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4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部下离开大殿之后,燕王慕容俊在大殿之中踱起了步子,面对眼下的艰难局势,慕容俊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坚持多久,毕竟,若是晋军主力一直赖在治水南岸不走,以燕国目前的国力是耗不了几年的,而一旦治水防线被攻破,蓟城势必会被晋军占领,如此,大燕国就必须返回辽东以北的苦寒之地,从而完全失去争霸中原的机会了。
在治水南岸的高台之上,晋军主将华安蹙起了眉头,看着自己麾下的主力大军无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华安的心情自然不会很好,虽然,这种情况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了。
此刻,华安唯一能够寄予希望的,便是潜伏在蓟城之中的少量细作,他们将在主力大军发起进攻之后,负责在城内散播谣言,从而让蓟城的老百姓产生恐慌的情绪,甚至,因为恐慌而逃离蓟城,如此,华安发起大规模佯攻的目的,便算是达到了。
“报,王上,斥候刚刚传回消息,蓟城的东门和北门已经大开,城内的数万老百姓蜂拥奔出城池,向东部和北部逃去。”就在这时,北岸的斥候传来了好消息。
华安闻言大喜,大声道:“好,真是太好了,燕国数万百姓逃离蓟城,对我军是大大的有利啊!”说完满脸的兴奋。
虽然逃离蓟城的数万燕国百姓之中,成军人口并不多,但老百姓在蓟城可以为前方的大军提供各种后勤保障,可以说数万燕国百姓,就是数万后勤士兵,如今,士兵大量逃离,对燕国大军来说,绝对是不小的损失,甚至,会因为某些有技术百姓的逃离,而让蓟城的某个行业陷入停顿,进而导致整个城池功能的瘫痪。
“王上,王上,朝廷派遣使臣前来宣旨。”就在华安得意不已的时候,朝廷派遣的使臣抵达了晋军大营。
华安闻言,心头微微怔了一下,上一次朝廷派遣使臣,宣读的便是让他与燕国大军议和,并以易水为界确立边界的事情,当然,华安并没有听从,这一次,朝廷再次派遣使臣前来宣旨,除了撤军还能是什么事情呢?
带着疑惑的心情,华安前往中军大帐外接受了圣旨,并得知了朝廷的旨意。
原来朝廷仍旧是下旨,让华安撤军南归,不过,对于华安上一次的抗命不遵,朝廷方面并没有进行指责,而是对华安攻破易水防线,大破燕国大军,大大的赏赐了一番,并要求华安以朝廷为重,撤军南归,莫要与燕国争夺一城一地的得失。
华安接下圣旨之后,使臣又将会稽王司马昱的亲笔信交给了华安,并督促华安尽快撤军南归。
正文第八百二十四章准备议和
华安接过司马昱的亲笔信,送走朝廷使臣之后,便走进中军大帐,仔细的阅览司马昱送来的亲笔信件。
通过司马昱信中的描述,华安对江南的局势,顿时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得知江南诸州,除了扬州之外,剩下的数州皆在桓温的控制之下,如今,殷浩讨伐叛逆屡屡失败,桓温便以劳师无功,资敌等罪名,要求朝廷罢免殷浩,如此一来,扬州也将被桓温控制,进而整个大晋朝廷都将被桓温所控制。
一旦桓温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损失最大的一定是华安,毕竟,桓温一旦控制朝廷,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削弱华安的势力,并派遣其麾下的爪牙抢占北方的土地,若华安反抗,便是抗旨不遵,况且,北方的燕代两国还没有完全平定,万一,华安与桓温闹翻了,大晋将陷入内战,如此,燕代两国便会有了喘息的机会,后果将极其的严重。
桓温军团的两万兵马沿着江水东进占据石城,更是让华安预感到桓温的狼子野心,石城隶属扬州,桓温军团的兵马占据扬州的城池,便足以表明,桓温已经开始染指扬州,并试探朝廷的态度,一旦朝廷没有防治措施,他便可以派遣更多的人马前往石城,甚至,继续派遣少量人马,向建康城方向进逼,从而逐步控制整个扬州,控制大晋朝廷。
朝廷方向发生如此危机,华安预感到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能再与燕国大军无休止的耗下去了,毕竟,一旦殷浩倒台,桓温全面控制大晋朝廷,华安的处境将变得奇迹糟糕。
尽管华安很不喜欢殷浩这个人,但为了制衡桓温的影响力,又不得不帮助殷浩。
在治水北岸,经过一阵厮杀之后,晋军主力败退了回来,并返回了治水南岸。
当然。这次进攻完全就是佯攻。并且损失情况全都在华安等晋军将领的预料之中,为此,也算不得多大的失败。
“王上,我军主力已经全部返回治水南岸。”王三走入中军大帐。向华安汇报前方的情况。
此时。华安更关心的是朝廷的情况。为此,对治水方向的事情,显得有些漠不关心。并轻轻的应了一声。
见中军大帐的案子上摆放着圣旨,王三一怔,轻声道:“王上,朝廷又下旨了。”说完惊讶的看向圣旨。
华安点了点头,将司马昱的亲笔信交给王三,轻声道:“这是会稽王的亲笔信,如今,南王大军已经凯旋而归,并占据江州,进逼扬州,大有一举吞并扬州之企图,本王不得不立即采取措施啊!”说完蹙眉思索了起来。
王三粗略的看了司马昱的亲笔信,并问道:“南王逼迫朝廷,王上打算如何应对?”
华安想了片刻,无奈道:“只怕我军主力不能再与燕国主力无休止的对峙了,当放弃攻打蓟城,立即率军返回黄河以南,如此,便可以对桓温有所震慑。”
“王上,我军沿治水准备了这么久,难道就这么放弃了吗?”显然,王三有些不愿意放弃。
华安正色道:“蓟城是大晋的国土,是早晚都要收回的,不过,眼下最棘手的是朝廷方向的问题,收复蓟城可暂缓数年。”
“既然王上已经下定决心,末将也就不说什么了,不过,我军贸然后撤,燕国大军很有可能会全力追击,我军必须要做好防备。”王三说道。
华安点头道:“放心吧!本王不会让燕国大军有机会重创我军主力的,不过,本王倒是担心朝廷方向顶不住桓温的压力,罢免了殷浩,如此,只怕在我军南归之前,朝廷就已经被桓温控制了,如此,就糟糕了。”
显然,华安并不相信殷浩会很快取得一场有说服力的胜利,尽管司马昱的信件之中说出了殷浩以十倍兵力进攻李贲的事情,但华安认为胜负仍然难以确定。
“王上,李贲麾下不过五千人马,仅凭王五和王六麾下的两万大军,便已经占据了不小的优势,殷浩又亲自领兵三万进逼兰陵,如此便有了五万大军的实力,岂能败于李贲麾下的五千人马。”王三大声说道,显然,他比较信任王五和王六,并认为仅凭他们二人的两万大军,便足以击败李贲麾下的五千人马。
华安笑了笑,正色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将不在勇而在于谋,李贲是原魏国大将,是冉闵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且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无数场恶战,统兵能力不是王五和王六所能相比的,殷浩这种只会清谈的雅士,就更不能与李贲相比了,而且,李贲麾下的将士,皆是魏国骁勇善战的乞活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要强于扬州军团,所以,殷浩纵使统领十倍的兵力,也未必可以大胜李贲。
王三闻言,轻轻点了点头,认可了华安的看法,顿了顿,轻声道:“王上,既然朝廷方向的形势如此险恶,我军何时动身返回黄河以南。”
华安蹙了蹙眉,轻声道:“关于何时动身返回黄河以南,本王也正在斟酌,毕竟,我军主力南归之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如今,我军主力已经占领治水南部的大片土地,就算要率领主力大军撤回,但我军已经收复的大片土地,不能归还给燕国,所以必须留下一支足以震慑燕国大军的兵马。”
“王上说的是,不过,治水北岸不远处便是燕国的都城蓟城,若是我军留下一支兵马在治水南岸与燕国主力对峙,只怕很难支撑啊!”王三说道。
华安点头道:“是啊!我军主力南下,留在河北的兵马最多只能有十余万,这些兵马在治水南岸与燕国大军对峙,的确难以占到便宜,所以,必须向后略作撤退,让出一部分土地,如此,我军的偏师才能在河北立足。”
“王上,不如就按照朝廷先前的旨意,以易水为界与燕国大军隔水对峙。”王三轻声建议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我军略微向后撤退,看似是对燕国的巨大让步,实则是争取主动,待日后有机会,再收复整个幽州和平州。”
“王上圣明,不如现在就派遣心腹前往对岸,商定以易水为界,两军停战议和。”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如此甚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是,王上,末将一定会办好的。”王三应了一声,并立即前去进行准备。
王三走后,华安经过一番思索,决定让谢艾统领十余万人马留在河北,与燕国大军对峙,并让王猛尽快返回关中,以稳定秦州、雍州和梁州的局势。
在兵力的调配上,华安考虑了各个方向所面临的压力,决定让王猛麾下的八万关中骑兵,留下六万调拨谢艾麾下,而王猛则亲率两万骑兵返回关中。
如此一来,谢艾麾下的兵马除了杨安的两万战车兵,张蚝的两万骑兵,以及两万后备兵力之外,又多了六万关中骑兵,实力大大增强,十二万兵马的实力,足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卫河北之地不受燕军的威胁。
除此之外,并州方向赵武的两万步兵,以及数万后备军团,也全都受谢艾节制,固守常山郡的苏亥麾下的几万兵马,也被调拨到谢艾的麾下。
为了进一步增强谢艾军团的实力,华安让主力大军的三万后备军团,也全部划拨到谢艾麾下,如此,谢艾可以调动的兵马已经高达二十余万,其中,在冀州方向有十八万人马,主要负责对抗燕国大军,并州方向有五万余人马,主要负责对抗代国的残余势力。
除了这些兵马之外,华安亲自统领的兵马便只剩六万骑兵、四万步兵、以及四万战车兵,共计十四万主力兵马,不过,这些兵马足以震慑桓温军团,况且,在黄河两岸,还有近十万的后备留守军团,算上这些兵马,华安的主力大军在返回黄河以南之后,仍有二十余万的兵马。
在王猛、谢艾等将领陆续返回中军大帐之后,华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诸位将领,众将听了皆认为可行,并全力支持华安的想法。
见诸将全部支持自己,华安便正式下令,让各军将领按照要求前去准备,其中,除了王猛立即率领两万骑兵返回关中之外,剩下的大军暂且按兵不动,并等候燕国方面的答复。
在蓟城方向,自从晋军主力逼近治水南岸,燕王慕容俊便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都城危在旦夕,作为一国之君,慕容俊内心的焦虑是可以想象的。
为了应对危机,慕容俊每日都会在王宫的大殿,与燕国的众大臣商议各种应对晋军进攻的对策,并寻找最好的策略。
“王上,晋军派人传递消息,要与我大燕议和。”就在慕容俊与麾下大臣商议事情的时候,一名小校大步奔了进来。
正文第八百二十五章罢兵言和
慕容俊与麾下大臣听说晋军要求议和,皆大吃了一惊,毕竟,此时晋军不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在士气上,都处于优势。
晋军在处于优势的情况下,突然要求议和,这让慕容俊和麾下的大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他们皆认为,晋军做出如此行为,绝对是有原因的,但具体是何种原因,他们一时之间也弄不明白。
“王上,晋军突然要求议和,这里面似乎有名堂啊!”一名燕国大臣,疑惑的说道。
“王上,如今,晋军主力已经抵达治水南岸,难道他们是要以治水为界,与我大燕国罢兵休战。”又一名燕军大臣说道。
慕容俊闻言,低头思考了片刻,正色道:“不论晋军是何阴谋,既然他们提出要议和,我大燕国也不好拒绝,不如,各位大人先于晋军使者谈一谈,本王暂且回寝宫歇息了。”说完大步离开正殿。
此时,慕容俊并没有真的返回寝宫,而是躲在了正殿的屏风后面,而他之所以不直接面见晋军使者,为的便是摆出一副毫无在乎和谈的强硬姿态,让晋军使者明白,大燕国不是好欺负的。
很快,在燕国众大臣的授意下,晋军使者进入了燕国的大殿,并提出了和谈的条件。
当燕国众大臣得知晋军的要求是以易水为界双方各自罢兵之时,皆大吃了一惊,屏风后面的慕容俊也是大吃了一惊。
不过,很快。慕容俊便意识到,晋军很有可能是遇到什么难处了,否则,绝对不会这么大发善心的主动后撤数百公里,将幽州南部的大片土地放弃,但同时也不排除晋军是在诱敌深入,毕竟,治水防线背靠蓟城,非常的难打,若是将燕国大军吸引到易水附近。则非常便于歼灭。
与慕容俊的想法一致。大殿内的众燕国大臣,也全都觉得晋军的企图非常值得怀疑,并蹙眉讨论了起来。
由于慕容俊不在大殿,众燕国大臣不敢做主。于是便让晋军使者先行返回。并准备与慕容俊仔细的商议一番之后。再做出应对之策。
晋军使者刚刚离开,慕容俊便从屏风之后走了出来,并大声说道:“晋军要以易水为界。与我大燕国罢兵休战,本王怎么想都觉得蹊跷啊!各位爱卿觉得呢?”说完看向众大臣。
“王上,微臣也觉得蹊跷,不过,不论如何,既然晋军提出我大燕国可以接受的要求,我大燕当先答应再说。”一名燕国大臣说道。
“是啊!王上,如今形势对我大燕国极为不利,既然晋军主动言和,我大燕国便应该答应,况且,以易水为界,晋军并未欺我。”另一名燕国大臣说道。
慕容俊想了一下,轻声道:“具体该如何答复,本王还要仔细斟酌一番,还有,晋军究竟是何企图,也要尽快查清。”
众大臣闻言,皆认可的点了点头,并决定按照慕容俊的要求,详查晋军急着退兵的主要原因。
在治水北岸的慕容恪大营,主将慕容恪正在中军大帐之中研究对岸的军情,一名心腹小校,便立即奔入大帐,并汇报道:“启禀将军,晋军大将王猛,亲率两万骑兵向正西方向奔去,意图不明。”
慕容恪闻言一惊,随即看向眼前的地图,并根据地图仔细的分析了起来。
“四哥,王猛突然率领两万骑兵向正西方向行进,究竟是何企图,难道是要绕到我军的背后?”慕容霸也感到非常吃惊,并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慕容恪连忙看向治水的上游方向,思索了片刻,摇头道:“不会,上游并不利于骑兵机动,王猛的两万人马若是从上游孤军深入,很容易就会被我军切断补给,况且,仅仅两万骑兵,就算抵达我军背后,对我军的威胁也是非常小的,这一点完全就不必担心。”
“既然王猛的两万人马不能对我军构成威胁,那又是为了什么呢?”慕容霸感到非常的奇怪。
慕容恪摇了摇头,轻声道:“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晋军突然要与我大燕国议和,这岂不是更奇怪吗?我觉得,这两者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说完蹙起了眉头。
慕容霸认可的点了点头,显然,他也这么认为。
在治水南岸的晋军大营,华安正在等待慕容俊的答复,以便得到燕国的承诺之后,立即拔营南下。
不过,华安派遣的使者并没有见到慕容俊,为此,自然也就没有得到慕容俊的答复,这让华安颇为不爽,慕容俊避而不见,显然是在摆架子,以显示燕国的强硬姿态。
“王上,慕容俊避而不见是什么意思,难道我军退回易水南岸的诚意还不够吗?”王三愤怒的说道。
华安想了一下,轻声道:“这也不能全怪慕容俊,是我们提出议和太突然了,慕容俊搞不清我军的真实企图,为此,有些不知所措罢了。”说完微微笑了笑。
王三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王上,如今朝廷方向的局势日益危急,若是慕容俊一直不答复,我军南下之行岂不要耽误了。”说完蹙起了眉头。
华安笑了笑,摆手道:“不用管慕容俊了,让将士们立即收拾行装,明日午后便拔营南下,记住,让步兵、辎重和战车兵先行,骑兵殿后,以防燕国大军发起追击。”
“是,王上,末将知道该怎么做了。”王三大声应了一句。
随后,治水南岸的晋军主力,开始陆续收拾行装,做出了撤离的姿态。
晋军主力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收拾行装的姿态,自然很容易的就被燕军斥候发现了,并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燕军主将慕容恪。
慕容恪得知这一消息,自然是大吃一惊,并觉得晋军的行动很值得怀疑,虽然,他早就得知大晋朝廷再次派遣使者进入晋军大营传旨,但此前,华安已经抗命一次了,以华安所掌握的实力,就算再抗命一次,也是未尝不可的,毕竟,朝廷早就治不了他了。
“四哥,晋军主力在收拾行装,看样子是要撤离啊!”慕容霸蹙眉说道,显然,他对晋军的行动很不理解。
慕容恪点了点头,轻声道:“也许是建康城方向出事了,否则,华安不会这么着急的撤军南归。”
“四哥,若是如此,我军是否可以在晋军撤退的时候发起追击,以重创晋国大军。”慕容霸正色说道。
慕容恪轻声道:“不可,敌强我弱,华安就算率军南归,也势必会有殿军,我军追击不会取得多大的战果,还是静观其变为好。”
显然,慕容恪知道燕军的实力已经处于弱势,若是渡过治水,向晋军发起进攻,根本不会占到便宜,况且,万一晋军撤退有诈,情况就异常糟糕了。
“报,将军,斥候刚刚传回消息,晋军大将王猛率领麾下的两万骑兵,已经进入通往并州的大路。”就在这时,斥候传回了王猛军团已经远离的消息。
慕容恪与慕容霸闻言,皆是一惊,如此,便足以证明,王猛军团并没有偷袭燕军后背的企图,而华安在这个时候将王猛和两万骑兵调离治水南岸,便足以证明,华安军团是真的要撤离了。
“王猛领兵前往并州,只怕是为了从并州进入关中,毕竟,秦、雍、凉三州对华安来说非常的重要,必须有大将负责镇守。”慕容恪轻声分析道。
“四哥,照这么说,晋军是真的要撤离了,如此一来,我军便可有喘息之机了。”慕容霸轻声说道。
自从晋军进攻鲁口以来,燕国大军便持续作战,一点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如今,随着晋军的撤退,燕国将可以大大的松一口气了。
慕容恪点头道:“是啊!我军终于可以大大的松一口气了,不过,晋军对我大燕国的威胁始终存在,我军仍要加紧训练,以防备晋军的下一次进攻。”
“恩,四哥说的是。”慕容霸认可的应了一声。
随后,慕容恪便与慕容霸一同商议,在晋军撤离幽州之后,派遣多少大军占据幽州南部的几十座城池,在易水北岸布置多少人马等事宜,并派遣心腹将校,将确认晋军真心撤离的消息送往燕王宫,让慕容俊得知。
慕容俊与麾下大臣得知晋军是真的要撤离,顿时皆大大的松了口气,并聚在一起商议如何收复幽州南部的城池,甚至,有大臣建议派遣大军追击晋国大军,以重创晋军,不过,慕容俊此时手中的实力不够硬,为此决定不冒这个险,并立即派遣使者前往治水南岸,表示接受议和的条件,以易水为界,罢兵停战。
傍晚时分,华安在中军大帐刚刚用完晚餐,慕容俊派遣的使者便抵达了大营,并传达了慕容俊罢兵言和的态度。
见慕容俊答应了条件,华安轻声说道:“各位将军,慕容俊已经答应与我军以易水为界,罢兵言和,明日午后,我军可以安心的出发了。”
正文第八百二十六章兰陵城下
华安麾下的部将,见慕容俊已经答应议和,皆是大为高兴,虽然晋军将士的士气仍旧旺盛,但毕竟连续征战数月,将士们也都有些累了,尤其是燕军的治水防线极其牢固,在进攻受挫的情况下,将士们自然希望可以罢兵休整一段时日。
随后,华安开始分配具体的撤军步骤,众将领返回大营之后,便立即吩咐麾下将士,进行撤军前的积极准备。
第二日午后,华安麾下的主力人马,已经相继做好了撤军的准备,在华安的命令下,辎重兵首先向南撤离,紧接着便是主力步兵,而后便是战车兵,骑兵最后出发。
作为全军的精锐,王三亲自统领的一万亲卫军,最后一批撤离治水南岸。
在亲卫军将士撤离之前,华安与王三二人,策马立在治水的南岸,遥望着北岸的燕国大营,陷入了沉思。
燕国的都城蓟城近在咫尺,而华安与麾下的几十万大军却不能将其攻破,甚至连治水防线都无法突破,这多多少少都让华安有些遗憾,但此刻建康城方向的局势比较棘手,为此,华安必须舍弃攻打蓟城的方案,立即率军返回黄河以南,以应对朝廷方向的局势。
“王上,据斥候回报,燕国大军并无任何异动,似乎并没有追击我军的打算。”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我军兵马众多,慕容恪有自知之明,多半不会贸然追击我军,但凡事都有例外,不论燕国大军是否发起追击,我军都不可以放松警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