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三国打天下-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算一时没能得逞。
陈宫马上建议老刘全力支持杨彪,为他提供将来的钱财,杨彪为人正直,如果得老刘相助,当上了幽州刺史,以老刘与他父亲杨赐的交情,再加上这次有老刘的援手之恩,因此幽州的大权可以说还在老刘的手中。老刘也觉得这陈宫的主意不错,幽州如果到了袁绍的手中,恐怕自己多年来的心血都将成为泡影,而一旦杨彪入主幽州,那么他肯定还会按照自己之前的规划去治理和发展幽州,这样只要幽州的文武官员还在,那么不管什么时候,幽州的一切还都是自己的基业。
当天晚上,老刘在陪着芷清和乌云吃过晚饭之后,便让简雍为自己准备了一份礼物,然后带着简雍与文丑和几名亲卫队员一道,前往杨赐的府邸。
两家相距不是很远,所以没用多长时间,老刘便到了杨赐的府外,看着门可罗雀的杨府,想起往日杨府门前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景象,不由得让老刘感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
到了门前,老刘让简雍前去叫门,自己与文丑几人在外边等候。
简雍敲了半天门,才有人前来开门,估计如今来杨赐府中求他办事的人少了,府中的家人已经不习惯晚上还有人来拜访,因此才耽搁了如此长的时间才来给访客开门。
简雍向开门的家人通报了一下,告诉他是平北王刘备刘大人前来拜访杨大人,请他快去通知杨大人。
那名家人听说是平北王大人来访,急忙让几人在门外稍候,自己跑进了院中去向杨赐通报。
如今的杨赐赋闲在家,倒也难得清闲,因此饭后正与儿子杨彪议论朝中之事,对灵帝如此对待老刘大呼其不公之时,家人进来禀报,说是平北王前来拜访。
杨赐一听,急忙拉着杨彪一道,来到大门口迎接老刘,毕竟他与老刘的关系不错,另外便是通过这几年的观察,他也清楚老刘的能力与为人,如今自己已经被免去了太尉之职,除了蔡邕、马日磾和朱儁几人还经常来家里看看自己以外,已经很少有人会来拜访自己,如今老刘刚刚来到洛阳,便来拜访自己,不管他是否有事来找自己,就冲他能屈尊来看自己,杨赐也打定主意,不管刘备有什么事找自己,自己都全力支持他。
看到杨赐亲自出门迎接,老刘急忙几步赶上前去,给杨赐行礼。
杨赐忙道:“玄德不可,你如今是我大汉的平北王,我可是一介草民,怎当得起你的大礼,而且我应该给你行礼才是,玄德快快请进。”
杨赐说完,便拉着老刘两人一起进了大门,然后来到了院内的客厅之中。简雍和文丑等人也跟着进了院子,简雍在老刘的示意下跟着老刘进了客厅,文丑几人则在院中守候。
杨赐招呼老刘坐下,然后才把杨彪叫过来道:“玄德,这便是犬子杨彪,如今在朝中担任京兆尹之职,你们以前虽然在朝中见过,不过恐怕也没有机会坐在一起亲近吧,今后你们一定常来常往,唉,我老了,今后该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老刘看了看杨彪,说是年轻人,可是看起来也有四十岁了,杨赐如今已经七十多了,所以杨彪在他看来是年轻人,可是与老刘一比,他可不是年轻人了。
老刘急忙上前给杨彪见礼,口中道:“备见过杨大哥。”
杨彪急忙还礼道:“玄德您可是大汉的平北王,我怎敢与你称兄道弟,下官这里给王爷行礼了。”说完杨彪就要给老刘行跪拜大礼。
老刘急忙拉住他道:“杨大哥,太尉大人对我有知遇之恩,便是我的长辈,因此你我平辈论交有何不可,太尉大人你说是吧?”
杨赐也道:“是啊文先(杨彪的字),玄德不拘小节,你也就不要再婆婆妈妈的了,我看这样挺好,以后你就与玄德兄弟相称,有什么事你们也好互相有个照应。”
听到父亲如此说,杨彪这才接受了老刘的提议,从此与老刘兄弟相称。
第352章夜访杨赐(二)
其实要说起杨彪也是个相当有骨气的铮铮男儿,光和二年,当时的宦官曹节、王甫专权,太尉段颍与其同流合污,宦官势力大盛。曹节、王甫父兄子弟纷纷出任卿、校、牧、守、令、长等官,贪残害民,令百姓怨声载道。王甫养子王吉暴虐尤甚,在他当官的五年之中,被其乱杀的百姓多达万余人。当时朝中的另一位清官阳球对此极为愤恨,出任司隶校尉后,立即开始着手惩治宦官。不久,京兆尹杨彪奏发王甫门生贪赃财物七千余万,恰好此时王甫正好出宫休假,阿附宦官的段颍也不在朝中。阳球便趁机劾奏王甫、段颍及中常侍淳于登、袁赦等人的罪恶,灵帝许之,于是王甫、段颍、王吉等人皆被收入狱中,由阳球亲自拷问。王甫、王吉父子遂被拷打而死,段颍畏罪自杀。阳球将王甫家产没收充公,段颍妻、子徙居边地。
从这其中我们便可以看出,杨彪不畏权势,敢于告发王甫,才令其被阳球收押并拷打致死。
今天的朝堂之上,杨彪也知道老刘被罢免了幽州牧之职,只得了个代天巡视的虚职,因此他回家以后,便把这个情况跟父亲杨赐说了,杨赐听说灵帝如此对待老刘,再加上灵帝对自己的所为,也深感灵帝昏庸无道。当杨彪对他说起今天在朝堂之上,袁槐打算保举自己的侄子袁绍接替老刘担任幽州刺史时,杨赐便明白这其中肯定是袁槐捣的鬼,只是他现在无权无职,当然无法干预,当他又听说朱儁举荐杨彪担任幽州刺史时,不由得叹了口气道:“文先,以你的才能,绝对当得起这幽州刺史之职,只是你也知道,皇上最后肯定是要看谁出的钱多,便会把幽州刺史的位子给谁做,虽然咱们家也是几代为官,但是我们杨家没人善于经商,因此家底比起袁家来可就差得远了,所以你也别惦记着去幽州当刺史了,便在洛阳做你的京兆尹吧,听为父的话,只要你一心一意为朝廷出力,必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也就是他们父子二人刚谈到这里,老刘便到了,于是等老刘与杨彪重新见过礼之后,他们便又说起今天朝堂之事来。
杨赐道:“玄德,以你今日所立之功,可以说在我大汉四百年来也是空前绝后,昔日高祖皇帝几次出兵平定匈奴,结果每次都是无功而返,而且高祖自己也曾几乎被匈奴人所擒。到了武帝在位时,虽然在与匈奴人的交手中,也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是从来没有一次能像玄德这次,彻底击溃了北方各路外族的军队,将他们的地盘全部收归大汉所有,虽然说玄德你已经是平北王的爵位了,在爵位上无法再加封赏,但是也不应该把你的幽州牧撤掉才对,毕竟幽州刚刚取得了北伐的大胜,需要有玄德坐镇来震慑那些刚刚投降的外族,否则玄德好不容易打下来的这些地方,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进行治理,恐怕将来还会分化出去,因此我觉得灵帝此举,可以用釜底抽薪来比喻,没了玄德的幽州,恐怕再难有如今的太平日子了。”
等杨赐说完了,老刘道:“杨大人,实不相瞒,我今天来的目的,也是为了幽州之事,当然这其中的关键,便要着落在文先兄的身上了。”
老刘这么一说,杨赐马上便明白了老刘的来意,那便是老刘也不想把自己一手打造的幽州拱手相让,因此他来自己府上,肯定是支持杨彪去与那袁绍竞争幽州刺史之位。
听老刘发话之后,杨彪道:“玄德,你也知道如今皇上选派官员的标准,不是以能力和品行为考核标准,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要看谁出的钱多才行,因此这样一来,恐怕我就是有心相助玄德,可是以我们家的财力,也是无能为力了。”
杨赐却道:“文先你且不要着急,我知道玄德既然说是为了此事而来,那么必然是不想让幽州刺史之位落入袁绍或是他人之手,玄德我说的可对?”
“杨大人所说不错,备不敢说自己没有私心,但我所做的一切,皆是出于对我大汉江山和百姓考虑,而袁家处心积虑欲从我的手中把幽州夺走,是因为看中了如今幽州的富庶和实力,所以如果可能,我当然不愿意把幽州的一切拱手相让。好在如今有右车骑将军朱儁和蔡邕马日磾等人都愿意保举文先兄,我也知道杨大人虽然家中虽然几代都是朝廷的重臣,但是正如刚才杨大人所说,你们家中无人善于经商,因此家底并不丰厚,比拼财力自然不是袁家的对手,可是杨大人你不要忘了,我可以支持文先兄,不管这次灵帝要多少钱,我都替文先兄来出,杨大人放心,我的钱绝不是从幽州府库中而来,如今我岳父早已将甄家的生意全部交给我来打理,因此以我岳父家的实力,恐怕袁家根本不是对手,所以明天的朝堂之上,文先兄大可不必担心花费多少钱财,关键是决不能让袁家把幽州夺走,只要幽州在我们的手中,那么幽州的百姓乃至天下的百姓就不会再有忍饥挨饿的现象,杨大人和文先兄可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听老刘这么一说,杨赐与杨彪当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于是杨赐道:“难道幽州还有什么可为大汉百姓提供粮食的秘密不成,我父子确实不知,还请玄德明示。”
老刘这才让简雍把给杨赐准备的礼物拿了上来,他知道杨赐绝不会接受自己给他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因此他让简雍带来的,乃是十多个红薯和五六穗玉米。
看着摆在桌子上的这两样东西,杨家父子虽然也可以说得上是见多识广,但是对于这两样东西却是一无所知,于是杨赐道:“玄德,这是什么东西,我怎么活了七十多年了也从未见过。”
老刘道:“杨大人,我说的将来可以保证幽州和天下百姓不再挨饿的原因,就在这两样东西之上,当然还有一种东西,我这次没有带来。杨大人请看,这种作物叫做玉米,亩产可达两千多斤,而且非常适宜在大汉长江以北的地区广泛种植;这种作物叫做红薯,亩产可达八千多斤,这种作物更是可以在大汉全境内种植,另外还有一种作物叫做马铃薯,亩产也在四千斤以上,而且这些作物都易于储藏。如今这三种作物都已经在幽州种植了三年,今年更是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一年,因此光是这三种作物一半的收成,便足够幽州百姓一年的口粮了,还有幽州出产的海盐、战马以及众多农具和武器护具,如今更是畅销大汉的抢手之物,如果这些东西到了袁绍的手中,我怕他会囤积居奇,以此大肆揽财,绝不肯轻易传播到大汉其他州郡,因此我才想让文先兄无论如何,也要把幽州刺史抢到手中,我们为的绝不是一个刺史之位,而是为了大汉天下苍生的生计,杨大人,文先兄你们可理解我的苦心?”
杨赐与杨彪终于明白老刘不愿意把幽州刺史交给袁绍的原因,杨家父子本就是忠良之士,看着桌上的红薯和玉米,他们也下了决心,为了大汉的天下和百姓,这次就和袁家父子对抗到底,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些东西让袁家得去。
老刘这时又让杨彪把这些东西拿到厨房,让厨师就用白水煮上两刻钟即可,杨彪也想知道这红薯和玉米的滋味到底如何,便拿着这些东西到厨房去了。
杨赐问起这些东西的来历,老刘便又把这是自己当年在海外经商之时,看到当地都种植这些作物,而且产量比大汉农民种植的水稻、谷子、小麦等作物的产量高出了不知多少倍,因此便带了一些种子回来,如今经过在幽州三年的试种,已经获得了足够在大汉北方大面积推广的种子,因此不出两年,这几种作物一年的收获便可以为整个大汉百姓提供一年的粮食,而且这些东西都可以长期储存,即使遇上灾年,百姓也不会因为饥荒而背井离乡、四处讨饭了。
很快杨彪也回来了,告诉杨赐他已经让厨师按照老刘交待的做法,在厨房煮玉米和红薯了,估计很快就会给他们端上来品尝。
接着,老刘又把幽州如今的军政情况详细的向他们父子描述了一下,当杨赐得知如今的幽州地盘比原来大了几倍,百姓人口也有四百多万,而军队的数量竟然有二十多万时,不由得感叹老刘果然了得,竟然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便把无人愿去的贫瘠之地建成了大汉最富庶的、实力最强大的一州,也难怪袁家父子会对幽州如此眼红,幽州刺史的大权到手,便等于拥有了足以与整个大汉匹敌的财力和军力。
当老刘与杨赐父子二人畅谈正酣时,杨府的厨师把煮好的玉米和红薯端了上来,闻着那种诱人的清香之气,不禁令已经吃过晚饭的杨赐父子食指大动。
老刘让他们不要着急,待红薯与玉米都稍稍凉了之后,老刘便告诉了他们食用之法,其实很简单,便是将红薯剥皮,其实要是洗的干净了,不剥皮也没关系,至于玉米则是一定要把外边的玉米皮剥掉,否则没法食用。
第353章拍卖刺史
玉米和红薯本来就不多,因此老刘没有吃,而是让他们父子和简雍尝尝。三人按照老刘的指导,每人先掰了一块红薯,然后剥去外边的红薯皮,送入口中一尝,果然软滑香浓,味道非常可口。然后每人又拿了一穗玉米,剥去外皮后到不知道怎么吃了。
老刘忙告诉他们拿着玉米穗啃上边的玉米粒即可,三人一试之下,连呼果然不错,简直是美味无比。老刘又在边上道:“这种玉米不仅可以这样吃,最主要的是可以磨成玉米粉,虽然做出来的干粮不如白面做的好吃,但是一样可以用来果腹填饱肚子,因此将来百姓的粮食中可以粗细搭配,这种玉米加工的面粉可以算作粗粮,虽然口味比白面差,但是由于玉米的产量大,因此至少可以让百姓填饱肚子,即时遇上灾年庄稼歉收,百姓也不用再忍饥挨饿了。
等三人每人吃了几块红薯和一穗玉米后,杨赐对老刘道:“玄德,你可真是我大汉天下百姓的大恩人,我在这里先代天下百姓谢谢你了,请玄德放心,为了能让大汉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一定支持玄德,即使搭上我们杨家的全部财产,也要让文先当上幽州刺史之职,如果皇上不允,我也豁上我这张老脸了,到时候我亲自去找皇上求情,玄德你看这样如何?”
老刘道:“多谢杨大人鼎力相助,不过备早已说过,这次如果文先兄能够当上幽州刺史,不管皇上要多少钱,这笔钱都有我来出,我看现在局势还不明朗,因此杨大人也不必出面去找皇上,等明天朝议有了结果,如果是皇上不同意文先兄担任幽州刺史,杨大人再去找皇上求情也不迟,反正我们都知道皇上喜好什么,因此这次不管袁家愿意出多少钱,我们都比他多一成,这样皇上肯定最后会把这幽州刺史的职位交给文先兄来做,如此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杨大人、文先兄你们以为如何?”
杨家父子考虑了一下,然后杨赐道:“好,就依玄德的,明天在朝堂之上,文先一定要当仁不让,替我和玄德把幽州刺史的职位拿回来,反正有玄德的支持,我就不信我们斗不过袁家父子。”
几人接着又商议了一下,然后杨赐决定自己给几个好友写封信,再让家人连夜给他们送过去,这样估计袁绍也就不会一枝独秀。
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老刘和简雍便向杨赐父子告辞,杨赐让杨彪把他们送出了大门,老刘这才和简雍等人返回了自己的府中。
第一步的目的达到了,下一步便是如何与大将军何进以及宫中的几位大太监联系,让他们将来也都支持杨彪,这样一来,虽然有三公支持袁绍,但是只要其余众**都支持杨彪,估计灵帝也不会轻易答应袁槐,一旦最后到了比拼财力的时候,杨彪有老刘做后援,当然不会输给袁绍。所以老刘急忙写了几封信,现在再去一一拜会几人恐怕也来不及了,因此便由简雍带着几名亲卫队员去把这些书信送到几位太监的手中,至于何进那里,老刘也想好了,明天上朝之前,他可以与何进在却非殿的偏殿之中见个面,到时候自己把情况告诉他就行了,如果何进知道老刘这样可以继续掌控幽州的大权,他肯定会全力支持老刘的。
当天晚上,老刘便回到后院去陪伴芷清与乌云二人,芷清还好,知道了老刘这次遭人陷害,被免去了幽州牧之职后,连忙在老刘回来之后温言软语的安慰他,乌云气的在屋子里来回的走动,让老刘告诉她是谁如此卑鄙,她要去杀了他们。吓得老刘急忙连哄带骗的把她蒙到了床上,三人开始进行乌云最喜欢的运动,才算是打消了她出去杀人的念头。
第二天早晨,老刘在文丑和几名亲卫队员的陪伴下,早早便赶到了宫门之外,由于灵帝给他的那块自由进出宫门的腰牌在老刘上次昏迷的时候不见了,如今还没到早朝的时候,不允许大臣随便出入,因此他只能让守卫宫门的御林军进去看看大将军在不在,如果在就让他赶紧来宫门接自己进去。
时候不大,睡眼朦胧的大将军何进便赶到了宫门外,一看果然是老刘到了,何进奇怪的问道:“玄德,你身上不是有皇上赏你自由进出皇宫的腰牌吗,怎么还要我来接你进宫,不会是你把那块腰牌弄丢了吧?”
听到何进问起,老刘忙道:“遂高兄说对了,去年我返回蓟县遇刺之时,由于当时场面很乱,结果我的那块腰牌便丢失不见了,后来派人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估计这次我要在洛阳呆上一段时间,处理一下幽州那边的事务,遂高兄再帮我找块腰牌如何?”
“这个好说,不过皇上给你的那种腰牌,是只有皇室宗亲才有资格佩戴的,我这里的都是些普通的腰牌,但是也可以自由进出皇宫,我看哪天见了皇上你还是再从皇上手里要一块,否则我的这块腰牌你只能到却非殿之前,再往里可就不管用了,这样岂不要耽误了大事,你倒不要紧,倒是我可是又要挨妹妹的骂了。”看来何进还是很了解妹妹的脾气,于是便给老刘出主意再找灵帝要一块腰牌。
两人来到了昨天老刘休息的偏殿之中,床上的被褥还都没有收拾,看来这里是何进经常休息的地方,两人进去之后,老刘便把自己与杨赐父子商量好的办法告诉了何进,让他在朝堂之上也一定要支持杨彪,这样一来,就会使袁槐叔侄的诡计落空。而且杨彪当了幽州刺史,他就不会轻易更换原来的那些文武官员,这样一来幽州等于还是在老刘的控制之下,老刘几年来的心血也就不会白费。
何进仔细琢磨了一番,老刘的主意果然不错,他也不希望老刘没有了自己的根基,自己在朝堂上帮杨彪说几句话还不容易,反正最后出钱的还是老刘,而且估计事成之后,老刘还要答谢自己,于是何进便拍着胸脯满口应承了下来。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看看早朝的时间也快到了,于是两人便一道出了房间,来到了却非殿中。
此时大臣们都差不多到齐了,大家都按照自己的位置在大殿中肃立,等着灵帝前来上朝。
老刘如今自己也不知道他该站在什么位置,还是郭胜看到了,于是便指引老刘到了最前边,因为不管怎么说,他身上除了平北王的头衔,还有个代天巡视的高帽,总不能让他站在后边,因此郭胜给老刘安排的,竟然是站在文武百官的最前边,连太尉袁槐为首的三公也只能站在他的身后。
郭胜这样安排,把袁槐气的够呛,可他又不能说什么,这下倒好,老刘如今是站在了文官之首,和他并列的,便是大将军何进,两人对视了一眼,何进然后看了一眼老刘身后的袁槐,咧着大嘴差点儿乐出声来。
众人又等了片刻,随着外边太监的一声高喊:“陛下驾到。”灵帝在几个太监宫女的簇拥下进了却非殿,来到龙椅之上坐了下来。
下边的群臣在老刘和何进的带领下,马上跪倒在地,向灵帝行跪拜大礼,嘴里念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灵帝看了看下边,突然发现老刘竟然站在了文官之首,想了想这是袁槐出的主意,给御弟安了个代天巡视的头衔,这下子好了,竟然让他站在了最前边,令灵帝的心中也有些忍俊不住,心道袁槐你怎么忘了这一点,只要御弟在洛阳呆一天,他就要和你们一道上朝,你不让他站你前边那就是对我的不敬,你这可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
看到大家还在那里跪着,灵帝急忙道:“众位爱卿免礼平身。”
灵帝说完,文武百官这才站了起来,开始朝议的下一个程序,太监郭胜站在大家前边道:“朝议开始,诸位大人可有事情奏请陛下?”
郭胜的话音刚落,袁槐便出班奏道:“启奏陛下,昨天我们商议的关于选派幽州刺史一事尚无结果,幽州地处边陲重镇,不可一日无主,因此请陛下早做决断,尽快选出新任刺史前去幽州,主持幽州的军政大事。”
灵帝点了点头,然后道:“昨天我看你们争得不可开交,我看这两个人选都不错,可以从他们当中选一个出来担任幽州刺史,只是你们大家再议一议,看看能否统一到一个人的身上,毕竟这件事关系重大,不能由朕一人说了算,袁大人你看如何?”
袁槐连忙道:“陛下圣明,这件事确实如陛下所说事关重大,因此马虎不得,为了能让陛下放心,我袁家可以为袁绍在皇上这里交一千万的保金,皇上以为如何?”
袁槐的话音刚落,朝堂上便炸了锅,灵帝卖官鬻爵这是大家都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