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安点了点头,下令道:“王三,你待会传令给他们二人,让他们立刻征兵,各自凑足一万大军,一个月后,向西南方向的涪城进发,并在涪城汇合,以等候本将的命令,还有,让他们多派斥候,前往益州方向探查情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立即来报。”
“大哥放心,我记住了。”王三点头应道。
“将军,仅凭两万大军击破叛军,只怕压力很大,汉中人马是否也需提前做好准备。”张育开口建议道。
华安摇了摇头,正色道:“汉中乃是梁州的核心,亦是紧要之处,况且,来年的春耕一定非常繁忙,雷暴和赵武的两万大军留在这里,既可以守卫汉中,同时,也可以帮助农忙的百姓耕种,以尽快发展农业,本将只需率领三千骑兵,快速增援过去即可。”
第四百七十九章密谋起兵
此刻,在张育的分析下,华安对益州危机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做好了初步的应对准备。
一旦叛乱真的发生,铁牛和李奕的两万大军,将作为平叛的主力,立即剑指成都,消灭蜀中叛军,而华安自己也将亲率亲兵营、无当飞军和陈霆新组建的一千梁州军,共三千精锐,快速增援前线。
虽然叛军的规模暂时还未可知,但以华安对益州的了解,在几个月之内,叛军的规模不会超过五万,而且,大部分都是新组建的乌合之众,战斗力肯定不会很高,而铁牛和李奕麾下的兵马,却是常年作战的精锐之师,兵虽少,但实力却肯定高过叛军。
铁牛跟随华安多年,是个极为勇猛和可靠的将领,李奕麾下的蜀中旧军,虽然新归附不久,但华安给予重用,并在其军中安插了眼线,对李奕的情况是了如指掌,并未发现李奕有任何的反叛迹象。
让他们两支部队作为平叛的主力,华安还是比较放心的,况且,华安会亲自率领三千精锐增援过去,平定蜀中的形势,当是轻而易举之事。
此刻,年关临近,在成都原尚书仆射王誓的府邸,正在进行着一场事关蜀中命运的阴谋。
在王誓的密室之中,邓定、王润、隗文等将领,与王誓在一起密谋反叛的具体流程。
邓定首先开口道:“王大人,如今,邓岳的数万大军已经离开一个多月,估计已经回到广州了,现在的成都,只有周抚麾下的一万晋军。和我蜀中的五千降军,这正是我们举义的时候,末将认为,我们当立即准备起事。夺取成都并全歼城内的晋军。”
“邓将军说的对。晋军在益州只有一万人马,这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至于那五千降军,末将会想办法将他们拉拢过来,并让他们在晋军背后插一刀,从而彻底击溃晋军。夺取成都。”隗文开口附和道。
“如此良机岂能错过,大人,我们行动吧!”王润也蠢蠢欲动了。
见三位将军都已经急不可耐了,王誓的一颗心也变得蠢蠢欲动起来,他嘴角挤出一丝笑意,轻声道:“各位将军真是好气壮啊!老夫在想,只要我们控制了成都。而后,便可拥戴范贲为帝,并借助范贲的威望,一鼓作气。迅速控制整个益州,然后,老夫便会写信与赵国结盟,约定赵国精锐之师,出关中两面夹击梁州,只要攻取梁州,整个蜀中便是我等的天下了,最后,我蜀中精锐之师,配合北方强大的赵国,可一举灭晋,江南半壁江山当为我等所有。”
听了王誓的设想,邓定、隗文、王润等人,都显得极为亢奋,并更加的跃跃欲试。
“大人,不如我们现在就起事,我等三人,数日之内便可召集三千勇士,配合城内的五千蜀中旧军,当有很大的希望夺取成都。”隗文迫不及待的说道。
“没错,只要说服五千蜀中旧军投靠我们,便可对晋军发动两面袭击,一战大事可定。”王润接着说道。
“此事的成败全部系于城内的五千蜀中旧军,是否会投靠我等,不过,只要我等给予极大的承诺,相信他们多半会同意投靠我们的,是生是死,不如就赌一把。”邓定自信的说道。
王誓听了三人的回答,内心也是碰碰直跳,不过立即起事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且不说已经投靠晋军的五千蜀中兵马,会不会反戈一击,就算这五千蜀中兵马反戈一击,与自己临时组建的三千人马共同打击晋军,但晋军毕竟有一万之众,胜负并不能完全把握,胜利了自然一切都好,万一吃了败仗,后果便是九族被诛的下场,失败的代价实在是有点太大了,王誓是个稳妥的人,没有足够的把握,他是不愿意走这步险棋的。
“各位将军的迫切心情,老夫也是感同身受,不过,立即起事的风险太大了,我们没有足够的实力,一旦事情有所泄露,晋军先发制人,我等岂不九族尽灭,还是按照原先的计划,积聚实力,周密部署之后再起事为好。”王誓思虑再三,轻声说道。
邓定等人闻言,便明白了王誓的意思,那便是各自返回州郡,招兵买马,而后率领数万大军四面而来,将成都团团包围。从而可以更有把握的夺取成都。
“大人的意思是让我等尽快返回各州郡招兵买马,那我等明日就上表称病,以返回家乡的理由离开成都,尽快前往各郡。”隗文正色说道。
王誓摇了摇头,轻声道:“你们三人同时称病离开,岂不遭人怀疑,还是多找几个借口,一个一个的离开比较合适。”
隗文闻言,点了点头。
邓定思考了片刻,抱拳道:“大人,所谓兵贵神速,我等只需一两个月,便可召集四五万人马,到时候,便可向成都逼近,不如我们约定,两个月后,同时向成都进军,如何?”
隗文和王润听了,都不住的点头,而王誓却蹙起了眉头。
“王大人,两个月的时间,是不是太长了,要不我们可以再快些,一个半月后起兵。”邓定大声说道。
王誓摇了摇头,轻声道:“老夫的意思是,两个月的时间,是不是太急了点,两个月后正是春耕之际,妄动兵戈是有违农时之举,不妥啊!不如,三个月后,待百姓春耕完成后,再起兵好了。”
邓定一听就知道这是书生之见,连忙抱拳道:“大人,我们起兵反晋,一旦事败乃株连九族的大罪,岂能顾忌这些事情,所谓兵贵神速,起兵耽误的越久,我们被发现的几率就越大,这对我们将是大大的不利啊!”
“是啊!大人,起兵宜早不宜迟啊!”王润也跟着附和。
王誓捋了捋胡须,蹙眉道:“各位将军,你们担心的事情,老夫岂能不知,但春耕更是大事,万一由于提前起兵,耽误了农时,秋天便没有收获,蜀中的老百姓便会饿肚子,让老百姓受苦,那我们起兵还有什么意义,你们放心好了,桓温的主力还远在襄阳、武昌一带,邓岳的大军也返回了广州,梁州的北伐军主力更是在汉中之地开垦荒地,做起了农民,只要各位将军小心一点,自然不会很快被发现,就算晋军提前一个月发现,以上诸路晋军对救援成都也是鞭长莫及,我等有数万大军,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说完自信的看向身前的三位将军。
邓定等人听了王誓的分析,也觉得有些道理,毕竟,一旦蜀中因为战事而缺粮,后果将不堪设想。
“既然大人已经思虑周全,那我等便在此约定,三个月后,率领大军向成都进军。”邓定正色说道。
隗文跟着说道:“好,一言为定,三个月后,三路大军合围成都。”
“王大人,一旦我军三路合围成都,还望大人可以在城内多召集内应,以利于我方攻城。”王润抱拳要求道。
王誓点了点头,正色道:“三位将军放心,老夫早已联系了成都的几位大人,到时候,我等府邸的家仆便可组成三五千的人马,与你们大军里应外合,攻破成都问题不大。”
“好,如此,我等就放心了,大人早些歇息,我等告辞了。”邓定抱拳一揖,站起身来。
“大人,告辞。”隗文和王润异口同声的抱拳道。
王誓拱了拱手,向几位将领送行。
在南郑城中,经过连续数日的勘探和规划,皇甫医和皇甫儒等人,终于将医学馆和文学馆的建设方案拿出来了,各种图纸全都摆在了华安的刺史府之中,甚至连他们的祖先皇甫谧的画像和雕像后的效果,都一并呈给了华安,并耐心等候华安的批复。
华安在刺史府的大堂内,看着这些方案,觉得都很不错,而且皇甫医等人在所画图纸的上面,都仔细的标注了各种建筑的名称、功能和用途,并根据梁州并不富裕的现实,将建馆的计划分成了三期,以缓解资金的压力,这一点尤为让华安感动。
华安将皇甫谧的画像和雕像后的效果拿在手中,仔细的对比了一下,发现雕像后的效果明显好于画像,这也难怪,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祖先的形象是高大伟岸的,稍微美化一点也是人之常情。
将雕像后的效果仔细的看了半天,华安发现雕像是一尊站立的年老书生模样,左手拿着一本翻开的书本,右手却放在右肩部的位置,右侧后背则垮了一个医袋,以显示皇甫谧即是知识渊博的读书人,同时又是悬壶济世的神医,并与雕像两侧的医学馆和文学馆遥相呼应,营造了一股特有的文化氛围。
在雕像的底部是一座高达两丈的六边形柱体,六边形的每个边上都雕刻了许多文字,这些文字都是介绍皇甫谧生前的遭遇和励志故事,对后人有很好的教育和激励的作用。
第四百八十章聪士营
见医学馆和文学馆的建设方案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华安自然爽快的同意了,并要求皇甫医等人先休息半个多月,舒舒服服的过个年,正月十六开始准备各种建设所需的物资和工匠,只要土地解冻便立即开始动工建造。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得到华安的首肯,皇甫医等人都无比的高兴,虽然,这样一来,他们就必须一边负责临时馆舍的事物,一边还要前往新建的馆舍视察和指导,会辛苦许多,但这是一项造福万民的伟大事业,因此,皇甫医等人不会觉得辛苦,在年前的这段时间内,皇甫医等人,每日都会前往北门东侧的空地视察,以确定自己先前与工匠师傅商议的建造计划是否有不合理之处,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改正。
在梓潼城和阆中,自从接到了华安的军令,铁牛和李奕便立即派遣斥候前往益州方向打探情报,并同时在当地招收新兵,以补足一万大军的规模,为即将到来的平叛做准备。
在过年的当日,整个南郑城到处张灯结彩,处处呈现着和平与繁荣,由于梁州暂时无战事,老百姓都可以痛痛快快的过个好年了。
在此合家团圆的节日,华安带着王三等人,前往城中四处拜访,其中,最重要的去处,自然就是城中临时的文学馆和医学馆了。
在华安的一再要求下,两处馆舍都没有关门歇业,以便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少数学子有个温馨的过年之处。
在医学馆中,华安在皇甫医的带领下,参观了各种简易的医疗用具,和各种各样的草药,并与部分留在这里的学员弟子一起制作简易的药材,可谓其乐融融。
文学馆起初是收费的。自从年关临近之际,华安允许招收有天赋的布衣子弟,不收学费并给予食宿,为此。吸纳了汉中数十名资质不凡。但家庭贫寒的书生,为了多读一些书。这些书生见文学馆过年并不关门,便留在了这里。
华安亲自前来看望这些书生,让这些贫苦的书生感动不已,并下定决心要努力读书。以不辜负华安的美意。
在整个文学馆中,人数最多的去处,自然就是下辖的聋哑馆了,那里的人数足有五六百人,年纪从五六岁开始,直到三四十岁的都有,这些聋哑之人。许多人都是有家的,但过年之际却没有一个人想回家,因为,在家中并无和他们一样的这些聋哑朋友。而聋哑馆中却有许多,这让他们对聋哑馆有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觉得在这里开心,而且,还能学到可以互相交流的手语。
华安走进聋哑馆,见一大群聋哑之人,正聚在一起准备过年的饭菜,忙得不亦说乎。
“将军,您来了。”见华安等人走了进来,皇甫明连忙打了声招呼。
华安看了看四周,轻声道:“这大过年的,你们父子三人都在馆舍里忙活,都不回家了吗?”
“回将军,我爹说了,今年这里便是我们的家,晚上,族中老少都会过来,在馆**同过年。”皇甫明如实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笑着道:“为了组建医学馆和文学馆,你们皇甫家族呕心沥血,这里的确才是你们真正的家,你们皇甫家族在此团聚过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哈哈!”
“将军过奖了,这都是我们皇甫家应该做的。”皇甫明连忙谦逊了一句。
华安看了看正在准备食物的聋哑之人,轻声道:“他们都还好吧!对馆舍的环境是否适应,手语等各方面都学的怎样了。”
“将军,这些人已经完全适应馆舍的生活了,由于资质不同,手语等方面的学习进度也差距很大,有的都可以用手语正常交谈了,甚至认识了大部分的字,而有的却只是会一点点。”皇甫明如实回道。
“正常人有资质的区别,聋哑人自然也一样,这个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实属正常现象。”华安淡淡说道。
皇甫明蹙了蹙眉,轻声问道:“将军耗费大量资源,白白养活这些聋哑之人,只是为了行善,还是另有打算?”这个疑问已经困扰他许久了,今日,他终于鼓足勇气向华安询问了。
此时,这些聋哑之人,已经在聋哑馆生活了数月,也学习了不少东西,华安觉得是该将自己的打算告诉皇甫明了。
华安看向眼前的皇甫明,轻声道:“除了照顾这些天生有所残疾之人,本将自然另有打算,那便是建立一支特殊的精锐斥候部队,人员全部由聋哑人组成,以利用聋哑人天生的优势,更可靠的获取情报,而不会泄露情报。”说完看向前方的聋哑之人。
“由聋哑人组成的精锐斥候部队,听上去就很厉害,我大哥武功高强,岂不是可以做这支斥候队伍的将军了。”皇甫明兴奋的说道。
“哈哈,那是自然,将军之位非你大哥莫属,皇甫明,你可以为这支队伍的副将,永远陪在你大哥的身旁。”华安笑着说道。
皇甫明听说自己的大哥可以做将军,而自己可以为副将,自然十分的高兴,不过总感觉那里不对,顿了顿,大悟道:“将军,不是说,这支队伍全部由聋哑人组成吗?可我并非聋哑之人,怎么能够……”
华安眼一瞪,大声道:“皇甫明,本将的意思是,这支队伍主要由聋哑人组成,你虽不是聋哑人,但你会手语,可以与他们交流,自然可以加入这支精锐的聋哑斥候部队,还有,盲人馆之中,若是天资聪慧的盲人,可以胜任斥候的任务,也可以加入这支精锐的队伍,本将来者不拒。”
见自己曲解了华安的意思,皇甫明有些别扭,顿了顿,道:“将军,这支精锐的斥候部队,总该有一个威风的名号吧!就像无当飞军,虎豹骑这样的响亮名号。”
华安闻言,蹙了蹙眉,关于这支部队的名号,华安还真的没有想过,一时不由得为难了起来。
“聋哑斥候队最合适这支队伍特点,只是……”华安说出了一个名号,但总觉得不合适。
“将军,这聋哑斥候队的名字,也太难听了。”皇甫明有些失望的说道。
华安微微摇了摇头,看向身后的随从,准备向他们征询意见。
“大哥,千万别问我,我可不会起名字。”王三连忙躲向一边。
“张育,你是有见识的书生,你有什么好名字,适合这支斥候队伍。”华安看向身后的张育,轻声问道。
张育蹙眉思索了一会儿,抱拳道:“将军,聋人为失聪之人,斥候为士兵,不如就叫聪士吧!”说完看向华安。
“聪士,倒是非常符合这支队伍,不过,还不够霸气,聪士营怎么样?”华安大声说道。
皇甫明闻言,大声道:“聪士营,这个名字最好了,我大哥叫皇甫聪,聪士营便是皇甫聪麾下的士兵,也可以这么理解的。”说完兴奋的看着自己的大哥皇甫聪。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好吧!这支队伍,日后就叫聪士营了,皇甫聪便是这支队伍的营主,皇甫明为副营主,至于麾下士兵的数量,就看你们兄弟二人能练出多少合格的聪士了。”
皇甫明闻言大喜,抱拳道:“将军放心,就从这五百聋哑人之中,末将至少可以训练出一百名合格的精锐聪士,不出一年,便可供将军驱使。”
“哈哈!刚刚封个副营主,就自称末将了,对了,你还没问你大哥,是否接受本将的任命呢?”华安大声说道。
皇甫明闻言,立即用手语与自己的大哥皇甫聪交流,皇甫聪见自己一个聋哑人士也可以为国立功,心头不禁万分激动,直接跪在地上,抱拳向华安谢恩,华安连忙上前将其扶起。
“谁说聋哑人不能从军报国,从今日起,聪士营便正式成立。”华安握着皇甫聪的双手,看向身后的王三等人。
“恭喜大哥,不久的将来,又可以有一支精锐之师了。”王三抱拳恭喜了一句,随后,各位随从都相应的恭喜了一句。
在聋哑馆呆了半天,临走之际,华安看向皇甫明,轻声道:“皇甫明,正月十五之后,你便要从这些聋哑人之中,选出最有资质的一百名,组成聪士营,并加倍训练,以尽快让他们可以成为真正的精锐斥候,无声杀手。”
“将军放心,我和大哥一定不会让将军失望的。”皇甫明正色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带领王三等众人,离开聋哑馆,随后,华安又相继拜访了盲人馆,以及城中各位世家大族的府邸,傍晚之后才返回刺史府。
半个月后,正月十五一过,南郑城便忙碌了起来,皇甫医和皇甫儒等人,除了忙于临时馆舍的事物,还有关心新建馆舍的材料准备情况,为了建造馆舍时可以节约时间,他们事先准备了大量的建筑材料,为了雕刻高大的皇甫谧雕像,他们更是雇佣了大量劳力,从山中运来了多块巨大的石头。
第四百八十一章益州要变天
此时距离春耕已经不远了,地面上的积雪开始慢慢融化,负责兴修水利的李疏渠等人,也忙着前往汉中各地,视察年前建造的沟渠,以防出现崩塌等问题,也好在春雨来临的时候,可以正常发挥沟渠的灌溉作用。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在城外的新建梁州军大营,陈霆和众弟子正在加紧训练新招募来的一千新兵,以尽快将这支部队训练成一支所向无敌的精锐部队,此次,华安前往益州平叛,将带上他们这支新组建的部队,因此,陈霆更是要将队伍训练好,以不让华安失望。
在文学馆下辖的聋哑中,皇甫明和皇甫聪开始挑选有资质的聋哑人,以便集中训练,从而练就一支精锐的聪士营,刚刚被封营主不久的他们,心里还是很兴奋的,因此,干劲特别足,挑选的时候,也更加的仔细和认真。
与南郑城一样,远在几百里外的梓潼城和阆中,也正在进行着紧张的准备,自从接到华安的军令,李奕和铁牛便开始招收新兵,并加紧训练,此时,新兵已经具备初步的战力,再过几日,他们便会拔营前往涪城,以虎视成都,密切监视益州方向的一举一动。
又过了半个月,天气开始渐渐转暖,土质也开始解冻,这正是建馆的好时机,皇甫医等人,便抽出宝贵的时间,与工匠师傅们一起,在南郑北门东侧开始建馆,并认真的指导。
又过了一些日子,春雨渐渐来临,各种沟渠都涨满了水,此时,春耕的时节已经来临,汉中的百姓便忙碌了起来。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插秧百姓忙碌的身影,由于土地新增了不少,因此,所有的老百姓都分到了土地。甚至。还有一些多余的土地无人耕种,华安只好临时下令。让雷暴和赵武军团的士兵,轮流前往种植,以不浪费这些田地,同时。也可以获得不少军粮。
在西乡城的牧场里,北伐军的数万头牲畜正膘肥体健,尤其是近万匹战马,已经有数千匹可以使用了,华安将这些可以使用的战马,全部调入南郑,以保证亲兵营、无当飞军和陈霆麾下梁州军的使用。从而可以快速前往涪城,以应对益州即将出现的危局。
而那些膘肥体健的黄牛,则在辎重营的调配下,被送往梁州各地。以缓解春耕的压力,尤其是汉中方向,新增了万顷良田,对耕牛的需求自然是十分巨大的,有了大量的耕牛将大大节约百姓耕地的时间,以及体力的消耗,从而提高耕地的效率。
春耕时节,所有人都在忙碌,华安自然也不例外,虽然不用亲自干活,但华安要统筹安排各种事物,好在有马当、谢思明、张育等人,为华安分担了不少压力,让华安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去。
忙碌的春耕,情况不明的益州形势,都萦绕在华安的心头,让华安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大半的时间,都在刺史府大堂和郊外度过。
“将军,将军。”华安正在大堂中思考益州的形势,马当便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华安连忙起身,问道:“马大人,出了什么事。”
马当抱拳道:“将军,由于新增土地过多,各种春耕的物资都不全,耕牛、铁犁、甚至春耕的种子,都不够用啊!真是急死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