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239章 东欧决战(十三)
装有一斤黑火药或照明用途的燃烧战斗部的重手榴弹虽然在威力及破片杀伤能力上还不如民国时期那些用工业填充剂“兑水”、***都装不全的手榴弹,但对于精锐部队里专门负责夜战估距的士兵来说却终于在夜间发展了敌前沿阵地的大致距离。
“试射距离幺洞两!”
“试射距离幺洞拐!”
更多的精锐部队官兵逼近到四五十米的距离上把重手榴弹投了出去。虽然即便是训练和体能优秀的近卫部队精锐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把两斤半的重手榴弹扔到这个距离上并且还能保证引信在合适的距离上爆炸,不过连绵不断的爆炸火光却辉映出了十米距离以内的敌阵地轮廓。
俄军也开始依托战壕展开连绵不断的开火,不过四五十米左右的距离即便对于视好的人来说也几乎是晴夜里发现一般夜地人员目标的极限了。而且面对近卫部队精锐的精良铠甲,火枪弹丸乃至不少轻炮发射的霰弹也只能造成一些并不算严重的轻伤而已。
神箭队官兵中的试射员已经已经开始用三四斗左右的力量射出一些专门用于夜战估距的“烛光重箭”,这种箭落地时的力量不大,刚刚只能让箭头没入土壤,特制箭杆的前部和临近尾部装有类似于火箭药筒一般的东西,会在夜间的一定时间呢发出微弱的光亮,方便在夜战的情况下对一些目标进行精确的估距而不暴露自身。
在“烛光箭”和重手榴弹的火光指引之下,夜空中如飞蝗一般的抛射重箭很快的就飞临到了俄军战壕的上空,从各种角度精确的落了下来,甚至躲避在内侧的一些人也能有效遭到杀伤。相比训练条件简陋的起事年代,如今新军近卫部队中的神箭队射术早已今非夕比,虽然在有些方面还不能和当年最优秀的英国长弓手相提并论,但是也能够把重箭抛射到百步左右距离上不超过两米左右的范围内。
虽然夜间的精确抛射不可避免的有一些误差,但亲卫连及其附近的百余名神箭队官兵还是在并不算长的战斗中把三四千支重箭中的大部分都抛射到了俄国人的战壕之中。
同新军主力部队相比,俄国人刚刚开始学习的情况下第一次所挖的战壕水平也相当不怎么样,过宽而缺乏复杂的交通壕乃至崖洞且没有被覆不说,很多地段还是相对笔直的,人员也过于密集。几乎是按照战术方阵密度的标准在最前沿平均每两平米左右左右就有名士兵,这样一来:一里宽度上的整整数千人马很短的时间内就在重手榴弹和箭雨之下伤亡八九百人。这些不惜成本制成的重箭杀伤力还极大,不仅一石二斗左右的清式长弓可以轻易的射出超过二百焦尔的箭、箭头还内藏有蜡封的箭毒毒剂。再加上此时代的俄军并不像一些西欧军队那样还有一些板甲时代的残余,负伤的人几乎不是死亡就是遭受了重创。
这样的打击虽然没有让这些多年来经历过不少战争、一直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俄军崩溃,却也从根本上压制住了俄军向外施展的火力。而在这个时候,近卫精锐们则逼近到距离敌前沿二三十米左右的距离上成排成排的投出了重手榴弹。一百多名官兵投出的四百余枚重手榴弹几乎就造成了上千名敌军的伤亡,更多的人则受到手榴弹的震动而一时之间失去了战斗力。近卫精锐们就趁此机会逼近到极近的距离展开并不拉满弓的连珠快箭,或用早已填装好弹药的对敌军展开猛烈的射击,终于在强敌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一里左右的突破口。
此时,亲卫连附近以外的其他广大战场上少量散兵为基础的近卫精锐部队也同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最初的时候陷入稍占上风的僵局,可是随着新的作战方法在战地迅速推广,突破口被迅速扩大了。
如果是白天,承受着巨大压力俄军如果看到整个战线上只有稀稀落落的新军主力部队,那么士气或许会被挽回不少。可是在夜间,近卫部队核心精锐的优势几乎发挥到最大,虽然双方的兵力相差数十倍,可是从装具与火力精良程度再到训练与战术体系、战场心理素养,三大领域每一项几乎都有数倍到十倍的差距,在无法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就如同护步达冈之战中的辽国或当年苏定方等人面前的藏军一样,被只有几十分之一的顶级精锐彻底击溃了。
俄军虽然并不完全负责围困任务,但是阵地距离李少华等人的队伍却也并不遥远,当后半夜的时候枪铳声渐渐的稀落下来,队伍也逐渐集结在信号弹体系的指引之下集结起来的时候,西面的枪炮声却一直在持续,甚至还有越来越激烈的态势。
通过战前了解到的情况还有突击作战前任务的规划,张海明白:那是刘洪涛率领的近卫部队精锐碰上了比俄军强大的多的对手。以张海了解到的情况判断:这时代波兰军队同等人数下的战斗力虽然比俄军强不少,但是也不至于有这样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张海明白刘洪涛的战场指挥才能本就高于自己的情况下,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遇到了那支传闻中的西班牙主力部队了。
在这种情况下,张海也果断的放弃了对俄军残敌的清理还有战场的打扫,直接向那密集的枪铳声方向赶去,很显然:只要打垮了敌军关键性的力量,并且避免大股敌军的麻烦,残余的俄军已经和俄国一样是“瓮中枯骨”,而同敌军强敌之间的战斗才是最为关键的。
在同刘洪涛率领的队伍会师过程中,李少华也很快经过联络在夜间带着不少战士赶到了张海的近前。
没有等李少华说些请罪之类的话,张海就首先问道:“西北方向的战局怎么样儿了?”
“波兰军队已经被彻底击溃,八百余名跟随北路集群的近卫部队官兵已经同刘洪涛所率领的精锐部队一起,将波兰人的新军主力部队大部暂时包围起来,不过以为力量不足,一时还没有拿下。”李少华回答道。
“不要愣着了,赶快一道去支援西面的战斗!”张海迅速下令道。
第1240章 东欧决战(十四)
对于西面的战斗,张海还是比较忧虑的。
在之前外情部送来的情报中:来援的西班牙新军有一两万人之多。这些军队的装备水平实际上要明显强于新军一般部队,不在这么多日子以来的新军近卫部队的水准之下。就算在兵源选训还有战场觉悟上,新军近卫部队精锐的水平绝不是什么势力都可以比拟和相提并论的,但在兵力对比相差十倍还面临众多波兰军队负担的情况下,力量也明显的居于下风。
如果不是夜战的环境极为有利于近卫部队精锐发挥自身的优势,再加上刘洪涛是一名比较突出的将领,还有刘洪涛的坚持,张海说什么也不会让刘洪涛只带一千精兵就去袭击数万人包括大量强敌在内的敌军主力。
李少华最初说队伍完全将残敌包围起来的时候,张海并不完全觉得这符合事实,不过当率领八百人左右的队伍赶到之后,心也开始安了下来。
刘洪涛所率领的近卫部队主力如同张海所率领的队伍一样,只付出了不到一百人的战斗减员就彻底击溃了波兰人。当然不同的是因为波军主力骑兵化的程度更高,且在之前的战争中不是没有面临过这样的情况,至少有近半做为预备部队的骑兵还是在斯特凡恰尔涅茨基的率领下突围。
北路集群的近卫部队同刘洪涛所率领的人马汇合之后,兵力达到一千七百余人,还拥有了北路集群部队送来的不少后备弹药补充和不少的重手榴弹的支持。这样一来,就彻底的压制并保卫住了来援的一万五千名西班牙新军主力部队了。
如果按照力量对比和战争规律来说,以中远距离投射火力为主的西班牙新军拥有九倍左右的兵力优势就会带来八十一倍左右的平方律优势,将刘洪涛等人并不算多的精锐力量轻而易举的压制住甚至是歼灭掉,哪怕新朝近卫精锐的选训与人员战场心理素养再高也没有用。
可是在夜间:不仅仅西班牙新军定装线膛炮的射程优势不能得到完全发挥,还在战术与武器应对乃至夜战经验上处于明显的下风,这样一来,局面就截然不同了。
同张海谨小慎微的指挥习惯不同,在同强敌接触的时候,刘洪涛则果断的将队伍尽可能的以连为单位“集中”起来,并以早就通用的夜战声光信号进行有效的战场联络,对敌军展开无所顾及的迫近作战,在五十米到七十米左右的距离上展开战斗。
这样儿的直射距离上,神箭队的神箭手们能够依据火铳开火时的声光精确的射中单个目标,而黑夜里在这个距离上,就算夜间视力的个别敌军能看到黑影晃动也很难用那沉重的定装线膛抬炮有效的瞄准射击。
当然,这些定装线膛抬炮的威力还是有小的,西班牙新军甚至还配备了不少定装霰弹,其中只装数枚弹丸的重霰弹在这样的近战中即便是展开压制性的射击还是给新军主力部队带来一定伤亡。夜战之中,至少有上百名近卫部队精锐官兵伤亡于敌军那猛烈的、可以接连不断发射的定装线膛炮火。但是在神箭队官兵和其他精锐近卫部队的重手榴弹与待发排枪火力之下,首先还是那些几乎没有经历过太为严酷考验的西班牙新军首先支持不住起来,并丧失了在黑夜中与新朝近卫精锐对射的勇气。只能像之前他们所围攻的新军主力部队官兵那样畏缩不前。
刘洪涛在张海到来之前也曾经对这些防御之地展开过一次重手榴弹与神箭队官兵紧密配合之下的攻势,不过一来刘洪涛所率领的新军并没有张海所率领的亲卫连队那么精良的夜战装具,二来西班牙新军的工事体系也并临时抱佛脚的俄军主力强出很多。不仅仅前沿并不是那种很容易估距并展开测射的直战壕,还拥有不少简单的被覆。这些被覆当不住神箭队官兵射出去的箭,却可以大幅度的削弱重箭的能量以至于对防御优良的西班牙新军造成不了多少伤亡。
刘洪涛也曾经打算进行不计代价的强攻过,可是因为近卫部队的人数本来就不多,如果在只有不过一千七八百人的队伍的情况下展开强攻,很容易被守敌在夜间抓住几乎突围出去,因此战局就一时间陷入了新朝近卫部队稍占上风的僵局。
而张海带领八百新军主力部队及负责警戒俄军的不少北路集群新军部队赶来之后,力量对比就进一步发生了明显变化,就连张海也明白对敌展开强攻的时机来临了。
“天色怎么这么早就开始有亮起来的反应?”宋子悦看了看东面的天空的时候也不由的叹道:
“欧洲夏季的夜间比中原的北方还要短暂,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只是我们要展开一次决定性的进攻了。如果不能在夜战中利用我们的优势决定性的削弱敌军的力量,那么天亮之后恐怕依然会面临被动的战局!”张海最后下令道。
北路集群新军主力部队各旅的军辎抵达前沿之后,猛烈的进攻迅速施展开来。新军主力部队官兵逼近到三四十米左右的距离上以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燧发排枪猛烈的压制着敌军的火力,掩护和神箭队官兵和持有重手榴弹及近战兵器的近卫精锐们逼近到距离敌军战壕很近的距离上展开爆破作业。上千名投入到前沿突击作战之中的近卫部队的官兵一下就给予敌军沉重的压力,杀伤了几千名防御中的敌军,而新军近卫精锐的伤亡也一下增加起来。在堑壕和地堡之类连绵不断射来的定装线膛炮火的压力之下,也有二百余名新军近卫部队精锐和上百名辅助作战的北路集群官兵伤亡。这些被线膛抬炮命中所导致的伤亡很多还是严重的死伤。
可是当新军彻底在敌军的堑壕与堡垒处打入一块阵地之后,接下来的战斗就相对顺利起来。被压制在壕沟之下的敌军开始遭到源源不断重手榴弹与燧发排枪的清理陷入了彻底的被动之中。
此时的不少西班牙新军将领也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听李峰的劝告迅速撤退,而如今所能期待的也只是太阳光芒尽早一点儿照亮天空罢了。
第1241章 东欧决战(十五)
夏季的欧洲天色比东方亮的更早,在官兵们的印象里夜间的战斗只不过持续了半个夜晚左右,还没有露出地平线的太阳就让天空开始由黑转蓝起来。虽然凌晨的光线依旧暗淡,却可以勉强让残敌看清天空中飞来的重手榴弹甚至一定距离内的重箭。而对人影的发现距离也不再像晴朗的夜晚时那样只有四五十米,而是可以发现百米内站立着的人或是几十米内匍匐前进而来的目标。
这光线也彻底改变了战局,残敌的火力开始在天色微亮的时候就重新旺盛起来。威力巨大的定装线膛炮弹能够把田垄甚至简单散兵坑的胸墙打穿威胁到后面的新军官兵,这让残敌似乎重新掌握了压制火力的主动权。
刘洪涛对于这种情况却并不怎样惊慌,在突破敌军第一道阵线的时候就缴获了数以千计的线膛抬炮,在夜间重新补充了水源花了一个多时辰初步开始恢复体力的北路集群官兵们选出了七千多名官兵前来助战,用于负责操作刚刚缴获的敌军定装线膛炮。
这种新式的火器虽然同新军主力部队官兵们以往用的不太一样,不过受惠于平时的火器基础知识教育,大部分涌进战壕的官兵们还是并没有花费多长时间就掌握了这种筒射无后坐力火器的原理,一个人负责发射、两个人负责填装炮弹,很快就把缴获的还算堪用的两千五百余支定装线膛火器充分运用起来。
新军主力部队的一般官兵在兵源选训上比近卫部队精锐差上不少,可是相比那些残敌也显然依旧拥有不少优势。即便在使用这种刚上手火器的情况下射速慢一些,中远距离精度稍有欠缺,也用更强的战场心理素养弥补了这一点。
当这些被缴获来的火器重新开始作用于战场的时候,暂时的被动终于得已逆转。七千名操作敌军线膛火器的普通新军主力部队官兵完全不比对手逊色。而一千六百余名新军主力部队官兵在白天平方律的作用开始体现的情况下,即便用类似性能的火器也依然至少相当于五六千名残敌。而经过夜间的激烈交锋,西班牙人的新军部队战死被俘及重伤多达六千余人。就是加上那些臼炮手也没有多大优势了。
控制了大部分战场并且恢复了战斗力的其他北路集群官兵中的炮兵们重新夺回了不少被缴获的火炮,并且开始利用爆破类抛射弹药展开向残敌的进攻。
“要不要对敌人展开劝降?”刘洪涛向张海询问道。其实按照刘洪涛的看法:新军主力一向不愿意承担大量俘虏的负担,但残敌已经不过一万余人,相比很快就会拥有四万余人马的队伍来说并不算是多大的负担。如果敌军能够最终投降,虽然有可能给北路军其余新军主力官兵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不过却会在以后的战斗中也尽可能的减少可能付出的代价。之前新军主力部队并不在意战俘政策,很大程度上也是敌军过弱的缘故,可在此时的情况下面对这些能够对新军主力部队带来一定威胁的敌人,就有必要更慎重的考虑了。
张海在思索片刻后也同意如此。基辅附近的战斗,新军主力部队已经付出了太多代价,尽管消灭眼前之敌只要多花费上一些时间就可以用不超过千人的代价解决掉,但张海此时的想法却是要抓紧每一天的时间,尽可能的加快西征进度。时间多拖延一天,那么在以后西欧的战斗中,新军主力部队面对敌军的学习和改进极有可能遭遇到更大的代价。
如果是真对一支东方文化体系下的像样部队,更重视家国的精兵们往往很难做出投降的选择,对于这些西班牙人来说,来自于对国王忠诚或是对家庭忠诚的压力就要小的多。不过也不是没有人没有顾虑,在之前的战斗中,西班牙新军给“不可一世”的新朝主力部队官兵带来的代价太重了。没有人相信如果要是被俘,会有什么好的命运会等待着自己。
“我们如果选择投降,恐怕很有可能会被那些东方来的恶魔们虐待至死。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这些人以往的一些做派么?”一名同李峰的关系还算不错的西班牙旅长坚决的说道。
新军近卫精锐的陆续抵达彻底改变了战场力量的对比,得知风声并感觉到士兵有些部队的两名西班牙旅长最终决定投降。这两个旅最终只有少数人选择坚持战斗。整个西班牙残余的力量只有一半左右选择投降。
但即便如此:在这一半的敌军投降之后,新军主力部队更是拥有了明显的优势,针对残余的敌军当机立断的展开了进攻。
增加到三四千人左右规模的近卫部队精锐以精度更突出的线膛枪压制对手的火力,用连绵不断的后膛抬炮针对敌军的一切堡垒据点展开了猛烈的轰击。有所经验的近卫精锐在熟练的掌握了这种新式定装线膛炮的弹道特性后还可以有意的在瞄准射击的时候把铳后稍稍放低。那穿透力巨大的弹丸甚至会穿过一米以上的土层杀伤简单堑壕内的人员。
三千多人的近卫部队精锐主力在白天也发挥火器条件下折合一万名强敌的实力,而再加上使用缴获火器的上万名北路军主力,折合四倍的兵力优势在火力战中带来十六倍的优势。经管依托工事防御体系的残敌在防守中也占不少便宜,可双方在战斗中的死伤占各自比例还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相差很多。
激烈的最后战斗持续到了黄昏来临的时候,新军近卫部队及参战的北路集群新军主力在又付出了六百余人伤亡损失的情况下最终将敌军彻底消灭。
至此,基辅附近第聂伯河河畔的关键一战终于落下了帷幕。李少华所率领的北路集群主力遭受重创,伤亡两万余人。张海及刘洪涛所率领的近卫部队精锐在最后的战斗中也付出了上千人伤亡损失的代价。但取得的战果却是同样巨大的,不仅仅在于消灭了四五万俄军及累计五六万左右的西班牙与哥萨克联军,还在于缴获了大量的的马匹和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制作的定装线膛抬炮。
。。。
第1242章 重新整编
基辅附近的决战结束后的第二天,新军精锐先头部队的后续力量才陆续的抵达并汇聚起来。当新军近卫精锐的兵力重新达到万人左右,并且有上万名原北路集群的官兵们利用缴获过来的无后坐力定装线膛抬炮重新武装起来的时候,就是寻常的战士也开始明白:队伍虽然以及身在险地,却已经安全起来了。不论是那波兰的精锐骑兵还是那西班牙人模仿新军主力部队所建立起来的部队,都不可能给这两万神箭队官兵或是使用线膛火器的精锐以任何威胁了。
张海却没有像过去一段时间那样清闲下来,而是抓紧时间忙碌着有关这些缴获过来的新式火器的训练,并测试这些火器的弹道性能与射表,甚至利用暂时数量并不算多的随军工匠改进这些火器的瞄准装置。
“李峰没有皇城兵工那样的组织条件和人员水平,生产出来的定装线膛抬炮似乎比我们的后装线膛炮在精度上差不少,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就是固定起来进行调试,也有不少炮弹是脱把的。”测试完这些武器后,北路集群伤亡损失并不算特别大的第九暂编师师长周明不由的叹道。在他的心目里,是希望这些换装后的官兵们是可以达到像神射手队伍一样的水平的。
“这种精度就已经足够了。”刘洪涛却并不以为意。三百分之一不到的理论精度水平虽然和新军主力部队那堪比神箭手一般的线膛火器有差距。但实际上因为这种火器的发射方式不需要射手承受巨大的后坐力,对于选训不那么突出的官兵来说更加有利于实战发挥。在对手没有强有力的反制火力的情况下,能够把大部分弹丸打到人墙靶附近的范围,这实际上就已经能够满足基本实战所需了。
“敌人为了进一步强化战斗力,战斗部队几乎平均每人都装备一门类似的后膛身管,目的是利用已经填装好的火器像我军那样在短时间内就形成有效的火力输出。可是在我军看来:缴获到的这九千余支还算堪用的后膛炮管和三千余支炮筒完全可以武装两万人左右的队伍了。敌军的那些定装臼铳虽然对我军的作用不那么明显,可归根结底还是有些作用。这样一来:我军各部队至少可以有九到十个旅战斗群的步兵部队可以用这些定装线膛抬炮武装起来。如按照三分之一的配备比例,则可以极大的改善各部队步兵的火力能力了。”
刘洪涛的这些话让原本第九暂编师的周明失落不少,可是当仔细回想这过往以来的一些战斗的时候,却也大致明白刘洪涛及张海等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了。
如同当年的超轻臼铳一样,精制的四联或五联燧发排枪也在新军主力部队建国以来的冲突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论是远征美洲还是征服日朝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在对付中原周边之敌的时候,这种口径并不算大弹丸的战前填装好弹药的待发火铳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新军主力部队精良的黑火药和精工细制的弹丸模具和枪管保证了虽然他是早期水平的小口径火铳,却可以给亚洲的绝大部分对手以威胁。
可是当队伍开始在东欧遇到装备大量中型马和一些不俗防护装具对手的时候,这种小型弹丸威力不足的缺陷还是暴露出来。在面对精锐敌骑的冲锋的时候,往往需要命中对手七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