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即便是如此,这些人的身材和力量同张海比起来,差距好比一个养尊处优中等偏下档次的大户少女类比二十里挑一级别经常参加劳动不愁吃穿的壮汉一般,大概三倍左右的综合力量差别外加一半左右的体重差别。若是没有任何护具,还没有熟练掌握发力技巧的张海都有可能凭借不正确的徒手蛮力给这些人带来危险。
第243章 近战基础(二)
张海及其随身护卫们这时代最定级的铠甲通过分组及轮班的方法还是在春天来临之前赶制了出来。
为了加工这些精锻出来的最顶级而且规格较大的十套全身甲及十套用于内趁的锁子甲,一百几十名表现最优秀的工匠轮班忙碌三个多月才完成对这些铠甲的制作和加工。
亲卫们铠甲的规格大概是二十余公斤的全身甲内趁十三公斤的锁子甲,算起来相比两宋时期的步人甲并不更重。这样的防护对于寻常战士来说或许是很大的负担,但对于拥有出众体能的张海及其亲卫们来说似乎如同轻便的铠甲一样灵活。内衬的锁子甲模仿了印度波斯一带的模式和工艺,如同从脚地到头部如同连体衣一般浑然一体,进一步强化了对裆部的防护。在裆部遭受重击的时候,从脚底到裆部浑然一体的锁甲最大限度的起阻碍作用。
张海所身穿的全身甲和内衬的锁子甲以及其他衣物总体重量达到了近六十公斤左右,但因为身材和体重的关系也并不显得比其他亲卫厚重许多,可灵活性上就要强出不少。
即便是如此的防护外加不运用兵器的情况下,亲卫们因为种种顾虑还是不感全力出手。因此最初的试练这些人成了张海练习拳棒发力训练的标靶。
全身的协调发力对于没有习武基础的人来说并不容易,不过张海在这方面只是基础浅薄而不是全无基础,不过几天的功夫就摸到了门道。爆发力越来越运用自如的情况下逐渐可以在徒手的情况下将这些身材和力量远比一般战士强出不少的人猛然间后推数步,或者在运用钝器的情况下将其放倒。在防具完善不用重兵的情况下六个人护卫每人每天承受五六十次打击的压力,同时也让张海在实践训练中逐步掌握了发力出拳或出枪的方法。
“再继续这样下去,相互当靶子一般的训练,大家都没有提高。至少是我不会有多大的提高。相互在模拟对抗中演练才能找到正确适应环境的方法”张海提议道。随后在准备进行抗打击训练的时候张海脱下来外套的全身甲,全身甲对于非重兵器钝击的防护能力太强了。原本类似于盐山城头那样优秀的武者运用长兵扫中腿侧即便是板条甲也往往让自己疼痛的难以忍受半天站不起来。拥有成体系防护全身甲的情况下则连有效锻炼抗打击能力的作用也起不到。
同传统训练方法的“外练筋骨皮”不同,在进行抗击能力训练的时候张海还是在实战模拟对抗中同护卫中进行。因为实战中遭受打击的时候,肌肉不可能像有准备抗打击训练时那样随时处于僵硬紧崩的待命状态,通常是在放松的时候遭到打击。而模拟实战中的抗击训练实际上是锻炼肌肉的某种下意识的弹性紧张反应。
在放弃游斗,且不使用超出对方规格的重兵器的情况下。张海很快就陷入了六名不俗强手的围攻中。
起初攻击的时候护卫们还有犹豫,但在张海的严令下数根模拟长枪和双手剑的铁管还是瞬间将持手空拳没有携带兵器的张海笼罩起来。
四肢外侧与肋部接连不断的遭受着猛烈的重击,张海的步法及下盘功夫虽然并不十分纯熟,但是在脚上还穿着特制长铁鞋的情况下却显得比当初在盐山城头时稳固了很多。拥有整体式甲片和软内衬防护迎面骨及全防护铁鞋的脚步遭受攻击的情况下也有效的保持了站立,即便后退或侧退也在没有被击倒过。
想到了当年枫树岭中那一幕,张海由让这六个护卫在自己完全不设防的情况下反拿住自己的双手、压住自己的双腿和腰部。
六个壮汉加起来近千余斤的力量完全不比当初那十几个人逊色,在力量差距缩小到三倍左右的情况下,这种陷入死地的多人擒拿也似乎如泰山一般让张海完全没有挣脱的空间,远远强于护卫们的力量似也使不上劲儿一般。这六个人相互之间协同起来的难度也显然比当初枫树岭那十几个人小上不少,不像那些老弱妇孺中的“高手”那样因为体重上的局限而存在局部的突破口。
紧紧拿住张海的手腕、脚腕的王涛、陈征等人都是心性比较朴实的人,起初的时候见张海下命令便认真去做。可在第一次把自己的尊长、天帝之使以似乎极为大不敬的方式束缚住的时候心中也不免有些犹豫:“师傅是否会因此今后对自己产生芥蒂?”想到这里,握住张海手腕的人便不敢太过用力。终于使张海解脱出来。
在一旁观看的李师傅却知道张海与那些护卫们力量差距其实大有可为,只是张海缺乏用力的技巧而已,便对张海叮嘱道:“除了头以外,人身体上任何部位都不是死的,而是可以活动用力,或借助地面的之力、或借助自身的反转之力可以移动。破解陷入死地的擒拿要以身体这种内在的活动力破坏对方双手着力点的平衡,再以杠杆之原理寻求翻身或挣脱的机会。”
张海也对护卫们说到:“训练中无需过于顾虑太多,就像平时队伍里的演练原则一样。模拟对抗中的放松就是给战场之上留有隐患。”
经过多天的训练,张海终于掌握了利用自身力量优势灵活的运用身体内部的动态力从陷入死地的擒拿中挣脱的办法。
在身穿全身甲被压住的情况下,整体式的铠甲则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对方的压力。铁手套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手的指关节技。虽然整体动作不可能如原来那样灵活。但正如茧内的蚕蛹一样,在整体式铠甲内部运用力量的原则可以让对手变的不可预料。
原本十拿九稳陷入绝地的被动擒拿,在巨大的身材力量和一定的技巧下终于被化解了。
春季的训练中,随着张海在近战技术和运用力量的技巧中越来越开窍。亲卫们也发现师傅在利用天赋下的实力变的越来越不可思议。若是配合上与体格相趁的重兵器或配合上免除大部分要害威胁的铠甲则似乎变的即便多人也难以在最有利的近战中抗衡了。
第244章 临产关口
平日里见怀孕中的香儿气色状态在家乡来得仆从们精心的照料下日见好转,张海也就把不少时间用在了补习自己近战武艺短板的功课上。可直到阳春三月接近临产日子的时候见到柳香腹中胎儿似乎比寻常人家明显不少,终究没有信心像以往那样漫不经心了。
“香儿可了解我们的孩子是一个孩子还是双胞胎?”张海关心的问道。
柳香抚摸着腹部,安慰着刚刚安静下来的胎儿,仔细思索了很久有些确定的回道:“应该是一个孩子。”
张海这时才想到自己出格的身材及天赋,而柳香却是一个身材寻常的女子,心中就总觉得有些不安:按后世来说还未成年的年纪、巨大的身材差异这都有可能给怀孕的母亲来带危险。
旧时代普遍早婚的风气及习俗下张海与柳香婚配的年龄其实并不算晚,但张海还是后悔当初在青州城所做的决定过于草率了。这样的年级成婚不带给未来的压力很大,还必然会使产妇遭遇到不应有的风险。
见到似乎是有些忧虑的张海,柳香之前询问过很多过来人的经验,以为丈夫是在为新生儿的性别忧虑,安慰的说道:“海儿放心好了,我们的孩子醒来的时候还算活泼好动。而且这几个月以来似乎酸的东西明显比辣的东西口感好,我们的孩子一定是个男孩儿。”
张海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培养男孩儿或继承人的种种准备,也没有旧时人们那么大的偏见。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像传统的中国人那样关心。然而对于柳香来说这却是致关重要的。很显然:现在丈夫还只有自己一个配偶,暂时还不会遇到太大的风险。可当全国的战事结束的时候谁也难以预料会发生什么。如果那个时候丈夫为了地位的自然需求有了其他的女人,史书上的种种不由的让柳香觉得毛骨悚然。
同时随着大致临产日子的临近,听到很多事情后的柳香还越来越担心胎儿的早产。那不可避免的会增加丈夫的不安与怀疑。
张海由于前世的知识并不完全相信酸儿辣女一类的说法,夫妻双方均无吸烟等**嗜好、女性不过于强势的情况下男生的几率更大似乎都更靠谱一些。思索许久,张海由于担心破坏柳香的信心并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还是没有讲出自己的忧虑。顺着妻子的意愿安慰道:“香儿放心好了,那些有经验的产婆不是说了么?虽然生男生女没有规律可寻,但至少对于我们这些家风不坏的良人来说生男孩的几率总还是大一些。如果真的遇到不可预料的危险我也绝对是以香儿的身子为重,香儿无需过于紧张和忧虑。大多数妇女在这一关都是没事儿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逐渐明显的变的温暖了许多。在这江南之地阴雨的天气也渐渐的多了起来,但大多是绵绵的细雨。直到旧历四月里的一天,随着天空中滚滚的雷声,时缓时急的雨一连下了很久。
在张海家乡所在的北直隶,不论哪个季节里的雨都是受人欢迎的。城里人会觉得有意境,乡里人会期盼着丰收。在北方等地涝灾水灾并不常见,而旱灾或因为半旱带来的各种灾害却极为常见。
可自从张海起事的这些日子以来队伍对这样的连绵的雨天却没有多少好感。很显然:这样的天气不仅仅是弓箭,就连不少火器的运用也多多少少的会受到影响。更别说医药匮乏的年代里淋雨可能给队伍带来的严重后果了。然而就在这对于军中乃至广大南方百姓来说并非吉兆的阴雨天日子里,早上仅仅一会儿视察队伍时的张海就接到柳香疼痛忽然加剧似乎是要临产的消息。
然而第一次生育的妇女从开始疼痛到分娩的过程是那样的痛苦而漫长,原本自觉得的对自己的妻子没有多少爱意的张海这时不知怎的却是感到前世今生以来从未有过的焦急。
“已经两个时辰了,这么长时间了还有没有顺产的消息,会不会有事情?”张海焦急的站在门外询问一个在南京十分有名的产婆,只是因为安全原则才没有让他在最一开始的时候就进去照顾。
“陛下切莫着急,即便是并非第一胎的经产孕妇,从阵痛到顺产往往也至少要三个时辰。像这样初产的孕妇,即便是一昼或者**的时间也是正常的。”似乎是为了稳定张海的情绪,产婆十分镇定的说道。
柳香也早已知道有关分娩的一些知识,因此并没有像许多孕妇那样紧张。而是像军中那些坚强的伤员一样尽量强忍着疼痛,以至于不给家人太大的压力。
“不必如此,如果觉得气不顺畅就尽量喊出来,千万不要紧住身子。”在柳香身边的几个亲近之人劝道。
包括张海在内的不少人都祈祷着在这阴雨天的生产中不要遇到什么问题,可当时日在焦急的等待中过了午夜仍旧是没有顺产的消息。就连外面一些有经验的产婆也知道事情有些不对,也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陛下放心,这产钳经过这几个月来时常的熟悉和改进,关键的时候是能帮上不少忙的。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我们保住大人也有十有**的把握。”
焦急中的张海本想说什么叫“十有**的把握”但性格及前世以来的涵养及知识还是让张海明白古时难产的危险,是再高超的产婆也无法有十成把握的。
此时的柳香已经将近一昼夜的折磨似乎已经有些疲惫和困倦了,这正是难产前最大的的风险。
“香儿,我们放弃!来日还长。”此时的张海终于来到产房中对柳香劝道。
对于这个问题柳香却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已经思考的十分周全了:如果第一胎的难关不能过,那么下一关要面临第二次风险,同样会面临那些考验。如果是因为张海出众的身材及体格同自己的差距才带来了这一切,那么即便是下一次又如何来避免这种风险呢?此时的柳香似乎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与力气来详细的解释着一切,只能以猛烈的摇头否决掉张海的这个提议。
尽管在之前已经有几个月数十次的经验,当那位经验丰富的产婆在许多人的协助下试探着助产的时候依然是小心翼翼而又困难重重的。
危险和紧张的气氛直到持续到了似是接近天亮的时候,但这仅仅是通过西洋的钟表而得知的时间。窗外的大雨似乎使的天色比平时暗淡了许多,依然只是蒙蒙亮。
婴儿的那一声啼哭终于在紧张和急切的等待与盼望中到来了,就在等待已久的张海等人兴奋之中大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早已疲惫不堪的柳香在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之后也昏迷了过去。
张海没有像有些父母那样急于知道孩子的性别,但是按照惯例,还是产婆首先告诉了张海孩子的性别:“头胎是个身子不小的千金,以后经产的时候应该就不会有如今这样大的危险了。”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名负责照看的产婆则似乎忽然紧张起来,在多个人精心照料下的柳香虽然没有发生血崩性无可就要一般的大出血,出血量却也有些极不正常起来。
产后大出血即便在近现代也是产妇死亡最首要的原因,即便此时柳香在分娩的时候有着优厚的条件,却仍然没有在昏迷中脱离危险。
为了应对危险局面,早已有所准备对产后出血过多治疗有所经验的大夫将早已准备好的人参附子汤加上加姜炭、黑芥穗给昏迷中的柳香强行口服下去。
经过不少时间的抢救,又用醋蒸气的协助治疗终于使昏迷中脸色已经十分苍白的柳香渐渐的醒了过来。
“孩子没事,已经安稳的在襁褓中睡下了,我们这里没有真正的宫中那么多繁缛节。更不会有什么敢于对香儿不利的人。这一昼夜香儿付出了太多的代价赶紧休息,没有会把孩子抱走。”张海轻声对柳香说道。
虽然张海没有直说,但是还算是有些聪慧的柳香见张海在安慰的时候没有提及孩子的性别就有些失落和不安起来,因为这样看来新生的婴儿极有可能是个女孩。为了不让这种不安得到印证也暂时没有去细问,只是在疲惫和困倦中进入了睡梦中。
直到这个时候张海才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准备给这个孩子在事先准备好名字。不过负责准备的李峰却没有忘记请来对这方面稍有粗通的先生。
“张雨这个名字怎么样?”张海以谦虚而认真的态度向那个先生问道。
孩子在大雨中降生,但却没有想到雨在姓名中也是被认为有所不祥的名字:“雨字是凶名,对天格及人格损害极大,最好不用。”那位请来的先生说道。
“张慧呢?”张海又问道
“慧稍微好一点儿,对于女孩儿来说不是上选但也过的去。”
张海又想到了张慧梅这个小说《李自成》中的名字。依现在的年份和形势估算,要是李自成仍然在数年后自己很可能刚刚夺取天下的时候就被迫起事,那么自己也太失败了,这种概率极小,便提了出来。
“慧字容易使女孩儿的性格变的过于强硬,在得不到的追求中面临一定人生风险。”那为先生这样一解释,张海就有所动摇了。起名为慧,就是希望这第一个女孩能尽可能的拥有远离自己所不能把握的高层风险中的大智大慧。
“那就叫张慧兰”对此,张海最终只能以一个略显俗点儿但柔弱一点儿的双名来使这女孩的名字不那么硬。
第245章 后代思考
柳香从产后失血的危险状态最终有所缓解,脉象也在名医的照顾之下有所缓解的时候张海的心才最终放了下来。
“这次多亏了先生,还有诸多大嫂的真心帮助家人才得已平安渡过关口,除了李峰事前告诉你们的那些,如果还有什么要求大家尽管提出来。以前我屡遭朝廷探子暗算,对诸位曾经多有怀疑,望诸位原谅”张海的对这些人说道。
自称为“我”在古时是极不礼貌显得自己极为自大的一种说法,正如沈括所纪录那名轰动一时的“许我”,但对于张海此时这样的身份来说却是自降了很多身价,至少没有如自立为皇帝的一般的人那样称朕了。
负责接生的几个产婆有些惶恐的说道:“之前许诺的酬劳已经天大的恩惠了,这样的重金即便是在一些大户人家中的特例中也从未见过!该是是老身们概念天子大德才是。。”这次生产负责医护的何九龄则平静的说道:“举手之劳而已,之前的重金就已经足够多了,不敢再有奢望。”
何九龄如这时候的许多名医一样,也是读书世家出身。起初对张海在东南等地的很多行为都感到不耻,在锦衣卫的人曾经找到他的时候也曾经应承过一些事。但是数个月之后,尤其是来到李峰手下做事之后对很多事情则改观了很多。
首先当然是新朝大军不仅仅是在行事上有过多的法家之风,对自己人的要求也极为严厉。其次是对医药这些行当的扶植乃至对城镇下层民众的实恩,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短时间内开仓放粮之类收买民心举动的范畴。
妻子生产这件事也让张海对皇城内的事物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在当下要对自己有所不利的势力当然不小。不过完全依靠家乡来的老人和熟人也不是万全的办法。唯有在一定审查制度的前提下多重监督的制度下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安全。相比一般意义上的帝王,张海及柳香等人饮食起居医护如果只论规模上的规格不过是寻常大户人家的水准,在解决这些方面的威胁上要比寻常宫廷强上很多了。如果说这样都不能绝对安全,那么传统意义上的皇宫大内简直就是刀山火海了。
昏迷中醒来的柳香终于问道了孩子的性别,张海见妻子的气色已经好了很多也就没有再隐瞒:“我们的孩子是个女孩儿,香儿也不要过于担心。这第一胎之后其他的不会再有今日这样困难了,从年龄上说我们至少还有十年以上可以安全顺产的时间。”
柳香没有听到张海有关于未来的其他保证不由的有些不安,但也没有奢望不可及的要求。这次的关口也让柳香思索起很多事情来:与其期待男人们去做到那些显然难以做到的要求,不如从自我开始努力而积极的去应对这一且。身为这高层帝王之家,就不能再期待和沉迷于两小无猜时的感情襁褓了。
妻子产后用过冲蛋花汤、藕粉等流食制成的营养后终于有些安然的睡去了,张海在妻子的身边久久没有离开,心中想到的却是有关于以后的很多事情。
自己原本曾经的想法:自己现在的年纪还不大:工业化虽然虽然还很遥远,可望不可及。但在社会的软实力方面则完全可以用六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全面近现代化。自己百年之后,20世纪末都只有极个别国家才实现的社会主义加现代政党政治说不定都有基础了。
不过随着队伍所管辖的区域越来越大,自己通过有效的组织所了解到的许多事情越来越多,张海对这种过于乐观的预期有了一丝动摇:就算自己从统一全国开始算起有至少六十年的光阴,真能做到整个社会的面貌达到自己理想的水平?不要说全国范围内,单单是城镇范围内恐怕都有相当大的难度。
以20世纪的苏联和新中国为例:建国六七十年的时候也不好说在软环境上实现全面现代化,这固然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内外历史原因。然而哪怕是从日治下开始近现代化历程的韩国台湾来看:太低、发展时间太短、政策缺乏连贯性也是八十年代的苏联或者21世纪初的中国软环境不够现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在一个社会从低发展到六十年左右的时候,城镇化虽然已经有很大成就了,义务教育也普及了。然而现代化是有个过程的,在建国六七十年左右担任社会中坚力量的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往往是在近现代化中前期的矛盾期渡过少年时间并拥有自己的价值观的,对他们影响最深的父母一代则往往是近代化和普及教育还没有在全国有效展开的时候经历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并建立人生的价值观的。这样的社会好比五六十年代社会软实力发展水平的“四小龙”,非但不会是一个健康的现代化社会,还会是一个问题从生的矛盾期和光明前夕的关口期。自己所拥有的内外条件和内外潜力或许是那些20世纪的后起之秀所不具备的,但是工业化的国际环境及时代环境,同样是这个时代所没有的短板。除非自己活的像南越王那样长,不然在一个甲子的时间内,仅仅从国民素质传承和教育传承的时间上来讲:根本不够。
这样:要保证日后的近现代化发展能够沿着相差不太远的轨道运行至少九十年,那么可靠的继承人与后代就是不可避免的。这不是处于自己的家族观念,而是从历史来看家天下具有巨大的惯性,至少要延续两世的努力可以说是一个在理想情况下的现代化历程所需要的最少时间了。
为了保证这样一个关键的接班人:张海为此甚至设想在全国范围内再收一批百人左右的幼儿甚至婴儿,加上自己的子女形成一百几十人规模的选拔条件。
可即便是像对待培养弟子们那样选拔出一个或几个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