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4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似乎就没有起到过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在轰击陆上目标的时候,这上千枚火炮在发射重霰弹时的效能还是充分的体现出来。

舍得用铜制造重炮的新朝海上力量所装备的十八磅炮在透支寿命的情况下一次能把三百余枚五十克上下的霰弹发射出去,千余门火炮的一轮齐射就能打出几十万枚弹丸,数以百万计弹丸的猛烈轰击之下。灌入战壕的重弹几乎又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外围防线内的西班牙人打的崩溃了。

前出的试探性进攻的侦察人员在观察到敌前沿战壕的时候甚至连重手榴弹也觉得没有必要去扔了,而是直接选择用准备好的待发火器给战壕内的敌军补枪,在遭受大部分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少数幸运并且还拥有作战意志的迅速的就被淹没在弹雨之中。而一些效仿新军主力部队用于避弹的崖孔在如雨一般的重霰弹轰击之下甚至直接塌陷下来。

就这样:足足折合一二百个重炮连的海上火力支持之下几乎轻而易举的就攻破了第一道防线。

接下来足足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里,如此往复,上岸的新军主力部队没有再次遇到大的伤亡损失就攻破了阿卡普尔科以北的十道“新式防线”击溃超过两万的西班牙军队直接濒临阿卡普尔科的堡垒附近。

吸取之前的一些经验教训,此时的阿卡普尔科在明朝后期时的那种贸易功能已经被完全废弃,变成了一座放大版本的兵营和军队家属区而已。因为在与新朝为敌的情况下已经不可能再通过足够的贸易来获取利益,曾经在这里的不少华人不是逃散就是跟随当初远征美洲的舰队一起回国了。

数个月前当西班牙人的大规模船队开始抵达这里的时候,在西欧有过很多经验教训的西班牙人开始利用足够的人力大规模的重修这一带的工事群。棱堡被进一步的改造,而在棱堡群的外围修建了适应新时代火器交战的大量地堡和壕沟乃至交通壕,逃亡到美洲的西班牙西军残部也在这里部署了数千人的兵力。

在地道之外,西班牙人还构筑了不少隐蔽的交通工事。这些都是以战略上的失败乃至亡国为代价从新军主力部队那里才学习到的。

地面上的队伍在向前推进的时候,再一次吃了不小的亏。在向一处明面上的棱堡群展开有效射程外的精确射击的时候,突然出现的西班牙新军线膛火力再一次让进攻的陆战旅群遭遇到接近千人左右的伤亡损失,险些遭遇到彻底的失败,只是在新军海上船队以高超的技术进行远距离的火力压制之下才避免了大量装备弹药被敌军缴获的严重后果。

从岸边到陆上的两次严重教训也让曾经信心十足的周松与秦涛等人变的冷静下来:因为很显然,这阿卡普尔科乃至整个秘鲁总督区内的西班牙人绝不是什么偏师,西欧决战之后的残敌恐怕很大一部分力量都集中在这里了。

包括船员在内不到三万远征部队所要面对的极有可能是综合实力未必就比自己弱多少的对手。

在这种情况下,像想以往那样摧枯拉朽般的赢得胜利似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好在秦涛在远征之前还是专门的复习过有关西征之战的不少战斗总结材料的。攻坚作战,神箭队的那些官兵以夜袭似乎往往都能取得突出效果,特别是面临敌军这种同样拥有线膛火器部队的力量的时候。

以望远镜观察了许久之后,秦涛所提出的作战方案是:神箭队官兵利用暗夜对敌军的外围工事的大致布置情况进行一次有效的侦察并进行大量的测量工作,在这种有效的准备之下辅之以舰炮远距离的覆盖性打击,最大可能的让敌人暴露出那些可能掩蔽于地表之下的浅层坑道,也只有这样,攻击作战才有可能顺利。

而且整个进攻作战行动也不可能像针对以往的一般弱敌那样追求一次成功和“一鼓而下”了。

就这样,远征部队最终以左右的水手和炮手留守岸边和进行掩护,防止主力未损的敌舰队可能进行的反扑,而地面精锐主力开始部署在陆地之上并在阿卡普尔科的外围进行布防,准备应对那拥有的力量似乎并不算小的敌军可能进行的反扑。

夜晚来临的时候,了解到新军“神箭队”的夜袭作战有多么可怕的西班牙人也早就做好了准备,不少工事群与筑垒地域的外围都准备好了凹陷的火坑以及随时可以突然引燃的“战术火堆”,这也是从西征的新军远征部队那里学来的方法。

这些事先准备好的防御措施也给神箭队官兵在夜间的战斗侦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原本计划在一个夜晚就摸清敌军在这一带布防情况的打算也只能搁浅下来,上岸的新军远征部队只能首先确定敌军的部分防御目标的大致位置,并在白天的时候为舰炮的轰击提供必要的引导。

但是因为大部分堡垒群的目标距离海岸较远的缘故,在第二天,周松与秦涛等人也不得不把相当一部分沉重的火炮卸载下来协助攻坚;阿卡普尔科也就这样陷入了一场连日的消耗性作战之中,短时间内消灭岸上之敌似乎是很难办到的事情了。

海上的西班牙人见到新军远征部队大部分的力量似乎用于攻陆,就又下定决心集中力量对港口内的新军主力部队船队组织了一次夜袭;也是效仿新军主力部队当年的手段进行爆破攻击。西班牙人找不出那么多英勇无畏敢于进行自杀性攻击的人,很多人在感觉差不多接近目标的时候就主动跳海尽可能的逃生,可即便如此,也让船队遭受了几十艘船只受创,十余艘沉没,数百人伤亡的不小损失。

1377。第1377章 再征美洲(五)

新大陆西海岸敌人实力是周松与秦涛等人未曾预料到的,新军主力部队的战斗也再也没有以往的摧枯拉朽,在连续遭遇了几次不大也并不小的失利之后,上岸的大军进攻的士气也低落了下来。

每日的战斗虽然还在继续,可更多的却成为了一种消耗战。负责主战的步兵主要执行有限的侦察与试探性进攻任务,越来越多的歼敌任务交给了搬运到岸上的炮火。

幸好新军主力部队的炮兵军官们对火炮还算熟悉,在为了抛射需求降低装药比例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增加了火炮的寿命。可是没有十天左右的支持作战,上千门上岸的重炮在连续发射了二十余万发重弹及近千万发轻重霰弹之后也开始面临剩余弹药不足的问题。毕竟远征部队的主要目标并不仅仅是一座阿卡普尔科城,还有利马城及纵深的矿区。

想到这点儿,周松秦涛等人就丧失了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达到这次出征任务作战目标的目的。

不过半个月左右的交战,大多数基层军官也有些灰心丧气起来。

参加过一些陆战也曾经读过不少资料的秦涛还有另一方面的忧虑,这次大军远征美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赢得摧枯拉朽般的胜利,固然有敌人从实力到同新军主力部队作战的经验都大大超出以往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在西征结束之后,新军主力部队的战斗水准虽然没有下降多少,可进攻中的决心与作战意志却似乎有了不少的下滑。

此时的周松和刘洪涛等人并不完全了解的却是经过半个月左右时间的激烈交锋,新军主力部队虽然遭受了超过两成比例大概四五千人左右的伤亡损失,但是巨额火力的挥霍还是终究其到了相当效果。只是因为不少地堡和坑道塌陷所造成的西班牙人死伤损失并不能被完全发现而已。

战前阿卡普尔及其附近科岸上云集的西班牙人多达十余万人,几乎是一座军城,其中四万人左右是地面武装人员,另有三万余人左右在海上。

经过连日的交战,超过六成的军民都在猛烈的炮火与激烈的消耗之下损失了。城内武装人员不算轻伤在内的纯减员就超过两万人。而几次海上的交锋也让西班牙人的舰队损失不小,除了最初的几天外再也没有打算大规模的主动找新军船队的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骤然间放松下来的进攻压力让濒临崩溃的人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当战争双方的作战觉悟达到近代战争合格线以上水平的时候,防守所拥有的优势重新开始加强起来。因为防御中的军队在有效的控制之下往往可以承受近半以上战死大部伤亡的代价,而进攻作战中,因为后勤和军官意志等原因,损失超过两成就面临巨大问题了。再加上防守相比进攻重新具备的某些优势,使得攻坚战如果不能海量的挥霍火力,少则要打五折,多则要打三四折;以至于像太战第一次菲律宾战役或79对越作战的时候往往要集中七八倍于防御方的力量才有达成歼灭性打击的可能。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要拥有几倍的力量优势就可以靠精兵与火力轻易的突破对方防御了。

低迷的对峙整整持续了二十多天,期间山谷方向上一些曾经赶来的西班牙援军试图增援,但在登陆部队线膛化的猛烈火力面前轻易就被击溃了,这也让连日来有些低迷的新军主力部队增加了一点儿士气。

就在周松与秦涛等人觉得有些一筹莫展的时候,海上负责警戒的外围哨戒船发现了自南而来的规模庞大的西洋帆风帆船队,足有五六百艘以上的规模,这让周松不得不重新郑重的准备海上的决战了。这样庞大的敌军力量是在远征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这样规模庞大的阵势在逐渐逼近过来之后似乎没有展开交战的打算,而是派遣了规格并不大的联络船以特定的旗帜前来联络,一开始的时候周松等人也有些担心是什么阴谋诡计,不过在严谨的敌我识别程序之下,派遣过去侦察联络的人终于带来好消息:是刘洪涛亲自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

一年多以前西征尾声的时候,因为缺乏靠谱的水手和对敌人的足够控制力,掌握的人手与资源都有限的刘洪涛没有组织力量出海继续追敌,不过经过半年多的准备,还是在内地的人才支持和不断增援的力量支持之下重新拥有了规模庞大的力量并展开了出海追敌。

最初在中美洲东海岸的一系列战斗没有花费多少代价就取得了胜利,让刘洪涛也感觉到怀疑:因为仅仅从已知逃向大海的残敌规模来判断,西班牙与法国人的力量绝不会只有那样有限的比例。

于是在经过了投入力量并不算大的侦察之后刘洪涛就决定率领主力船团南下,哪怕需要航行上万里乃至冒无数危险也在所不惜。

就这样经过数个月的航行,西征力量所能集结起来的最后力量终于在阿卡普尔科外围实现了最大规模的会师。

因为刘洪涛所掌握的精工人才并不多,因此十余万大军的大多数人的装备水平还是停留在当年新军主力部队南征北战时代的水准,最多略有升级。不过所配备的火炮及弹药乃至攻坚爆破弹药却着实不少,这也是阿卡普尔科附近此时的战斗所最为急需的了。

大军回合之后刘洪涛只是简单的询问了之前战斗的进展状况,就开始忙碌起登陆装卸的事情起来。

让周松和秦涛等人所没有料想到的是,伤亡损失本就十分严重的残敌在见到了新军主力部队的增援力量后彻底丧失了对抗的勇气,当战斗重新激烈的爆发开来后不过一天左右的时间,承受了大部分伤亡损失代价的残敌开始有人纷纷选择投降。哪怕知道之前的顽抗有可能引起东方人的报复也在所不惜。

1378。第1378章 盛世初成

云集于阿卡普尔科的新军主力部队终于压垮了当地规模不小的防御体系,并开始组织线利马城乃至更纵深一带矿区的进攻。进展虽然并不顺利,但是刘洪涛却可以确定:新大陆上主力之敌的末日只不过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因为即便此时的新大陆已被开发了百年之久,可以开垦的农田乃至还算拥有不少人烟的地方在秘鲁总督区的内陆也是有限的,这一年多时间以来,西班牙人不过是在靠沿海港口城市内转运而来的规模不小的粮食库存来应对大量移民后的最初艰难时光。

唯一让刘洪涛下定决心哪怕承受一定代价也要展开攻坚行动而不是拖延下去的理由就只有跟随残敌撤去的不少精工人才了。如果这些人没有被消灭掉,那么濒临绝境的残敌还是有可能恢复元气。

就在十余万新朝远征力量在新大陆的山区进行着最后决战的时候,新朝本土却开始迎来了新的一年。

新朝十二年的新春来的相对晚些,如果按照西洋公历大概在二月十七左右,此时的南京城已经开始渡过了一年中最为阴冷的时候,一些泛起绿色的草木也使得“春节”真正能成为春天的象征,而不像北方一带那样总是停留在隆冬的印象里。

西征结束以来的大半年的时间里张海不再像以往那样忙于杂务和政事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未名宫之中逍遥,一些基本的总结与信息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过目。

西征而来的大量人才和硬通货乃至优良马匹资源,再加上新一年毕业的学生们不用在投入到补充到西域的少年义勇军中去,大大拓展了有关行政和工商业领域的人才资源,再加上政权变革逐步落实,比较完善的行政构架开始普及等原因,全年继续保持了过去以来如同恢复性高增长一般的态势。不过张海明白这可能是开国以来“恢复性发展”的最后盛宴了。

在这个正常年景也并不比两宋时期强多少的年月里,因为国民素质等原因有限的技术变革并不能让农业产量无限制的增长下去,大概类似类似后世《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所提到的两宋农业那种人均五百公斤左右粮食产量差不多就是一个极限了,而工商业在蒸汽革命尚未普及,甚至水力纺织业都远没有像18世纪末的英国那样普及的情况下也终究是有其极限的。

年前送来的新朝十一年年报统计估算也大致说明了这点儿,新朝十一年的年景稍好于上一年,仅仅在旧京、山陕、镇江等局部地区有些灾害以外,并无大规模的饥荒;加上经过七八年的移民经营与发展,辽东一带的人烟与经济也开始赶超前明最为兴盛的时候,这些都让全年估算的农业产量达到一千三百亿斤上下的水平,较新朝十年有两成左右的提高。

西征归来的大量封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商业经济的兴盛。

除了中原内地,经过七八年时间的磨合,朝日等地也开始渐渐远离的最初激烈的抵抗,后来的消极对抗,新殖民经济开始重新发展起来。每年除了相当于过去全部上层负担的四千万石粮食以外,还贡献有关文化产业的大量代工品如纸墨雕版等等。

朝日越等地每年接近五千万石的成品粮加上恢复到兴盛时期的国内农业,终于开始改变内地多数地方的显得贫困落后的基本面貌了。即便是西南西北等地,只要不是重灾区,也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基层酿酒作坊还有“社戏”等少见于内地的文化生活。除了猪肉以外,元代以前做为主食的羊肉狗肉等效费并不算高的一些家畜也开始多了起来。

量变积累起来的质变也让新朝政权的威望随着西征胜利的结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工农商业人均经济获得量达到了折合十一石粮食左右的水平的时候,财政也终于不像以前那样紧张了,每年两亿五千万两左右的国内财政收入之下似乎并没有影响各行各业的活跃乃至越来越多新富裕起来的人。而这些新富裕起来的人则并不再以更多民众的赤贫为代价。

过去的时候,因为各地政策和负责人多有出入和差异,商业市场的地方割据现象十分明显,而在司法体系的一部分开始从政权中分离起来,并或多或少的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的时候,运输与交易的成本比起以前来进一步的下降了。

而在东南一带最为繁华和富裕的地方,即便是寻常人家也开始有了似乎如同过去大户人家才会有的宅院家具与陈设。文化消费成了下到贩夫走卒,上到达官贵人都普遍流行的主流。

整个社会似乎进入到前所未有的盛世之中,这种盛世还并不是以某些地方的贫困为代价。

负责工商部门的马辉甚至曾经向张海戏言道:“过去唐代曾有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看根本是整个社会还不够富裕的结果。所以富人乃至还算过的去的一些小康之家才会带来所谓的盛世的另一面:也就是乡村的衰败和贫困。而如今以我新朝的家底还有在世界范围内的态势,恐怕五百年之内都不会大规模的出现类似的现象了。”

张海在听到这些话之后却依旧是谨慎的。

依照前世的印象,张海也大致估算过:此时新朝的经济基础虽然攀登到了旧时前所未有的高峰,但也不过是农业上稍稍宽余一些的“改革开放初期”而已,距离承受最劣资本主义的负担也往往不会有赤贫的后世发达国家标准那还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这种底子真能避免各种牛鬼蛇神的欲望及掠夺而没有任何问题?至少在最初的时候张海还是有不少怀疑的。

新年来临有关内政方面的好消息之后,另一件事情也让张海的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了一块,经过多月的身孕,柳香终于在并不算小的年纪为张海产下了一名男孩儿,而且幸运的没有再遭遇当年初产的时候那样的危险。

1379第1379章神魂颠倒

进入到新朝十二年的时候,有关西征的相关事物和影响真正平息,政权构架改革调整和军事构架改革调整等一系列大的动作也在半年多左右的时间内基本完成。南京宫城西院所要处理的政务和奏报相比过去也就近一步减少了。

在拥有完整体系的情况下,一个大国的最高统治相关的政务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量,只不过对于历史上那些并不能控制自我的单独一个君主往往是个严峻的挑战和沉重的负担罢了。一个像秦始皇或者朱元璋那样每天能处理百余份奏报的帝王基本上就能有效的掌控朝政,甚至不需要像嘉靖那样玩弄什么权术。

当有几十个可靠并被能够完全控制的人协同处理这些事物的时候,一天数百左右的奏报及相关事情的处理也显得很轻闲,并且君权对事物的掌控力从朝堂乃至人事的管理深入到了社会的层面。

在新朝当年比较繁忙的时候,如果不包括严格的军队监督与管理,整个日常政务量也就是十个全职劳动力的工作量而已。

彻底清闲下来的张海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未名宫中,甚至西院也都很少去了。

杨秋霞多少还是觉得有些不妥,但是也没有觉得严重到需要自己出面规劝的程度,就让这些日子以来比较熟识的李洁在空闲的时候对张海劝道:“过度纵欲伤身,年轻的时候或许没有什么大问题。可要是一连几十年都是如此,我担心哪怕折上几年阳寿,那也绝非天下百姓之福。”

张海并不是个善于隐瞒自己内心的人,在半醉之时听到这规劝的话也就坦然的直言道:“唉,这样的生活恐怕也只能顶多再有两年的好日子了,我可不想让你们姐妹入宫一场,倒头来还有人没有享受过天恩雨露。。。”

“两年时间。。。”李洁似乎要问下去的时候也意识到什么,就止住了嘴。显然有些事情是不益深究的。

“再有两年,最多三年的时间。我们的宇儿还有刚刚来到这个世上并不算太久张天儿就要开始记事儿了,而且不是模糊不连贯的记事。我当然不能影响到孩子们。所以两三年时间以后,我也当然不可能像现在一样把大把的时间放在这未名宫中。。。”

这样的话语即便对于身边的一些女人们张海也没有隐瞒的意思,这样一来:从刚刚入宫时间并不长的那些舞队到之前进宫的形形色色女子们骤然间重新变的积极和活跃起来,因为人们都知道:这两三年的时间似乎是最后的时间了。

未名宫里纵欲的日子过的久了,在新朝十二年新春过后的张海甚至在这么多女子簇拥在身边的情况下都感觉到了一丝乏味的感觉。他甚至开始有些佩服起古时候的一些“昏君”了。越是经过这样的日子,越让张海感觉到像嘉靖万历乾隆乃至吴三桂之类爱好女色的人,倒未必会怎样沉迷于女色。酒色有瘾,但对于大多数人还上

升不到毒瘾那个层次。那些个为了女人而不顾一切的君王们,共同特点是专宠一两人,恐怕并不仅仅是的缘故,而多还有一些感情的因素在内。

而此时的张海对于身边的这些女子自然并无多少真正的感情,这样一来:再是新鲜的花活,女子的数量再多,在几乎能在半醉的情况下只听笑声就能辨认出这些女子的时候也似乎开始走向乏味了。

未名宫里倒在众女肉阵之中的一天夜里,本已酒醉的张海忽然做了一个格外清晰而且绵长的梦,梦中的张海似乎回到了前世,想起了无数记忆犄角里的喜怒哀乐还有记忆之中的片段。其中有一部叫做向周星驰致敬的小众电影,女主角和一丑女闲聊的时候似乎曾经说过:“你可以去试试,有钱人的口味或许会很不一样”一类的话。

这似乎也让张海的思路更为开阔了一些:年少和年轻女子的感觉虽然各有不同,但自己也完全熟悉了,那年长的女子又应该是什么样儿的呢

昏暗的灯光和令人迷醉的未名宫暗红色调之下,张海似乎走向了自己所知晓的一个地方,那是住在未名宫的一个顶级舞队的班主所临时住的屋子。

在中国,能够说的上话并且主事儿的人往往需要有一定的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