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军这分明是故意纵容商贩,向邺城贩粮,只怕是要收买邺城的民心啊!”
“晋军在河内郡屯兵十万,而我邺城守军还不足一万,整个魏郡也就三万人马,另外与河内郡相连的汲郡还有一万人马,若是晋军打算突袭邺城,这点守军只怕未必拦得住晋军啊!我军是不是应该早作准备。”
御帐之中的众魏军将领,七嘴八舌的猜测了起来。
冉闵闻言,陷入了沉思,不过,他觉得不论晋军这么做是怀有什么样的目的,但邺城方向的缺粮问题,暂时解决了,这总是好事情。
“各位将军放心,晋军一定不会进攻邺城,否则,绝不会允许商贩向邺城方向贩卖粮草。”冉闵肯定的说道。
众将闻言,也觉得是这么回事,晋军允许商贩向邺城方向贩卖粮草,在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的同时,也让各城的守军吃了饱饭,这样一来,邺城方向,各座城池的防守力量,皆因为粮草充足,而战力大涨,这对于晋军突袭邺城是极其不利的,若晋军打算突袭邺城,就绝不会率先向邺城方向提供粮草的支援。
“皇上,既然晋军没有突袭邺城的打算,那他们允许商人贩卖粮草,到底有什么目的呢?”一名将领疑惑道。
冉闵思考了一下,正色道:“燕国与代国已经结成联盟,若是我大魏国被燕国攻灭,那么,晋国就会直接面对燕代联军的压力了,晋军暗地里支援我军粮草,为的便是让我大魏国挡住燕代联军南下的道路,从而保障他们自身的安全罢了。”
众将领闻言,皆认可的点了点头。
“皇上,恕末将直言,眼下,我大魏国夹在燕代晋三国之间,国内亦有赵国残余大军,三国皆是强敌,赵国残余时不时的骚扰我军,如今,不论我军击败哪国,另外的两国便坐收渔翁之利,我大魏国三年来无月不战,尚不能平定河北,何日才能横扫天下呢?”一名将领,忧心的说道。
“是啊!皇上,我军击败慕容恪的十万燕军,末将倒是有足够的信心,但燕代晋三国,共有百余万大军,以我大魏国一国之力,如何能对抗燕代晋三国的力量,横扫天下,只怕仅仅是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又一名将领说道。
冉闵闻言,并没有生气,部将们说的都是实话,大魏国的总体实力,完全不能与燕代晋三国相比,如今,燕代两国已经结成军事同盟,而燕国又是大晋名义上的属国,也算是大晋国的一部分,这样一算,燕代晋三国都成了一体了,而他的大魏国却没有任何的外援,甚至,原本忠心耿耿的部将,都投靠了晋国,在这种情况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能稳定河北都已经非常的不容易,横扫天下就更加不可能了。
当初在建立大魏国的时候,冉闵曾立下豪言,要率领麾下精锐大军,先定中原,而后横扫天下,如今,数年过去了,别说横扫天下,就连河北这一隅之地,都非常的不稳定,赵国的残余势力,时不时的前来挑衅,强大的外敌也在步步紧逼,并大有一举攻灭大魏国的气势。
在这种危机的时刻,冉闵麾下的将士尽管仍旧士气如虹,但再也没有了当初横扫天下的气势,当然,大魏国资源消耗太大,也失去了横扫天下的实力。
大魏国处在了如此危机的时刻,这的确让很多将士失去了信心,并做出了投靠他国的举动,黄河以南的青州、兖州等地,便是魏国的将领,对大魏国失去信心,而且严重缺粮的情况下投降的晋国,另外在冀州的北部,亦有众多的魏国将领投靠了燕国,并成为燕国控制冀州北部土地的有力保障。
当然,那些对冉闵忠心耿耿的心腹将领,即便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宁可战死饿死,也绝不肯投靠敌国,尤其是不肯投靠燕国这样的异族国家。
到目前为止,唯一让冉闵和大魏国将士放心的是,燕国与晋国并非一心,大晋朝廷并不相信燕国是真心臣服的,为此,绝对不会与燕国共同出兵,夹击大魏国,而是坐山观虎斗,让燕国与魏国全力厮杀,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而晋军如此消极的态度,便可让冉闵集中全部的力量,与燕军血战,而不必担忧晋军从背后偷袭,除非燕军全面溃散,他与麾下主力大军攻入幽州或者辽东,这样,晋军才有偷袭邺城的可能。
在这种危机的关头,冉闵也曾失去过信心,想要去除自己的帝位,向大晋朝廷称臣,从而取得大晋的支持,但他知道这种情况完全是行不通的,因为,他在河北一带威望太高,而且,曾经是石虎的养孙,这就注定了大晋朝廷不会信任他,当然,也不会支持他。
正文第六百七十五章候霸再现
冉闵心里很清楚,既然自己已经称帝,就必须在一国之君的道路上艰难的走下去,绝无可能顺利的退位。
要知道,自古以来,凡是帝王主动退位称臣,而后能安享晚年的,都是那些极度无能和昏庸之辈,因为,这些废物不可能东山再起,所以,也就不会遭到杀身之祸,就像蜀汉那位扶不起的阿斗,还有东吴的暴君孙皓,他们完全不得人心,也没有丝毫的帝王之才,因此,晋武帝司马炎才不会杀了他们,而让他们成为自己政治作秀的工具。
而冉闵就不同了,他在河北一带威望极高,而且,是一位万夫莫敌的沙场猛将,这样的人拥有太多的实力,一旦造反,便可以对大晋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且,不论怎么说,他原本是受到石虎养育之恩的,却在石虎死后尽灭石氏,做了忘恩负义的事情。
尽管冉闵尽灭石氏有很多不得已的原因,石虎子孙也确实应该受到报应,但大晋朝廷看到的冉闵,仍旧是忘恩负义,反叛和野蛮的一个人,他们孱弱的心脏无法接受冉闵这样快意恩仇的一个人,而且,冉闵的确已经称帝,一个有称帝行为的人,一定是有极大野心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让大晋朝廷信任呢?
冉闵知道,自己与大晋朝廷结盟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在燕代两国日益强大的现实下,与大晋朝廷保持互不侵犯的默契倒不是难事,此次。大晋军队暗中支援邺城粮草,便足以说明两军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各位将军,邺城方向,暂且无忧,我们现在要做的,便是迅速撤入廉台西南,而后在燕军骑兵追来之后,给予燕国骑兵以致命的打击。”冉闵大声说道。
“是,皇上。”众将领应了一声,连忙前去准备。
很快。冉闵与麾下的精锐乞活近卫将士。迅速出发,向预定的位置行去。
在野王城之中,华安与一众部将正在粮仓附近视察,通过连续不断的运输。野王城的粮仓之中。已经堆积了十万旦军粮。这还不包括让商贩运往邺城等地的粮草,若是全部加在一起,则足有二十万旦。
华安之所以违抗朝廷的禁令。让商贩向邺城方向贩卖粮草,第一,是为了缓解邺城百姓极度缺粮的紧急状况,让邺城周边的老百姓可以生存下来。第二,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支援魏国政权,让魏国的力量增强一些,从而可以更好的抵御燕国大军的进攻,消耗燕国的实力。第三,通过贩卖粮草,华安又得到了不少的银两,着实发了一笔横财。
当然,除了这三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与河北百姓之间的距离,让河北一带的老百姓,对晋军有一个更好的印象,以利于日后收复河北。
“大哥,此处粮仓已经堆积了十万旦军粮,足够我十万大军四个月的口粮,凭借这些军粮,收复河北是绰绰有余了。”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微微笑了笑,摇头道:“这些军粮还是太少,也许要不了几个月,整个河北一带都会出现天灾,到时候,春耕的庄稼颗粒无收,对粮食的需求会更大。”
王三闻言,心头大为惊诧,连忙问道:“大哥,您怎么知道河北一带会发生天灾,这个你都能算出来?”
华安笑了笑,调侃道:“这几日,我夜观天象,掐指一算便得知了河北一带即将发生天灾之事,所以,我们要尽快囤积更多的军粮,除了野王城,黄河以南的洛阳、荥阳和成皋都要大量囤积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是,大哥,这个我会安排的。”王三半信半疑的应了一声。
其实,华安怎么可能会占卜之术,他只是记得这个时期的历史而已,历史上,在冉闵死后,河北一带发生了可怕的天灾,好多地方连续半年都不曾下过一滴雨,田地里所有的庄稼都干死了,老百姓颗粒无收,在靠近河流等地势低洼之处,也发生了很大的蝗灾,进一步加重了灾情。
由于天灾恰好发生在处斩冉闵之后,当时的燕国主慕容俊便听信一名太守之言,认为是自己斩杀冉闵,得罪了上天,于是,遣使祭祀冉闵,并追谥冉闵为武悼天王。
此时,据斥候回报,冉闵已经与慕容恪的十万主力骑兵,在中山郡厮杀,这与历史上,冉闵战败被擒的地方很接近,而且,从时间上推算,冉闵被擒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所以,华安才会推算出河北一带,即将出现天灾这一事实。
其实,华安很希望冉闵能够躲过这一劫,因为,他很清楚,魏国是北方的燕代两国与大晋之间的缓冲地带,冉闵多存在一日,便可以多消耗燕国的实力,这对大晋是非常有利的,但历史的发展,有时候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冉闵已经与慕容恪的主力大军,在中山郡展开了厮杀,而华安身为晋军将领,自然没有理由率领大军增援冉闵,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要知道,稍微卖一些军粮给魏国,不算什么大事,但若是明目张胆的支持冉闵,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况且,野王城距离中山郡还有数百里,就算华安率军前去,只怕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了,冉闵是生是死,一切只能看天意了。
不过,不论冉闵是胜是败,华安都必须立即做好准备,以在燕军南下之际,迅速出击,抢在燕军之前,占领邺城,收复这个河北的中心,赵、魏两朝的都城。
华安现在最关心的是陈破虏和陈灭胡的两路人马,何时才能抵达野王城,毕竟,此时野王城的十万大军还是太单薄了,至少在面对燕军精锐骑兵的时候,显得单薄了许多。
“王三,潼关增援的兵马,到了什么位置?”华安看向王三,轻声问道。
“大哥,这才几天啊!据昨日传回的消息,他们已经到了弘农城,此刻,应该是到了陕县,估计再过三日可以抵达新安城,最多十天,便可抵达野王城。”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还有十天,应该来得及。”说完看向正北方向。
华安相信,慕容恪就算击败冉闵,也还需要几日的时间,而后,他们还要一路攻击前进,抵达邺城方向,应该会在十日之后,而自己的四万援军一旦抵达,便有了足够的底气抢先占领邺城,若是燕军不挑衅还好,万一燕军发起进攻,十四万大军,足以击退燕军的进攻,从而稳定邺城周边区域,占据河北的半壁江山。
就在华安与麾下的主力大军,正在积极进行战备的时候,一支精锐的魔鬼军团正在策划着一场阴谋。
这支魔鬼军团的首领,便是原石虎的贴身侍卫候霸,候霸与其麾下的龙腾死士是赵国最精锐的力量,虽然赵国已经灭亡了,但候霸与麾下的精锐龙腾死士却生存了下来。
他们平时躲藏在深山之中,在邺城方向曾经搞过一次阴谋,但却被冉闵麾下最精锐的乞活勇士彻底击败,从而在损失部分人马后,狼狈的逃出邺城,并再次进入深山之中躲藏。
在隐居深山的日子里,候霸看着邺城的乞活军和老百姓饿着肚子的惨状,心里感到无比的痛快,并时不时的派遣部分人马下山,将饿的毫无力气的老百姓捉上山,并用残忍的手段烹饪之。
直到最近,他们发现邺城周边不再缺粮,原本携家带口进山寻找食物的老百姓越来越少,而他们的‘食物’自然也越来越少。
候霸对此感到愤怒和不解,便派遣部分人马前去邺城调查,最后发现,原来是坐镇野王城的晋军将领华安,私下里将晋军的军粮卖给邺城的军民,从而缓解了邺城军民的缺粮问题。
一听到是华安这个名字,候霸心中便产生了极大的仇恨,毕竟,华安曾是赵国的劲敌,率军歼灭了大量的赵**队,还曾一箭射中了赵国的天王石虎,让石虎重伤而逃。
候霸是石虎最忠诚的卫士,石虎被华安一箭射中臂膀,并差点丢掉了性命,这一幕候霸永远都忘不了,此刻,又是这个华安,缓解了邺城的缺粮危机,这更加让候霸对华安恨之入骨,并下定决心,要好好的教训一下华安,让华安付出惨重的代价。
此刻,候霸麾下的精锐龙腾死士仅有五百余人,而华安在河内郡却有十万大军,双方兵力相差两百倍,候霸若是率领五百龙腾死士,挑战华安的十万主力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候霸是个阴险的小人,他自然不会正大光明的率领麾下的五百人马与晋军主力决战,而是采取四处偷袭晋军少量人马,甚至,大量斩杀河内郡老百姓的手段,让晋军不得安宁。
候霸策划好一切之后,便率领麾下的五百龙腾死士,悄悄的离开邺城方向,向着河内郡的方向逼来。
正文第六百七十六章贼人行凶
自从华安率领十万晋军进入河内郡以来,对境内的老百姓是秋毫无犯,并且还给予贫苦老百姓力所能及的帮助,因此,甚得民心。
在不长的时间内,河内郡便基本上处于安定的状态,临近的汲郡和上党郡,以及更远的郡县,都有百姓慕名前来归附,尤其是野王城周边,每日都有上千的老百姓聚集至此,很快,就形成了许多新的村落。
这么多的百姓主动前来归附,除了晋军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野王城囤积了海量的粮食,从而可以让他们无饥荒之忧。
见如此多的老百姓,携家带口的前来归附,华安自然非常的高兴,并调拨部分后备军团的将士,帮助老百姓建设简易的房屋,如此一来,进一步取得了民心。
在闲来无事的时候,华安也会率领部分将领和亲兵,前往野王城周边的村落视察一番,以确认前来归附的百姓,是否衣食无忧,是否已经有了遮风挡雨的住处。
“大哥,您看,上次我们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大片空地,如今,这里已经矗立起了上百座房屋,变化真是太快了。”在一处新兴的村落,王三感慨的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是啊!变化太快了,走,我们去别处看看。”说完策马打算离开。
“杀人啦!杀人啦!”就在这时,村落里面传来了恐怖的求救声。而且求救声越来越大,似乎很严重的样子。
华安与麾下的将领闻言,皆是大吃一惊,在如此充满诗意的村落,怎么会发生如此凶事。
很快,华安便看到村落里有众多的百姓,开始向外逃窜,并奔向自己所在的方向,紧接着几十名手持兵器的恶人,便出现在华安的视线之中。这些恶人一边追击。一边砍杀逃跑的无辜百姓,气焰极其嚣张,最让华安诧异的是,这些手持兵器的恶人。居然无视自己和麾下将领的存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出屠杀百姓的恶行。
华安与麾下将领所在的位置,距离村口不过二百步的距离,在这么短的距离内。行凶的恶人居然还敢继续追杀百姓,由此,可见他们的嚣张和有恃无恐。
“大哥,这群畜生实在是太嚣张了,居然胆敢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行凶,我去教训他们。”王三大声说道。
“将军,这群土贼如此目中无人,必须即刻剿灭。”诸葛雄同意满腔怒火。
这群恶人如此嚣张和残忍,华安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不过,让华安佩服的是,这些土贼哪儿来的勇气,居然敢在大晋将领的面前行凶,仔细侧首一看,华安发现自己身后仅有七八名将领和十几名亲兵,数量仅有行凶恶人的一半,这也许就是这些行凶之人,可以毫无顾忌的原因吧!
华安眉宇间涌现出一股怒意,抽出腰间佩剑,大声道:“将士们,随本将杀出,灭了这群可恶的贼人。”说完策马迎了上去。
“杀光这群畜生。”华安身后的将领,也大吼着冲了上去。
虽然人数是对方的一半,但华安与众将领皆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十几名亲兵也是百战精锐,因此,对付这些不知出处的残忍贼人,华安与众将都有足够的信心。
正在追杀老百姓的恶人,见华安等晋军将领策马杀了过来,不但没有立即逃窜,反而立即排列城战斗队形,似乎打算要与华安等人决一死战。
对方列阵完毕之后,华安一眼就看出来了,眼前的阵型是军队之中迎敌的阵型,也就是说,这些贼人皆是军中之人,而从他们的长相,可以肯定他们是羯族人,这足以说明,他们皆是赵国的羯族将士。
华安此生最痛恨的便是这群爱吃人肉的畜生,此刻恰好碰见了,怎能轻易放过。
“杀,去死吧!”华安用尽全力,手起剑落,将一名嚣张的贼人斩杀。
身后的部将和亲兵也是全力奋战,与当面的贼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杀,尽管一击之下便斩杀一名敌人,但华安能明显感受到这伙贼人的实力非常的强悍,不是一般的士兵,而是实力强悍的赵国精锐。
一阵短暂的厮杀,华安与麾下人马斩杀了半数的贼人,而自身也付出了三名亲兵阵亡,剩余亲兵人人带伤的代价,甚至有一名将领受了伤。
这伙贼人没有料到华安等人的战力居然如此之强,在抛下二十几具同伴的尸体之后,四散而逃。
“穷寇莫追。”见王三和诸葛雄打算继续追击剩余的贼人,华安大声制止了他们。
“大哥,这群贼人这么可恶,留着他们永远都是祸害,他们一定还会出来行凶的。”王三大声说道。
“是啊!将军,这伙畜生必须全部歼灭,以免他们去而复返,再次祸害老百姓。”诸葛雄也坚持继续追击敌人。
华安摇了摇头,正色道:“这伙贼人仅有五十余人,但谁能保证他们就仅仅只有这几十人,或许在别的地方还有他们的同党,若是你们贸然追击,中了贼人的埋伏怎么办,还是分析好敌情之后,再做打算吧!”
“大哥,您是说,这伙贼人还有同伙?”王三连忙问道。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没错,我有这种预感,这伙贼人绝对不止这几十人,一定还有更多的人马。”
华安的预感无疑是非常准确的,这伙强悍残忍的贼人,自然就是候霸麾下的龙腾死士,他们一共有五百余人,如今,已经全部进入河内郡,并分散行凶,以最大程度的造成恐惧的效果。
“大哥,这伙贼人如此残忍,若是还有同伙,那附近村落的老百姓可就危险了,我军必须想办法,尽快将这伙贼人剿灭,以绝后患。”王三轻声说道。
“将军,我军必须立即调拨兵马,剿灭贼人。”诸葛雄大声说道。
华安思索了片刻,点头道:“这伙贼人如此残忍,必须尽快剿灭,我军有十万人马,不愁灭不了这群畜生,走,回城。”说完策马向野王城方向行去。
在华安一行人马准备离开的时候,原先逃散的百姓陆续返回了村落,他们有的伏在亲人的尸体上痛哭,也有的拿起手中的木棍,痛打已经死去的贼人,当然,也有一些百姓拦住华安的马头表示感谢,并乞求保护。
见众多百姓跪在自己的面前,华安的心一下子就软了起来,他看向眼前的众百姓,大声道:“乡亲们,都起来吧!本将是不会放过这伙贼人的,回城之后,本将便会立即调拨大军,剿灭贼人并保护乡亲们的。”说完伸手示意,让众乡亲们起身。
在华安的劝说下,一众老百姓缓缓起身,并再三道谢,而后,带着沉重的心情,向村落之中走去。
华安侧首看着身后的众多百姓尸体,以及这些尸体旁边痛哭的百姓,心里是百感交集,不论在任何时候,受伤的总是这些无辜的老百姓。
“回城,驾。”华安大喝一声,带领几名将领向野王城方向奔去,而几名亲兵则留下来掩埋同伴的尸体,并负责保护村落的老百姓。
华安与麾下的将领,很快就抵达了野王城之中,进城之后,华安首先便下令,调拨两千人马前往刚才的村落,保护当地的老百姓,并负责调查那伙贼人的行踪,而后便直奔中军大帐而去。
华安刚进入大营,一名小校便急匆匆的奔了过来,并抱拳道:“启禀将军,平皋、怀县、州县、武德、山阳等数城都送来急报,请将军过目。”
华安闻言,心头微微一惊,并立即有了一股不详的预感,刚刚经历了一场战斗,如今,各城皆送来急报,这两者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接过急报一看,华安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原来,河内郡的各县城周围都出现了神秘的恶人,这些人见人便杀,并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大哥,出了什么事?”见华安一脸的忧虑,王三连忙问道。
华安将手中的急报交到王三和诸葛雄等几人的手中,并大声道:“这伙恶徒实在是可恨,本将誓要将其全部剿灭。”
王三等部将看完手中的急报,皆抱拳请命,要求率军剿灭这伙可恨的贼寇。
华安犹豫了一下,正色道:“这伙贼寇必须尽快剿灭,但所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