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战斗就已经开始变的毫无悬念,这些并不算多么优秀的神圣罗马帝**队在顷刻之间就在付出了过半的代价之后彻底的崩溃了。幸存下来的人如同官兵们以往在不少战斗中见过的敌人那样,虽然还来不及脱掉铠甲,却大部分扔掉手中的兵器、趴地上、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刘洪涛在这个时候却完全没有留下俘虏的打算,结果就是这些等待着投降的敌人,等来的是不论死活与否补枪的子弹。哭喊声、恐惧的惊叫声还有少量的咒骂声混杂在如同暴雨一般的密集枪铳声中渐渐平息下来。

在确认大部分来袭的敌军死亡之后,除了利用了一些马匹和辎重,刘洪涛甚至没有进行掩埋尸体的打算,而是借用这些人还残留下来一些能够堪用的马匹展开了最后的急行。

第1257章 扫荡神罗(三)

这一仗中缴获的马匹多少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官兵们,虽然这些优良骑兵的马匹对于并不擅长马术的新军近卫部队来说在一天时间之内有效的驯服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还是最终很快挑选出几千匹可以充当驮马的马匹。在帮助官兵们携带辎重和给养的情况下,在并不像之前那样平坦的道路上行军也赶上在平坦地区负重强行军的速度。

人的纪律性终究比初级水平的人驾御中下等战马强了不少,在步行牵引马匹的情况下,队伍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混乱了。连续两昼夜的急行军,终于让部队濒临维也纳这座欧洲最重要的城市。

在原本的此时代,随着筑城技术的发展,城防战也成为比野战更普遍的一种作战方式,更别说面对战无不胜传闻的强敌,斐迪南二世更是选择了让帝国主力十余万人云集在这座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之中。华伦斯坦率领的大军原本得到的任务仅仅是侦察和牵制那些强敌的动向罢了。

不过,此时躲避在山城之上派遣亲信去观望敌阵的斐迪南二世得到的可靠消息却是:已知的范围内,来敌不过三四千人而已。而且一个个疲惫不堪,还没有全面的铠甲在身。仅仅只有掩护头盔和上身的胸甲罢了。此时的奥地利军队不少部队还没有像西班牙人或是俄国人那样闻风丧胆。还是派出了不少侦骑去逼近到几百米的距离上去观望这些前来的强敌。

在旧时,观敌了阵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因为在双方相隔一箭之地的情况下,要想观察到对方表情还有一些细节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可是在十倍贵重望远镜已经出现的时代。一名并不算是太过优秀的侦骑也能清楚的直接看到不少东西了。

“怎么样?这些来到城下的所谓强敌怎么居然是这么个东倒西歪的样子?”斐迪南二世亲自关心的问道。

此时的敌军能来到城下,很可能说明一件事情:华伦斯坦已经战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强敌还在城下这样做作,更是没有几个将军愿意去“上当”。

更为了解局势的严重,菲迪南二世内心中也多少一些企求意外的幻想:这些人数并不算多的强敌如果真的是因为自大而没有多少外援,并且真的自大到以这种态势也觉得能够取胜呢?

“我从那最挑选出来的最精良的望远镜中观察到了这些强敌每一个人脸上的汗水还有脸色以及不少人的表情。如果说这些都是装出来的,那么敌军恐怕是选了一批最优秀的剧场演员来参战。我们至少应该出兵试探一下这些托大之敌的虚实的!”

“抓紧时间,让那些将军们也去看一看吧!战机不可失去,失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听到这样的话,菲迪南二世如临甘露。

奥地利做为一个长期面临土耳其人威胁的国家,在战备意识方面也比不少东方政权强不少。执行这种试探性任务的部队应该怎样选派,其实是在兵临城下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的。负责出战试探的奥地利人总人数大概在一万人左右,以确保能得到有效的掩护并灵活的撤入城内,而且这些人算不上是什么“精锐”,就算损失了也不会让守军伤劲动骨。不过,在装备上却是准备周全的。这些人都配备了还算不错的马匹,如果面临危局难以回城,能尽可能的逃亡出去。而且普遍装备了精良的铠甲与盾牌,能够在三十米外抵御欧洲任何重型火绳枪的威胁。

在传闻中他们了解到:这些东方强敌一个重要战法就是把众多的铳管火器携带在身上,战时能打出密集的火力。因为身管一次性或几次性使用,可以做的尽可能的轻便,并且使用精钢卷制成的枪管。不过按照奥地利人自己的看法:就算是再精制的火枪,也不可能在打穿钢制盾牌之后再威胁到盾牌后面拥有精良防护的人了。而对方如果使用大威力的火器,就算视战场如狩猎,也根本不可能在几倍骑兵冲击到近前就取得决定性的杀伤。

为了确保杀伤对手,这些负责出战的人也携带了威力不小的手臼铳还有专门用于对付这类铠甲目标的细剑与标枪。

而在此时,不少刚刚从难以忍受的行军疲劳之中缓过来的官兵们,见到敌军的举动却不由的遗憾。

“这些敌人怎么只派几倍的兵力前来试探”

“同我打交道太少的缘故吧。”一些人纷纷低声议论着。

这些议论在疲惫不堪的风貌之下似乎被城上的敌军理解成了紧张,因此从南面出城并从两翼展开冲击的奥地利骑兵进攻的速度变的更快了。

刘洪涛在此时也只能无奈的让官兵们展开火力。

在体力缺失的情况下,张洋等后装线膛炮射手们也开始使用西班牙新军的老办法:让大多数人进行体力消耗并不算大的弹药添装工作,而由表现最为优秀的射手展开火力。

上千名定装线膛抬炮射手和后膛抬炮射手们一起使用前一种武器,三百名射手以无后坐力发射筒展开了第一轮射击。在二三百米左右的距离上,这些有利于瞄准的火器还是发挥出了出色的精度,在第一轮开火中就打到了上千名敌人以及接近此数的马匹。精锐的近卫部队主力在使用这种对体力要求不大威力却很大的武器的时候,终于发挥出了惊人的精度。

而在敌军依靠惯性逼近到大概二百米左右距离上的时候,神箭队官兵们也展开了手中的利箭。即便是花费巨大成本培训出来的神箭队官兵也不可能在这个距离上求得像样儿的精度。但经过不少战斗的官兵们却也明白了“射人先射马”一说。因为马在实战中往往没有像样儿的防护。而且在此时:因为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以往并不算沉重的一石二斗弓也变的有些沉重起来。

远非寻常士兵可比的神箭队官兵似乎第一次在白天展开正面火力的时候发挥出了惊人的效能,威力形同强弩一般又不惜代价在箭头上花费功夫的箭群几乎在一瞬间就把这些错误的估计了新军主力部队战斗力的敌的前锋成片的扫倒了饿。

第1257章 扫荡神罗(三)

这一仗中缴获的马匹多少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官兵们,虽然这些优良骑兵的马匹对于并不擅长马术的新军近卫部队来说在一天时间之内有效的驯服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还是最终很快挑选出几千匹可以充当驮马的马匹。在帮助官兵们携带辎重和给养的情况下,在并不像之前那样平坦的道路上行军也赶上在平坦地区负重强行军的速度。

人的纪律性终究比初级水平的人驾御中下等战马强了不少,在步行牵引马匹的情况下,队伍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混乱了。连续两昼夜的急行军,终于让部队濒临维也纳这座欧洲最重要的城市。

在原本的此时代,随着筑城技术的发展,城防战也成为比野战更普遍的一种作战方式,更别说面对战无不胜传闻的强敌,斐迪南二世更是选择了让帝国主力十余万人云集在这座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之中。华伦斯坦率领的大军原本得到的任务仅仅是侦察和牵制那些强敌的动向罢了。

不过,此时躲避在山城之上派遣亲信去观望敌阵的斐迪南二世得到的可靠消息却是:已知的范围内,来敌不过三四千人而已。而且一个个疲惫不堪,还没有全面的铠甲在身。仅仅只有掩护头盔和上身的胸甲罢了。此时的奥地利军队不少部队还没有像西班牙人或是俄国人那样闻风丧胆。还是派出了不少侦骑去逼近到几百米的距离上去观望这些前来的强敌。

在旧时,观敌了阵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因为在双方相隔一箭之地的情况下,要想观察到对方表情还有一些细节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可是在十倍贵重望远镜已经出现的时代。一名并不算是太过优秀的侦骑也能清楚的直接看到不少东西了。

“怎么样?这些来到城下的所谓强敌怎么居然是这么个东倒西歪的样子?”斐迪南二世亲自关心的问道。

此时的敌军能来到城下,很可能说明一件事情:华伦斯坦已经战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强敌还在城下这样做作,更是没有几个将军愿意去“上当”。

更为了解局势的严重,菲迪南二世内心中也多少一些企求意外的幻想:这些人数并不算多的强敌如果真的是因为自大而没有多少外援,并且真的自大到以这种态势也觉得能够取胜呢?

“我从那最挑选出来的最精良的望远镜中观察到了这些强敌每一个人脸上的汗水还有脸色以及不少人的表情。如果说这些都是装出来的,那么敌军恐怕是选了一批最优秀的剧场演员来参战。我们至少应该出兵试探一下这些托大之敌的虚实的!”

“抓紧时间,让那些将军们也去看一看吧!战机不可失去,失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听到这样的话,菲迪南二世如临甘露。

奥地利做为一个长期面临土耳其人威胁的国家,在战备意识方面也比不少东方政权强不少。执行这种试探性任务的部队应该怎样选派,其实是在兵临城下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的。负责出战试探的奥地利人总人数大概在一万人左右,以确保能得到有效的掩护并灵活的撤入城内,而且这些人算不上是什么“精锐”,就算损失了也不会让守军伤劲动骨。不过,在装备上却是准备周全的。这些人都配备了还算不错的马匹,如果面临危局难以回城,能尽可能的逃亡出去。而且普遍装备了精良的铠甲与盾牌,能够在三十米外抵御欧洲任何重型火绳枪的威胁。

在传闻中他们了解到:这些东方强敌一个重要战法就是把众多的铳管火器携带在身上,战时能打出密集的火力。因为身管一次性或几次性使用,可以做的尽可能的轻便,并且使用精钢卷制成的枪管。不过按照奥地利人自己的看法:就算是再精制的火枪,也不可能在打穿钢制盾牌之后再威胁到盾牌后面拥有精良防护的人了。而对方如果使用大威力的火器,就算视战场如狩猎,也根本不可能在几倍骑兵冲击到近前就取得决定性的杀伤。

为了确保杀伤对手,这些负责出战的人也携带了威力不小的手臼铳还有专门用于对付这类铠甲目标的细剑与标枪。

而在此时,不少刚刚从难以忍受的行军疲劳之中缓过来的官兵们,见到敌军的举动却不由的遗憾。

“这些敌人怎么只派几倍的兵力前来试探”

“同我打交道太少的缘故吧。”一些人纷纷低声议论着。

这些议论在疲惫不堪的风貌之下似乎被城上的敌军理解成了紧张,因此从南面出城并从两翼展开冲击的奥地利骑兵进攻的速度变的更快了。

刘洪涛在此时也只能无奈的让官兵们展开火力。

在体力缺失的情况下,张洋等后装线膛炮射手们也开始使用西班牙新军的老办法:让大多数人进行体力消耗并不算大的弹药添装工作,而由表现最为优秀的射手展开火力。

上千名定装线膛抬炮射手和后膛抬炮射手们一起使用前一种武器,三百名射手以无后坐力发射筒展开了第一轮射击。在二三百米左右的距离上,这些有利于瞄准的火器还是发挥出了出色的精度,在第一轮开火中就打到了上千名敌人以及接近此数的马匹。精锐的近卫部队主力在使用这种对体力要求不大威力却很大的武器的时候,终于发挥出了惊人的精度。

而在敌军依靠惯性逼近到大概二百米左右距离上的时候,神箭队官兵们也展开了手中的利箭。即便是花费巨大成本培训出来的神箭队官兵也不可能在这个距离上求得像样儿的精度。但经过不少战斗的官兵们却也明白了“射人先射马”一说。因为马在实战中往往没有像样儿的防护。而且在此时:因为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以往并不算沉重的一石二斗弓也变的有些沉重起来。

远非寻常士兵可比的神箭队官兵似乎第一次在白天展开正面火力的时候发挥出了惊人的效能,威力形同强弩一般又不惜代价在箭头上花费功夫的箭群几乎在一瞬间就把这些错误的估计了新军主力部队战斗力的敌的前锋成片的扫倒了饿。

第1258章 扫荡神罗(四)

当第二轮抬炮火力展开并把那威力足以穿投几个披重甲的人或者马匹、堪比轻炮一般的弹丸准确的送入敌群之中的时候,战斗就似乎已经在眨眼间结束了。

新朝近卫部队们在面临兵力并不具有数量级层次优势的敌军面前的恐怖实力终究再一次战线出来。上万人马的大军在还来不及撤退的时候就几乎被打倒了一半。如果这些人具有翼骑兵一般的素养,那么或许在遭受这么猛烈而的瞬间打击的情况下至少还会条件反射的想到控制马匹和逃跑。可这些奥地利人却远不是那样的精兵,突如起来的局面之下那些原本有机会逃出有效射程的军官与士兵们竟有不少在惊慌失措之下跌下马匹,而更多的人则倒在地上依托依托那些马匹的尸体来抵抗那恐怖的弹丸。

利用动物尸体来抵挡枪炮弹丸确实是这时代并不算多么奇怪的一种做法,可是这些做法对于拥有能把线膛长条型六两重弹以超过音速的目标发射出去的新军主力部队官兵们来说却没有多少意义了。

逐步恢复了体力的近卫部队官兵们在刘洪涛的指挥之下甚至这些已经丧失了攻击意义的奥地利人并没有怎样理睬,而是迅速驾御着初步恢复了体力的马匹开始分兵并准备对着座奇特的山城展开有效的包围。

以几千人的兵力包围这样一座城市。新军近卫部队的战斗队形不可避免的疏散的不可思议,在一箭之地往往只有几个聚集起来的十余人的小队而已。似乎这些打算围城的敌军一下自又变的漏洞百出。

不过在这个时候,城头上却没有几个人打算提议要趁此机会如何如何。之前城下的那场几乎在瞬息之间就决出了胜负的火力战震撼了不少城头上的敌人。

刘洪涛甚至没有在夜间攻城或者做其他前戏的打算,而是直接差人像城头上射出了几封早已准备好的劝降信。要求敌军在一个小时之内率领队伍出城并投降,否则就展开进攻。

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的时间说起来不短,但实际上根本没有给守城的人商议的时间,几乎是在城中央的人接到消息后就必须立即下令投降才有可能。这样蛮横而有辱尊严的事情当然遭到了城上奥地利人的拒绝。

在没有像样儿的攻城火炮、似乎没有像样儿的攻城器具、甚至没有携带多少辎重的情况下以这么少的兵力去进攻拥有数万人防御的大城,这太超出此时奥地利人的想象力了。依托城垒和地形有效展开防御战不应该是明显的优势,至少一以当七才正常么?

可是此时的奥地利人显然因为对新军主力部队的了解欠缺,而低估了此时的新军主力部队在攻坚能力上的天然本领。

刘洪涛的确没有携带任何火炮,也没有携带并准备什么专门的攻城器具,但是他依然在队伍的体力稍稍有所恢复之后迅速下达了展开攻城行动的命令。

即便精锐如新军近卫部队主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执行这样儿的战斗任务也一定会遭遇到一定伤亡,但是他却相信凭借这些近卫官兵们的自信与素养,不会遭受到不可接受的伤亡。即便没有充足的准备而仅仅只有十分简单的攻城手段,这些似乎对自己的队伍缺乏了解的奥地利人也必然不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威胁手段。不过处于谨慎,还是同时在多个方向上迅速展开了攻城突击,而不是事先在一个方向上准备以给敌军同样应对的时间,攻击也以包括张洋在内的四个战斗联队为核心。

执行这种攻城掩护任务,火器精度的重要性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张洋等神射手并没有选择从西班牙新军那里缴获过来的定装线膛抬炮,而是选择自己的队伍里那些用前装线膛枪改装而来的后膛枪。这些武器虽然比神箭队官兵射出的箭矢还要略差一些,不过在八十步左右的距离上有效威胁城头上的随时可冒头目标却是足够了。一个后装线膛枪神射手在这种情况下的压制能力可以堪比旧时代半个营相当勇敢的火枪手。然而在有效射程的范围内,最适合掩护攻城的火枪兵最多只能安排一个营或一个半营,然而以连为单位展开攻击的近卫部队先风却有四五十名后装线膛枪射手从远处渐渐的逼近,利用临时掩体去压制城头上的敌军。在一百多米的距离上面对瞬时的冒头目标,即便是如张洋这样的射手也并不能确保命中。可是当城头上的人在连续几阵的铳炮声中接连有七八人被威力巨大的重弹打的脑浆迸裂的时候,一时间视力所极范围内的敌人竟然连露头观望都变的极为困难起来。

也就在这时候,在负责佯攻连队的掩护下,张洋所在的城西南方向连队内的神箭手们终于开始向前移动到更近的距离上,张洋也开始更着向前移动起来并在距离敌人七八十米左右的距离上架起来了铳炮。

对城头上的压力虽然更大了,但似乎是感觉到了危机。城头上其他方向上偶尔冒头观望中感觉到不妥当的守军也开始让整个山城躁动不安起来。

此时的奥地利人到确实比传统意义上的对手有所进步,部署在城内的轻臼炮开始接连不断的把重弹抛射到城外,有的重型石弹沿着并不算太高的土坡滚落下来,给进攻中的官兵们或多或少一些压力。

不过由于此时城内的敌人判断不出近卫部队的主攻方向在哪里,有限的临时曲射火力并不算密集。而更多的臼铳火力一时间还没有调集过来。经过严格训练的神箭队官兵们则依据这些轻臼炮所发射弹丸的轨迹判断敌军的内侧火力大致位置,接连不断的把涂着灰白伪装色很容易同天空融为一体的特制重箭抛射了过去。

敌军的轻炮手们似乎没有想到城外弓手抛射出的箭矢穿透力,一时之间也陷入了慌乱之中。

1259。第1259章 扫荡神罗(五)

沃邦体系在此时代的欧洲还远没有出现。不过此时在守城战的时候重手榴弹与炸雷一类的兵器还是存在的。张洋所在的近卫四连突击排在进攻那并不算多高的山城的时候,城头上的重手榴弹及炸雷还是接连不断的抛射下来。突击排逼近的时候,连绵不断的烟雾从山坡下到山坡的城角处连绵不断的爆炸开来。

黑火药时代刚刚来临的时候,攻城的一方不少传统攻城器械已经在火炮面前没有什么大用,而守城的一方有了更多的选择。突破城防除了爆破或者绝对优势的重炮以外似乎已经没有了第二条路。沃邦攻城法是一种突破,但仍然要建立在比较完善的工兵和土工作业能力的前提下的。

要想在短时间内在几乎没有多少重型攻坚装备准备的情况下攻下这样拥有重兵防御的城池,几乎如同天方夜谈一般。

不过,这些爆炸威力大多数连新军主力部队装备的重手榴弹都没有的守城火器虽然能够有效阻挡一般军队的逼近。可是在并不吃这一套的近卫部队精锐面前却起不了多大效果了。就像抗战时期的日本军炮火可以大幅度的降低一般中国武装枪弹杀伤效率,使内战时期几百发子弹才能杀伤一人的效率降低到几千发杀伤一人,而朝战时期中朝军队中的少数精锐部队却可以不惧老山712之战解放军水准的联合****榴弹炮团火力压制,在高强度的战场上依然打出内战时期的子弹杀伤效率来。

并没有在引信精工制造上投入那么大本钱,也没有在训练上像新军精锐部队一样投入那么大本钱的奥地利人重手榴弹差不多十枚中才能有一枚在距离官兵距离很近的方向上爆炸。这些爆炸对于身上拥有精良的轻型钢胸甲与精良轻锁甲的官兵来说大多数都够不成什么危害。破片能量不足是黑火药从来没有解决过的短板。

个别官兵有的不经意间被脚下突然爆炸的黑火药手榴弹炸倒,但没多久却也可以站起来重新投入战斗。此时代大多数威力还不如民国或毛时代手榴弹的黑火药投掷兵器往往必须在集群有效投掷的情况下才会发挥出效果。然而此时城头上突击地带的敌人在神箭队官兵和张洋等后膛炮神射手的压制下却根本难以进行这种掷弹火力压制。

突击排在只付出了三人轻伤的情况下就逼近到山坡之上和城脚之下,先锋突击队员们毫不犹豫的把钢条长兵与重手榴弹改装而成的爆破筒针对城头之上死角之下顽抗的敌军展开爆破攻击。

装有一斤优质黑火药的三斤重手榴弹的威力当然远远不能跟后世真正的爆破筒相提并论,但却也足以让数米纵深,三四米宽度范围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