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打天下-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东看着他们道:“我们是大汉幽州的军队,来这里不是为了杀你们的,你们可有懂得汉语的,快快出来答话。”

听到陆东说完,那几个渔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根本就没听懂陆东在说什么。

陆东又问了两遍,几名渔民还是一头雾水,突然有个上了年纪的渔民似乎在对其他人说什么,只是陆东等人可是一句都听不懂。

那名老渔夫跟其他几个渔民说完了,又对着陆东比划了半天,似乎是在说别的地方有人懂他的话,他要带他们去找那个人,于是陆东留下十个人看押那几名渔民和屋里的妇女,自己带着剩下的二十多人,跟着那名老渔夫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向着山后走去。

转过了山脚,原来前边是一片农田,而在农田的前边不远处,似乎是一个小村庄,村庄里有着很多的木屋,这些木屋比起海边的那几座小木屋高大了不少,屋顶上都是用茅草或芦苇扎成的房顶,上边还压着一些石块,估计是为了防止大风把茅草刮走。

而在农田之中,还有农民在上边忙着种庄稼,在小木屋的那边,也有一些行人在走动,小木屋中似乎还有几家店铺,看起来这里应该是个比较大的村镇,但是没见到有士兵在这里驻扎,所以陆东看看没有什么危险,才跟着老渔夫继续向村子里走去。

种田的农民和那些在路上走动的行人很快发现了这些汉军,估计他们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锐的士兵,把他们当成了怪物,都纷纷躲开他们,藏到屋子里去了。

而带路的老渔夫似乎和大家都很熟,不停的跟那些四散奔逃的人说着什么,只是大家似乎都不相信他的话,仍旧自顾自的找地方藏身。

老渔夫带着大家来到了村子最东边的一间木屋门前,看来老渔夫对屋中的人似乎很尊敬,站在门前恭恭敬敬的说了几句话,然后便听到房门一响,从屋中走出一位老人来。

这位老者看上去大概有六十多岁,身上穿的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很干净,老者出来之后,向那名老渔夫问了几句,老渔夫仍旧是恭恭敬敬的回答了老者的问话,还不时指着陆东等人,似乎在向老者解释什么。

老者跟老渔夫说完了,这才转向陆东,用生硬的汉语道:“这位军爷,您是从大汉来的吗?”

突然听到老者跟自己说话,而且用的是汉语,陆东大喜过望,心道总算有人能听懂汉语了,否则自己真不知道如何与这些人沟通,也就无法问清自己想知道的事情了。

于是陆东向老者行了一礼,然后道:“老人家,我们是大汉幽州的水军部队,在海上遇到大风,被吹到了这个岛上,请问这里是什么地方?距离马韩的海岸还有多远?”

老者仔细听陆东问完后,想了想才答道:“军爷原来是从大汉的幽州来的,我本来是青州东莱的渔民,年轻的时候因为在海上打渔遇到风浪,被刮到了这里已经四十多年了,这里乃是耽罗岛,位于马韩以南不到二百里的地方,军爷要去马韩,可是大汉与马韩交兵了吗?”

“不是,我们是在那里路过,还有老人家,这个岛属于那个国家?这岛上有多少人,是否有官府和军队驻扎?”陆东向老者问道。

“回军爷的话,这个岛不属于任何国家,目前岛上也没有什么官府和军队,整个岛上生活着大约一千多居民,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对面的马韩来的,也有一些人是从弁韩过来的,像我这样从大汉被大风冲过来的,也只有十几个人,只不过现在除了我自己,其他的那些人都已经过世了,没想到我活到六十多岁了,还能见到家乡人。”老者说到这里,脸上不禁老泪纵横,唏嘘不已。

过了一会儿,老者继续道:“现在岛上的居民都是自己养活自己,你们看到的这个村子,在耽罗岛上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眼下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的,大概有三百多人,由于我来了之后,教了他们很多的东西,像是种植庄稼,用木头来搭建木屋代替他们以前居住的茅草屋,还有如何晒制海盐等等,所以他们都把我当做村里的能人,有什么事都找我来解决,如今我们大汉的军队既然来了,军爷不如你们就把这个地方占领了吧,这个岛上盛产各种海鱼、岛的东方是一片大草原,非常适合养马,还有咱们大汉种植的水稻,也非常适合在这里种植,另外还有大量的水果,都是耽罗岛的特产,要是这里归了大汉,我们也就自然成了大汉的子民,这个村子的居民大都听我的,只要军爷愿意,我就去告诉他们,从今往后,这里就是大汉的领地了,只要你们能让这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们是不会反对的。”

听老者说完,陆东觉得这倒挺有意思的,马韩还没打下来呢,先把耽罗岛收归大汉所有,也算是歪打正着,于是他便留下了二十多人在海边的几间木屋处等着,自己则带着老者一道,回到了海上的巨型战船洛阳号上。

周泰与蒋钦看到派出去的士兵这么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回音,正等的着急呢,陆东等人便带着老者回来了,上了大船之后,陆东便将老者带到了周泰面前,向周泰禀报这名老者是从东莱漂到这座岛上的,他懂汉语,统领大人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他。

一听眼前的老者是东莱人,周泰也是大喜过望,于是便首先向老者问道:“老人家贵姓,看来我们还要仰仗您老人家来找到回家的路了,还望老人家给我们指条明路,我这里先谢谢您老人家了。”

这名老者刚才一到海边,便被海上的这些战船惊呆了,他自幼在海边长大,在东莱也见过一些稍大的渔船,但是今天他所看到的,比起以前见过的最大的船都大了不知多少倍,令他心中对大汉的发达更有感触,自己在这个岛上过了四十多年了,每天能吃饱肚子,穿上好衣服就算不错了,要是能离开这里返回自己的家乡,那可是自己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想到这里,老者才对周泰答道:“将军大人,小人姓王名太,从这里到马韩只有不到二百里的距离,只是海上常有巨风大浪,因此寻常小船很难划到对岸去,我们这里已经有几年没有外人来了,我刚才已经跟那位军也说了,不如你们派兵到岛上去,把这个岛给占了,岛上的居民只有一千多人,有没有官府和军队,而且我在的那个村子的居民大都听我的话,只要我告诉他们这里是大汉的土地了,他们也不会反对的,将军大人以为如何?”

听老者说完,周泰与身边的蒋钦也是哭笑不得,他们本来是要去马韩协助高顺带领的军队攻打马韩的,可如今马韩还没打呢,倒是为大汉找到了一座岛屿,所以二人商议了一下,决定向岛上派出一个连五百名士兵,然后再由王姓老者担任这里的村长,等其他几个村庄都接受了大汉的统治之后,再请州牧大人派个县官和几个下属过来,这里将来可以算作幽州下属的一个县城,将来再运送一些百姓过来,在这里取土烧砖,盖上一些砖木结构的房屋,同时再把大汉的其他东西运过来,让这里尽快进入与大汉一样的文明社会,不管怎么说这为幽州夺取第一块土地的功劳,就落在自己兄弟的头上了,这才是有福之人不用忙,居然一阵大风,就让水军为大汉捞到了一个面积不小的岛屿。

第266章马韩之战

其实这座耽罗岛,便是后世韩国南边的济州岛,岛上有韩国的最高峰,也就是因为烤肉而闻名各地的汉拿山,只要把耽罗岛拿到手里了,将来便可以把这里作为幽州水军向倭国发动进攻的跳板,因为这里离倭国的最南端只有不到五百里的距离,另外就是水军南下时,也可以把这里作为中转站,在这里补充粮食和淡水,这样幽州的水军便可以到达南方的会稽等地,因此也使得幽州水军的战船可以达到大汉沿海的所有港口城市,为老刘将来与群雄争夺天下,增加了一枚分量很重的筹码。

按照周泰和蒋钦的安排,一名幽州水军的连长带着五百名士兵跟着王太老人,上了耽罗岛,他们的任务是尽快将整个岛屿的防御设施建好,同时在王太老人所居住的村庄内建起一座城池,城墙目前可以用高大的树木来搭建,毕竟岛上的树木非常多,而有了这座城池,就可以在岛上抵御其他军队的攻击,等将来回到幽州之后,再派人把这座岛屿的情况报告给主公,让主公派些官员前去管理这座岛屿,以便这里将来也成为幽州水军的一座海外港口。

然后周泰与蒋钦按照王太老人所告诉他们的方向,将船队前进的方向定为正北方,正好现在海面上风平浪静,于是每艘战船上的桨手全部就位,以最快的速度向着马韩的方向划去。

四个多时辰之后,船队终于看到了远处的海岸线,他们是从傍晚时分从耽罗岛出发的,现在天色已经微明,海岸上并没有看到有军队驻扎,估计是这个方向基本没有什么船只过来的缘故,于是周泰与蒋钦吩咐船员找一个港湾把船只划过去,然后所有船只都在这里停泊,再用登陆舰把士兵运到岸上去,留下两千士兵在船上守护,其余的一万三千五百人都跟着周泰和蒋钦登上马韩的土地,准备从这里向北方进发。

周泰所率领的这支水军队伍中,还有一千二百名骑兵,因为船上的空间有限,所以这次出征,虽然幽州水军的全部战船几乎都出动了,但是由于运载了上万的水军士兵,所以也只能运载一千二百匹战马,不过三韩的骑兵数量不多,因此能有一千二百名骑兵,也可以对他们构成很大的威慑,而其余的水军都配备了连弩,这也是老刘专门吩咐过的,毕竟水军士兵的战力稍逊于轻骑兵和突骑兵,因此水军的连弩倒是给配齐了,以此来弥补他们训练时间短和战力不足的缺陷。

由于马韩的南方和西方都是大海,因此这一带的兵力并不是很多,他们几乎把国内的兵力大部分放在了与大汉乐浪郡交界的地方,还有一部分是布置在了与辰韩与弁韩相接的部分,只不过马韩的兵力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五万多人,而且装备也不是很好,比起当年的乌桓人还大有不如。

在三韩的土地上,东部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地带,这部分占了三韩土地的三分之二以上,而马韩所在的地方,则主要是平原,适宜各种庄家的生长,马韩之所以能在三韩中最为强大,也是因为他们占据了最好的这片土地的缘故。

不过目前的三韩之中,弁韩虽小,但是其制铁技术却是三韩之中最高的,不仅是铁制农具,还有很多的铁制武器,马韩士兵手中的很多兵器和护具都是从弁韩人手中买来的,或是用水稻等农作物换回来的,只不过三韩的马匹很少,战马更是少得可怜,因此才会出现老刘他们初次与马韩士兵交战时,马韩士兵中竟然有人骑驴上阵的情况。

周泰蒋钦带着的幽州水军士兵很快便占据了马韩南端的大片土地,只是这里没有太多的马韩军队驻扎,所以他们几乎没遭遇太大的抵抗,

而就在周泰等人迅速向马韩的北方进发之时,从乐浪进入马韩的高顺所带领的队伍则遇到了马韩的主力部队,他们借助地形的掩护,开始了抵抗汉军的行动。

由于当时的的三韩都没有像样的大城,所以为了抵御各部落之间的冲突,马韩的百姓大都居住在山里,尤其是地势险要的地方,更是他们喜欢居住的首选之地,而他们在得知大汉军队向他们发起了攻击之后,如今的马韩国王朴宗万马上传下命令,三韩的所有军队马上做好战争的准备,在各处险要的地方修建各类军师设施,以抵御大汉军队的侵略。

同时,朴宗万也亲自率领马韩的全部兵力,总共大约是五万多士兵,同时他还临时招募了大批的青壮年加入军中,一时之间马韩的总兵力达到了十几万人,只是他还没有得到汉军也从南方进入了马韩之地的消息,因此朴宗万率领十几万人在汉江以南的北汉山一带驻扎,同时在一处险要的地方修建了非常牢固的工事,汉军要想进入马韩的内地,就必须突破北汉山要塞,而北汉山要塞建在了两座大山之间,两侧的山势陡峭,汉军从两侧也无法绕过去,因此双方不可避免的在北汉山要塞爆发了一场攻防战。

之前汉军遇到的抵抗都很轻微,因此几乎没付出什么伤亡的代价,汉军便向马韩境内推进了一百多里,但是在渡过汉江之后,便在北汉山要塞遭到了马韩军队的顽强抵抗,他们凭借地利的优势,将汉军死死的挡在了要塞之外,到了今天双方已经在要塞进行了四天的殊死拼杀,虽然汉军有武器和装备的优势,但是马韩士兵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加上人多势众,他们居高临下,又是躲在了暗处,因此他们的短弓虽然射程不远,但是仍旧给汉军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而顺着山势而下的滚木礌石也给汉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高顺与钟繇考虑到强攻虽然有可能攻下要塞,但是士兵的伤亡肯定不小,因此便放弃了强攻,每天派出一些士兵对要塞进行骚扰,同时并不进入马韩士兵短弓的射程之内,而是在远处将马韩士兵引出来之后,利用连弩的优势在远处射杀他们。

高顺与钟繇看到马韩人死守要塞,拒不出战,而他们对于马韩士兵的这种打法也确实无计可施,于是钟繇便提出马**络南方的幽州水军,看看他们现在到了哪里,如果他们已经占据了马韩南方的大片领土,那么他们就可以尽快赶到这里,要塞以南便是如今马韩王朴宗万所在的目支部落的地盘,而朴宗万的王宫也就在北汉山要塞南边不远处的古川里一带,马韩人的城郭大都是用木头围成的,因此根本无法与大汉的城池相比,钟繇在出兵前,就根据上次老刘他们抓回的那个马韩人金亨善提供的消息,制定了利用火箭攻城的方案,只不过现在的北汉山要塞主要是用石块垒起来的,而马韩人也知道一旦要塞失守,他们在开阔的平原上根本无法抵挡汉军的攻击,所以他们也都拼了命,朴宗万的两个已成年的儿子也加入了马韩军中,在要塞抵御汉军的攻击,令马韩士兵士气高涨,虽然他们的伤亡远远高于汉军,但是他们人多,所以仍然守住了要塞,而且能够杀伤不少汉军,也令他们胆气提升了不少,现在双方便陷入了一种胶着的局面,朴宗万想的是只要自己在这里把汉军挡住一些时日,汉军的后勤供应就会出现问题,那时汉军只能撤军,自己也就安全了,他可不知道自己的身后还有一支汉军,已经到了距离北汉山要塞二百多里远的地方了。

等朴宗万接到后方传来的消息,知道又有一支汉军已经从自己身后杀过来时,幽州水军的队伍已经离北汉山要塞不到二百里了,于是朴宗万急忙传令,让自己的大儿子带着五万人继续在这里死守,而他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八万多人,其中有三万多是原来的老兵,剩下的则是这次临时征召的新兵,离开了北汉山要塞,前去阻击南边过来的汉军。

只是从北汉山往南几乎没有什么险要的山脉,除了一道并不是很高、名为鸟山的山脉以外,这里也是三韩最为广阔的一片平原,虽然知道与汉军在平原上作战很困难,但是朴宗万也没有办法,人家已经打到自己的后院了,总不能就在北汉山要塞等着汉军两面夹攻自己吧,所以他打算在古川里以南几十里远的鸟山一带设下防线,这里的山势虽然不及北汉山险峻,但是至少也算是一道天然屏障,汉军要向南推进,必然要经过鸟山,而这大片平原中唯一的一座山脉,则成了朴宗万的救命稻草。

朴宗万的手下有一名另一个大部落的首领,名为崔胜男,也是马韩中仅次于朴宗万的第二号人物,颇有智谋,在北汉山设下要塞便是他的主意,如今在鸟山布置好了防线之后,崔胜男对朴宗万道:“大王,我估计这支从南方来的汉军,应该是乘船过来的,所以人数不会太多,另外,他们连日来一路突进,没有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所以必然会认为我马韩无人,轻视我们,如此一来,我们便可趁机派出一支伏兵,就在鸟山前边十几里,有一处名叫松炭的地方,那里林木茂密,我们的伏兵就埋伏在树林周围,一旦汉军进入林中,我们便从四面放火,把汉军活活烧死在里边,大王以为如何?”

第267章水军脱险

听完崔胜男的主意,朴宗万大喜过望,于是便派崔胜男亲自带领一万士兵前往松炭,带上各种引火之物,前去伏击汉军。

崔胜男得令,于是带着一万名原来的老兵离开了鸟山,迅速赶往松炭,十几里的距离对于这些习惯了用双腿奔跑的马韩士兵来说,倒也不算什么,所以他们很快便赶到了松炭的那片密林之中。

崔胜男指挥士兵分别埋伏在树林的四周,同时在林中放置了很多的干草、枯树枝等易燃之物,加上现在时值春末,今年也没下过大雨,所以林中的树木都很干燥,再加上从这里的地名就可以看出来,这片树林主要是易燃的松树,所以崔胜男也是踌躇满志,准备在这里大胜汉军,从而令马韩各部的首领对自己刮目相看。

周泰蒋钦带着的一万多名水军士兵中,除了一千二百名骑兵外,其余的都是步兵,而马韩的国土上基本没有什么宽敞的大道,都是些路面很窄、路面上还坑洼不平的小路,大军行走在上边非常缓慢,所以从他们登陆之后到今天已经是第五天了,队伍才向北前进了三百多里,好在一路上除了一些普通百姓,他们基本没遇到什么马韩军队,而那些马韩百姓看到他们并没有烧杀抢掠,因此最初还有些人起来抵抗汉军,到了最后只是躲开他们,都不再来招惹汉军,也使得周泰蒋钦二人很是郁闷,这哪里是来打仗的,简直就是在练习急行军,而这些情况也令他们放松了警惕,尤其是今天他们又遇上了钟繇派来的探子,告诉他们北路的汉军正在北汉山一带与马韩士兵交战,只是马韩士兵占了地利之便,挡住了汉军前进的路线,让他们尽快赶去支援,这样南北夹攻,北汉山要塞必破,而马韩的军队几乎都在北汉山一带,所以只要消灭了他们,则马韩再无大队士兵存在,因此周泰蒋钦二人也是急着尽快赶到北汉山,与北路大军一道,尽快消灭那里的马韩军队,从而取得平定三韩的第一场胜利。

当他们赶到松炭一带时,看着前边一眼望不到边的密林,周泰与蒋钦也犹豫了一下,怕里边藏有伏兵,于是二人合计了一番,决定先派一个连的士兵先进去看看,里边是否有埋伏?上次在耽罗岛立了头功、眼下已经被提拔为连长的陆东再次抢到了这个任务,带着自己手下的五百人进入了密林。

众人小心翼翼的向前摸索着前进,足足用了两刻钟的时间,陆东等人才走出了这片密林,林中除了有些大小野兽,根本没有看到马韩的士兵,于是陆东留下了四百人在这里守着,带着剩下的一百人沿着原路退了回来,为了记住道路,陆东每隔几十步便留下一个士兵守候,最后自己出了树林,打算把情况报告给周蒋两位统领。

得知林中很安全后,周泰便向大部队下达了穿越密林的命令,只是骑兵被他留在了最后,于是一万多名步兵战士很快便进入了密林,蒋钦在最前边带队,而周泰则领着一千二百名骑兵跟在队伍的最后边,时间不长,整个水军队伍便全部进入了茂密的树林之中。

一直在密林外埋伏的崔胜男看到汉军之后,汉军那精良的装备和手中的兵器都令他羡慕不已,不过想想过一会儿这些汉军就会被自己的大火烧成灰,那么他们身上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可就成了自己的了,尤其是汉军身上背着的连弩,他在北汉山要塞与汉军交手时见过这种武器,射程远、威力大,可是想想大火一烧,这种武器肯定会被烧光了,崔胜男心中不禁有些惋惜,但是现在消灭这支汉军才是大事,于是崔胜男马上指挥士兵从藏身之处出来,开始在林外放火,而其他三面的士兵在看到了这边的火势起来之后,也马上引燃了林边的火种,只是有一个方向出了差错,那便是陆东留下的那四百名士兵正好站在密林北边进行警戒呢,所以这边的马韩士兵一时没办法靠近树林,领头的一名部落首领无奈,怕自己这边如果点不起大火,让汉军从这里逃出来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再一看林外的汉军只有几百人,自己手下可是有两千多人呢,于是他便指挥士兵冲了出来,打算先尽快消灭眼前的几百名汉军,然后再马上点起大火,堵住汉军的出路。

留在密林北方的四百名水军士兵突然发现,在他们的前面出现了不少的马韩士兵,举着手中的短弓武器正在向自己这些人进攻,而且对方的人数不少,看来是马韩人在这里埋下的伏兵,于是四百名水军士兵迅速举起手中的连弩,对着正在冲锋的马韩人射出了一排弩箭。

这些马韩士兵在北汉山要塞见识过汉军连弩的威力,不过那时候汉军是从山下向他们占据的要塞顶上仰射,因此虽然也射死了不少马韩士兵,但是并没有像今天这样距离还有一百多步呢,一排弩箭转眼就到了他们面前,前边的马韩士兵顿时倒下一片,吓得后边的那些马韩士兵马上停下脚步,转身便向后逃去。

那名带兵的部落首领一看这样可不行,要是这边的火放不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