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还有我们益州军,愿意出战。”

“将军,别忘了咱的关中军团。”

诸葛雄、陈破虏、李亮、邓羌等人,先后发布声明,便是愿意出战。

见众将大半愿意出战,而且积极性非常的高,华安自然非常的高兴,但唯有王猛没有说话,这又让华安有些担忧,难道,这次王猛有要阻止自己出兵。

“王猛,你有什么意见,不妨说说看。”华安看向王猛,轻声问道。

王猛笑了笑,抱拳道:“将军兵出潼关,必定马到成功,我没有意见。”

见王猛没有反对的意思,华安心头更为高兴,他看向王猛,说道:“王猛,你熟读兵书,但一定还未打过仗吧!此次出征,让你领兵先行,可好。”

王猛摇了摇头,正色道:“将军率领主力大军出兵就好,王猛愿意留在关中,为将军守护关中八百里秦川,以让将军无后顾之忧。”

“关中方向大体稳定,留一名偏裨之将足以,前线才是需要人才的地方啊!”华安有些遗憾的看向王猛。

王猛笑了笑,正色道:“将军过奖了,中原一带,目前并无强敌,以将军的实力和将士们的英勇,取之易如反掌,而关中方向虽然大体稳定,但四周强敌仍是不少,不可不防,否则,一旦关中被敌所占,后果不堪设想。”

“哦,关中正西是凉国,西南则是吐谷浑,正北则是零散的胡人部落,凉国是我大晋的附属,吐谷浑被凉国和我秦州军团两面压制,难有作为,而北方的零散胡人部落,兵众不满万人,也能算是强敌?”华安疑惑道。

王猛摇了摇头,正色道:“吐谷浑和胡人部落,对关中的威胁并不大,但凉国有十万大军,实力不可小觑,虽然隶属于大晋,但也难保不会有二心,在我主力大军进驻关中的时候,凉国自然十分友好,一旦我军主力兵马离开关中,难保凉王不会觊觎关中之地,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华安闻言,觉得很有道理,便开口问道:“王猛,你需要多少人马,可以确保关中无虞。”

“三万关中军团足以。”王猛自信的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好,本将就给你留下三万关中军团,另外三万关中军团由邓羌率领,随本将出兵中原。”

王猛点了点头,顿了顿,问道:“将军兵出潼关,打算如何进军,首先攻占何处?”

华安略微思考了片刻,正色道:“洛阳是中原的核心,主力大军直逼洛阳,而后向四周进军,以控制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区域,另外派遣一直偏师,渡河北上,先攻占河东、平阳二郡,而后直逼并州而去,你觉得如何?”说完看向王猛。

王猛满意的点了点头,正色道:“将军所言极是,主力进攻洛阳,偏师向并州方向进攻,南北并进,中原河北将唾手可得。”

见王猛肯定自己的进攻战略,华安心中更加满意,并下定了兵出潼关的进军策略。

此时,在长安和潼关两地,已经囤积了数量巨大的粮草和军用物资,各种用于运输的大小船只更是数之不尽,而这些都为华安出兵中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与王猛等人仔细的商议一番之后,华安终于确定了进攻的具体路线和各支大军的作战方向。

首先,主力大军由自己亲自指挥,一路杀向洛阳方向,而向并州方向进攻的偏师,则由谢艾指挥。

这个谢艾本是凉国的将领,被自己借来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谢艾见并无战事,曾多次要求率领三千凉国大军返回凉国,凉王张重华也多次派遣心腹前来索要谢艾,但华安以各种理由给拒绝了,并严令杨安和赵武看住谢艾,让其无法离开潼关。

此次,让谢艾领兵作为偏师的主将,华安是思考了许久,才下定的决心,原本,华安打算让王猛领兵出征,作为偏师的主将,但王猛需要留在关中,而剩下的武将,大多实力不是很强,难以担任主将的职责,除了谢艾,真的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况且,自己从凉国借来谢艾,是花了大价钱的,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其实,在华安的心中,之所以要派遣一支偏师攻占并州,那是因为自古以来,从北向南打,从西向东打总是容易取得胜利,而由南向北打,则多是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原是核心区域,不能不立即占领,在占据中原之后,就必须渡河北上,这样一来,就处在了由南向北进攻的态势,在气势上输了一截,而由并州东下进攻,则完全就不一样了。

华安让杨安和赵武各自领兵两万跟随谢艾出征,另外派遣四万后备人马,担任谢艾大军的后勤运输和补给。

而在华安亲自率领的主力方向,则有亲卫军一万人马,无当飞军一万人马,邓羌的三万关中军团,总用五万人马,作为进攻中原的核心力量,并配备五万后备兵团,另外,陈破虏和陈灭胡的两万梁州军镇守潼关,随时准备增援中原方向,还有李亮的一万益州军团,负责押运主力大军的粮草,也随时可以增援前方。

在关中方向留守的,则是王猛与麾下的三万关中军团,完全可以确保关中无虞。

大军远征,最重要的莫过于后勤的保障,两路大军分兵出击,对后勤的要求就更高了。

为了减轻后勤的压力,两路大军,全都依靠水路运输后勤补给,尤其是华安的主力大军,完全可以凭借宽阔的黄河,运输海量的物资,甚至,连华安的亲卫军一万人马,都乘船顺流东下,以保存士兵和战马的体力,而谢艾一路人马,则必须逆流而上,就只能用船只运输各种物资了。

在经过连续近半个月的准备,两路出征大军完全准备就绪,各种物资也全部运输上船。

华安一声令下,两路大军共二十余万人马,分别从长安和潼关出发,浩浩荡荡的向并州和司州进发。

谢艾一路人马不足十万,从潼关渡河北上,并沿着黄河向并州方向进军,华安则率领亲卫军人马和后勤运输人马,乘坐大船从长安附近出发,顺流直下,而邓羌的三万关中军团和诸葛雄的一万无当飞军,以及数万后备军团,则沿着黄河的南岸,与华安并排而行,陆上主力大军的粮草等物资,则全部由水路上的船只供应,以减轻主力大军面临的后勤压力。

陈破虏和陈灭胡则以最快的速度,率军奔向潼关,以填补谢艾一路大军离开后,军力的空白,而李亮则在长安城准备大量的物资,随时准备运往洛阳。

正文第六百二十四章燕军兵临鲁口

渭水下游与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河段,都是足够宽阔的,河水也较深,非常适宜船只的通行,但也有部分危险河段,水流特别湍急,对行船的安全航行造成了很大威胁。

在安全的平缓河段,所有船只都是依次航行,而一旦遇到水流湍急的危险河段,则要将多艘船只绑在一起,以巨大的船身对抗湍急的河流,从而渡过难关。

不过,总体来说,危险的河段毕竟是少数,走水路的人马,有船只作为依托,比起走陆地的人马,还是舒服不少的,至少,安然坐在船舱里,比骑马和步行更能节省体力。而且,有船舱作为休息的场所,省去了扎营和拔营的麻烦,在船只缓慢行驶的时候,一些将士,还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捕捉河里的各种鱼类,并丰富了自身的伙食。

船队从长安附近的码头出发,沿着渭水一路向东行进,华安与几十名亲兵,乘坐最大的三层楼船,行在队伍的最前方,并沿途观察两侧的风景。

华安站在楼船的最高处,单手扶着栅栏,时而看向微波荡漾的渭水,时而看向渭水两侧风景。

渭水看上去还算清澈,总体上呈现出绿中带黄的颜色,甚至,偶尔可以看到河面下游动的鱼儿,而渭水的两岸,则大部分都是黄突突的,偶尔有一些绿色的树木点缀其间,看上去颇为孤单。

沿着渭水两岸,分布的城池和村镇是非常多的。毕竟,靠近水源,人畜饮水都非常方便,而作物的灌溉也离不开黄河里的水。

关中的环境,给华安的印象是荒凉中带着些许大气,这与江南鸟语花香的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心胸顿时变得宽广起来。

“大哥,船队都出发好几天了,怎么还没到潼关?”身旁的王三,开口问了一句。

华安看了看渭水两侧的地形地貌。轻声道:“快了。最多明日船队一定会抵达潼关的。”

王三点了点头,又问道:“大哥,从长安前往潼关都需要这么久,那若是从潼关前往洛阳。大概需要多久呢?”

华安闻言。沉吟了片刻。轻声道:“大概需要两倍的时间吧!这还是在没有敌军拦路的情况下,怎么了,你有些等不及了。”说完看向王三。

王三笑着摇了摇头。轻声道:“不急,只是随便问问,不过,自从刚刚进入军营的时候,我们就嚷着要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愿望终于快要实现了,心里有些激动罢了。”

“是啊!大哥的心里也是非常的激动啊!枕戈待旦十余载,功夫总算没有白费,此次进兵中原,不收复失地,绝不返回关中。”华安正色说道。

“大哥放心,冉闵与慕容俊的主力人马都在河北一带,中原大片区域,大多都是趁机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根本不难对付,就凭我军的实力,足以全面掌控中原区域。”王三肯定的说道。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但愿如此吧!我军只要取得以洛阳为中心的大片区域,便可以极大的威胁河北,从而尽快攻下河北之地,最终北上,拿下幽州、平州、辽东等全部失地,若是进一步开拓疆土就更好了。”说完看向王三。

“大哥放心,只要将士们同心协力,收复全部失地是早晚之事。”王三说道。

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并抬头看向渭水的北岸。

船队又行进了一天,在第二日的正午,先是进入了黄河,而后便抵达了潼关附近,在船队的南侧是潼关,而北侧则是通往河东郡的渡口,谢艾所率领的近十万人马,便是从这个渡口,一路北上的。

由于船队行进的速度与南岸的主力大军一致,在华安率领的船队抵达潼关北侧时,邓羌与诸葛雄的主力人马则陆续抵达潼关,并从潼关通过,沿着黄河南岸,向洛阳方向进发。

而华安率领的船队,则沿着黄河顺流直下,并与陆路行进的主力大军保持步调一致,以防止孤军深入,遭遇不测。

陈破虏与陈灭胡率领的两万梁州军,以及两万后备军团人马,则留在潼关附近,负责防守这个极其重要的关口。

华安的主力大军从潼关出发没多久,北线就传来了好消息,谢艾率领的一支偏师,已经连续拿下河东、平阳二郡,并逼近并州边境,只需一两日,便可以杀入并州境内。

而此时,华安率领的主力大军也是一路势如破竹,沿途的湖县等城池的少量豪强武装,听说大晋朝派遣王师收复中原,纷纷开门投降,并宣誓效忠。

对于投降自己的地主豪强,华安一概给予重用,并让他们继续守卫城池,从而节省自己的兵力。

当然,那些被胡人占据的城池,都是拒绝投降华安的,但面对华安的十余万人马,这些零散的胡人力量,根本不足以抵挡,便只好放弃城池,逃往深山之中躲避。

华安占据这些城池之后,便面临两难的选择,若是留下少量兵力防守,一旦胡人兵马返回,只怕难以守住,但若是留下足够的兵马,则又严重削弱自己的兵力,毕竟,沿途的城池实在是太多了,只要不是重要的战略城池,华安是不愿意让自己的主力大军在此留守的。

思来想去,华安最终决定,留下十人左右的小部队,负责组织和训练城中的青壮年百姓,并鼓励城内的豪强地主,率领属下的人马,加入到守卫城池之中。

这样一来,华安便不需要留下大量的兵力,从而避免了主力人马的逐渐削弱,而让城内的当地人负责防守城池,守卫自己的家园,更能激发他们的守城热情,华安同时又根据城内豪强地主的威信,让一些德高望重的豪强,负责管理城池,以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在华安率领大军抵达弘农郡的首府弘农城的时候,为了让队伍休整一下,华安下令停止前进,并带了一众部将进入弘农城歇息。

弘农城是华安兵出潼关之后,占领的第一座郡城,这是一座极其重要的战略城池,为此,华安里里外外的将弘农城整个视察了一遍,并决定留下两千人马的后备军团,负责守卫这座城池,并保护大军的粮道。

就在华安还在弘农城歇息的时候,在河北的鲁口方向,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魏国大将王午率领三万人马防守鲁口,而鲁口北面,慕容恪的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并做好了攻打鲁口的准备。

鲁口两面临水,地势险要,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面对慕容恪的十万精锐,魏国守将王午丝毫不惧,并决心誓死守卫鲁口,并给予慕容恪以沉重的教训。

在鲁口城东北方向的沦水南岸,魏国大将王午亲自率领一万人马,沿河布防,大有将慕容恪大军阻挡在沦水北岸的打算。

在王午看来,慕容恪若要进攻鲁口,多半会从此处进攻,毕竟,若是走西北方向,则必须连续渡过沦水上游的两条河流,攻打鲁口的难度更大。

为了防止燕军绕到鲁口的南部,王午留下了两万人马防守城池,以确保万无一失。

在沦水的北岸,慕容恪与慕容霸率领近百名骑兵,策马沿着沦水而走,以侦查沦水南岸的情况,见王午在沦水南岸的最佳渡河位置,布置了大量防守的兵力,慕容恪暗叹魏国人才不少,像王午这样有勇有谋的将领,堪称魏国的名将,若是魏国有大量的名将存在,燕国大军南下的压力就比较大了。

“四哥,王午在南岸布置了大量的防守兵力,看来这里是无法顺利渡河了。”慕容霸指着南岸的大量魏国大军,正色说道。

慕容恪点了点头,轻声道:“是啊!魏军的箭塔都建起来了,若是我军从此处强行渡河,一定会损失惨重的。”

“四哥,既然此处无法渡河,我们走西侧进攻如何?”慕容霸建议道。

慕容恪闻言,摇了摇头,轻声道:“不行,西侧是沦水的两条支流,也就是我军要连续渡过两条河流,方可抵达鲁口城下,我军都是骑兵,渡河甚为不便,连渡两条河流,一旦在渡河的过程中遭受魏军的偷袭,我军分成三段,彼此无法接应,损失一定不会小啊!”

慕容霸闻言,点了点头,再次建议道:“既然这也不行,那我军就只有从东侧的沦水下游秘密渡河,而后绕道偷袭鲁口城,如此,一定可以出其不意的攻下鲁口。”

慕容恪笑了笑,正色道:“五弟,你只说对了一半,我军的确要从沦水的下游秘密渡河,但不是直接进攻鲁口,而是进攻防守沦水的魏国大军,以接应主力大军过河,而后,集结全部兵马,方可对鲁口城发起进攻。”

“四哥,为何要如此麻烦,直接攻下鲁口,岂不是更方便。”慕容霸说道。

正文第六百二十五章燕军中伏

慕容恪闻言,解释道:“我军若要神不知鬼不觉的秘密渡河,则必须是一支小部队,主力大军必须留下来迷惑敌军,而一支小部队如何能攻下防守坚固的鲁口城?但进攻防守沦水南岸的魏军,却是绰绰有余,如此,我军主力便可全面渡过沦水,从而,集结全部兵马,攻打鲁口城。”

“还是四哥想的周到,让我率领这支小部队,偷袭魏军的后路。”慕容霸正色请命道。

慕容恪点了点头,轻声道:“好吧!你率领五千人马做好准备,今日夜间秘密渡河,并急袭魏军防守沦水南岸的部队,我会率领主力人马,从北岸强行渡河,以增援你们的。”

“四哥放心,我一定会完成任务的。”慕容霸自信的说道。

“好了,快回去准备吧!”慕容恪轻声说了一句,并与慕容霸一同返回大营。

随后,慕容恪率领主力大军抵达沦水北岸,并积极准备渡河的船只,大有强渡沦水的气势,而慕容霸则率领五千人马,秘密的向北行军,并抵达了沦水下游的一处渡口,准备在入夜之后渡过沦水,急袭防守沦水的魏军。

在沦水南岸,王午见慕容恪主力大军,正在准备渡河的船只,便下令部下将士严密监视慕容恪的一举一动,一有分吹草动,立即向他汇报。

“将军,慕容恪主力大军足有十万人马,而我军兵力才一万。相差太多了,是不是从城内调拨部分兵马增援这里。”王午的部将见慕容恪兵力太过强大,开口建议道。

王午看向沦水的北岸,缓了片刻,正色道:“不用担心,慕容恪兵马虽多,但并不能同时渡河,我军一万人马防守此处,慕容恪纵有百万雄师,也不能渡过沦水。除非慕容恪使诈。派出一支兵马袭击我军背后,如此,才有可能渡过沦水。”

“是啊!将军,若慕容恪派遣一支偏师偷渡沦水。袭击我军背后。可如何是好啊!”部将连忙说道。

王午笑了笑。轻声道:“你忘了,这里是我们的地盘,附近方圆二十里。都是我军的眼睛,慕容恪若想搞什么花招,一定瞒不过我军。”

部将闻言,赞同的点了点头,对王午的判断表示认可。

“将军,斥候回报,一支燕国大军埋伏在北面十余里的渡口,看样子,是想要偷渡沦水啊!”就在这时,一名小校跑过来,大声汇报道。

王午闻言,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并轻声说道:“慕容恪果然是燕国名将,很会打仗,不过,他也太小看本将了,本将也不是易与之辈,岂会看不透他的诡计,对了,燕国的偏师有多少兵马?”

“回将军,只有五千人马。”小校连忙说道。

王午微微点了点头,看向身旁的部将,正色道:“慕容恪仅派五千人马,看来目标不是鲁口城,而是这里啊!我军必须将计就计,将燕国偏师全歼于此。”

“是啊!将军,仅靠五千人马肯定无法攻破鲁口城,燕军的目标就是我们,我军该如何布置,还请将军下令。”部将连忙说道。

王午点了点头,下令道:“此处一万人马按兵不动,命令防守鲁口城人马,留下五千将士防守城池,剩下的一万五千人马在入夜之后秘密出城,并埋伏在燕军的必经之地,只要燕军一到,便可围歼之。”

“将军妙计,此战一定可以重创燕国偏师。”部将闻言,连忙恭维了一句。

“哈哈哈!”王午闻言,哈哈大笑了起来。

天色很快暗淡了下来,入夜之后,防守鲁口城的一万五千魏国大军,按照王午的命令,秘密埋伏在了燕国偏师偷袭沦水南岸的必经之地上,并悄悄的埋伏了起来。

王午之所以不早一些将大军埋伏在这里,是怕燕国大军发现,从而失去了歼敌的机会。

在沦水下游的渡口位置,慕容霸见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便立即下令道:“传令,立即架设浮桥。”

五千大军闻令,以砍伐的大量树木,在极短的时间内,临时搭建了一座足以通过骑兵的浮桥。

“将军,浮桥搭好了,可以渡河了。”部将连忙汇报道。

慕容霸伸手一挥,下令道:“全军立即渡河,驾……”说完,第一个策马通过浮桥。

五千精锐骑兵,在慕容霸的率领下,依次通过浮桥,并在沦水的东岸进行集结。

在五千精锐骑兵全部集结完毕后,慕容霸伸手一招,带领这支精锐人马,以最快的速度向王午防守的沦水南岸而去,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击败王午的队伍,并接应慕容恪的主力大军渡过沦水。

一万五千魏国大军,埋伏在慕容霸大军的必经之地,此处位置极为险要,除了中间的大路,两侧都是长满杂草的高地,非常适合伏击。

慕容霸率领五千骑兵抵达此处位置的时候,并没有停下来,查看前方的情况,而是直接奔入了魏军的埋伏之地。

在进入魏军埋伏之地一半的时候,慕容霸突然心里一惊,下令队伍立即停止前进,这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周围异常的安静,并觉得自己极有可能已经中了埋伏。

“将军,为何不走了。”部将连忙问道。

“你听,周围怎么这么静,我军是不是已经中埋伏了。”慕容霸小声说道。

部将闻言,大惊道:“将军,我军好像真的是中了埋伏了,怎么办,立即后撤吗?”

慕容霸紧张的看向两侧,顿时,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断,并立即下令道:“撤退,全军撤退。”

在慕容霸的命令下,五千燕国精锐骑兵,开始调转马头,准备后撤。

埋伏在道路两侧高地的魏国大军,见慕容霸的大军刚刚进入埋伏圈的一半,便焦急的等待,想让其全部进入包围圈之后,方可发起围歼之战。

但等了好一会儿,慕容霸的大军不但没有继续前进,而且,已经准备后退了。

“将军,燕国大军要逃,下令进攻吧!”一名小校,轻声说道。

魏军主将大声下令道:“将士们,放箭。”

“嗖嗖嗖……”埋伏在道路两侧高地的魏国弓弩手,全力发射手中的箭矢,以密集的箭雨,痛击慕容霸的五千骑兵。

“呃……”燕国骑兵淬不及防之下,损失极为惨重,好多士兵连人带马全都被射成了刺猬。

“撤退,全速撤退。”见部下伤亡惨重,慕容霸大喝一声,率领大军向后退去。

“放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