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二虽然这样说,但心中依然非常紧张,他不知道昨天发现的情况能不能让自己最终避免这种任务。此时已到了最后时刻的时候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道:“昨天我在城北一里外方便的时候偶然发现了马蹄印和车辙的痕迹。花了不少文钱咨询巡查才知道昨天晚上的时候似有不少的人马从离开了城中。不像是一般的平民百姓。”

陈义当然知道这个消息的重要性,虽然他知道王二很可能是因为害怕执行潜伏任务才如此,这行当里也有尽量避免独来独往相互监督的规矩,但思索再三还是打算让王二回避一下。这种任务为了避免牵连还是单独的好。”

“怎么害怕了?不过也好,像你这样的胆小鬼我还怕事后惹出娄子呢。”

负责征兵的人当然不是临时编组的普通战士,而是各队多名身经不少作战的骨干少年战士一起轮班负责。自从新来的民夫都能吃上充足的粗粮还有不少细粮的消息传开后。以前不少畏惧战斗而中途退出去的人家又有不少人有了新的打算,重新志愿来当兵。虽然这样的人即便在朴实的山东内地也不算多,可总数却算不上少。

“我都显然要叫你兄长了,这样的兵不归我们管。如果你能把这一斤重的石头投到十丈之外或者可以用五斗弓射箭的话,那么就去北门那里报道吧!”少年战士中年纪稍偏大身材也还算魁梧的人用着不温不火的语气不耐烦的对又一个前来应征的人说道。

在这战乱时期,很多情况下的征兵都是拉夫强征,如果有能自愿来参军的人通常是哪里都不会拒绝的甚至能当上头目的。而人们却没有想到刚刚拿下青州的这些强贼募兵居然如此苛刻,哪怕是二十多岁有家室的人都不要,四周一时唉声叹气甚至抱怨的声音不再少数。

陈义装出一副朴实内向的摸样终于来到近前,吸取不少前辈的教训没有太多的话,有些结巴的说道:“你看俺。行不行?”

负责征兵的几名少年一看这人就是那种容易被管束的,不由的有了些希望的问:“多大年纪?可曾婚配?你的家人呢?”

“十六岁,家人在我刚能做活的时候就病死了。”陈义朴实而没有悲伤的一句话是这年代不少人都有的经历。

“让我看看你的手!”征兵的人又说。

陈义庆幸自己这些年来所干了不少的活而不是专门习武。,年纪轻轻手上的茧子确实已经有了。

“那你能拉的开五斗弓么?”

陈义想说射箭我也会,但是临走的时候听老人们谈及不少探子的教训的时候才回答到:“那试试吧”

陈义的确是很用力的才把一张曲度很大似乎比平常的弓要费力不少的弓拉开,又把一块斤把重的石头真正扔到了十丈外。

“这还算是个好兵苗子,去那边儿的河儿报名处洗洗澡吧,只要没有脏病可以去城里的新兵处了。”

陈义紧张的心并未完全放下,不知道面对的自己的将是什么。盘算着如果有太为欺生的人自己应该怎样应对。

张海率领六个中队的精干力量悄悄趁夜从北门离开、**杨秋霞统着上万人在青州张罗着招兵运粮初训守城战备等繁重工作的时候宣大总兵杨国柱率领的六个营三万余人的步骑战兵与退入济南的明军汇合已经不少日子了。青州沦陷的消息早已传来,但从武安的教训到邹县的事实都让他有些犹豫不绝。

直到最近从不少相互印证的渠道都了解张家队伍的主力很可能像以前那样外东征的时候才终于下定了决心准备趁机去打青州。

“张贼曾经在盐山和东昌吃过一些亏,如今会不会主力依然在城中,只派少量人员去东征?”杨国柱向虎大威问道。

“我们这回的骑兵不少,也无需那样忧虑。就是他们的主力依然在城中又能如何?”虎大威虽然是个谨慎的人,但毕竟没有领兵参加过对张家的围剿,而是一直在边关。在他看来,即便是关外的东虏如果只有千把人几个牛录的人马来此守城也是自寻死路。

。。。

第115章 军营新兵

按照张家商讨出的原则,新兵班里除正副班长外,战士则要尽可能是不同口音的人避免不少老乡同在一个基层单位里。(。)如果实在无法避免,也必须尽可能的相互之间不是同事或朋友或邻居。人在失去了小圈子的依赖之后,才能最大限度的依赖于整个集体从而更有服从性。

而在当下敌人的大军随时可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兵源大多是淄川至青州本地一带的人,为了在“明天爆发的战斗”中更便于指挥。临时编组的班和中队不得不大多由同一个地方出身的战士组成。

济南府口音的陈义便成了暂一营二连三中队二班中唯一一名“远乡人”,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基本战斗力并且避免等级森严中的军队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隐患。三中队队长张海学塾弟子王辉只好将刚刚报道不久的新兵就投入到了高强度的训练中,让这些人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不在渴求别的或者想别的,当然,认识到命令的权威和处罚的严厉也是一方面。

高强度的训练当然就是投石训练,实际上中队之间的对抗性训练。两个中队的近百人共准备一百个一斤重左右细小碎石组成的麻布袋在相距十五米或者三十米左右的距离上大规模的群体对抗中直接相互投砸。甚至分为城上和城下两中队进行模拟对抗。

在不允许相互接近的情况下,这个距离“丢布袋”的命中率当然是就如实战一样很低的,如果是两个人相互扔石头几乎没有打中对方的可能。但是数十人之间的群体对抗就总有意外,一旦被装满碎石的斤把重的布袋砸中,不是头破血流昏厥过去就是身上一块舆青的肿伤。

尽管为了培养纪律意识所有的投掷都是按照回合制按照中队长们之间的命令来进行,一整天的训练下来上千轮的投掷中几乎每一个新兵的身上都被砸中过,还有几个人脸上如挨了重拳一样被砸的红肿流血。

稍有牢骚和怨言的人则会被这种装满细小碎石的布袋处以“石刑”被砸的浑身伤痛,丝毫不比乡下大户们的竹板威慑力差。

“士气有点儿低啊!累了还是怕了?现在你们面对的不过是几层软布包着的斤把重的细小碎石而已。真要是敌人来了,扔出的可不是这种小儿玩物,而是至少上百米外几斤重的完整石块,能把一个批甲持盾的人当场砸毙!”王辉喊道。

按照便于记忆的原则,一营二连的三个中队都是这些挑选出来兵源中质量更为拔尖的,几乎人人都可以把斤把重的布袋投到约莫三十米的距离之外。而其他连中的大多数战士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于是全连就只能做城下的“蓝军”接受其他各连的“考验”了。

唯一让人们在伤痛疲惫之余有些庆幸的是被选入正规队伍后可以完全可以吃掉北方大户人家才能吃到的细粮了,而且还是几乎没有多少虫子的那种米饭。晚饭的时候白米饭之中还有零星的鸡蛋和死牲口肉及其榨出的油水。这让不少战士觉得或许事情真如中队长所说的那样这些只不过是战前临阵磨枪的紧急训练而已。

夜晚昏暗的油灯下大多数战士本以为可以获得不少休息时间,结果中队长把全中队的人召集在一间宅院里练习臼铳的保养和训练筒模拟的弹药填装。按次序轮装的时候在近距离的众人中练习实弹开火的砰碰声干扰中进行。

从滑膛枪时代到近代,很多部队都不会给新兵们太多的实弹射击。因为在相互火力压制之下没有多少士兵会在战场上像靶场上那样射击。实弹射击的唯一意义除了增强士兵的自信就是选拔天赋较好的战士了。张海却不这样认为,自己的这些臼铳相比滑膛枪来说弹道更为规则,中远距离上的精度还是有把握的。但前提是必须让新战士也了解这种弹道特性,否则命中率会下降到不堪忍受的地步。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就连夜晚熄灯睡觉之后也有专门负责“放内哨”的人听墙根。食不言寝不语除了必要的训练中的请教外几乎所有的人没有几句聊闲话的机会。这种压抑的氛围让习惯了宽松自由生活的北方出身的少年也极为不习惯。

不过很多人担心的“守人欺负”“打架”“吃不饱的情况下干重活”等方面的忧虑却没有发生,不由的给了众人一些宽慰。

外面听墙根的人似乎有些多余了,新战士们在遭了一天的罪之后连卧谈会的心情也早已没有,大多数人早早的抓紧时间入睡,不知明天等待着自己的将是什么。

陈义的底子不逊色于那些少年矿工中的佼佼者,虽然也很疲惫却远没有到那种程度。远非想象的紧张训练让他想到了兵临城下的可能。对于可能发生的激战,自己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呢?想起临走前百户的交代,陈义收起了谋求立功的想法。上面没有给自己安排这种任务,自己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自保,有时间了解到更多的东西或者有机会的情况下选择离开。那些“大事”自然会有其他安排进来的人负责,不是自己这种小人物可以抢功的。

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正当城头的人们盼望着能够来一场雪让攻城变的不可行的时候。青州西南面的群山中已经传来了做为警讯的烽烟。

从济南府那边儿赶过来的骑兵先锋已经抵达了淄川一带,幸好两天前接到外面打探的人最初消息的时候杨秋霞和**等人就下令几十里范围内的运粮队撤回城里准备迎接战斗。青州城内的近两万名战士和其随属也已集中在城墙内侧或城头,准备迎接着可能比上一次在东昌更为严峻的考验。

疲劳的训练虽然暂时停止了,但最为为数不多的骨干力量,一营二连三中队分成班为单位看守着那些左右一共五十步内其他那些跟随过来的青壮和民勇。

几天来所遭受的管束终于得到了释放的机会,对于那些违反纪律交头结耳的“长辈”少年战士们也终于有了机会给予惩治。经过一天多的战备整顿,城头上的数千人还算勉强像是令行禁止的军队摸样了。

。。。

第116章 堪战新兵

古时的中国未必是拥有城镇最早的地方,可在近代以前无疑是拥有世界最多大型城市的地区。近两千个县城、数百州城、几十个府城或重要大城构成了庞大城市经济群体。可从军事角度上出发来说,这些城池的城墙对于王朝末年有限的堪战兵力来说却显得的太长了。远不如单纯的军事堡垒更为坚固。

虽然在张家队伍自东昌一路上不断扩军,又有了必要的数天到十天的时间对这些优秀兵源地的新兵加以选训。可数千兵力对于长达十三里左右青州城头来说还是显得有些不足。如果要保证有效的夜间防御力就不得不用青壮以外的老弱随属协助守城。

“除了负责的人以外没有命令不要随意向外观望!”王辉最后一边走动在城墙上对数十步防区内负责上城值勤的人们喊道。

约莫阳历十一月中旬左右全军抵达城下的杨国柱当然没有对这堪比京师城墙一样高的山东第一府的城墙一股而下的打算,试探性的进攻当然是必然的。执行首波试探性进攻任务的当然是那些在山东各府强征来的乡勇乃至队伍里并不算重要随时可以替换的杂物兵。只有少量还算堪战的弓刀手鸟枪手加杂其中以起基本的组织和威慑作用。

见城头上只有零星的人影晃动,也没有火炮或者什么守城器械露出来的影子,虎大威向旗鼓手下达了试探性进攻的命令。

颇有威势的喊杀声和鼓炮声助威下、几乎无法逃脱的宣府战兵胁迫下、上千名官兵从一箭距离之外以纵队队形顶着简单的木盾向西城墙一段不起眼的预定的城头发起了冲击。

数百名弓手射出的几千支箭的猛烈箭雨挂过预定的城头,虽然不是很精确却也让垛内不少地方的木排上插满了箭。

三十多架带钩的云梯几乎并排着集中搭在了二十来米宽度的城墙上,趁着两翼的云梯还没有被破坏,顶着盾牌的官兵在火铳与火箭的威逼之下从云梯群的中路展开了冲击。

城头上的哨声响起,虽然大部分的新兵因为临战反应怎么也不敢从垛下的木排工事里出来投射,但集中起来的情况下每个班两名经历过不少作战的骨干一阵棍棒之下还是让这些人从恐惧中勉强恢复起正常状态。按照命令将左右手握着的三块儿斤把重的石头向数米之外的云梯群中头去。

一个中队的防区集中起来的兵力累计投出的上百枚石头虽然没有什么杀伤效力,几乎都被城下的敌人躲避掉了,但却重新把爬上数米高度的不少敌人重新逼了下来。军官和骨干有效组织指挥下的投石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浪费。

敌人当然没有张家队伍主力那样在猛烈而精确的箭弹掩护之下攻城的能力,盾牌下畏缩了不少时间才重新开始登梯。

而在这时二十多辆臼铳车在城后的一学塾弟子的指挥下终于赶到了有效射程内并在标顶参数的指引下向通报过来的防卫展开了射击。

在经过预先测算和使用优良火药的情况下,半里射程内的精度达到了五十分之一左右的方向误差,数百枚弹丸一下就杀伤了聚集在连环云梯之下的二十多名敌人,不少人在简单的木盾掩护之下也还是遭遇到了伤亡。

虎大威又在城墙的其他方向上以这种并排起来的云梯群发起了七突击,也遭受到了差不多的抵抗,伤亡了大概一二百人。

很显然:城头的防御并不算强,没有见到火炮、炸雷、油锅等有威胁性的器具。似乎只有极少量的堪战兵力在督战和支持。能够不被在城头突破完全是投入试探性进攻的官兵平均质量也不高而已。

“看来张贼虽然扩充了不少人也留守了一些像样的力量,但他们的大头可能早已东去了。”虎大威并不认为那是城头敌人的诱敌之计,对杨国柱说道。

杨国柱还是有些不完全放心:“换正兵营的人上,再进行一次真正的试探,争取上城。”

黄昏前日头西转的时候,又一次试探性的突击放在了很可能有重兵防御的西城门外展开。

披着包铁棉甲的战兵躲避在人群的后面展开了突袭,在臼铳车来不及调过来的时候就用正规的盾牌顶着那些威力不算很大的石块摸上了城垛。

翻垛之前,数十件飞斧和火罐从云梯上向上投了上去,短时间内就杀伤了准备迎击敌人的三五个人。趁着大多数守城的新兵愣神的功夫二十米范围上并排着的三十多架云梯上已经有七八名敌人翻到了木排之上。

“打!”从中队到各班的骨干们群声下令道。

经过几天的整训,这些选训出的新兵虽然远非到了合格的程度,却也粗知了军纪的严厉。没有多少人敢认真瞄准开火的情况下还是把三十多件火器中的弹丸向冲上城或者刚刚冒出上半身的敌人射去,尽管距离十分近,又是对这种防护不强的登城进攻之敌,还是仅有一个敌人被打落城下。

整个中队防区内的十余少年战士及一名学塾弟子组成的骨干还是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连续以弓箭的不断直射精确的压制住那些打算向人群砍杀的敌人。让手持各种火器的新兵用乱石和城内缴获的火器消灭了城头的敌人并抵挡了云梯下后续敌人的进攻。

第一天的战斗尽管在消灭一百几十名敌人的情况下只有十余人死伤,可负责守城的城头上大多数新战士们却感到了压力。城下规模这么庞大的敌人这次显然携带的攻城器具及并不少,只要稍稍加大规模在多个方向上投入像样的力量进攻城头上就会立刻陷入险象还生的境地。

唯有在城门楼上负责全局指挥的**杨秋霞等人见第一天的云梯蚁附并不能形成真正的威胁才感到稍稍宽了些心。

“夜间或凌晨的时候城外的敌人很可能发起一次真正的大举进攻。像样的守战弹药都抽查过了没有?内城沿城墙进行的土工作业乃至所需要的弹药也没问题么?”**向负责此时的几名核心弟子问道。

“没有问题,也没有多少在白天的交战中受到损害的”

守城的全部力量当然如敌人的进攻手段一样没有完全暴露出来,**相信这样守战物资完备的大城市是敌人在短时间内难以靠这种强攻的手段拿下的。毕竟在火药时代,城防战的原则已经同以前大不一样了。

。。。

第117章 守战策略

太阳落山之后城外拥有不少兵力优势的敌人继续不断进行试探性的进攻,似乎是要在疲惫城头上为数并不多守军的神经。

**却按照实现商议的策略不为所动,只留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负责在城墙内侧轮休,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守依然在城上值勤战备。各中队之间按照不同的作息时间竟然有序的负责轮换。

城外的敌人精锐几次通过并架云梯做掩护,利用飞爪、杆子等方法让全身披挂的“精锐”突上了城头,但这些突上城头的人却不可能有张海等人那样的武艺。在两侧几十米范围内数十名新军队伍依托的火器排射下非死即伤。

当然十多米高的城头往往要花费登城者至少十数秒的时间来攀登,更多的情况下则是那些负责登城突击的敌人还没有爬上城头就被沿着登城器具的地方泼下来的开水赶了下去或者以橇棍铁叉支开登挂器具摔了下去。

不过夜间难以辨别从城下投射上来的箭矢来袭方向,几万支箭构成的负责掩护的箭雨下还是有十余名负责守备的随属及新兵在战斗中负了上。

“用这些简陋的云梯、飞爪、撑杆打这样的大城,简直是图耗人命啊!”不少参将都直接找到虎大威有些不满的说道。夜色之下监督那些临时征集来的乡勇去攻城变的越来越困难了。这些人虽然知道后面都是大军不敢逃跑,却总是消极作战。虎大威虽然无法命令那些将领们的家丁去执行这种几乎没有多少生还可能的消耗性任务,但上百名还算优秀的正兵营骨干的损害还是闹的各营人心惶惶,盼望着倒霉的不是自己。

“诸位不用过于担心,如果我们运气好的话说不顶明天白天就能在这青州城头立住脚。”

城东外的平原上曙光微微应起。卯时刚到,早已准备多时的真正进攻就展开了。

这些日子以来从各府征集的十几架楼车载着几百名精兵靠着黑布和夜幕的掩护悄悄逼近了城头。

可再怎样掩蔽,需要众多人推动和看清路面情况下,那些曙光中微微映出的庞然大物在大约百步左右的距离上还是被城头的守军发现了。

从火器战的角度上说,青州并不算是近代意义上的棱堡,这极大限制了城头火炮对攻城方的威胁。不过张海在刚刚拿下青州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特意改造了城头近百个大小火炮发射点的射口,使火炮可以对着近距左右总计一百二十度范围内开火。较远的距离上则依靠高于城头的炮台进行向左或向右的射击。

如果是平地对着野外的目标开火,这些质量按照张家标准的百斤左右轻炮对于二百米外的目标能有几分之一的命中率就算不错了,不比弓弩的命中效能强多少。可近十米高的楼车大大减少了弹道曲线带来的误差。四五百步范围内的十几门火炮在楼车从百步外逼近城墙的几分钟内连续打出了三十多发炮弹,几乎大部分命中了楼车。这些炮弹集中在楼车群的两翼,烧红的炮弹让至少四辆楼车燃烧起来。

可对于十几里长的城头来说,百于门可以多人抬动的轻炮为主的火力防御在抵御夜间的突袭中还是显得有些不足。

还是有满载着二百多精兵的七八台楼车逼近了城墙。相比云梯车,楼车看起来更为笨重也不方便后续部队上城。可如果一旦能够攻破城墙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形成比较密集的兵力抵御守城方的兵力火力立足脚跟。

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负责指挥战士们的各原张家新军核心骨干按照事先商定的原则不再吝啬使用成本更高、制取不易的专业守城器具。

“投火弹!”城头一名张家弟子下令道。集结赶来的几十枚近十斤重带着马尾般投臂的厚陶壳制成的炸弹在全身披挂的战士们猛力挥动下向敌人的七八台楼车扔去。新战士们也纷纷用标枪向来袭的敌人射击。

黑火药的爆炸威力相距现代炸药很远,这些爆炸的陶壳炸弹似乎丝毫没有撼动临近城头的楼车,投来的标枪对于有顶盖防御的楼车上的敌人来说也一时没有形成致命威胁。这也是黑火药做为发射药一直用到19世纪甚至解放战争时期时期的投石雷发射药。然而做为战斗部装药却很少见的原因。

可这时城墙内侧的火器手却早已准备好了。原来在拿下青州之后,众人就在学塾弟子的指导下沿着城墙挖了数千个百斤巨石的抛射坑。在减少装药的情况下可以把百斤左右的巨石抛到到四五十米远的地方越过城头攻击临近城头的敌攻城器具。土工爆破作业是张家掌握的不同于其他军队的独特攻城手段也成为了独特的守城手段。

精益的测量和构工的情况下,这些土工爆破的投石雷误差在四五十米的距离上被控制在五米左右的范围。敌人重点进攻城段后的近百枚一下就把七八具楼车砸塌了五具,终于化解了城外敌人依托专业攻城器具的一次重点突击。

城西首轮突击的同时,拥有众多人力的城外之敌又在城东和城北展开了以云梯车为主的进攻。同样在投石雷和陶炸弹的还击之下做罢。

这些曾经在过去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