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居超品-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重德慎刑的主张可以说是被中国后世历朝政府所遵循的国家管理思想,也是儒家礼法兼治思想的起源。

皇帝大张旗鼓的要两位学士在东宫为太子讲述这篇文章,其意思不言自明,这是皇帝真的要为国储君,开始培养太子处理国事了。

孔子要求为政以德。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为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孟子沿着这一思想继续前进并强调礼治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施仁政于民的主张。

他说: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假日休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上,可使制梃以挞楚之尖甲利兵矣!

王华不愧是大学士,在文学领域钻研了数十年,他引经据典,将一篇文章深入浅出讲解的头头是道。

就连皇帝也被他的见解所吸引了。

等到王学士将这篇文章的大致意思将明白以后,再也李阁老结合实际经验阐述各种治国思想的利弊。

从历朝国家管理思想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基本上是采纳了礼、法兼治的主张。

即自汉以后各朝,均以儒家《六经》作为立法的依据。导致了历朝历代只能组建成一个礼法兼治的国家,而不可能成为一个纯粹法制的国家。

“我大明朝以仁孝治国,做皇帝只求任人唯贤,做事问心无愧就可以了,只要勤于政事,多听贤臣的意见,大明必将国泰民安,国力蒸蒸日上!”。

皇帝也参与进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纯粹的法治或者按照圣人的想法进行德治都是行不通的。

皇朝实施了这么多年,自然衍生出了一整套治理国家的方法,只要依照前人的路子走下去,做皇帝自然并不是很难。

“是,孩儿谨记父皇的教训!”。太子低声答应道。

皇帝说的如此明显,他自然知道其中所蕴涵的意思。

前一阵子郑旺的案子闹的沸沸扬扬,太子也从皇帝与皇后争吵的言语当中知道了一些蛛丝马迹。

他曾经一度认为自己不是皇后甚至是皇帝亲生。

只是现在看来却是他多虑了,若自己不是皇帝亲生,皇帝何以会在病重的时候还惦记着他,又何必将万里江山传给他?

太子听着两位老师讲解文章的时候他的眼泪流淌了下来。

心结一旦打开,太子决定以后要奋发图强了。

原本历史上的郑旺妖言案一闹再闹,直到正德初年才将事主判了死刑。

正德皇帝一再遭受刺激,他只信任身边几个陪伴自己长大的太监,肆意纵情于山水与美女之间。

由此可见他也一直怀疑自己的皇帝来路不正,甚至死的连一个后人都没有留下,以至于孝宗一脉自其而绝,实乃一大憾事。

经过这么多事情以后,太子再明确的被确认了地位,所有人都放下了心事,皇帝对太子还是和以前一样。

刘谨站在李凌的身前,此时他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太子的地位稳固,得益最大的还是他们这些人。

他们这些伺候太子的内侍,在进入东宫的时候就已经和太子的命运连在一起了。若是朱厚照有了闪失,他们的前程也会更加迷茫。

《立政》这篇文章并不是很长,两位老师很快就将所要讲的内容讲完。他们两个要告辞。

皇帝之所以如此隆重的让人给太子讲述这篇文章,无非是表达一种态度而已,现在目的达成,他自然不会阻止两位学士离开。

可是正当李凌想要随着两位学士离开的时候,皇后却不请自来了!

“皇帝千秋鼎盛,何必要如此着急的教授这些治国的大道理,照儿一向顽劣,还是慢慢教的好!”。皇后进入书房以后没有理会两位学士,而是直接向皇帝进言道。

自从郑旺被皇帝处死以后,皇后变得多疑起来。

宫中的太监与宫女们不再可以奉承她,皇后觉得自己遭受了冷落。她甚至怀疑宫中不少人都自己不是太子生母这件事情。

她再也不是以前的贤妻良母了。

皇帝不再向以往一样宠爱她,她也做不到像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对待太子。

人的心态一旦发生变化,她的行为就变得不可理喻起来。

上次拥立藩王的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让她看到了另一种希望,她并非只有朱厚照一个选择,若真的到了皇帝大行的那一天,做为皇后,她才是最有选择权的人。

想通了这些,她对太子的态度开始冷淡。

太子觉得这一次见到的母后有些陌生,甚至他有些害怕对方。

皇后的一番的话使他感到一阵心寒,这是要挑衅自己太子的地位吗?

皇后管理皇宫多年,自然是有一股威严,她如今说出这样的话,太子和刘谨都不敢多言。

“人的品性最是奇妙,往往学好需要三年的时间,想要学坏只需要三天就够了!太子乃国之储君,自然要早些教育的好,免得贻误了最佳时间,人品差些也没什么,最重要的是不能做一个口蜜腹剑的小人!”。众人沉默的时候李凌突然出言说道。

皇帝忍让了皇后十几年,在家事上他是不会和皇后争吵的。

李凌突然暗指皇后多管闲事,这让两位阁老大吃了惊,他不过是在翰林院领一份闲差而已,有何资格参于皇家的事情。

两位老人开始替李凌担心,他们将目光转向了皇帝,希望他可以给李凌解围。

这小子含沙射影,她在影射自己表里不一,皇后心中恨死了李凌。

正当她思考着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利铲除对方的时候,她突然看见了悬挂在他脖子上的玉片。

传说这枚玉片可以通神,上次他能够帮助皇帝渡过难关就是凭借这块玉片。

皇后有些迟疑了,皇权再大也斗不过神权,尤其是京城中的人亲眼目睹了李凌求雨成功。

这种影响是巨大的。现在百姓们任何事情都站在李凌一边,要想动他很难。

皇后暗中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对方调离京城才是。

“父皇,我可不可以跟着李凌到他的田庄上去玩耍?”。太子觉得这里的气氛很烦闷,他想到皇宫外面玩几天。

第二百五十七章关于学院的构想

太子在东宫当中折实烦闷,再加上与皇后之间的隔阂,他想到宫外去散散心。

出乎意料的是皇帝居然答应了他的请求。

“到城外去放松一下也好!”有李凌看着太子,皇帝很放心儿子的安全。

“太子殿下,还是让奴才跟着您一起出城吧!”。刘谨献媚似的说道。

刘谨的日子也不好过,当日皇后针对太子的时候他这个近侍没有发声,反而是李凌这个外臣替太子解决了围。

这几天太子对他都是爱搭不理的,对刘谨越来越生疏。

“还是算了,我想单独一个人清净一下!”太子拒绝了刘谨,独自出了城。

李凌真没有想到皇帝将太子放出了皇宫。

他赶紧拿出了冰凉的美酒以及烧烤招待太子。

太子是过来排解心中苦闷的,他根本不会在意李凌会用哪种食物来招待他。

但是太子很快就发现了一件令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你是说,你那三种作物真有那么神奇?每种作物亩产都能够达到一千斤以上?”。

他虽然五谷不分,但是也知道现在的作物产量都是几百斤而已,若是能够增加一倍的产量,天下只怕就没有饥荒了。

“到佛郎机进行贸易的护卫们已经打听清楚,这三种作物确实产量很高,只是他们都是粗粮,只怕不能完全代替米面!”。李凌毫不隐瞒的将三种作物的优劣全部都说了出来,他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些话就会传到皇帝的耳中。

“如此神奇,我可要见识一下了!”。太子好奇的说道。

他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说到做到,用过午饭之后就让李凌带他到地里看看。

“太子要小心啊,这片土地太靠近和山林,时常有野兽出没,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太子也是一个玩兴十足的人,他向李凌提出了一个令人为难的事情,太子想要一个人去看看。

这三种作物所在的地方到处都有佃户们看管,想来不会出现问题。

李凌思考了片刻便答应了太子的请求。

太子一个漫步在田间,这段时间的的确确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他真的要一个人清净一下了!

一只野猪突然从山上俯冲而下,想是有佃户在山上狩猎的时候惊动了它。

野猪直冲而下,转眼就到了太子的跟前。

太子猛然间抬头的时候发现了这头野猪,受了很大的惊吓。他慌不择路,一脚踏进了红薯地里。

此时野猪也发现了太子,它停了片刻便继续俯冲过来。

情势紧急之下,太子突然想起了李凌说过的话,这些庄稼比人命还要贵重。

他急忙又退回到大路上面。

野猪距离太子越来越近,这个十三岁的小孩子心中害怕起来。

“哞。。。。。。”。

远处传来一声牛叫,一个小牧童赶着两只老黄牛走了过来。

野猪受可惊吓,望了一眼太子身后两只体型巨大的黄牛之后转身就跑。

“这位公子,这些庄稼可都是宝贝,李探花说过了,任何人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损坏这些作物的!”。

牧童的年纪比太子更小,他匆匆的和太子聊了两句之后就赶着黄牛去追逐野猪了。

很显然,他并不想放过这头野猪。

牧童在黄牛的后面吹着横笛子,两头黄牛跟着更紧了。

笛声悠扬,在山野之间显得更加洪亮,不时有牵着黄牛的牧童走过来汇合。

牧童们用笛声相互联系,有事情的时候可以相互帮助。

野猪再次跑回山林之中的时候,却发现那里已经有几个牧童在等候它。

每给牧童的手中都拿着一张小弓,他们瞄准了野猪就射击。

山野当中经常有野兽出没,他们时常在野外放牛的自然要有防身的武器。

不断有箭矢射中野猪的身体,野猪在人群当中横冲直撞,只是有黄牛阻挡着,它无论如何也跑不出包围圈。

箭矢一只只的射到野猪的身上,它终于受到了至命的伤害,喷出几口鲜血之后倒在地上不动了!

“太好了,今天我们有肉吃了!”。小伙伴们开始欢呼起来,这可是意外的收获,这么大的一头野猪,够他们几家人吃上好几天了。

“你们整天都只在这里放牛不用去私塾上学吗?”。太子也走到了事发地,找到了最初给自己解围的牧童问道。

“我们这些人家中贫穷,交不起束修,况且我们在这里放牛也能赚一些钱财补贴家用!”。小牧童想了想之后认真的回答道。

科举之路十分的艰难,有些人十年寒窗都不一定会考到功名,他们这些寒门子弟还是不要凑热闹了。

“大牛哥说的对,多少读书人里才出一个举人老爷,读书科举对我们这些放牛娃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我们还是安心的将这只野猪杀了吃肉实惠些!”。

牧童们虽然不知道这位穿着华丽的公子来田间有何事情,但是牧童还是老实的回答了太子的问话。

“若是我给资助你们的话,大家愿意到学堂读书吗?”。太子认真的问道。

大凡穷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一般只有两个途径,要么读书考科举,要么到战场上拼杀。

而这些牧童小小年纪就整日到田野里放牧,只怕于此生只能做一个牧童了。

“多谢这位公子,我等还要用放牛所得的佣金补贴家用,只能有负公子好意了!”。大牛没有思考便拒绝了太子的提议。

太子自然不甘心失败,他回去以后就和李凌商量,打算让他为佃户们的子弟聘请西席,找先生到这里教书。

若是能够免费进学,这些人还能无动于衷吗?

农庄里的适龄儿童确实有几十个,延请一个教书先生也就够了。

但是李凌却想将事情再进一步,他想在自己的庄园里建造一个完整的学院。

这学院并不仅仅只面向一心考科举的读书人,他还想增设农学、医学、商学甚至是开设军事学院。

若是这件事情能够成功,必然会在科举一途之外为寒门子弟谋取各大的利益。

“真是奇思妙想啊!就按照你说的做,若是能够在朝廷中为此学院毕业的学生谋取一些利益,想必会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学院!”。太子也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他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趋时。何愁没有生源。

只是两人太异想天开了,太子将这个想法上报给朝廷的时候却造到了几乎所有大臣的反对。

第二百五十八章克服阻力

在城外建立一个独立的书院,除了培养应试举子之外,还可以培养商、医、兵等其他方面的人才。

这是太子和李凌两人商量过后一致定下来的意见,它代表着两个人的共同心声,他们想给天下寒门子弟多一种出路。

太子第一次向朝廷提出自己的政见,皇帝自然很重视,他拿到由李凌所做的计划书以后第一时间就将它拿到了朝会上商讨。

“大家都看看这份计划吧,这是由太子提出来的,是否可行,还望众位各抒己见”。皇帝微笑着说道。

他也读过这份计划书,拿到手的第一时间他也为计划书中所描绘的美好前景给打动了。

若是这样的书院被朝廷认可并且传承下去,若干年后,大明必将人才济济。到时候国家收益匪浅。

“皇帝,微臣不赞成太子的建议,依据祖制,只有在科举上脱颖而出的人才能够被授予官职,怎么可能将官职随便授予一个书院的毕业生呢!”。

“陛下,科举来是本朝的根基,科举乱则天下危啊,皇上,太子的计划书中虽然只要求授予优秀的毕业生一些不如流的小官,但是千里之堤,溃之蚁穴,这是对科举制度的冲击,绝对不能开这个口子啊!”。

“皇上,太子还年幼,还是要好好接受教育才是,朝廷上的大事就不劳太子操劳了吧!”。

皇帝也没有想到大臣们竟然异口同声的反对太子的建议。

不过皇帝毕竟是精明之辈,他稍微一思考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

自隋朝实行科举以来,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深入人心,若要当官必须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官员们都是从进士、举人当中选拔,若是现在突然又出现一种可以做官的捷径,官员们的优越感将荡然无存。

“陛下,开设这些的书院自然是一件好事,至少他可以开启民智,使更多的百姓有机会读书,即便是以后再科考上失利,也会有一计傍身,只是要授予学生官职的事情就免了吧!”。

内阁几人稍微交换了一下意见以后,最终结果由刘吉告诉了皇帝。

这也是所有大臣们的意见。

“好吧,既然各位意见一致,朕也同意你们的意见,书院可以开,但是朝廷不会拨款支持,更加不会授予书院学生任何的官职!”。皇帝最后将这件事情做了最后了解,朝廷对于新建书院的事情采取中立的态度,绝对不会给予书院任何的支持。

皇帝心中暗叫了一声侥幸,幸亏他没有暴露李凌也有份参与这份计划,若不然的话,只怕这些大臣都要将自己心中的怒气都撒在李探花身上了。

他们奈何不了太子,还收拾不了一个新晋的翰林?

重位大臣摇头叹息了一声,看来太子殿下第一次用积极的态度所做的政事就要泡汤了。

没有朝廷的支持,太子想要建立一座书院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自己递上去的计划就这样被拒绝了,太子心急火燎的去找了皇上。

只是一向对太子宽厚仁慈的皇帝这次态度却是异常的坚定。

“照儿啊,大臣们的态度很坚决,朕也无可奈何,不过事情也不是完全不可行,若你真想建造这么一座书院,可以找李凌商量一下,以大昌钱庄的财力,想必要建造书院也是很容易的吧!”。

皇帝的意思很明白,朝廷不会为书院的建造买单,但是既然两位提议者都是大昌钱庄的东家,何不自掏腰包呢!

太子眼睛一亮,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大昌钱庄决定要在城外建书院的消息当天就被让了出去。

李凌亲自到农田当中丈量土地进行规划,面向所有城外的佃户招收劳工,每月一两银子。

当地的佃户们闻风而动,现在正是农闲的时候,即便是到城里找份短工最多每月五权银子的薪水。

既然在家就能找一个工钱丰厚的差事,他们何乐而不围呢!

在建造书院的同时李凌也开始了寻找教师的工作。

凡是有功名的读书人都可以到此来应聘:秀才每月五两银子,举人每月十两银子,愿意兼职的进士每月五十两银子。

国子监的教授们如果愿意到书院进行客串,每次可以得到一两银子的补助。

在高薪的刺激下,学院还没有开课,大昌钱庄就笼络了一批落魄的举子,甚至不少进士也心动了。

虽然太子和李凌都抱着为国储才的态度办学,但是大昌钱庄依然是秉着宁缺毋滥的的方法录取学员。

每科只录取一百名学员,只要被录取的人待遇优厚,不但不用担心食宿的问题,而且每月有一两银子的补助。

很多人都不相信事情是真的,要知道像大牛这样的小牧童,地主家每月不过只给一钱银子而已,有的甚至只给几十文。

原本很多人家打算将自家的孩子送到大户人家去做家丁,但是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却集体改变了主意。

将自己的骨肉送去做奴才每月也得不到这么多钱财。

机会就摆在面前,何妨不让孩子一试?

到报名的时候不但附近八到十五岁的男子都到了,甚至有些女孩子也装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前来应试。

“少爷,你过去看看吧。有一个女孩子冒充男孩子来报名被识破了,就在前院里大吵大闹!”。

报名工作就在李凌庄园的前院进行,他刚刚巡视了一遍到达后院还没有来的及消息,马强就跑着过来向他报告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这种事情以前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将她驱逐出去也就是了,还用得着过来请示吗?”。李凌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有太子坐镇,难道还有人想闹事不成?

“少爷,这女子不但自己要进书院,而且还要让他的丫鬟也到书院学习,她的身份特殊,您还是自己去看看吧!”。马强苦着一张脸说道,还真有人敢在太子的面前胡闹。

“我爹爹是大都督,你们若是不允本姑娘和丫鬟进入书院学习兵法,小心你们的脑袋!”。

李凌到达前院子的时候却发现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拍着桌子对负责记录的帐房先生发怒。

又是一个都督的千金小姐!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九章千金买一笑

李凌在教坊司饮宴的时候为绿绮姑娘解了围,对方一直念念不望,多次相邀李凌前去教坊司会面都被他拒绝了。

现在李凌整天忙着开设书院的事情,哪有时间风花雪月?

“大人,我想您还是到教坊司一趟吧。免得绿绮姑娘总是派人来邀请,她们总是这样做终归对您的名声不好!”。

教坊司的下人刚刚离开李家,方老虎就开始劝解李凌,这种事情最忌讳藕断丝连,既然对这位姑娘没有意思,何不当面说清楚?

“好,就依你说的做,我当面去和她讲明白。”。

李凌终于答应了下来,将这件事情处理掉。

教坊司新任左乐令绿绮姑娘不但精通音乐而且长于文学,更中要的是姑娘貌美如花。她的出现将京城当中的所有花魁全部都比了下去。

绿绮姑娘艳名远播,京中的贵人们自然是趋之若骛,大把的银子扔在了教坊司。只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姑娘从来不和某个人独处,她只在每日午后在偏厅招呼客人,随意的弹奏几首曲目而已。

李凌到达教坊司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有不少的达官贵人在那里等候。

原来想见绿绮姑娘并不是那么容易她们还有一个名目。

前来拜访左乐令的贵人不计其数,而绿绮姑娘每日只见六个人而已。

若想竞争这六个名额,需要带足充足的银两先在教坊司大厅之中竞价。

只有出价最多的人才有面见姑娘的资格。

李凌环视了一下,大厅中在坐的人不下三十几位,想来接下来的竞价想必会相当的激烈。

“大人,要不要我到钱庄给你取一些银票?”。方老虎开口询问道,他没想到教坊司竟然还有这样一个规矩。

李凌匆匆而来只怕没有带多少银子,等会见不到绿绮姑娘是小,丢了面子可是大事。

堂堂大昌钱庄的东家居然连求见青楼女子所需的银子都没有,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算了,我只是应邀而来,若是绿绮姑娘真的不想见我,那便算了!”。李凌摇了摇头说道。

这么多贵人挤破头的想见对方一面,绿绮或许只是和他客气一翻而已,未必就真的将他放在心上。

“没有钱还想见绿绮姑娘?我从来没有见过脸皮这么厚的!我们还没有见过有谁不花银子就可以见到绿绮大家的呢!不过这次我可是信心十足,本公子带来一百亩良田的地契,没有人和我争第一份名额了吧!”。坐在李凌身边的刘光听到他们主仆两人的谈话,便出言讽刺起来。

刘光这家伙对绿绮姑娘可是痴心一片,第一次见面就被对方的绝世容貌所吸引,花了上万两银子拍卖书画来讨好绿绮姑娘。

他虽然没有单独和绿绮相过,但是每一次竞价和对方相见的机会他都有份参与,而且必须竞得第一个名额取得头彩才可以。

“刘公子对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