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文宗系统-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个好收成。

这天城门口开着茶馆的王二依旧在卯时末将自己的茶摊开张。

说是茶摊,其实还经营着一些饭食。早间的茶点,午间的汤饼,到了傍晚还会做些零散的果脯买卖。再加上随时前来歇脚的来往客商,虽然甚是辛劳,但王二的日子过的甚是殷实。到了冬天,王二的生意还是多多稍稍受风雪的影响,因此要说今天天气放晴,他绝对是最开心的其中一个。

将桌凳拜访停当,一脸期待将其擦了一遍。王二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个客人。

这人他也认识,就是这旁边坊里的,因家中兄弟甚多,行四,便唤作周四的。这位也是他摊上的常客,此时两人先是闲聊几句,感慨了一番近期老天爷的种种不是,王二也在瞎聊的时候将周四那一份茶点送过来。

大冷的天,温暖的茶水,配上微咸但是混了果脯沫的烤饼,周四吃的一脸满足。“还是老王你家的吃食做的好,这几天大雪封门,在家都憋坏了。家中那婆娘虽然也做了些许面食,但是确实没你做的好吃。”

“周爷太过夸奖了,做的不好,你们这些老客还不把我摊子给砸了。”略开玩笑,王二招呼这另一位客人坐下。

几人在这小小的茶摊说着家长里短,突然从城门中进来一队队列森严,旌旗招展的队伍。这可是把几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也不再说东道西,静静看着那长长的队伍慢慢走进来。

之间那为首两人,一人着绯红官服,披玄色大氅,锦帽上一颗青翠的玉镶嵌在正中。相貌虽然隔得远看的不甚清楚,但是骑在马上,也露出一番慵懒姿态。那种贵气,见惯了长安官员的几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个普通角色。

而那另外一人,特点更为明显了。突厥人独有皮帽,身上穿着的一副也是有磨过的小羊皮露在外边。脚下一双马靴,配上腰间那弧度有些诡异的弯刀。谁要是这个时候还看不出来这是个突厥人,那也没什么资格说自己在长安呆过了。这些年来来往往的胡商,突厥薛延陀吐蕃波斯这些地方的人衣着都各不相同,有心的绝对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了。

而两人身后则主要是以大唐的军队为主。不过军队护送的却是不少的突厥人和一些财货。

“突厥人这是闹什么?难道那颉利窝里闹的有些厉害,要向我大唐借兵不成?”周四喃喃自语。

“也不是不可能,据说内乱的时候颉利就躲到靠近云州的那里了。想来今冬趁着各个部族休战,颉利和我大唐修好,来年春天正好开战。”

“你们都想多了。那不是颉利的手下,虽然衣着都差不多,不过有些小地方一看就知道,这些是西部突厥的人手。那颉利想来当爷爷习惯了,哪里会这么客气,送来这么多财货。”倒是有明眼人,隔着老远还能把这些细小的差别给看出来。听着众人错误的言论,忍不住出来辩解。

“西边的?我说呢。”这才恍然大悟。想想颉利的尿性,还真是干不出这样有礼貌的事情来。

“西边那位是叫统叶护是吧?这名字怪怪的,难道他要向我大唐俯首称臣?”

“谁能知道呢,这事儿来的突然,我等先看看,想来今日就会有消息传出来。唉,最近也就那个罗助教和不知道哪家的子弟打赌让人感兴趣,谁知道这好几天没啥新消息出来。现在就等着看这个突厥人想干啥,接下来几天算是有和老兄弟们说的事情了。”

“那就先等等。这些人是先往鸿胪寺的方向去了,左右没事,要不我等去哪里打听打听?”

“还是不要了,这几年不论是哪个突厥我等都惹不起。万一被人家伤了杀了,找哪说理去。安心候着吧。”

这几年国势微弱,突厥凶猛,国中百姓见了胡人也没有那般高高在上。反而是有些时候胡人犯事,大唐不得不委曲求全。这样一来,百姓们自然将那鸿胪寺里的突厥视为洪水猛兽。

百姓们自然不知道,昨天长安城外官驿便将这使团安置下了。当天傍晚,宫中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此刻鸿胪寺早早便安排好了。苦心准备好些天,在这一刻国家机器的运转速度自然异常迅速。

由于此次和亲的重要性,这些人都是由鸿胪寺卿亲自接待的。李世民初登大宝,国力也不强,因此鸿胪寺今年基本上没有接待过谁。此刻算是开张,上上下下即便准备了很久,此时也有些忙乱。

统叶护的使者来的不多,一行不过是十来人。鸿胪寺卿将这些人安排在最宽敞的一个院子里。同时那些要进献的财货也让这些突厥人搬进他们院中专门的仓库。一切做好以后,这才将饭菜拿上来,让这些劳累了半天的人垫垫肚子。为表重视,李世民还专门安排了大臣为这些突厥人摆接风宴。

好在此次双方是各有所求,这些统叶护的使者到了鸿胪寺,也没有像颉利的手下人一样嚣张跋扈。这倒是让鸿胪寺上下一阵庆幸。想想去年渭水之盟前执失思力那个二货,在李世民面都都那等嚣张,他们当初像对待大爷一样侍奉着,还被各种打骂。两下对比,鸿胪寺这些人虽然不知道这些人是来干嘛的,但是也对西部突厥好感大增。

太极宫中,李世民已经召来三省六部的官员。明天统叶护的人就要请求和亲了,之前的准备,还是有必要再次核查一遍的。

“王叔,和亲定的是哪家的女子?如今可以定下来了。”

“陛下,荥阳郡王李道立家的长女李雪玲,生性温婉,颇有才德。”李神通早就将之前说过的那几个女子一一筛选过,最后将这位选定。

“嗯,礼部已经做好相应的准备了吧。待明日事定,立刻着手册封公主和仪程。还有,荥阳郡王此次献女有功,该如何封赏,中书省也好好考量。至于其他琐碎的事情,你等自行定夺便是。”李世民虽然是上位之后第一次和亲,但是自己必须要开口问的问过,接下来的事情自然会交给这些大臣去处理。

重臣唱喏过后,也不久留,立刻出去安排各自的事情。

次日朝议,临近过年也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唯独这西部突厥使团进京,让参与早朝的大臣们颇为期待。在内侍尖锐的嗓音通禀中,突厥使团代表的一人带着国书上殿,有些别扭地用中土的礼仪拜过李世民以后,操着半生的汉话讲道:“大唐皇帝陛下,我是统叶护可汗帐下大臣阿布斯失力,奉我家可汗之命,特向大唐皇帝陛下请求和亲。生恐我言语不同,一切事务皆以国书为准,还请大唐皇帝陛下海涵。”

和胡人打交道这么多年,头一次看到这么有礼貌的突厥人。李世民自然很是开心,爽朗地笑着说道:“前些时候得到李道玄的奏报,此时我便已知悉。想我大唐与西部突厥和亲,必然是相辅相成,正是我与统叶护可汗乐于见到的。然事关重大,我等也需要一些时间商讨和准备。”冠冕唐皇的话,李世民说的很溜。

他自然是想和西部突厥和亲的,可是总不能听人家一说和亲自己就满口答应吧。故作姿态是必须要有的,而且不仅要有,还得有的高调。这不,听李世民这般说话,阿布斯失力虽然没有过分纠缠,但还是言辞恳切地说:“大唐皇帝陛下,我代我家可汗万分感谢陛下的理解。和亲一事,我国带着十分的诚意前来,万望陛下不要拒绝。”

随后又是一阵问答,这和亲的请求便暂时搁置,李世民看着拿捏的差不多的时候,这才对阿布斯失力说道:“尔等且先会鸿胪寺耐心等候,不日便会有答复。”

送走了突厥使团,李世民这会儿恢复了威严,想下边群臣询问道:“统叶护可汗提出和亲,你等有什么看法?”

其实群臣哪里能有什么看法,方才李世民的第一句话就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什么叫他和统叶护都是乐于见到的,不久是说明自己已经同意和亲了么。此刻除了不停拍马屁促成此事,难道还要和李世民对着干不成。再说了,和西部突厥和亲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在外部关系上,有了这样一个势力不容小觑的盟友,对吐谷浑和东部突厥都是强有力的震慑。这种好事,谁拒绝谁是傻子。

一时间诸多人纷纷出班罗列了和亲的一大堆好处,同时不停请求李世民答应和亲。就这样,在统叶护的使者刚刚离开不过一刻时间,这里已经将这件事情定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一章罗二愣子闹事了

和亲的事情传播的很快。

罗彦虽然身在杜府,可消息也不过就是比别人晚了一两个时辰就知道了。此刻正在盯着杜荷小家伙读诗文呢,听到窗外的下人们不停议论这个,罗彦这才想起有这一茬。不过和史书中的时间确实是差了一点,加上自己这些天一直在和杜荷呆在一起,因此忘了。

虽然不知道哪家的郡主县主的要遭殃,但是作为一个大老爷们,罗彦感觉和亲其实没啥用。

虽然突厥的习惯可汗的妻子也是可以参政的,但是想想大唐一个柔弱的公主嫁到人家。统叶护老鬼在西部突厥都经营多少年年了,能轻易被个弱女子把控到权利?何况此时颉利那里内乱还没有平定,而吐谷浑在几年前就被打的有些元气大伤,要缓过来也需要时间。

真要到了这和亲的公主有权利的时候,大唐的国力早就发展到无需这些的时候了。仔细想想,其实大唐这个时候和亲,除了能得到点心理安慰,还能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因此不论是处于愤青心理,还是出于实际的好处,罗彦本身是不同意这次和亲的。

就算是拒绝了,罗彦也不相信统叶护会恼羞成怒和大唐作对。他们也是四面皆敌,何况还和大唐接壤不多。想打,先把自己的老窝守好再说。

想到这里罗彦哪里能够忍得住,早就把杜如晦前几天跟他提醒过的事情忘到脑后。这次要是不将自己心里的那些话说出来,罗彦感觉自己会死。没错,不作会死。这就是罗彦此刻心里想说的话。虽然作了肯定会让李世民生气,甚至自己的前途都有些堪危,可是不说这些,罗彦觉得自己不算男人。

将杜荷书桌上的纸笔拿过来,罗彦便写道:“臣尝闻,弱国无外交。昔战国时,征伐不断,各国互派质子,或以婚姻,以求盟约。然三家之分晋,其盟国无援手燕赵之覆灭,其姻亲有余嫌。s何也?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如是者,国亦如是。

前隋大业年间,西部突厥未纳贡,炀帝使人问之,以天下动荡基业不稳故,突厥可汗无状于使前。然以东部突厥相要挟,奴之。不见其利时,傲慢之但见其害时,恭敬之。而今陛下以宗室侄女和亲,不过重复当年之故事,于事何益?”

之后将对于两方突厥的争端和对大唐的影响一一分析过,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和亲对于大唐除了脸面上好看一些,一点的实际利益都没有。更何况,还有以个颉利挡在中间,即便现在他有些狼狈,可是给李世民找些麻烦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样一来不是就更加尴尬了。

罗彦有些话都还没说,一旦这和亲搞到最后不了了之,你这个皇帝还有什么脸面。不过这话自己想想也就罢了,要是在这奏疏中写出来,罗彦不用想这辈子可以当官了。

等罗彦写完以后,看见杜荷早就停下了读诗,只是眼巴巴看着他。有些歉疚地对杜荷说道:“方才有些事情忽略了你,抱歉。今天暂时读到这里。看进度这两百首诗明天就可以读完了。后天开始咱们学习作诗。过年的时候休息五天,剩下的时间继续。争取留出一些时间咱们在这长安城走走。”默默杜荷的头,让他自己出去玩,罗彦则是让下人带着他到了会客厅,静静等候杜如晦的到来。

和亲的事情和杜如晦这个兵部尚书还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因此这天杜如晦并没有像礼部那样熬夜,早早便回到家中。

看到罗彦还在自家的时候,杜如晦倒是有些惊奇,这几天除了杜荷读完声律启蒙那天,罗彦一直在申时末便走了。今天留下来,想来是有事情和自己说。因此连饭都没吃,就把罗彦请到了书房。

“罗博士等了这么久,不知道有什么事情么?”杜如晦也不卖关子,这几天罗彦的认真也确实将杜如晦折服。虽然打赌这件事情有些儿戏,可是杜如晦很明白,罗彦教授杜荷的这些,绝对是用了心的。谁见过一夜之间将那一本声律启蒙写出来的,又有谁见过四天时间将这上百年最经典的诗作整理出来的。

若是罗彦没有用心,这些事情能做的出来么。

盯着杜如晦看了一阵,在杜如晦都要叫出声的时候,罗彦说道:“有一份奏疏,想央杜尚书转呈给陛下。你也知道,依我现在的品秩,是没有办法直达天听的。”说这话的时候杜如晦也有些唏嘘,当初秦王府手底下这些核心幕僚,也就罗彦这货越来越有些不堪了。

“这个自然没有问题,明日一早我便会将奏疏呈上去。不过,这次你不会有闹什么事情吧?”杜如晦还是有些不放心。罗彦没事突然上书,绝对有问题。

“还不是和亲这事,我有些不同的看法。如今朝堂上下都被和亲表面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偶有看清楚的,也因为职位不好说这些话。反正我一直都是这个性子,上书反而不会有什么坏处。”

听了罗彦的解释,杜如晦当即就想反悔。不过仔细听罗彦的话,他也有些同感。如今在兵部任职,周边的形势哪里会看不清楚,何况杜如晦这等高明的人才,各种厉害早就看的很清楚了。可是有时候国家就是要做一些没有实际利益,但是能长脸的事情。

如果国交都用利益来衡量,那就不好了。

看着杜如晦有要阻拦自己的意思,罗彦苦笑着说道:“杜尚书尽管放心吧,虽然会惹得陛下一时生气,但是我想如果陛下真的能够看完我所有的话,必然不会给我加什么罪过的。而且这份奏疏陛下看过,也不会传扬出去。”

劝慰着杜如晦放心,而罗彦自己却有些惴惴不安。罗彦就怕自己猜错了李世民的性格,那样的话,自己恐怕这辈子是不用想着得到重用了。

次日杜如晦早朝过后,单独请求见李世民。对于这臂膀的请求,李世民怎会拒绝,很快杜如晦便到了李世民面前。

“克明,可是有什么事情?方才朝会的时候不说,偏偏要这里找我,难道北地又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李世民有些纳闷。除了北地边事,有什么事情需要杜如晦单独求见的?

“臣这里有一份奏疏,乃是金州博士罗彦托臣转呈给陛下的。还望陛下读过之后,莫要生气上了龙体。”

听杜如晦这话,李世民也相当好奇。“罗彦的奏疏?这小子绝对没有说什么好事。但是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是来了兴致。好了,克明你先去忙吧。等我处理完手上这些事情,我会好好看看。难道罗彦在说我的坏话?”扬扬手中的奏疏,李世民在好奇中继续批阅。而杜如晦则是一脸怪异地走了出去。

半个时辰以后,长孙无垢在一大群宫女内侍的护持下来到了大殿门口。

经过孙思邈的妙手,加上罗彦的那些主意,长孙无垢这几个月气疾发作越来越少,现在身体也好了很多。即便是在宫内行走,也没有什么影响了。今天难得天朗气清,长孙皇后在后宫思量着李世民昨夜劳累,便嘱咐御膳房煮了参汤,此刻便是让身边的宫女携着来看李世民的。

走到大殿门前,便听到李世民嘴里骂骂咧咧,还有什么东西被摔倒地上的声音。

拦住了宫人的通禀声,长孙无垢缓缓走进去。

一进门便看到李世民背对着自己站着,但是嘴里还在骂:“读书汉,太放肆……”反正长孙无垢听过李世民骂人,但是能这样几十个词不重样骂一遍的还这真是少见。

走过去将地上的奏疏捡起来,慢慢走到李世民跟前,温声问道:“究竟何事,让陛下如此着恼?”

听得是长孙无垢前来,李世民的火也消了不少,转身将长孙无垢扶到龙床上坐下,这才气愤地说道:“还不是罗彦这个读书汉。我看他是读书读傻了。满朝文武都赞成朕与那西部突厥和亲,唯独他说什么而今和亲半点利益没有,我同意也不过是因为觉得有面子。”

想到这里更加生气,李世民继续骂道:“他也不想想,我是那种为了面子去做事的人么。”

长孙无垢听了以后,劝道:“陛下又不是不知道,罗彦他一向就是那个性子。何况,在我看来,这才是陛下的福气。满朝文武都如此赞成,偏偏有人反对,还能说的如此犀利,这正是要告诫陛下,不可自足自满啊。”

被长孙无垢这么一说,李世民也好受多了。接过长孙无垢递来的奏疏,李世民很是不爽地说道:“我倒是要看看,他后边写了些什么,要是继续这么骂我,半点道理也不讲,休怪我收拾他。”随后便继续看起罗彦那不短的奏疏来。接下来讲了历代和亲的故事,这些李世民熟读经史哪能不知道。不过字里行间有些话就像是在讽刺他一样,因此脸色一直不见好。

不过有长孙无垢在身边,倒是也没有继续发刚才那么大火。

这样的情绪一直持续到最后。当李世民读到最后几句的时候,他的满腔怒火顿时化作了一声悲叹:“原来,只有罗彦懂我。”

“臣之所愿,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想上林苑中之军马,想陛下亦如是?悲哉,男儿无能,方使我姐妹赴苦寒之地耶。”未完待续。

…………2016/10/2717:15:46|26008142…………

第二百一十二章突然之间的赏赐

上林苑如今已经安置了上万兵马。

短短一年时间,从当初的三千人发展到上万,李世民拼命省下宫中用度,将银钱都花在这些兵马上。每隔一段时间,李世民便会自己亲自前去教授这些士卒骑射。为的,不就是罗彦所说的这些话么?

将罗彦的奏疏递给长孙皇后,李世民有些激动又有些哀伤地说:“最后那点,你也看看。”待长孙皇后接过去仔细阅览的时候,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自言自语着:“这次虽然你骂了我,但是骂的对。虽然此次和亲还是要继续,但是想来再过几年,我必然会像你说的那样,做到这一切。”

说着说着,攥紧了拳头。

长孙皇后这边,一向秉承后宫不得干政的原则。即便是李世民应允,也仅仅是将那最后几句话读完。跟随李世民这么多年,自己枕边人的心思长孙无垢哪里不懂,此时看完罗彦的话,心里也颇有感触。“没想到,罗彦当初是最先反对对突厥出兵的,但是如今却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臣妾还是想看他了。”

苦笑着转身,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垢:“不仅是你,便是连我都小看他了。原本还想着他要是说的没有道理,定要好好收拾他一番。没想到我看着自己被骂了扬扬数千言,却因为数十个字便连生气都做不到。”说到这里,李世民自己都被都笑了。长孙皇后那边也是含笑对着李世民说道:“君明臣贤,所以这才是盛世之兆啊。”

面对自己最心爱的人如此夸奖,李世民也有些得色。不过很快就平复了心情,对着长孙无垢讲道:“罗彦这些话,确实说的在理。只是如今和亲已经是朝堂既定的事实,我要是朝令夕改,有失人君之道。何况此次和亲也不是完全像他所说,于大唐没有半点好处。”

“这些事情陛下与朝中重臣商议便是了。”长孙皇后并不会因此擅自给李世民出主意,因此暗示着。

李世民哪能不知道长孙无垢的心思,笑着说一声:“你啊。罗彦刚在金州上任不过数月,职司调动太过频繁也不好。既然如此,年节将近,那便赏赐他钱百贯,绢五匹,另赐弘文馆所藏珍本复刻百本。”这话却是对身边的中书舍人说的。这年头能够有胆魄逆流而上的不多,罗彦就凭一句话,已经值得李世民给他赏赐了。

说完喃喃自语:“要不是他性子还是有些跳脱,我是真想将他叫到身边来。”

还好这句话是低声说的,便是连长孙无垢都没有听到,不然会在长安掀起多大波澜。交到身边来是个什么意思,那就是要成为天子近臣。而天子近臣除了三省六部的主官,也就起居郎中书舍人以及内侍这几个职位。再联系罗彦的品秩,那便是中书舍人和起居郎这样的官职了。

要是让那些以为罗彦已经失势的人听到,此刻岂不是会惊掉了下巴。

中书省接到中书舍人拟的旨意,所有人都大感疑惑。这没有任何理由的赏赐,明显不合制。而且赏赐的对象偏偏又是最近闹出事的罗彦,难道李世民是想以这种方式告诉人们罗彦尚未失宠不成?看过文书以后,立刻就有老臣出来强烈反对,应和的人也不在少数。

虽然和罗彦有些交情,可是房玄龄也压制不住手下这些人的反对啊。无奈之下,只好带着还未通过的圣旨去找李世民。

“陛下,对于罗彦的封赏,没有任何理由和依据,中书省再三讨论,决定驳回。还望陛下海涵。”虽然很客气,但是结果却让李世民一阵惊愕。这些天也没有出多少旨意,李世民居然都忘了中书省不同意,他自己也没辙。

没办法,只能跟房玄龄好好解释。

“你也莫太早下结论,来,让你看看今日罗彦递上来的奏疏。”说话间将之递给了房玄龄。

这倒是让房玄龄愣了一下。罗彦的品级不够让他的奏疏直达天听的,而且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