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爱卿,你觉得呢?”见唯独姚戈仲不说话,石虎刻意问道。
姚戈仲怔了一下,抱拳道:“王上圣明,我军当必胜。”
“哈哈哈哈!”见姚戈仲也如此说,石虎兴奋了起来。
片刻之后,石虎下令,从即日起立即进行铁索连船,两日内必须全部完成,而后让士兵适应三日,五日后,大军南下,踏平江南。
两日后,赵军的数千艘主力战船,全部用铁索连在了一起,少的五十艘连成一个整体,多的则高达一百艘,从远处看去,气势颇为壮观。
如此壮观的景象如何能躲过晋军斥候的眼睛,很快,赵军铁索连船的消息就传到了南岸的晋军大营。
得知赵军将大批战船连在一起,晋军的水军将领们都感到无比的紧张,熟悉水战的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赵军的战船连在一起,就犹如铁板一块,再也无法分割,从而各个击破,而且,不适应水战的赵军士兵,在连在一起的战船上如履平地,战斗力将大大提高。
为了增强实力与赵军的连环船相对抗,渡口的水军向京城以北渡口的守军求援,不过那里的水军只有三千人马,还要保障京北渡口的安全,受朝廷的直接管辖,因此,能否得到朝廷的同意,水军将领也不抱太大的希望。
相比水军将领的紧张,华安的北伐军倒是还算镇定,因为,擅长陆战的北伐军对水战的精髓并不了解,自然也就看不出赵国战船连在一起的优势。
不过,身为北伐军主将的华安,却对赵军的连船深表忧虑,熟读兵书的他,自然知道连环船的巨大威力,赵军有了连环船就犹如在江水上架起了一座浮桥,赵国的十万大军,可以凭借这座浮桥横渡江水,从而进一步踏平江南。
“大哥,渡口方向增援了一千水军援兵,是从京北渡口方向来的。”王三走进中军大帐,向华安汇报。
“哦,知道了。”华安轻轻的回了一声,似乎并不将这种小事放在心上。
“大哥,那一千水军的旗舰上写着一个‘王’字,多半是扁头这小子。”王三信心十足的猜测道。
“扁头。”华安闻言一惊,站起身来,道:“真的是扁头么,都好多年没见了。”
正文第三百六十二章人工造雾
“大哥,是不是,我们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王三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好,我们亲自过去看看。”说着和王三向渡口方向走去。
在乌江渡口南岸,奉命增援的王扁头带着麾下的一营水兵,乘坐五十余艘战船抵达了乌江渡口。
当王扁头登上渡口的那一刻,华安和王三已经站在那里等着他了。
“扁头,真的是你。”王三一见扁头,连忙迎了上去。
“扁头,十八年不见了,还认得哥哥么?”华安笑着问道。
王扁头闻言一怔,连忙走向华安,高兴的说道:“大哥,嘿嘿!”
三人在一起寒暄了一阵,而后便沿着江边向西散步,一路上,三人除了感情的交流,谈的最多的便是对赵军铁索连船的看法。
王扁头奉命增援的时候,已经知道对岸的赵军将士,用铁索将战船连在一起了,因此,一路上也是忧心忡忡,心里着实缺乏必胜的信心。
赵军铁索连船,火攻自然是最佳的选择,但对如何使用火攻,三人一时间都想不出什么稳妥的招数。
毕竟,此时刮的是西北风,无论怎么放火,最后被烧的一定是晋军自己的战船。
“大哥,若是我军的小船可以深入到赵军水寨的内部,在赵军水寨的正中心放一把大火,一定可以彻底烧掉赵军的铁索连船。”王扁头正色说道。
王三听了,摇了摇头,道:“这不可能,赵军水寨外围,涉水搭建了高达四五丈的箭塔和霹雳塔,只要我军进入赵军水寨的一箭之内,便会遭到赵军大量弓弩和霹雳车的袭击,同时,赵军大营内的零散小船也会前来拦截,我军火船绝不可能混入赵军的水寨之内。”
听了二人的议论,华安陷入了沉思,王扁头所说的深入赵军水寨内部,的确是个不错的建议,只是操作起来实在是太难了,若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几十条火船开进赵军水寨,实在是太难了。
“怎么样才能悄无声息的,将火船运进赵军水寨之内呢?”华安自言自语了起来。
“大哥,这根本就不可能,赵军士兵又不是瞎子,就算是夜间,赵军箭塔上的火把,也可以将附近的水面照的很亮,犹如白天一般。”王三说着摇了摇头,在他心里,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
王扁头思索了片刻,道:“大哥,若是江面上笼罩上一层大雾,我军的火船便有机会悄悄的深入赵军的水寨内部了。”
华安闻言眼前一亮,道:“是啊!这倒是一个好主意,大雾天,伸手不见五指,赵军箭塔上的士兵一定发现不了我军的火船,而我军就有了火攻的机会了。”
“大哥,江面上几乎每天都是雾蒙蒙的,但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倒是极少的,要不了多久石虎的水军战船就要南下了,我军还能等到大雾的那天吗?就算等到了,既然伸手不见五指,我军又如何找到赵军的水寨呢?”王三一连提出了两个问题。
王扁头一听,连忙道:“找到赵军水寨倒是不难,只要我军前往对岸一次,记住赵军水寨的方位和距离,即使闭着眼,我也能找到赵军的水寨,至于江面上何时有大雾,我就无能为力了。”
“扁头,你真的可以闭着眼找到赵军的水寨。”华安连忙问道。
“只要记住赵军水寨的方位和距离,不仅是我,我营将士都有这个本事。”王扁头信心满满的说道。
“好,太好啦!只要你的部下,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中,找到赵军水寨的位置就好,至于大雾,哥哥会造。”华安激动的说道。
王三和王扁头,心里一惊,异口同声道:“大哥,你会造雾,真的假的啊!”
华安嘴角微微一笑,正色道:“大哥什么时候骗过你们,今天夜里就让你们见识一下大哥的厉害。”
“大哥,既然你会造雾,就不会借个东风吗?那样更方便。”王扁头连忙问道。
华安摇了摇头,道:“借东风,大哥还没学会,现在只会造雾,你们两个回去准备三万枚火把和五十条火船,晚上的时候有大用。”
“是,大哥。”王三和王扁头大声回道。
傍晚的时候,华安通过与水军将领商议,决定临时调拨五百艘船只给华安造雾使用,船上的水兵依旧是原有的士兵。
很快,王三和王扁头,分别带着三万枚火把和五十艘火船来到了渡口,等候华安的命令。
华安看了看火把和火船,点了点头,道:“不错,不错,质量都很好,火船暂且留在渡口,所有火把全都分给将士们。”
身旁的将士立即将三万个火把,分给渡口各船的将士,随后,华安和王三等人登上了王扁头所在的战船,缓缓向渡口北岸驶去。
船至江心之时,华安让所有的士兵点燃火把,随后接着向对岸驶去,对于华安的这一决定,所有的将士,包括王三和王扁头都摸不着头脑,没人明白华安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当战船快要靠近赵军水寨之时,华安命令所有战船,立即停止前进,并沿着赵军水寨一箭之外,巡游了起来。
晋军战船如此大规模的行动,而且还点燃了数万火把,赵军将士就算是瞎子也发现了,情况很快汇报到了石虎那里。
石虎一听晋军战船袭来,连忙带着众将士前去高台查看。
“王上,晋军举着火把,在我军大营外围游弋,意图不明啊!”一直呆在高台查看水面的将军汇报道。
石虎看向晋军战船,蹙紧了眉头,他也搞不懂晋军想要干什么。
“王上,晋军战船上似乎有大量的火把,难不成,他们要放火烧我大营。”一名部将提醒道。
石虎心头一惊,忙道:“风向,风向是什么。”
众将看了看周围的战旗,齐声道:“西北风,王上,现在刮的是西北风。”
石虎也看到战旗向东南方向飘扬了,顿时放下心来,他捋了捋下巴,自言自语道:“晋军无缘无故不会跑来,一定有所企图。”
“王上,以末将之见,晋军一定是发现我军战船一字相连,心来害怕了,着急了,所以,特意举着火把跑来,意图告诫我军,他们要用火攻,让我军害怕,从而主动拆解连在一起的战船。”
“哦,倒是有这种可能。”石虎点了点头,道:“现在刮的是西北风,晋军的企图怎能得逞,哈哈!”
“王上,要不要派出一组连环船,看看晋军如何施展火攻?”一名部将建议道。
“嗯,好,就这么办,立即派出两组共一百艘战船,出寨迎敌,另派三十艘小型战船护卫左右,快去。”石虎大声命令道。
“是,王上。”部下慨然领命。
很快,在石虎的命令下,赵军水寨之中,涌出了一百三十艘战船,其中,有一百艘是五十艘一组,连在一起的。
“大哥,赵军水师出击了,才一百多艘战船,这也太嚣张了,竟敢藐视我大晋水师的五百艘战船。”王扁头显得有些愤愤不平。
“大哥,既然来了,不如就干他一场吧!”王三也建议与赵军水师打一场。
华安摇了摇头,道:“时间差不多了,让将士们把火把仍了,全军立即返回大营。”
“大哥,这就好了。”王扁头顿时一头雾水。
“大哥,明日一早,这里就会有大雾?”王三也有些诧异。
华安微微一笑,道:“大哥什么时候骗过你们,相信大哥,全军立即返回。”
“是,大哥。”王扁头慨然领命。
很快,大晋的五百余艘战船同时掉头,向乌江渡口的南岸进发,士兵手中的火把也全部扔进江中。
“王上,你看,我军连环战船一出,晋军就胆寒了,立马就吓跑了,哈哈!”一名部将兴奋的说道。
“没错,王上,晋军用来放火的火把,也全吓得扔进江里了。”另一名将领说道。
见晋军掉头便跑,石虎心头异常的舒服,他嘴角冷笑了一下,大声道:“以本王看,用不着三日,明日一早,我军便可横渡江水,直逼江南了,诸位以为如何。”
“王上圣明,末将认为晋军已经完全不是我军的对手了,明日完全可以与晋军决战。”
“王上,末将也赞成,我军必胜。”
“王上,末将愿打头阵,一定生擒晋将,献给王上。”
众将纷纷表示支持。
“哈哈哈。”石虎高兴的大笑起来,顿了顿,大声下令道:“诸将听好,明日一早,全军人马渡江南下,三个月之内,本王要踏平江南。”
“末将遵令。”诸将皆慨然领命。
华安所率领的一支船队,全速向渡口南岸进发,后面追赶的赵军连环战船见追不上了,便主动撤了回去。
回到渡口之后,华安和将士们陆续上岸,除了王扁头的一千人马,其余的人马全都回营帐歇息了。
华安走向五十艘火船的边上,看向王三道:“王三,大营之内还有多少战鼓。”
“大哥,我军的大小战鼓足有一百多面。”王三立即回道。
正文第三百六十三章雾霾的原理
华安点了点头,道:“好,足够用了,王三,你立刻让将士们将所有的战鼓都搬到岸边来。”
“大哥,不是要偷袭吗?要战鼓干嘛?”王三顿时一头雾水。
华安笑了笑,道:“你先去搬,待会大哥再详细的告诉你。”
“是,大哥。”王三说着转身向大营方向走去。
华安看向五十艘已经装满易燃之物的火船,轻声问道:“扁头,将这五十艘火船滑向赵军水寨,需要几名士兵。”
“大哥,只需一百名士兵足以。”王扁头如实回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一百人,还需要再准备十艘小船和二十名士兵,以接应这一百士兵。”
“嗯,大哥这个好办。”王扁头道。
华安在渡口踱了两步,看向王扁头,道:“扁头,负责操作五十艘火船的一百名士兵,一定要是水性最好的,此次行动乃是深入虎穴,可谓凶险异常,一定不能出任何差错。”
“大哥放心,我部水兵都是水性极好的,一定能顺利的完成任务。”王扁头骄傲的说道。
“嗯,这就好。”华安点了点头,接着道:“扁头,你先准备十余艘大一些的战船,待会王三的战鼓运到,一艘船安放十面。”
“大哥放心,我这就去准备。”王扁头说着前去准备。
两刻之后,王三的一百余面战鼓和王扁头的十余艘战船全部抵达指定位置。
“大哥,战鼓全都准备好了。”
“大哥,十余艘战船准备完毕。”
王三和王扁头分别汇报。
华安伸手一挥,道:“将战鼓全部安防在战船上,每艘战船十面。”
“是,大哥。”王三应了一声,将所有的战鼓全部搬上战船。
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华安和王三、王扁头登上一艘最大的战船。
“大哥,一切都已经准备完毕,大雾何时可以出现。”王三迫不及待的问道。
华安笑了笑,道:“不用急,将士们都累了,传令,让若有参与行动的将士们进入船舱睡觉,另外派几名哨兵观察江面的情况,一旦有大雾,立即来报。”
“是,大哥,这个让我来办。”王扁头说着,前去传令。
华安和王三走进船舱歇息,很快,王扁头也走了进来。
“大哥,现在可以告诉我们战鼓的用处了吧!”王扁头迫不及待的问道。
“是啊!大哥,你快说说,到底干啥用的,偷袭用战鼓,听都没听过。”王三也急切的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华安嘴角露出一丝狡黠,正色道:“声东击西,转移赵军的注意力,掩护火船从容进入赵军水寨。”说完得意的看向二人。
二人一听,愣了片刻,随即恍然大悟,连连称赞华安考虑的周到。
要知道,即使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天气,船舶划动总会发出声音,而这一定会引起赵军的注意,偷袭的成功率就大大的降低了,而在距离偷袭位置稍远的地方擂鼓进军,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吸引敌军注意力的目的,从而注意不到另外方向的微弱划水声。
王扁头对水战颇为精通,听了华安的想法后,仔细的思索了一会儿,开口道:“大哥,赵军的水寨绵延数十里,我军可以选择在下游击鼓,以吸引赵军的主力,而五十条火船则从上游方向,顺流而下,偷偷的潜入赵军的水寨。”
“说的好,顺流而下可以大大减少划桨的频率,这样就更不容易被箭塔上的赵军士兵发现了。”华安点头夸赞了一句。
“大哥,这的确是个好办法。”王三也表示赞同。
华安看向舱外,轻声道:“只要大雾一起,赵军的数千艘战船就要付之一炬了。”
“大哥,大雾真的会起来吗?整整一天,我们都在一起,也没见大哥你造雾啊!”王三有些疑惑的问道。
“是啊!大哥,大雾究竟是如何造的,不妨说说呗?”王扁头也很好奇。
华安嘴角微微一笑,看向二人,道:“你们这么快就忘了,一个时辰之前,我们的五百多艘战船,带着三万枚火把,在赵军水寨的外围转了足有近半个时辰。”
“啊!大哥,那样就可以造雾啊!”王三显得极其惊讶。
“大哥,怎么可能呢?点个火把就能造雾,也太神了吧!”王扁头也蹙起了眉头。
见二人似乎不相信自己,华安也不想做过多的解释,轻声道:“大雾还要几个时辰呢?都累了一天了,先睡一会吧!天亮之前,江面之上一定会有大雾,呵呵!”笑了两声之后,华安倒头便睡。
王三和王扁头对视了一眼,也躺在船舱里闭目养神。
其实,华安的造雾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用江面的大量水汽,和火把燃烧产生的微小颗粒物聚在一起,而后便形成了雾霾,这在后世的生活中,由于汽车和工厂排放了大量的烟尘等颗粒物,从而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雾霾天气,而华安运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关于人工造雾的军事运用,在后世的欧洲曾有这样一个典故,那是欧洲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拿破仑,相传,当年拿破仑与多国联军血战,有一次,他的大军驻扎在湖泊边的洼地上,而联军却驻扎在高处,在地利上,拿破仑处于劣势。
形势对拿破仑来说,可谓极为不利,但拿破仑却利用了湖泊附近水汽大的特点,让士兵们在夜间举着火把高声欢呼,结果,第二日一早,湖泊附近的洼地全都被大雾所笼罩,从山顶上看去酷似一片空地。
联军哨兵将这一情况向上做了汇报,联军主将得知这一情况,以为拿破仑利用暗夜逃跑了,所以防备变得松弛起来。
而拿破仑就利用联军麻痹的心里,率领主力大军,突然从浓雾中杀出,打了联军一个措手不及,结果联军大败,拿破仑获得了很大的胜利。
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人为造雾,隐藏自身,从而出奇制胜的经典战例,而华安此时也要制造这样的经典战例。
正文第三百六十四章火船逼近赵军水寨
几个时辰之后,江面上开始出现雾气,很快,雾气越来越大,在大量火把的火光下,能见度也只有两丈左右,三丈之外几乎什么都看不见。
负责观察江面的哨兵,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华安做了汇报。
华安一听大雾起来了,心头大喜,连忙命令身旁的王三、王扁头,让他们立即集结所部人马,准备行动。
三人相继走出船舱,看着江面上浓烈的大雾,华安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而王三和王扁头则无比的惊讶,二人对视一眼,分别前去传令。
很快,所有人马都准备就绪,此时,距离天亮还有近一个时辰,是一天之中,最让人容易产生麻痹的时段。
“大哥,一切准备就绪,出发吧!”王扁头请命道。
“不急,王六和雷暴马上就到,大哥还有事情交代他们。”华安回道。
很快,王六和雷暴奉命抵达渡口,抱拳道:“大哥,有何吩咐。”
华安看向二人,正色道:“半个时辰后,你们二人立即集结全部兵马,若大哥行动成功,会设法通知你们,届时,你们要汇合水军的全体将士,渡江追击石虎败军。”
“大哥放心,我们这就回去集合队伍。”雷暴大声应道。
华安摆了摆手,道:“不必如此着急,让将士们多睡半个时辰吧!”
“是,大哥。”雷暴应了一声,随即抬头道:“对了,大哥,赵武和铁牛刚刚传回消息,他们已经抵达京城了。”
“哦,这么快。”华安闻言大喜。
“大哥,我军偷袭石虎水寨,多半成功,让他们二人率军直接从京北渡口渡江北上吧!”王三建议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好,雷暴,你回去就传令,让铁牛和赵武分别率领主力大军从京北渡口渡江,直插当涂,堵住石虎败军的退路。”
“是,大哥。”雷暴慨然领命。
华安点了点头,大声下令道:“出发,向对岸进发。”
随即,七十余艘各型船只,在华安的率领下向着渡口北岸驶去。
一路上大雾弥漫,越往北雾越大,华安站在甲板上,看着周围白茫茫的雾气,顿时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他真担心,船只会偏移航道,不过,既然王扁头信誓旦旦的表示不会出错,华安相信自己的兄弟。
当船至江心的时候,王扁头便下令,让五十艘火船和十艘接应船向赵军水寨的上游方向行进,而十余艘大型战船则向赵军水寨的下游行进。
大雾越来越浓厚,当快要抵达赵军水寨的位置时,大雾的能见度只有一丈左右。
“大哥,前方一丈之地便是赵军水寨的箭塔了,不能再往前走了。”王扁头指着前方汇报道。
华安顺着王扁头所指的方向,看了看,顿感迷茫,忙道:“扁头,你确定前方就是赵军的水寨?”
“大哥放心,绝对错不了。”王扁头信誓旦旦的说道。
华安和王三对视一眼,都有些不敢相信。
见二人不信,王扁头下令,让华安乘坐的这艘战船继续向前行了一段,道:“大哥,现在我军已经进入赵军的弓箭射程之内,只要我军击鼓,便会遭到赵军箭塔弓箭的射击,要不要试一试。”
“好,击鼓。”华安大声下令道。
“咚咚咚……”顿时,十余艘战船同时击鼓,战鼓的巨大响声瞬间便传入了赵军的大营。
正在箭塔之上当值的赵军弓弩兵,又累又困的守了一夜,正准备倚在柱子上歇息一下,却突然听到了前方的巨大战鼓声,顿时,所有的赵军弓弩兵都吓了一跳。
“晋军劫营,晋军劫营,快,快放箭。”一名赵军队正连忙下令道。
“嗖嗖嗖……”一阵弓矢,从赵军箭塔之上,射向战鼓响起的方向。
由于雾气太大,赵军士兵根本无法瞄准,完全是凭借感觉,向着声音响起的方向射击。
赵军射出的箭矢大部分偏离了方向,只有少数箭矢落在了华安所在的船只,其中一支箭恰好落在了华安旁边的柱子上。
华安伸手拔出箭矢,点头道:“不错,前方果然就是赵军的营寨,本船后退,继续击鼓。”
很快,华安所在的船只向后移动,脱离了赵军弓弩手的打击范围,同时,所有战船上的士兵,轮流击鼓呐喊,以营造主力水师袭营的气势。
数百面战鼓的声音无疑是巨大的,驻扎在岸上的赵军将士,都被晋军的战鼓声惊醒了。
“晋军袭营,快去向王上汇报。”一名负责值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