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安回头看向马当,轻声问道:“马大人,最近新街道完工,往来的客商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府库的税收也一定增长了不少吧!”

“回将军,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月的税收。至少是上个月的两倍还多啊!府库盛钱的大箱子,只怕都不够用了。”马当高兴的说道。

华安闻言大喜,忙道:“居然有这么多了,看来情况的发展与本将预料的一致,要不了多久,建设新街道所花费的银两就可以赚回来了。”

“是啊!将军,按照目前街市的成交量,府库的银两会急剧增加,有了足够的银两,我们还可以建设南郑周边的几座城池。进而将梁州、益州、秦州都发展起来。”张育兴奋的说道。

华安笑了笑。道:“有了银两,日后想办什么事情就容易多了,就算再扩军二十万,府库的银两也支撑的起。”

张育和马当闻言。皆认可的点了点头。

在新建街道的同时。梁州和益州水利设施的建设也没有停下。经过以李疏渠为首的水利人才的不懈努力,梁、益二州的大片荒地,已经成为良田。无法平整为良田的土地,则改造成牧场,这样一来,梁、益二州的农业和牧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子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有了好日子,老百姓的身体更硬朗了,生的孩子也更多了,还未成年的儿童的夭折率也大大降低,人口开始大幅增长。

周边的州郡,包括西北和关中的百姓,都开始陆续的向梁州、益州移民,这样,又进一步增加了梁、益二州的人口,使华安都督区域的人口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有了更多的人口,就意味着成军人口的大规模增长,这无疑会增强华安的实力。

在人口足够、粮食足够、银两足够的梁、益二州,华安可以随时大规模扩军,以堆积如山的军粮和越来越多的银两,就算扩军三十万都不在话下。

只是为了梁、益二州经济的稳定发展,华安是不可以真的如此大规模扩军的,因为扩军规模越大,对经济发展的损害就越大。

为了维持梁、益二州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华安现有的主力兵马不会再扩大了,但对于农闲时百姓的训练,将会进一步加强,以增强这些准军事力量的战斗力,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

在新建街道上巡视一圈后,华安又带着一行人马前往郊外视察,此刻,郊外正在农忙,老百姓都在忙着抢收庄稼。

在南郑城以东数里的位置,华安一行人站在一处小山包上,俯视着前方的一大片良田。

金黄色的成熟庄稼一眼望不到边,星星点点的老百姓正在田地里忙着收割,看着这一幅丰收的画面,众人的心情又是大好。

“你们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啊!南郑城的官仓只怕又要放不下了,哈哈!”华安说着笑了起来。

“是啊!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要好一些,还好将军在城内扩建了多处军用粮仓,有了这些军用粮仓,有再多的粮食也容得下。”马当连忙说道。

张育闻言,笑着说道:“城内的官仓盛不下粮食,我们还有备用的军用粮仓,但老百姓家里的粮仓若是盛不下了,该放到哪里呢?”

“哈哈!说的是啊!老百姓家里若是盛不下粮食了,该怎么办呢?”华安也开心的笑了。

其实,粮食是死的,老百姓是活的,粮食存不下了,老百姓自然会拿到集市上去卖,这是必然的,只是二人这么玩笑的一说,让众人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

华安看向远处正在忙碌的百姓,轻声道:“这里的老百姓终于过上好日子了,可你们知道吗?天底下还有许多地方,老百姓都是食不果腹的。”

张育闻言,连忙回道:“将军说的是,下官游历九州,却是有许多地方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甚至人命居然不如狗命,尤其以河北一带最为突出。”

“赵国的石虎,是故意苦役晋人,此人心地歹毒,真该遭天打雷劈,可惜本将麾下实力仍旧不足,只怕,只有等到石虎归天之时,才有能力北伐中原,以解救那里的受苦百姓了。”华安有些遗憾的说道。

“将军放心,我等一定全力辅佐将军,为北伐中原准备足够的军粮和军饷,以使将军无后顾之忧。”马当连续正色表态。

“将军的宏愿一定会实现,张育愿意鞍前马后效劳将军。”张育也表示全力支持华安。

“我等誓死追随将军。”众人一致表示支持华安。

见众人全部表示要支持自己,华安心头很是感动,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不负众望,收复大晋失去的所有土地。

“亲兵和战马全部留在原地,各位大人随我去田地里瞧瞧,问问这里的老百姓,生活的怎么样。”华安看向身后的众人,正色说道。

众人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便跟在华安的身后,向正在农忙的田地里走去,华安等人之所以要步行前往,为的就是防止战马受惊,践踏麦子。

一行人沿着田埂走到了正在收麦子的百姓身旁,此时,正值下午,天气非常炎热,干活的百姓每干一会儿,便要拽起衣襟擦擦汗。

见华安一行人走进,正在干活的百姓停了下来,他们虽然不认识华安,但从华安一行人的装束,便开始看出他们都是朝廷的大官。

华安仔细看了看,眼前正在干活的百姓共有五人,两男三女,具体点便是一个老头,一个青壮年,两名少妇和一名少女。

这五人一看就是一家人,尤其是老头和壮年小伙子长得很像,像是父子。

由于从来没有见过大官,一家五口人顿时都吓傻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看着华安一行人走近。

从这五人呆滞的表情,便可以看出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而且是最勤劳质朴的那种。

华安笑着走了过去,看着五人,轻声道:“天气这么热,你们收割庄稼累不累。”

见华安问话,老头子,连忙弯腰行礼,傻笑道:“大人,我们都是受苦的命,不觉得累,不觉得累。”

见老头子有些紧张,华安笑了笑,又问道:“老人家,今年的收成怎么样,生活的好吗?”

“收成很好,比哪年都好,家里都快存不下了,嘿嘿!”老头子说完傻傻的笑了。

一听到存不下了,众人都看向张育,随即不由之主的笑了起来。

见华安一行人非常的平易近人,老头子一家人也不那么紧张了,现场的氛围变得融洽起来。

华安看向老头子身后的几个人,轻声道:“老人家,这几位都是你的家人吧!你好有福气啊!”

“大人,这是我三儿子和小女儿,还有大儿媳和二儿媳。”老头子被华安夸奖心里非常高兴,说话也不再拘谨了。

华安笑了笑,又问道:“老人家,你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呢?他们怎么没来干活?”

老头子闻言,一脸的骄傲,忙道:“大人,我那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军队里当差,尤其是我那大儿子,还是个什长呢?”说完一脸的骄傲。

华安闻言,这才得知原来他的两个儿子都参军了,所以只有两个儿媳在干活,再仔细一看,他的两个儿媳虽然不漂亮,但是很健康,是典型的勤劳质朴的女人。

“老人家,你的两个儿子都参军了,你想不想让他们回来。”华安轻声问道。

“想啊!”老头子脱口而出,随即又摇头道:“不想,我儿子要留在军中为朝廷效力,朝廷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也要为朝廷做点事。”

见一个平凡的老农民思想觉悟这么高,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并夸赞了这个老头一番。

在与老头子聊了一些关于农业收成方面的问题后,华安带着一行人离开了田地,并返回南郑城。

在这一日的调查中,华安准确的了解了基层的情况,可谓大有收获。

正文第五百五十一章西北战事再起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半年过去了,在这半年里,梁州的农牧业、矿业、商业都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益州和秦州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在南郑城的仓库中,为北伐准备的各种物资堆积如山,足以支撑十万大军十年之用,为了解决辎重的压力,兵器馆成功的发明了各种适应山地和复杂地形的辎重车,以大幅度减轻后勤运输的压力。

在春耕之后,秦、梁二州的所有将士,全都在各自的驻地进行一番大规模演练,以锤炼部队的战斗能力。

按照华安的预想,要不了多久,赵国为了报一箭之仇,一定会采取行动进攻凉国,而凉赵二国一旦开战,华安决定不再作壁上观,而是要率军夹击赵国大军,从而大幅度削弱赵国的实力,更可以锻炼麾下部队的战斗力。

为了随时洞察凉赵二国的动静,华安将大批斥候和近半聪士都派往西北方向,也有少量斥候和聪士被派往西部的吐谷浑,毕竟,那里的情况还不明朗,虽然吐谷浑一直没有入寇的迹象,但吐谷浑的大单于收留了王誓等人,因此,华安心里总是用心不放心。

为了防备关中赵军可能的进犯,华安将赵武麾下的两万大军调回褒中城,而将陈霆麾下的三万大军调往河池城,以应对西北方向的局势。

在南郑城的亲卫军大营,华安正在视察部队,经过一年多的刻苦训练。将士们的战术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由于生铁原料的充足,蒲铁打造了更多精良的兵器,从而让亲卫军的装备发生了大的变化。

现在,在华安面前的亲卫军,已经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足以匹敌任何对手。

唯一的遗憾,便是这支部队只有两成的将士得到实战的训练。而剩下八成的将士则完全没有上过战场。略显稚嫩了。

“将军,斥候汇报,关中的赵国大军已经开始异常集结,似乎有大的行动。”就在这时。一名部将向华安汇报道。

华安闻言。问道:“赵军集结了多少兵马。在什么方向集结。”

“将军,据斥候回报,赵军多处集结的兵马总共足有十余万。主要在临渭、略阳和冀县,另外成纪、清水、甘谷数城也有数千兵马集结的动作。”部将如实汇报道。

华安闻言,点了点头,通过部将的汇报,他已经可以肯定,赵国大军已经做好了进攻凉国的准备,在天水和略阳二郡集结兵马,明显就是要进攻陇西。

“大哥,石虎终于又要对凉国动手了,我军该如何应对?”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笑了笑,指着地图上武都郡北面不远的祁山,正色道:“这里是祁山,距离武都郡仅有几十里,旁边这座城池是始昌城,只要我军攻下始昌城,控制祁山,则进可以攻打天水郡,退可以防守下辨城,只要赵国大军进攻凉国,我军便要立即夺取始昌城,从而威胁赵国大军的后背。”

听了华安的分析,王三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道:“大哥说的是,若要抢占始昌城,我军现在便要做好准备才是。”

华安点头道:“传令亲卫军立即准备行装,辎重营带足大军所需物资,明日一早,向河池城进发,待我亲卫军与梁州军的三万人马汇合后,便可以进军始昌城,威胁赵国腹地了。”

“是,大哥,我这就去准备。”王三应了一声,转身前去准备。

在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之后,第二日一早,华安率领亲卫军和辎重营人马,离开南郑城,缓缓向河池城进发。

在临行之际,华安将南郑城的各种事物都交给了马当,并让其全权处理,不必向自己汇报,以增加办事的效率,对于马当的办事能力,华安是非常信任的,自然不必有太多的干涉。

在率军前往河池城的途中,华安还传令杨安,让其集结麾下一万大军在城中待命,以随时听候自己的命令。

在冀县的麻秋主力军大营,主将麻秋已经下令附近各城集结的大军全部向冀县靠拢,以便随时向凉国的河州进攻。

有了去年失败的教训,这一次麻秋决定要小心谨慎,并要以优势兵力进攻凉国,发誓一定要报去年的一箭之仇。

在邺城方向,石虎为了支援麻秋,调集了五万援军,正日夜兼程的向关中赶来,只要邺城的援军一到,麻秋直接指挥的兵力将高达十五万,对凉国可以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将军,新阳的五千大军已经开到,上邦的三千大军也不远了。”一名部将走进中军大帐,向麻秋汇报大军最新的集结情况。

麻秋点了点头,问道:“邺城的援军可有消息,本将最关心的是邺城方向的援军。”

“将军,邺城援军在五日前已经进入潼关,估计三日后可抵达冀县。”部将如实回道。

麻秋闻言,很是满意,看着帐内的一众部将,大声道:“邺城援军在五日内可以抵达,而雍州和秦州的各路人马也只需数日便可至此,如此,三人后,我军在冀县可集结十五万大军,三日之后,便是我军进攻西凉,报仇雪恨的日子了。”说完颇为激动的看向帐内诸将。

“将军,这一战我军一定要打败凉军,然后一举灭掉凉国,帮王上完成统一北方的宏愿。”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没错,此战,我军要一战攻灭凉国,尤其是那个匹夫谢艾,一定要活捉他,送往邺城。”另一名部将狠狠的说道。

麻秋笑了笑,正色道:“去年连续几次惨败,皆是由于中了谢艾的奸计,此次我军进兵,一定要小心谨慎,切莫再让谢艾这匹夫有机可乘。”

“将军放心,我等一定谨小慎微,决不让谢艾匹夫有机可乘。”众部将大声说道。

见众部将都是信心满满,麻秋放心了不少,在他的心里,仍旧没有太把谢艾当回事,毕竟,自己连续几次惨败,都是由于轻敌和大意造成的,因此,他认为,只要自己小心谨慎,凭借兵力和战力的优势,完全可以一举击败谢艾,从而实现灭亡凉国,帮石虎一统北方的宏愿。

三日后,华安所率领的亲卫军和辎重营已经抵达河池城,并与陈霆麾下的三万梁州军会师,武都城的杨安也将麾下的一万人马集结完毕,并做好了随时出击的命令。

与此同时,在冀县附近,赵国的十五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并做好了随时进军的准备。

不过,麻秋布置在秦州的斥候,探查到了华安所部大军的异常集结,并将这一紧急情况,快速向麻秋做了汇报。

麻秋闻言,不禁蹙起了眉头,不过,此刻他麾下有十五万大军,而且有五万是邺城的精锐士兵,面对华安的几万大军,他自然不会惧怕,但若是要两面作战,同时面对华安和谢艾,他就有些压力了。

“将军,晋将华安所部,已经在武都郡集结了七万人马,大有偷袭我军后方的可能啊!”一名部将首先说道。

“是啊!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晋军华安所部的实力已经不可小觑,我军必须有所防备,以免后路被切断。”又一名部将劝说道。

麻秋闻言,觉得很有道理,看向旁边的孙伏都,下令道:“孙将军,你率领三万大军留守冀县,并严密监视武都郡方向,一定要确保我军后方的安全。”

“将军放心,末将一定完成任务。”孙伏都接受了留守的任务。

麻秋仔细设想了一番,下令道:“主力人马立即出发,先攻大夏城,再进攻枹罕。”

“是,将军。”部将领命,转身离开大帐,前往各自的军中调集部队。

几个时辰之后,麻秋率领十二万主力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凉国的大夏城杀去,而孙伏都则率领三万大军留守冀县,准备应对武都郡方向的威胁,同时兼顾押运后方粮草,以保证麻秋主力大军的粮食供应。

在凉国方向,酒泉太守谢艾还在后方的酒泉郡任职,坐镇姑臧的张重华得知赵国大军即将再次入寇,连忙下达命令,让谢艾立即前往姑臧,并要让其再次率领大军前去抵挡麻秋。

在谢艾抵达姑臧的这段时间,麻秋所部大军的进攻速度极快,在短短的数日之间,便攻破了凉国边境的十几座城池,而后一鼓作气拿下大夏城,并在大夏城屯兵休整,准备再次进攻枹罕城。

在大夏城中,部将王擢看向麻秋,正色道:“将军,枹罕城易守难攻,就算我军全力进攻,短时间内也难以攻下,而这样一来,我军将士必然会士气衰退,一旦如此,凉国援军抵达枹罕,便可从我军背后发起进攻,我军以疲惫之师对抗增援的凉国大军,这对我军将士大大的不利啊!”

“王将军,那你有何妙计?”麻秋看向王擢,轻声问道。

王擢立刻抱拳道:“将军,不如我军全力北进,直捣姑臧,只要拿下姑臧,活捉张重华这小子,便可大功告成。”

正文第五百五十二章全新的攻城方式

麻秋闻言,看向王擢,点头道:“你说的对,我军与其强攻易守难攻的枹罕城,不如直捣姑臧,只是这样一来,我军的后路便会不安全,随时有被枹罕城凉军切断的危险,一旦粮草不足,前线大军就危险了。”

“将军放心,末将愿意留守大夏城,以监视枹罕城的凉国守军,并负责保护粮道,将军可全力急袭姑臧,早日立下大功。”王擢正色说道。

见王擢说的很有道理,麻秋点了点头,下令道:“那好,王将军,你率领三万大军在此留守,本将率九万主力大军急袭姑臧。”

王擢点头道:“是,将军,有末将在,粮道可保无忧。”

几个时辰之后,赵军主将麻秋率领九万主力继续向北行进,打算直捣姑臧,灭了凉国,只是由于上一次急袭姑臧城的时候被谢艾打得大败,因此,这一次,麻秋显得异常谨慎,除了派遣大量的斥候前往姑臧城方向打探外,还在主力大军的前后左右布置了许多警戒军团,以防止谢艾的偷袭,如此一来,大军行进的速度就慢了许多,一日仅能行军三十里。

在姑臧城方向,酒泉太守谢艾匆匆赶到王府,并连忙前往正堂拜见张重华,对于张重华急忙召见自己的目的,谢艾当然是非常清楚的,赵国十几万大军入寇,凉国危在旦夕,张重华这是让自己带领姑臧的大军前去抵挡麻秋的进攻。

对于打败麻秋,谢艾心中充满了自信。因此一点也没有畏惧的感觉,反而觉得这既是自己尽人臣义务的机会,同时也是表现自己强大实力的机会。

“臣酒泉太守谢艾,拜见王上。”谢艾走进正堂,连忙向张重华行礼。

张重华正在着急,见谢艾大步走了进来,心中稍定,连忙走到谢艾的身旁,握着谢艾的双手,激动的说道:“谢将军。你总算是来了。赵国大军突然入寇,已经攻陷我河州的几十座城池,估计这会儿已经兵临枹罕城下了。”

这些情况,谢艾在前往姑臧的路上就已经听说了。见张重华一副紧张不已的模样。连忙安慰道:“王上勿忧。麻秋不过一匹夫而已,只要王上给臣一支劲旅,臣一定可以击败麻秋。以保社稷安定。”

听了谢艾的表态,张重华心中安定了不少,点了点头,正色道:“谢将军,本王给你三万精兵,明日一早出征,可好?”

谢艾抱拳道:“多谢王上信任,所谓兵贵神速,臣只需准备一个时辰,便可立即领兵出征。”

“好,既然谢将军这么说,那就一个时辰后出兵,三万大军已经在城外准备就绪,将军可前往检阅。”张重华点头说道。

谢艾抱拳行了一礼,转身离开大殿,前往城外的军营调集兵力。

一个时辰之后,谢艾率领三万精锐凉国大军,向东南方向行进,以抵挡麻秋的主力赵军。

凉王张重华站在姑臧城的城门上,看着谢艾率领大军出征,心中安定了不少,此刻,他不禁在心下暗叹,若是凉国没有谢艾这样的人才,只怕他这个国君就要沦为石虎的阶下囚了。

在河池城方向,华安所部大军正在休整,说是休整,其实就是在等西北方向的消息,因为只有赵国的主力大军进入凉国,凉赵之间的战争已经爆发,他才能率领大军急袭始昌城,否则,赵国主力大军很有可能会全力压向始昌城,这样一来,面临的压力太大,所部将士的损失也将是十分的巨大,这不符合华安的利益。

华安要帮助凉国抵御赵军,只能小帮一下,不能让自己麾下的军队伤筋动骨,否则,又要好多年才能恢复元气,这样将严重影响日后北伐时,大军的实力。

“大哥,凉赵之间打起来了。”王三走进中军大帐,大声说道。

“哦,具体情况如何,快说说。”华安连忙问道。

王三指着大帐中的地图,大声回道:“据斥候汇报,麻秋率领十二万主力大军已经攻入凉国腹地百余里,连大夏城都被攻破了,孙伏都率领三万兵马留守冀城,看样子是专门用来防备我军进攻的。”

华安闻言,笑了笑,轻声道:“这个麻秋倒是聪明,还知道留下三万大军来防备我军,只可惜只有三万大军,如何能防住我军的进攻。”

“大哥,冀城可是赵国的腹地啊!我军对那里的地形不熟悉,那里的百姓也不了解我军,贸然进攻冀城,只怕不会太顺利。”王三谨慎的说道。

华安笑了笑,回道:“你紧张什么,大哥只不过随口一说而已,并不一定真的要进攻冀城,毕竟,我军现在还没有做好北伐的准备,只是,大哥已经和凉王结盟,现在凉国遭到赵国的全力进攻,大哥总要出出力,免得落人口实啊!”

“那大哥打算如何出力?”王三有些不解的问道。

华安指着祁山的位置,正色道:“祁山是个很好的防守位置,只要我军占据了祁山东侧的始昌城,将数万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