉有些面露失望的走了。
也有不讲理的,那便只好由年纪看起来尚小的张海来唱红脸
有位十三四岁似乎一看就是一脸痞气的少年也来闻名前来凑热闹。那人见接待自己的是一个并不比自己高似乎还小上一些的孩子,便没有了之前的拘谨。少年装出一副不耻下问的样子笑道:“听说你一个人独自打败了王庄上百人?教我几招露上两手如何?”
这少年心想这张家人弓箭技艺出众而已,我哪怕是能够徒手比试打败这个所谓的神童岂不是也能闻名乡里?看他这块头能有多大力量能耐,健子肉也没有多少嘛,何况我还有独门绝技。
他却不知类似张海这样的神童虽然由于年纪的缘故练不出类似成人那样发达的健子肉,可力量却早已远超过寻常成人。
“是比拳脚么?那也好,我也只好承让了!”
张海五年来用于练习拳脚的时候并不多,可却清楚其实世上的任何武艺只要在力勇技三个字中占了两个字,对付常人就已经应有相当把握。
那少年在平日里的打架中也有了些门道,脸上笑着,但毫无征兆的便是一拳袭来。张海急忙前蹬左脚向后急撤。
少年看到张海这马步也没有身体虚浮的样子更是信心大增,接连展开冲拳踹腿似乎是逼的张海连连后退。
张海看到这少年的步法并非十分出众,在展开全脚攻击的时候也无法让前进速度超过自己撤退的速度无疑也有了把握。
在快速的打斗中,不论从心理还是反应见招拆招通常是难以做到的事儿,张海选择了以乱对乱。突然间张海停下了后撤的脚步以猛烈的日字冲拳向对方来袭的直拳展开猛烈回击。
远远超出成人的力量集中在并不大的拳锋上展现出异常凌厉的威力,瞬间就化解了对手的攻势。
张海没有决定就此罢手,反正自己现在的手上也并非没有人命。利用长期弓箭训练中手臂上的力量优势趁着对方慌乱的时候对着对手的头部和胸腹就是十成全力不留情面的一顿乱拳将那少年瞬间就打的昏迷不醒。
趁其势,张海以洪亮的声音明白的向四周告戒道:“我张家宅院物资钱粮都有局限,此次不受不在开蒙年纪的人,希望不符合要求的人不要再报这样的打算了!”
终于不再有不符合要求的人前来硬求着拜师。但即便如此,接下来的数天内下至五岁上至七八岁符合要求前来拜师报名的人还是多达数百之多。这里面有小康富户之家,也有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纯粹为了卖孩子般的打算将人送来的。
张海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什么地方。选拔幼徒这件事当然是以有着多年江湖经验的父亲**为主负责。负责挑选那些大致看起来比较朴实可靠人家的孩子,剔除那些背景太深或者家教不严培养难度太大的孩子。当然人心隔肚皮,即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收进来的孩子都能成为真正的可造并且可以为自己利用的人才。
见到父亲**打算将一些体质过于瘦弱或者过于内向的孩子拒之门外的时候,张海也直截了当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虽然不是成为顶级高手的高材料,可我们这次打算广受门徒,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这么多顶级高手。他们能最大限度的念恩日后能够为我张家所用才是最重要的。底层贫民家的孩子,只要是没有太过**的苗头反而应该是我们收徒时应该关照的重点。”
**想想这话也多少有些道理,接下来的日子便不在将那些看起来似乎是要卖孩子的贫民之家拒之门外了。那些打算要钱而不是送钱的人反而是重点选拔的一个范畴。
可这样一来,原本打算最多只招五十个孩子的规划就落了空。符合条件通过挑选的孩子足有一百三十人之多。
“海儿,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太破费了?”一直在管家务的母亲杨秋霞知道张海打算给予这些孩子的待遇。可哪怕只是一个冬天,这也相当于养活三十个成人,而如果考虑到弓箭练习中必然的大量弓体弓弦消耗还有被服等等,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张海耐心的对母亲解释道:“王家来的那些钱短期足够了。我当然不会把这一百几十个孩子全部留下来。那超过我们的经济能力不说,还会引来官府或者其他闲杂人等的注意。可要在这些孩子中进一步挑选出能够服务于我们的可造之材还要进一步的考验才行。”
见张海似乎对于接下来对孩子们的甄别考验胸有成竹,母亲杨秋霞也不再好说什么。
。。。
第9章 选材育人
十多天的时间里陆续被选进张宅的一百三十余名幼童因为张宅场地有限,住宿的地方十分简陋。仅仅是刚刚搭建起来不久似乎是专门为小孩子用的木房。上百人拥挤在长约三十米宽约六七米的木屋通铺之内。
然而,每一位进宅的孩子都得到了精心准备的热水澡和带有丰盛肉蛋的饭菜和干净的衣服,对于来的绝大部分孩子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生活。不少人对于“这个冬天如何渡过”的忧虑终于消解了。
可毕竟这些孩子是刚刚来到一户有所威名的陌生环境之下,大多数被选进来的孩子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收敛了些自己的天性。最初的时候没有几个孩子敢于私下里喧哗或交头结耳。
连续不少日子孩子们只见为自己日常生活忙碌着的柳香和杨秋霞等人,不见张海**等人的身影,终于有胆大外向些的孩子对看似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柳香问道:“师傅们去了哪里?”
“去了哪里不知道,好象是外出采货去了。要过些日子才能回来。”柳香按照吩咐以并不怎么强势的态度答道。
大多在苦日子中长大、来到陌生环境下有有些拘谨的孩子们通过几天的生活也逐步放下了之前的那种拘谨。平日里众多的闲暇时光无所事事,张宅院子里也逐步热闹起来。不多久,这上百名孩子依据晚上睡觉时的临铺为原则三五成群的交往起来。因为每天早晚的点名报道,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姓名也逐渐开始熟识起来
“你叫什么来着?几岁了?”一位进宅较早身子基础也较好的男孩施彬对一名平日时里似乎不怎么与人交往的孩子坏笑着问道。
“我叫王新,过了这个冬天刚满七岁”
“你这样子也七岁?跟我一边大?别吹了。来,咱们练练吧。”
同那些在武打影视下耳闻目染的现代孩子不同,此时即便是少年人打架也很少有冲拳猛腿对攻那种较有杀伤的打法。摔跤是孩子们之间最本能的切磋技艺,而且真打和玩闹界限模糊,可以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耍无赖。
结果并无悬念。施彬出身于南皮县大户,从四岁起就有两年多的底子,身材营养也是同类孩子们中出类拔翠的。把身材瘦弱被贫穷的父母倒贴钱送来的王新教训到爬不起来为止。
通过打闹中的比试、欺生,施彬等一批大户出身的孩子很快便熟识在一起。
十月天气彻底凉下来的时候,孩子们终于受到平日里忙里忙外的“师母”亲自告知的消息:从明天起上午铃响的时候是在张家主宅客厅临时启蒙课的时候,下午才是练武时间。
可当第二天孩子们来到张家主宅的时候却迟迟不见“师傅”也不见“先生”?
“不是说好了今天开课么?师傅们还没来?”一些孩子们鼓噪道。
身为平日里并不是非常外向的女孩儿的柳香不知鼓起了多大的勇气,才支吾的回道:“我。我就是教大家功课的‘先生’”
“啊?”
孩子们诧异之余许多人不由的一阵鼓噪和哄笑。
在这个贩卖甚至打死晚辈也属寻常的年代,孩子对于师长们的敬重决非后世可比。此时若是一个大人在此,一般来说大部分孩子绝不敢像后世那样需要教师拍板擦才能安静。
可对于一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还是个女儿之身的柳香,孩子们却怎样也敬重不起来。
柳香没有上过所谓的师范更不要说实习,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她不好意思也不能像后来的很多教师那样遇到这些孩子们起哄的场景就负气走之让校上的权力机构解决问题,只好下定决心硬着头皮开课。
虽然她不过也刚刚熟悉过百家姓,连千字文都没有完全熟识,但既然海哥哥一定要这样要求她也只能将就了。
黑板与粉笔的推广虽然是19世纪中期的事儿,但是对于此时拥有张海这个神童的张家人来说却并非难事。
柳香手中白垩、白灰等物制成的粉笔在涂着黑漆的木板上写了六个大字,强自念道“人之初,性本善。”
可自己说话的声音竟然压不过上百个孩子中哪怕是一部分人的鼓噪声。
幸好此时的柳香没有师长般的脾气,也确实自觉自己身为一个女孩没有资格当这些孩子的先生,并不怎样生气。在孩子们的噪声中自说自话的照着事先背好的内容讲课,甚至布置功课。
许多孩子们在一个上午的鼓噪中早已不耐烦。可却没有想到午饭之后负责盼望已久的弓箭习射的武师既不是**也不是传闻中的张家神童张海,竟然还是柳香这个比孩子们大不了几岁的女孩来负责。
相比上午的识字课程,习射教程上柳香虽然不像张海那样能拉开战弓,但射准的功夫却是明显比一般没有基础的人强的多。孩子们对于弓箭的兴趣显然也强于识字课程很多。
可是当几轮试射摸底考核之后柳香提出让孩子们在墙边左臂倒撑身体的体能锻炼,许多孩子没有多久就不乐意起来。
“我们是来习射的,为什么要连左臂靠墙倒立?”
“你是在存心耍我们吧?”
不少孩子的鼓噪之下柳香根本没有解释的余地,并非完全没有自尊心的柳香竟然在众多孩子的起哄指责之下哭着跑了出去。
此时身在墙外暗处的张海透过墙缝把这些看的清清楚楚,包括上午上课的时候每一个人的表现也都记录在案,不由觉得有些伤感和惋惜。
这些孩子虽然还没有到九至十岁的第二逆反期,但对于没有权威的人难以像士兵那样遵守秩序纪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这些孩子们中的很多也意识不到自己此时的不恭将使自己失去将来很可能的出人头地乃至荣华富贵的机会。
自己能不能把这些人中的许多留下来?张海很快的便否定了这个念头。
常言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六七岁以后的孩子要想完成天性上的转变已经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了。
一个从小并不发自内心的对上敬重权威和秩序、对下也不仁爱弱者的人有可能真正树立超脱个人利益的理想乃至价值观么?
不能发自内心的听话和接受教育的人,自己有本事将他们训练成能堪大任的心腹骨干么?张海自认自己不是苏联的差生教育专家,没有这样的把握。只能在选材的时候就苛刻而严格的要求这些孩子们了。
晚饭前点名的时候张海终于现身,把每一个人的名字又认真的核实了几遍,确保勾掉的人名没有误会之后才拿着勾勾划划的名册离去。
“什么?这一百三十多个孩子只留五十个?”**有些诧异的问道。
张海仔细的想了想郑重的说道:“真心的敬畏秩序、尊敬弱势的人才能留。一个人的勇气和体质都是可以在实践中发展锻炼的,改变品性却很难。我从来不敢奢望他们今后对保证对张家的绝对忠诚,但对于优秀武装的骨干来说,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其实按张文的观察,这五十个人不过是在最初报名的数百个孩子中按十选一比例的挑出人而已,远远算不上完美。这些人恐怕即便再经历一次大浪淘沙也不足以构成支撑自己未来理想的全部骨干。他们只不过是做为最初建立基业的武力团队基石而已。
。。。
第10章 少年军营
花了很多功夫招募过来的这些孩子,其中超过六成就这样在入张宅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被淘汰了。
不少孩子的亲属长辈带着哭泣的孩子前来赔礼认错请求张家给予一次机会。父母的态度又开始摇摆不定起来,毕竟可以借此受一笔学费礼金。但张海坚持的说道:“我家暂时还不缺那些钱,不能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了我张家在孩子们中的威信,乃至今后整个家丁团队的可靠性。”一向通情搭理的**再一次答应了张海的要求。而且,还在张海的恳求下尽量避免插手对于这些孩子们的管教工作。
孩子们刚刚在这宽松而清闲的一个多月日子里所交的朋友圈、关系圈瞬间便因为这次淘汰而被瓦解的七零八落,不少人都有失落感。
不过对于多数孩子而言,在张家似乎是锦衣玉食般的待遇相比幼儿记忆中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