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育则抱拳道:“将军可在刺史府等候,下官愿意亲自前去西门外迎接,这样便是给足了杨安面子了。”
见几位心腹都不同意自己亲自迎接杨安,华安嘴角微微一笑,解释道:“各位大人,本将亲自前去迎接杨安,并不是为了讨好他,也不会降低身份,本将是为了让他安心,展示对他的支持,也好让杨国可以放心大胆的进攻下辨城,这样,我军才能从容的坐收渔人之利,各位大人,若是觉得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大可以留在刺史府,本将绝不强求。”说完大步走出正堂。
马当、谢思明和张育对视了一眼,跟在华安的身后,走出了正堂。
见马当几人跟了上来,华安大为高兴,立即让府内的护卫前去牵马,跨上战马之后,华安带着马当、谢思明、张育等人,策马向南郑城的西门行去,路上遇到了王三一行人马,华安遂决定带上王三一起去西门,以展示自己迎接杨安的规格。
抵达西门之后,华安带着一众亲信下马,直接迎出了城门外,并看到了正在城门口焦急等待的杨安。
第一眼看见杨安,华安就被杨安的一身英气震撼了,仅从身材和神态,华安便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员猛将,而且是武力和智谋并存的猛将。
就在华安观察杨安的同时,杨安也发现了华安一行人正在靠近,仅从装束,他便可以判断出,正在走来的华安一行人,都是南郑城的大人物,至于,具体是什么职位,他就判断不出了。
华安第一个迎上前去,嘴角含笑,轻声道:“想必你就是杨安,果然是一表人才啊!哈哈!”说完打量着眼前的杨安。
杨安不认得华安,但能肯定眼前之人身份不低,于是,蹙眉问道:“敢问,您是?”
“杨安,这便是你要面见的华将军,还不拜见。”张育大声说道。
杨安闻言大惊,他完全没有想到作为一州之主,掌握梁、益二州军事的华安,会亲自前来迎接自己,而且还是在当下仇池国内乱的时候。
“杨安拜见华将军。”杨安连忙单膝跪地,向华安行了一个大礼。
华安连忙上前,亲手扶起杨安,轻声道:“不必行如此大礼,本将与你都是单名一个‘安’字,这岂不是缘分吗!哈哈!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快上马,去本将的刺史府。”说着示意杨安上马。
“是,华将军。”杨安抱拳行了一礼,转身前去牵马。
杨安是个懂礼仪的人,只要华安不先跨上战马,他是不会跨上战马的,这样太失礼了。
华安见杨安牵马走来,不禁在心里对杨安大加称赞,如此懂得礼节的猛将,着实不多。
同时,华安心中还有一丝愧疚,毕竟,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华安派遣皇甫明和聪士进入仇池,并挑唆杨宋奴政变,从而害死了杨安的爷爷杨初,算起来,华安算是杨安的仇人了,甚至是整个杨氏家族的仇人,只是,这件事情做的极为隐秘,除了皇甫明和执行任务的聪士,不会有其它人知道这件事,就连马当、王三等人,也是完全不知情。
为了心中的大业,华安只有卑鄙一回了,只要皇甫明和聪士不泄露秘密,这件不光彩的事情,就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若是有一天华安收复了关中和中原,世人只会记住华安的功绩,而不会有人知道,华安还有这么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历史就是这样,它只会记住伟人的丰功伟绩,而不会记住他所做过的一些不光彩的小事,因为瑕不掩瑜,和天下苍生比起来,几个小人物的生命实在算不上重要。
杨安就这样牵着马跟在华安的身后,直到华安走进城内并跨上战马,杨安才跟着跨上战马。
由于杨安远来是客,华安邀请杨安与自己同行,杨安推让一番,实在拗不过,便与华安并排而行,但其战马的马头,始终比华安的马头要靠后一尺,以显示其谦逊的姿态。
一路上,路过了辎重营和无当飞军的营地,还有新建的兵器馆,华安都热情的向杨安一一介绍,以显示自己的热情好客。
杨安虽然心里有些狐疑,但对华安的热情还是充满了感激,并连连点头附和,只是心里担忧仇池国内的局势,因此,表情并不十分高兴。
一行人很快便抵达了刺史府,华安邀请杨安进入府邸的正堂,并立即下令府邸的下人,准备招待的酒菜,以为杨安接风洗尘。
第五百一十五章华安的立场
对于华安的热情招待,杨安着实有些无所适从,毕竟,此时仇池国内大乱,作为大晋朝的一州刺史,华安完全没有必要这么热情的接待自己。
在前来南郑城的路上,杨安甚至一直在担心,若是华安不肯亲自接见自己,该怎么办,为此,忧心忡忡了一路,如今,一下子得到如此高规格的礼遇,这如何能让杨安心里平静。
宾主坐定之后,杨安连忙起身,抱拳道:“杨安何德何能,竟受到将军如此礼遇,将军在上,请受杨安一拜。”说完单膝跪下。
见杨安又向自己行了一个大礼,华安微微一笑,起身走向杨安的身旁,再次扶起杨安,轻声道:“呵呵!不必行如此大礼,本将与你同名,这是缘分,见你英俊威武,更是打心底里喜欢,来来来,快坐下。”说着示意杨安落座。
见华安如此礼遇自己,杨安颇为感动,在仇池国内的时候,他就听说了华安的威名,当时他还不信,此时一见,他顿时觉得华安比传言说的还要优秀,甚至让他有种得遇名主的感觉。
只是,此时,仇池国内动乱不堪,自己的父亲也还在焦急的等着自己,杨安心系仇池国内的局势,因此,没有太多的心情接受华安的热情招待,他现在最关心的便是,如何早日解决国内的乱局,杀了杨宋奴,为自己的爷爷报仇。
“将军如此礼遇,杨安没齿难忘,只是我仇池国内动乱不已,杨安实在没有心情坐下来与将军细谈慢论,此时,坐在椅子上。杨安有种如坐针毡的感觉,还请将军恕罪。”杨安婉言拒绝坐下,抱拳向华安请罪。
“真是不识抬举,仇池人都是这么没有礼数吗?”
“我们将军如此礼遇。他竟敢驳将军的面子。”
在刺史府的正堂中。部分梁州官员表达了心中的不满,毕竟。华安带领众官员亲自到西门迎接杨安,算是给足了杨安的面子,甚至给足了整个仇池国的面子,而杨安却要驳华安的面子。这自然让华安麾下的官员心中不满了。
杨安也意识到自己的失礼,并一直颔首请罪,他知道自己是太心急了,太想早日完成父亲杨国的重托了,以至于,惹怒了华安麾下的众官员。
见杨安拒绝了自己的好意,华安并无丝毫的怒意。他对仇池国目前的局势了如指掌,自然明白杨安心情浮躁的原因了,只是作为一名将军,浮躁是大忌。这似乎也表明了,杨安此时还太年轻,还需要一番历练。
华安回头看向杨安,轻声道:“你的心意,本将明白,仇池国最近发生的一些变故,本将也是略有耳闻,为此,特意派遣一万大军进入边境,以防止仇池的内乱殃及梁州,作为大晋的梁州刺史,本将有责任保护梁州所有百姓的安全。”
从华安的话语中,杨安终于明白了华安屯兵边境的初步原因了,但华安屯兵如此多的大军,是否还有其它目的,杨安就无法判断了。
大堂内的张育,看向杨安,大声道:“关于仇池国内的情况,在下也是有所耳闻,听说汝父为了早日登上仇池国公的君位,竟然弑父夺位,不知是否有这回事呢?”
“身为国之储君,却弑父夺位,像这种人怎么配做仇池国的国公呢?”一名官员附和道。
“汝父为何要弑君夺位,还请告知。”有一名官员质问道。
张育等几人,如此犀利的质问杨安,便是对杨安刚才失礼的报复,其实,以张育的头脑,早就从斥候的汇报中,看出了仇池国内局势的不寻常,传言杨国弑父夺位,但最终称帝的却是杨宋奴,如此情况,其中岂能没有猫腻。
杨安闻言,心头猛然掀起一股怒意,立即反驳道:“不是的,绝对不是这种情况,我父亲身为国之储君,多年来安心镇守河池城,并无此心,是杨宋奴弑君夺位,嫁祸与我父亲,各位大人,千万不可被杨宋奴这个小人给骗了。”
几名梁州官员,对视一眼,其中一人看向杨安,拱手道:“足下就凭一面之词,如何能让我等相信你说的是事实,你有何证据?”说完逼势杨安,让杨安回答。
见正堂之中的众人,大多都用怀疑的眼光看向自己,杨安心中不禁有些焦躁,但事实就是杨宋奴弑君夺位,他说的都是实情,因此,对众人的污蔑和怀疑感到极其的愤怒。
“各位大人,我爷爷尸骨未寒,杨宋奴便迫不及待的称公,并连夜向各县下发官文,这还不足以说明,是杨宋奴弑君夺位吗?”杨安怒气冲冲的说道。
见杨安说的有些道理,大堂中的众梁州官员,大多都表示认可,并开始怀疑杨宋奴是杀害杨初的凶手。
马当看向杨安,抱拳道:“既然是杨宋奴杀害了仇池公,汝父应该立即号召国内忠义之士,联兵讨伐杨宋奴啊!在这紧要的关头,派你前来南郑,却是为何啊!”说完看向杨安。
见马当提醒,杨安方才想起自己怀中,还揣着一封父亲的亲笔信,于是,连忙伸手将怀中的信件取出,并双手呈给华安。
“华将军,这是父亲写给将军的亲笔信,请将军过目。”杨安客气的说道。
华安轻轻接过信件,打开看了一下,内容与自己猜测的差不多,除了一番客气的恭维之词,剩下的便是询问自己对仇池国内局势的态度,并请求华安支持自己。
这封信的内容,与杨宋奴送来的信件差不多,都是要求华安支持的,口头支持便可,军事支持当然就更好了。
华安看完信件,将其交给身边的张育等人,并让他们互相传阅,以了解杨国的诉求。
张育看完信件,第一个抱拳道:“将军,这封信与前几日杨宋奴派人送来的信件差不多,就好像一个人写似的。”说完瞥了杨安一眼。
杨安一听,心头微微吃了一惊,虽然,他早就想到杨宋奴会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华安的支持,但没想到会早自己一步。
“将军,仇池是我大晋的附属国,不论是谁称公,只要与我大晋友好,并愿意臣服于我大晋,对我大晋来说都是无所谓的,至于是弑君夺位,还是弑父夺位,那都是仇池的内政,我大晋不应过多的干预。”马当抱拳建议道。
谢思明也跟着抱拳道:“将军,擅自干预友邦内政,朝廷若是知道了,一定会怪罪的,以下官之见,还是将仇池发生的事情,尽快写成奏折上报朝廷,请朝廷定夺。”
听了马当和谢思明的意见,华安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其实,对于如何应对仇池国内的局势,华安早就心中有数了,甚至,仇池国之所以发生政变,都是华安在暗中操控,只是,这些不光彩的事情,华安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而已。
华安看向杨安,正色道:“马大人和谢大人说的都是实情,仇池是我大晋的附属国,不论由谁称公,只要臣服于我大晋,我大晋便会支持其称公,本将虽然拥兵数万,但也是大晋朝廷的一将,凡是都要服从朝廷的意思,有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啊!”
从华安的话语中,杨安听出了华安的意思,那便是按兵不动,隔岸观火,毕竟,从南郑到建康城数千里之遥,等到华安派遣使者进入建康城,再带着朝廷的旨意返回南郑,只怕仇池国内的战事早就结束了。
而华安之所以屯兵边境,则是为了防止仇池的乱兵进入梁州境内,威胁梁州百姓的生命安全,这一点杨安不再怀疑。
见华安的态度是谁都不支持,杨安在心底松了口气,毕竟,只要华安不支持杨宋奴,他和父亲杨国便可以联合杨俊讨伐下辨城,从而斩杀杨宋奴,进一步稳定仇池的局势。
杨安抿了抿嘴,看向华安,抱拳道:“为人臣者总有难处,将军的意思,杨安明白了,仇池战事在即,恕杨安不能久留,告辞!”说完便要离去。
华安连忙挽留道:“战事再急,也不急于一时,本将府邸已经备好酒菜,留下来,吃完再走也不迟。”
见华安真心挽留,杨安心中又是一阵感动,但他心系仇池的局势,根本就毫无食欲,留下来也是无益。
但华安毕竟盛情一片,而且,府邸的酒菜已经开始准备了,若是开口拒绝就显得太失礼了,华安麾下的众官员也会很不满的,为此,杨安苦恼不已。
“将军盛情一片,杨安本不该拒绝,但国内情况紧急,杨安实在没有心思享用美食,待平定杨宋奴叛乱之后,杨安一定前来南郑,与将军不醉不休,还望将军成全。”杨安说完,单膝跪地,又给华安行了一个大礼。
见杨安还是如此的不识抬举,华安麾下的官员和将领都很是不满。
但华安却是很欣赏杨安心系国内局势的高贵品质,并没有为难杨安,而是拍着杨安的肩膀,轻声道:“好吧!既然你急着回去,本将亲自送你一程。”
第五百一十六章向下辨城进军
杨安闻言一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自己的失礼,华安不但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满,而且,还要亲自送自己一程。
“将军……”杨安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好了,走吧!本将正巧想去城外转转。”说完向正堂外走去。
杨安见状,跟在华安的身后,向外走去。
“将军这是怎么了,为何对这个杨安这么好。”
“是啊,这个杨安如此失礼,将军居然一点都不怪罪。”
华安和杨安走出正堂后,众官员都不解的嗟叹了起来。
感叹归感叹,既然华安都亲自送杨安一程了,他们这些下属自然也要跟着陪同了。
在刺史府大门外,华安和杨安并排向南郑西门外行去,王三、马当等众人紧随其后。
一路上,杨安心事重重,他不仅对国内局势很是担忧,而且,对华安的格外礼遇,也颇为不适应,总感觉自己太过失礼了。
而华安却是一副极其轻松的模样,时不时的询问一些仇池国内的事情,并不时的感慨一番。
很快,一行人便抵达了南郑城的西门外,杨安侧身看向华安,马上抱拳道:“将军留步,杨安告辞了。”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不急,本将正好想到旷野走一走,顺便再送你一程吧!”说了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杨安继续前行。
见华安送到城门外,还要继续相送,杨安顿时更加感动,虽然华安找了一个看似很合理的理由,但杨安知道。那只不过是托词,华安说要到旷野走一走,其实,就是为了多送自己一程。
二人之间非亲非故。华安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实在是让杨安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论是身份还是实力。杨安都觉得自己不应该能引起华安如此的重视和礼遇。
而且,从华安麾下官员的表情和态度,杨安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因为。所有人都觉得华安的做法有些不可思议。
对于杨安疑惑的眼神,华安报以淡然一笑,并陪着杨安继续向西行进,身后的王三、马当等人,也都跟在后面。
约莫走了十里,杨安勒马停下,抱拳道:“将军。已经出城十里了,您不能再送了。”
“哦,都十里了,这么快。”华安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顿了顿,轻声道:“好吧!本将就送到这里了。”
杨安会意,再次抱拳道:“将军留步,杨安去了。”说完勒马向前,行了几步。
“等等。”见杨安要走,华安感觉还有什么重要的话没说。
“将军还有何事,尽管吩咐。”杨安勒马问道。
华安蹙了蹙眉,正色道:“本将觉得与你投缘,若是日后遇到难处,可来南郑城,本将随时恭候。”说完真诚的看向杨安。
见华安如此真诚的对待自己,杨安心中又是一阵感动,他真的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愣了片刻,抱拳道:“将军保重,杨安走了。”说完策马向仇池边境方向奔去。
华安策马向西缓行了了几步,在一处小山丘处停了下来,并看着杨安奔驰而去的背影,心里颇为复杂。
王三策马行至华安的身侧,看向杨安远去的背影,轻声道:“大哥,杨安已经走了,我们还是回去吧!”
“不急,杨安还没走远呢?”华安随口回了一句。
张育策马行至华安身旁,轻声道:“将军为何如此看重这个杨安,以下官之见,他不过是个年轻气躁的少年罢了。”
华安笑了笑,轻声回道:“少年人难免年轻气躁,本将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
“听将军的意思,是觉得杨安将来大有作为。”张育再次问道。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有多大作为,本将还不好说,但统领数万大军,攻城略地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听了华安的解释,张育好像明白了一些,华安如此礼遇杨安,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树立恩惠,仇池国内局势复杂,杨安一方若是取胜,并最终控制仇池全境,那么,其一定会与华安交好,并可以在华安北伐关中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支持,至少不会背后捅刀子,而万一杨安失败,华安也愿意接纳,这样一来,华安麾下便多了杨安这样一员猛将,日后,北伐关中又多了一分胜算。
杨安策马向仇池边境疾驰,约莫行了一里,他下意识的减缓速度,并扭头向后方看去。
“华将军还在。”杨安自言自语了一句,他没想到自己已经行了一里多地,而华安还没有返回南郑城,竟仍在看着自己离去。
杨安勒马立在了原地,并看向一里外的华安,眼神里充满了感动和惊讶。
见杨安停了下来,华安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这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因为,自己对杨安如此礼遇,杨安在离开之际,肯定是会回头的。
华安随即伸出右臂向杨安致意,虽然隔着一里多地,可能有些看不清楚,但自己招手的动作,杨安是一定看得见的。
杨安自然是看见了,他见华安向自己挥手,微微吁了口气,顿了片刻,牙一咬,策马继续向西疾奔,并不再回头。
此刻,在杨安的心里,已经对华安有了一种仰慕之情,若不是国内局势紧张,他真的会立刻策马返回,与华安一醉方休。
“大哥,杨安已经走远了,我们还是回去吧!”王三再次提醒道。
华安向西看了一眼,杨安的一行人马,已经完全看不见了,远处只留下了扬起的一缕缕烟尘。
“回刺史府,驾……”华安夹紧马腹,策马返回南郑城。
“驾驾驾……”王三、马当等一行人马,全都跟在华安的身后,向南郑城奔去。
几日后,在武都城方向,杨俊再次接到了杨国送来的信件,这一次,杨国给予了极大的承诺,并催促杨俊尽快起兵,以诛灭叛贼杨宋奴。
杨国接了信件,心中颇为满意,并将信件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杨世。
杨世看了一遍,抱拳道:“父亲,这个杨国可真是识趣,居然这么快就给父亲这么高的承诺,有了这份承诺,仇池国的半壁江山就是我们的了。”
杨俊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自豪的说道:“自从十年前政变时起,为父就已经掌握仇池的半壁江山了,这份承诺对为父来说毫无用处,但对你却有极大的用处啊!毕竟,国公是世袭的,但大将军却罕有世袭的,为父是担忧你的将来,所以才倚老卖老,故意拖延起兵日期,以换取大将军世袭的承诺。”说完充满慈爱的看向自己的儿子。
杨世闻言,抱拳道:“孩儿一定不会让父亲失望的,眼下大军已经集结完毕,粮草也准备的差不多了,三日后便可出征。”
杨俊点了点头,轻声道:“好,那就三日后起兵,起兵的各种准备事宜,都交给你了。”
“是,父亲。”杨世抱拳接受命令。
在河池城方向,杨国一方面在等着武都城方向的消息,一边在等着自己的儿子平安归来。
见儿子还不回来,杨国很是焦急,他甚至有些后悔,不该派遣亲儿子前往南郑城,毕竟,晋军的态度还不明朗,万一,晋军支持杨宋奴,那么,很有可能会将自己的儿子抓起来献给杨宋奴,如此一来,自己的儿子小命一定不保。
尽管早就有这方面的担忧,但杨国还是怀着一丝侥幸的心里,派遣自己的儿子前往南郑,毕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诚意,也只有这样,晋军的主将华安,才有可能亲自接见,从而让自己的儿子,在华安的面前有解释的机会,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立场和仇池国内的真实情况。
不论如何,杨国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赌博,赢了皆大欢喜,输了就要失去一个好儿子了,为了报仇雪恨,为了仇池的国运,杨国赌了这一把。
不过,杨国的担忧并没有持续太久,在离开河池城五日后,杨安顺利的返回了,并带回了华安并无干预仇池内政的消息。
得知华安保持中立,甚至在感情上有偏袒自己之意,杨国总算放下心来,此时,武都城的杨俊已经明确表示要支持自己,而华安的晋军又不干预,这样一来,他和杨俊的主力兵马足有一万五千,是下辨城御林军的三倍。
虽然御林军的名号很响,是国君的亲卫部队,但长期戍守国都,除了装备比边境的部队强一些之外,在作战经验和士兵的战力上都不占优势。
只要杨俊的一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