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打天下-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仿制出来,再给自己的部队都配备上,到那时自己的军队肯定可以与幽州的戍边军一样天下无敌,当然除了幽州的军队,董卓这点聪明还是有的,他知道要超过幽州戍边军的战力,那可不是他所能做到的。

得知征讨黄巾军的官军得胜而归,洛阳城中的百姓也在官府的安排下,出城欢迎这些将士,而杨赐与何进站在洛阳的东门之外,亲自欢迎皇甫嵩等人的归来,董卓则是不请自到,也站在二人的身后,准备迎接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并且在酒桌上一直未分高下的刘备等人。

当北军与新军终于来到洛阳东门之时,迎接他们的百姓之中顿时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其实百姓之所以来欢迎他们,一是出于官府的安排,百姓不得不来,二是天下的百姓都希望过上安居乐业的太平日子,因此张角造反,搞得刀兵四起,民不聊生,也不得百姓民心,所以现在城外的这些百姓,倒是确实出自内心的感激这些平定了黄巾之乱的将士们。

走在队伍前边的皇甫嵩等人看到是太尉杨赐和大将军何进亲自出城迎接自己,几人急忙下了马,快步来到杨赐何进面前,躬身向二人行礼。

杨赐与何进急忙还礼,杨赐对面前的几人道:“各位,你们可都是我大汉朝的股肱之才,这次能这么快便平定了张角的黄巾之乱,令我大汉天下归于太平,可都是仰仗各位的努力了,如今你们都立了大功,今天晚上皇上还要在宫中设宴为各位庆功,现在皇上就在宫中等着各位呢,你们这就跟着我们进宫面圣吧。”

几人听说灵帝马上要在宫中见自己,于是便急忙派手下将官把队伍先带回大营驻扎,他们几人则跟着杨赐与何进一道,进了洛阳城之后便直接奔皇宫而去。

路上何进又与老刘寒暄了半天,何进心里明白自己这个大将军,完全是因为老刘把洛阳城中太平道的情况告诉了自己,才令自己轻易的抓到了洛阳太平道的渠帅马元义和宫中的几个太监,这才因此得到灵帝的信任,出任大将军一职,所以他在路上不停的感谢老刘,并且说这次自己一定要帮老刘说话,让老刘能够得到更大的封赏。

董卓也借机挤到老刘身旁,看到老刘与灵帝的大舅子关系还如此亲近,让他更加坚定了一定要与老刘把关系拉近的想法,趁着老刘与何进说话的间隙,他也不失时机的把自己已经向皇上和几位重臣禀明了这次破颍川、取濮阳,追杀张角到奉高的详细经过,也把功劳都算在了老刘头上,希望将来老刘为他多多美言几句,好让他也能加官进爵。

老刘满口答应,心说到时候再看吧,我可不能让你太得意了,否则你将来还不更要把朝廷折腾惨了,当然自己一定要做的巧妙,免得漏了马脚,招他记恨。

很快,众人便来到了北宫门前,到了这里他们不能再骑马进宫了,因此便俱都下了战马,将马匹交给北宫门外的御林军,然后在宫中的大太监郭胜的引领下,前往却非殿面圣,现在朝里的其他大臣都和灵帝一起,在却非殿里等着他们呢。

在杨赐与何进的带领下,皇甫嵩等人进了却非殿,灵帝高坐在殿中的皇帝宝座上,而下边的文物百官都已经在大殿中肃立,等着几位功臣的到来。

进了大殿之后,几人忙来到灵帝面前跪倒磕头,口称:“参见陛下。”

灵帝挥了挥手道:“各位爱卿,免礼平身,你们可是为我大汉立下大功之人,今天朕一是要对你们论功行赏,二是今晚朕还要在德阳殿中摆下宴席,为你们庆功,到时候你们便敞开肚皮,喝个一醉方休,现在,我想听皇甫爱卿把这次平定黄巾之乱的经过给我和下边的诸位大臣讲一遍,之后也好对你们进行封赏。”

灵帝已经点到自己了,于是皇甫嵩站了出来道:“臣皇甫嵩遵旨,我这就把我们这次剿灭黄巾军的经过向陛下与各位大人禀报一下,只是如果我说的不全,或是有遗漏的地方,还请朱儁大人、董卓大人与刘备刺史帮我补充一下。”

然后,皇甫嵩便把自打新军出征之后,从巨鹿到汝南,与黄巾军开始了这次长达四个多月的战争,期间,在五月二十日,当时的太平道在青、徐、兖、冀、豫、荆、扬七州之中同时起事,发动了这场黄巾之乱,而朝廷也及时派出了朱儁带领的北军前去镇压,其后,又调派董卓带领其麾下的河东军加入了剿灭黄巾军的队伍之中,而在幽州戍边军打败了三路鲜卑大军的进犯后,朝廷也及时将幽州的戍边军调入冀州,现在看来,在巨鹿、邺城、宛城、颍川、濮阳、奉高等地官军与黄巾军的战斗中,都是由于有幽州戍边军的加入,官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并且逐步消灭了黄巾军的大量士兵,使得黄巾军的势力日渐衰弱,而北军则在攻打平舆的战斗中表现上佳,新军在攻打巨鹿、解救信都、破颍川、濮阳等战斗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于董卓所带的河东军,则参与了长社之战、颍川之战、濮阳之战,并且在最后只剩下一百人的情况下,仍然没有退出战斗,而是配合幽州的戍边军攻入了泰山郡的奉高城,然后将张角的尸首运回了洛阳,而在最后的平舆一战中,则是北军、幽州戍边军与新军齐心协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第220章论功行赏

听完皇甫嵩的叙述,灵帝与朝中的文臣武将才知道原来这次平定黄巾之乱,功劳最大的还是刘备的幽州戍边军,而朱儁待皇甫嵩讲完之后,又把幽州戍边军如何在黄巾之乱爆发之后,以五万戍边军加上数万郡国兵,挡住了二十多万鲜卑骑兵的进犯,并且重创了鲜卑各部,使得鲜卑骑兵损失了差不多二十万人,这也是自当年汉武帝时期大将军卫青北击匈奴之后,大汉军队在与外族的争斗中取得的最辉煌的一次胜利,因此朱儁认为这些也都是幽州戍边军的功劳,应当一并封赏。

作为朝廷这次钦点的三位中郎将之一的中中郎将董卓,看到另外两位都已经讲过了,因此他也不能不说说,于是便挺着大肚子站了出来,再次把他回到洛阳之后,向灵帝与几位重臣说过的话在朝堂之上讲了一遍,为了巴结老刘,他也是将幽州戍边军的功劳大大的夸奖了一番,同时也再次为自己的河东军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还能毫不退缩,直到战至最后的一百人的经过也渲染了一番,给人以河东军虽败犹荣的感觉。

等他们三人都讲完了,灵帝看着自己的御弟也是满心欢喜,他虽然也很看好老刘,认为他必定会有一番作为,但是没想到自己封他做了幽州刺史才刚刚两年,御弟便为自己收回了乌桓人占据多年的部分幽州领土,使得幽州完全归于大汉的统治之下,而在几部鲜卑骑兵大举压境的情况下,御弟以少胜多,取得了自打自己的高高祖,也就是汉高祖打下大汉基业以来,对外族所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令鲜卑人已经完全没有了以往那种长城内外,任其自由往来的情景,而御弟曾说过,他的目标是要为大汉开疆拓土,因此灵帝不觉有些飘飘然了,自己不仅能守住祖先留下来的大汉基业,还能够征服邻近的外族,将大汉的版图不断扩大,如此说来,自己应该算得上是一位有道明君,甚至可以说是英明神武,比之大汉名望最高的汉武帝也不遑多让。

只是灵帝也知道,自己能够立下这些功劳,与自己的御弟刘备是分不开的,而这次不管是抵御外敌的入侵,还是平定黄巾的内乱,功劳最大的,当属御弟刘备,因此自己一定要给御弟封个王爷,这样才能笼络住他,让他为自己的江山继续出力。

此时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也是议论纷纷,这些人久在朝中为官,根本不知道外边的最新消息,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南军和北军才是大汉朝最精锐的两支部队,今天听皇甫嵩等人一说,他们才知道,感情这幽州的戍边军比起南军和北军都要强,而刘备这次可以说立了无数的大功,因此他们也都明白,此次论功行赏,刘备的王位是跑不掉了,至于其他人吗,恐怕能封个侯爵也就不错了。

看到底下的文武百官议论纷纷,灵帝轻咳了一声,大殿上马上静了下来,于是灵帝道:“诸位爱卿,刚才几位大人已经把这次讨伐黄巾军的经过给我们讲了,看来这次大战的首功,当属我御弟了,而御弟还曾带着幽州戍边军打败了鲜卑骑兵的入侵,更是功劳盖世,当然除了御弟以外,其他几支大军也都表现不错,为我大汉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你们大家看看,这次该如何对这些有功之臣进行封赏呢?”

太尉杨赐当先道:“陛下,臣以为沮阳公此次居功至伟,不重赏显不出皇恩浩荡,因此臣提议,沮阳公应当封王,至于其他的诸位有功之臣,此次也一并重赏,几位领军的大人可以封为县侯,而随军出征的大将确有战功的,也可以根据其功劳的大小,封为乡侯、亭侯,同时还要重金赏赐这些为我大汉出力出血的忠臣良将,只有这样,方显朝廷对于有功之臣的重视,也会有更多的能人志士为我大汉效力尽忠,陛下以为如何?”

灵帝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还在等其他大臣的意见,尽管他心中非常赞同杨赐的意见。

司空袁槐也出班道:“陛下,臣以为杨太尉的建议很好,因此臣同意杨太尉的意见,一定要重赏这次的有功之臣。”

司徒刘宽、大将军何进、太常刘焉、谏议大夫马日磾、中常侍张让、赵忠、郭胜等人都附和杨赐的意见,看到一贯明争暗斗的众大臣今天竟然难得如此口径一致,于是灵帝道:“既然诸位爱卿都认为要重赏这次平定黄巾之乱的有功之臣,朕当然同意,我看就由太尉杨大人、司徒刘大人与司空袁大人下去之后,明天先根据各人的功劳拟好一份准备封赏的名单,然后再在后天的朝堂上议议,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灵帝发话了,文武百官当然只能顺从,于是众人齐声答道:“陛下圣明,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灵帝接着道:“诸位爱卿,朕今晚要在德阳殿中摆下宴席,为这些立了大功的爱卿庆功,今天晚上,你们可都要敞开肚皮,吃菜喝酒,我这次宴席的厨师可是从咱们洛阳最有名的北平酒楼请来的,他们那里的美味今天我都给你们准备好了,今天晚上,诸位爱卿一定要不醉不归。”

下边的百官再次向灵帝谢恩,口称臣等遵旨。

然后郭胜宣布退朝,而灵帝则让郭胜叫住刘备,他要和御弟单独聊上几句。

等众大臣都走了之后,却非殿中只剩下了灵帝与老刘二人,灵帝将老刘叫到自己身前,还让小太监为他准备了一把椅子,让老刘坐下与自己聊天。

老刘连忙谢恩,虽然现在自己与灵帝是堂兄弟,但是毕竟君臣有别,因此老刘还没有狂妄到不管这些礼仪的地步,他只是站着而不敢坐,只不过在灵帝的再三催促下,才勉强坐到了椅子上,他的这一举动也令灵帝对自己的御弟更是满意。

灵帝对老刘道:“御弟,你我自从上次一别,转眼已经两年多了,御弟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收服乌桓四部,打退鲜卑犯边,更兼平定了黄巾之乱,为兄我在这里先向御弟表示感谢了,还望御弟不辞辛劳,继续为我大汉建功立业。”

听灵帝这么夸自己,老刘急忙起身对灵帝道:“陛下,臣弟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如何当得起皇兄如此夸奖,请陛下放心,臣弟一定会尽心竭力,为我大汉江山尽忠效力。”

灵帝接着道:“御弟,我还有一事也要感谢你,就是你的皇侄经过你的调教之后,现在竟然性情大变,不再每日里只知道嬉戏玩耍,而是每天不是学习御弟教给他的那些东西,便是舞枪弄棒,锻炼身体,说是将来也要和他皇叔一样,做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看到他能够取得如此进步,为兄我也深感欣慰,毕竟他是太子,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为兄在这里再次向御弟致谢了。”

刚刚坐下的老刘急忙又站了起来,对灵帝道:“皇兄言重了,臣弟所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太子殿下能够有今日的改进,实是皇兄的福气。”

“御弟不用太谦,这次你在洛阳就多住几天,也好再教你皇侄一些有用的东西,还有就是有时间御弟也多来宫中看看朕,朕的王美人在你走以后便又为你生了一个小侄子,此子虽然年幼,但甚得朕的欢心,改天也让你看看,将来也让他和辨儿一起,跟着你学习,御弟你可不要推辞。”灵帝说起小儿子刘协来,更是高兴的不得了,同时为了刘协的顺利成长,也让老刘将来教导于他,老刘急忙点头答应。

二人这一聊,时间也就到了晚上晚宴的时间了,于是灵帝带着老刘一起,来到了北宫的德阳殿中,参加为平定黄巾军的有功之臣而举行的大型晚宴。

当灵帝与老刘进入德阳殿时,殿中早已摆下了几十桌的酒席,这也是自从灵帝见过了幽州出产的那些新式家具后,便为宫中采购了一批,将原来每人一个矮桌的吃饭习惯也改成了大家围坐在一个大圆桌周围,今天为了给得胜而归的几位大臣以及他们手下的众将庆功,德阳殿中竟然摆了三十张圆桌,而朝中的文武百官均受邀前来赴宴,再加上皇甫嵩手下的曹操与袁术、朱儁手下的孙坚以及其他一些将军,还有幽州的军师戏志才以及老刘的亲卫队长文丑,河东太守董卓等人,因此虽然德阳殿甚是宽大,今天也几乎到了饱和的程度。

灵帝与朝廷的三公杨赐、袁槐和刘宽,大将军何进坐在首席,而有幸与他们同桌的,便是这次参与平定黄巾军之乱的皇甫嵩、朱儁、董卓与刘备四人,另外还有太常刘焉也得以在这桌作陪,正好凑够了十个人。

其他朝中的大臣也被分配到不同的座位上,陪着这次参战的那些将军谋士们一起饮酒吃饭,而且主要是文官陪着谋士参谋,而武官则与武将被安置到了一起。

第221章无边

等到大家都落座了,于是先由灵帝进行致辞,这也是从幽州学来的新式礼仪,由于灵帝一直喜欢搞些新花样,因此自打太监郭胜和张让把学自老刘的这种设宴方式禀报给灵帝后,灵帝马上便接受了,而且此后只要宫中设宴,都是由灵帝首先来讲几句话,今天的这个场合更为隆重,因此当然也不能少了灵帝的开场白。

轻轻咳了一下嗓子,然后灵帝开始了自己的讲演道:“诸位爱卿,今晚我们在德阳殿中摆酒,为平定黄巾之乱、赶走入侵鲜卑骑兵的几位有功之臣和这次参与战事,取得赫赫战功的众位将军接风洗尘,同时这也是朕为诸位爱卿所设的庆功宴,所以请众位爱卿今天不必拘束,酒你们可以随便喝,就是喝多了也不要紧,朕在德阳殿的配殿和偏殿中准备了一些客房,住不下了朕也可以让御林军送你们回去,好了,朕的话说完了,下边庆功宴开始。”

在灵帝的话说完之后,灵帝便在太监的服侍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一道道的美食也开始在太监们的传送下,摆到了每张桌子上。

随着美食上桌,在每张桌子旁边侍候的太监宫女也开始为客人们斟酒,灵帝这次也是难得的出了一次血,准备的都是甄家酒坊出产的一种被老刘命名为极品老白干的好酒,一时之间,德阳殿中酒香四溢,与那些佳肴美食的味道弥漫在大殿的每一个角落,让在场的众人无不食指大动,酒兴大发。

而当酒菜都上来之后,大殿中间紧挨着灵帝他们这一桌的一块空地上,早已经准备好了的乐队也开始奏起美妙的乐章来,为大家助兴,而一坛坛的美酒也都随着这些人的狂呼乱吼进入了他们的腹中。

灵帝今天是真的高兴,因此竟然也破例喝了三碗白酒,只不过他那已经被酒色掏空的身子早已经挺不住了,因此很快,他便失去了知觉,不过他在酒醉之前,还叮嘱众人一定要尽兴,让杨赐代表他继续招待好众人,而太监张让赶紧与几位小太监一道,将灵帝抬上了一顶小轿,把他送回了他日常歇息的王美人的宫中。

灵帝一走,众人没了约束,文官们还好,这些武将可是当真如灵帝所说,大碗大碗的喝着白酒,吃着那些由老刘在洛阳北平酒楼的厨师们烧出的好菜,而且在座的不乏酒量甚豪之人,因此比拼酒力的场面也随处可见。

老刘今天由于和董卓坐在了一桌,二人现在也对着喝上了,与他们同在一桌的众人看到二人如喝白水一般,将那些度数极高的老白干一碗一碗的倒入口中,令他们对二人的酒量心服口服。

此后在场的文武百官也纷纷向皇甫嵩老刘等人敬酒,皇甫嵩与诸君可没有多大酒量,因此没用多长时间,他便与朱儁一道醉的不省人事,他们与那些都已经醉倒的官员一道,被太监们送到了配殿的客房中休息去了,而剩下的众人则继续大吃大喝。

文丑今天也遇到了一个对手,便是那身材比他还要大上一圈的典韦,作为曹操的亲卫长,今天典韦也被曹操领进了皇宫来赴宴,一看到这些美酒美食,令典韦更是食欲大开,不管是红烧肉,还是烤鸭、清蒸鱼等好菜,只要一上桌,便被他一个人吃下去一大半,使得与他同桌的其他人几乎没什么可吃的了,好在今天宫中的御膳房准备的食物非常充足,于是便不停的为他们这桌继续上菜,结果这一桌由于都是武将,最后竟然吃下去二十多只烤鸭,文丑也与典韦相邻而坐,看到典韦竟然比自己还能吃,而喝酒也是来者不拒,于是文丑便开始与他拼起了酒力。

他们二人也都是用大碗喝酒,只不过两人的比拼来得快,结束的也快,而且由于两人的酒力相差不大,因此每人再喝下去七八碗老白干之后,便先后醉倒在地,不省人事了,令想把他们抬到偏殿的几个太监叫苦不迭,这两人的分量着实太重,而这些太监的身体又确实不行,所以最后只好由郭胜去叫了几个御林军士兵过来,才算是把他们抬了出去。

等到了最后,有些不胜酒力的官员趁着自己还清醒,急忙都向杨赐告别,赶紧回家去了,而那些武将则一个个都喝的酩酊大醉,被太监和御林军抬到偏殿的客房中休息去了。

现在只有老刘他们那桌的几人还在继续喝着,老刘和董卓没醉,是因为两人都是海量,而杨赐做为主人,当然不能多喝,至于何进也是因为喝的少,所以到现在还在撑着,只不过何进实在没想到老刘与董卓相比,身材相去甚远,竟然也能有如此海量,所以他一直瞪着大眼睛,看着二人你一碗我一碗的继续喝酒,他想看看这两人到底能喝多少,最后谁能胜过对方,而且他还有一个目的,那便是要照顾好老刘,这可是他和自己妹妹商量过的,这老刘绝对是他们将来的好帮手,要想让自己的外甥刘辨能顺利登上皇位,就必须要得到老刘的帮助,因此他们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使用什么手段,也一定要把老刘和自己兄妹绑到一起,这样他们将来的日子才会好过。

中间也有一个小太监来找过何进,这便是何后派来打探消息的,知道灵帝在德阳殿大宴群臣,何后知道老刘和自己的哥哥肯定都在,所以他想看看他们喝的怎样了,尤其是自己的哥哥本来就是个贪杯之人,千万不可因为喝酒而误了大事。

何进看到那个前来为妹妹送信的太监,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妹妹这几年虽然位主后宫,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但是由于灵帝自从有了王美人之后,几乎很少光顾妹妹的长秋宫,尤其是王美人前年生下了儿子刘协之后,更是令灵帝对他们母子二人宠幸的不得了,所以何进与何后都有些担心,虽然何后也按照老刘前年离开洛阳时教给她的办法,处处宽怀待人,对王美人也是视如姐妹,但是她总是担心灵帝会有一天会把王美人立为正宫娘娘,把那甚得灵帝喜欢的刘协立为太子,而把自己母子打入冷宫,所以她也一直在考虑自己母子将来的出路,思考再三,她觉得还是要依靠御弟刘备来帮助自己,才能保住自己母子的地位,因此便与何进商议,自己不管采用什么手段,也一定要把刘备笼络住,何进比起妹妹来,当然是草包一个,所以他对何后的主意也是言听计从,只不过他一直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来拉拢老刘,直到有一天他在与何后商议如何保住刘辨的太子之位时,看到妹妹提到老刘,那眼中幽怨的神色以及脸上飞起的一丝绯红,让他突然之间有了主意,他相信妹妹肯定是看上老刘了,毕竟他出身卑微,为人低俗,因此他并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所以他便想到只有用妹妹自己,去想办法套住老刘,自己妹妹的姿色绝对是上上之选,要不然当初灵帝也不会对她那么喜欢,只是王美人进宫之后,灵帝才迷恋上了她而远离了何后,令何后过着守活寡一般的生活,虽然这两年随着何后性情的改善,灵帝也偶尔来长秋宫过上一夜,但是那毕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所以心疼妹妹的何进才在今天看到老刘仍在和董卓拼酒后,便打定主意,他知道何后派来的那个太监,肯定是妹妹的亲信,于是他便把那个太监拉到一旁,向他耳语了几句,等太监走了,他才回到桌上,看着老刘与董卓二人继续拼酒。

为了达到自己灌醉老刘的目的,何进在他们二人喝酒的同时,也不时插上一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