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上,我军将士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燕军前来送死了。”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北王,我魏国大军也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听候北王的调遣。”蒋干大声表示服从华安的命令。

华安闻言,很是满意,看向众将,大声道:“各位将军,燕国大军不日即将南下,我军必须立即做好迎敌的准备,燕国主力皆是骑兵,因此,我军必须依托漳水和滏水防守,将燕军主力彻底堵在漳水以北,让燕军主力不能渡漳水一步。”

“北王,您就直接下命令吧!我军该如何布置。”蒋干大声问道。

此刻,慕容恪的主力大军南下在即,华安的晋军主力是守住邺城的关键,因此,蒋干愿意听从华安的调遣,以彻底挡住燕国的南下军团。

见蒋干愿意听从自己的指挥,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并立即下令道:“邓羌将军,你率领所部三万骑兵,前往邺城西部的合漳渡口驻扎,蒋干将军,你亲自率领魏军五万主力,前往邺城东部的泊口驻扎,王午将军麾下的近两万人马留守邺城,我军主力布置在邺城北门外的渡口,各军立即回营准备,明日一早,各军立即到位。”说完看向众将领。

“末将遵令。”众部将一同抱拳领命,说完离开中军大帐。

众部将离开中军大帐之后,华安与慕容恪一样,也研究起了邺城周边的地形图,并思考如何挡住慕容恪的主力大军。

不久之前,在大晋的交州和广州一带,由于士族官员的逼迫,众多夷族百姓不堪忍受,在酋长的带领下,开始反叛大晋朝廷,并杀害朝廷派遣的官员。

反叛逐渐出现燎原的趋势,江州和宁州也被波及,在众多夷族势力的反叛之下,大晋的后方岌岌可危。

为此,桓温带领大半人马,从襄阳城出发,向交州和广州方向行进,准备扑灭交州和广州和叛乱,并顺势将交州和广州纳入麾下地盘,殷浩麾下的一支人马,也浩浩荡荡的向江州出发了。

很快,南方陷入叛乱的消息,便传入了华安的耳中,得知桓温和殷浩的主力,皆向南进军,华安放心了不少,这样一来,至少在自己与燕代联军厮杀的时候,背后不会有人捅刀子,如此,华安便可以更加安心的阻挡慕容恪的主力大军。

第二日一早,慕容恪率领的二十万燕军主力,便离开襄国城,浩浩荡荡的向邺城方向杀去。

而与此同时,华安麾下的晋军主力和魏国大军,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随时准备迎击燕国大军。

为了了解邺城渡口的状况,华安带领一支亲兵,亲自前往邺城渡口视察,并监督将士们搭建沿河箭塔和足以安装霹雳车的高台。

“王上,我军准备充足,料想燕国大军兵马再多,也不可能飞渡漳水。”王三大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即便如此,我军也不能掉以轻心,慕容恪是燕国第一名将,此人的厉害,你我都是亲眼见识过的,当年,他可以以两千精锐,击败石虎的十万主力大军,这便足以显示他的实力,我军一定要格外小心才是。”

王三点头道:“是啊!当年我们与燕国还是盟友,还在一起并肩作战,想不到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居然成了敌人,真是世事难料啊!”

“没错,世事总是难料,以前我们与慕容恪的确是朋友,而如今,我们却是彼此最大的对手,造化弄人,造化弄人啊!”华安轻声感慨道。

“王上,我们真的要放弃前方的所有防线,只守漳河防线吗?”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听出了王三对自己的决定,似乎有些疑问,于是,解释道:“燕国主力大军皆是清一色的骑兵,而漳水以北,除了滏水之外,皆是一马平川的地形,非常有利于燕国的骑兵军团发挥优势,而我军的骑兵却很是不足,若是贸然在漳水以北与燕国主力决战,一定占不到便宜,滏水是漳水的支流,宽度不过数丈,绵延不过百里,根本无法阻挡燕军骑兵的进攻,我军实力不如燕国大军,只有谨守漳水防线,才是最好的办法。”

王三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燕国主力大军,数日之后便会抵达漳水,真不知他们会选择从何处发起进攻,漳水绵延数千里,若是被燕军钻了空子,就非常的不妙了。”

“你担心的很有道理,正因为我们不知道燕军主力,会从何处发起进攻,所以,才要沿着漳水多处布置防线,并派遣斥候,严密监视燕军主力的调动,只要燕军主力向某个方向调动,我军便也要相应的调遣一支大军,前往堵截,漳水足有百丈宽,水深亦有数丈,骑兵不能飞渡,必须依赖船只,或者在水面上搭建浮桥,而不论是大规模的造船,还是搭建浮桥,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而我军斥候便可以探知这些情况,从而让我军可以洞悉燕军的企图,并立于不败之地。”华安大声说道。

“王上说的对,眼下,燕军急着渡河攻打我军,而我军却没有渡河攻打他们的打算,因此,我军完全占据了主动,着急要渡河的是慕容恪。”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漳水北岸不知是什么情况了,不如,我们率领数百骑兵,过去看看。”说完看向王三。

“王上,燕国二十万主力大军已经南下,其前锋兵团随时有可能抵达漳水北岸,王上亲率数百士兵,以身犯险,实在是要不得,万一出现什么意外,不就麻烦了。”王三开口反对道。

华安摆了摆手,正色道:“怕什么,本王只是过去溜达一圈而已,很快就回来,不会出事的。”

。。。

正文第七百三十一章北岸探查

见华安执意要前往漳水北岸探查一番,王三无奈,只好同意带领两百亲兵,护卫华安一同前往。

在华安看来,燕军主力距离漳水还有很远的距离,先期抵达的前锋不会有太多的兵马,对自己构不成威胁,况且,只要发现危险,随时可以撤回渡船,而后快速退回漳水南岸。

没过多久,二十艘运输船便驶向渡口的边上,华安与王三,率领二百精锐亲卫军骑兵,奔上运输船,并下令立即出发,向漳水北岸行去。

在运输船驶向北岸的过程中,华安看着宽阔的漳水,轻声道:“漳水足有百丈宽,若是在上面架设一座浮桥,至少也要大半日的工夫吧!”

王三闻言,点头道:“燕军以骑兵为主,并不善于架桥,只怕给他们一日的工夫,他们都未必能架起一座贯通漳水南北的浮桥啊!”说完看向华安。

王三说的没错,漳水不仅宽阔,而且水流的速度也不慢,这都给架设浮桥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而且,只有在相对宽阔、水流缓和的地方,才是利于架设浮桥的位置,而这些地方,自然都在晋魏联军的控制之下,燕军想要架设浮桥,很难躲过晋军的耳目,从而引来大批的晋军防守。

华安看向金光闪闪的水面,正色道:“建造战船费时又费力,燕军若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攻下邺城,就必须在要漳水之上搭建浮桥。这是慕容恪最好的选择,而我军只要发现燕军搭建浮桥的位置,便可以作出应对之策。让燕军横渡漳水的企图无法得逞。”

“王上说的是,我军只需紧盯住漳水河面的动静,便可以获悉燕军的企图,从而让燕国大军无法渡过漳水。”王三应了一句。

没过多久,运输船便抵达了漳水北岸,华安与麾下人马,策马登岸。并向渡口不远处的一处小山包奔去。

在小山包上,华安一行人可以看清周围方圆数里的一举一动。只要燕国兵马抵达,在树数里之外,就可以被发现,从而做好准备。

华安调转马头。看向南面的漳水,轻声道:“此处高地是个好地方,慕容恪若是将这里作为中军,便可俯视整个漳水两岸,从而更好的指挥大军渡河作战。”

“王上认为,慕容恪会将此处作为搭建浮桥的位置?”王三开口问了一句。

华安想了一下,轻声回道:“此处视野开阔,是极佳的指挥位置,不过。我军在对岸布置的兵马也是最多的,因此,慕容恪会不会将此处作为搭建浮桥的位置。本王也不好判断,也许,燕军会兵分多路,以出其不意的渡过漳水。”

在华安心中,慕容恪为了迷惑自己,一定会在多个位置。同时搭建浮桥,而在这些方向上。或许只有一处或者几处是真的渡河方向,而其余的位置,都是虚张声势而已,如何判断慕容恪真实的渡河方向,对华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要求华安必须要有清晰的判断,麾下斥候的探查,也要尽可能的仔细,不能放过丝毫的蛛丝马迹。

“传令,让渡口的船只顺流向东行进,并在东面的泊口驻扎,我们也沿着漳水边向东行进。”华安大声命令道。

“王上,这样会不会太危险了,若是燕国前锋突然出现,岂不麻烦了。”王三开口劝阻道。

华安摆了摆手,轻声道:“你不用担心,我们沿着漳水进发,与船队一同行进,不会有危险的,万一出现大批燕国骑兵,大不了游到漳水南岸好了。”说完微微笑了起来。

之所以要沿着漳水北岸一路向东行进,华安的目的便是亲自查看这一地段的地理特点,哪个位置适合搭建浮桥,哪个位置树林茂密,可以隐藏大批的部队,他都要亲自探查一番,并在重要的地段坐上标记,回去之后再仔细分析。

一路探查下来,华安并没有遇到燕国骑兵,不过,倒是发现了几处重要的地段,在这几个地段上,现有的地图上居然没有任何的标注,而这些重要的位置,一旦被忽略,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为此,华安在第一时间,将这些重要位置的特点标在了,随身携带的地图之上,准备带回去之后,再进行仔细的处理。

抵达泊口之后,华安与麾下将士,顺利的登上了运输船,并很快抵达了漳水南岸,在经过一番策马奔驰之后,便回到了邺城北门外的大营之中。

返回大营之后,华安将地图标注不清的事情,告诉了属下负责测量的官员,并命名他们立即前往漳水南北两岸,重新对地图进行测量和标注,并限令他们,一定要在燕军主力抵达之前,将漳水北岸的重要位置,全都仔细的标注出来。

众官员领命之后,立即开始准备,并在第一时间前往漳水北岸,开始对漳水北岸的地形,进行重新的测量和标注。

经过整整一日的快速准备,重新绘制好的漳水两岸地形图,摆在了华安的面前,让华安颇为满意。

华安对着重新画好的地图,开始进行一番仔细的研究,并根据这张新地图,猜测慕容恪可能的渡河位置。

在滏水北岸的临水城,燕国主力大军相继抵达了这里,由于华安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临水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全部撤往了邺城周边,城内所有的食物和可以利用的物品也全部带走了,实在不方便带走的物品,则全部烧毁,从而不让燕军得到任何的补给。

燕军主将慕容恪的中军大帐就设在临水城之中,而其麾下的主力大军,则正按照次序依次渡过滏水,并在渡过滏水之后,在滏水的南岸扎下营盘,等待慕容恪下达继续行进的命令。

在中军大帐之中,慕容恪根据前方斥候探查的情况,开始分析如何强渡漳水,并击败晋魏联军,攻下邺城。

通过斥候的探查,他得知漳水此刻足有百丈之宽,而且深度高达数丈,骑兵根本无法直接渡过,必须依赖运输船,或者搭建浮桥,才能顺利渡过漳水。

而漳水之中的所有渡船,全部被华安调往南岸,若是此刻打造战船,只怕要耽误太多的时间,从而造成长久的对峙。

慕容恪知道,自己的二哥是个好大喜功的人,是不会给自己太多的时间攻占邺城的,为此,他只有采取搭建浮桥这一策略。

而搭建可以横渡漳水的浮桥,需要大量的木材和绳子,这些东西必须立即准备,而且,还要准备足够的数量,以便同时在漳水的多个位置,一同搭建浮桥。

慕容恪命令麾下的后备军团,立即开始准备大量的绳索,并让已经渡过滏水的一支队伍立即出发,前往漳水北岸,就近砍伐大量的树木,以作为搭建浮桥之用,另外,为了方便小规模部队的渡河,打造一些小船,也是必不可少的。

下完命令之后,慕容恪在中军大帐之中,开始思考横渡漳水的位置,通过一番观察和思索,慕容恪发现了多处适宜渡河的位置,并一一比较起了优劣。

“四哥,在漳水所有可以搭建浮桥的位置,都有敌军兵马驻守,看来敌将要死守漳水,不让我军渡河啊!”慕容霸轻声分析道。

慕容恪点头道:“晋军的确是这个意图,不过,晋军多处设防,看似防守的毫无漏洞,实则是分散了兵力,只要我军集中兵力,从一个方向渡河,便可形成巨大的优势,并很快在漳水南岸站稳脚跟,进而击败晋军,攻占邺城。

“四哥想了这么久,觉得从何处渡河最好。”慕容霸轻声问道。

慕容恪看向眼前的地图,正色道:“最让敌军想不到的位置,就是最好的位置,邺城正北方向的渡口,就是很好的选择,我军可以从这里横渡漳水,打败晋军。”

“四哥,此处驻扎的晋军兵马最多,只怕我军很难从这里渡过漳水,还是换一处渡口吧!”慕容霸摇头说道。

慕容恪摇了摇头,说道:“晋军主力皆在此处,这我自然知道,不过,只要我军略作调动,将晋军主力从此处调离,而后,我军不就可以从此处顺利渡河了吗?”

“将晋军主力从此处调离,四哥真的有把握?”慕容霸有些怀疑。

慕容恪笑了笑,指着眼前的地图,大声说道:“这里是合漳渡口,距离邺城渡口足有三十余里,在合漳渡口的左右两侧,有十几处的位置,都适宜架设浮桥,同样,在邺城渡口东面几十里的位置,也有多处位置,非常适宜大军渡河,只要我军主力兵分两路,向东西两个方向行进,并让将士们搭建多处浮桥,准备好两翼强渡的准备,晋军主将一定会将邺城渡口的主力兵马,调往两翼方向,以阻挡我军渡河的企图,而在晋军主力全部抵达左右两翼之后,我军可以利用夜色,迅速返回邺城渡口,并立即开始渡河。”

。。。

正文第七百三十二章分兵两翼

慕容霸闻言,轻声道:“四哥,漳水足有百丈宽,而我军并不擅长搭建浮桥,尤其是夜间搭桥更是困难,若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搭建通往南岸的浮桥,晋军主力一旦得知我军企图,很可能会快速增援过来。”

“夜间搭建浮桥对我军确实是不小的挑战,不过,我已经选派一千将士,在滏水这里进行训练,最多三五日,便可小有所成。”慕容恪轻声说道。

“原来四哥早有打算,看来是我多虑了。”见慕容恪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慕容霸放心的点了点头。

日落之后,慕容恪精挑细选的一千名水性好的将士,在临水城南门外的渡口边上集结,在这里,已经准备了大量的树干和麻绳等物资,另外,还有几十艘小木船。

这些就是燕国大军架设浮桥的所有装备了,开始训练之前,慕容恪与麾下的主要将领全部前往观看,以了解将士们搭建浮桥的速度。

“四哥,将士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慕容霸小声说道。

慕容恪伸手一挥,轻声道:“开始训练。”

在慕容恪的命令下,一千名燕军士兵,立即开始架设浮桥,他们有的抱起树干跳入水中,有的拿着麻绳开始捆扎堆放在一起的树干,也有一些将士乘坐小船,在旁边帮忙,气氛极为热闹。

不过,燕国将士显然不擅长搭建浮桥。尤其是在光线极为昏暗的夜晚,行动起来就更加的困难了,而为了模拟偷渡邺城渡口时的情况。慕容恪让渡口方向,不许点燃火把,让士兵们借着月光搭建浮桥。

在昏暗的月光下,燕军士兵们根本看不清周围的情况,士兵之间的误伤比较普遍,有个别士兵的手指都被砸的血肉模糊了,最严重的是。许多树干刚刚抛入水中,还未来得及捆扎。就在燕军士兵的眼皮子底下被水流冲走了。

“四哥,看看这些士兵,全都笨手笨脚的,照这样下去。天亮了也未必可以架好浮桥。”见燕军士兵表现不佳,慕容霸生气的说道。

这一切都在慕容恪的预料之中,毕竟,此刻是在夜晚,光线很是不足,架设浮桥的难度自然比白天的时候,要困难一些,而滏水上已经搭好的浮桥,便是在白天的时候。用了整整半日的时间才搭建完毕的。

“不用着急,让将士们多训练几日,自然会提高速度的。”慕容恪不慌不忙的说道。显然,他并不急于求成,毕竟,就算心里着急,也是起不到丝毫作用的。

燕军士兵的训练一直在持续,而慕容恪与麾下将士。观看了半个时辰之后,便各自返回自己的营帐。准备休息一夜之后,向漳水方向行进。

第二日一早,慕容恪留下一千名训练架桥的将士,亲自率领二十万主力大军,离开滏水南岸,向漳水北岸行进。

仅仅几个时辰的工夫,慕容恪与麾下的主力大军,便抵达了邺城渡口的北岸,并扎下了营盘。

慕容恪带领一众部将,登上了渡口附近的一处高地,并俯视整个邺城渡口,甚至,可以看到漳水南岸的晋军大营,以及更远一些的邺城。

“四哥,对岸的城池,应该就是邺城了。”慕容霸指着漳水南岸的城池,轻声说道。

慕容恪点头道:“没错,邺城已经近在眼前了,漳水对岸便是晋军主力的大营,看来晋军主力,果然都集结在此处。”

“四哥,邺城渡口,果然是一个适合大军横渡的位置,只要能将对岸的晋军主力调走,我军可轻而易举的强渡漳水。”慕容霸也看中了邺城渡口。

慕容恪笑了一下,轻声道:“十余年前,我与叔父曾来过邺城一趟,想不到十多年过去了,我又再次到了这里,只是,上次是朝见石虎,一切都得谨言慎行,而这次,却是率领大军踏平邺城,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听说四哥与晋军主将华安,便是在十余年前的邺城之行认识的,而如今,却成了彼此最大的敌人。”慕容霸轻声说道。

慕容恪点头道:“没错,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彼此也都很是投缘,当时四哥就看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并打算将其招入麾下,只可惜人各有志,他婉言拒绝,并加入了晋军,并一步步到了如今称王的地步。”

“是啊!在辽东的时候,华安就展现出了将帅之才,当时二哥曾跟我说,华安日后,必会成为晋国名将,如今,果然应验了,华安不但成为大晋名将,居然被封王,成了与二哥平起平坐的人物。”慕容霸正色说道。

“华安与你我皆是故人,如今,战场相遇,四哥会手下留情吗?”慕容霸轻声问道。

慕容恪笑了笑,正色道:“故人归故人,如今,我们彼此各为其主,岂能因为私人的感情,而忘了自己的使命,我们不会手下留情,华安自然也不会手软的。”

“四哥说的对,如今,我们与晋军已经是敌对的关系,绝对不能因为私人的感情,而忘了我们的使命,击败晋军,攻占邺城,便是我们当下唯一的目标。”慕容霸大声说道。

慕容恪笑着点了点头,并看向邺城渡口方向,轻声道:“我军将强渡漳水的位置选在这里,晋军一定想不到,留下三千将士,在渡口西北五里处的树林里,立即准备大量的树干等架设浮桥的辎重,五日之内必须准备,足以搭建三座浮桥的物资,其余人马休整半日,今日傍晚拔营离开,向合漳与泊口行进,准备迷惑晋军主将,让其将主力兵马调离邺城渡口,以利于我军强渡。”

“四哥放心吧!此次,我军一定可以强渡漳水,大败晋军主力,并拿下邺城。”慕容霸大声说道。

慕容恪闻言,点了点头,策马返回营帐,并让麾下将士立即休整,准备在傍晚的时候出发,分兵前往合漳和泊口。

而之所以要选择在傍晚的时候出发,是因为要造成一种偷偷行军的气氛,从而让晋军斥候误解,以为他们真的要从左右两翼发起进攻,进而将邺城渡口的大军调离。

慕容恪的计划是亲自率领十万主力,前往合漳渡口,而让部将率领另外十万兵马前往泊口,并在这两个位置,或明或暗的搭建浮桥,给晋军的防守兵马造成巨大的压力,从而迫使防守邺城渡口的晋军主力,前来增援。

为了营造从两翼强渡漳水的真实感,慕容恪会不断的派遣小股部队,乘坐小木船渡过漳水,对晋军的防守部队发起持续的骚扰。

一旦晋军主力从邺城渡口调往两翼,慕容恪便会立即下令,让左右两翼的部队,在傍晚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奔回邺城渡口,与此同时,邺城渡口的将士开始搭建浮桥。

如此一来,当慕容恪的两路主力大军抵达邺城渡口之时,渡口方向的浮桥也搭建好了,二十万大军,便可立即渡河,向邺城发起进攻,并在晋军主力回援之前,攻下邺城,进而以优势的骑兵主力,与晋魏联军决战。

傍晚过后,慕容恪麾下的二十万主力大军,全部准备就绪,并在慕容恪的命令下,开始向左右两侧快速行进。

燕军主力,突然快速离开邺城渡口,并向两侧行进,这自然引起了晋军斥候的注意,埋伏在漳水北岸的晋军斥候,在得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