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1879-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国还特别坚持要求俄军从东面进攻德军,否则就要俄国立即归还天价的贷款,这些贷款斯大林都不承认。所以法国选择支持克伦斯基。

克伦斯基作为一个享盛名的激进演说家,吹牛皮的功力和斯大林差不多,他立即访问了前线,以提高士气和激励士兵作战,但前线的士兵对他的雄辩充耳不闻,这时谁也不愿意听到别人鼓励自己去当炮灰,俄国士兵被德国人的大炮轰傻了,布尔什维克的口号“和平,土地,面包”比同德国人打仗有大得多的号召力。

克伦斯基不得不把退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搬出来,让他来帮助自己宣传俄国必须要继续和协约国并肩作战。尼古拉二世乐于配合,他四处演说:“无论是谁,如果他现在梦想和平,或者公开祈求获得和平,他就是祖国的叛徒!”可是,尼古拉二世在位的时候,都没人听他的,更何况他退位了?

克伦斯基领导的政府为了表明俄国忠于协约国,下令由新总司令勃鲁西洛夫带兵发动进攻。这位将军以伦贝格为目标,从精锐的高加索团、芬兰团和西伯利亚团中再次调集了二十万部队,先头部队仍然是最精锐的哥萨克骑兵旅,他们开始突袭,竟然没有遭到德军的抵抗,德军以为德国政府和斯大林约定的临时停战协议仍然有效。

在一开始的奇袭中,俄军俘获德军一万七千人。这些胜利被克伦斯基大肆宣传,被用来证明对德军的进攻是多么伟大、光荣、正确。俄军甚至开始进攻伦贝格,德国东线指挥官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见俄国的军队竟然进攻德军,他们怒了,第二周迅速作好反攻准备,新开到的后备军使用大量野炮在广阔的战线上进行反攻,俄军的噩梦,又开始了。德国陆军的克虏伯大炮万炮齐轰,俄军从进攻者变为全线溃退,德军则在后面穷追。不到一周,在勃鲁西洛夫进攻期间俄军所获得的全部领土都被德军收复。

此时,更可怕的是,俄军前线的纪律荡然无存,逃兵很多,不少军队自行解散。同时,在德国的支持下,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革命席卷全国,反对地主的农民,不等克伦斯基政府的土地改革,就把庄园夺取了,睡了地主家的老婆和佣人;工人们起身没收了资本家的工厂,抢占了资本家的别墅。克伦斯基的政府无法制止内乱,人民支持他的一点残余希望都消失了。

农民和工人在俄国发生的前所未有的革命,让英国和法国政府也彻底惊呆了!他们的领导人大梦方醒,才和李经述一样意识到:世界在变化!布尔什维克才是他们真正的敌人!!他们赶紧要求克伦斯基的政府抓紧镇压国内的暴乱,否则整个欧洲都将乱套了,几千年来私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文明将毁于一旦!

那天,李经述正在睡午觉,他接到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的专线电话。威廉·塔夫脱对他说:“斯大林是自由世界的敌人,我想美国和中国应该做一些什么了!否则这个世界就会被邪恶的势力占据。

李经述说:“是的,一旦斯大林在俄国站稳脚跟,对全人类建立在私有制上的文明来说,将是一种灾难。听说德国现在国内的工人和士兵也在闹事,三四个城市还建立了苏维埃。”

威廉·塔夫脱出生于俄亥俄州的豪门家庭,父亲在格兰特总统任期内曾任陆军部长和司法部长,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就在俄亥俄州当律师,后来从政,他不怎么理解俄国那些底层劳动人民为什么会选择革命,他说:“那些俄国不要命的穷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怜,也最可怕的炮灰。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们的想法,很合理啊!”李经述说:“私有制诞生之后,在人类任何一个社会,贫富分化是既成的事实,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穷人的尊严,就是一个现实而不是一个理论性的问题。穷人也应当有尊严,社会应当维护穷人的尊严,在道理上,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但真正的问题是,谁来维护穷人的尊严?在现实中,讨好富人明显比讨好穷人的好处要多。穷人,意味着衣衫褴褛、脏乱不堪,靠拾荒、乞讨混日子。穷,意味着买不起好衣服,没有大房子,山珍海味都吃不起,意味着生活品质的低下。穷人的尊严,在现实面前,是脆弱的,很容易褪色成了一种自我安慰,一种自嘲,甚至是自欺。社会为穷人留下的维护尊严空间很狭小,有意无意的羞辱在市井很普遍。在菜市场,女人为每一分菜钱讨价还价,许多老人为了买几个便宜鸡蛋挤得一塌糊涂。但穷人或弱者的尊严,关乎社会公平。斯大林的可怕,就在于他宣称自己就代表穷人,越穷越革命,用国家暴力的手段,来维护穷人的尊严!虽然这种制暴力,也很容易也伤害到穷人本身!但穷人宁愿大家都一样穷,也不愿意社会不公平。所以斯大林的思想,尽管不现实,但代表了穷人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如果富人和政府无视这种正义的呼声,那么穷人宁愿毁灭,宁愿用暴力或玉石俱焚的革命,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最终,李经述同意威廉·塔夫脱的提议:“中国和美国发表最强烈的的声明,谴责布尔什维克的幽灵又重新在俄国复活。另外,李经述下令在远东的中国第十集团军二十万人,做好战斗准备,准备杀到圣彼得堡!

习惯做“墙头草”的意大利政府见强大的中国和美国政府都强硬表态了,也发表声明,如果德国继续支持布尔什维克,意大利将自动对德军开战!

这时,受到俄国工人运动胜利的影响,英国、法国、德国和奥匈帝国国内的工人也感觉到了希望,欧洲的工人运动也风起云涌。一夜之间,仿佛红旗就要插遍欧洲!奥匈帝国因前线食物缺乏,不得不削减了各城市的面包和面粉的定量,引发了全国性的大罢工。七十五万工人走出工厂大门,仅在维也纳就有二十万罢工工人,他们不仅要食物,而且要和平。后来,骚乱蔓延至奥匈帝国在亚德里亚海的港口和德国在海基的海军基地,政府部门将抗议领袖逮捕。

德国工人理事会的执行委员会们也号召在德国全国大罢工,一百万德国工人第二天走出工厂大门,大部分罢工者是军需品生产工人,罢工者言语所暴露出的财产公有的政治倾向性使德皇威廉二世本人都感到惊扰,他也感觉世界仿佛要改变颜色,并且迫于全世界的压力,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国立即停止对俄国布尔什维克人的支持,德国和俄国签订的停战协议无效,他同时宣布德军有义务为人类正义彻底铲除布尔什维克这个人类的毒瘤!”

德国街头罢工演化为一周的街头暴力,有数人被杀,罢工没有自行平息,德皇威廉二世便立即派德国的军队镇压,有4万罢工者、支持者、家属成员被逮捕,大量的罢工领导者被充军,并被派往前线,德国用武力维护了国内的法律和秩序。

而克伦斯基此时也极力加强圣彼得堡的军事力量,将前线将军队调来首都,又建立了几十个突击营、士官生营和妇女营,他在冬宫多次召开秘密会议,商讨阻止布尔什维克派政治委员到首都驻军中去,防范圣彼得堡士兵的变色。

克伦斯基还制定了一个消灭布尔什维克的计划,他下令逮捕斯大林,派俄*校的士官生去查封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顿时,圣彼得堡街头岗哨林立,巡逻队横行,阴云密布。但是,一切都太晚了,斯大林早在圣彼得堡组织了武装起义。当克伦斯基正在连续不断地召开内阁会议时,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爆发了,起义的队伍迅速包围了冬宫。克伦斯基见势不妙,向内阁成员撒谎,说他“决定亲自去城外迎接开来的增援部队”,实际上,他乘上美国驻俄大使馆的小汽车逃跑了。

当天,克伦斯基逃出圣彼得堡,到了普斯可夫,住在北方战线司令部。第二天,他就纠集了当地克拉斯诺夫将军的骑兵军约5000人,向圣彼得堡发动进攻。在这期间,克伦斯基与暗藏在圣彼得堡的“救国革命委员会”联系,让他们在城内策应,要军校士官生在克拉斯诺夫军队逼近圣彼得堡时举行暴乱,内外夹攻,扼杀斯大林的阴谋夺权。

不久,克拉斯诺夫军队占领加特奇纳,到达了沙皇的皇村,离圣彼得堡仅二十公里。这时,克伦斯基满怀喜悦,接连向各省行政专员下达手谕,要他们将粮食向圣彼得堡运送,供他的军队到达圣彼得堡时使用。但是,好梦不长,斯大林立即行动进行土地改革和工厂改革,分得了庄园和土地的农民,霸占了资本家工厂的工人,这时候都以为自己就是这国家的主人,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下,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冒死反击,占领了沙皇村,并在普尔科夫高地给克伦斯基的军队以致命打击。克伦斯基为了挫伤斯大林的军队攻势,向布尔什维克提出谈判的要求。斯大林这时很硬气回电说:“我从来不跟垂死挣扎的敌人谈判!”

斯大林指挥工农兵进行了大反击,克伦斯基眼看大势已去,扮成女人在加特奇纳钻进旧宫殿的密道逃走。后来,克伦斯基化装成水兵,搭上开往摩尔曼斯克的塞尔维亚军用列车,逃出了加特奇纳,经芬兰到达伦敦寻求政治避难。

这时,世界已经变色了,中国、美国、欧洲各国都有了新的敌人——斯大林政权。这时,中国已经占领了东南亚、中亚、南亚次大陆、西伯利亚的重要城市,国土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李经述觉得和平瓜分世界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拉上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试探性地向各国提出和平建议,把矛头一同指向斯大林的邪恶政权!

世界和平的希望似乎还是有的!尽管从长远看,柏林、伦敦、巴黎的政府都认为自己会取得胜利,不会轻易放弃战争。但他们的政府官员也清楚,决出胜负的时间很长,谁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征服对方,而且一旦中国和美国加入战争,实力平衡的格局将会被迅速打破。

还有,从一开始就视世界大战为疯狂之举的罗马教皇庇护十世,也积极配合李经述寻找一个各方接受的停火条件。因为无神论的布尔什维克人,将会动摇整个欧洲教会的根基!英国新任首相劳合·乔治在一次非官方讲话中表示愿意接受中美的谈判调停,他讲话的目的不是要使谈判开始进行,而是向英国工会组织说明,继续进行战争的责任在德国柏林一方,责任在同盟国一方。奥匈帝国也愿意拥抱这个想法,因为奥匈二元帝国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中国总统李经述、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还有罗马教皇庇护十世一起斡旋于欧洲各国,高调调停,呼吁和平和宽容,立即停战,对付俄国布尔什维克这个“欧洲的幽灵”。他们的调停举动受到了世界反战舆论的大力支持,由五人组成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当年还接受国民大会和很多欧洲著名学者的提名,提名中国总统李经述、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罗马教皇庇护十世共同获1910年的诺贝尔和平大奖!

但是,作为主战方的德国很快抛出了自己参与和谈的条件:要求协约国割地赔款或领土收益,德国在1910年或许没有打赢世界大战的能力,但是绝对有继续打下去的能力。在当时的德国政府和德国政治家看来,签订没有割地赔款或领土收益的讲和条约,就等于政治自杀。因此。德国要求在和谈前就确定保留占据的比利时、俄国领土,这让法国很不爽。因为德国占据比利时意味着德国可以轻而易举再次进攻巴黎,法国外交部表示,就算所有法国人流尽最后一滴血,也绝对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第240章最后的海战(1)

中国总统李经述、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还有罗马教皇庇护十世斡旋英法德,高调调停,但作为主战方的德国不积极,要求协约国割地赔款或领土收益,德国在1910年或许没有打赢世界大战的能力,但绝对有继续打下去的能力。法国不同意德国占有比利时的领土,而英国因为不像法国那样本土遭到了德国的攻击,暂时德国的公海舰队被封锁,英国也对“世界和平”的积极性不是太高。和平斡旋一时陷入了僵局,这时英国政府的态度十分重要,李经述便考虑出兵印度,逼迫英国人参加和谈。

本来对“和平瓜分世界”还存有兴趣的德皇威廉二世受到了英国的冷遇,特别生气。威廉二世的性格比较古怪,像一个任性的被宠坏的孩子。其实欧洲皇室有通婚的传统,德皇威廉二世和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还是亲戚关系,英国自1714年以来,历代王室的始祖是乔治一世,乔治一世是德国人,威廉二世的父亲是现代德意志帝国第一代皇帝的儿子,母亲则是伟大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所以威廉二世是乔治五世的表兄。

威廉二世从小就对成功统治英国的外祖母、舅舅、表兄等人的情感很复杂,他崇拜他们,喜爱他们,嫉妒他们,也怨恨他们。威廉二世出生时,因可怕的臀位分娩而险些丧命,左肩的肌肉和神经几乎败坏,一只手和手臂瘫痪了,上体也受到影响,这使得他自己一辈子都不能自己穿衣服和切割食物,他的一个叔叔还因此说,只有一只胳膊的人,是不应该成为普鲁士国王的。小威廉的母亲拼命想把他培养成正常的人,他接受了几年折磨人的治疗,比如为了刺激肌肉生长,他每天要接受电击,他每天要被绑在柱子上使得头部能直立一个小时,以免肌肉变得僵硬,他松弛的左臂通常要与一只刚被杀死的野兔子绑在一起,吸收野兔子的温暖之气。他被迫要求骑马,摔下来,再骑。再摔下来,即使哭泣也无济于事,直到成为一位技巧高超的骑手,这些童年的经历,让他的性格变得自卑又自负,喜欢争强好胜。威廉二世原本想通过建设一支极度昂贵和庞大的德国舰队,来迫使大英帝国因此能平等对待德国,迫使英国王室能给予他想要的那种尊重和荣耀,但事与愿违,德国海军的大力扩张被视为战争挑衅,彻底惹恼了英国政府。

协约国和同盟国开战以后,英国的皇家海军舰队像一条“看门狗”一样蹲在斯卡帕弗洛港,死死盯住了德国的公海舰队,使其多半时间困在威廉港和不来梅港,成了名副其实的“存在舰队”。威廉二世很生气,在中国和美国的调停受到冷遇之后,他幻想德国海军能一举突破英国皇家海军的封锁,然后陆军迅速突破,取得欧洲大战的顺利。

德皇威廉二世决定冒一次险,用最后的海战让他和德国皇室赢得英国王室的尊重,于是他任命德国好斗的莱茵哈德·舍尔海军上将为德国公海舰队新总司令,只因莱茵哈德·舍尔上将长期以来对于英国皇家海军对德国的“饥饿封锁”不满,呼吁德国海军不能只是摆设,要和英国皇家海军大战。于是,德国海军一场反对英国皇家海军封锁的“大冒险”开始了,这是迄今世界海战历史上最大吨位的海上大决战,没有之一。

此时,就火力而言,英国皇家海军对德国公海舰队还是有一定的优势,英国此时在欧洲有33艘无畏级的战列舰,对付德国的18艘主力无畏战列舰,主力炮火力对比是168门十三英寸半和十五英寸口径的大炮、104门十二英寸口径大炮,对德国的176门十二英寸口径大炮。英国还有34艘重、轻巡洋舰,德国只有11艘巡洋舰,驱逐舰的对比则是80艘对63艘。

德国公海舰队新总司令舍尔走马上任后的第三天,就制订了一个作战方案:以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上将指挥的由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海军中队为诱饵,对英国沿海城市进行骚扰,舍尔指挥德国公海舰队的全部战舰在五十英里之后埋伏,利用多雾的天气把英国皇家海军诱入圈套歼灭,他预计英国海军不会派出整个舰队来拦截一次有限的侵袭,如果英国皇家海军整支舰队出击,则由希佩尔进行象征性抵抗后就转舵,把英国追击舰队引进德国公海主力舰队的射程内予以歼灭。

胜利仿佛就在眼前,德国舍尔上将很兴奋地给德皇威廉二世发电报,汇报这次大海战的计划:“我海军将通过在任何可能的时机,对担负监视和封锁德国海岸的英国海军力量进行奇袭,同时对不列颠海岸进行布雷和潜艇攻击,达到杀伤英国舰队的目的。当这类行动的成果累积到使双方海军实力相当的时刻,我方所有的力量集结,尝试寻找对敌不利的战机实施舰队大决战。”

德皇威廉二世接到这个主动作战方案,甚为欣赏,他立即批准了这个诱敌深入决战的计划,他相信德国的海军将向德国的陆军那样在欧洲所向无敌。但可惜的是,舍尔的作战计划,被英国皇家海军猜测到了。德国威廉港的无线电台,还是用舍尔的旗舰“腓特烈大帝号”的呼号广播,英国海军译电员截获了突然出现的大量无线电通讯,猜到了德国海军可能有异常的活动。

这时,英国海军的主要指挥官是英国皇家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和海军中将戴维·贝蒂,他们都感觉到德国的公海舰队将有意外的行动,他们想出了几乎和德国人一样的攻击方案:“诱使舍尔的公海舰队攻击表面上较弱的英国舰队,经过短暂的互相炮击后,英国舰队撤退,等德国公海舰队追击时,潜伏在地平线外的英国主力舰队与之决战!”

此战胜败的关键,是谁的诱饵舰队能引诱到对方的主力舰队进入对方主力舰队的埋伏圈。

于是,英国海军中将贝蒂率领英国前卫舰队从苏格兰的罗赛思港出发,浩浩荡荡开到挪威以东的日德兰半岛附近海域诱敌。为了迷惑德国人,贝蒂这支舰队的规模很庞大,包括英国海军第一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第二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第五战列舰分舰队和第一、第二、第三巡洋舰分舰队,第一、第九、第十、第十三驱逐舰分舰队,很容易被德国海军认为这就是英国海军的主力。

英国海军上将杰利科则亲自率英国实际的主力舰队从斯卡帕弗洛港出发,于5月31日下午到达贝蒂舰队西北方向60海里处的海域埋伏。杰利科认为凭借英舰队庞大的火力和速度,这一次德国公海舰队逃无可逃,英国海军完全有把握歼灭出现在预想海域上的所有德国的战舰。

那一日,凌晨两点,海上漆黑一片。趁着浓浓的夜色。德国希佩尔中将率领“诱饵舰队”出发了,他亲自指挥的舰队雄壮威武,其中包括二万六千吨的旗舰“吕佐夫”号、“德弗林格尔”号、“塞德利茨”号、“毛奇”号和“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悄悄出港。一同出港的还有德国海军伯迪克少将指挥的旗舰“法兰克福”号,“威斯巴登”号、“雷根斯堡”号、“格劳登茨”号、“斯特拉尔松德”号、“斯特拉斯堡”号轻型巡洋舰和第二、第六、第九驱逐舰(鱼雷艇)分舰队。

半个小时后,舍尔率领的德国公海主力舰队也从威廉港出发。舍尔上将亲自坐镇旗舰“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海军诺曼少将率领“凯撒”号,“皇后”号、“路易特波德摄政王”号战列舰,德国海军少将巴恩克率领“国王”号、“大选帝侯”号、“边境总督”号、“威廉王子”号战列舰进行了埋伏。德国这支主力舰队还包括第一战列舰队:包含两个战列舰分队,分别由施密特少将率领“东弗里斯兰”号,“赫尔戈兰”号、“图林根”号、“奥尔登堡”号战列舰,以及英格哈特少将率领“波森”号、“拿骚”号、“莱茵兰”号等战列舰。还有第二战列舰队,强大无比,全部由前无畏舰组成,负责提供火力支援。这些战舰分别是毛夫少将率领的旗舰“德意志”号、“波美拉尼亚”号、“黑森”号;里希特菲尔斯少将指挥“汉诺威”号、“西里西亚”号、“荷尔斯泰因·石勒苏益格”号。而由鲁伊特指挥的第四侦察舰队,包括“斯德丁”号、“斯图加特”号、“慕尼黑”号、“汉堡”号、“弗劳恩洛布”号、“罗斯托克”号巡洋舰,带着执行掩护任务的第一、第三、第五、第七驱逐舰分舰队,在舍尔的舰队前方排成警戒队形。

这一次,德国公海舰队可以说是倾巢而出,英国皇家舰队也主力全出,英德海军大决战就在眼前。

黎明破晓前,希佩尔率领诱敌深入的海军中队驶向丹麦海岸直到斯卡格拉克,这个北海伸出的八十英里宽的一条海峡,把丹麦和挪威分割开来。舍尔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是故意使得沿海地区众多的英国间谍,可以发现并报告德国舰队的所在。为了进一步表明他的方位,希佩尔的无线电发报机不停地发报。不过德国人透露的东西,比他们想透露的更多。英国东海岸的无线电探向站,竟然辨出二万八千吨的“巴伐利亚”号是德国海军的主要无线电通讯部队所在舰。

下午两点左右贝蒂舰队和希佩尔舰队相距50海里,两舰队处于并行态势,但由于双方对预定位置的测算均出现误差,并未发现对方。同时舍尔的主力舰队以五十英里的距离跟踪在后,他们都不知道贝蒂就在眼前。

就在一场大战即将擦肩而过的时候,戏剧性的意外出现了,一艘丹麦蒸汽轮“海峡”号从两支前锋舰队之间的海域穿过,丹麦这时是世界大战的中立国,这艘船舰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