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文宗系统-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回还知道给自己留点面子,不错,小伙子很有长进啊,还是长乐教育的好。

所以他咧着嘴笑了笑:“嗯,你说的也确实是个问题。但是不知,你想向朕要什么好处?”朝野上下都知道,罗彦之前跟李世民要过几次好处,每一次不论是内库还是府库,都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罗彦这样的做法虽然有些失礼,可是朝臣们还是选择性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够皆大欢喜的事情,何必再站出来搅扰了李世民的兴致。

“陛下,微臣是想着,往后墨香居不论开多少家店面,都把交易量的四成统一上交给府库,当作墨香居的税收。自此不论是朝堂还是地方,不得让墨香另行缴税。”

四成是一个极度可怕的数字。但是罗彦心里有数,统合了现行的所有税种,也差不多就是墨香居营业额的四成。而且零散的缴税带来的问题还不止这么多,中间的人情往来甚至有可能又要消耗一成。

这样算下来,还是直接算到一起比较占便宜一些。

李世民沉默了。百官也沉默了。

依照墨香居现在的火爆情况来看,将来如果真的能够像罗彦规划的那样,绝对会发展成一个庞然大物。这里头的税收哪怕是一厘都相当可怕,可不是一两句花能够决定的。

李世民将目光看向了房玄龄杜如晦,以及长孙无忌和温彦博。

这些人掌管三省六部,尤其是长孙无忌,现在还兼任户部尚书,种种税收他最清楚了。

而这些人,此时心里也在盘算着。罗彦敢拿出两成的交易额,这个分成大唐到底会不会吃亏。

这样的计算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出来的,沉默了很久,长孙无忌这才站出来告诉李世民:“陛下,依照大唐现有的税法,如果诚国公有本事在每一道都设置一个印书作坊,只怕,到时候税收会是其成交量的三成七左右。



商业课以重税,但是商人们自然也有逃税的办法。如果到时候罗彦联合了其他的勋贵,将这些利益给送出去,那可真的就是肥了勋贵穷了大唐。

李世民点点头,他也知道,如今的商税还在二十税一的年代,加上杂七杂八,甚至与可能比长孙无忌说的还要少一点。所以罗彦提出的办法,并不是不可行。

“罗彦,这件事情朕可以答应你。但是你要向朕说明,为何你要多拿出这三分的利益来。别把理由解释的那么光明正大,你的性子朕知道,吃亏的事情你从来就没干过。”

李世民既然答应了,罗彦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隐瞒。虽然被李世民这样说确实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自己也没有啥不可对外人言的事情,索性就把自己所想光明正大说了出来:“陛下是有所不知。这地方缴税,他也不一定就如陛下所想,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小吏克扣,上官加税,这是常有的事情。总得算起来,打点这些人上需要一成的钱,与其肥了这些蛀虫,还不如就多给府库一些。”

罗彦对于地方官吏的贪婪是一点也没有客气,李世民先前派了不少按察使,这样的事情也听过不少。被罗彦这样在朝臣面前揭开这层遮羞布,李世民有些生气。可是罗彦也说的是事实,下层官员却是比较难治。

“行了,这种事情朕派出去的巡察使会一个个处理掉。既然你说了四成,那就四成吧。到时候统一用钱币结算就好了。”

罗彦一拜,随后继续说道:“陛下别着急,微臣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想请陛下帮个忙。”

这最大头的事情李世民都做了,所以此时罗彦说帮个忙,李世民也就不在意了:“说吧,你想要朕做什么?”

“还请陛下手书墨香居一副,往后墨香居开分店,也好沾点陛下的光。”罗彦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要多猥琐就有多猥琐。而朝臣们听完,立刻就有人出言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有个大儒站出来说道:“诚国公所作之事虽然是福泽读书人的大好事,是流芳千古的大好事,可是,陛下要是这么做,可就是把墨香居当成皇商了。”

“是啊,唯器与名,不可轻予。”

罗彦听到了接二连三的反对声。因为,皇帝题字的商铺,就可以称之为皇商。到了地方官府必须要照顾,而在长安,更是了不得,甚至可以得到专门的卫士守卫铺面。

更何况,以一个皇帝的影响力,天下士子还不疯狂到墨香居买书?那墨香居可就彻底成了垄断行业了。

李世民在斟酌着。这件事情他必须要考虑清楚,罗彦的想法他自然明白,不就是想借着自己的名头,让墨香居更加安生一点么。想了想罗彦方才说的四成税收,再想想自己手上的四成干股。李世民咬咬牙:“好了,你等不必再说了。这件事情,朕答应了。”

群臣一阵哗然。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李世民这回居然会这样做。正要继续反对的时候,听到李世民说着:“你等只看到了些利益,却没有看到,天下士子因此得到的好处。这世间有太多的取舍,不仅仅是因为一些明面上的东西。”

说完以后,朝着罗彦点头:“明日朕差人给你送过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五章李恪要去当官了

李世民这样慷慨,罗彦很是满意。

往后借着墨香居这个摊子,不仅能够建立起一个商业势力,更是随着摊子不断往大了铺,自己心里的有些事情也能够得以实现。

想到这里,罗彦就忍不住要大笑起来。

回到家里,正想着要和长乐大萝莉腻歪一番,却意外地接到了吴王府的请柬。

李恪有事从来都是到自己这里来,往自己这里送请柬,却是第一次。虽然还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李恪毕竟是自己的弟子,不去还真是不行。

嘴上虽然有些抱怨,但心里却满怀着纳闷。

夜幕刚刚降临,吴王府门前车水马龙。自酉时起已经有十数辆车驾到了这里,人们知道这是吴王要宴请宾客,所以并不觉得奇怪。这样的事情,不说是李恪这样的亲王,就算是很多官员,也经常玩这种事情。

罗彦到李恪府上的时候,已经是酉时三刻了。此时大部分的宾客都已经到场,宴会也已经开始。

当下人通传罗彦到来的时候,李恪一反常态,从主座上走下来,走到了大殿门口,亲自迎接罗彦。

这样的举动可是之前的官员们都没有享受到的待遇。虽然心里头多多少少有些吃味,可是罗彦的身份和地位就摆在那里,即便是嫉妒,也只能暗自想一想罢了。

看到李恪还是那个谦恭的态度,罗彦点了点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李恪操办的宴会,虽然从前也从李恪嘴里听说了不少亲近他的官员名字,但还是第一次在这种场合下见面。

当罗彦走进来,被李恪牵着往最上边走去的时候,宾客们终于知道李恪旁边的座位是留给谁的了。

罗彦也没有客气,一屁股坐下来在,这才在李恪的介绍下一一认识在座的宾客。

这些人大都是一些隋朝遗老的后人,个别几个,罗彦也知道这是李世民的亲信。对于这样奇怪的搭配,罗彦有些困惑不解。不是早就警告李恪安稳一点么,怎的还把这些人给聚起来。

而且偏生还把李世民的亲信也给放进去。要是宴席间这些人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岂不是要出事情?

李恪没有发现罗彦阴晴不定的神色,反而兴致勃勃地邀请大家不断饮酒。

罗彦缓过神来,有些深意地看了李恪一眼,随后举起就被浅饮一口,便向座中一个脸色很是严肃的中年文士看了过去。

李恪方才也说了,这是权万纪。

在罗彦的记忆中,这位可是将来李恪之官后的长史,多次检举李恪的失礼行为。甚至因此被李世民多次斥责,不过李世民也知道这人确实是个好管家,最后送去管束李承乾,结果被刺杀。

只是,李恪什么时候认识的这位

就在罗彦百思不解的时候,李恪接下来说的话,终于解开了罗彦心中的困惑:“诸位,作为皇子,孝行有三种。上者能够为父母增加荣耀,中者不会让父母丢脸,下者可以侍奉双亲。李恪如今到了之官的年纪,便要外放替父皇牧守一地。今日饮宴,便是向诸位辞别的。”

李恪的话让罗彦大惊。

这件事情只怕还是李世民事先提醒李恪的,所以既然李恪说出来,那么他之官就是板上钉钉了。

“我说权万纪怎么会被李恪请来,而且还有好多李二的心腹,原来是这样。

”罗彦心里暗想着。耳中却听着那些官员们对李恪的种种期望和祝福。

一场热闹的饮宴,罗彦便像是不存在一样,全程各种不在状态。一开始还有人给他敬酒,但是看到他走神,也渐渐不再去打扰他。

酒宴都散场了,罗彦还在出神的状态。当李恪送走了其他宾客,回到大殿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叫醒了罗彦:“诚国公,该醒醒了。”李恪摇了摇罗彦的手臂,总算是将罗彦给叫醒了。

“哦,想到了一些事情,不小心走神了。”罗彦有些歉意地朝着李恪示意,随后继续问道:“陛下要你之官,可曾说过要让你到什么地方去么?”

李恪点点头,对一脸严肃的罗彦回道:“父皇让我前往益州。方才的权万纪,便是我益州大都督府的长史。”

罗彦心道李世民这回是够狠得,一下子就把李恪给扔到那崇山峻岭里头了。难道不知道那个地方现在虽然是天府之地,但是去那里的路很不好走。

子午谷的那条路也不知道现在能不能走得通。

不过这些都不用罗彦担心。好歹李恪是个皇子,此去李世民定然会派遣大军送行。

罗彦担心的是,李恪不再长安,到时候会长成个什么样子。

“益州是各大州当中,最后管理的一个。虽然这些事情都不归你管,你去了也不过就是当个闲散王爷。但是,临走之前,我还是有些话要嘱咐你。”

想了想,罗彦还是觉得,有些话在这个时候讲清楚一些比较好。

“你虽然不是陛下嫡子,但也深受陛下宠爱。从贞观五年到现在,你已经在长安遥领了数个官职。

若说这数个皇子中,除了太子殿下,也就魏王比殿下待遇好了。”罗彦目视李恪,见他没有反对,这才继续讲述下去。

“深受陛下宠爱是一回事,但是殿下应该知道,这样的宠信对于殿下是什么样的危险。到了益州之后,万不可因此而生活骄奢恣意放荡。权万纪乃是个刚正的人,到时候殿下有什么出格的事情,定然会劝谏殿下。我之希望,殿下能够听从他的规劝。”

罗彦一想李世民的儿子都有喜欢田猎伤农的习惯,还是忍不住警示了李恪一番。

对于罗彦的话,李恪自然不敢怠慢。他深知罗彦不会漫无目的地说一些空话来安慰自己,既然这么说了,定然是预料到了一些事情。所以很是郑重地点点头。

出了吴王府,罗彦的心情有些不好受。

李恪是他教授时间最长的一个人。虽然先前也却是存了让他跟李泰打擂台的想法,不过发现李恪很是认得清自己的身份,而且对于自己也颇为敬重,这种利用的想法就彻底消失了。

作为一个相当受宠的皇子,偏生是个庶出,李恪注定不可能成为皇帝。罗彦自然想着保他一条命,不至于到时候无缘无故就被栽赃陷害。虽然不知道历史上李恪之官后各种不轨的行为是不是为了自污,但如今既然有自己教导,也不用那么不上台面的事情。

不过是三天时间,李世民就下达了李恪之官的诏书。趁着如今尚是秋季,南方正好不算太过闷热,让李恪即刻离京。至于益州那里,李世民早就安排好了人手,大都督府的一应杂务早就有人准备好了。

李恪离开的时候罗彦并没有去送他。

该交代的事情,那天晚上他都已经交代给李恪了。剩下的事情,就只能看他小子自己如何把握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罗彦也迎来了自己最忙碌的一段时间。今年的科考再过两个月就要开始了,国子学的学生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一条入仕的捷径。

即便是他手下的那群学生,也有好多人在摩拳擦掌,准备在这次的科考中崭露头角。

有罗彦的光环加成,这大半年很多学生最基本的经典都背的**不离十了。谁都觉得,要是去考个明经科,那是妥妥的。

但进士科其实也不差。自从进士科出身的几个官员比明经科的官员更早一步迈入大唐的中枢,更是有罗彦这样一个官职虽然不大但是事迹绝对不少的人存在,罗彦名下的学生居然有四成都跑去报了进士科。

这个消息让罗彦很是激动。

如果第一年就教授出一窝子进士,往后自己就算是不当官,专门做个教书先生都能够名满大唐。

所以,让自己的学生能够一发命中的心思,在罗彦心中甫一出现,就再也挥之不去。乖乖,名利诱人啊。虽然如今没有啥金牌讲师的名头,可确实有很多大儒就是靠教学生教出名的。

打定了主意,罗彦准备给自己的学生开些小灶。

这些年仗着自己的关系,罗彦对于每年科考的内容和中第的试卷,都进行过详细的了解。而且朝中很多人的作品自己都读过,他们喜欢什么口味,自己都可以在这些事情上下点文章。

科考这个东西,确实是对自身才学的检验,也是对人情世序的检验。有时候,投其所好,也不算是作弊的行为。至少,罗彦就曾经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不向考官行卷。

经过了一番认真的筹备,罗彦关于科考的特训,就要正式到来了。

罗彦这几天所做的事情,姚思廉通过种种途径,早就有所耳闻。当年罗彦执教金州时的光辉事迹,他这个国子学祭酒可是印象很深刻。那年可是将他们国子学都颜面扫地了,如今罗彦在国子学,怎么的也要让广大的学生受益不是。

所以,姚大祭酒便再次找上了罗彦。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六章罗助教科举讲座

?“什么?”当罗彦听到姚思廉的请求之后,一瞬间就惊呆了。

委实是姚思廉说出来的话太过惊人了,这让他一个后辈实在不愿意相信方才姚思廉的话语。因为方才姚思廉讲的是,要他直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知道科考开始前,给国子学所有参考的学生专门讲课。

这是开国,不即便是算上前朝都没有过的事情。即便是誉满士林的大儒,都没有把握这样来。但是姚思廉居然找到了罗彦的头上。

现在可不是被姚思廉的信任感动的时候,因为,这事儿罗彦他根本就承受不起啊。

罗彦有些苦笑着对姚思廉说道:“姚公,你这可是要把我彻底给捧杀了啊。”大儒都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居然要他一个后学末进来做,这不是活生生被竖起了靶子么。

姚思廉对于罗彦的抱怨,是半点也没有放在心上,反而乐呵呵地说道:“这件事情我已经想过了,当初你在金州的时候都没有怕过,难道,如今到了国子学,就要被吓软了腿?要知道,当初你不过是个稍有点名声的后生罢了,如今在士林中地位见涨,却这样惧怕。”

罗彦恨不得要哭:“你老也不看看金州是什么地方,那时候我是金州州学博士,造次一点也没什么。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说的便是当时的我了。可是你老再看看这长安。远的不说,就说咱们国子学,上上下下多少饱学之士当夫子,这事儿怎么就找到了我的头上。”

“你就说干不干吧。”姚思廉冷哼一声:“想当初陆公在的时候,每年到了这个时节,都是他带着一干夫子轮流给学生们授课。今年本来想着你当初在金州的成绩不错,想着给你一个挑大梁的机会。谁想到你居然会这般不济事,事情都还没有做呢,就被吓退了。我看啊,陆公真是所托非人了。”

姚思廉这是有意激罗彦,他可知道罗彦这小子油盐不进,但是对放在自己心上的人,却万般在乎。

陆德明和罗彦的关系,他们这些做长辈的都知道,此时拿陆德明激罗彦,便是他的大招。

果然不出姚思廉所料。

罗彦听到这话之后,立刻激动起来:“姚公你也不用激我,既然这件事情是老师生前做了的,那么我便接了又如何。不就是被千夫所指么,我罗彦也没少被人指责过。只是,既然要我教授这些学生,那么接下来的几个月,国子学便不能有任何人干涉我的教法。”

姚思廉没想到罗彦居然这么决绝,思量了一下,想想罗彦教授出的学生一个个如今都堪当大用,所以还是点了点头。答应了罗彦的要求。

但是,罗彦并没有因为姚思廉的一个答应就满足:“还有一件事情,我需要事先提醒姚公,我讲学的时候,向来来者不拒但中途退出,就不允许再来,这个规矩,不限于国子学的学生。”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罗彦原本想着在自己那个一亩三分地上为所欲为,但是既然如今摊子已经铺的这么大,仅仅限制在国子学这个地方,就太过小气了。因此他才向姚思廉这样提议,其实也是另类的借此扬名了。

姚思廉被罗彦的大手笔给惊呆了。这家伙,刚才还嚷嚷着自己害他,这会儿居然这么大的胃口。

不过,既然他要做,那就做吧。他都不怕,国子学怕个什么。

点点头,姚思廉答应:“只要你敢做,我这个老头子还没有什么不敢答应的。从今往后,国子学的前院的所有学舍,都是你的。你讲学期间,大门大开,核验身份之后,不禁其他士子进出。”

这老头够狠的,罗彦其实也只是想试一试,没想到这位居然还真给答应了。

“既然这样,那么,罗彦便在两天后开始讲学了。

其他事务,就压劳烦姚公代为操持了。”国子学今年要开始的士子少说也有五六百,加上外边前来听讲的士子,只怕少说也是七八百人。这个规模可是当初他在金州的五六倍了,压根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安排好的。

姚思廉点点头,自是无不答应。商议好了之后,姚思廉匆匆回去安排了,而罗彦,则悠哉悠哉回到自己家中,和长乐一道吃午饭。

罗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姚思廉居然会那么大的手笔。

国子学科考前会安排夫子授课,这是最近几年兴起来的做法。其实外界的士子对于国子学的教课还是相当觊觎的,毕竟国子学授课的那都是士林中响当当的人物。

但是一直以来,国子学讲学期间,并不让其他士子进去听讲。这样的做法就造成了一种神秘感。加上每年国子学中举的人都不少,所以到如今,国子学临考授课就成了一种相当厉害的东西。

原本以为今年又是看个热闹,谁想到,这天午后,国子学居然派了很多学生出来,大街小巷到处贴告示。

一看之下,所有人都愣了。

这什么意思?国子学居然要让罗彦负责科考前所有学生的课程,并且接受外来士子听讲。但是授课期间,一旦退出就不允许再进来。

国子学这是在玩什么游戏?难道是想来一套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把戏,把其他的士子都给讲废了,自己真正参加科考的士子却被另外一个人教授着。到时候差距凸显,今年国子学就又是大胜了。

不,虽然很多人脑海里同时浮现出这样一个想法,但是很快就被他们给否定了。

姚思廉和孔颖达这两尊大神在那里杵着,国子学不可能做这么下作的事情。

那么,这上边说的就是真的了?国子学,真的要让罗彦作为科考前的主讲?

“唉,我看啊,今年国子学的学生是要跟着罗彦陪葬了。你想想,他罗彦虽然说素有才名,但是教学的本事能有多厉害?”

“就是说嘛,他比我们也就大上一两岁,而且这些年他在宦海中浮沉,要说这学问涨了,我是压根不相信的。”

“嘘,你们别忘了,当初他在金州……”

“我正要说这个呢,当初金州考出来的最多的是什么?算学!虽然进士科和明经科都中了不少人,可那是先前金州留下的底子。你也不想想,他罗彦真要是有本事,教出的就不是那一两个了。”

“不错,我看啊,只怕是姚公和孔夫子有意要捧这个罗彦了。估计国子学本来就有很多十拿九稳能够中举的,被罗彦这样带一两月,到时候都中举了,这罗彦在士林的声望也就越来越高。”

“唉,人心不古啊。原本以为姚思廉和孔颖达两位大儒一身正气,不想他们也做这些龌龊的事情。”

告示张贴出来,很多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谁都不相信罗彦会有什么本事,这回估计确实是国子学在提携后辈。

可是,很多人怀疑,却也代表有一部分是相信的。

永安坊,一处普通的客栈里,此时正有十数个士子坐在一起读书。住着客栈,显然他们都是外地的士子。而且,还都不是官学的学生。官学的学生会随着押解贡品的队伍前来,时间不会有这么早。

在这一片寂静的气氛中,忽然从门外传来一声急促的敲门声。

“哦,是刘鸿这小子回来了,采买些纸墨,居然要这么长时间。定时这小子又被这长安的繁华给迷晕了眼。”

“也许他只是绕道去长乐坊看了几眼。”

“哈哈,常兄,这些人里,我就佩服你的嘴毒。”

原本安静的房间对着一声抱怨立刻爆发出一阵哄笑,随着门扉开启,一个朴实的少年急匆匆挤进来,喘着气朝着门内正要调笑他的士子们说道:“诸位仁兄,大好事,大好事啊。”

“行了,刘鸿,你小子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