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5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算对他们二人投靠自己进行优待了。

当然,既然乌衣营的兵马减少了一半,自然也就不适宜驻守东门了,为此,华安立即调拨自己的心腹兵马镇守东门,如此,顺理成章的便将洛阳城四座城门全都握在了手中。

第二日一早,负责行刑的相关人员便早早的抵达街道,他们足有数千之众,主要负责维持街道的秩序,防止行刑过程中产生混乱。

为了一睹大规模行刑的风采,华安一身便装,在众多护卫的保护下,在街道一处酒楼的三楼坐下,此酒楼已经被华安包下了。

此时,距离行刑还有一个时辰,华安一边品着茶水,一边与身旁的心腹属下谈论北伐燕国的事情。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街道上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很快就将四周全部挤满了。

没过多久,大批的犯人被带了上来,这批犯人足有上千,不过,行刑的场地也足够大,所以,即便是上千人也容得下。

“王上,行刑的时间已经到了。”一名属下轻声提醒道。

华安点了点头,缓缓起身,并走向窗口,向外面看去。

此时,在行刑的高台上,同时跪满了几百人,其中为首之人便是何忠,这人为了与自己作对,居然不惜引诱胡人兵马入宫,实在是死有余辜。

正文第一千零四十六章百姓的恨意

深秋过后,天气渐渐转寒,一阵寒风吹过,便让人有一种瑟瑟发抖的感觉,尤其的阴天的时候,天气阴冷而灰蒙,更易让人产生凄凉的感慨。

此时的洛阳城便是阴天,而且,还刮起了不小的寒风,吹得路人脸颊微痛,而在行刑的场地,气氛变得更加阴冷,大量哭爹喊娘的声音充斥着这里,这是无辜者求生的呐喊。

他们是阴谋者的家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甚至还有几岁的孩童,对于洛阳城皇宫发生的事情,他们完全不知情,也没有丝毫的参与,不过,因为株连的关系,他们必须被处死,不容半点含糊。

面对粗壮的刽子手和寒光闪闪的大刀,有的犯人无奈的低下了头颅,有的犯人闭上眼睛,等着被砍的那一刻,更多的犯人恐惧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吓得瑟瑟发抖起来。

而周围的百姓,大多伸长脖子,好奇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看热闹一般,当然,那些家人被杀的百姓就不一样了,他们恨透了所有的犯人,即便是无辜者也不例外,毕竟,若不是何忠与胡人勾结,石国复也许就不会大开杀戒,他们的亲人也许就不会死去了,所以,何忠等阴谋者全都该死,而他们的家人自然也被迁怒,所以,也是该死。

不过,这些百姓最恨的人却不是何忠,而是亲自屠戮他们亲人的石国复及其麾下人马,毕竟,这些羯胡兵马才是直接杀害他们亲人的刽子手,而且,羯胡政权统治中原几十年,犯下了太多的罪恶,以至于让中原的老百姓全都对羯胡恨之入骨,这一次石国复的屠戮,更是让老百姓心中冷却了十余年的旧恨再一次井喷而出。

这些带着恨意的老百姓全都在等待,等待着石国复与麾下的人马遭受肉刑,而后亲手割下他们身上的肉,吃进肚子里,以表示为亲人报仇雪恨。

“北王狼子野心,意图篡位,他是奸臣,奸臣,大奸臣……”见自己很快就要被处斩,何忠怒吼着喊道。

周围的群众并没有被何忠蛊惑,因为,华安并没有篡位,而何忠却是实实在在的与胡人勾结了,何忠是可恶的罪人,罪人说的话,自然是不能信的。

站在窗前的华安,眼神之中闪过一丝怒意,他恨不得立即更改命令,将何忠与石国复一同割肉处死,以解心头之恨。

负责行刑的监斩官,见何忠胡乱吼叫,连忙将手中的令牌扔下,并大声喊道:“斩。”

随着监斩官手中令牌的落地,第一批百余名犯人背后的木牌被抽下,头颅也被按了下去。

“呜……”求生的**,让众多犯人都哭喊了起来,不过,这丝毫不会引起旁观者的同情,更不会引起刽子手的同情。

随着一道道寒光的落下,百余颗血淋淋的人头滚落在地,血腥之气瞬间弥漫在空气之中,让周围的旁观者都能感受到凛冽的肃杀之气。

区区百余颗人头,与血腥厮杀的战场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站在窗户前的华安,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他知道,对待反对自己的人,就应该心狠手辣,绝对不可以有丝毫的恻隐之心,否则一定会害死自己。

“王上,首阳山方向刚刚传来紧急情报。”

“怎么,首阳山还有残余匪徒。”华安连忙打算属下的话,并紧张的问道。

属下摇了摇头,忙道:“是首阳山附近的老百姓,他们将我军掩埋的五百余具羯胡尸体,从地里挖了出来,并鞭尸泄愤,更有很多百姓支起大锅,烹煮这些尸体,现场惨不忍睹。”

“惨不忍睹。”华安眼神之中闪过厉芒。

属下知道自己用词不当,忙改口道:“大快人心,是大快人心。”

华安微微笑了笑,轻声道:“不用管了,让这些百姓自己闹腾吧!”说完继续看向窗外。

对于老百姓的过激做法,华安并没有觉得不妥,毕竟,这些羯胡兵马屠戮了百姓的亲人,给首阳山附近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若不让这些百姓发泄一下怒火,很难平息他们内心的怒气。

只一转眼的工夫,千余犯人就几乎全被处决了,只剩下最后的石国复和其麾下的被俘人马。

行刑场地摆放着大量的木头柱子,每一根柱子上都绑着一名犯人,同样数量的刽子手,正拿着手中的杀猪刀,冷冷的站在这些羯胡人的面前,眼神之中冒着怒火。

这些刽子手都是天生的杀手,他们的心里完全没有怜悯,杀人对他们来说,既没有快感也没有痛感,毕竟,这就是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内心对杀人早就麻木了。

不过,对于这些羯胡兵马,他们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愤恨,以至于,他们在行刑的时候,就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丝别样的快感,尤其,他们行的是肉刑,是一片片割下犯人的血肉,与痛快的一刀有天壤之别。

当然,他们并不擅长割肉,可能做的不会很好,不过,华安对他们的要求很低,只需要拿着刀子割肉就可以了,至于割的好不好,根本就无关紧要。

割肉的感受自然是极其痛苦的,随着一块块血淋淋的肉被割下,石国复等人全都露出了狰狞的表情。

围观的百姓全都沸腾了,很多人开始争抢被割下的肉,他们要吃下这些被割掉的肉,以表示自己终于为亲人报仇雪恨了。

由于肉刑需要执行整整两个时辰,华安觉得没有必须在这里呆这么久,他见行刑场地并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也就放心了,随即,在亲兵的护卫下,返回了北王宫,并立即召集麾下的心腹之人,开始研究北伐燕国的计划。

没过多久,王猛、诸葛雄、王三,邓羌、杨安等将领,全都进入北王宫大殿之中。

为了一举拿下全部幽州和平州,华安早已派遣大量的斥候和聪士前往幽州和平州,严密侦查那里的地形和军事准备情况,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了幽州和平州的沙盘模型。

此时,华安正站在巨型沙盘模型的前面,仔细的看着幽州和平州的地形和城池,以及燕国各支部队的驻守位置,并陷入了深思之中。

“王上,按照燕国大军目前的实力,仅靠谢艾将军麾下的二十万兵马,是无法战胜燕国的,至少要再调兵二十万北上,才有稳操胜券的把握。”诸葛雄看着沙盘模型,正色说道。

“王上,洛阳城周边的兵马足有五十万,调拨二十万兵马北王,完全可行,末将愿意领兵增援谢艾将军。”邓羌大声说道。

听了部下的意见,华安并没有发表看法,眼下北伐在即,他最担心的还是荆州方向,他在考虑,到底让桓冲领兵多少才合适,十万、五万,还是十五万。

“王上是不是在考虑荆州方向会不稳定。”王猛看向华安,轻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毫不讳言的说道:“没错,此次本王的目标是一举收复幽州和平州,而且,还要派遣大军驻守,所以,为了此战的胜利,本王必须将最精锐的兵马和最善战的将领调往河北,如此,荆州军一旦出现异动,本王岂不被动,所以,本王打算让皇上下旨,让部分荆州军与我军一同北伐燕国,如此,洛阳城的压力就会大减,只是,本王不清楚南王的态度,所以有些担心罢了。”说完看向王猛。

王猛闻言,正色道:“王上不必担心,如今我军主力还没有离开,五十万大军对荆州军已经形成了极大的优势,扬州的兵马,也渐渐开始向王上靠拢,荆州军毫无优势可言,若是他们不遵从皇上的旨意,调拨部分兵马北伐,便是抗命不尊,如此,我们便有足够的理由向荆州发起进攻,届时,扬州和蜀中的兵马会从两翼支援我军,以我军目前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全面解决荆州之患。”

“王将军说的有道理,不过,如此一来,我大晋陷入内战,燕国岂不坐收渔翁之利。”华安担忧的说道。

华安知道,燕国君臣的能力都很强,而且燕国地处东北,民风强悍,且以骑兵为主,万一让其有喘息之机,对自己的威胁会很大。

“王上不必担忧,如今谢艾将军麾下的二十万兵马,已经完全控制冀州,就算燕国兵马趁机南下,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夺取冀州,而不夺取整个河北,燕国紧靠幽州和平州是无法实现崛起目标的,只要我军尽快解决荆州之患,便可以挥师北上,一举灭燕。”王猛自信的说道。

“王上,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就算同时对抗荆州军和燕国,也是卓卓有余的,完全不用太过担心。”诸葛雄正色说道。

华安笑了笑,点头道:“你们说的不错,以我军目前的实力,的确已经可以傲视天下了,但也绝不能因此就妄自尊大,若是同时与荆州军和燕国开战,就算我军能够取胜,也会消耗很大的实力,天下之大,你们以为只有燕国和荆州军吗?所以,本王是打算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慘胜是要不得的。”

“王上说的是,将荆州军逼反的确不是上策,不过,以属下之见,让荆州军分兵十万北上攻打燕国,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就算没有很大的把握,至少我们也应该试一下吧!”王三正色说道。

华安点头道:“没错,至少我们应该试一下,本王明日一早就上奏皇上,让皇上下旨,调拨十万荆州军北伐燕国。”

众心腹属下,皆点头称是,完全赞同华安的意见。

随后,华安下达命令,让邓羌和杨安,立即整顿各自麾下的五万大军,随时准备增援河北,另外,让几名心腹文官,开始清点洛阳城仓库的军粮和军用器械,随时准备供应河北之军需,另外,还派遣了大量细作前往荆州方向,更加严密的监视荆州军的动向,以防荆州军不服号令,有作乱的打算。

待众心腹属下全都前去准备的时候,华安仍旧在观看沙盘,在他的眼里,要不了多久,整个幽州和平州,就全都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不知不觉,天色已近黄昏,华安刚刚舒了一个懒腰,一名心腹亲兵便走了进来。

“王上,行刑已经结束,大部分百姓已经离开,但仍有数千百姓余怒难消,已经将石国复等人肢解,连骨头都敲碎了,现场一片混乱,还好,并没有人员伤亡。”心腹亲兵轻声汇报道。

华安嘴角微微一笑,轻声下令道:“就让这些百姓再发泄一下吧!不过,今夜子时之前,一定要将街道的尸体全部处理干净,一丝血迹都不许留下。”

“是,王上。”亲兵领命退了下去。

亲兵退下之后,华安继续看着眼前的沙盘模型,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幽州和平州一旦被收复,大晋的所有失地就全部收回来了。

但在收复所有失地之后,接下来该干什么呢?是继续拓土开疆,增加大晋的领土,还是巩固已有的成果,大力兴修水利,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另外,皇帝司马聃的身体越来越差了,看样子是活不了几年了,自己应该怎么办,是篡位自立,还是等司马聃死了之后再登基,又或者扶持另一位小皇帝登基。

这些问题全都困扰着华安,让华安寝室难安,不过,逃避不是办法,这些事情已经摆在这里了,必须要勇敢的面对,逃避只会让情况更加的糟糕。

不过,华安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很多问题,他必须征求麾下心腹的意见,看看他们都是什么样的态度。

此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商议这些事情并不是太紧迫,所以,华安并没有立即传唤麾下心腹进宫。

他决定先想好几套计划,然后将其拿出来,让麾下的心腹对其进行讨论,若是麾下心腹全都赞同,自然就可以执行了,不过,若是众心腹属下全都不赞成,华安就要好好的深思了一番了。

正文第一千零四十七章大丰收

秋收之后,洛阳城的粮仓已经爆满,附近各县城的粮仓也没有空余的地方,而众多的百姓,还在排队缴纳粮草,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丰收的大好局面,除了气候风调雨顺之外,兴修水利、不违农时,禁止田地买卖等先进的措施,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百姓获得了丰收,日子过得宽裕了,自然心甘情愿的主动缴粮,这倒省的基层官员下乡催逼了,而过多的粮草无法存放,却着实让负责收粮的官员犯了难,并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华安汇报。

得知中原获得大丰收,连洛阳城的巨型粮仓都存不下了,华安自然非常的高兴,就怕粮食不够多,至于粮仓不够用,再搭建一座就是了,而且,北伐燕国的计划已经拟定,大军出征,正是大量需求粮草的时候,这些多余的粮草完全可以作为军粮,以供应北伐的大军。

当然,大军出征还需要一些时日,而安置多余的粮草却是刻不容缓,于是,,华安立即下令在洛阳北门外五里处,兴建一座大型粮仓,将所有无处存放的粮草存入这里,并派遣三千大军负责守卫。

正要北伐燕国,却遇到中原大丰收,华安的心情自然是非常畅快了,有了如此雄厚的粮草,北伐燕国的胜算就更大了。

此时,华安甚至产生了一举灭掉高句丽、扶余、三韩等小国,然后在平州的北部再建立几个州,以拓土开疆,将大晋的领土向北延伸数千里。

不过,仔细一想,这些小国民风彪悍,且依山傍水,对地形极为熟悉,若要将其全部攻下,对大晋的国力也是极大的损耗,而且,这里的百姓不尊王化,是很难统治的,只怕灭国倒还容易,而让其百姓服从中原王朝不太容易,起义的风起云涌会进一步消耗大晋的国力。

而且,燕国拥兵几十万,能够收复幽州和平州,对国力已经是很大的损耗了,而且,燕国在幽平二州已经统治了多年,民心已经有所归附,在收复幽州和平州之后,若不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而妄起战端,很有可能会遭到战败的下场,所以,趁机收复东北诸小国的想法仅在华安的头脑中想了一下,便立刻否定了。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拓土开疆已经是华安的既定策略,不过,并不能一次性解决,需要逐步进行,一点一滴的将大晋的国土一步步的向四周进行拓展。

在拓展领土的过程中,大量的移民是巩固成果所必须的,而这就要求现有的土地上有足够的人口,以便进行移民。

此时的百姓之中,大多十五岁左右就成亲了,十五年便是一代人,而在没有生育限制的时代,每对夫妻几乎每一到两年就会生下一个孩子,一对夫妻一生拥有十个左右孩子的概率是很大的,也就是说,若是没有夭折存和难产等情况存在的话,十五年的时间,人口就会成倍增加,当然,这些都是理论数值,实际的人口增长肯定远远达不到这么多,因为存在很多夭折、难产等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对人口的增长会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遥想后世的科技发达年代,人均寿命大幅增加,但人口增长一倍也花了足足四十年的时间,而此时自然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不过,若是改善百姓的生存条件,增加粮食产量和大幅提高医疗水平,然后,再提出一些激励措施,华安相信,此时的人口增加速度,很有可能会超过后世,毕竟,激励措施会大大的增加百姓生儿育女的积极性,从而让人口大幅度的增长。

提高粮食产量,自然是要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并开垦更多的田地,而提高全民的医疗水平,则必须要开办医学学堂,让更多的人才掌握医学知识,从而让全天下的老百姓受益。

兴修水利和开垦农田,自然要交给李疏渠等水利专家负责,而大规模的开办医学学堂,则必须交给以皇甫医为首的医学人才负责。

这两件事情其实早就已经在进行了,不过,受到资金和人力的限制,规模和地域还是太小,并没有在全国氛围内推广,而他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并进行一些必要的改良。

虽然,此时北伐燕国才是重中之重,但这些关系到民生的事情,还是不能拖延,要在北伐燕国的同时一并进行。

此时,李疏渠仍在河北兴修水利,而皇甫医则前往长安城,对长安城的医学馆进行定期的视察,为了将自己的更大的计划告诉他们,华安立即下达命令,让二人尽快返回洛阳城。

在洛阳城的皇宫之中,华安将从何忠府邸缴获的大量文件分发给满朝的众大臣,并告诉皇帝司马聃和众大臣,此次与何忠合谋的六大势力已经被歼灭五股,还有一股势力逃走了,而这股势力便是燕国势力。

为此,华安要求起兵攻打燕国,理由除了燕国与何忠密谋之外,还有一条便是要收复本该属于大晋的幽州和平州,恢复大晋原有的国土。

华安的北伐要求刚刚提出,便得到了绝大多数大臣的支持,这些大臣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的亲信,剩下的则全都是一群见风使舵之人,而反对的大臣则寥寥无几,他们反对的理由,无非就是燕国偏居一隅且兵马众多,远征燕国是劳民伤财的行为,会大大损耗大晋的国力,让皇帝三思云云。

皇帝司马聃的身体刚刚恢复一点,便忍着头痛前来上朝,却遇到讨论北伐燕国的大事,他顿时头痛欲裂,根本就不想太让大臣争论下去了,便立即同意了华安的奏请,让华安负责远征燕国。

得到皇帝司马聃的首肯之后,华安再次要求调十万荆州军北上,与自己麾下的兵马一同进攻燕国,以增加获胜的几率。

华安此言一出,大殿之上的众大臣立马就明白了华安的意图是为了削弱燕国的实力,而司马聃却不管这些,立即就同意了,并将所有事情交给华安处置,自己则草草的退朝,并返回寝宫歇息了。

随后,华安便以司马聃的名义,给荆州军大将桓冲下达命令,让其统领十万荆州军北上,与洛阳城兵马汇合之后,一同开往幽州前线。

“北王,仅仅调拨荆州军北上,似乎有些不妥,是不是连扬州军团也一同调拨,如此,我军胜算就更大了。”谢安走到华安的面前,正色说道。

华安闻言,嘴角微微一笑,正色道:“若能得到扬州军团的相助,战胜燕国的希望自然就更大了,不过,扬州军团以水军见长,就让他们走海陆增援辽东吧!五万扬州水军应该足够了。”

“北王说的是,不如立即下旨,让韩勇大都督统领五万水军,走海陆增援辽东,与王午将军的兵马汇合一处,从侧面威胁燕国的都城蓟城。”谢安正色说道。

华安笑道:“好,如此甚好,就这么办,谢刺史可以先给韩将军打声招呼。”

“一定,一定。”谢安连忙应道。

两份圣旨下达之后,华安大大的松了口气,接下来,他只需等候结果即可,兖州军团应该不会抗命不尊,不过,桓冲是否会领命北上,华安还是没有绝对的把握,不过,以华安对桓冲的了解,就算桓温反对,此人也多半会要求领兵北伐燕国,毕竟,这是为国立功和扬名立万的绝佳机会,岂能轻易错过。

随后,华安在亲兵的护卫下,离开洛阳城,前往北门外五里的粮仓进行视察,这是一座刚刚开始建设的粮仓,大量的工匠和士兵正在忙碌着,在一侧,已经有十余个仓廪已经封顶了,从各地运来的粮食正在往仓廪里搬运。

“王上,这里的空地极大,就算建设一万个仓廪也是绰绰有余啊!”一名心腹官员正色说道。

华安笑道:“何止一万,就算建设百万个也足够,不过,中原可没有这么多的余粮啊!以本王看,建几百个仓廪就足够了,还有,这些粮食堆放在这里都是暂时的,北伐在即,这些粮食要全部用作军粮。”

心腹官员闻言,轻声道:“王上,既然北伐在即,何不早一步将这些粮草全部运往河北呢?”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本王正有此意,不过,还是要先清点一下数量,而且,此时这里堆放的粮草太少,还是聚的多一些再运往河北比较妥当。”

心腹官员闻言,认可的点了点头,对华安所说的话表示认可。

随后,华安又前去视察邓羌和杨安的大营,他们麾下各有五万大军,此次北伐燕国,华安就是要让他们二人各自统领五万大军,并与荆州的桓冲麾下十万大军汇合,而后增援河北前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