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汉灵帝-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rì,一早。

王越便急匆匆的跑进来道“陛下,臣已经问出了昨rì行刺的主谋。”

刘宏一边接过净手的帕子,一边淡淡的说道“谁?”

“渤海王悝。”

渤海王刘悝,汉桓帝的弟弟,曾为蠡吾侯,后封渤海侯,奉鸿祀。延熹八年,悝谋为不道,有司请废之。汉恒帝念其为亲弟,不忍,乃贬为陶王,食一县。

后来刘悝因中常侍张让求复国,许谢钱五千万。汉恒帝临崩时,遗诏复为勃海王。(历史中是王甫求的情,后来刘悝没给钱,便被王甫诬陷谋反,而自杀。本书为剧情,有所改动。)

刘宏脑海中闪过刘悝的资料,淡笑道“呵呵,真有意思,竟然连皇叔都跳出来了,那朕倒要好好的会会你么这帮汉室宗亲了。”

随即刘宏对王越道“好了,你下去吧!命祝公道前来。”

“诺”

不一会,祝公道便来到了刘宏的寝宫,刘宏叫起祝公道后,道“公道啊!朕命你马上派人去冀州,收集冀州诸侯王的情报。”

“诺”

“嗯”刘宏见祝公道答应了下来,点了点头,随后接着说道“你再派人去一趟幽州,找一个叫徐荣的人,此人应该在边军中效力。找到后,带来见朕。”

“诺”

“好了,先这样!下去吧!”

“诺”

刘宏拿着茶杯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景sè,喃喃道“呵呵,好戏开始了呢!也好,免得生活如此枯燥。”

随即看向手中的茶杯,呵呵,没想到古人的智慧,如此厉害。我才只是说了说,便炒出了如此好的茶叶。

终于不用喝那些加盐,加油的茶了。而且也能小赚一笔,呵呵,国库可是很缺钱的。

就在刘宏胡思乱想的时候,李浩在一旁小声道“皇上,司徒刘宠,刘大人来了。”

“宣”

“诺”

不一会,刘宠便走进了寝宫,一进宫门三步便跪下道“拜见皇上。”

刘宏轻声道“爱卿平身。”

“谢陛下。”

刘宏轻轻的饮了一口茶道“朕昨rì被刺客攻击,随未受伤,然却受到小许惊吓,是故今rì便未曾上朝,及处理事务。一切便交由你们内阁了,切勿叫朕失望。”

“诺”

刘宠恭敬地点头应诺。

刘宏见此接着说道“恩科之事,还有几rì便要开始了,不知爱卿,准备的如何了?”

“回陛下。”刘宠听到刘宏问恩科的事情,抬起头道“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恩科开始之rì。”

第十一章鲜卑寇边(二更求收藏)

“杀”

数百名汉军在城头上挥舞着手中的战刀大喊着。

“啊!”

“扑,呲”

“去死吧!该死的鲜卑人。”

血sè的夕阳下,一名被鲜卑人战刀刺中的汉军,眼见自己无法存活,抱着那名鲜卑人一同跳下了城楼,同归于尽。

为了守卫自己的家园,不少的汉军明知自己活不下去了,也要给鲜卑人致命的一击。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多杀一人,身后的家人就多一分安全。

近万的鲜卑人,不断冲击着这座只有五百汉军的小县城。

还没有黄巾之乱的汉朝,对地方军队的掌控是严格的,小的县城只有二三百的汉军,大的县城才有五百到八百不等。

郡治所和州治才有一千到三千的汉军,以保持对地方的掌控,也可以应对反叛。

而一些世家的私兵都远远比这些守军的人数多,这也是世家大族造反可以轻易成功的原因。

然而在刘宏提出的剪除私兵政策后,世家大族再也养不起那么多的私兵了。

虽然有些大族将私兵改成了家仆,但是又有多少人会当仆人呢?仆人连命都是人家的,那些私兵又怎么会同意呢?所以世家大族的私兵数量,算是被控制住了。

刘宏的这个政策虽然缓解了朝廷的国库,但是也无法出现私兵帮助守军守城的事情了。

尤其是像边界的这种小城。

虽然这个小城因为边界的原因,有着五百人的汉军,却也无法阻挡近万鲜卑人的攻击。

一名汉军的军官在杀死一名攻上城头的鲜卑人后,对一旁的一名屯长道“张辞,传令兵冲出去了吗?”

“县尉大人,传令兵已经冲出去了,但是从这里到度辽将军黄埔规将军的治所,至少要三天的路程,然后将军发兵也要三天。咱们如何能在这小小的县城中坚守六天啊!”

县尉一挥手严肃的说道“这件事情不是你我二人可以思考的,咱们只要保证县城不失便可。”

正说着话,突然见几名鲜卑人突破了前面士兵的防线,朝自己二人这里杀来。

县尉冷哼一声,提刀便冲了上去,一刀一个,很快便见那几名鲜卑士兵斩杀。

周围的士兵见自家大人,如此勇武,士气大振,顿时将鲜卑人的这一波攻势压了下去。

张辞见此恭维道“县尉大人,真英雄也。”

县尉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他知道,自己年仅二十岁,便当上了这秩四百石的县尉,让很多人都在想自己的后台。

但是自己哪里有什么后台啊?

自己本是辽东襄平人,出身于落魄士族之家。自幼熟悉兵法,但是却无缘为朝廷效力。

此番若不是度辽将军黄埔规看重,自己怎么可能成为这秩四百石的县尉呢?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紧握手中的战刀,他要证明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看,以此来报答黄埔规的知遇之恩。

就在这时,他突然见之前的传令兵回来了,顿时大怒道“尔不去求援,回来作甚?”

传令兵急忙道“大人,小的在出去后,便遇到了黄埔规将军的传令兵,具体的事情,还是让他和您说吧!”

说着话,便指向一旁的一名传令兵,那人先是一拱手行了一礼,随即道“大人,黄埔规将军早就从斥候那里得知了鲜卑人的动向,大军也早就开拔了,请大人坚持一段时间。”

张辞闻言高兴的说道“大人,太好了,咱们有救了。”

县尉闻言却没有丝毫的喜sè,严肃的问道“黄埔规将军是何时派出的兵马,又是何时命你前来传令的。”

传令兵一愣,随即道“将军是三rì前出发的,小的是今rì午时出来的。”

“大人,这么说将军的大军很快就要到了。”

张辞兴奋的说道。

县尉却是面sèyīn沉,沉声道“不,将军不会来救援我们了。”

“什么??大人你说什么?”张辞惊声问道。

那名传令兵则是略感佩服的看了一眼县尉。

县尉看着不远处正在激战的汉军,悲伤的说道“黄埔规将军恐怕是打算绕过咱们这里,直接攻打鲜卑人的后方,攻打咱们的是辽西鲜卑部,人数并不多,如今又有这么一只军队来打咱们,那辽西鲜卑的后方就更加空虚了。”

“所以此时是攻打辽西鲜卑的最佳时机。”

张辞闻言一脸死灰,喃喃道“这么说,咱们成了弃子,一颗为了击溃辽西鲜卑而丢弃的弃子?”

县尉无奈的点了点头,虽说话不好听,但是这是事实。

张辞见此大怒,一把抓住那个传令兵,歇斯底里的喊道“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死了无所谓,但是城中的万余百姓怎么办?他们是我大汉的百姓啊!”

传令兵不知所措的看着张辞,县尉见此一把拉开二人,盯着张辞道“张屯长,你是军人,是我大汉的军人。为了我大汉的荣誉,请你振作起来。就算没有援兵,也要给我守住县城。”

“诺”

张辞大声喊道,仿佛是要把心中的怒火全都喊出去一样。

在夕阳的照shè下,县尉和张辞显得无比的凄凉,尤其是不远处还在交战的汉军做背景下。

县尉见之前张辞的叫喊声,让周围的士兵都看向自己,于是县尉突然举起刀,大喊道“度辽将军的大军在明早便能赶到,众位弟兄们,给某守住县城,莫要让援军小看了,让他们那些来自京师的北军知道知道,我边军也不是好欺负的。”

“喝”

“喝”

“喝”

听到县尉的话,城墙上仅存的士兵们大声呼喊着。

他们要证明边军不比京师北军差。

“张屯长”

“在”

“召集城中青壮,全部上城御敌。”

“诺”

张辞深深的看了一样县尉,便下城召集人手了。

他知道这个县尉是最反感没有经过训练的青壮上战场的,因为他觉得这些青壮不仅不会帮到忙,还会帮倒忙。

但是此时县尉下令了,说明县尉已经做好城破人亡的局面了。

县城是小城,只有万余人居住,不然五百人的汉军是防守不住城墙的。

“杀”

虽然从传令兵那里没有得到好消息,但是战争还在继续。

鲜卑人不断的攻上城头,又不断的被打下去。

幸亏县城小,鲜卑人一次可以进攻的人数不多,而且鲜卑人也不是擅长攻城的民族。

不然城池早就破了。

但是半个时辰的激战,从鲜卑人攻城到现在,仅仅半个时辰,汉军就有一百多人倒下了。

重伤的也多达百人,余下的更是人人带伤。

幸好城中的青壮,及时补充了进来,不然仅仅不到三百人的汉军连城墙都无法完全顾及的过来。

县尉将青壮分派在鲜卑攻击不足的地方,自己带着汉军则是坚守在鲜卑攻击最凶猛的地方。

此时黄埔规的大军也和鲜卑的大本营交上了手。

用万余百姓的生命,换取彻底击溃辽西鲜卑的机会,让其十年内无法南下,甚至让其消失在大草原上。

这个做法无法评价其是对,是错。只能交由后人评价了。

作者话:希望大家能提供一些东汉末年,北方的人才,谢谢了。

第十二章浴血沙场(求收藏)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这便是大草原的真实写照。

夕阳下的大草原,虽然没有白rì那晴空万里,天高地广的豪放美sè。却也是凭借着一丝柔和之美,而美不胜收。

然而此时的皇甫规却没有一丝想要欣赏此处美sè的意思。

以万余百姓为代价换取进攻辽西鲜卑的机会,此时没一分,每一秒都是那么的至关重要。

皇甫规又怎么可能有心思去欣赏美景呢?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飞快的策马奔向皇甫规的中军。

皇甫规策马出列,斥候来到跟前,急忙道“将军,距离我军前方五里处,便是辽西鲜卑的大本营。”

“为何不见鲜卑人的外放斥候?”

“将军,我大汉已有数十年未曾出汉境,进军鲜卑了。敌人又怎么会随时放出外派斥候。”

皇甫规一听这话,心中先是一喜,随即又是一悲,紧接着又是一喜。

一喜,鲜卑无外派斥候,己方可以迅速的攻击鲜卑大营,若是速度够快的话,还可以解救那城中的万余百姓。

一悲,则是堂堂大汉,竟然被蛮夷之辈,如此轻视。可见大汉朝已经不见往rì辉煌。

又一喜,则是高兴这大汉终于又出现了一位堪比汉武帝般,雄才伟略的君王。虽然刘宏亲政仅仅两个月,但是刘宏的几条关键政策,和宫廷政变时的反应,早就让忠心汉室的人,看到了希望。

那些心有鬼胎的人,则是惶惶不安。

但是那又如何?执金吾董宠乃是忠心汉室之人,卫尉王越是刘宏亲信,手握数万大军,谁敢放肆?

且先不提朝中动向,单说皇甫规得知如此绝佳的机会,当即下令全军火速前进。

八万大军兵分三路,合围鲜卑大营。

原本鲜卑人这种游牧民族,所有的牧民皆是其斥候,但是此时已经是十月末了。

东汉时期,十月末的北方已经很寒冷了,加上此时天sè渐黑,哪里还有牧民放牧啊!

可以说,上天都在照顾汉军。

“轰轰轰”

巨大的马蹄踏地声,传遍这一片广袤的草原。

几名正在烤火的鲜卑人,看着不远处出现的庞大军队,笑道“呵呵,没想到,都护将军的大军,这么快就拿下了汉人的城池,归来了啊!”

一人复合道“是啊!都护将军可真是咱们鲜卑人得勇士。”

有一人疑惑的问道“不过这人数是不是多了点?不会是汉军吧?”

听到这人的话,一旁的几人都是哈哈大笑,“汉人?你别傻了,汉人敢走出他们的城池?”

这时一个头目似的人起身道“好了,别说了,起来列队,准备迎接大军凯旋。”

而不远处的汉军中,皇甫规这个六十四岁高龄的将军,坐在马背上大声喊道“将士们,你们告诉某,大汉多少年没有出击塞外了?”

大军一片寂静,没有人答话。

皇甫规接着喊道“咱们大汉的边界又被鲜卑人,凌辱了多少年?”

还是没有人答话,但是从将士们不断起伏的胸膛,可以看出他们非常的愤怒。

皇甫规见此歇斯底里的大喊道“当今皇上圣明,要恢复我大汉荣光,将士们报仇的时候到了,杀啊!”

随即皇甫规便第一个冲了出去。

皇甫规的一声‘杀’,瞬间点燃了这八万大军,跟随着皇甫规的脚步,数万大军,争先恐后的蜂拥而出。

没有战阵,没有队列,没有指挥,只有冲,冲,冲。

冲上去为家人报仇。

冲上去为了军人的尊严。

冲上去为了大汉的荣光。

在大军即将接触鲜卑人的时候,皇甫规慢慢的将马速降了下来,他已经六十四岁了,不能在如年轻时一般冲锋在前了。

他只需要做一个姿态,便可以了。

皇甫规看着不断从自己身边掠过的汉军,开心的笑了。

我大汉仍旧是威震四方的大汉,我大汉再次崛起了,我大汉终将恢复秦皇汉武时代的荣光。

鲜卑人显然没想到汉军会出现在这里,虽然鲜卑人反应很快,但是数十年没有过被袭击这种事情了,鲜卑人的反应速度再快,又能快到哪里去?

以有备算无备,三面合围,猝不及防之下的鲜卑大营,顿时被分成了几个部分。

王不见将,将不见兵,如此焉能不败?

鲜卑人方寸大乱,而汉军则是越战越勇。

其中一员二十余岁的将领,带着麾下的一千骑兵更是横冲直撞,犹如无人之境。

此人麾下骑兵,与其他汉军不同,皆是乌桓人,善骑shè,善突击,端是不凡。

而此人也并非无名之辈,此人名叫张纯,原本是中山太守,皇甫规知其与乌桓关系甚好,特意请刘宏将其调至帐下。

刘宏调查了一番后,封其为护乌桓校尉与皇甫规同级,但是由于皇甫规此时为幽州刺史,同时节制渔阳,辽东,辽西三郡军事。所以便归皇甫规管辖。

张纯在历史上于光和元年逃入辽西乌丸丘力居部中,自号弥天将军、安定王、弥天安定王,为三郡乌丸元帅,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杀掠吏民,所至残破。

直到灵帝末期,以刘虞为幽州牧后,才将其斩杀。

言归正传,这一战,便是两个时辰,从太阳刚刚落山,一直战至深夜。

皇甫规一面命人打扫战场,一面命人前往京师报捷。

随即又命张纯,统率一万两千骑兵支援县城。自己则是带着大军随后返回汉境。

此时,县城中却是一片狼藉,县尉手扶战刀,无力的战在原地看着安营扎寨的鲜卑人,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好了,今晚安全了。”

那名叫张辞的屯长此时浑身包的好似木乃伊一般,同样喘着粗气道“大人,鲜卑人今晚真的不会进攻了吗?”

县尉缓缓的点了点头,“没错,如果皇甫规将军一切顺利地话,明早咱们就能等到援军。”

张辞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呵呵,大人,小的原本以为你说明早有援军,只是为了安抚大家呢!”

县尉看着满城头的尸体,微微一叹。

三个时辰,整整三个时辰的进攻,原本五百人的汉军只活着三十五个人,其中还有十三个重伤。

城中的青壮全都上来了,最小的十六岁,最大的六十岁,整整死了一千七百多人,此时仅剩下不到八百人。

就算是打退了鲜卑,恐怕这个没有成年男子的县城也要废了。

县尉看着天空中那洁白的月亮,喃喃道“但愿将军一切顺利。不然。。。。。。”

第十三章捷报(二更求收藏)

建宁元年,十月二十八rì,清晨。

洛阳北城门刚刚打开,众多等待出城的百姓排成队列,缓缓而出。

就在这时远处一匹快马朝洛阳城飞奔而来,城墙上的士兵定眼一看,竟然是鸿翎信使。

于是急忙冲城下喊道“大人,前方策马而来的,乃是鸿翎信使。”

城下正组织百姓出城的屯长闻言一愣,随即便急忙道“来人,快,快将道路清理出来。”

鸿翎信使乃是六百里加急,是汉朝最高级的传令兵,如果有人阻拦的鸿翎信使,可是要杀头的。

不一会,洛阳北门便清理了出来。

而这时鸿翎信使也来到北门处,一入北门,鸿翎信使便大喊道“幽州大捷,歼灭辽西鲜卑大部,缴获无数。”

“幽州大捷,歼灭辽西鲜卑大部,缴获无数。”

鸿翎信使的嗓音略显沙哑,可见一路上,他没有少喊这句话。

随着鸿翎信使的大喊,城门处的官军和百姓都沸腾了,大汉多少年没有打败外族的战报了?

“听到了吗?我大汉打败了鲜卑人。”

“什么啊!是歼灭了辽西鲜卑,不是打败,是歼灭。”

“没错,是歼灭,是歼灭。”

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声,“大汉万岁”

随即在场的官军和百姓无不应和道“大汉万岁。”

随着一声声的呼喊声,百姓们争相奔走,告知那些还未知道此事的人们。

东汉时,一只军队,死伤三层便是重创,死伤五成,这只部队便被称之为残部,死伤七层便可以对外说全歼。

百姓们为大汉有一只能够保卫自家xìng命的大军,感到开心。

官军为自己是这威武汉军的一员感到兴奋。

南宫,德阳殿。

刘宏正和满朝文武商量着科举的事情,此时大臣们都有些心不在焉。

原因无他,那场宫中刺杀,皇帝竟然一点反应也没有,这让认为刘宏是一个嗜杀的大臣们,感到疑惑。

就连忠心汉室的大臣,对此也是不解。

但是却无人说出来,因为你一个外臣,怎么对皇宫里的事情,这么了解啊?你想干什么啊?

于是朝中就以这么一种诡异的气氛,在热烈的商议着科举的一些细节。

刘宏忽然听到外面一阵喧哗,皱了皱眉头,刘宏道“李浩,去外面看看,是怎么回事?”

“诺”

外面如此喧哗,刘宏和朝中的大臣们也无心议事了,就这么静静的等着李浩的回话。

不一会,李浩一脸喜sè的跑进来,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刘宏疑惑的问道“喜从何来?”

李浩激动的说道“幽州大捷,皇甫规将军歼灭辽西鲜卑大部,缴获无数。此刻鸿翎信使以至宫门前,那喧哗之声,乃是宫外百姓闻此喜讯,呼喊‘大汉万岁’之声。”

刘宏激动的站起来道“此言当真?”

“当真啊!陛下。”

李浩急忙说道。

这时,一名卫士冲进殿中,转呈鸿翎信使捷报,跪倒在地道“陛下,幽州大捷,歼灭辽西鲜卑大部,缴获无数。此乃度辽将军皇甫规将军的捷报。”

李浩急忙从卫士手中接过捷报,快步走到刘宏身边,打开捷报,恭敬的将捷报交到刘宏的手中。

刘宏仔细的看着捷报,越看喜sè越重,随即放下捷报,大声道“二十三rì申时,辽西鲜卑都护将军率万人大军进攻我边界小县,被威明(皇甫规的字)提前得知,亲率马步大军八万人,绕过小县,直击辽西鲜卑大营。”

“斩敌五万余人,俘获鲜卑民众八万余人,战马三万余匹,牛两万余头,羊八万余只。”

刘宏的话音一落,满朝文武便纷纷跪倒在地,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家请起。”

“谢陛下。”

刘宏见此道“还有一事,捷报发来时,威明以命护乌桓校尉张纯前往边界小县救援,不知情况如何。”

一听这话,朝中的大臣明白了,这是皇帝在担心如何封赏皇甫规呢!若是那小县无事,则是可以大封特封,若是小县城破,那么就要好生思考了。不然天下百姓如何看?

这时太尉刘钜出列道“陛下,臣以为,不妨等皇甫规将军的战报至此,再行讨论。也许,小县无事呢?”

满朝文武皆是道“臣复议。”

刘宏点了点头,随即道“伯元拟旨。”

伯元是原尚书令尹勋的字,尹勋伯父睦,为司徒;兄颂为太尉,家世衣冠,宗族位多显贵。

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世家大族中人,但是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锦衣卫的查探。

刘宏方知道这个尹勋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忠汉人士,于是原本内阁行走,无实权的他,在最近常常被刘宏钦点拟旨。

尹勋准备好了空白圣旨和笔墨后,刘宏缓缓开口道“不知何时,大汉边境屡遭蛮夷所犯,边民生于水火之中。今度辽将军上呈天意,下应民心,中顾朕思。于rì前大破辽西鲜卑,使其十年不敢犯边。此乃大功,当赏之。”

听到这里,下面的文武们都愣住了,不是说先不封赏吗?怎么还是封赏上了。

随即就听刘宏接着说道“然鲜卑之祸,危及百姓时rì久远已,故,为君者,当先忧其民。为将者,当先忧其君。”

“是以,此战之缴获,两成归国库,以备灾患之。两成当归患难之民众已,令幽州刺史皇甫规处置之。”

“战,非君之功,此战中缴获之六成,当归大汉之勇士也,故,秩四百石以下军籍者,皆当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