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成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华安的确想到了路上会不太平,所以,才派遣三千人马负责护送,不过,仅仅三千人马又怎么能保证传国玉玺的安全呢?你我二人各率一万大军出战,左右设伏,一定可以打他们几个措手不及。”
“哼,区区三千人马而已,何须如此大动干戈,你我各率五千轻骑,便可顺利的截下传国玉玺。”张遇自信的说道。
周成点了点头,轻声道:“好,那你我二人就各率五千轻骑出战,明日一早便出发,前往雍丘以南的山谷设伏。”
“好,一言为定。”张遇大声说道。
见张遇已经完全同意与自己联手,周成大喜,抱拳道:“张将军留步,我这就回去集结兵马,明日一早,一定准时出发。”
“来人,送送周将军。”张遇也不挽留,示意帐外的小校,送周成离开。
周成高高兴兴的离开了张遇的中军大帐,并策马奔出了许昌城,前往自己的驻地,开始准备兵马。
在周成离开之后,张遇又陷入了沉思,他自然明白传国玉玺所代表的意义,所以爽快的答应了周成,愿意与其一同截下传国玉玺,但传国玉玺只有一个,若是如愿的得到了传国玉玺,他与周成二人,如何能共用一个玉玺、
天上只能有一个太阳,同样,地上也只能有一位君王,一山难容二虎的道理,张遇自然是非常清楚的,他知道,此刻与周成是难得的好兄弟,但在日后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就未必如此了,自古以来,好兄弟反目的例子不胜枚举,当年楚霸王项羽就是因为一时的手软,没有对刘邦痛下杀手,最终导致乌江自刎的下场,如今,周成与自己共谋传国玉玺,与当年刘邦、项羽共谋秦国江山有何分别。
思虑再三之后,张遇心下想出了一条毒计,那便是在共同截下传国玉玺之后,杀了周成灭口。
为此,张遇立即下令,集结许昌城周边的两万兵马,留下五千兵马防守许昌,另外的一万五千兵马全部前往雍丘方向,当然,张遇本人只会率领五千轻骑,并与周成麾下的五千轻骑汇合,而麾下的另外一万大军,则延后半日出发,并最终在雍丘城南山谷,距离张遇五千轻骑的五里处扎营,以随时准备奉命杀出。
就在张遇与周成谋划截下传国玉玺的同时,在定陶城之中,冉闵故将魏统和乐弘也在一起商议截取传国玉玺的事宜。
魏统与乐弘商议一番之后,决定各自率领一万主力大军,向雍丘城方向奔去,他们选择的伏击地点居然与张遇和周成选择的地点相同。
当然,除了这四位冉闵故将之外,羌族首领姚襄,也率领麾下的三万精锐士兵,从昌邑出发了。
不过,姚襄显然比四位冉闵故将要高明,他并没有选择任何的伏击地点,而是,派出大量的探子,前往魏国使团的必经之路上探查,以发现一些细微的线索。
姚襄总有一种预感,他觉得想要夺取传国玉玺的,绝对不会只有他一个,所以,他只需要时刻关注魏国使团前进道路上的动静就可以了,一旦发现在这条道路上有大军异常集结,他便可以调集大军,黄雀在后了。
姚襄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响,不过,在他这只黄雀的背后,还有一只雄鹰在虎视眈眈,那便是蒲洪。
蒲洪派遣了大量的探子,严密监视姚襄军团的一举一动,并让麾下的大军一切如常,以不引起姚襄的怀疑,从而让姚襄放松警惕,放心大胆的前去抢夺传国玉玺。
当然,若是这群螳螂、黄雀和雄鹰,发现自己拼尽全力抢到的传国玉玺是假货,不知道会作何感想,至少,应该会气的发狂吧!
第二日一早,张遇率领五千轻骑,如约的与周成麾下的五千轻骑汇合,并加速向雍丘城以南山谷的方向奔去,与此同时,张遇麾下的一万主力大军,也做好了出征的准备,在傍晚的时候,便会出发前往雍丘以南山谷的附近。
在定陶城之中,魏统与乐弘也已经各自集结了麾下的一万主力大军,并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在午后的时候,魏统与乐弘率领两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雍丘城方向奔去。
在魏统与乐弘率领主力大军,离开定陶城之后,姚襄派出去的斥候,第一时间将这个重要的消息,送回了昌邑大营。
姚襄得知这一消息,立马便猜到,魏统与乐弘一定是前去抢夺传国玉玺了,否则,此二人一定不会率领主力大军离开定陶城。
既然魏统与乐弘已经开始行动,姚襄自然不会干坐着,不过,姚襄始终担心驻守任城的蒲洪,毕竟,蒲洪麾下的兵马实力强悍,一旦蒲洪有所异动,他与麾下的三万精锐大军就危险了。
正文第六百九十七章老奸巨猾
姚襄驻守的昌邑,距离蒲洪驻守的任城不过百余里的路程,因此,姚襄非常惧怕蒲洪麾下的五万精锐大军会对自己不利,为此,早就做了精心的准备,派遣斥候前往任城附近探查,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只要蒲洪麾下的大军出现异常的调动,姚襄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从而做好全面的备战准备。
此刻,根据斥候的汇报,蒲洪麾下各军完全没有异常,这让姚襄着实放心了不少,不过,一旦自己率军离开昌邑,蒲洪会不会突然有所异动,姚襄不敢肯定,为此,仍旧有些忧心忡忡。
“五哥,魏统和乐弘已经出手,我们还等什么?”见姚襄犹豫不决,姚苌大声说道。
姚襄抬头看了一眼姚苌,正色道:“父亲临死之际曾叮嘱我等兄弟,一定要效忠大晋朝廷,而如今我们却要夺取传国玉玺,我这心里着实有些不安啊!”
“五哥,父亲在世的时候,是不了解大晋朝廷的情况,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如今,大晋朝廷被士族把持朝政,殷浩更是视我等为眼中钉,肉中刺,急欲除之而后快,那我们还何必效忠大晋,若是父亲大人在世,得知这种情况,也一定会同意我们这么做的。”姚苌大声说道。
姚襄闻言,点了点头,轻声说道:“你说得对,既然大晋朝廷对我等不仁,那我等也就不必效忠于大晋朝廷,只是。蒲洪驻守任城,其麾下的五万精锐大军甚是厉害,若是在我军离开昌邑之后,蒲洪率军偷袭我军之后,后果将极其严重,强敌在后,我们不得不防啊!”
姚苌闻言,思考了片刻,抱拳道:“五哥不必担忧,比起传国玉玺。昌邑城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况且,在我们得到传国玉玺之后,也不可能在昌邑城立足,不如就让给蒲洪好了。若是为了防止蒲洪偷袭我军主力。只需派遣斥候。时时监视蒲洪各路大军的一举一动即可,无需过分担心。”
“是啊!只需严密监视蒲洪的一举一动即可,也许我的担心太过了。”姚襄淡淡说道。
“五哥。魏统和乐弘已经出发半日,若我军还是无动于衷,只怕这传国玉玺就被别人抢去了,立即下令进军吧!”姚苌大声说道。
姚襄点了点头,轻声道:“让全军秘密准备,今夜子时,全军立即出发,走南部小路,前往陈留郡方向,我相信,魏统和乐弘一定会在陈留郡附近下手的。”
“是,五哥,我这就去让将士们立即准备。”姚苌闻言大喜,连忙大声应道,并随即转身前去准备。
夜半子时之后,在昌邑城的姚襄大营之中,姚襄军团的三万精锐兵马开始秘密的集结,并等候姚襄的命令,只要姚襄一声令下,他们便可立即出发,前往陈留郡方向。
“五哥,全军三万精锐已经集结完毕,可以立即出发了。”在大军集结完毕之后,姚苌走进中军大帐之中,大声说道。
姚襄闻言,点了点头,大步走出中军大帐,并立即跨上战马,大声下令道:“将士们,出发。”说完策马奔向城南的小路,准备悄悄的离开昌邑城,以不引起外人的注意。
在姚襄的率领下,三万羌族精锐大军,沿着通往陈留郡的小路,浩浩荡荡的向陈留郡方向奔去。
姚襄选择在夜半子时悄悄出兵,自然瞒过了一些人的眼睛,但并非可以瞒过所有人的眼睛,就在姚襄率领主力大军离开昌邑大营的时候,埋伏在昌邑大营周边的蒲洪军斥候,已经获悉了这一重要情报。
这些蒲洪军的斥候,自然不敢耽搁,连夜就以最快的速度,将此消息送往了任城,并交给了蒲洪身边的亲兵校尉。
在得到这一重要的消息之后,蒲洪身边的亲兵校尉,本打算立即向蒲洪汇报,但此时蒲洪正在歇息,而且距离天亮仅有一个时辰,为此,他便将这一重要的消息扣下了,并打算在天亮之后,再向蒲洪汇报。
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天亮之后,蒲洪起身刚刚从后帐之中走出,亲兵校尉便进帐,汇报道:“启禀将军,昌邑城方向有重要军情,请将军过目。”说完将手中的信件交到蒲洪的手中。
蒲洪拿过信件,快速的看了一眼,随即咧嘴笑道:“年轻人果然是沉不住气,这么快就动身了,哈哈!”说完高兴的笑了起来。
“父亲,何人动身了。”就在蒲洪大笑的时候,三子蒲健和四子蒲雄走进了中军大帐之中。
“哦,你们来的正好,姚襄这小子终于有动作了。”蒲洪轻声说道,并将手中的信件顺手交给自己的两个儿子。
蒲健首先接过信件,仔细的看了一眼,随即抱拳道:“父亲,姚襄终于有动作了,那我军也该行动了吧!要不然就让姚襄捷足先登了。”
蒲洪笑着摇了摇头,轻声斥道:“你与那姚襄一样,沉不住气啊!昨日晚间,斥候便送来消息,魏统和乐弘率领两万主力大军,在正午的时候离开定陶城,向陈留郡方向奔去,想必是为了抢夺传国玉玺,当时,我就在想,姚襄何时会动身,结果,夜半子时的时候,姚襄就沉不住气了,也跟着率领大军离开了昌邑,想必是要黄雀在后,打魏统和乐弘一个措手不及。”
蒲健有些没听明白,抱拳问道:“父亲,既然姚襄想要黄雀在后,那我军为何不能做黄雀身后的雄鹰,打姚襄一个措手不及呢?”
蒲洪笑了笑,正色道:“你说的没错,我们的确要做黄雀身后的雄鹰,不过,姚襄可不是一般的庸将,既然我军可以在姚襄的大营外安插斥候,姚襄又怎么不会在我军的眼皮子底下安插眼线呢?我军若是贸然调兵,姚襄一定会引起警觉,从而破坏我们的计划。”
蒲健和蒲雄闻言,顿时,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不过,若是一直按兵不动,传国玉玺很有可能被姚襄夺得,一旦姚襄夺得传国玉玺远遁,情况就糟糕了。
“父亲打算何时起兵?”蒲雄轻声问道。
蒲洪思索了片刻,轻声道:“不急,要沉住气,先看看情况再说。”
“父亲就不担心姚襄夺得传国玉玺后,立即远遁吗?”蒲健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蒲洪张嘴一笑,轻声道:“你们大可不必担心,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姚襄他逃不出为父的手掌心。”
见自己的父亲已经胸有成竹,蒲健和蒲雄顿时放心了不少。
在邺城方向,经过连续数日的行军,华安与麾下的七万大军,终于抵达了邺城西门外,并立即开始搭建营帐。
早一步进入邺城的诸葛雄,听闻华安率领主力大军抵达邺城,连忙带领部分将领,奔出邺城西门,迎候华安的到来。
西门外的晋军大营之中,华安与一众部将刚刚下马,正准备进入营帐歇息,诸葛雄便策马奔了进来。
“将军,你们终于来了。”诸葛雄说着翻身下马,走到了华安的面前。
华安抬头,见诸葛雄来了,连忙问道:“怎么样,一切还顺利吗?邺城内部的情况如何?”
“启禀将军,我部大军一切顺利,邺城的情况还算稳定。”诸葛雄如实回道。
华安看向正北方向,轻声问道:“北面有什么消息,燕军骑兵可有异动。”
“将军,燕军十三万主力骑兵,前日攻破了襄国城,全歼魏军五千守军,自此之后,燕军主力便一直屯驻襄国城,并没有任何南下的举动,甚至是小规模的骚扰都没有发生过,着实有些奇怪。”诸葛雄正色说道。
华安闻言,顿感意外,燕军骑兵来势汹汹,而且兵力极为充足,为何会突然停止南下,是战略调整,正在预备更大规模的进攻,还是慑于自己麾下的主力大军,害怕了,从此,放弃继续南下的企图。
“大哥,会不会是因为我军突然增援邺城的缘故,燕军害怕了,所以,不敢继续南下。”王三轻声猜测道。
“若是燕军害怕了,我军岂不白跑了一趟。”陈破虏顿时显得有些失望。
“将军,若是燕军一直不肯南下,我军可北上进攻襄国。”陈灭胡大声说道。
华安闻言,摇了摇头,正色道:“你们莫要轻敌,燕国君臣,本将在十余年前,便与他们认识了,对他们的性格也算有所了解,据本将所知,他们可不是那种胆小怕事的庸人啊!此时突然按兵不动,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说完看向王三。
王三点了点头,轻声道:“大哥说的是,十余年前的辽东之行,我们的确见识了燕国君臣的实力,他们的确不是易与之辈,我军不应该轻敌。”
见华安与王三皆是全力的夸赞燕国君臣的实力,众将皆是有些不信,毕竟,他们没有亲眼见识过燕国君臣的实力,自然不会相信燕国君臣有过人的实力。
正文第六百九十八章分兵临水城
华安一时之间,无法判断燕军的企图,不过,不论燕军有何企图,他都不会惧怕和示弱,阻止燕军南下攻占邺城,是华安的底线。
“将军,魏国大将蒋干前来求见。”就在华安与麾下诸将刚刚进入中军大帐的时候,传来了魏国大将蒋干前来拜访的消息。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快快有请。”
“是,将军。”亲兵小校闻令,转身离开中军大帐。
很快,魏国大将蒋干一身戎装的进入了华安的中军大帐,并抱拳拜道:“末将蒋干,拜见华将军。”
华安连忙起身,上前扶起蒋干,热情道:“蒋将军客气了,快请上座。”说完轻轻伸手,示意蒋干坐在上首的位置。
“谢将军。”蒋干谢了一句,并坐在了中军大帐上首的位置。
在蒋干坐下后,华安也返回尊位,坐了下来。
蒋干刚刚坐下,便侧身抱拳道:“此次华将军亲自率领主力大军增援邺城,我魏国君臣子民皆感激不尽,蒋干在这里,就代大魏国的全体子民多谢华将军了。”说完颔首向华安行了一礼。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蒋将军客气了,既然魏国献出传国玉玺,向我大晋朝廷称臣,那你我就是一家人了,燕国无故攻打魏国,本将岂能坐视不理。”
华安这么说,既显示自己增援邺城的必然性,又借机提醒蒋干。大魏国已经是大晋朝廷的一部分了,邺城已经是大晋朝廷的城池,大魏国的子民,也都是大晋朝廷的子民。
蒋干闻言,自然明白华安的意思,不过,此时的大魏国,早已不是冉闵刚刚建国时的强大魏国,而是一个已经被战争托的残破不堪的魏国,尚不能抵挡燕国的入侵。就更不能与大晋朝廷分庭抗礼了。
“华将军说的是。你我都是一家人,眼下,燕国十余万主力骑兵屯兵襄国,随时有南下邺城的可能。只要华将军与我蒋干联手。一定可以确保邺城的安危。”蒋干大声说道。
从蒋干的话语里。华安听出了一丝担忧的味道,蒋干是害怕燕军主力骑兵随时南下邺城,所以。想让华安与麾下的主力大军,全部屯集邺城周边,以与魏国主力军团合二为一,抵挡燕军可能的入侵。
华安自然也有这样的打算,顿了顿,笑道:“蒋将军说得对,你我二人合力,一定可以阻挡燕军主力骑兵的南进,守住邺城。”
蒋干闻言,自然大为满意,不过,邺城的面积着实有限,让华安麾下的主力大军尽数进入邺城是不现实的,而让这么多的晋军援兵长期露宿野外,蒋干也觉得有些不妥,毕竟,一旦遇到恶劣的天气,驻扎在野外的将士,很有可能会染上疾病,从而影响大军的战斗了。
而在邺城以北二十里处的临水城,是个不错的驻军之地,此刻,这座城池有五百名魏军将士驻守,城内的百姓也逃散了大半,可谓是一座空城,在临城之中驻扎数万主力大军,是毫无问题的。
“华将军,邺城百姓众多,主力大军只怕驻扎不下,然而让将士们露宿野外,末将心里甚为不安,在邺城以北二十里,有一座临水城,此城是距离邺城最近的城池,若大晋主力可以驻扎在临水城,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知将军意下如何?”蒋干说着看向华安。
临水城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驻扎之地,不过,华安从蒋干的安排中,也看出了一丝让他不安的成分,临水城虽然适合驻扎大军,但却在邺城的正北方向,可谓是邺城正北的门户,若燕军主力南下进攻邺城,临水城必将首当其冲,而华安麾下主力大军,若是驻扎在临水城,就成了燕军骑兵首先要打击的目标,而驻扎在邺城的魏国大军,却可以很好的保存实力,甚至,在自己与燕军主力骑兵两败俱伤的时候,魏国大军很有可能会断了自己的后路,从而造成致命的后果。
当然,华安相信魏国大军,一般不会轻易的倒戈,但有一句话叫世事难料,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要考虑到所有的可能,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临水城的确是个好地方,很适合大军驻扎,不过,本将麾下的大军对临水城周边的情况不是很熟悉,若与魏国兵马一同驻扎临水城,就最好不过了。”华安正色说道。
华安这么说的目的,便是让蒋干从邺城分出部分兵马前往临水城驻扎,以腾出邺城的部分地方,让自己麾下的部分人马进驻邺城,同时,在燕国主力骑兵南下的时候,这部分魏国大军,也可以与自己麾下的主力人马,分担燕军的压力,从而减少自己麾下大军的伤亡,同时,分散魏军主力兵马,也有利于华安将魏军彻底的控制住,从而逐步蚕食消化,最终实现吞并魏军兵马的目的。
见华安有如此要求,蒋干眉头蹙成了一个大疙瘩,他自然明白一旦如此分兵,就意味着大魏国将被晋军彻底的控制住,从而完全失去自我,真正的成为大晋朝廷的一部分。
但此刻,燕军主力骑兵已经攻占襄国,距离邺城不过两百里的路程,骑兵急行军两日便可抵达,若是晋军一怒之下撤出了邺城周边,燕军骑兵长驱直入就麻烦了,在蒋干心中,大魏国就算被大晋朝廷吞并,也比被燕国这样的异族吞并要好得多,为此,只有选择答应华安的要求。
“末将派遣两万步兵,随大晋主力一同前往临水城驻扎,华将军以为如何?”蒋干无奈的说道。
华安闻言大喜,正色道:“如此甚好,本将会派遣六万大军前往临水城驻扎的,这样一来,你我两军的兵马,便有八万在临水城之中,足以阻挡燕军主力骑兵的南下,以确保邺城的安全了。”
此次北进,华安共调动了十一万人马,其中,邓羌的三万主力骑兵,驻扎在邺城西部的林虑城,以确保邺城的侧翼,另外八万人马已经全部抵达邺城,华安派遣六万前往临水城,那么,剩下的大军就只剩下两万了。
但华安要留下的两万人马,却是麾下最精锐的亲卫军和无当飞军,这两万人马驻扎在邺城,足以震慑魏国的三万人马,从而让魏国朝廷不敢有非分之想,另外,前往临水城的六万大军,也有陈破虏和陈灭胡的两万主力骑兵,另外四万则是战力不强的后备军团,但有数量的优势和城池的依托,守住临水城是毫无问题的,况且,一旦燕军骑兵南下进攻临水城,华安会率领亲卫军、无当飞军以及魏国的几万兵马,增援临水城,并让左翼的邓羌率领三万主力人马,从侧翼杀出,给燕军主力以致命的打击。
华安的十一万主力大军,与魏国集结的五万大军,合在一起有十六万之众,对抗燕军主力骑兵南下,还是有很大把握的。
在与华安商议一些驻军邺城的细节之后,蒋干离开华安的中军大帐,返回了邺城之中,准备调拨两万步兵,与晋军六万大军,一同前往临水城驻扎。
经过一日的准备,华安麾下的六万大军,与魏国的两万大军已经完全准备就绪,并分别在邺城的西门和北门处集结完毕。
在蒋干的命令下,北门处集结的魏国两万步兵率先出发,向临水城方向行去,而在西门方向,华安正在检阅即将出发的队伍。
“大哥,六万大军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出发了。”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策马行至陈破虏和陈灭胡的面前,看着二人,正色道:“二位将军,临水城是邺城正北的门户,你们驻守临水城,便肩负着保卫邺城北大门的重任,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一定要出色的完成任务。”
“将军放心,我军有六万人马,再加上魏军的两万人马,守住一个小小的临水城,绝对没有问题。”陈破虏大声保证道。
“将军,我们一定守好临水城,临水城交给我们兄弟,您就放心吧!”陈灭胡同样大声表达决心。
见陈破虏和陈灭胡皆是充满信心,华安很是满意,不过,燕军主力骑兵甚是骁勇,华安心里还是很担心,为此,再次叮嘱道:“本将相信二位将军的实力,一定可以很好的守住临水城,不过,燕军骑兵极为骁勇,你们一定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