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信中,诸位部将将河北一带的形势,以及大魏国缺少粮草难以久持的事实全都诉说了一遍,并表示自己投靠大晋朝廷是迫不得已,甚至在信中劝说冉闵也一同投靠大晋,以免落得兵败身死的命运。
其实,冉闵的部将之所以投降大晋朝廷,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大魏国的粮草已经严重不足了,驻守邺城的精锐部队都食不果腹,自然更没有多余的粮草供给黄河以南的部队。
这些驻守黄河以南的部队,在没有粮草供给的情况下,自然忍受不了多久,民以食为天,士兵也是一样,在忍受了数月之后,这些官兵为了能够活命,便投降了大晋朝廷,因为,江南朝廷有足够的粮草,可以供给他们,让他们可以吃得饱喝的足。
读完部将们送来的信件,冉闵大为震怒,这些昔日的爱将,不但背叛了自己,而且,还要奚落自己,让自己屈膝投降,作为一名帝王,这是难以忍受的,虽然,冉闵也知道自己目前的险恶处境,但他相信自己的武力,相信麾下乞活勇士的强大战斗力,他相信,只要他还活着,大魏国就不会亡国,敌军的阴谋就永远不可能得逞。
“皇上,这些软骨头实在是可恨,我军当立即集结主力兵马,渡河南征,将这些投降的软骨头斩首示众。”一名乞活军将领,大声吼道。
“皇上,万万不可,燕国二十万主力大军已经南下,坚守鲁口方向的王将军已经多次告急,在这种时候,我军绝不可以渡河南征,以免腹背受敌啊!”冉闵还未表态,另一名乞活军将领,便反对了起来。
冉闵考虑了片刻,正色道:“算了,周成、张遇等人,之所以投靠晋国,都是因为我军粮草不足,这也不能全怪他们,现在,慕容俊的燕国大军,才是我大魏国的死敌。”
“皇上,目前,我大魏国粮草极度缺乏,将士们都只能吃个半饱,如此情况可谓万分危急,若不能尽快得到足够的粮草,无需敌军进攻,我军当不攻自溃啊!”一名将领,担忧的说道。
冉闵闻言,眉头蹙成了一个大疙瘩,顿了顿,问道:“邺城有足够的金银财宝,为何不去多购买一些粮草?”
部将无奈道:“皇上有所不知,晋军已经对边境进行了封锁,我军有再多的钱财,也买不到多少粮草了,况且,缺粮问题,仅靠购买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啊!金银钱财总用用完的一天。”
“皇上,据斥候探查,晋军在洛阳城囤积了十万旦军粮,不如我军主力突袭黄河以南的洛阳,从晋军的手中抢夺粮草,如此,方可暂时解决我军缺粮的问题。”一名乞活军部将,大声说道。
“皇上,不可啊!洛阳附近,晋军兵力足有十五万之多,我军贸然南下,只怕很难取胜。”另一名将领立马反对道。
“若不如此,我军缺粮问题,当如何解决?总不能让我军将士全都活活饿死吧!”一名乞活军将领无奈的说道。
冉闵仰天叹了口气,在战场上,他是所向无敌的猛将,没有任何敌人可以阻挡他的脚步,但如今缺乏粮草的问题,却着实将他难倒了,在河北无月不战的环境中,老百姓根本无心种粮,而这种情况,就必将导致大魏国极度缺粮,这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任何人都无可奈何。
正文第六百四十八章邺城严重缺粮
冉闵看向众将领,大声问道:“邺城还有多少军粮?”
“皇上,邺城军粮已经不足五千旦,半个月后,我邺城数万大军就要断粮了。”一名部将无奈的说道。
冉闵闻言,吁了口气,大声道:“立即传令,让城内的三万主力大军,立即增援鲁口,八千乞活近卫随朕前往中山郡征粮,剩余人马守城。”
部将们闻言大惊,忙劝道:“皇上,主力倾巢而出,倘若有敌军进攻邺城,可如何是好呢?”
“邺城缺乏粮草,主力大军呆在成内也会被饿死,如今,燕国主力日夜攻打鲁口,鲁口已经告急,让主力大军前往鲁口,一来可以抵挡燕国大军,二来,鲁口附近还有余粮,可以填不饱主力大军的肚子。”冉闵大声说道。
部将又问:“既然如此,皇上为何不亲自前往鲁口抵御燕军,而要前往中山征粮呢?”
冉闵笑了笑,大声道:“中山郡在鲁口西侧,朕率精兵前往中山郡,一来可以征集大军所需的粮草,二来可以从西部向燕国大军的侧翼发起进攻,从而与鲁口的王将军两面夹击,彻底击溃燕国兵马,并一路向北,进逼蓟城,斩杀慕容俊。”说完眼神之中,露出了自信的神色。
部将闻言,大半认可冉闵的战略,但对挥师北进,直逼蓟城,都持保留态度,并劝说冉闵要缓图燕国。
但冉闵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大魏国缺粮问题越发严重。这严重制约了国力,而冀州北部和幽州遭受战乱的幅度要小得多,尽快拿下幽州,可以有效的解决国内缺粮的危机,为此,冉闵必须孤注一掷,全力向北进攻。
其实,冉闵还有另外一条选择,那便是挥师南下,占领晋国的鱼米之乡。从而解决国内缺粮的危机。但这样一来,势必要与晋国大军发生大战,他并不认为晋国强大而燕国弱小,而是。一旦与晋国开战。燕国就坐收渔翁之利了。一旦魏晋战力衰竭,燕国极有可能挥师南下,占领整个天下。
而在冉闵的心中。燕国慕容氏是胡虏之辈,若让燕国占领整个天下,那么,华夏一族也就不存在了,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若是全力向北进攻,江南的晋国也会坐收渔翁之利,并且,自己在黄河以南的部将,都已经投靠了晋国,但天下的格局就是如此无奈,他必须在攻打晋国还是攻打燕国之间,做出一个明确选择,而不论他如何选择,都会有一个敌国坐收渔翁之利。
为了华夏一族的血脉能够延续下去,他下定决定,放弃黄河以南的兖、豫各州,率领主力大军全力对抗燕国的南下大军,就算是同归于尽,他也无怨无悔。
进行简单的备战之后,邺城三万主力乞活军,向鲁口方向增援而去,而冉闵则亲率八千精锐乞活近卫,向常山郡进发。
在洛阳城之中,华安接到了朝廷的回复,与他之前预料的情况一样,朝廷果然没有同意迁都洛阳一事,并否决了对冉闵的招降,而且,下令严守边境,不得随意渡河北进,也不得给予魏国粮草的支持。
“朝廷这些大人们会如何决策,本将不用想都能知道。”华安调侃的噫吁了一句,并看向麾下的部将。
“将军,属下以为,朝廷的决策并无任何不妥之处,隔岸观火不是挺好的吗?”张育小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本将也没说朝廷的决策不对,只是,冉闵若是迅速败亡,对我大晋也并非好事啊!”
“将军多虑了,冉闵骁勇善战,曾以数千乞活军,大破燕国的数万精锐,如此看来,乞活军的战力不可小觑,不会那么快败亡的。”张育说道。
华安看向众将,问道:“怎么,你们也这么认为。”
王三道:“大哥,冉闵凭借精锐的乞活军,已经在河北杀出了一片天下,两年多来,几乎从未打过败仗,燕国虽有二十万精锐,但鹿死谁手,真的很难预料。”
“是啊!将军,冉闵与慕容俊鹿死谁手都未可预料,怎么能说冉闵会迅速败亡呢?”诸葛雄大声说道。
“将军,朝廷大概是觉得冉闵胜算更大,所以,让我军谨守边境,让冉闵得不到粮草,从而削弱魏国大军的实力。”邓羌猜测道。
“冉闵与慕容俊最好是两败俱伤,这样一来,我大晋收复河北与辽东就轻而易举了。”一名将领更是假想了起来。
华安闻言,笑了笑,轻声道:“你们分析的都很有道理,不过,魏国缺乏粮草是最大的劣势,冉闵就算再怎么英勇,在没有粮草支撑的情况下,也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也许要不了多久,魏国就会崩溃了。”
部将闻言,皆是一脸不信的表情,华安摆了摆手,让部将各自回去备战。
部将走后,华安与张育在大帐中,商议一旦渡河北进,该从何处下手,出动多少大军等事宜。
“报,将军,数年前派往邺城的几名斥候回来了。”就在这时,亲兵汇报了邺城斥候返回的消息。
华安闻言,怔了一下,犹豫了片刻,轻声道:“让他们进来。”
很快,几名斥候进入了中军大帐,并无力的跪拜行礼。
一见几名斥候的模样,华安与身旁的张育皆是大吃一惊,这些斥候,皆是面黄肌瘦的模样,看上去完全不像是自己派遣的斥候,而是逃难的难民。
华安连忙伸手让几名斥候起身,并诧异的问道:“你们几个,怎么瘦成这样,几天没吃饭了?”
“将军,邺城极度缺粮,我们几个已经几个月没有吃到粮食了,实在饿得不行,听说将军已经到了洛阳,我们便擅离职守,偷偷前来,还请将军恕罪。”一名斥候,抱拳说道。
“几个月没有吃到粮食,那你们几个是怎么活下来的。”张育闻言,诧异的问道。
斥候回道:“禀将军,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在山中采野果、挖野菜充饥,而后,野果被摘光了,野菜被挖光了,便挖草根充饥,再然后便是以树叶草叶为食,而后连树皮也扒光了,最后只得吃土充饥,为此,死了好些人。”
“是啊!将军,最近几个月邺城缺粮愈发严重,已经出现易子相食的惨剧了。”另一名斥候补充道。
华安闻言,心下大为震惊,他万万没有想到,邺城缺粮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就连自己派遣的斥候,都没有办法取得粮食。
“既然邺城如此缺粮,那邺城还有多少大军?魏**队手里有粮食吗?”华安正色问道。
斥候回道:“回禀将军,邺城主力大军已经兵分两路,分别向鲁口和中山方向奔去,留守城内的兵马仅有五千左右,粮草估计还有数千旦。”
“将军,邺城仅有五千人马,这岂不是我军投降邺城的绝佳机会吗?”张育高兴的说道。
华安瞪了张育一眼,轻声道:“你难道忘了朝廷的禁令了。”
“呵呵!属下一时激动,忘了。”张育笑道。
华安微微斥了一声,看向几名斥候,正色问道:“邺城还有多少百姓,本将要尽可能准确的数字。”
斥候回道:“将军,邺城原本足有三十万百姓,可为了寻找食物已经相继离开邺城,并在周围的山中聚集,城内的百姓应该不足五万,而且,每日都要出城寻找食物,以邺城周围方圆三十里算的话,应该仍有二十万左右。”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邺城的百姓如此缺粮,而我军在洛阳已经囤积了十万旦军粮,却不能施以援手,这让本将心里何安?”
“将军,军粮是大军的命脉,而且,朝廷已经下了严令,不许向魏国提供粮草,将军可要三思啊!”见华安有为魏国百姓提供粮草的意思,张育小声提醒道。
华安看向几名斥候,轻声道:“没你们的事了,先下去吧!”
几名斥候闻令,先后退出中军大帐。
斥候都离开中军大帐之后,华安看向张育,小声说道:“朝廷下令不许向魏国提供粮草,是为了削弱魏军的实力,可如今,在邺城的魏国兵马仍有数千旦粮草,而老百姓却已经断粮了,这件事,若是本将不知道还好,可如今本将既然已经知道了,就决不能袖手旁观,让邺城的二十万百姓活活饿死。”
“将军,若是让朝廷知道了,可如何是好?”张育小声的说道。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若是我军派遣兵马,大规模的向邺城运输粮草,自然会被朝廷发现,但若是让那些胆大的商人,小批多次的向邺城方向贩卖粮草,朝廷便很难发现,况且,就算被发现了,我们也没有多大的罪过,最多也就是疏忽的责任罢了,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如何?”
“既然将军已经决定了,那属下奉命执行就是了,为了邺城的老百姓,被朝廷治罪也值了。”张育正色领命道。
正文第六百四十九章进军中山
见张育大义凌然的接受了命令,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将这件事交给张育去办,华安非常的放心。
虽然依靠商人贩卖,无法在根本上解决邺城几十万百姓的缺粮问题,但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这种状况有所缓解,能多让一名老百姓活下来也是好的。
为了了解河北方向的实时动态,华安继续派遣斥候,前往河北探查,并让这些斥候带足一定量的口粮,以免被饿死在河北地区。
在邺城周遭还在为粮草困扰的时候,在冀州的鲁口正在进行激烈的血战,慕容恪麾下的十余万大军,已经成功的渡过沦水,并对鲁口城发起了进攻。
鲁口城易守难攻,燕国主力大军在城下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却无法攻破城池,当然,防守鲁口的魏**队损失也是相当的大,并有多名将领为国捐躯。
对于防御如此坚固的鲁口城,慕容恪本打算绕过鲁口攻打其它位置,但燕王慕容俊听说燕军在鲁口方向首战失败,大为震怒,并觉得若是放弃攻打鲁口,有损大燕国的声威,于是下令,一定要全力以赴攻破鲁口城,将燕国的大旗悬挂在鲁口城的上方。
当然,慕容俊只是因为一时意气,却怎么也没有想到,鲁口城的魏国守军防守的居然如此严密,而且,鲁口城周遭又是易守难攻的地形,非常有利于魏军防守,而不利于燕国大军进攻。
尽管燕国以最善战的慕容恪为将。并先后添兵数万,达到了十余万兵马的规模,但面对不利的地形和顽强死守的魏国守军,仍旧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紧张,虽然攻破了沦水防线,并给予魏国大军以重创,但自身损失也比较大,而且,在燕国派遣援兵抵达的同时,魏国的援兵也先后抵达了数万。
在鲁口城不大的一块地方。双方的大军已经足有二十万之多。并展开了激烈的对战。
当然,燕国大军的战力更胜一筹,若是在野外作战,魏国的鲁口守军一定不是燕国大军的对手。但魏军主将王午看出了燕军的优势和自己的劣势。因此。完全依托城池和山地、树林等地形与燕国大军交战,并不在平原等开阔地带与燕国大军有过多的纠缠。
王午的这一战术,让燕军主将慕容恪无可奈何。慕容恪虽然十分擅长作战,但也要有发挥麾下大军的实力才行,眼下,王午坚守城池与城池周边的山地和树林,这些对于燕国大军来说,全都是极力不利的,为此,慕容恪多次写信向慕容俊表示要退兵,并表示不能以一时之气,让燕国主力大军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但慕容俊为了自己的面子,让慕容恪继续加强攻击,并不断的派遣援军,让慕容恪可以指挥更多的兵马,希望可以早日拿下鲁口城。
在鲁口城下,慕容恪的中军大帐之中,慕容恪与一众部下,正在商议如何可以早日的攻破鲁口城。
“将军,这一战,我军又败退了下来,阵亡将士有三百之多。”一名部将无奈的说道。
“将军,魏军防守极为顽强,总是这么强攻不是办法,必须想一个更好的办法才行。”另一名部将抱怨了起来。
慕容恪闻言,蹙起了眉头,尽管他很擅长指挥作战,但在敌军完全死守城池的情况下,除了强攻,他找不出更好的办法。
当然,若是可以撤离鲁口,进攻有利于燕军骑兵发挥优势的地方是最好不过的,毕竟,只要占领魏国的大部分土地,鲁口一隅之地,是早晚支撑不住的,至少,急切的进攻是非常不利于燕国大军的。
“四哥,让我亲自率领亲卫军发起进攻,这一次,我一定会攻上城头。”见慕容恪不说话,慕容霸大声说道。
慕容恪摆了摆手,轻声道:“五弟,你就别逞能了,云梯、雹车、地道,能用的办法都用了,但都被魏军一一化解了,鲁口城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被攻破了,只是二哥还不死心罢了。”
“怎么,难道四哥要认输了。”慕容霸大声说道。
慕容恪摇了摇头,正色道:“兵者诡道也,打仗当以最终取胜为终极目标,岂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更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而让士兵做出不必要的牺牲。”
慕容霸点了点头,大声道:“四哥说的我都懂,但二哥是一国之主,他已经下令让我军必须攻陷鲁口,身为臣子和兄弟,我们怎能不服从命令呢?”
慕容恪闻言,无奈的叹了口气,纠缠于鲁口,将让他麾下的大军陷入疲惫,并逐步消耗锐气,从而失去一路南下的威猛气势。
“将军,王上有令,让将军立即率领十万大军,向中山郡方向进攻。”就在这时,一名小校进入中军大帐,大声说道。
慕容恪与麾下众将,闻言皆是一惊,他们不明白,慕容俊为何会突然改变强攻鲁口的决定。
“发生了什么事,王上为何要改变主意?”慕容恪连忙问道。
小校抱拳回道:“禀将军,据邺城细作回报,冉闵亲率八千精锐乞活军已经离开邺城,并向中山郡方向进发,另外,邺城的三万乞活军主力正向鲁口而来,王上的意思是擒贼先擒王,让将军率十万主力进逼中山,击败并斩杀冉闵,一举灭掉魏国。”
“鲁口方向又有三万魏国援兵,我军主力一撤,留下的部队岂不危险了。”一名部将担忧的说道。
小校回道:“王上已经派遣辅弼将军,领兵数万前来,王上是不会放弃攻打鲁口城的。”
慕容霸笑了笑,无奈的说道:“原来二哥把王叔给派来了,鲁口城易守难攻,我和四哥都攻不下来,看来王叔有的忙了。”
“五弟,不得胡说,若让王叔知道了,一定会很生气的。”慕容恪连忙斥了一句。
“是,四哥,我不说就是了。”慕容霸无奈的应了一声。
慕容恪凝目看向冀州地形图,良久,轻声说道:“我军主力与魏军主力在鲁口决战,而冉闵却率领精锐大军前往中山,这里面一定有阴谋。”
“那四哥觉得,冉闵有和阴谋。”慕容霸连忙问道。
慕容恪思考了一会儿,指着眼前的地图,正色道:“你们看,这里是鲁口,这里是中山郡的安喜城,两城相距不过百余里,也就是说冉闵率领精锐大军抵达安喜城,只需奔袭百余里,便可以抵达鲁口城,而这样一来,便可以与鲁口的守军,对我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从而占据优势。”
“四哥说的对,冉闵一定是这个目的,还好二哥已经让我军主力前往中山郡截击冉闵,否则,就让冉闵得逞了。”慕容霸大声说道。
慕容恪嘴角微微一笑,轻声道:“冉闵也太自大了,居然想要凭借八千精锐,突袭我军侧后。”
“四哥,冉闵虽然厉害,不过,我军有了五千铁索骑兵,料想冉闵这次一定是有来无回。”慕容霸自信的说道。
“将军,我军此战一定活捉冉闵。”众部将也是大声表态。
见部将全都情绪高涨,慕容恪大为高兴,并立即下令道:“全军立即集结,退回沦水以北,主力大军准备随本将杀向中山。”
“是,将军。”众部将大声领命道。
随后,燕国十余万大军,撤离了鲁口城下,陆续返回沦水北岸,并在沦水北岸稍作集结,几日后,在辅弼将军慕容评抵达之后,慕容恪亲率十万主力大军,以慕容霸为前锋,浩浩荡荡的向中山郡行去。
在燕国主力大军后撤的时候,魏国守将王午,并没有下令发起追击,因为,他知道慕容恪是一个很善于用兵之人,万一撤兵是假,落入慕容恪的圈套就麻烦了,况且,鲁口城内的守军伤亡也很大,根本没有出城追击的实力。
就在慕容恪率领麾下十万主力大军向中山郡行进的时候,冉闵与麾下的八千精锐乞活近卫,已经进入中山郡境内,并在魏昌、安喜一带停下,开始征集粮草,以备挥师东下之用。
不过,粮草还没有征集多少,就传来了非常不好的消息,慕容恪已经率领十万大军向中山杀来。
“皇上,我军粮草还未筹集多少,燕军十万主力已经杀至,敌众我寡,不如退回邺城,徐图良策。”一名部将抱拳建议道。
“皇上,我军将士饥疲不堪,战则无胜算,不如暂且退兵,以保存实力。”又一名部将抱拳建议道。
冉闵闻言,大怒道:“朕率领八千精兵至此,为的便是击破燕国主力,并一直杀向蓟城,斩杀慕容俊,如今,慕容恪亲率十万燕兵前来送死,朕正求之不得,岂能退让,让慕容恪笑话,更大大折损我军的士气。”
其实,尽管冉闵说话的底气很足,但其并无取胜的绝对把握,不过,邺城方向缺粮愈发严重,他已经没有选择了,为了让大魏国取得一块产粮的土地,他必须勇敢的杀向燕国主力大军。
正文第六百五十章慕容恪的担忧
在距离安喜城五十里的位置,慕容恪的十万主力扎下营寨,准备休整一日后,继续向中山郡进发。
中军大帐之中,慕容恪显得有些忧虑,大战在即,他所忧虑的不仅仅是冉闵的八千精锐大军,还有并州和黄河以南的晋军。
如今,并州大部分区域都被晋军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司州、兖州、青州都驻扎有大量的晋国大军,在魏国的背后,几十万晋军正在虎视眈眈,虽然,慕容恪有信心可以打败冉闵,灭了魏国,但这样一来,燕国大军势必有所损耗,而一旦晋军主力趁虚而入,大燕国花费巨大代价取得的河北一带,就成了大晋的囊中之物了,而这种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