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三国打天下-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刘也想起这道菜似乎自己是教给辽西的太守宇文康了,怎么一年不到,右北平的百姓也知道了这道菜,并且成为他们的日常饮食了,如此说来,自己让百姓多吃鱼肉的目的算是达到了,这样也可以节省一定的粮食。
于是老刘便向时风问起这道菜的来历,时风道:“刺史大人怎么忘了,这不是您去年到碣石港时,告诉宇文太守的吗,由于这种吃法既简单又美味,因此现在已经成为辽西与右北平临海百姓桌上常见的美味了,招待客人也是必备的,大人尝尝,与您当初的做法可有什么不同?”
老刘尝了一片生鱼,看来是用金枪鱼做的,果然美味无比,只是虽然有姜汁与醋来佐料,但是没有芥末总是差了点儿味道,不过就是这样,那也是一道美食,等他尝完了,早就迫不及待的文丑把那盘生鱼片抢到自己面前,大嘴一张,几乎满满一盘生鱼片便都进了他的腹中,令边上还想尝鲜的关羽等人气恼不已。
时风见状,急忙令下人再去准备几盘生鱼片上来,很快下人便又为他们上了三盘生鱼片,芷清、简雍、关羽、张飞和太史慈都是初尝这道菜,开始还有些畏惧,但是一尝之下,果然鲜美无比,几人也都不再拘束,纷纷将手中的筷子伸向生鱼片,使得这三盘生鱼片也很快见了底。
时风还想吩咐下人继续上这道菜,老刘阻止了他道:“时太守可能不知道,生鱼片虽然美味,但是性寒,且生鱼之中容易夹带不洁之物,因此不可多吃,否则容易引起腹痛或其它疾病,还望时太守将这些常识告诉这里的百姓,免得因吃生鱼片而造成百姓染病。”
听老刘说完,时风马上道:“大人说的很对,我们这里确实有人因为吃了太多的生鱼片而造成腹痛甚至生病的,原来大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后下官一定让右北平的百姓知道这件事,要大家不能只顾着享口福而不管其他,下官在这里先谢过大人了。”
由于有了老刘这次的提醒,此后沿海的百姓虽然还继续吃生鱼片,但是一般都是作为配菜,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吃到过瘾为止,这也就避免了因多食生鱼片而带来的副作用。
吃罢晚饭,老刘便让时风与邹靖回家休息去了,自己这些人也累了,因此今晚好好歇息一晚,明天吃过早饭,自己便会与戏志才、简雍一起,到太守府中了解情况。
第二天天降大雨,时风与邹靖早早来到了馆驿,将老刘几人接到了太守府中,众人坐定之后,时风便将右北平一年多来的情况向老刘几人做了汇报,而邹靖也接着将右北平的军事现状汇报了一遍,然后二人便静静的等着,看刺史大人有何吩咐。
从时风的汇报中,老刘了解到现在右北平除了农业生产外,煤炭与铁矿石的生产已经成了右北平郡官府收益的主要产业,想起自己在路上与戏志才商议的事情,老刘便又把自己的担心对时风和邹靖说了一番,然后让他们每年都要制定合适的开采数量,同时要注意不要因为开采煤矿和铁矿,而破坏了整个地表的环境,右北平郡地广人稀,虽然这次从冀州等地迁过来了四万多人口,但是相对于右北平郡广袤的土地来说,劳动力还是太少了,因此老刘要时风继续大力发展右北平的农业,自己带来的三种作物今年已经收获了足够的种子,明年就可以在这里大面积种植,将来也要继续大力推广这几种作物的种植,如此既可为右北平官府增加收入,也可以解决幽州甚至天下百姓的温饱问题。
至于右北平的军事,由于老刘已经有了在幽州建立三个军分区的设想,因此他只是让邹靖继续加强郡内郡国兵的训练与招收一事,而屯田军则需大力发展,反正迁来的人口大多是青壮年,可以让他们先加入屯田军,有合适的再招入郡国兵中,这样就可以保证右北平军事力量的不断提升,也好震慑北方相邻的鲜卑人。
看来时风和邹靖一年多来干的相当称职,现在右北平的民族融合问题也基本没出什么差错,汉人与乌桓人和睦相处,百姓生活安定,所以老刘夸奖了他们几句,又给他们提了一些好的建议,同时他也亲自带着时风等人到土垠城外的煤矿进行了考察,然后根据这里煤矿的特点,提出了如何保证在顺利开采煤炭的前提下,保护好周围的森林雨植被等环境不受破坏。
在土垠逗留了三天之后,老刘等人告辞了出城送行的时风邹靖等右北平一众文武官员,沿着宽敞的官道,继续向东前进,他们的下一个目的,便是辽西的治所阳乐,而到了那里之后,老刘会先与辽西太守宇文康和都尉阎柔会面,了解辽西的军政情况,之后老刘他们会从碣石港上船入海,渡过渤海湾前往辽东的旅顺港,以便前去看看幽州水军目前的训练状况到底如何。
从土垠出发走了没有多久,老刘等人便进入了辽西地界,这次去洛阳面圣之时,老刘也为丘力居争取到了追封他为乌桓大王的圣旨,另外还为他的儿子娄班买了个爵位,自己以前曾经答应过丘力居要好好对待他的家人,现在蹋顿在幽州的戍边军中任突骑兵第一军军长,职位已经不低了,至于娄班因为不好习武,身体也不很强壮,因此他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幽州书院中学习,后来因为母亲生病,便返回辽西的家中照顾母亲,现在仍留在辽西治所阳乐城中,老刘这次来阳乐,除了要见太守宇文康和都尉阎柔,还有就是要把自己从灵帝那里为娄班买来的平乡侯的爵位封给他,再把丘力居的追认也宣布一下,这样也算是对丘力居有了交代。
这条官道主要是负责把从碣石港码头卸下的货物运往辽西与右北平等地,因此修的又宽又平,而且还按照老刘的布置,每隔几十里便有一个平日里负责养护官道的道班存在,使得整个官道保养的非常畅通。
一路之上众人撒开了马匹,使得他们前进的速度更快,当天天还没黑呢,他们已经赶到了辽西的治所阳乐城,在城门外通报之后,辽西太守宇文康与都尉阎柔很快便带着辽西的大小官员赶到了这里,恭恭敬敬的把老刘等人迎进了阳乐城。
进城之后,老刘等人仍是让宇文康把他们带到了城中的馆驿安歇,而宇文康也与阎柔陪着老刘等人吃过晚饭,考虑到老刘等人已经长途奔波了一天,肯定很累了,于是宇文康与阎柔便告辞回去了,隔天早上,他们再来馆驿,把老刘和戏志才等人接到太守府中说话。
晚上有芷清与乌云陪伴,老刘当然不会寂寞,现在他的身体已经与没有中毒前完全一样了,而且随着他坚持不懈的修炼童渊教给他的内功心法,也令他的身体比原来更加强壮无比,这也是他能在中了鬼影的剧毒后,经出云道长解毒后数日便能恢复到之前状态的主要原因。
第242章东临碣石
第二天吃过早饭,宇文康与阎柔来到馆驿之中,将老刘、戏志才与简雍三人接到了太守府中,路上老刘也仔细观察了一下,阳乐比起土垠城来,规模更大,南来北往的客商也更多,加上辽西的人口本来就比右北平多,因此这里的繁华程度更胜土垠,而汉人与乌桓人相处的也非常融洽,令老刘与戏志才、简雍等人非常高兴。
在太守府坐下之后,按照惯例,还是先由宇文康将一年多以来,辽西郡的各项政事向老刘等人做了汇报,而阎柔接下来也把辽西军事方面的建设做了说明。
看来选这二人担任辽西的军政首脑果然没错,宇文康老刘很熟悉,毕竟已经跟他打过很长时间的交道了,而阎柔是幽州刺史府招贤之时,主动投到老刘帐下的,老刘只是听说过历史上有这么一号人物,但是本领如何他却不甚清楚,如今看来,这阎柔果然是个人才,只是不知道武功如何?从他的身形看,应该也算是孔武有力,估计本领当与褚燕等人在一个档次上。
老刘夸奖了他们几句,现在辽西背靠右北平,前边面临大海,因此可以说没有与周边的外族接壤,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而且由于有沿海的优势,现在辽西官府根据老刘的指示,大力发展盐场和渔业,农业当然更是重点发展的产业,再加上这里的港口优势,因此辽西的其他产业也顺便得到了发展,令辽西官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涨,这为将来辽西的开发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老刘便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他们,听到老刘的设想,宇文康与阎柔都很震撼,看来刺史大人真的要给幽州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了,只要没有了北方外族的威胁,幽州的百姓就会安居乐业,过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
众人又聊了一会儿之后,老刘又对宇文康说起自己要去丘力居家中,追封丘力居的乌桓大王之位,并为娄班封爵,宇文康心中更是感激老刘,丘大王死了,但是老刘并没有食言,而是如他答应丘大王的那样,为他的子女寻求一个好的归宿,现在娄班由于长期在幽州书院学习,再加上也曾经跟着老刘和田丰学了不少的东西,再过几年,肯定可以出任一地的地方官员,再加上他的乡侯之位,应该说丘力居地下有灵,也会含笑九泉了。
于是宇文康急忙先派了个官员去给娄班送信,告诉他刺史大人马上就要到他家中,为他颁下皇上的圣旨,封他为平乡侯,而他自己也和阎柔一道,带着老刘等人前往娄班的家中,也就是原来丘力居的王府,只不过他那个王爷之位是自封的,并没与得到朝廷的承认,
很快众人便来到了娄班家的门前。得到消息的娄班早就在门前候着了,看到老刘来了,急忙迎上前来,跪倒在地参见刺史大人。
老刘急忙抢上几步,伸手把娄班扶了起来,他与娄班已经有一年多没见了,如今的娄班身上,早就没有了乌桓人的粗豪之气,而是怎么看都像一位汉人的书生,且知书达理,对汉人的习俗更是了如指掌,令老刘感叹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
将老刘等人迎入客厅,里边早已摆下了香案,于是老刘取出自己从皇兄那里买来的圣旨,对娄班道:“皇上有旨,娄班听封。”
娄班急忙跪倒在地道:“小民娄班接旨。”
老刘接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乌桓统领丘力居,心向大汉,率领部下数万人归顺大汉,功绩卓著,为平定右北平乌延部落,丘力居不惜亲自前往,误中奸计,为国捐躯,为表彰丘力居的功劳,特追封丘力居为乌桓大王,其子娄班,年少聪慧,封为平乡侯,食八百户,钦此。”
老刘念完,将手中圣旨递给了娄班,娄班双手接过,口中道:“多谢皇上恩典,小人必将为大汉尽忠,至死不渝。”
现在娄班也已经十六岁了,老刘考虑了一下,决定还是让他继续在家中照看生病的母亲,老刘也去看望了丘力居的正室夫人、娄班的母亲,为她送上了一些礼物,同时嘱咐她安心养病,将来自己一定会照顾好娄班的。
娄班的母亲已经知道自己的丈夫终于被朝廷追认为乌桓大王了,而且儿子娄班现在也被封了平乡侯,可以说今后的生活有靠了,不禁大喜过望,本来就已经病入膏肓的丘夫人此后没过几天,便一命归天了,而娄班也在安葬了母亲之后,继续回到蓟县的幽州书院求学,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在阳乐城休息了几天之后,宇文康今天向老刘禀报道:“报刺史大人,您要我准备的大船已经准备好了,便是您当初曾经坐过的汉兴号,现在汉兴号已经停靠在碣石港码头上,就等着大人上船了。”
原来老刘已经把自己下一步的行程告诉了宇文康和阎柔,让他们调一艘大船来,好载着自己这一百多人渡过渤海湾,前往辽东的旅顺港,而宇文康马上到碣石港去安排此事,正好旅顺造船厂生产的第一艘大船汉兴号就在碣石港停靠,于是宇文康急忙上船找到船长周安,告诉他不要再拉别的货物了,刺史大人要乘坐此船前往旅顺港,周安上次与老刘一行之时,从老刘那里学到了不少海上航行的知识,听说大人又要坐自己的船出海,他当然非常高兴,于是急忙指挥船上的船员将汉兴号从前到后、从里到外全部打扫了一遍,然后便在碣石港码头停靠,等着刺史大人的再次光临。
碣石港离阳乐城很近,因此宇文康与阎柔一直把老刘等人送到了碣石港,上了早就在这里等着他们的汉兴号。
当老刘看到船长周安时,想起上次海上遇险之事,当下过去拍了拍周安的肩头,问了问他这两年的情况,周安得到刺史大人如此看重,心中也是高兴万分,便告诉老刘这两年自己一直在汉兴号上,不仅在碣石、泉州与旅顺港之间往来,有时候也会到青州的东牟港运送货物和客人,那里已经被幽州官府租下了,由田楷在那边负责港口的一切事务,另外还有五百名幽州的轻骑兵在那里驻守,因此一年多以来周安可以说是对这片海域更加熟悉了,而在众多的船员之中提起周安,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毕竟第一次横渡渤海湾,便是他与刺史大人共同完成的。
将马匹都赶到了汉兴号上,关在了那些专门用来放置马匹的甲板上,老刘等人则在甲板上的几间客房中休息,而亲卫队员则被安置在了甲板下边的客房中休息,虽然有一百余人,但是对于能运载四百人的汉兴号来说,只运送这么点人还是显得空了好多。
告别了码头上的宇文康与阎柔等人,汉兴号起锚离港,在六十四名桨手的共同努力下,汉兴号的速度越来越快,渐渐驶入了茫茫的大海之中。
再次乘船出海,老刘和文丑、戏志才、乌云等人曾经有过一次横渡渤海湾的经历,因此都没有什么反应,而芷清、关羽、张飞和太史慈则是初次乘海船,第一天上午还好,到了下午便开始晕船,还有一些亲卫队员也是如此,一时之间令船上到处都是难闻的气味,船长周安马上派船员前去收拾。
而老刘也让船上的厨师为大家准备一些鱼汤,晕船的人喝下去之后,会大大缓解晕船人的感觉,同时老刘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膏药,让他们贴在肚脐之上,也可以有效缓解晕船人那种眩晕的感觉。
这样到了晚上,众人才适应了海上的这种颠簸,也都不再呕吐了,而船上的厨师精心为大家烹制的晚餐,也令大家胃口大开,老刘与乌云还亲自钓了几条很大的金枪鱼上来,使得晚餐上的生鱼片比在城中吃的好多了。
吃过晚饭后,船长周安陪着老刘坐在甲板上,观看海上的潮汐变化,聊着航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当老刘问起周安是否知道幽州新建的水军的情况时,周安对老刘道:“大人,我听说了幽州新建水军的事,而且那水军统领不是别人,正是我的一个侄子,名叫周泰,前几年家乡那边年景不好,官府又百般盘剥,令我们无法生活,我这侄子原本便有一身的好功夫,于是便与他的结义兄弟蒋钦一道,投入了鄱阳湖的水贼之中,从那时起,我都有几年没有见到他了,只是前些日子我运货到旅顺港,正好看到幽州水军在操练,无意中我才发现原来那水军统领便是我的侄子周泰,而他的结义兄弟蒋钦也成了幽州水军的副统领,等他们操练完了,我才去营中找他,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大人派人去把他们找来的,他们虽然没有见过大人,但是对于大人的大名也是早有耳闻,所以听说是大人相招,他们二人马上便离开了水盗的队伍,来到幽州的旅顺港加入了幽州水军,只是他们很奇怪,他们二人虽然功夫不错,但也都是默默无闻之人,怎么大人就知道他们善于指挥水军呢?”
第243章周泰蒋钦
老刘看到周安生疑,忙对他解释道:“周船长你可能不知道,我派了很多人前往各地,专门寻访各地有用的人才,周泰与蒋钦二人功夫了得,又善于水战,正是我幽州水军所需要的人才,我当然不能放走他们了,所以才会派人把他们请来,这次我倒旅顺,主要便是去看看他们二人,并且帮助他们训练我幽州的水军,不久的将来,幽州水军就可能要渡过旅顺东南方向的大海,去攻打一个叫倭国的地方,所以我一定要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支勇猛善战的幽州水军来。”
听老刘提起倭国,周安对老刘道:“大人所说的,可是在东牟港往东的大海方向,我也曾听老辈人说过,他们曾经在海上打渔之时,遇上风浪,将他们吹到了很远的地方,那里好像便是大人所说的倭国,岛上的居民身材矮小,生性下流,只是他们所在的岛上分成好多个小国,而最大的一个国家是由一名女王在统治,这女人当政,必出祸端,所以他们每天都在你争我夺的打个不休,大人可是要打下那个海岛,征服那里的那些矮人?”
听到周安了解倭国的情况,老刘当下便拉住他,让他把知道的有关倭国的消息都告诉了自己,而且老刘还让周安以后不要再指挥商船了,等到了旅顺,周安便和自己一起去幽州水军,让他担任水军旗舰的舰长,等到了东征倭国的时候,就由周安带路,他熟悉海上的情况,知道如何应对突然出现的危险,另外对于幽州的各种新式战舰的性能,周安也很了解,有他带路,相信很快便会渡过茫茫大海,登上倭国的土地。
听到大人要自己跟着一起去征讨倭国,周安也很高兴,他对于老刘那是崇拜的不得了,知道大人所说的都有道理,既然大人要征讨倭国,那肯定有道理,所以他高兴的答应了老刘的要求,这样正好自己也可以跟着侄子在一起,相互还有个照应。
第二天仍然赶上个好天气,因此汉兴号航行的速度很快,到了下午,汉兴号便到达了旅顺港的近海,正当汉兴号调整好方向,准备驶进港口时,老刘等人在甲板上看到了一支舰队也正在向旅顺港行驶,只是他们的方向不是旅顺港的民用码头,而是在民用码头旁边不远处的幽州水军军营。
周安指着那支舰队对老刘道:“大人您看,这便是幽州水军的舰队,我上次听周泰说,他们现在一共有巨型战舰三艘,每艘战舰上边可以配备十几架的巨弩或是投石机,而且可以运载士兵上千人;另外还有一些大型战舰,也可以装载六百多士兵,至于其它的还有很多种类的战舰,我也听不明白,等大人将来到了水军的军营,就可以看到了。”
看来自己是得去水军军营看看了,一年多没来,马钧居然根据自己给他的建议,搞了这么多的战舰出来,记得自己曾经给过他一些巨型战舰、大型战舰、冲击舰、运输舰和登陆舰的草图,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马钧竟然把很多战舰都造出来了,当真不愧是汉末的第一发明家,不过由于自己的帮助,他将会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出来。
等汉兴号停靠到旅顺港的码头之后,老刘派文丑马上向港口的驻军通报,刺史大人已经到了辽东,同时他也带着众人上了岸,然后准备前往不远处的幽州水军军营,由于周安与周泰是亲戚,因此老刘把周安也带上了,这样不用等辽东太守石韬和都尉麴义过来,他也可以直接到水军军营中进行视察了。
听说是刺史大人到了,旅顺港驻军的头领马上小跑着赶到了汉兴号停泊的地方,他上次就见过老刘,也认识他身边的戏志才等人,因此急忙向老刘行礼,听说老刘要去水军军营之后,他便在前边带路,领着老刘向水军军营而去。
辽东郡的治所襄平离旅顺港所在的沓县很远,估计骑马也要一天多才能赶到,老刘这次不打算去襄平,而是准备在旅顺停留一段时间后,继续乘船前往乐浪郡的列口港,因此老刘便让那名驻军头领派人去给辽东太守石韬和都尉麴义送信,告诉他们刺史大人已经到了旅顺,让他们尽快来这里与老刘相见。
很快众人便到了幽州水军军营的外边,这里虽然离旅顺的民用码头不是很远,但是戒备森严,军营外有七八名卫兵在把守着军营的大门,那名带老刘他们过来的军侯马上对军营的哨兵道:“赶快去禀报水军统领,幽州刺史刘大人到了,让他们马上出来迎接。”
几名哨兵都是今年才当兵加入幽州水军的,所以不认识老刘等人,不过看这些人的装备和穿着,再加上那名军侯毕恭毕敬的样子,他们相信真的是刺史大人来了,于是急忙给老刘行军礼,然后让他们在门外稍等片刻,因为军中有令,不管是什么人来了,没有统领大人的允许,都不得擅自入营,所以他们也只能让老刘等人稍等片刻,他们马上去通知统领大人,并让周统领前来迎接刺史大人。
看来这周泰还有几把刷子,光是从哨兵的举动,就可以看出他治军的严明,老刘与戏志才点了点头,对周泰的第一印象还是觉得很满意。
很快,营中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两名壮汉急冲冲的跑到了营门外,然后开始打量老刘等人,似乎是在看谁才是幽州的刺史大人。
老刘的位置让人一看便知道这才是刺史大人,周泰与蒋钦二人对视了一眼,似乎不相信眼前的书生便是传说中的刺史刘备大人,这时那名军侯马上对二人道:“二位统领,这位便是幽州刺史刘大人,你们可能还没见过,还不过来给大人见礼。”
果然这位书生便是刺史大人,二人虽然觉得传言有些不实,但是毕竟是刺史大人派人把自己二人找来的,而且还委以重任,令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