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到青州并完成我们在山东一带新征兵源的南下。工匠我们队伍上就有很多,在这东南一带又必然有很多所获,除了人以外的扩军条件并不是我们的顾虑。”
临时曾经负责水师的弟子周松忽然想起了什么:“从江苏境内的骆马湖开始,即便是运河枯水期也有为数众多的河流可以利用,算起来到应天一带的路程足有近九百里,如果算上这一段,那时间上还是来的极的。”
而此时的张海却忽然想起此时正在青州的妻子香儿怀孕或许已经有两个月了,虽然还并不影响行动却也是十分危险的时候,这个时候还要让她跟着南下么?思索了片刻张海还是做出了决定:“香儿还有我那些新收的女童弟子们也一同迁移到南方来!老营那边儿最好也可以一同南下,张万勇他们返回后就可以动身了。不需要折合两个营群的兵力,单纯的扩军和训练我看一个营群就已足够。具体的消息,我们攻到南京城下的时候就可以统治留在扬州的张万勇他们”
商议了许久之后,张海与负责各队的弟子们都分别安抚队伍休息去了。不知怎的,张海在睡前查探各连营的官兵们的时候发现不少该睡觉的士兵也没有入睡。
“是扬州之战后开始有了临阵紧张么?除了当初队伍力量还不强的时候,我记得在青州决战前你们也没有如此的反映?”张海向战士们询问道。可是那些被问道的战士似乎神色却有些异样,显然是在隐瞒着什么。
张海没有往下问,对这轮江南的作战也有些担忧起来。其实张海很早就怀疑临清扬州的两次大规模的抄掠中不少战士都很可能有过或轻或重的违纪行为,只是没有想到仅仅经受了并不算严重的消耗,就开始使得一些战士开始像不少日子以前一样庸俗起来,也有了到影响了休息地步的临战反应。
“今天晚上无法入睡的战士都集合起来做为预备队,不要影响到执行进攻任务的人。”张海休息前向各营连弟子们传达倒。
天亮后队伍迅速展开了对并不遥远的镇江古镇的进攻。
明时的镇江已经远不如唐时的规模,可怎么说也是一个依山而建拥有十余里城墙的府城外加军事重镇。原本包括张海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对镇江的进攻将是一场不下于扬州的硬仗,可却还是低估了这些日子以来队伍的连翻大胜其实给予敌人士气的打击更为严重。驻守在这里至少一个总兵的力量不战而逃了。印象中:这还是敌人第一次未经接战就放弃了具有重要地位的军事重镇。
第186章 六朝古都
平民百姓中很早就有南北京的说法,张家新军中也时常这样称呼,这至少比应天、顺天之类更不容易引起歧义或者给人以这座城市是很不重要的府城一般。
力量有很大发展的张海等人所统帅的队伍自从青州决战后就再也不像以往一样如同黑暗中潜行的流寇一般作战了。早在丹徒登陆之前就派了不少人以为数不多的马匹前往南京等地侦察。
新朝军队中很多人原本世代都是习惯了风气保守的北方农业时代社会的人,大一些的市镇也很少见到过。但自从出武安之后连克东昌、济南、青州让不少人大开眼界,虽然张海并不觉得如何,但在不少战士们的眼中那些山东运河沿线的大城之繁华却是以前原本难以想象的。
扬州之战则是第一次面对几十万人口规模和拥有几十里城墙的“一线城市”,不仅仅是富裕,不少平民百姓都如同队伍里的老兵一样识字知史也是让战士们颇为惊讶的。
幸好身为张海弟子的连排群及以上军官们都是自幼接受张海言传身教的人,才没有觉得这些如何希奇。没有给队伍上的政治工作带来太多的问题。
而南京给人的印象则是完全超出这时代哪怕不少乡里读书人城市的概念,从外面来查探,这南京外城虽然并不算高大,但是竟然让分头侦察的人上午出发日落之后才在指定地点的江面附近汇合。平均每个人都数出了十来座城门,核实的时候才明确是十八座包括栅栏门、江东门、大驯象门、小驯象门、大安德门、小安德门、凤台门、夹岗门、上方门、高桥门、沧波门、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外金川门。
“这么多城门、这么漫长而底矮的城墙,简直就是为攻城方准备的,敌人要部署多少兵力才能守的过来?难不成动员里面不知有几何的男女老幼来守城?”
“看来这一仗未必难打,只是这么大的城市,我们过江的这些兵力能有效的控制起城头么?”
“别看似乎有山,这里面一定还有内城,内城绝不会如此漫长而底矮,就如临清或扬州那些地方一样。”
挑选出来负责侦察打探的战士自然想到了任务的要求,更多从军事角度来。
也有负责经济领域的多组情报员了解到了其他一些有关江南的信息。
苏州、杭州、南京曾经是江南一带名声不相上下的大城,究竟谁是天下第一城?如果定义拥有做为军事意义上主防线城墙内的城市人口,那么似乎唐时的长安都要比这南京内城大上许多。苏杭一带的本质上更像是人口益出郊区不少的“城市圈”而难以对城区的范围有效界定,虽然这两座城的本身也不算小。
而如果定义拥有城门来定义范围并且内部拥有明确占主流农业脱产人口为城市,那么此时的南京则毫无疑问算的上是天下第一大城,仅仅从这外城的面积按一般经验的推算人口就多达二三百万之间,甚至要明显的胜出此时北方的京师许多。
在镇江大致得到消息的时候,张海就暗自庆幸昨天夜里做出的大致决定是理性的,如果要按出发之前预想的那样把整个江南东部核心地带经济圈内的大户像临清与扬州那样的全部北移?以朱元璋式的铁碗不是不可能做到,可那样势必费时很多,必然要耽误队伍大量的扩军训练时间。即便要彻底清理整顿这些核心地带内的人口也并不是现在。
就在张海所率领的三个营群九个连群六千多人的新军主力向百里之外的南京展开急行的时候,此时南京城内早已闻到风声的外城市民们恐慌躁动起来,不少住在外城有门路的富商士绅纷纷从外城各城们出逃。可虽然外城并不算高大好歹也算是道有城门并且连成一线的城墙,并不是驻在外城内的所有人都有这样的门路,更多的人携带着行李与车马蜂拥般的向高达而坚固的南京内城涌入
虽然南京城内的人经过明初以来的多年繁衍已经显得颇为拥挤,但对于这些从外城涌入城内的人主管南京事物的南京兵部尚书李春烨并没有像很多平庸的守城之将那样一概拒之门外,而是要求只允许携带足够钱粮乃至南京一带口音的青壮入城,而且这些青壮前来入城报名的时候却必须有做为家人的老弱妇孺予以简单证明。这样一来就最大限度的遏止了敌方携带武装的坐探大规模入城的可能性,又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外城城的人力财力来巩固南京内城的城防。
“这南京城不比夕日的长安乃至现在的京师等地,城墙七十余里而城内的人口却仅百万有余而已。想那扬州城也不缺兵力人力还是终为贼所破,缺乏足够的人力用于守城恐怕是其中的关键。”李春烨并不是扬州知府刘铎那样还算有些士大夫的信仰与责任的能官。
同时,并非士人家庭出身中年才中举步入仕途的他,在大多数同僚乃至百姓眼中也仅仅是一个没有多少野望偶有官场上常见的敛财之能的庸官而已。仅仅是以为曾是当年南宋初年主张抗金的李纲后人并且受到天启的赏识,也是东林党人之中起初表现激烈但很快就软下来投靠的一个人,才得已获得南京兵部尚书这样看起来十分显赫的职务。
但即便如此,在危急之时也显得比留守南京的魏国公徐家后人显得有胆色的多,至少不是风闻强敌来临就想逃。
如同在朝中党争之时对待阉党曾经的表现那样,他还想在最一开始表现做戏一把。尽管事前没有多少准备,城头连象样的城头工事也没有,也要以他能够想到的一切手段搏一把。
留守南京分封的魏国公虽然是明初大将徐达后人,靖难之时的许多事带来的祖训要求乃至环境影响之下也是个不敢表达多少野望更不敢积累民望的人。虽然本意是对抵御这伙风传中如凶神一般的强寇没有任何把握,但还是低调的赞同了李春烨等人的看法。
第187章 直捣皇城
天启三年旧历九月二十五日,经历了一昼夜的连续行军并在最后**展开完成休整之后,并列三个纵队行军的张家新军三个营群的主力濒临紫金山脚下。
城内的敌人虽然没有打算在紫金山大规模的驻兵,却也没有完全打算放弃这山川之险,仍然在山上留守了两个正兵营万余人负责警戒。
自从武安山寨之战后,山地攻坚之战张家新军似乎是起事以来第一次遇到。然而这江南的山岭哪怕是这紫金山也远远没有太行山区武安山寨那样险峻。山上的植被阻挡了防守方畅通的视野,复杂而低缓的山坡则更有利队伍依托山势掩蔽来自山上的攻击。
但更为重要的是:这股江北强寇的威名已经开始传便南京一带的情况下驻守在山上感觉到自己似乎是已经被抛弃的战兵营再也没有像张海在北方等地遇到的那些强敌一般的斗志了。
仅仅张海率领近卫第一营群经过简单的接战,以几人负伤的代价杀伤了守在山岭上的几百人后,山上的敌人就选择了大规模的投降。
而李峰和刘洪涛等人所在第二和第三营群则大胆的以二三百人规模的排群为单位从南京外城的十八座城门附近轻而易举的用简单准备的云梯在稀疏火力的掩护之下就攻上了主要是一些老弱妇孺负责把守的外城各城门。
投降虽然能避免伤亡,却不得不使队伍花费时间来完成甄别和打乱建制的整理,趁此功夫,张海极刘洪涛等人通过亲自从山上观察还有派出去的侦察情报人员的回禀终于搞清楚了这南京城的大致面貌。
“这南京城依山傍水而建,西南面是秦淮河、东北面是紫金山、北面则是面积不算小的玄武湖,真正可以攻大部队有效展开进攻的地方只有城南和城东。相比师傅曾经大致讲过的京师乃至长安等大城,这南京城墙的长度虽然相比市内的人口来说并不算特别,而是如果考虑到环着大面积的水域江域而难以展开有效进攻的部分,防守的宽度则大大减少。加上从外城退入内城的青壮还有原本用于江防后来却云集于此地的大军,整个南京城可以参加守城的人数超过了三十万之众,在有效可以展开进攻的城段上,恐怕敌人用于守城的兵力之雄厚比野战的情况下还要多。”张海身边一名亲自负责侦察过的弟子说道。
“南京城东的护城河之宽,城墙是高是我从来见过的。推测怕没有六丈上下的规模,比青州府、济南府城门楼的高度还要大一些。我们原本准备的登城板全立起来也没有城墙那么高,就是两条云梯板连接起来那也是很陡的颇度了,真不知道这样高大而坚固的南京城当年靖难之时的燕王是如何攻破的。”另一名弟子不由的谈道。
张海在见到南京城之后也不由的不叹道如果是在冷兵器时代、如果不是自己的队伍拥有强大而精确的抛射火力乃至不少特殊的登城器具,还真不知道改如何进攻这样的城池了。
可是在张海的印象中,这南京城做为六朝古都也算是饱经战乱的了,即便明初之后也是如此,但是为什么却没有发生过一次相对成功也比较让进攻防付出严重时间和伤亡代价的守城战呢?北面的太原、济南、开封、北京却大多有过这样的例子。
凡防守这南京城的势力,总是不明不白的就丢失了首都。哪怕在解放战争末期,太原城打了近半年,迫使四野只能派出一个先遣兵团南下而主力不能参加渡江作战,而这南京却是在渡江之后的一两日内就被一股而下了。无怪忽会有一首感慨于此的诗篇。
想到这些,再从钟山上看到了南京城头上的一些情况,不由的似乎领悟到了什么:“我们在北方的几乎所有攻坚战中都遇到了一排排的城头堡垒或者木排工事,这些虽然不能抵挡我们的进攻,却也让我们不得不付出一些物质上甚至人员伤亡上的代价。而你们看这南京城头上却几乎是空空荡荡根本没有按照《守城录》的要求修建任何用于抵挡投石等抛射火力的工事,那些守城的青壮们以为只靠盾牌桌子**板就可以抵御攻城的弹丸。这还不用说,这里的守军们似乎完全没有吸收北方作战的经验教训,自持防守兵力雄厚把太多的兵力放在了城头而不是城下做为掩护的预备队。”
张海的话让在侦察中感到绝望的弟子与战士们重新鼓舞了许多勇气。
“如果为师所料不错,别看南京城防之坚固险要远远超过扬州,而我们这一战的代价绝不会如扬州之战时那样严重。”说着,张海继续趁着秋末南方少有的好天气眺望这南京城,忽然发现远处有一片似是皇宫般空荡庄严的地方竟然位于城东靠近内城城东朝阳门附近的地方。
“这皇城怎么会如此靠近东墙?”张海问道。
对此有所了解的并亲自侦察过的一名核心弟子说道:“东南的正阳门外正对着的就是宫城的洪武门,之后是承天门午门。而朝阳门则正对着宫城的侧面。”
原来明朝南京的宫城并没有建立在当年六朝古都也就是现在南京内城中央的太初攻及建康城的市区之内,而是在靠东的位置上选择了新址。市区内其他的地方已经为守城军户及其家属外加各种富绅权贵及其仆从门的所在了。连京师城内的那些城内应有的贫贱之地都已经搬迁到外城。
毫无疑问:南京内城东南这种重中之重必然在建城的时候就是守备的重点。在那里无数的巨石砌成将近六七丈高的高墙。但在济南南下的时候就对传统意义上的攻坚作战早有准备的张海却下定了决心。
从十八做外城城门附近攻突入外城上的官兵们以火力做威慑虽然过程远比在扬州城时轻松很多,但利用外城内百姓也大多看的懂告士的优点用了三四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还是迫使留在外城的上百万老弱妇孺集中在不足方圆一里的范围之内并命令这些人自己构筑好外面的低矮土围。偶有的几千名胆敢反抗的人在一边倒的屠杀之中也只给几十个战士带来轻微伤亡,不到两人重伤。随后各排群在内城护城河外完成了集结准备。李峰所在的第二营群三个连群分别控制了城北的太平门、神策门、金川至凤仪门一带。
刘洪涛所在的第三营群则封锁了秦淮河至正阳门一带并做为近卫营群攻坚的预备队。
此时日头虽然有些偏西了,但张海在接到了队伍扫清了外城已经直抵南京内城城下消息的时候,仍然将近卫第一营全营在南京城东集结起来:“我们直接在朝阳门附近的城墙试试看!大家有没有信心?”
战士们回答的声音勉强及格,但包括一些弟子在内的人们都知道这并不是应付差事儿般的形式主义,而是大多数普通战士也都明白如何克服这些看起来高不可攀的障碍。
已经集结起来的全营十八门寿命还有上许多的九斤弹青铜炮,在朝阳门的护城河外摆开阵势,开始了对城门楼的第一轮炮火准备。
朝阳门的城门楼是坚固的,主体完全是砖石而非木制结构,但这城门楼的修建者显然没有预料到东门将要面对的火力水平。
城头上兵力众多的敌人虽然也像扬州的守敌一样也拥有不少火器却没有多少炮火干预在近卫营群的勉强把炮台出垛口进行对射了。使得可以部署在一百五十步左右距离护城河边的炮火甚至能够精确直瞄轰击城门楼正面的每一个箭口。
仅仅是十几分钟内的三十余轮火力打出的五百多发炮弹,就将城门楼内的守敌连同砖石结构的楼牌彻底轰平,原本部署在那里准备迎敌的上百名“精锐”也在炮火下伤亡殆尽。
几乎与此同时,刘洪涛第二营群所配属的加强炮连也开始对正阳门的城门楼展开助攻时的炮火准备。
本来用于准备登城的连接起来登城板没有立即用于攻城,而是连接起来在宽阔的护城河上架起了一条可以迅速通过的通过的笔直浮桥。
浮桥刚刚搭上人员还没有准备通过的时候,部署在城门一带尚算“堪战”的敌战兵就从城头上乃至城墙后射来阵阵箭雨暴露了守城方大股兵力所在的大致位置。而那些箭雨即便有不少射在了浮桥上,却依然没有对连接起来的浮桥产生致命影响。
让无数敌人都为之胆寒的臼铳火力准备展开了。虽然没有鲜明的城角可以利用,但近两千名战士依然从两侧以集中在近卫营的两万余支轻臼铳和用来抛射散弹的五门臼炮将近三万枚收集后重新模好的六两重铅弹以强弩般的初速打了出去。
这种火力准备虽然曾经让无数敌人都吃过亏,但却没有想到城头内传来的凄惨喊叫声确是如风一般连绵。
完全没有针对这种全新敌人作战经验的南京守军,在防备上重中之中的朝阳门附近及内外几万平米的区域上部署了包括五千余名战兵在内的上万武装在猛烈的弹雨之下一下就有数千人被砸倒再地,其余的也大多不敢站起身来。
那些仅仅能够防备普通箭矢抛射的简单盾牌甚至是临时凑合的**板根本没有多少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第188章 直捣皇城(二)
在对城头进行火力准备的同时,抬着似乎是一个超大型单杠一般竹架的两行队伍沿着登城板在护城河上整齐而有秩序的冲到了城头的岸边。
冒着己方火力准备尾声时个别掉落下来重箭的威胁,将数十公斤重二十多米的诸多竹子连成的支架搭在了二十多米高的城头支上。
两张竹捆架起来的木杠越过城都的时候,在整齐的口令声中二三十枚重不过十斤左右的瓷壳黑火药炸弹通过绳子被拉了上去,同时负责拉绳子的人在瓷壳黑火药炸弹跃过城头高度的时候迅速拉下了瓷瓶底部直通顶段的火绳引线。一排越过城头的黑火药炸弹在城垛的上方连成一片的炸裂开来
这些不算简单的火力准备当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杀伤躲在城垛下的人,使其至少不敢轻易面对这种吊上来的瓷瓶炸弹,而只能躲避在城垛后的工事中。
第二批被拉上去的当然就不在是这种瓷瓶炸弹,而是近卫第一营群中挑选出来的三十多名做为先锋的战士。
本来张海也要打算冒险一试,但这么危险的攻城方法还是终究被身边的弟子们劝阻了。最终是周松带领几个连排弟子做为军官骨干与一些挑选出来善于近战的精锐战士参加了这场危险的登城突击。
战前出发的时候即便在历次交战中对敌人都拥有不小的战力优势,有“以强欺弱”的经验,可这么高的城墙还是让不少人觉得紧张。
然而当战士们双脚等着绳子下的马镫般的东西被拉上并越过城头的时候越来越紧张的心才陡然间放松下来。
原来在攻击的朝阳门以南主要登城地段附近的城垛后,几乎没有一个人敢于战起来抵抗,不是在猛烈的火力和瞬间惨重的伤亡下被吓的不知所措倒地装死。
上城的战士们没有功夫来判断威胁,不少实战中的经验告诉人们对于这些伤残或倒地的人每人都要在后脑或后腰处补一枪剑。
一时间,朝阳门附近的城头上变成了屠宰场一般,上千名乃至更多在猛烈火力准备的杀伤后残余下来的人被登上城头的战士们用白刃了解了性命,三十多名上城的先锋几乎每人都手刃了至少几十人。
而逃向城墙两侧远出的敌人,没有构建起来的城防工事可以掩蔽也没有重整兵力展开反攻,只有距城墙不远的宫城内不断有弹矢抛射而来却根本没有多大准头也没有多少杀伤力。上万支射来的箭只有千把支落在城头,五十支命中了在城头上的战士们,造成包括一人重伤在内的十余人负伤。而此时陆续被吊送上城的战士们已经足有二十余轮将近一个连群了。
城头的战士们完成了新一轮的火铳装弹后向城墙下不远处的皇城内乃至南北方躲避在远处的敌群展开了猛烈射击,压制住敌反击火力的同时让城头上原本兵力就过于密集的敌群在混乱下拥挤成一团。原本在城后武装起来的民众在不少人丧失了组织和监督的情况下也纷纷逃亡。
见到城上之敌的这种状态,首先上城第一连群连长迅速命令队伍向南北两侧拥堵在一起的敌群在足够的火力威慑之后展开了白刃冲锋。
很长时间以来因为张家新军所拥有的强悍投射火力乃至抛射火力,近战白刃战的例子并不多,不知怎的不由的让不少战士乃至弟子对这种交战方式心存畏惧。可如今才知道面对战斗意志早已不足的敌人,白刃战的效率和效果其实远比弹药有限的投射火力效果更好也更节约。
这种肉搏锻炼的机会并不多,第一连群的连排长都没有留俘虏的打算,而是打算让更多的战士轮番上阵,在一边倒的交战中把这些敌人当成刺杀的肉靶。
城上战斗持续的时间还没有后续部队克服着高大的城墙登城花费的功夫多,张海没有再次冒险参与前线的肉搏战,而是做为炮兵连的先锋登上了城头协助战士们一起把一门门九斤弹青铜炮拉上了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