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我为王-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可惜邾国也在不断分封分裂,原本足足有四县之地,在分出了小邾、滥两个同姓小邦后,加上不断被鲁国侵占国土,现在只剩下两个县的体格,人口十余万了。

不仅如此,因为邾国的君臣矛盾十分剧烈,邾国的卿大夫还在不断地外逃,不单自己逃,还拖家带口,并带着城邑整个并入鲁国。早在邾悼公时,邾国大夫就曾投奔鲁国,并把邾国的漆和闾丘作为进献礼交给鲁。时隔一年,大夫畀我又叛邾奔鲁。邾庄公时,又连续发生了两次卿大夫献封邑奔鲁的事件。

卿族接二连三的离心外逃,这就是邾国的特色了,现如今是第十八代国君曹益在位,他荒淫无道,与卿大夫之间关系十分紧张,于是就在赵无恤刚平定卫乱,把卫国从仆从国变为傀儡国的时候,又有邾国卿大夫来投奔了……

非但投奔,那位大夫还请求赵氏伐邾!

鲁侯早就不管事了,鲁国现在名义上的正卿是赵操,虽然他年纪还小,但碰上这种事情,赵无恤也会问他一问,看此子是否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邾国是鲁国的附庸,此事鲁国有管的义务……”

但是如何管,赵操就说不出所以然来,赵无恤也不难为他,继续与张孟谈等人讨论,只让赵操旁听。距离这孩子真正走上前台处理政务还有十年呢,在此之前,就先多听多看吧。

有趣的是,这一次,鲁地诸士的意见惊人的一致,那就是打!

鲁国和邾国的恩怨由来已久了,鲁军放到中原诸侯里常常充当鱼腩的角色,但其国力却强于邾、莒,又是秉承周礼的侯国之首,国际地位较高。在春秋时期,邾君多次到鲁国结盟朝见,希望结好于鲁。但这些“东夷”恰恰是鲁人扩展领土的主要方向,于是他们常常借口“伐夷”加兵于邾。二百年里,鲁国对邾国的入侵就达十几次之多,先后夺取了邾国大量的土地、人口。

这种情况使得鲁士对邾国态度一致,那就是恨不得一口吞并,宰予直接叫嚣:“让邾国变成鲁国的两个县!”

对于赵无恤而言,子贡提议挖掘的运河“菏水”已经动工,沟渠正缓慢朝泗水前进,预计五年后完工,它的终点正好就在邾国附近的棠邑。于是邾国的地位赫然重要起来,若恰逢赵氏与齐、吴交兵时邾国有变,导致菏水运输断绝,将会给赵氏未来的计划造成巨大困扰。

邾国现在君臣相互敌视,黑暗政治导致了矛盾激化,民众对国家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强。在先前一次与鲁国的战斗中,邾国有33名官吏战死,而参战的民众却没有一个人为国死难,邾国公室被邾人所抛弃,侵吞邾国的时机已经到来。而且不比卫国这根正苗红的姬姓封国,对国内常用夷礼的邾国,是可以祭出“尊王攘夷”大旗的,虽然事实上邾鲁文化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所以赵无恤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响应邾国卿大夫的请求,讨伐邾国!

……

军情如火,一月下旬邾国生变,二月初赵无恤抵达曲阜,进行战争谋划,二月底才刚刚结束春耕的鲁人便被征召入伍,听说有仗打了,嫌家里地少的鲁人顿时欣喜若狂,又听说要打的是弱小的邾国,他们就更加欢喜了,这简直是白送的军功啊。

于是妻送夫,女送父,临别时都嘱咐,若不立功,就别回来了。

张孟谈也已经拟好了计划:“邾国虽然号称六百乘,实际上能出动的兵力不过万人,吾等却能投入两个军的兵力。宋国和薛滕共计五千人,从滕国展开进攻;曲阜赵广德部五千人,从泽山进攻;东鲁冉求部五千人从东武城进攻;西鲁一万人由卿士亲帅,从亢父进攻……”

赵无恤点了点头:“如巨石之压危卵,鲁邾的国力差距巨大,更有卿大夫带路,此战务必速战速决,半个月内解决邾国!让齐、吴都来不及有所反应。”

邾子曹益几度遣使求饶,赵无恤都未理会。九年前泗会盟,邾国在子贡的劝说下服从了鲁、宋两国,作为鲁国的附庸存在,但他们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权,而且据赵无恤所知,赵齐大战期间,邾国的国君曹益是有些意动,想要帮助齐国,摆脱鲁国控制的。

让这么一个“六百乘”的邦国卧在鲁国和宋国之间,日夜威胁心腹,怎么都没法让人心安。

到三月初,赵军已在邾国周边集结完毕。

然而就在赵无恤的中军大营刚刚在亢父扎好之际,任县的新县令詹台灭明却来报,说在县里捉住了一个行踪可疑的人……

第925章 《用间篇》

“那人竹杖芒鞋,说着一口外地口音,并且腰揣长剑,看上去风尘仆仆,十分疲惫。他没有带路引就想住进亭舍里,根据新颁布的鲁国之法,亭舍僚吏必须验证投宿者身份或路引,才能接纳,若不查验,则要被追究责任,舍吏见他形迹着实可疑,便报于官府……”

澹台灭明一向稳重,这才被言偃极力推荐,得以成为任县县令。也不知是他倒霉,还是机遇,刚上任两个月就遇上鲁国伐邾,万余大军要在他辖区驻扎。于是澹台灭明张罗粮草、寻找驻地、征召民夫,忙得不亦乐乎,刚刚布置完毕以为可以歇口气,县里又说发现了间谍!

“那人似乎已有警觉,县吏带人去捉他时,被此人用剑鞘击倒数人,我和县司马紧急调用亭卒乡兵,将亭舍团团围住,花了数十人之力才将他制住……”

澹台灭明想想都觉得后怕,那人应该是个剑术高手,不过奇怪的是却没有杀心,因为倘若他当时拔剑,杀出一条血路离开也不是不可能,那样的话,澹台灭明的罪责就大了。

“不想小小任县,竟然还混进来如此人物……”赵无恤也有些诧异,哪国能有这么厉害的间谍?旦夕可亡的邾国肯定是不可能的,或是齐?吴?郑?

幸好赵无恤早已料到这种事情,已上了保险:鲁国和赵氏七郡一样,实行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每家每户都有桑木牌的“籍证”,也就是居民身份证,这是赵氏统治深入基层的标志。

此外,一般而言各县下的乡村都过着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只是偶尔去集市上换取生活必需品,出门远行的要么是商贾,要么是士人游侠,或者外国使节。于是赵氏规定: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户籍所在地发给一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叫“路引”,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抓捕的。

这一是为了杜绝敌国间谍出入无阻,二是为了防止民众跑到外国去。如此严密的管理体系,是以什伍户籍制度为基础的,除了赵氏七郡和鲁国外,其余诸侯根本没这种意识和手段,还停留在“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任意走动状态。

所以因为拿不出路引和桑牌而被抓的外国间谍着实不少,比如今天的这个倒霉鬼,但此事交由下面的军吏处理就行了,何必要上报到赵无恤这儿呢?

原来,其中还有几分蹊跷。

澹台灭明解释道:“吾等将其抓获后,一搜行囊,发现他用笔墨纸张描绘亢父之险,还记录赵军营地布置……臣认为此人必为敌国间谍,事关重大,便将他押来大营,请上卿发落。此外还有这些东西……”

他擦了擦汗,将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递了上来。

纸张虽然已经在中原普及十余之久,价格也降低了很多,但能用得起这么多纸记录文书的人,定非寻常间谍,而且上面写的东西,更让澹台灭明读之心惊!

赵无恤不明所以,打开一瞧,这间谍是个人才,地图画的很是不错,行军的人拿到的话会如获至宝,赵军营垒布置也标明了重点,很方便袭营。至于那些像是信件的篆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赵无恤顿时一惊,连忙扫了一眼,继续往下一篇翻去。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我勒个去!

赵无恤差点脱口而出。

这些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文字,他或许背不得,但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是哪一本巨著里的。

为了确认无误,赵无恤飞快翻完全篇,不由自主地捏紧拳头,重重锤了一下案几,接着又锤了一下,第一下是震惊,第二下则是喜悦。

“那人现在关押在何处?”

澹台灭明从未见过镇定的赵无恤如此失态,连忙道:“五花大绑,押在帐外……”

“不好!”赵无恤连忙起身,连鞋履都来不及穿,一双穿着足衣的脚小步往外跑。

他掀开营帐,就看到一群甲士全副武装,如临大敌地围着一位发髻斑白,眉宇鹰扬,颔下留着一对矢状胡须的老者。他虽然被五花大绑,精神却很振作,正晓有兴致地看着赵营的布置,又瞧了瞧兵卒们的装备,微微点头。

“可是孙武子?”赵无恤隔着老远,就大声问道。

那老者看着赵无恤,坦然承认道:“正是老朽。”

赵无恤也顾不上满地泥泞,快步上去,拱手长拜。

“孙子大才,无恤神往已久,遣使携礼物数次聘请,都被孙子拒绝。却没想到孙子竟会自己登门,皂隶兵卒粗鲁唐突,不能识泰山,还望先生勿怪,还不速速松绑!”

孙武无奈地叹了口气,苦笑道:“老朽也没想到,竟然会以这种方式,与赵卿相见……”

……

“明君贤将,之所以百战而百胜,其重要原因,在于事先了解敌情。而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用迷信鬼神、占卜、观星等方法去获取,只能依靠间谍。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在赵无恤出面后,孙武很快就被松绑释放,赵无恤请他去自己专用的帐内沐浴更衣,然后又火速派人将在大野泽统筹赵军辎重运输的吴人言偃召来。在确认这位不小心着了道的老者的确是孙武本人后,这才备下宴飨,引为上宾。

在筵席上,换了一身衣服的孙武重新精神焕发,想到这次出糗的经历,他不由心生感慨,大发议论起来。

“凡是想要攻击的敌军,要攻的敌城,要斩杀的敌将,必先派间谍去侦查清楚统军将帅、左右亲信,以及谒者,门者,舍人的姓名和所在,这样才能利用其弱点战而胜之,这便是间谍的好处了。”

“这就是先生兵法里的《用间》一篇?的确十分精辟,读后让无恤茅塞顿开。”赵无恤笑容洋溢在脸上,对孙武十分热情,这位可是用只言片语便影响了世界的名人,真正的不朽者,他刚写了半篇的《孙子兵法》,还落入了赵无恤手里,他如获至宝,一夜读完。想到前世年轻的自己也曾为之者迷,今日竟见到真人,不由唏嘘。

“惭愧啊。”孙武无奈地说道:“倘若我事先来过赵卿的领地,这一篇就不会写的如此简单了……”

原来孙武自从与伍子胥一起谋划刺杀越王勾践于途中失败后,主动为老友揽祸,乔装离开了吴城。他一路北上,吴国的地方组织本来就落后,很多地方甚至连编户齐民都做不到,所以沿途盘查十分松散,孙武轻松地离开了吴境,进入宋国。

宋国民间宗教盛行,到处都能看到信仰天道的民众,时不时还有巫祝向孙武传教,但正因为如此,各地信徒之间的流动也十分频繁,比如他们经常就去商丘听取南子的宣讲,孙武披了一身黑衣混在其中,竟然没露出破绽来。

接下来,他到了卫国,恰逢帝丘大乱,赵军入卫,卫国四处都是恐慌的难民,一片乱象里就更没人来管孙武了。

或许是一路轻松,让孙武的戒备松懈,或许是年纪大了,再也没法像年轻时一样,长途跋涉几个月还精神抖擞。在偷偷越过边境,跑到亢父观察赵氏营地一番后,孙武有些疲惫,再露宿的话实在吃不消,便想在一个野亭的馆舍留宿一夜,喝点开水,睡睡床榻,再以饱满的精神观摩赵氏伐邾……

谁料他这艘江海上乘风破浪的巨舰,却在小阴沟里翻了船,孙武因为没有路引而被任县僚吏盘查,他又不想杀人,在抵抗一番后索性束手就擒。

在听赵无恤介绍了鲁国的户籍和路引制度后,孙武啧啧称赞之余,也据此断定,别国间谍准备不充足的话,是很难进入赵氏领地进行间谍活动的……

赵无恤也不好意思专美,因为这其实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制度,作法者商鞅还把自己坑死了。

时值酒酣,孙武却婉拒了赵无恤的劝酒,意味深长地凝视他道:“赵卿不仅防间做的好,在用间上,也是炉火纯青……”

“哦,先生此言何意?”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所谓内间,是指收买敌国的官吏做间谍,吴国太宰之婿屈敖,恐怕就是赵卿送到吴国的内间吧!”

第926章 兵家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情者,不仁之至也,非胜之主也……”

赵无恤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而是用孙武自己的一席话加以回答,意思已再明了不过了,他不是那种拘泥正道不用间谍的人,就算屈敖是赵氏间谍,那又如何?

“何况吴国若无懈可击,君臣同心,朝政清明,区区几个内间又能怎样?不过从先生离开吴国,伍相邦被申饬而太宰受到重用来看,吴王并非知人善用之君啊。先生若是心怀旧主,与其操心赵氏,还不如操心一下楚、越为好,它们,才是吴国如芒在背的大敌。”

他和孙武虽然不知道范蠡曾预言:十年之内,赵吴必有一战!但天下形势已经再明了不过,北方赵氏最强,南方则是吴楚并强,赵无恤周边可以攻伐的邻居众多,对遥远的南方暂时只是埋棋子以备不测,尚无与吴国直接交兵的意思,若夫差不北上作死,他也不会贸然南下刺激他。

这个道理,孙武自然是懂的,方才只是聊到顺口一提,他现在是吴国逃犯,又有什么资格为吴国兴师问罪呢?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真是习惯了,还把自己当吴国大将呢。三十年了,他率军走过的路程何止万里,流着泪的征夫换了一批又一批,谁料将军已白发……

“也对,孙武已是闲云野鹤,吴国的事,与我无关了。”

赵无恤又问:“先生此番北上,不知有何打算?”

孙武眯起了眼:“季札北观诸侯礼乐,老朽也想效仿之,一观中原诸侯之兵。”

“尤其是赵氏之兵?”

孙武承认:“不错。”

赵无恤拍了拍手,让人将孙武画的地图和赵军兵营布置拿上来。

“先生以为这亢父之地如何?”

孙武的本意,是靠近赵军看一看究竟就离开,继续自由云游。不料却身份暴露,如今在赵营里名为上宾,赵无恤一个不高兴,他就会变成囚犯。这种情况下,也没有藏私必要了,正好赵无恤也待之以诚,没有对赵军布置遮遮掩掩,他便一展所长,谈起地势来头头是道。

“赵卿控扼的这处据点十分重要,梁父山在东北,亢父在西南,二者皆为险地。就我所见,梁父在之险在于险峻,亢父之险在于沼淖。道路多艰险泥泞,少有宽阔的通途,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越过。用兵之法,有九种地势,我先占领对我有利,敌先占领对敌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亢父就属于必争之地,邾国北有梁父为屏障,不好攻取,但若从亢父进入,却可以直达其腹地,赵卿驻兵于此,在地势上,已是占尽先机了。”

孙武说完后,赵无恤俯手称赞:“先生剖析的精妙,无恤麾下无一人能将亢父地势分析得如此透彻者。”

倒不是对名人盲目的迷信,在暗中试探孙武一番后,他发现这的确是为了不起的大军事家,不仅在于他曾经帮助吴国击败强楚的战绩,更在于他创建了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孙子兵法》被编为武经之首,成了历代将帅必读的教科书,影响深远。

记录战争过程的人,一个略通文字的笔吏就能做到,赵氏最缺的,其实还是能够在繁杂的战例中总结军事理论,然后以此培养一批优秀将领的人啊……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兵家。

赵无恤自己忙碌于政务,没有那么多功夫去钻研此道,所以他很想将孙武留下,他是太公和司马穰苴之后不世出的兵法大家。

于是无恤话音一转,故作为难地说道:“不过,鲁国律法严格,就算若先生做这些不是为了为别国窥探赵军虚实,为防泄露出去,只好请先生留在军中……”

……

孙武放下了杯子:“赵卿这是要囚禁我?”

“岂敢,赵氏领地,任先生来去,不过是去是留,先生且先看过这些东西再说不迟。”他又拍了拍手,让人将几卷文书递到了孙武案前。

孙武打开一看,不由一惊,“这是……”

这些卷宗上描绘记录的,竟是赵军历次作战的过程,济西之战、孟诸之战、凡共之战、朝歌之战、汶水之战、长平之战、灭代之战、伐齐河间之战、少梁之战……十多年来的每一战,都变成了黄纸黑字,从字里行间,孙武可以完美地还原这些战事的场面,比起道听途说来的传闻可靠多了。

而且赵军在战争里运用的那些神乎其神的秘密武器,他也能从中窥见其原貌,这可是为将者梦寐以求的东西啊。

“自古以来,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但惟独对于军旅之事,因为军中多粗鄙武人,而列国将卿也对此不够重视的缘故,记录尤为疏漏。比方说牧野之战,只有寥寥数语,周军如何布阵不得而知,商军如何布阵不得而知,甚至连作战的人数也有数种说法。到了平王东迁之后,对于列国征战,更只是记载某某伐某某,某某拔某城,某某败之,如晋楚绕角之役,湛版之役,史官吝惜笔墨,没有一点细节,后人只好妄加猜测……”

孙武赞道:“赵卿能让人如此详细地记录战事,对于后世而言,已是大功一件啊。”世上君主,无不渴望战胜敌人,但能将战胜敌人的过程也当做宝贵财富好好保留的,寥寥无几。

他的手已经开始微微发抖了,现在只恨不得离开宴会,找一处清静的地方好好翻阅。

可赵无恤还笑眯眯地在旁边看着呢,孙武只能强迫自己合上卷宗,意味深长地说道:“此物乃赵氏机密,看了之后,老朽就更走不了了罢。”

“不错。”赵无恤点了点头:“还请先生留下,无恤必奉为上宾,先生这把年纪,与其奔波劳累,还不如在临漳安居,钻研兵学,岂不乐哉?”

孙武品着酒,有些难以抉择,这次北上之旅,已经完全脱离他的计划了,他一个叛吴无主之人,已经成了一朵浮萍,被卷入汹汹大浪里,就能难脱身了,何况,接下这些东西,他这次北上中原的目的便能达到,只是以此换取自由之身,真的划算么?

可纵然此身自由,可他的心,却一直还停留在杀声震天的战场上,他想要总结从古至今的战争,找出它隐藏在刀光剑影下真正的本质。

“也罢……”孙武叹了口气:“既然赵卿觉得我这个无用之人值得挽留,孙武岂能拒绝好意。”

“我只有两个请求,第一,不会在赵氏担任官职,第二,但凡有战事,还望赵卿能让我亲临战场旁观……”

“求之不得。”赵无恤欣然应诺。“明日大军便要开始伐邾,先生可与我同车观战战事,赵军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先生点明!”

第927章 将军白发

看着子夏递到眼前的甲胄,孙武迟疑了一下。

这不是他的甲。

吴越之地山泽遍布,有许多在野地里狂奔的犀、兕,它们的皮革是制作甲胄的最好材料。正所谓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孙武在吴国为将时所用的甲,自然是用上好的犀皮,加上大兕皮制成的坚固合甲。制甲的函人会将这些巨兽的皮革仔细加工,割切成一块的甲片,再将这些甲片与大块的胸甲一起编缀成型。

因为甲片呈长条形,形似书札,所以又称“甲札”,由该类甲片构成的甲被统称为札甲,这就是春秋末期最流行的甲了。

再在甲的表面涂通红或黑到发亮的漆,于阴处储藏,等漆干了,味道不那么浓烈后,才会送到孙武手上。

孙武虽然是齐人,身材却不是很高大健壮,所以能适应吴人体格的甲胄。犀兕合甲外面牢固,内里却温暖柔和,穿着它,孙武仿佛也继承了那些巨兽的力量与勇猛,它保护着他的胸腹要害,挡住了数不清的箭矢,有时候也会被锐利的武器啄开一个口子……

刀剑锈迹斑斑,甲胄逐渐破损,英豪慢慢老去,这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他在离开吴国时,已将它留在伍子胥的家宅里,留给伍封了,同样留下的,还有他在吴国为将二十年的辉煌与记忆。

但今天送到他面前的这副赵甲,却与孙武此前见过的所有甲胄,都不相同。

当然,从形制上看,依然是这时代普通甲胄的样式,但是……

让孙武心惊的,是制作这些甲叶的材料。

“这是……铁?”

……

孙武满是老茧的手指轻轻抚了上去,透过指尖,能感受到金属冷冰冰的坚硬。

“是铁甲,军中亦称之为玄甲。”来给孙武送甲衣的子夏介绍道,他的目光不时瞥向这位貌不出众的老者,孙武声名在外,但只看本人,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