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文宗系统-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李世民这么一说,朝臣也不想一下子就把这件事情给闹僵,因此暂时没有反对的声音。不过,这件事情肯定是还没有完的,很多人还是在等蓝田出事,到时候就可以让李世民也无话可说了。
不过,注定要让这些人失望了。蓝田的事情还没有个波澜,但是整个关中就已近闹腾的不行了。这次朝会过去刚刚几天,各地突然发现,自己治下的米价已经纷纷涨到一斗六十文以上了。
蓝田县的平安米铺,在整个县城算的上规模相当大的一处粮店了。不是说它的地方有多大,而是它的后台有多硬。
平安米铺后头站着的是本地最大的豪绅,何明德。当然了,背地里人们都叫他何缺德。这位祖上好几代都是豪绅,战乱的那些年,侥幸挨过来,虽然损失了不少钱,但是底子还在。这几年通过大肆买卖粮食,顺带还控制了县城不少的商铺,居然把家产弄得越来越大。
年年何缺德大量买入粮食存起来,就等着春夏之交大肆赚钱。所以平安米铺的存粮算是蓝田县最多的了。
五月初十这天,来到平安米铺买米的人忽然发现,米价一夜之间就涨了八文钱。
面对这样的涨价,近乎是宰人一般,前来买米的人里头,有个高高大大的汉子立马就不乐意了。嘴里骂着:“何缺德这个肚子里冒坏水的,祖宗十八代的黑心都长在他身上了。一夜之间这一斗米就涨八文钱,当你爷爷是傻子么。”
骂着骂着,背着干瘪的口袋就转身离开,准备往别家粮店看看。这个时候,要是还呆在这里,那正是脑子缺根弦了。
只见米铺的伙计对着远去的人影吐口吐沫,很是嚣张地说道:“呸,一个穷鬼,你想买,爷爷还不想卖呢。今儿你要是能在蓝田买到比爷爷这里便宜的米,爷爷给你跪下来磕三个响头。”
围着的一大圈人还以为这伙计说气话呢,当着笑话,边走边笑着。谁想到,还真被这位说中了。
偌大一个蓝田县,米铺少说也有十几家,没有一家的米不是涨了十文以上的。最后算起来,还真是这平安米铺的米便宜一点。晓得行情如此,百姓纷纷跑回去,也不管这一夜之间涨了多少了,先趁着便宜几文钱,多买一些吧。
不过,这些人也注定是被平安米铺的人给坑了。便宜,自然没好货,拿到手才发现,这都是陈米。可是偏生人家还说的振振有辞,反正钱货两讫,不愿意以后别来啊。
这何缺德,还真是没有半点积德的意思。
不过,陈米就陈米吧,反正一样能填饱肚子。何况,还便宜了几文钱,往后还能多买点米不是么。
可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随着时间有所改善。这些早早抢到粮食的人还算是幸运的,粮价一天一涨,一涨就是三四文钱。本来这样,加上罗彦的田贷,这日子也还能过得去。可是,就在粮价涨到八十文的这天,突然间世界变了。
大清早天没亮就起来候在米铺门前的人们,在太阳初升的那刻,被米铺的伙计懒散地挂出来的一块牌子给吓坏了。
“断粮。”
没错,就这两个字。便是那再不识字的人,对这两个字也耳熟能详。恐慌的心情顿时占据了心田,这家不行,那再看看下一家。可是走不出半条街,就被别家米铺断粮的消息给震惊当场。
一时间,整个蓝田县,米铺全都在同一天断粮。
ps:已入深秋,诸位书友注意添衣服。郑重提示诸位书友,喝酒莫开车,晚上家中打电话,同村三个二十岁的少年,喝酒开车两死一伤。喝酒尽兴人之常情,但是安全乃是第一要务。(未完待续。)
…………2016/9/2623:05:19|25247876…………
第一百五十九章脸色发青的罗彦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蓝田一地。便是其他的州县,也相继出现了这种情况。
原本还在纠缠着罗彦在蓝田的作为,这会儿朝堂瞬间被大量的奏疏给淹没了。这样的情况预兆很明显,那些豪绅们恶意囤积居奇,但是百姓这会儿拿着银钱没地方买粮食。
要么,百姓暴动,冲击那些豪绅的庄子,不过这种可能性非常小。豪绅们有钱有粮,自然是请了很多人看家护院,真要想冲击进去抢粮,人家有权利直接击杀。肚子饿点没关系,还没到拼命的时候。
只与另外一种,那就是大量的流民往长安聚集。
说来也真是奇怪,整个关中地区缺粮。百姓就是要往京都围拢。也就那些靠近南方和山东等地的州县,会就进往外边走。老百姓都想着,我这里缺粮,但是皇帝那里不缺,直接伸手问他要不就行了。
地方官员是没有那个权力私自开仓放粮的。何况,就算是有这个权力,也没有那么多存粮不是。
看着中书省送来已经堆成小山一样的奏疏,李世民感觉有些脑仁子都疼。虽说之前相信了罗彦的话,提前调运来了不少的粮食。各个粮仓现在都盛的满满的。可是看到这些奏疏涉及的范围,已经严重超出了他的预计。
没办法,还是按照之前已经商讨好的办法,开始赈灾吧。
先是允许各地以工代赈,随后李世民派出朝中重臣,,以宣慰的名义,向地方发放大量的粮食。同时,还嘱咐各地的军队,严加防范有人趁机作乱。总之,所有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句话,勿让长安城外有流民。
以工代赈,每个成年劳力一天获得的薪酬是两文钱。按照当前的粮价,还不够一碗米。可是就这么一点,就让大量的人产生了继续守在家乡的希望。不够一碗米,可是也够一个五口之家喝上三顿稀的。
然而,事情却并没有那么简单。距离秋收还有一个多月,可是粮价还是在涨,可是以工代赈的酬劳却不变。何况,五口之家到哪里都算是人少的。往往一对夫妇拖着上面两个老的,下边还有好几个孩子,这样下来,反而是还是要掏钱买粮。
蓝田县内。断了几天粮以后,粮价突然涨到了八十文一斗。这个数字实在超出了很多人的承受范围,可是,肚子还是要填的啊。就算是这些人趁机抬价赚钱,老百姓也没办法不是。一时间来找罗彦田贷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罗彦此时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事情了。蓝田县罗彦规划好的以工代赈的事情有两件。第一,就是整个蓝田县的水利工程。这件事情需要的人手极多,而且规模相当大,罗彦只能让陈玉如和主簿刘宗申两个人去处理这件事。
而罗彦自己,则是操办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准备安置流民的场地。
到时候肯定是不能放流民进城的,不然那事情就不好办了。但是又不能让流民继续往前走,再走,那就到长安城了。要是放过去一个,罗彦还不得被那些在长安城有吃有喝的大爷们给弄死。
既然如此,那只能在城外选择一处地方,好生把这些人留在这里。
不过时间紧,而且预算肯定不能像正常修房子一样的,因此最多就搭一些草棚子差不多。反正这个时节,雨水也不算广,能遮风就行。而且,这样弄好了,还能合理规划,以后放粥都便利很多。
修建水利的事情,是与本地乡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加上有刘宗申这个本土官吏,压根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规划流民的安置地,对于本地人来说,纯粹就是应付差事赚点钱的事,最是容易不用心。罗彦就是怕这事儿做不好,因此只要一有时间,就出来看着。
蓝田作为长安城东南方向的最后一道屏障,前边还有好几个县挡着,因此流民不会特别多,但肯定也不会很少。
安置处的卫生问题,秩序问题,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好在这件事情工程量没有水利那么大,而且调派的人手也不少,仅仅是十天时间,这事儿就算是彻底办妥了。
竣工的这天,罗彦也算是松了半口气。往后就剩下让流民住在这里,然后施粥,调派人力,这些事情就非常方便了。到时候让宋甄带着人过来维持秩序,再让老成持重的刘宗申来管理,自己也能乐得清闲。
完成了压在自己心上的一件大事,罗彦自然很是开心。派人告诉还在浐河边上看施工的陈玉如和刘宗申,罗彦决定今天请县中的官吏们再好好吃一顿。来了这么久,罗彦又不喜欢像别的县令一样带着属下喝花酒,只能这样趁着庆功的当口多吃几次了。
听说县令要请客,虽说没有美人作陪,但是劳苦这么多天,好好吃一顿还是听开心的。
当天申时初,这些官吏就一起被罗彦带到了县中最大的酒楼。反正出来完全就是为了放松的,要来最好的菜,酒也没有像前几次那样只来一两坛,在属下吃惊的眼神里罗彦一口要来十坛兰陵。
陈玉如和罗彦接触的最多,因此胆子也大些,问道:“郎君,这么多,咱们怕是都要吃醉了。”
“怕什么,咱们要的,不就是不醉不归么。今儿敞开了喝,再往后,什么时候饥荒的事情解决不了,什么时候咱们再好好吃一顿。”罗彦这可完全就是为了收买人心。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要受累,罗彦要想好好使用这些手下,不这么做不行。
有了罗彦这么说,大家也算是放开了。而且这快两个月以来,大家除了觉得罗彦神通广大,还知道他是一个很是平和的人。桌上一时间就少了很多拘谨,大家都面带笑容,低声相互交谈着。
等了不长的时间,酒菜上来,罗彦照顾着场面,起身给属下们敬了一杯酒。
“诸位,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今天虽然是为了庆祝城外流民安置地竣工的,但是更多的,还是借此想告诉大家,我等辛劳的时候到了。”举起酒杯,罗彦说着:“我只希望,诸位尽心尽力,只做自己该做和能做的。”
罗彦的这些话,自然是含义比较多。不过在座的也没有几个很单纯,话里头的话,自然心里都有数。不论真心还是实意,跟着举起酒杯,向着罗彦示意一番,然后一饮而尽。
场面话既然说完,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好好的吃吃喝喝。
推杯换盏的时候,也是这些官吏们相互交流的时候,公务的交流啊、私下的调侃啊之类的话,甚至是有些带着一些隐晦的东西,都在这种场合上被当作笑谈说了出来。
这酒喝到一半,十来人也才是喝完五坛酒。谈性正浓的时候,旁边的雅间里头闹哄哄地进去了一些人。本来这周围是挺安静的,大家相互之间笑闹也感觉很是轻松。但是边上来这么一些人,反而是让人觉得有人在旁边偷听,瞬间原本的笑闹就不见了。
静下来以后,推杯换盏还是没有停下,不过说的话声音笑了,次数也少了。
不过,自家这边声音是小了,可是旁边这些声音却大了。
只听得这些人吆五喝六要了一大堆酒肉,没等着酒菜上来,就开始大声嚷嚷起来。
“我说老何,你这些天可是赚大了。前年那些陈米居然没出半月就卖光了,这价格比当初收的时候都翻了七八翻。你今儿就请这么一顿,实在是太小气了吧。”
“嗨,说的什么话,老柳。说的好像你自己就没有把陈米卖出价钱来。我也就卖的多了一点罢了,你就想着趁机宰我。”
“你俩都别争了,就你们俩财大气粗,到今年了,前年的米到今年还没卖完。也就今年遇上好时候,别说前年,我看就是大前年的,都能卖出好价钱来。”
“这话没差。嘿嘿,说真的,还真是得谢谢这位刚上任的父母官。要不是他搞的那个田贷法,那些泥腿子早就开始闹着当流民。先前还说这卖地一条给咱堵死了,往后的日子也不好过。谁想到还有如今这好处。”
听到这里,罗彦脸色有些黑。没朝这些人下手,没想到还都得瑟上了。不过更让他生气的还在后头。
“那是。原本粮价最多也就能涨到七十文。可是这田贷一出,现在涨到八十文,那些泥腿子还有钱天天来抢粮。所以我就说啊,这县令,也就看起来威风一点,真正干事,还没徐松那个家伙好呢。”
“就是说啊,这罗彦要还跟咱们好好说话,像遇到如今这样的时候,咱们也还能收敛一下。像他这个样子,哈哈,还想用田贷堵了我等买田的路子。如今这府库,还不乖乖成了我等的金库。”
这些人越发的狂放,这声音也越来越大,到后来这句,直接让罗彦这间的人全都听见了。众人眼睛齐刷刷地盯着罗彦,而罗彦自己,心中越来越恼怒,狠狠拍了一把桌子,脸色青着说道:“喝酒。”
ps:今天貌似全国各地都降温,大家注意添衣服。别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这会儿已经擦鼻子用完了一卷纸。(未完待续。)
…………2016/9/2723:09:25|25264138…………
第一百六十章关起门来放点粮
这场酒席在一阵沉默中继续了不久,罗彦就憋着一肚子气带人离开了酒楼。在酒楼掌柜一脸奉承的笑容里,罗彦回头望了一眼方才那些豪绅们聚会的雅间,心里暗暗说道:“丫的,都给我等着。”
原本还很不错的心情,平白被这些人给糟蹋了。还想着带着一帮子属下不醉不归,这会儿都冷场了,还怎么醉。
这些人这么张狂,既然都说这府库就是自家的金库了,那么也是该把他们的金库变成蓝田的府库。现在蓝田县粮食不少,但是银钱还真的是有些不足了。
转身对着那些一脸踌躇的属下,罗彦说道:“记住今天听到的这些话。什么时候,我等成了这些奸猾之辈的棋子了。以前你等与他们如何我不管,这三个月,统统给我断绝了来往。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是不知道我罗某人的厉害了。”
这番话倒是让很多人汗颜。平日里他们和这些乡绅的龌龊,原来这位心里都清楚啊。不过,今天这些家伙也实在太张狂了。既然这位要求往后暂时断绝来往,那稍后提醒一下,也算是尽心了。
夕阳下,罗彦的影子越发高大,不过离这些还在沉思的官吏们却是越来越远。当夜,也不知道有几处宅邸的门户打开,有下人悄悄走向县中豪绅们的家中送信。
不过这些事情,罗彦压根就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也会仅仅笑笑,然后不多说话。
次日一大早,揉着眼睛,罗彦叫来主簿刘宗申,递给他一份文书。
看着刘一脸的疑惑,罗彦说道:“兴修水利的事情,你先放放,让陈玉如一个人去管就是了。反正这些天你也已经让事情走上了正轨,到时候功劳少不了你的。现在有一件关乎蓝田百姓的大事要你去做,务必让整个蓝田的百姓都知道。”
见得罗彦承诺自己可以捞两份功劳,刘宗申也是异常兴奋。督促着兴修水利是个苦差事,要是这件轻松一些,那就更好了。
打开文书,罗彦那特殊的字迹连成数句话,很清楚地告诉他,这事儿还真不算一件苦差事放粮。
不是说放粮就是免费把粮食送给百姓了。
自打管子的轻重论以后,就出现了平仓法。丰年贵收,荒年贱卖,以此来调整粮食的价格。李世民下了诏书允许放粮也有好些天了,不过罗彦一直没有什么大动作,而且这些天县中不是修水利就是建草棚,大家也把这事给忘了。
看到刘宗申一脸的喜色,罗彦说道:“你也别高兴的太早。放粮的事情你去处理,但是价格由我随时来定,什么时间放粮,什么时间停止,也听我的。你和宋甄,维持好秩序就行。记住了吗?”
罗彦这么一说,这刘宗申脸色就有些发苦。原本以为放粮这种肥差,怎么说自己也能捞一笔。没想到罗彦这么一弄,自己就完全成了一个专门得罪人的了。
不过人家是老大,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好了。得罪人就得罪人,反正到最后也有他顶事。刘宗申只好领命。
看到刘宗申接受了这个任务,罗彦说道:“去吧,今天先不要放粮,让县中的差役去乡里,把这事儿告诉所有人。嗯,明天早上辰时放粮,每斗七十文,没人限三斗,共放五十石。明白了么。”
罗彦给刘宗申的价格,比那些粮店的价格便宜了整整十文钱。而且县中粮仓的米都是新米,想必到时候一定会很火爆的。
刘宗申领命出去以后,罗彦微微笑着。既然要玩,那就往大了玩吧。
听着县中卖出的米价格要比粮店的便宜,其实要是论起这成本来,那也和豪绅们没啥两样。自己和豪绅们血拼,老百姓肯定会吃很多苦头。可是长痛不如短痛,等收拾完了这些豪绅,自己再慢慢调整粮价,然后给点其他的好处,也算是弥补了自己的过失。
等着刘宗申离开以后,罗彦差人给兵部送了一份文书,请求长安鼓旗军协助,彻底将蓝田戒严,使物资不再与外界流通。
不论是罗彦还是豪绅们,出手的粮食价格都要比别的州县稍微高一点。罗彦就怕,真正的经济战打起来,有人进来搅了局,那就不好了。将蓝田变成一座孤城,到时候不怕收拾不了这些豪绅们。
杜如晦见罗彦搞这么大阵仗,不由得笑了起来。罗彦在文书中只是说要借用鼓旗军一段时间,但是没有说具体的理由。虽然看似有些胡闹,可是事先李世民就打过招呼,这会儿杜如晦也只能很是郁闷地配合罗彦。
当天,鼓旗军一率人马就把蓝天的进出路口设立了哨卡。钱粮这两样东西,一概不允许进入蓝田。
刘宗申的办事效率也很高,收到了罗彦的吩咐,出门就和宋甄一合计,派出去大量的人手宣传这个事情。在这个时候,有什么比粮食降价更让人高兴的。所以一传十十传百,这城中乡下那些没事做的大姑娘小孩子,跟着前来通知的差役不停散播消息。
而今万事俱备,就等着鱼儿上钩了。
每天早上县城的城门都是在卯时中才开,可是今天早上不到卯时,城门外就聚集了大量的百姓都是等着买粮的。这些人甚至很多不到卯时就已经赶到城门外头候着了。
可是城门打开,当大队的人挤到放粮点的时候,却很是生气地看到,这前边已经派了长长的好几队。这会儿还没有差役看着,场面闹哄哄的,甚至有些人为了争个前头的位置,不惜和别人大打出手。
等待总是漫长的,虽然这是仲夏,早上天也不冷。可是站在这里的人心里头,别提有多着急了。据说每天放粮五十石,可是谁能说明天的粮价还会是这个数。何况这里头也有很多本身家里断炊好几天的,都是图便宜才赶来买点米。
要是赶不上今天的这茬,回去让家人失望不说,这肚子可都受不了了。难道,真的要去买那些豪绅的粮食。
辰时刘宗申和送着带着人来之后,仓曹就将今天的这五十石粮食运来了。好在有差役维持秩序,没有出现太大动乱场面虽然闹哄哄的,但基本的秩序还是维持住了。生怕这些人抢粮的刘宗申和宋甄也算是了一口气。
可是现实很出人意料。
这前头挤着的,好些人都是穿着仆役的衣服。而且出手都甚是阔绰,人手三斗米,装到粮袋里就背着走人,也不多说什么。
有心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眼见着这些人将大部分的粮食买走,后边排着队的人不干了。
“他们都是那些乡绅们的家仆,为什么他们也可以买粮。说是给我等便宜粮食,怎么到最后都成了这些有钱人的了。”不少人开始闹腾。
好在就算是这些奴仆将很大一部分粮食都买走,可是还是有几个幸运的,昨晚留宿城中,早早来以后就买到了粮食。
闹归闹,听着刘宗申这个本地的官员说往后每天都有五十石粮食的供应,这些人心里也算是有个盼头。因此说了几句闹心的话,就纷纷散去了。有些脑子灵活的,正准备今夜到城中的人家借宿,明早也好早点买到粮食不是。
可是,依旧有些人家是实在逼迫着必须买粮了,就算是明天县中还有七十文的粮食卖,可是家中老小已经熬不到明天了。没办法,只能去那些豪绅的米铺里头买粮食了。
谁曾想,进了米铺,有些眼见的人就发现,方才领粮食的人里头,赫然就有这些米铺的伙计。生气吧,可是米还是得买。一斗米多少钱呢?八十一文。娘的,比方才官中买的直接高了十一文钱。但又不能不买。怀着一肚子的怨气,这些人只能忍气吞声背起那一点米回家。
放粮的时间还没维持一个时辰,这五十石就被一抢而空。刘宗申和宋甄回到县衙,向罗彦汇报了白天这放粮的时候诡异的情况。大家心里明白,这是那些豪绅买断了县中的粮食,逼着老百姓去他们店里买贵的。
宋甄毕竟书生意气还没消散,言辞肯切地对罗彦说道“郎君,这样下去不行啊,今早上百姓就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要是让他们这么做下去,非但放粮没有一丝意义。便是县衙,都要受到百姓们的冲击了。”
刘宗申这个老油子没有宋甄那么天真。不过毕竟罗彦也是自己的上官,这个时候要是不说点什么,也说不过去。所以也欠身劝说“实在不行,郎君就把每天的粮食放多一点?”看似询问,也是在给罗彦出主意。
罗彦沉吟一番,说道“好,明天可以放出一百石,不过,粮价上涨一文。还有,明日放粮,依旧每人三斗。不管是谁,先到先得。把这个消息放出去。也好安定人心。”
看着罗彦算是把口子放大了,两人也松了一口气。至于涨价,那就涨吧,怎么说也就一文钱。百姓们也能接受。未完待续。
…………2016/9/2919:24:41|25305116…………
第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