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歃血_墨武-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门楼上。
本来按照规矩,在宫中,素来都是太后行在天子之前,以示尊崇。刘太后先上了城门楼,群臣跪拜,其中有两府、三衙、三馆、两制等衙门的诸文武百官。
百官跪叩太后,唯独吕夷简不拜!
当宫人呵斥之时,吕夷简竟说,“宫中有变,臣只见太后,未见圣上,心中不安。臣请一望圣颜,以安臣心!”
群臣沉默,多半此时才知道问题的严重。若天子死在宫变,那这一拜,岂不就让刘太后名正言顺的登基做了皇帝?
刘太后怒极,可她终究不能不让吕夷简等群臣见天子。赵祯登上城门楼的时候,吕夷简才拜,群臣高呼万岁。
这一把火,不但烧了宫中八大殿,还把一切都烧变了样。
天降神火,八殿遭劫。
一想到这里,刘太后就忍不住心悸。这一把火,烧了崇德、长春、滋福、会庆等八座宫殿,不多不少,就是八殿!先帝的预言竟然成真了?这简直是荒谬!
可荒谬实实在在发生的时候,造成的震撼不言而喻。
刘太后疲了,累了,也怕了。她不知道,若是再不让赵祯亲政的话,会有什么祸患发生。她最近老得厉害,刘从德等一帮亲信均死,赵允升也死了,她就算称帝又能如何?她能坐在皇位多久?
因此刘太后这几日不临朝了,她也知道,这几日不临朝,以后再想重整朝纲,将更加艰难,但她在拱宸门见到群臣对赵祯关切的那一幕,已有些心冷。
她就算竭尽心力的整治天下又如何?这终究还是赵家的天下,不会姓刘。
宫中寂寂,赵祯听到刘太后不临朝几个字的时候,眼中光芒闪动。
刘太后瞥见,突然感觉眼前的赵祯有些陌生。不待多想,赵祯已道:“母后若不临朝,孩儿只怕难以承担治天下的重责……”
刘太后竟有些喜意,本以为赵祯还会请她垂帘,不想赵祯又道:“可母后操劳了这久,也累了。如今母后身体不适,孩儿就算不能承担,也要咬牙挺住,绝不会再让母后劳累。母后尽请安歇,一切交给孩儿好了!”
刘太后怔住。
赵祯已转过身去,对着八王爷道:“八皇叔,你……节哀顺变。杨羽裳忠烈有加,也算是因为护驾出事……”他本来也以为杨羽裳死了,但方才听说杨羽裳好像还有生机,一时间无法措辞。赵祯无暇理会杨羽裳的生死,沉吟片刻道:“皇叔,你有什么要求,日后尽管说好了,朕绝无不许。”
八王爷伤心欲绝,只是点点头,再无言语。
赵祯向狄青望了眼,沉吟下,缓步走到狄青身边,看了他半晌。
狄青神色木然,也不参拜,也不说话。他现在只想着,香巴拉到底是什么?难道八王爷说的是真的?太后能救羽裳?
赵祯见狄青失礼,并不怪责,用手轻轻拍拍他的肩头,说道:“狄青,你以后有什么事,对朕说就好。”他说了这么一句后,转身离去。
等走出宫中,赵祯舒了口气,神色虽还肃然,可眼中不知为何,有了分古怪。
阎文应急匆匆地走来,低语道:“圣上,邱捕头求见。”
邱明毫本是太后的人,自从宫中失火后,一直没有出现,甚至没有到皇仪门前。根据他自己所言,他在离开太后,前去找赵祯的时候,被个刺客击晕,后来才醒,除了叶知秋外,根本无人关心此事。
宫中惊变,波涛汹涌,谁会留意一个捕头?
邱明毫这时找赵祯做什么?赵祯竟不奇怪,只是道:“嗯,让他在大兴宫候驾,记得,不要让旁人知道此事。”
阎文应点点头,闪身退下。赵祯四下望望,这才不急不缓道:“起驾大兴宫。”
赵祯到了大兴宫,神色平和。帝宫被火烧毁,他临时移居承天宫,当天就改承天宫为大兴宫。
入了宫内,赵祯屏退左右,对着屏风道:“出来吧。”
屏风后走出一人,脸色如铁,神色恭敬,赫然就是京中名捕邱明毫。邱明毫一出屏风,当即跪倒道:“臣叩见圣上。”他跪倒时,身形并不利索,神色中似乎有痛楚之意。
赵祯并没有留意,眼中露出赞赏之意,缓缓道:“起来吧。”等邱明毫起身后,赵祯轻叹了口气,惬意道:“邱明毫,你做得很好。”
赵祯的这句话,简直奇怪之极。他本来和邱明毫没有半分交往,他是天子,邱明毫是捕头,又是太后的人,邱明毫本没有为赵祯做任何事。
邱明毫什么事情做得好?没有人知道。但看起来,赵祯不但熟悉邱明毫,和他有过交往,而且还很信任他。
邱明毫也没有半分吃惊,他敛眉垂手,态度恭敬道:“臣得先帝信任,为圣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赵祯点点头,神色悠悠,像在缅怀什么。不知许久,他终于开口,开口就说了石破天惊的一句话。
“你不该向太后射那一箭的。”
话如利箭,说出去,就没有再收回的余地。赵祯说完,眼中终于掠过分阴鸷。或许直到此刻,那个委屈、彷徨还夹杂些懦弱的人儿,才变成了真正的九五至尊。
威严无限!
第三十章真幻
赵祯竟然说是邱明毫射了太后一箭,这话不论被谁听到,估计都难以置信。
邱明毫为何要射杀太后?赵祯怎么会知道邱明毫的事情?赵祯如果肯定邱明毫对太后不利,为何放心的留他在自己身边?赵祯还知道什么?那个看似悲愤、压抑再加上胆怯的天子,到底在想着什么?
邱明毫听到赵祯的质疑,再次跪倒道:“臣该死!求圣上恕罪!”他没有丝毫辩解,诚惶诚恐中带着忠诚无限。
若有第三人在场的话,肯定已知道,邱明毫是对谁忠诚。
赵祯盯着跪倒的邱明毫,轻轻叹口气,“朕不怪你,朕知道……你是为朕好。可你太急了些,太后她……终究是朕的……娘亲。就算赵允升他们为了太后,对朕不利,可朕也不希望,有任何人对太后不利!”
邱明毫只是应道:“臣明白了。臣自作主张,罪该万死。”
赵祯放缓了口气,低声问道:“朕不是对你说了这段日子若没有什么紧要之事,暂时不要见朕。你今日入宫做什么?”
邱明毫道:“圣上,叶知秋这两天一直还在查宫中的案子,只怕他已发现了什么。”
赵祯霍然站起,失声道:“他查到了什么?”
邱明毫道:“叶知秋这人,有股牛脾气,而且查案很有些本事。飞龙坳一事,隔了数年,都被他查出真相,这宫中发生的事情,只怕他一直查下去,迟早会明白的。”
邱明毫没有明说,但口气中已有了建议,眼中也有了杀机。当然,他的杀机,绝不是针对赵祯的。
赵祯缓缓坐下来,自语道:“若不是他执着地查下去,朕也无法揭穿赵允升就是弥勒佛的阴谋。叶知秋他毕竟是有功的人……”
“可是……圣上难道不怕他查出宫中其他事情吗?”邱明毫说得奇怪,捕头职责,当然是查出案子的真相,但邱明毫似乎很怕叶知秋查下去。他为什么会怕?
赵祯闻言,眼中也有了分警惕。半晌才道:“依你之意呢?”
邱明毫垂头道:“今日他去找了任识骨。”
赵祯皱了下眉头,“然后呢?”他对任识骨的名字竟然也不诧异,显然也知道这个人。任识骨只是个低贱的仵作,赵祯贵为天子,有什么理由知道这个人呢?
邱明毫道:“任识骨死了,不但任识骨死了,当初在宫中和臣一块验尸的其余两个仵作也都死了,是笑着死的。”
赵祯没有惊奇,反倒舒了口气道:“好生安葬他们,安抚好他们的后人。”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问,“罗崇勋呢?”
罗崇勋勾结赵允升,火烧禁中,可谓罪大恶极。可罗崇勋在火起后,就一直不见踪影,很多人都说他已畏罪潜逃了。
邱明毫道:“罗崇勋他……不会再出现了。”他说得很是肯定的样子,这让人奇怪,他为何会认定罗崇勋不会再出现?
赵祯并不奇怪,只是点点头道:“好。罗崇勋罪在自身,就莫要牵连别人了。”
邱明毫道:“圣上宽仁。不过叶知秋那面怎么办?”
“他到底查到了什么?”赵祯神色有些犹豫。
邱明毫叹口气道:“圣上,我只能说,若任由他查下去,他迟早什么都会知道的。圣上当然不想这样吧?若依臣之见……”他伸手做个手势,不再说下去。
赵祯不待决定,已有宫人入内禀告道:“圣上,叶知秋求见!”
刘太后自赵祯离去后,神色就有些恍惚。在赵祯转身的那一刻,刘太后才发现,那以往膝前的乖儿子长大了,也有自己的主见了。而她老了,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已经力不从心了。
不待多想,八王爷已在一旁急道:“太后,我求你!”
不管旁人有多么复杂的心思,可八王爷心中,好像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救活杨羽裳。狄青岂不也是一样的念头?只不过狄青根本不知道怎么救,更不知道怎么求!
刘太后从八王爷的身边走过,并没有离去,而是到了杨羽裳的棺前。她就那么望着杨羽裳,背对着众人,让人看不到她的表情,也让人猜不到她的心思。
狄青才待开口,郭遵已握住他的手,摇摇头。郭遵看出了狄青的焦急,低声道:“你放心,太后一定会帮忙。”
郭遵口气中有着说不出的坚定之意,狄青稍有心安。但脑海中始终有困惑不去,太后能做什么?
刘太后立在棺前,不知许久,终于开口道:“她看起来已没有生机……”她声音也有些颤抖。
狄青听了,心中有分古怪,皇仪门前,他从未见过太后。在他的心中,太后和她的党羽一样,都是飞扬跋扈、傲慢不羁的。但谁曾想,刘太后竟会关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
八王爷跪了下来,惨笑道:“只要太后肯,定能救回羽裳。”
刘太后霍然转身,盯着八王爷道:“难道你真信什么香巴拉吗?”
八王爷凝视太后,一字字道:“我信!”
刘太后突然大笑了起来,她本是个威严的人,这么一笑,苍老的脸上满是褶皱,有如哭泣,旁人见了,心中不由得惊惧。
笑声未歇,刘太后已指着八王爷道:“赵元俨,吾不曾想到,你也信香巴拉。你真的知道香巴拉是什么吗?”
“我什么都不知道,只有太后你知道。”八王爷面露痛苦之色。
刘太后嗟叹道:“你错了,我也不知道。可是……”她满是怅然,扭头望向棺椁中的杨羽裳,眼中也有分怜惜之意。她为何会怜惜杨羽裳?或许那些七彩的花儿,也无法媲美那花露般娇弱的杨羽裳,就算刘太后见了都有些心软?
刘太后终于又道:“如果你们执意相信香巴拉,那我就把所知的和你们说说。”
狄青精神一振,若有期冀,并没有留意到郭遵正斜睨着他,眼中似乎含义万千。
“你们信人死可以复生吗?”刘太后突然问了一句。她的声音,变得虚幻缥缈,她这一问,让狄青根本无法反应。
人死真的可以复生吗?
狄青不知所措之际,又听刘太后一字一顿道:“香巴拉就是那种可以让死人复活的地方!”
叶知秋入大兴宫的时候,赵祯端坐在高位,屏风仍在,不过邱明毫已不见。龙椅上的赵祯,神色有些疲惫,双眸中,却有寒光闪动。
叶知秋跪叩起身后,第一句就是,“圣上,臣对宫中凶杀一案,有了些结论。”
赵祯手握龙椅的扶手,神色不变道:“叶捕头不愧为京中名捕,这么快就有结论了?这事你可说给太后听了?”
叶知秋摇头道:“臣只准备说给圣上一人听。”
赵祯目光闪动,喃喃道:“只说给朕一个人听?”他沉默了半晌,又道:“那好,你说吧。”
叶知秋道:“宫中前段日子,凶杀不断,太后责令臣调查此案。这几日发生赵允升造反一事,但臣并没有因此中断查案一事。伊始时,臣的确以为,这一切本是赵允升所为,可后来发现,其中疑点重重。”
赵祯皱眉道:“不是赵允升做的,还有谁有这般手段呢?”
“有,有不少人可以做到这点。比如说罗崇勋、杨怀敏和江德明三人,这三人均在宫中担当要职,要制造宫乱、甚至害死宫人,并不是难事。”
赵祯舒了口气,神色也有些轻松,“但是他们都死了呀……”突然意识到什么,赵祯改口道:“杨怀敏和江德明是死了,不过罗崇勋嘛……”脸有震怒之意,赵祯冷声道:“他刻意放火,罪大恶极,朕若抓到他,绝不轻饶!”
叶知秋垂头望着脚尖道:“圣上也不必太过气恼,想罗崇勋罪恶累累,终究难逃天网。不过罗崇勋三人作恶可以,却没有作案的理由。任何人犯案,总有个缘由,他们好好的,似乎没有必要做此耸人听闻之事。因此臣觉得,作案之人必定还有幕后主使,可从这件事中得到好处。”
赵祯神色微变,沉声道:“纵火杀人的幕后主使,应该就是赵允升。”
叶知秋也不抬头,继续道:“赵允升可能和罗崇勋勾结放火,但他有什么理由杀宫人呢?这本是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臣百思不得其解,当初据邱捕头说,就算是任识骨,也无法断定宫中死人是否因中毒而死,那他们是怎么死的?邱捕头说是幽灵索命,臣不敢确认,因此去找任识骨确认,不想他却死了。不但任识骨死了,就连当初查案的另外两个仵作也都先后毙命,死时都是嘴角带笑。”
赵祯叹道:“这么说,线索断了?”
叶知秋道:“恰恰相反,他们若不死,臣说不定查不出什么。但他们一死,臣反倒明白了很多事情。”
赵祯身躯微震,转瞬镇定道:“朕倒想听听叶捕头的高见。”
叶知秋恭敬说道:“高见不敢当,只是一些浅薄的猜测。既然有人杀了任识骨三人,臣可断定,此事绝非幽灵索命,而是有人不想臣再查下去,所以杀了他们三人,这么说,宫中凶杀一案,必还有凶手。凶手买通了三个仵作,刻意把宫人中毒一事,化成幽灵索命,想必其中大有深意。”
赵祯问道:“凶手……有何深意呢?”
叶知秋半晌才道:“臣不知。”他虽说不知,但眼中已有了惊悚之意,他的怕,是和邱明毫根本不同的。
赵祯神色松弛些,又问,“那你查到凶手是谁了?”
叶知秋立即道:“这个凶手,肯定要满足几个条件的。”
赵祯凝声问道:“他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叶知秋沉吟片刻后才道:“首先,他要从这件事中,得到好处,没好处的事情,除了臣这种人外,现在做的人越来越少了。”
赵祯笑了起来,眼中掠过丝暖意,点头道:“叶知秋,朕知道你一直忠心耿耿。朕……很欣赏你。”
叶知秋笑笑,可笑容中,多少带分萧索,“其次呢,那人必须有在宫中走动的条件,比如说臣吧,臣要在宫中查案,因此可以随意走动。”他向屏风看了眼,缓缓道:“当然,查案的人绝不止臣一个……”他似乎有所暗指,但终究没有说出来。
赵祯点点头,再不多言。
叶知秋又道:“再次呢,这人肯定也有些本事,杀人并非容易的事情,也要老手才行。他必定勾结宫中掌权的一人,这才方便行事。臣猜测,罗崇勋虽生死不明,但对太后忠心耿耿,只会和赵允升勾结,企图拥太后登基,而不会做对不起太后的事情。杨怀敏被人射死了,他不过是宫变中的小角色,想必难知玄机。至于江德明,虽然死了,但极有可能是宫中凶杀案的帮凶。他有能力做到这点,而且他多半也不想永远在罗崇勋之下。权欲一事,总让人迷恋,因此江德明也就有可能勾结凶手,做惊吓太后的事情。”
“但是……凶手怎么知道邱捕头要去查谁,事先就害了那人呢?”赵祯若有所思地问道。
叶知秋哂然道:“这本是极为玄妙的事情,但若说穿了,只怕不足一哂。在臣想来,凶手和查案之人,想必有些关系了。”
他虽没有明说,但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赵祯双眉一轩,岔开话题,神色惋惜道:“可惜江德明死了,不然叶捕头可以得知更多的事情了。”
叶知秋沉默许久,赵祯见他不语,忍不住问道:“你话还没有说完呢。凶手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但你好像没有说最后呢。”
叶知秋长舒一口气,缓缓道:“江德明死了,因为有人不想他透露秘密,也觉得他再无用处了,所以就杀了江德明。要是凶徒,最后还要满足个条件,制造宫乱、焚烧尸体、毁灭一切。这些事要处理,当然需要时间,因此他最后必须不在皇仪门前,他才可能去做善后的事情。”
叶知秋虽精明,做事滴水不漏,却似乎忘记了分析射太后的那一箭。
他是忘记了,还是不想提及?
赵祯若有所思道:“听你这么说,满足条件的凶手还真不多。”
“是不多,臣想来想去,只想到了一个。”叶知秋最后下了结论。
宫中静寂。
香巴拉就是那种可以让死人复活的地方!
这话虽听起来诡异疯狂,荒诞不羁。但八王爷听到后表情反倒更加肃然。别人清醒的时候他发疯,别人发疯的时候,他看起来比所有人都要清醒。
刘太后沉寂了良久,终于又道:“赵元俨,你不是第一个相信香巴拉的人,想必你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传说中的香巴拉,那里四处都是雪山,可其中的山谷温暖如春,绿树成荫,简直是人间仙境。那里有无数的修行圣地,也耸立着比天底下一切皇宫都豪华壮阔百倍的宫殿,一个人到了那里,不但无忧无虑,听说还能得偿所愿呢。传说若有人能找到香巴拉,香巴拉之主就能满足这人一个愿望,无论什么愿望!你们若真的能找到香巴拉,甚至能让死人复活,当然也可以让杨羽裳活转。”
她说到香巴拉能让死人复活的时候,眼中闪过痛恨之意,谁也不知道她在痛恨什么。
狄青不知道应该振奋,还是失望。他终于知道了香巴拉是什么,也明白为何八王爷执意说只有香巴拉才能救杨羽裳。香巴拉原来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可刘太后所说的事情简直就是神话!
还有什么比没有指望的希望更让人绝望?
郭遵突然道:“臣听说,的确曾经有很多人在找香巴拉。这件事听起来荒诞不羁,但并非绝无可能!”
刘太后笑了,讥诮万分,指着郭遵道:“原来郭指挥也相信此事。我只相信,要找香巴拉的人,都是疯子!”
郭遵不为所动,一字一顿道:“八月十五一事,太后莫非忘记了?”
刘太后身躯陡凝,听到“八月十五”四个字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奇怪非常。她目光中似有敬畏、困惑,还像夹杂着更多的不可思议。
八月十五?应该是指某年的八月十五那一天。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除了郭遵和刘太后,好像没有人能明白。狄青本已绝望,但见到刘太后的神色,心中突然有种奇怪的念头,那就是——太后可能也是信香巴拉的。
“八月十五,对,八月十五。”刘太后舒了口气,若有深意地望着郭遵道:“你当然会信香巴拉,但你不是疯子,因为……”她欲言又止,扭头又望向了杨羽裳,目光中有分温情和歉然。
许久后,刘太后才缓缓道:“相信香巴拉的不仅有郭遵和赵元俨你,其实还有先帝。赵元俨,恐怕你也是从先帝口中,才得知香巴拉一事吧。”
赵元俨默认不语。
刘太后怅然道:“先帝信神,也信香巴拉,因此才有了永定陵。”
狄青一震,隐约想到了什么,却又朦朦胧胧的,并不确切。
刘太后望着昏迷的杨羽裳,像是追忆着什么,道:“先帝一直想要找到香巴拉,可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你们又有什么能耐,可完成先帝未竟之事呢?”怅然地笑笑,喃喃道:“先帝找不到香巴拉,就在多年前,给自己建了永定陵,那就是他心目中的香巴拉!”说罢哈哈笑了起来,神色苍凉而又诡异。
狄青回忆玄宫之玄,惘然若失。从刘太后简单的几句话中,他已明了了很多。原来赵恒也在找香巴拉,不用问,如果说香巴拉可以满足人一个愿望的话,赵恒要找香巴拉,就是寻求长生不死!
长生不死!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多少人千百年来的欲望。
赵恒找不到香巴拉,因此建了永定陵。永定陵就是赵恒心目中的香巴拉!可永定陵究竟有几分像香巴拉呢,谁能知道?
真正的香巴拉在哪里?狄青困惑不已,他本不信的,但能让郭遵提及、八王爷确定、刘太后说出、先帝执着的香巴拉,岂是虚幻?
香巴拉,究竟是真是幻?
刘太后终于止住了笑,霍然扭头,望向赵元俨,一字字道:“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香巴拉!你找不到的。”
八王爷牙关紧咬,神色痛楚,突然叫道:“你错了,我一定能找到。我这一生,从未做成过一件事情。我发誓,我一定要找到香巴拉!”
刘太后讥诮道:“既然你很多事情都知道,那你求我什么?”
八王爷脸色又变,上前了一步,低声道:“我求你……”他声音极低,旁人只见到他嘴唇蠕动,却听不清他到底说了什么。
刘太后闻言,脸色遽变,断然拒绝道:“绝无可能!”
满足条件的凶手不多,只有一个!
赵祯听到这里的时候,垂下眼帘,以手支颐,若有所思的样子。他没有再追问下去,叶知秋也没有再说什么,帝宫沉寂下来,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