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亥时已过,华安才离开正堂,前往后院休息。
由于第二日一早便要出征,好几个月后才能返回,华安免不了要与诸葛琪和李青怜交流一番,然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倒头睡下。
第二日一早,亲兵营、无当飞军、梁州新军共三千兵马,早早的便在南郑城的南门外集结完毕,并等候华安的命令。
随后,五百辎重营士兵,带着一千匹战马与各种必须的物资也来到了南门外,并集结在三千精锐之后。
三刻之后,华安带着几名贴身亲兵,策马奔至南门外,并首先检阅了即将出征的队伍。
由于此次行军要求快速,所带的物资有限,华安要求所有士兵,都要加快行进速度,五日之内务必抵达涪城。
见所有兵马全部准备完毕,华安大喝一声,下达了进军涪城的命令。
在华安的命令下,所部三千精锐和五百辎重营兵马,浩浩荡荡的策马向涪城方向行进。
在成都刺史府之中,益州刺史周抚显得有些忧虑,汶山、键为、汉嘉三郡的异常兵马集结,显然已经传到了周抚的耳朵里。
这三个郡距离成都不远,若是这些大量集结起来的兵马突袭成都,后果将不堪设想。
周抚在大堂内焦急的踱起了步子,他在等待前方的最新消息,以确定这些兵马的人数,以及领兵的将领。
“大人,派往键为郡的斥候已经回来了,键为郡的情况已经基本摸清。”将军杨谦走进大堂汇报道。
“快说说,键为郡是什么情况。”周抚连忙问道。
杨谦抱拳道:“大人,键为郡集结的兵马足有两万,末将麾下斥候多方打探才得知,是李势旧将邓定在大肆集结兵马,此人如此大规模集结兵马,只怕要突袭成都啊!”
第四百八十四章固守待援
“邓定意欲突袭成都。”周抚闻言大惊,顿了顿,轻声道:“年前的时候,邓定、隗文、王润等蜀中旧将前来刺史府,以各种理由,要求离开成都返回家乡,本官当时觉得这是好事,就答应了他们,却没有想到,他们离开成都,是要返回各郡募集兵力,反抗朝廷啊!”
杨谦点了点头,轻声道:“以大人之见,汶山郡和汉嘉郡便是隗文和王润在捣鬼了,他们这是早有预谋啊!”
“没错,他们的确是早有预谋,只可惜本官一直没有发现,如今,他们已经悄悄的集结了如此众多的兵马,就凭我们目前的兵力,要消灭他们只怕根本就不可能。”周抚说完无奈的摇了摇头。
杨谦抱拳道:“大人,叛将在逐步积累实力,要不了多久一定会突袭成都的,我们总不能困守成都,坐以待毙吧!”说完焦急的看向周抚。
周抚抬头看向杨谦,轻声问道:“杨将军有何良策,不妨说说。”此时,情况紧急,周抚一时间也没了主意,便向自己的属下问计。
杨谦思考了片刻,正色道:“大人,目前,我们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在成都紧急募兵,将我军兵力增加一倍,而后趁着三路叛军还未集结完毕,主动出击各个击破。第二,趁着叛军还在准备,我军立即撤出成都,返回荆州,而后与桓驸马的主力汇合,卷土重来,重新夺回成都,消灭叛军。第三,坚守待援,扩军并整修战备。同时写信向桓驸马告急。”
听了杨谦的三条计策,周抚低头思索了起来,第一条计策太过冒险,主动出击未必可以迅速的击溃叛军一部。从而有可能将成都这座坚城拱手让给叛军的其余两路人马。第二条计策可以很好的保存实力,从而卷土重来。但作为益州刺史,还未开战便放弃成都,若是传了出去,对他的名声将士极大的打击。朝廷也会降罪于他的,自然也行不通,第三条计策虽然也不好,但却是目前唯一稳妥可行的策略。
毕竟,成都是座坚城,只要准备充足,将士用命。完全可以坚守数月之久,从而等到援军抵达。
周抚抬头看向杨谦,正色道:“杨将军,本官仔细的考虑了你的三条建议。第一条太过冒险,第二条未战先逃,我等会遭世人耻笑的,只有第三条固守待援最为稳妥,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选择了。”
杨谦闻言点了点头,他也觉得只有这条计策最为稳妥,固守待援并不等同于坐以待毙,只要坚守到援军抵达,便可对围城的叛军造成致命一击。
“既然大人已经决定了,那末将就前去准备守城事宜了。“杨谦抱拳说道。
周抚捋了捋胡须,正色道:“杨将军,目前城内我军的兵力只有一万荆州军和五千投降不久的蜀中旧军,你立即在城内招收五千新兵,这样,我军的规模便可达到两万,坚守成都足以。”
“是,大人,末将这就去办,”杨谦领命,转身离去。
周抚继续在大堂内踱着步子,他在思考要不要同时向梁州方向的华安求援,毕竟,梁州的华安军团,距离成都是最近的,由华安所部增援成都,是最省力和便捷的,而远在荆州的桓温军团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抵达成都,万一成都在荆州军主力抵达之前被叛军攻破,后果就严重了。
但益州毕竟是桓温的防区,自己也是桓温的下属,守卫益州是桓温军团的责任,华安作为梁州刺史,也有自己的防区需要镇守,未必有多余的兵力救援自己。
其实,周抚最为担心的是,华安军团一旦进入益州,平定了益州的叛乱,朝廷便会看出华安有能力保护益州,而桓温对益州却是鞭长莫及,从而很可能将益州的防务交给华安,而一旦如此,周抚的上司,桓温大将军的势力便要永久的退出益州这个天府之国了。
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对桓温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作为桓温的下属,周抚在益州的地位也将大大降低,就算刺史之位可以保住,但益州的防务全归华安所有,这个所谓的刺史不过是个空壳而已。
周抚思虑再三,决定不向华安求援,而是立即写信送往荆州,让桓温尽快派遣大军增援成都,同时,亲自视察城防,以守住益州的首府,固守待援。
写好求援信之后,周抚将信件亲自交给送信的人,并嘱咐信使一定要尽快将信件送到荆州。
看着信使领命而去,周抚终于大大的松了口气,并立即离开刺史府,前往城墙方向视察,他要尽可能的加强城防,以阻挡叛军的优势兵力。
在原蜀国尚书仆射王誓的府邸,王誓与一众心腹正在密室里,商议着协助邓定、隗文等人,在城内做内应的具体事宜。
此刻,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摆在他们的面前,只要他们及时抓住,善加利用,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王誓看着密室内的众心腹,正色道:“各位,老夫这些日子一直在为如何配合邓将军等人而发愁,如今,周抚却给我们送来了这样一个机会,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岂能错过,老夫今日冒险召集各位前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密室内的众心腹,听了王誓的话,都有些摸不着头脑,皆互相对视几眼,而后摇了摇头。
“王大人,恕我等愚昧,周抚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机会啊!”一名心腹焦急的问道。
王誓笑了笑,轻声道:“你们今日在大街上,有没有看到征兵的告示。”
“看到了,当然看到了,周抚在城内大肆征兵,说是要征齐五千新兵,以充实成都的防卫。”一名心腹连忙说道。
“对对对,是这么回事,不过,主动应征的可没有几个人呢?”众心腹连忙附和。
王誓点了点头,轻声道:“周抚这么急着征兵,这足以说明邓将军等人的行动被发现了,周抚老贼害怕了,所以才大肆的征兵以防不测。”
“是啊!一定是这样的,邓将军等人已经举起义旗了,要不了多久便可赶走晋军,而后成都便可光复了。”众心腹激动的说道。
王誓看着众心腹,双手平举,示意众心腹安静,待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后,便开口道:“老夫让你们来,就是要你们率领麾下的所有人员前往城中应募,从而集体混入军营,以便起事。”
众心腹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欣喜道:“王大人真是高明啊!如此一来,周抚以为自己招募的是一支新兵,却不知全都是我们的人马,而且,我等也不用偷偷摸摸的集结了。”
“大人高明,我等佩服。”众心腹连声恭维王誓。
王誓点点头,正色道:“各位切记,此事一定要绝对保密,绝不能有丝毫的泄露。”
“大人放心,这件事关系到我等的身家性命,我等是一定会小心谨慎的。”众心腹连忙说道。
见事情已经安排妥当,王誓挥了挥手,示意众心腹立即回去准备。
“大人保重,我等告辞。”众心腹抱拳领命,随即离开。
众心腹走后,王誓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按照他的设想,只要这些心腹率领众属下成功的进入军营,便等于是在周抚的心口插了一把刀,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
在成都的南门方向,益州刺史周抚正在视察城防,这里是防御叛军进攻的重要位置,因为,三路叛军中的两路都来自南方,南门很有可能是叛军进攻的主要方向。
“这里的女墙都裂开了,一定要重修,这里的空地要多堆放一些礌石,还有这里,也要重新修缮。”周抚在南门方向,大声的给守城的将士布置任务。
为了成功的抵御叛军,守住成都,周抚对城防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城墙上的任何一点缝隙,他都要求士兵尽快修缮。
“大人,大人。”就在这时,将军杨谦走了过来。
周抚眉头一皱,轻声道:“怎么样了,加了三成军饷还是没人应募吗?实在不行就强征,一定要凑足两万大军,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力量击退叛军。”
杨谦摇了摇头,抱拳道:“回大人,下午应募的百姓非常之多,才两个多时辰,五千新兵便已经招满,现在,他们正在大营内训练呢?”
“哦,这么快就招满五千新兵了。”周抚闻言大为惊诧,顿了顿,轻笑道:“蜀中这些刁民,就是喜欢贪图小便宜,军饷才增加三成,应募的人数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哈哈!”说完开心的笑了起来。
“大人,这下我们有两万大军了,守城的力量变得更强了,凭借成都的坚城,只要备齐足够的粮草,坚守个一年半载也不成问题啊!”杨谦也跟着高兴。
周抚笑了笑,大声道:“杨将军,我们去军营看看。”说着走下城墙,向城内的军营方向走去。
第四百八十五章出兵时机未到
南郑距离涪城足有千里之遥,为了尽快抵达涪城,华安制定了严密的行军计划,以沿途的五座城池作为临时停靠点,每日傍晚之前抵达一座城池,休息一晚后,第二日继续向下一座城池奔去,大军驻扎的各种所需都由沿途城池负责,以提高行军速度。
由于每两座城池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道路的状况也相差很大,所以,华安制定了不同的行军策略,距离近且道路状况好的就晚些出发,以保持士兵和战马的体力,距离远且道路崎岖难行的,就在凌晨提前出发,以保证在天黑之前可以抵达下一座城池。
如此,经过连续六日的急行军,华安一行人马终于抵达涪城,并与铁牛和李奕的两万主力人马汇合。
将带来的三千精锐和五百辎重营士兵安顿好之后,华安在涪城的南部设下了中军大帐,并立即召集各军将领,商议益州的形势。
华安的中军大帐刚刚设好,前往郊外视察的铁牛和李奕听说华安已经抵达,便立即带着部将前往中军大帐。
“大哥,你总算来了,益州的形势越来越紧了。”铁牛走进大帐,大声说道。
“将军,据斥候回报,益州秘密集结兵马的将领,是邓定、隗文和王润,三人所部兵马,皆不少于万人,大有一战而攻取成都的气势。”李奕也跟着说道。
华安闻言,沉思了片刻,轻声道:“邓定、隗文、王润,这三个人都是蜀中名将,不可小觑,看来周刺史的处境堪忧啊!”
“大哥,周刺史麾下兵力虽少,但只要我军的两万余援兵增援过去,叛军便无任何兵力优势可言。以我军的实力,与周刺史里应外合,一定可以彻底击败叛军。”铁牛大声说道。
华安在大帐内踱了几步,轻声道:“叛军的兵马大部分都是前些日子遣散的蜀中兵马,重新被邓定等人收拢,其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一定不可轻敌。还有,我等身为梁州兵马,没有朝廷的允许,或者益州刺史周抚的求援,是不可以随意进入益州境内的,这是朝廷的规定。身为将领,我们怎么随意违反。”
“大哥,此时情况紧急,哪还能顾及这些,既然我军不能增援益州,那我们还集结在这里干嘛!不如回去好了。”铁牛有些不满的说道。
华安明白,此时益州即将发生叛乱。铁牛就是急着想要出战,以不失去这么好的立功机会,作为一州刺史,华安怎么不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只要救援益州及时,乃是大功一件,朝廷是肯定不会怪罪的,而且。还会大肆的赏赐一番,以表彰自己平叛有功。
但就目前的情况,显然还不是自己出兵的最佳时机,第一,邓定、隗文、王润,三路叛军正在集结人马,但是并没有公开表示反叛。在叛军还未正式反叛前,自己提前前往平叛,很容易被人诬告逼反蜀中旧将,这么大的罪名。华安可受不起。
第二,益州刺史周抚并没有写信求援,按照大晋朝廷的规矩,各州主力大军是不可以随意越境的,若是全国的大军都随意的乱调,大晋国岂不要乱套了。
第三,按照斥候所探查的情况,益州刺史周抚正准备固守成都,以利用成都这座坚城,大大的消耗叛军的锐气,若是华安所部前往成都,便会成为周抚所部的挡箭牌,成了叛军全力攻击的目标,在兵力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所部大军一定损失不小,而周抚所部却不会有丝毫损失,这么利友不利己的事情,华安是真的不愿意去做。
第四,为了实现北伐大业,华安需要足够的人口和土地,此时率军增援益州,大有战后都督益州军事的目的,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便是周抚大败而逃,没有能力保护益州,而自己所部则力挽狂澜,彻底平定邓定等人的叛乱。
有了如此多的理由,华安自然不会立即增援益州,但为了一旦增援可以快速击败叛军,华安加强了派往益州斥候的人数,以全面掌握益州的一举一动,同时,加紧练兵,让军中所有的新兵全部接受严酷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
但这些心里话,华安只能一个人知道,毕竟,如此充满私心的想法是不能告诉别人的。
华安看向铁牛,大声道:“铁牛,你部新兵足有两千,这几日你要严格训练这些新兵,一定要将他们训练成能打仗的精兵,至于出征的事情,你就不用考虑了,该让你出战的时候,一定不会少了你的。”
“既然大哥早有打算,那就再多等几日好了。”铁牛心平气和的接受了华安的决定。
“李奕将军,你部一千新兵,也要好好的训练才是啊!”华安以同样的口吻要求李奕。
“是,将军,末将一定全心全意训练好新兵。”李奕抱拳保证道。
“好了,各位将军请回吧!记住,各军斥候严密监视益州的一举一动,一有情况立即来报。”华安大声下令道。
“末将遵令。”众将士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中军大帐。
众将走后,躲在后帐的张育和谢思明走了出来,这二人是华安离开南郑时,特意带上的,因为军中不能只有将军而无谋士,在打仗等冲锋陷阵的事情上,全部要仰仗军中猛将,但决策等事情,就必须依赖谋士了。
在政治问题极其复杂的大晋朝廷,作为一名将军,光有敢打敢杀的的本领是远远不够的,缺少政治头脑的下场往往会很悲惨。
为了一步步积聚自己的实力,实现心中的宏愿,华安不得不摒弃以往的单纯军事思路,开始考虑政治的因素,以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张育年轻有为却不失老道,谢思明更是蜀中有名的智谋之士,将这两个人带在身旁,随时为自己分析益州的形势,对华安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华安任命二人为自己的行军司马,主要负责出谋划策,尤其是政治方面的谋略。
“二位都听到了,将军们的请战热情都很高涨啊!”华安看向二人,轻声说道。
张育抱拳道:“越是这样情况,将军就越要稳住,为了日后的北伐大业,将军切不可随意出兵。”
谢思明点了认可,轻声道:“将军刚才的决策完全是正确的,此时,我军就应该加紧练兵,并观察益州的形势,以便在最佳的时机增援益州,从而在击破叛军的同时,极大的保存自己的实力。”
华安正色道:“既然你们也这么认为,那本将就放心了,眼下春耕最多还有十天,十天之后,叛军一定会有所行动。”
“叛军集结、出征、筹集粮草都需要许多时间,抵达成都之时,只怕要在半个月之后,成都是座坚城,不会那么容易被攻破,我军当耐心等候,待叛军的锐气被攻打城池消耗殆尽之时,我军出击可轻而易举的消灭叛军,从而解救被围的友军。”张育抱拳分析道。
谢思明闻言,接着建议道:“将军,按照目前的情况,我军出征只怕要在一个月之后,将军何不利用这段时间,在附近多征召一些士兵,以增强兵力。”
华安觉得谢思明的建议有道理,顿了顿,道:“铁牛和李奕麾下的兵力维持一万便足以,陈霆父子三人新组建的梁州新军才一千兵马,实在是有些太少了,就让他们暂时扩军两千,凑齐三千兵马吧!”
“将军英明,日后梁州新军还要进一步扩充兵马,以组建数万人马的梁州精锐大军,成为北伐关中的一支强大力量。”谢思明正色道。
华安认可的点了点头,随后便与张育、谢思明商议,一旦增援益州,进军路线的问题。
在键为郡的武阳城,蜀中旧将邓定已经集结了近两万兵马,他并没有完全按照王誓的命令,待春耕完成后再集结全部的人马。
之所以这么急迫的集结全部的兵马,主要是因为成都方向已经有了异动,自己即将反叛的事情被大晋的益州刺史周抚发现了,在这种时候,若是不立即集结全部兵马,万一晋军突袭,他将有性命之忧,所以不得不尽早准备。
况且,此时,春耕已经进行到一半了,大部分的耕地已经种上了庄稼,剩下的少量空地交给老弱妇孺耕种,也没有太大的问题,算不上有违农时。
“将军,成都方向最新消息,晋国益州刺史周抚正在大肆征兵,一天之内便征齐了五千新兵,看来是专门为了对付我们的啊!”一名小校走向邓定身旁,正色说道。
邓定闻言,思考了一会儿,大声道:“不行,我们不能在这里坐以待毙,必须立即向成都进军。”
“将军,我们不是已经与王将军和隗将军约定好了吗?提前出兵,就凭我军一军之力,只怕无法攻破成都啊!”小校担忧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四百八十六章叛军佯攻成都
邓定笑了笑,轻声道:“若是没有内应配合而强行攻城,就算王将军和隗将军的兵马一起抵达,也是很难攻破成都这座坚城的。”
“哦,这么说,将军是要与内应配合,出其不意一举攻下成都,可内应真的就这么可靠吗?万一内应被发现,我军独自抵达成都,岂不要独自面对周抚麾下的大军了。”小校担忧的说道。
邓定不屑的笑了笑,正色道:“周抚手下不过一万荆州军而已,临时征召的新兵和蜀中旧军根本就不可靠,以我军两万人马的实力,就算独自面对周抚大军,本将也毫不畏惧。”
“独自出兵势必危险,还请将军三思啊!”小校蹙眉劝道。
邓定摆了摆手,正色道:“本将心意已决,你就不要再说了,立即前去传令,大军三日后,向成都进军。”
“是,将军。”小校无奈,只得服从命令。
小校走后,邓定立即拿起毛笔,写信给隗文和王润,告诉他们自己提前起兵的消息,并强烈要求他们立即出兵,火速进军成都。
写好信件之后,邓定派遣亲信,快马加鞭将信件送往汶山和汉嘉二郡,交给隗文和王润。
三日后,邓定集结所部两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向成都方向进军,与此同时,汉嘉郡的王润和汶山郡的隗文,也都先后收到了邓定的亲笔书信,并立即动员兵马,准备出征,以增援邓定军团。
很快,邓定军团进军成都的消息,便传到了益州刺史周抚的耳朵里,得知叛军已经杀来。周抚不敢怠慢,立即命令城中大军做好坚守的准备。
他的计策很简单,那便是利用成都的坚固城墙消耗叛军的锐气,从而为自身赢取主动。
周抚大张旗鼓的调动兵马。也就等于告诉城内之人叛军已经杀来了。作为内应的王誓等人,自然也得知了这一消息。
刚刚得知这一消息时。王誓大吃一惊,因为,他早已与邓定等人商议好了进军成都的时间,眼下时间显然还未到。而邓定却提前起兵了,这让他微微有些气恼,同时,邓定的急躁也打乱了他原定的部署。
为了确认这一消息的可靠性,王誓特意派遣心腹,前往刺史府打探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